《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出自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里的一句話,作者自說在亭子里的真意不是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賞山里的風景,后人廣泛用來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其它的方面。 歐陽修是在仕途不得志、心情十分郁悶的情況下,才寫《醉翁亭記》的。《醉翁亭記》開篇即講:“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br> 瑯琊即今天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的瑯琊山,古稱摩陀嶺,后因東晉開國皇帝瑯琊王司馬睿避難于此,改稱“瑯琊山”,醉翁亭便建在這里。 <div> 歐陽修是在慶歷五年被貶官到滁州來的,被貶前曾任太常丞知諫院、右正言知制誥、河北都轉運按察使等職。歐陽修這篇游記作于宋仁宗慶歷六年(1046年),當時他正任滁州太守。<br></div> 歐陽修之所以被貶官,主要原因是參與并支持了“慶歷新政”,觸犯了朝中部分權貴的利益。新政只實行了一年半便于慶歷五年夭折了。杜衍、富弼、范仲淹、韓琦被罷官外調,歐陽修又豈能無事?他數次與守舊派針鋒相對,早已是守舊派的眼中釘。<br> 那些對他忌恨已久的守舊派痛下殺手,借歐陽修外甥女張氏一案,將歐陽修牽連下獄。歐陽修上表為自己辯白,后來查明純屬誣蔑。<div> 仁宗皇帝親自給歐陽修寫了手詔安撫,維護了歐陽修的名聲。</div> <div> 盡管如此,錢明逸等仍堅決彈劾歐陽修。慶歷五年(1045年)八月,歐陽修被貶到滁州當知州,時年歐陽修三十九歲。</div><div>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就是在這樣的遭遇下孕育而出的。</div> 歐陽修其時正是壯年(39歲),卻自稱是“翁”;意不在酒,卻自稱“醉翁”,還把亭子叫做“醉翁亭”。<br>這看似矛盾、不合常理,卻頗合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div> 這里面蘊含著他一再遭受貶謫,才能不得施展,理想不得實現,只好借酒澆愁的無奈與苦痛!不是寄情于山水,是悲憤于朝廷。</div><div> 他希望自己一醉方休,忘記一切。其實,一切往事又豈能在頭腦中一并抹殺?何況他又不是《酒醉的蝴蝶》。</div> <div> 雖然歐陽修遭到了貶謫,他所支持的“慶歷新政”也失敗了,但是,隨著國家財政危機的日益嚴重,改革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為二十四年后的王安石變法醞釀了契機。</div> 在滁州三年后,也就是慶歷八年(1048年)正月,歐陽修由滁州調任我們大揚州了。<div> 在我們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有一塊“風流宛在”匾額,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說是劉坤一為追念歐陽修所作。</div><div> “風流宛在”這四字中有兩個錯字:“流”字少一點,而“在”字多一點。</div> <br><br> 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原來有一傳說,說的是歐陽修革命同志在揚州時是個“風流太守”,在多而善風情、色藝雙絕的揚州美女石榴裙下,弄出了不少風流韻事。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點,意思是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曲筆點出歐陽修當年在揚州時行為上的不檢點。<br> 實際上歐陽修來揚州后,政績斐然,百姓擁戴, 所謂“少點風流,多點實在”,完全是好事之徒,無中生有的編造和戲說,是嚼蛆。<div> 欲知后事如何,待疫情結束,您煙花三月下揚州時,再分解與你聽。</div> (揚州平山堂大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方县|
航空|
哈巴河县|
安顺市|
温州市|
洪洞县|
舒城县|
常熟市|
万荣县|
丰宁|
岐山县|
师宗县|
济宁市|
当阳市|
横峰县|
东乌珠穆沁旗|
休宁县|
综艺|
名山县|
新干县|
藁城市|
金沙县|
巴林右旗|
堆龙德庆县|
津市市|
长沙市|
唐河县|
绥棱县|
永清县|
东乡县|
霞浦县|
勐海县|
江阴市|
和政县|
财经|
中牟县|
海阳市|
宣汉县|
和政县|
临洮县|
化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