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文圖,大象原創。</p><p>配樂,水墨蘭亭。</p> <p>蒲公英</p><p><br></p><p><br></p><p><br></p><p> 蒲公英,小時候都叫它婆婆丁。</p><p> 蒲公英,是好東西,這是我對它的整體評價。</p><p> 這個好,有兩層意思,一是它對于我們人類來說有用處,一是它自身讓我覺得佩服。</p> <p><br></p><p> 大約清明節以后,北方的春天,似乎才逐漸來臨,萬物復蘇,冰河漾水,花香飄在空氣中。河岸的垂柳泛著鵝黃,幾個老人屏聲靜氣端坐河邊,魚竿時不時抖一抖,幾條小鯽魚瓜子被釣了上來,結束了它們還沒呼吸夠的春的氣息。老人盤旋處,仔細看看,會踩到蒲公英。此時的蒲公英,個頭還不大,三片五片葉子。卻也有了被挖的痕跡。很多婆婆,閑來無事,出來拿一把小刀,溜溜達達。散心的同時,三兩個小時,挖幾把蒲公英回家,洗洗涮涮,中午炸點雞蛋醬,就是一頓大快朵頤的午餐。蒲公英對人體很好。根莖葉,花,花骨朵,都可以入口。祛火清熱解毒,口感也不錯,不像苦麻菜那么苦。秋季挖根,曬干或者炒熟,再泡水煮水喝,對身體也是大有裨益。而且根不苦,煮出來的湯汁還有一種麥香氣。</p><p><br></p><p> 我前年工作較忙,有時候火氣大,同事送我一些蒲公英根茶,我煮水喝,堅持了好幾個月,哎,你別說,清火功效自不必說,又感覺渾身通透,神清氣爽。自那以后,再不會對蒲公英熟視無睹。</p> <p><br></p><p> 蒲公英,在小時候的家鄉,遍地都是。感覺家人對它們不太喜歡,甚至反感,因為它們的生命力很強,逮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發芽,倔強地生長起來。有時候會和大田地里的莊稼一爭高低,自然會遭到農民的厭棄。那時候,家鄉的野花很多。野牽牛花,紅彤彤的山丹丹,半山腰的杏花櫻桃花,莊稼地里的土豆花,甚至苦麻菜開出來的一大束一大束白色的花,看上去也很美。</p><p><br></p><p> 我不太在意蒲公英的花朵。但我喜歡看花敗種子成熟,在微風里搖曳,你盯著看吧,用不了多大一會,它們的種子,就會被風吹散。飄起來,毛茸茸的,無聲無息,慢慢悠悠,說不上最后落到哪里。等來年,它們的子子孫孫,就像漫天的繁星,數也數不過來。它的生命力之強,令人贊嘆。很多的文人騷客,也都是喜歡它這一點。</p> <p><br></p><p> 蒲公英的美,美在普通,普遍,大江南北,到處扎根。美在頑強,堅毅,你就是把它攔腰折斷,或者地面上片甲不留,只要它的根還在,來年仍舊會冒出新芽。美在形態樣子。我喜歡看它的花朵,它的種子。我試圖用專業相機從不同角度拍攝它,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張讓我自己滿意的作品。它在風沒吹散之前的種子,那么美,團簇在一起,有點和向日葵種子的圓盤類似,一顆顆,一粒粒,均勻分布。在陽光下,散發著柔美的光。等微風來襲,它們真的就像人們說的一個個傘兵似的,撐著降落傘飄向遠方。把夢想和媽媽的愛,帶向四面八方,再成立自己的小家庭,一輩又一輩,一年又一年。</p><p><br></p><p> 蒲公英,不,我還是叫你婆婆丁更覺得親切。你真的就是婆婆們盯著的小東西,不起眼,又不可或缺,不諂媚,又實實在在。眼下初春在即,估計你已經在凍土中伸懶腰了,等溫度再上一個臺階,等春雨春雷過后,我們就又可以和你相約了。</p> <p>本文作者:筆名大象,取佛家語“大象,性善柔而有大勢”。70后尾。生于內蒙古的一個小山村,現工作長春。中文系畢業,工作十五載日常卻和文字無緣。閑暇時,喜歡用文字和攝影來記錄生活,抒發情感。不求專業,不索知音,只是漫步人生中留下一串串腳印。所發文章,每一篇文字都是原創,配圖基本都是原創。圖片如若讀者喜歡,隨便拿去。</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碌曲县|
高唐县|
榆中县|
达孜县|
灵川县|
内丘县|
上思县|
刚察县|
巴里|
交城县|
凤山县|
吴堡县|
长乐市|
楚雄市|
宁晋县|
遂昌县|
商河县|
宜兰县|
建湖县|
保康县|
永福县|
普格县|
黑山县|
禹州市|
方城县|
东兴市|
兰坪|
项城市|
东明县|
冷水江市|
特克斯县|
名山县|
德江县|
刚察县|
临洮县|
宣威市|
施秉县|
彭水|
措美县|
区。|
鄯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