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麗的平遙我的家。</p><p class="ql-block"> 走遍千山萬水,還是家鄉最美。無論你是在平遙,還是天南海北;無論你已經登過巍峨的大山,還是跨越重洋;我知道:你的心中永遠有那么一個小村莊,那就是你的家鄉!無論您在那里,都不能忘記我們的老家。</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鄉平遙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致騎友—</p><p class="ql-block">沒有人能留住歲月的腳步,</p><p class="ql-block">但我可以留住美好的記憶,</p><p class="ql-block">沒有人可以永遠年輕,</p><p class="ql-block">但我們可以保持一顆童心。</p><p class="ql-block">感謝一路相伴的每一位騎友,</p><p class="ql-block">世界因為有你們而變得精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美篇收集了洪善鎮24個行政村,寧固鎮24個行政村,南政鄉20個行政村,中都鄉18個行政村.1個自然村,共計4張鄉鎮政府,87張鄉村圖片和鄉(鎮)政府及鄉村文字資料,敬請眾好友們欣賞,并懇請閱后多提寶貴意見,以便進一步完善。</p> <h3> 平遙縣洪善鎮地處平遙縣城東北部,南連縣城,鎮政府所在地洪善村距平遙古城12公里,北與文水、祁縣接壤,素有古城平遙的“北大門”之稱。全鎮轄24個行政村,常住人口36210人(2017年)[1],總面積75.24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74473畝。境內交通便利,大運高速公路、108國道、東夏線、南同蒲鐵路、旅游路、平襄線穿鎮而過。</h3><h3> 全鎮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農業生產條件相對優越,屬于典型的城郊與農業鄉鎮。下轄24個行政村為:洪善村、新營村、南營村、白家莊村、北營村、蘭村、東山湖村、西山湖村、南長壽村、北長壽村、郝村、宋家堡村、東堡村、沿村堡村、新勝村、東莊村、冀郭村、欽賢村、東大閻村、西大閻村、小沿村、京陵村、尹村、五里莊村。</h3> <p> 2020.03.16,一行六人騎行洪善村。</p><p> 洪善村位于平遙古城東北部,距離古城平遙12公里,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區位優勢獨特,是洪善鎮政府所在地,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夏線、108國道、南通蒲鐵路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人口2300余人,耕地面積3553畝。該村原名鳳凰村,建于明朝嘉慶年代,因村莊形似鳳凰而得名。該村常用洪水灌溉,土質逐漸改善,故改為洪善。</p><p><br></p><p><br></p><p> </p> <h3> 2017.10.26,一行四人騎行新營村。</h3><h3> 新營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10公里。該村原系南營派支村莊,于本世紀20年代取名為新營。現有耕地2751畝,人口1076人。</h3> <p> 2017.10.26,一行四人騎行南營村。</p><p> 南營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9公里。相傳此地原為軍營,后錢姓人來此定居,取名為錢家營。后因居北營南面,即改為南營。現有耕地1008畝,人口398人。</p><p> 2020年春節前,南營村并入白家莊村。</p><p> </p> <h3> 2017.10.26,一行四人騎行白家莊村。</h3><h3> 白家莊村位于平遙古城東北8公里處的平原地區,緊靠108國道。因姓氏而得名。該村因76年洪水整體搬遷,村容整潔,村街寬敞,環境良好,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典范。現有耕地1000畝,人口592人。</h3> <h3> 2018.05.01,一行五人騎行蘭村。</h3><h3> 蘭村地處平川,位于洪善鎮的東部,東與祁縣接壤,四周與東山湖、西山湖、北營、洪善相鄰,距離古城平遙15公里,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區位優勢獨特,是平遙古城的東大門。</h3><h3> 相傳在很早以前,從洪洞大槐樹遷來蔡、康、蘭三大戶定居,后蔡康兩姓絕戶,只剩下姓蘭一戶,故取名為蘭村。現有耕地4500畝,人口1650人。</h3> <h3> 2018.05.01,一行五人騎行北營村。</h3><h3> 北營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12.5公里,坐落在洪善鎮洪善村西北方向,距離108國道2公里。相傳該村因系古代軍兵屯扎之北營盤,而得名北營。全村有耕地6650畝,人口2700人。</h3> <h3> 2018.05.01,一行五人騎行東山湖村。</h3><h3> 東山湖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緊鄰108國道,背面與祁縣(離祁縣縣城6公里)接壤,南臨108國道和祁臨高速公路,南同鋪鐵路,大運高速.高速路入口離村5公里,交通四通八達。</h3><h3> 相傳古時二郎把山和湖擔到了此地而得名山湖。該村位于湖東,故名東山湖。現有人口1235人,耕地面積2807畝。</h3> <h3> 2018.05.01,一行五人騎行西山湖村。</h3><h3> 西山湖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13公里,緊鄰108國道,背面與祁縣接壤。相傳古時二郎把山和湖擔到了此地而得名山湖。該村位于湖西,故名西山湖。</h3> <h3> 2018.05.01,一行五人騎行郝村。</h3><h3> 郝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8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是平安和諧發展中的新農村建設推進村。該村因姓氏而得名。現有耕地1300畝,人口561余人。</h3> <h3> 2018.05.01,一行五人騎行宋家堡村。</h3><h3> 宋家堡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8公里。相鄰洪善村、香莊村、新勝村、南營村。因姓氏而得名。</h3> <p> 2018.05.01,一行五人騎行東堡村。</p><p> 東堡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7.5公里。相傳該村與西堡原為一村,后因洪水沖擊,分為兩處,本村在東,故名為東堡。</p> <h3> 2018.05.01,一行五人騎行北長壽村。</h3><h3> 北長壽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20公里,是6路公交路經地,交通便利。相傳原名鳳凰村。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路經此地,見村中老年人甚多,李自成走馬揖謝,祝諸父老長壽,此后即改名為長壽村,后分為兩村,因該村居北,故稱為北長壽。全村現有人口2800多人,耕地面積6000余畝。</h3> <h3> 2018.05.01,一行五人騎行南長壽村。</h3><h3> 南長壽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20公里。相傳原名鳳凰村。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路經此地,見村中老年人甚多,李自成走馬揖謝,祝諸父老長壽,此后即改名為長壽村,后分為兩村,因該村居南,故稱為南長壽。</h3><h3> </h3> <p> 2020.03.16,一行六人騎行沿村堡村。</p><p> 沿村堡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8公里。原為鄉政府所在地,拆鄉并鎮后歸洪善鎮管轄。相傳該村原是大閆村的一個堡,因大閆村原名大沿村,故取名為沿村堡。現有耕地5300畝,人口2300人。</p><p> </p> <p> 2020.03.16,一行六人騎行沿村鋪村。</p><p> 沿村鋪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5公里。該村原系古代一個衛鋪,因位于大沿村附近,被稱為沿村鋪。年久成村名。屬西大閆村管轄。</p> <h3> 2017.11.14,一行六人騎行東大閆村。</h3><h3> 東大閆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7公里。大閆原名大沿,因位于嬰澗河沿岸而得名。后有一閆姓官宧遷居此村,遂改名為大閆。隨著人口增多,又因河水橫溢改道,將大閆村分為東西兩村,該村在東,則稱東大閆。</h3> <h3> 2017.11.14,一行六人騎行西大閆村。</h3><h3> 西大閆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10公里。西大閆原名大沿,因位于嬰澗河沿岸而得名。后有一閆姓官宧遷居此村,遂改名為大閆。隨著人口增多,又因河水橫溢改道,將大閆村分為東西兩村,該村在西,則稱西大閆。現有耕地××畝,人口2279人。</h3><h3> </h3> <h3> 2017.10.14,一行七人騎行京陵村。</h3><h3> 京陵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5公里。京陵,據劉偉毅《山西歷史地名錄》載:"京陵城,又作金陵城《城堟記》;周宣王命尹吉甫為將伐儼狁時所筑。王莽時更名致城,后復稱京陵。今稱京陵城",慣稱京陵。現有耕地2700畝,人口1200人。</h3> <p> 2020.03.16,一行六人騎行小沿村。</p><p> 小沿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11公里,該村與大沿村(現名東、西大閆)為鄰,因村莊規模小于大沿,故取名小沿。現有耕地1876畝,人口972人。</p><p><br></p><p><br></p><p> </p> <h3> 2016.06.30,一行五人騎行尹村。</h3><h3> 尹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3公里。相傳因周宣王之大將尹吉甫,曾帶兵屯扎于此,故取名為尹村。</h3> <h3> 2017.04.15,一行三人騎行五里莊村。</h3><h3> 五里莊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2.5公里。緊靠108國道,北臨南同蒲鐵路,南依大運高速,東夏線穿村而過,全村人口1700余人,2400畝耕地,總面積1.8平方公里。</h3><h3> 相傳有一次周宣王率眾臣,從古陶(平遙古城)至此而歸游駕五里,故得名五里莊。<br></h3> <p> 2020.03.16,一行六人騎行新勝村。</p><p> 新勝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7公里。原名河東,因位于嬰澗河東岸而得名。此地鹽堿下濕,貧窮落后,后人為盼興旺發達,遂更名為興盛村。一九四九年又改‘興`為‘新`,稱新盛,后‘盛`改為‘勝`,現名為新勝。</p><p> 2020年初,新勝村并入欽賢村。</p><p><br></p><p> </p> <h3> 2017.11.14,一行六人騎行欽賢村。</h3><h3> 欽賢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8公里。相傳古有一庶民,為國做了好事,皇帝欽賜為賢民,故得名欽賢村。現有耕地xx畝,人口972人。</h3> <h3> 2017.11.14,一行六人騎行冀郭村。</h3><h3> 冀郭村地處半丘陵區,位于平遙古城東北8公里,是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慈相寺所在地。相傳該村最初只有郭、冀兩戶居住,遂以兩姓取名為冀郭。“冀郭塔”久負盛名,是國家準備對外開放的旅游勝地。現有耕地3600畝,人口894人。</h3> <h3> 2019.12.01,一行五人騎行香莊村。</h3><h3> 香莊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7公里。原名東莊。相傳古時有小莊兩個,稱東莊、西莊。地勢東高西低,西莊常遭水災,居民逐漸移到東莊,合為一村,仍稱東莊。1981年因與原達蒲鄉東莊同名,故按當地原特產香瓜,久負盛名之特征,更名為香莊。但該村卻不改村名,一直延用東莊。</h3> <h3> 寧固鎮位于平遙縣西部,汾(陽)屯(留)公路橫穿境內。北與杜家莊鄉交界,西與香樂鄉相連,南與介休縣接壤,東與中都鄉、南政鄉隔河相望。寧固鎮屬平遙五大集鎮之一,人口3.8萬人,9900多戶,耕地8.6萬畝。</h3><h3> 寧固鎮地處汾河西岸,汾河沿東南環鎮而過,汾河三壩管理局所轄東四支,八支,九支,十支覆蓋全鎮,水利條件優越,故有“一水定乾坤”之說。省道汾屯路與縣道油西路、杜寧路、凈寧路形成“兩橫兩縱”公路框架,“村村通”工程連接鄉村,四通八達,交通便利。</h3><h3> 全鎮轄24個行政村:油房堡村、蘇封村、岳封村、王智村、魚市村、新建村、蘆村、寧固村、南堡村、左家堡村、梁家堡村、任家堡村、南侯村、北侯村、東張趙村、西張趙村、河西村、灘頭村、凈化村、營里村、曹家堡村、豐依村、魏樂村、王郭村。</h3> <h3> 2019.04.14,一行七人騎行寧固村。</h3><h3> 寧固村地處平川,位于汾河西岸,距平遙古城正西12公里。因該村原在古汾河岸畔,易遭水災,人們為求安寧永固,故取名寧固。現有人口5300人,耕地8011畝。</h3><h3> 該村是平遙縣五大建制鎮寧固政府所在地,交通便利、區位優越,省道汾屯路穿村長而過,經濟發達、商鋪林立,既是典型的農業大村、傳統的商貿重鎮,河西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首批試點村之一。</h3> <h3> 2019.03.10,一行九人騎行油房堡村。</h3><h3> 油房堡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北10公里。相傳明代時,該村位于汾河東,是當時汾河西董家莊一些大戶人家開設油房之地。后來為了便于經營,人們陸續移居于此,形成新村,得名為油房堡。</h3><h3> 該村南與豐依村相連,西面與寧固村相連,東面與左家堡村相連。現有耕地4950畝,人口2375人</h3> <h3> 2019.03.10,一行九人騎行蘇封村。</h3><h3> 蘇封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北13公里。相傳宋代年間,眉山蘇東坡幼子蘇過后代從江蘇蘇州遷往山西洪洞,后從洪洞遷到此地,故將村名定為“蘇封”。東坡長子蘇邁后裔被稱“西蘇”一支,次子蘇適后裔被稱作“東蘇”一支。至今,村中長者依然口口相傳著“西蘇、東蘇是兄弟倆”的故事。現有耕地4560畝,人口1664人。</h3> <h3> 2019.03.10,一行九人騎行岳封村。</h3><h3> 岳封村地處平川,位于汾河以西,距平遙古城13公里。相傳,建村前,先建起五岳廟,故取名為岳封。全村現有農業人口2310人,耕地面積6116.9畝。</h3> <h3> 2019.03.10,一行九人騎行王智村。</h3><h3> 王智村地處平川,位于汾河以西,距平遙古城15公里。相傳初由王、范兩姓建村居住,王家有人做官得勢,為顯赫自已,故取名為王智。全村人口1257人,耕地面積3248.7畝。</h3> <p> 2018.11.25,一行六人騎行魚市村。</p><p> 魚市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南18公里,周圍與官地、新建、蘆村、王智接壤。該村人口936口人,2050畝耕地。</p><p> 魚市村,相傳禹王治水后,這一帶水坑、池塘很多,人們經常打漁,在此地出售,形成市場,后來有人定居于此,故取名魚市。</p><p> 2020年初,蘆村、魚市村、新建村三村合一,合并后村名為新魚蘆村。</p> <p> 2018.11.25,一行六人騎行新建村。</p><p> 新建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南18公里,南鄰介休市。原名北莊,相傳該村是由介休禮世村居民,過河定居種地發展為村莊的。因其位于禮世村北而得名。1981年7月1日,因于原石城鄉北莊重名,同時又因原村址地形低洼,另擇地新起房,故改名為新建。現有耕地1200畝,人口680人。</p><p> 2020年初,蘆村、魚市村、新建村三村合一,合并后村名為新魚蘆村。</p><p> </p> <p> 2018.11.25,一行六人騎行蘆村。</p><p> 蘆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18公里,東西北與凈化、新建、魚市相連,南面與介休北鹽場隔汾河相鄰。</p><p> 該村原名樓村,因昔日村中樓房頗多而得名。后因常遭汾河水淹,樓房沖塌,低洼處積水,蘆葦茂盛,故改名為蘆村。現有人口912人,耕地2261畝。</p><p> 2020年初,蘆村、魚市村、新建村三村合一,合并后村名為新魚蘆村。</p> <h3> 2019.04.14,一行七人騎行南堡村。</h3><h3> 南堡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北12公里,地處汾河西岸,緊鄰省道汾屯路,交通便利。該村原屬寧固,因處于寧固正南,故取名為南堡。全村現有耕地2200畝,807口人。</h3> <h3> 2019.04.14,一行七人騎行左家堡村。</h3><h3> 左家堡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北8公里。離城區較近,具有一定的發展優勢。因姓氏而得名。全村有2330余人,耕地4450余畝。</h3><h3> 在返程途中偶遇汾陽騎友,他們從平遙梨花節返程,在村標前合影。</h3> <h3> 2019.04.14,一行七人騎行梁家堡村。</h3><h3> 梁家堡村地處平川,位于汾河西岸,距平遙古城9公里。因姓氏而得名。現有常住人口2377人,耕地4405畝,交通便利、區位優越,省道汾屯路穿村長而過。</h3> <p> 2019.04.14,一行七人騎行仁家堡村。</p><p> 任家堡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北10公里。因姓氏而得名。現有耕地面積525畝。人口407人。</p><p> 2020年初,任家堡村并入南侯村。</p> <h3> 2019.04.14,一行七人騎行南侯村。</h3><h3> 南侯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10公里處。相傳原名侯村。后因村莊擴大,以路為界,分為南侯、北侯兩村。本村在路南故稱南侯。全村人口1700人,耕地面積3700畝,南侯是寧固鎮新農村建設重點推進村。 每年農歷正月二十六、九月二十八是南侯村的廟會。</h3><h3> </h3> <h3> 2019.04.14,一行七人騎行北侯村。</h3><h3> 北侯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北10公里。相傳,原名侯村,因姓氏得名。后因村莊擴大,以路為界分為南侯、北侯兩村。本村在路北,故稱北侯。全村有1460余口人,耕地面積3200畝。村民以姓張,王,李,胡居多。</h3> <h3> 2019.04.14,一行七人騎行東張趙村。</h3><h3> 東張趙村地處平川,汾河西岸,位于平遙古城西北11公里。相傳,原名張趙。后因村莊擴大,以路為界,分為東西張趙。本村在路東,故稱東張趙。現有人口1010人,耕地3000畝。該村交通便利、區位優越,距鎮政府所在地寧固村2公里。</h3> <h3> 2019.04.14,一行七人騎行西張趙村。</h3><h3> 西張趙村地處平川,汾河西岸。位于平遙古城11公里。相傳,原名張趙。后因村莊擴大,以路為界,分為東西張趙。本村在路西,故稱西張趙。現有人口1000人,耕地2600畝。該村交通便利、區位優越,距鎮政府所在地寧固村2公里。<br></h3> <p> 2019.04.14,一行七人騎行河西村。</p><p> 河西村地處平川,杜寧公路西側,位于平遙古城西北13公里。相傳,該村和張趙村原是一個村,后因古汾河改道,從中沖斷,將村莊截在汾河西岸,故取名為河西。東鄰西張趙村,南鄰灘頭村,西與香樂鄉薛靳村、青落村相鄰,北與杜家莊鄉東鳳落、西鳳落村相鄰,是寧固鎮最小的行政村。現有耕地631畝,人口279人。</p><p> 2020年初,河西村并入西張趙村。</p> <h3> 2019.04.14,一行七人騎行灘頭村。</h3><h3> 灘頭村地處平川,汾河西岸,位于平遙古城西北12公里。距寧固鎮政府所在地之北,交通便利、區位優越。相傳,該村原為古汾河於積而成的沙灘,故取名為灘頭。現有耕地3200畝,人口1200余人。</h3> <h3> 2018.11.25,一行六人騎行凈化村。</h3><h3> 凈化村地處平川,汾河西岸,位于平遙古城西16公里,北靠汾屯路,南臨介休。相傳凈化原系晉陽湖底,禹王治水后,有從陜北遷來之景、乞、李、趙四戶定居,并修起一廟為凈樂官,故得名為凈化。全村人口3784人,土地面積8000余畝。</h3><h3> 凈化村原系凈化鄉政府所在地,撤鄉并村后歸寧固鎮所轄行政村。</h3><h3> </h3> <h3> 2018.11.25,一行六人騎行營里村。</h3><h3> 營里村地處平川,汾河西岸,位于平遙古城西15公里。相傳原名營兒村,因明朝末年,官兵扎過營寨而得名。后改名為營里。現有耕地2400畝,人口1273人。</h3><h3> </h3> <h3> 2018.11.25,一行六人騎行曹家堡村。</h3><h3> 曹家堡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15公里。北與豐依村相連,西面與營里村相連,南面與介休大甫村隔汾河相望,邢汾高速自東向西穿村而過。相傳原名曹村堡。因初建村時由姓曹的一家掌管村事而得名,后改為曹家堡。現有人口1968人,耕地3647畝。</h3> <h3> 2018.11.25,一行六人騎行豐依村。</h3><h3> 豐依村地處平川,汾河西岸,位于平遙古城西13公里。南面與我鎮曹家堡村相連,西面與魏樂村相連,北面與油房堡相連。相傳原名豐衣村,含有人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之意。年久將'衣`訛為'依`。故稱豐依。現有人口1780人,耕地3372畝。</h3> <h3> 2019.03.10,一行九人騎行魏樂村。</h3><h3> 魏樂村地處平川,汾河西岸,位于平遙古城西北13公里。相傳原由魏、樂兩家建村先居,故取名為魏樂。現有常住人口1490人,耕地面積2964畝。</h3> <h3> 2019.03.10,一行九人騎行王郭村。</h3><h3> 王郭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北12公里。相傳禹王治水后,從陜西遷來王、郭兩戶居于此地,故取名為王郭。全村耕地4860畝,人口2063人。</h3><h3> 平遙三中曾設在此村。</h3> <h3> 南政鄉地處城郊,位于平遙古城正北2公里。西北與文水縣及杜家莊鄉隔汾河相望,西南與中都鄉為鄰,南與古陶鎮、洪善鎮交界,東與沿村堡鄉相接,交通便利,通訊發達,108國道、汾屯線、平文線、平襄線穿境而過,南同蒲鐵路等穿境而過,汾河、惠濟河、嬰澗河、沙河四條河流流經。該鄉北部、西南部屬汾河灌區,東部為小河井灌區,境內灌排渠道縱橫似網。</h3><h3> 鄉政府駐南政村, 現轄20個行政村,管轄南政、侯郭、里村、娃留、東劉、西劉、小劉、南北莊、閆家莊、道備、西堡、東游駕、李家橋、西游駕、田家堡、王家莊、蔣家堡、小王、賈家莊、小徐等村。常住人口45785人(2017年),耕地面積53298畝。</h3> <p> 2016.05.20,一行五人騎行南政村。</p><p> 南政村地處城郊,位于縣城北2公里處。來歷無考待查。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毗鄰108國道、地處南政鄉的中心位置,土壤肥沃,井汾雙灌,地勢平坦。現有人口6725人,耕地面積2620畝。</p> <p> 2017.08.23,一行三人騎行閆家莊村。</p><p> 閆家莊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北8公里處,因姓氏而得名。現有人口458人,耕地1580畝。</p><p> 2020年初,閆家莊村并入娃留村。</p> <p> 2017.08.23,一行三人騎行娃留村。</p><p> 娃留村位于南政鄉北部,距平遙古城北9公里處。相傳,該村古有一外出謀生者,家留妻與幼兒,某日托同事到家看訪,貧婦難為無米之炊,默然出門張羅,客見此情,欲不辭而別,奈其幼兒啼哭不止,客不忍走去。須臾,貧婦剪去長發捧米而歸,客人感激之至,別時留詩云:'娃娃致留意,削發待賓朋`。自此遂有娃留村上稱。現全村人口1532人,耕地面積1860畝。</p> <p> 2019.03.03,一行三人騎行侯郭村。</p><p> 侯郭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北4公里。相傳,原屬道備,名道備里。后有本村侯忠禮官居知府,同時郭姓也有人作官,故以兩姓官取論次,改名為侯郭。同時脫離道備管轄。現全村人口2358人,耕地面積2620畝。</p> <p> 2017.10.12,一行四人騎行東劉村。</p><p> 東劉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北8公里處。該村原名劉家莊,因由劉姓人興建村莊而得名。后因村東與村西的人鬧糾紛,便以關帝廟為界分為兩村,該村居東,故稱東劉。現有人口3012人,耕地3762畝。</p> <p> 2017.10.12,一行四人騎行西劉村。</p><p> 西劉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北8公里,北依汾河三壩,西臨X922平文公路,南望108國道。該村原名劉家莊,因由劉姓人興建村莊而得名。后因村東與村西的人鬧糾紛,便以關帝廟為界分為兩村,該村居西,故稱西劉。</p> <p> 2017.10.12,一行四人騎行小劉村。</p><p> 小劉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北3公里。相傳,該村原名東莊,歸劉家莊管轄。因歷史上出現過幾個舉人,又稱舉人莊。后因達蒲附也有個東莊,為避免與其混淆,于1942年改名為小劉。同時脫離劉家莊管轄。現有人口739人,耕地面積960畝。</p><p> 2020年初,小劉村并入東劉村。</p> <p> 2019.05.19,一行五人騎行南北莊村。</p><p> 南北莊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北3公里。相傳,該村原為任姓的兩個莊則,以路為界,分居于南北,故取名為南北莊。現有人口675人,耕地面積996畝,</p> <p> 2016.05.20,一行五人騎行里村。</p><p> 里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北6公里。相傳,該村原有李、劉兩家,李姓權勢大,故取為李村。后劉家日趨興旺,兩姓因村名爭執不休,遂告于官,宮出于回避矛盾,根據該村周長一里而改李村為里村。該村現有人口975人,耕地1904畝。</p> <p> 2016.08.26,一行七人騎行王家莊村。</p><p> 王家莊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9公里,玉汾公路、平襄線穿村而過,農業生產條件優越,屬井汾雙灌區,是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區。相傳,該村居民初由王、趙、姚三姓,從洪洞大槐樹下遷居于此,因王姓人年長,故以其姓氏,取名為王家莊。現有人口4032人,耕地面積6919畝。</p><p> 原系王家莊鄉所在地,撤鄉并村后,王家村歸南政鄉管轄。</p><p> </p> <p> 2019.03.03,一行三人騎行田家堡村。</p><p> 田家堡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12公里處,東臨王家莊村,西靠小王村。因姓氏而得名。現有人口539人,全村耕地面積956畝。</p><p> 2020年初,田家堡村并入西堡村。</p> <p> 2016.08.26,一行七人騎行小王家莊村。</p><p> 小王家莊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8公里。相傳,該村居民最初由王姓兄弟倆人從洪洞大槐樹下遷居于王家莊,其兄又由王家莊移到此地,因村莊較小,故取名為小王家莊。現有耕地××畝,人口××人。</p> <p> 2016.08.26,一行七人騎行蔣家堡村。</p><p> 蔣家堡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北10公里處,東靠小徐村,西傍汾河三壩,南連東劉村,北接文水徐家鎮。因姓氏而得名。現有人口1356人,耕地1716畝。</p> <p> 2016.08.26,一行七人騎行小徐村。</p><p> 小徐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8公里。北鄰南政村,東靠小王村,西臨蔣家堡,北接汾河三壩沿岸。相傳,該村居民初系由洪洞大槐樹下遷居于徐家鎮(屬文水縣)的,光緒年間洪水將徐家鎮沖成兩端,河西的仍名徐家鎮(屬文水縣),河東的取名小徐家鎮。1955年劃歸平遙,現稱小徐。全村現有耕地面積999畝,人口802人。</p><p> 2020年初,小徐村并入小王家村。</p> <p> 2016.08.29,一行七人騎行道備村。</p><p> 道備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5公里。相傳西漢時呂后出游,預計路經此地,當地居民清水灑街,筑路迎接,結果并未到此,故得名道備。現有人口3327人,耕地6039畝。</p> <p> 2017.10.14, 一行四人騎行西游駕村。</p><p> 西游駕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5公里。相傳西漢時期,呂后出游中原,御駕到此,故取名游駕。后因山洪泛濫,將游駕沖成東西兩截,分成東西游駕。該村位于西,故取名為西游駕。現由人口3124人,耕地4847畝。</p> <p> 2016.05.20,一行五人騎行東游駕村。</p><p> 東游駕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5.5公里處,108國道穿境而過,境內平遙工業新區和農業園區并存。相傳西漢時期,呂后出游中原,御駕到此,故名為游駕。后因山洪泛濫,將游駕沖成東西兩截,分成東、西游駕。該村位于東,故取名為東游駕。</p><p> 2012年6月16日升空的神九航天員劉旺,是東游駕村人。</p> <p> 2017.10.26,一行四人騎行李家橋村。</p><p> 李家橋村地處平川,位于南政鄉東北面,距離平遙古城12公里,平文公路沿村而過,東臨洪善鎮新營村。相傳西漢時,該村有條黑龍渠,渠上有座橋,幾經洪水淹沒,此橋未毀。后有當時曾在橋上避過難的一位李姓人,定居于此,故取名為李家橋。現有人口698人,耕地面積1678畝。</p><p> 2020年初,李家橋村并入西堡村。</p> <p> 2018.05.01,一行五人騎行賈家莊村。</p><p> 賈家莊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20公里處。因姓氏而得名。現有人口767人,耕地1580畝。</p><p> 2020年初,賈家莊村并入西堡村。</p> <p> 2018.05.01,一行五人騎行西堡村。</p><p> 西堡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東北16公里處。該村原名曹家堡,明未因鑿井困難,吃水奇缺,只得遠道取水于東堡,為此兩村發生糾紛,經當時官府裁斷,將曹家堡改為西堡。聲稱東、西兩堡為一家,只是方位之分。現有人口1901人,耕地4339畝。</p> <p> 中都鄉位于平遙古城西北方向,東與古陶、岳壁毗鄰,西與寧固隔河相望,南與段村、卜宜相接,北與南政接壤,鄉政府所在地東達蒲村,距縣城2公里,全鄉轄18個行政村,人口32554,耕地55326畝,交通便利,經濟大動脈國道108、省道汾屯線、大運高速、東夏線自東向西穿境而過,汾河流域途經3個村,世界文化遺產千年古剎東方彩塑瑰寶雙林寺坐落于橋頭村、古郡縣城中都遺址在杜村清晰可見,自古以來人杰地靈,地寶物華。</p><p> 中都鄉政府管轄東達蒲、西達蒲、南三狼、北三狼、梁周、東莊、西莊、南姚、北姚、橋頭、南良如、北良如、道虎壁、西胡、梁趙、侯冀、杜村、曹村等18個村委會及其原轄的自然村。</p> <p> 2017.06.24,一行四人騎行道虎壁村。</p><p> 道虎壁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南部2.5公里處,周圍與南良如、西胡村、南王家莊、平遙火柴廠相鄰,更與閻壁村及古陶鎮雞犬之聲相聞。縣城的西環,南環路圍繞著村子的西、北兩側,和大運高速更是近在咫尺。相傳,古時因道旁有一石雕大虎,而取名為道虎壁。現有人口2600口,耕地面積約2700畝。</p> <p> 2017.10.12,一行四人騎行東達蒲村。</p><p> 東達蒲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北3公里處,自古有“出了西門東達蒲”之說。達蒲,簡單地說就是平遙縣去汾州府(現汾陽市),到達生長著蒲草的地方。據史料記載,公元前東達蒲所處位置是古晉陽湖,平遙縣隸屬太原郡。隨著生態環境的變遷,晉陽湖被泥沙於埋逐漸消失,形成小塊狀沼澤,生長著大量的蒲草,平遙縣到汾州有路可走。隋唐時期平遙縣隸屬汾州,平遙縣到汾州之間修通官道,交通運輸日益增多。官道旁適宜的地方,開店的經商的逐漸聚集形成村落取名達蒲。</p><p> 民國22年(1933年)汾河決口,洪水沖毀達蒲大量房屋,形成東、西兩個達蒲,但仍屬一個村,直到19世紀五十年代后,東達蒲和西達蒲才漸漸成為相對獨立的兩個村。</p><p> 東達蒲村是中都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村有耕地6106畝,農業人口3721人。</p> <p> 西達蒲村位于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4公里處,是中國票號鼻祖日升昌東家——李大全的故里,自古交通便利,人杰地靈。相傳,禹王治水后,該地是一片蒲草,后有移民到此,建起村莊,得名達蒲。民國22年(1933年)汾河決口,洪水沖毀達蒲大量房屋,形成東、西兩個達蒲,但仍屬一個村,直到19世紀五十年代后,東達蒲和西達蒲才漸漸成為相對獨立的兩個村。該村現有人口1562人,耕地面積2876畝。</p> <p> 2018.05.06,一行四人騎行東莊村。</p><p> 東莊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5公里。東臨東達蒲村、西接西莊村、南連北姚村、北靠西達蒲村。相傳禹王治水后,從洪洞大槐樹下移來劉、梁兩姓住戶,建立了兩個東西相對的小村。本村在東,故取名為東莊。該村共有人口695人,耕地面積為847畝。</p><p> 2020年初,東莊村并入西莊村。</p> <p> 2018.05.06,一行四人騎行西莊村。</p><p> 西莊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5公里處。相傳禹王治水后,從洪洞大槐樹下移來劉、梁兩姓住戶,建立了兩個東西相對的小村。本村在西,故取名為西莊。轄腰莊1個自然村。全村有人口965人,耕地面積1910畝。</p> <p> 2018.05.06,一行三人騎行南三狼村。</p><p> 南三狼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8公里,南部毗鄰108國道和南同蒲鐵路線,交通便利。原名三狼村,相傳明初在該村建起一座二郎廟,由廟后設有鐵鑄狼三個而得名。爾后村莊漸漸擴大,分為南北兩村,因本村在南,故稱南三狼。現有人口1003人,耕地面積1770畝。</p> <p> 2018.05.06,一行三人騎行北三狼村。</p><p> 北三狼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8公里,東臨中都鄉政府,西臨汾河邊境,南臨南三狼梁周,北二公里是省道汾屯線。原名三狼村,相傳明初在該村建起一座二郎廟,由廟后設有鐵鑄狼三個而得名。爾后村莊漸漸擴大,分為南北兩村,因本村在北,故稱北三狼。全村有人口2325人,3097畝耕地。</p><p><br></p> <p> 2018.05.06,一行三人騎行梁周村。</p><p> 梁周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11.4公里,北鄰汾屯線,南靠108線,與曹村,北三狼等地接壤,交通便利。來歷無考待查。全村有耕地2368畝,人口1935人。</p> <p> 2018.05.06,一行三人騎行曹村。</p><p> 曹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9公里。相傳該村建于明朝年間,因姓氏得名。全村有3600畝耕地,人口共計2064人。</p> <p> 2018.05.06,一行三人騎行南姚村。</p><p> 南姚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5公里,北鄰汾屯線,南靠108線,交通便利。因姓氏而得名。全村現有耕地600畝, 人口453人。</p><p> 2020年初,南姚村并入北姚村。</p> <p> 2018.05.06,一行三人騎行北姚村。</p><p> 北姚村地處,位于平遙古城西5公里處,屬于近郊地區。因姓氏得名。本村有人口1242人,耕地2165畝。</p> <p> 2017.05.22,一行四人騎行南良如村。</p><p> 南良如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南4公里,屬于城郊。相傳原名凈遙里,來歷無考。后來村莊逐漸擴大,分居于清沙河南北兩岸,同時以"佳良為貴,美麗如壁"之辭,賦予新名良如壁。該村在南,稱南良如壁,現習慣稱南良如。現有人口1616人,耕地3731畝。</p> <p> 2017.05.22,一行四人騎行北良如村。</p><p> 北良如村地處城郊西外環,位于平遙古城西4公里。 相傳原名凈遙里,來歷無考。后來村莊逐漸擴大,分居于清沙河南北兩岸,同時以"佳良為貴,美麗如壁"之辭,賦予新名良如壁。該村在北,稱北良如壁,現習慣稱北良如。該村現有人口3932人,耕地1100畝。</p> <p> 2017.11.23,一行三人騎行侯冀村。</p><p> 侯冀村地處半丘陵區,位于平遙古城西南12.5公里。新建成的平遙古城站(動車站)所在地。因姓氏而得名。緊挨南三狼村,梁趙村,杜村,弓村。距離雙林寺僅3公里,英才輩出,物華天寶。</p> <p> 2017.11.03,一行七人騎行杜村。</p><p> 杜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南8公里。西南與介休接壤,往東北兩公里處即著名的文化遺產地—雙林寺,而且地處晉中平川地帶,古郡縣城中都遺址在杜村清晰可見,自古以來人杰地靈,物華天寶。來歷無考待查。</p><p> 全村人口2298人,共計耕地面積5764畝、林地面積756.76畝。</p> <p> 2016.05.29,一行四人騎行橋頭村。</p><p> 橋頭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南4公里,西南與介休接壤,是著名的文化遺產地——雙林寺所在地。因該村北有座‘中都橋`而得名。此橋為古時北路的中心,距兩地各750公里。下橋頭、冀壁堡兩個自然村歸橋頭村管轄。有著優越的地理環境,為其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p> <p> 2017.11.03,一行七人騎行下橋頭村。</p><p> 下橋頭村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南6公里。該村因與上橋頭相對而得名下橋頭。隸屬于橋頭村管轄。</p> <p> 2020.03.18,一行八人騎行冀壁堡村。</p><p> 冀北堡地處平川,位于平遙古城西南6公里。因姓氏而得名,屬橋頭村管轄。</p> <p> 2018.05.10,一行五人騎行梁趙村。</p><p> 梁趙村地處半丘陵區,位于平遙古城西南9公里。因姓氏而得名。與西胡村,侯冀,岳壁接壤。全村人口達到3600余人,是僅次于東達蒲的“中都鄉第二大村”。</p> <p> 2018.05.10,一行五人騎行西湖村。</p><p> 西胡村地處半丘陵區,位于平遙古城西南5公里。西臨平泰線,與道虎壁、梁趙相鄰。相傳禹王治水后,胡治等人從洪洞分別遷到東胡村與本村。中間隔一條大溝,該村在溝西,故取名西湖。全村總面積2159.87畝,林地共280畝,主要種植棗樹、玉米等農產品,人口共1021人。</p> <p>美篇制作:古月</p><p>文字編輯:古月</p><p><br></p><p> —致騎友—</p><p>沒有人能留住歲月的腳步,</p><p>但我可以留住美好的記憶,</p><p>沒有人可以永遠年輕,</p><p>但我們可以保持一顆童心。</p><p>感謝一路相伴的每一位騎友,</p><p>世界因為有你們而變得精彩。</p><p><br></p><p><br></p><p>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熟市|
霍山县|
正镶白旗|
庄河市|
大足县|
满洲里市|
东宁县|
广南县|
治多县|
随州市|
土默特左旗|
合江县|
阿鲁科尔沁旗|
玛纳斯县|
抚顺市|
洪洞县|
泰顺县|
滕州市|
武汉市|
连平县|
清水县|
墨竹工卡县|
呼玛县|
罗山县|
高要市|
增城市|
汤阴县|
京山县|
徐州市|
讷河市|
彩票|
怀安县|
九寨沟县|
贵阳市|
三门县|
庄河市|
瓮安县|
达拉特旗|
桐梓县|
嘉义市|
安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