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難忘的歲月 永遠的思念一一 記我的爸爸媽媽

梁燕

<p class="ql-block">時光飛逝,歲月如梭。不經意間我已經在人生的路上走過六十三個春秋。從一個無知的幼兒成長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一路走來我無比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無比懷念同父母一起生活的日子。如今我們再也無法享受與父母同歡共樂的時光了。24年前我最親愛的爸爸永遠地離開了我們。2019年10月13日與我們相伴60多年的媽媽也撒手人寰,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思念………</p><p class="ql-block">悲痛之余,我的心很難平靜下來,腦海里經常浮現出和父母在一起的那些難忘的往事,總想寫點什么回顧過去,寄托哀思,追憶那些幸福的生話片段……</p><p class="ql-block"> </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一、人生之路始于軍旅</span></p> <p>  我的爸爸是一位抗戰老兵,1924年臘月三十出生于河北省行唐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因祖父懂些中醫中藥,家境還可以,爸爸參軍前念了幾年書。1941年8月正值抗日戰爭打得焦灼之際,17歲的父親報名參加了八路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八路軍戰士,從此開始了他一生的軍旅生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他歷盡千辛萬苦。曾在延安參加過大生產,開過荒、紡過線,在炮火連天的戰場,行軍打仗,也是九死一生。有一次他所在的連隊要執行一次作戰任務,出發前營長將當時是連隊文書的老爸留在了營部,結果這次戰斗打的非常慘烈,全連所有的戰士都犧牲了。戰爭年代行軍奔襲是家常便飯,有時一走就是幾天幾夜,在那種艱苦的環境下爸爸練就了行進中能邊走邊睡的本領,這對他緩解疲勞起到了保護作用。解放戰爭時期爸爸所屬四野部隊,參加四戰四平和解放通化的戰役。四戰四平老爸參加了三次,至今還有幾張珍貴的照片和物件被四平戰役紀念館收藏。他所在的部隊是炮兵部隊,多年的炮兵經歷,讓他非常熟悉炮彈炸響的時間。有一次在解放四平的戰斗中,他和兩名戰友一起外出執行任務,正遇敵人炮擊,他們三人躲在一個炮彈坑里,炮擊間隙一個戰友要沖出去爸爸沒有攔住,結果剛沖出去幾米就中彈犧牲,在第二顆炮彈打來之前,爸爸拽著另一戰友說快走,起身就沖出彈坑,可這位戰友沒立刻跟著沖出來,被炮彈炸飛了,在戰火紛飛的戰場生死只在一瞬間,這一個沒攔住,一個沒拽走,兩位戰友和爸爸傾刻間便陰陽兩隔,這成了爸爸心中永遠的痛。</p><p> 全國解放之后爸爸全身心地投入了部隊建設事業之中,先后在北京通縣,沈陽炮校,北大荒,四平的哈福,通化的干溝工作,從正規軍二炮到沈陽軍區的后勤部隊,從大城市到小山溝,隨時聽從黨召喚,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有一次,一位做了軍區付司令的戰友聶伯伯來四平看他,得知他才享受付師職待遇,非常驚訝,也為他報不平,可爸爸卻說比起那些犧牲的戰友我能活到現在就很知足了。爸爸一生無論在哪里都兢兢業業,為部隊建設默默地工作,直至1980年底離休,回到沈陽軍區所屬的干休所也在發揮余熱,成為干休所的黨委成員。</p> <h3>這張相片距今己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是1945年12月份身著解放軍軍裝的照片。</h3> <p>這是爸爸軍旅生活中不同時期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右一這位是我老爸,你看他一臉嚴肅,兩眼炯炯有神。那時爸爸在北京第一炮兵技術學校工作,任政治處組織科科長。</p> <p>右前一是我爸爸。</p> <p>這是爸爸在770部隊當政委時和一班人在一起學習的場景。</p> <p>這是老爸和他的搭檔李叔叔的合影。倆人也走邊聊,親密無間。</p> <p>剛離休時的老爸。</p> <p>這張照片是1994年拍的。記得那是爸爸的一位老戰友去世時,家人沒找到一張滿意的照片做為遺像,老爸說我得照一張可心的照片備用,這張照片老爸特別喜歡。</p> <p>這是1984年5月干休所黨代會上全體黨員的合影。這些老干部都是抗日戰爭時期的老兵,個個都有著不同的戰斗經歷,為祖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p> <p>老爸一生當中多次獲得過國家頒發的功勛章。最后一次是在1989年建國40年前夕,中央軍委為每一位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老戰士頒發了《獨立功勛榮譽》勛章,這是干休所離休干部受勛后的合影。</p> <p>中央軍委頒發的《獨立功勛章》。</p> <p>《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解放勛章》。</p> <p>《八一勛章》。</p> <p>《解放華中南紀念章》。</p> <p>我們的大家庭也因為爸爸的功績被政府授予《光榮之家》的牌匾。</p> <p>我的母親1934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醴陵縣一個貧苦的市民家庭,外公在她3歲時躲日本兵一去未回,是姥姥靠給別人洗衣服,織毛衣,紡線掙錢養活她和奶奶,吃盡了苦頭……</p><p> 盡管家境貧寒,姥姥再苦再累也要供媽媽上學,每天晚上煤油燈下經常是姥姥紡紗,媽媽讀書。1949年春媽媽在醴陵縣湘東中學學習期間已經是共青團員了,她積極響應學校號召報名參軍,可是,媽媽是姥姥相依唯命的獨生女,在姥姥堅決反對下媽媽未能如愿。17個月后當參軍的機會再次來臨之時,一心想當兵的媽媽這次背著姥姥辦理好了參軍的一切手續,直至姥姥在街上的大喇叭里聽到歡送媽媽等四位同學光榮參軍入伍的消息時,媽媽已經登上了北上列車,一路向北,經過4天3夜的大悶罐顛簸直達錦洲,就這樣一個南方妹子成了北方的軍人,開始了新的人生。可憐姥姥在家哭的一塌糊涂,好幾天臥床不起…</p><p><br></p><p>媽媽在錦州學習的是報務工作,經過短期的培訓后被分配到北京工作。并有緣當了爸爸的部下。</p> <p>這是媽媽參軍時同學送別她的兩張合影。</p><p>后排右數第六位是老媽。</p> <p>右三是當年的老媽。</p> <p>這是一群同媽媽一起參軍的小女兵的合影,你看那一張張稚嫩的笑臉都洋溢滿滿的幸福。(前排左一這位是當年的媽媽)</p> <p>在這張圖片里的軍人都是從事部隊機要工作的,男同學抗美援朝時都赴朝參戰了,有的犧牲在朝鮮,永遠留在了那片土地。</p> <p>左前一是爸爸,當時也是帥小伙。</p><p>左后一是媽媽,文靜內斂。</p><p>他們在這里相識相知。</p> <p>那時爸爸是媽媽的領導,爸爸智慧幽默,勤奮好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媽媽心目爸爸是待人熱情,為人坦誠,充滿理想,滿腹經倫的兄長,充滿了敬佩。在共同的工作和學習中兩人逐漸地心心相印,結為伉儷。</p> <p>媽媽在部隊期間一直搞機要工作,發報,譯報是她每天的工作。抗美援朝時好多軍委和彭總往來的電報收發、譯電都是她們機要科做的。她還曾經給陳錫聯送過信。</p><p><br></p> <p>抗美援朝結束后,媽媽有幸被送到北京機器制造學校(現在的北京機械工業學院)調干學習(學習期間一直是部隊供給的)。這所學校在當時是很有名的中等專業學校,學制四年,(當年越南主席胡志明來中國訪問時,毛主席曾帶他參觀該校,這是媽媽最引以為榮耀的)。</p><p> 這是媽媽在學校生產實習的工作照,體驗車工崗位。</p> <h3>媽媽和爸爸一起回河北老家時和爺爺的合影。</h3> <p>這是爸媽和姥姥的合影。</p> <p>左下角是姑姑。</p><p>姑姑年輕時非常進步、能干,當過大隊婦女隊長,和老爸老媽處的非常好。</p> <p>這是1955年1月爸爸媽媽的合影。</p> <p>媽媽為了老爸和家庭犧牲了自己的事業,隨著老爸東調西調的,當過研究所的技術員,黨委秘書,政府機關干部,農村中學老師,最后回四平被安排到市婦聯工作。地、市合并時為照顧身體不好的老爸主動留在鐵西區婦聯,當了好多年的區婦聯主席,政協委員,無論做那行都踏踏實實任勞任怨的。</p> <p>這是老媽和婦聯的同事在一起。左前一是老媽。</p> <p>老媽為人親和,樂于助人,記得文革時期吃供應糧時,她經常把自家糧本借給糧不夠吃的同事。和鄰居們也相處的非常和睦。</p><p>這是老媽和鄰居姐妹的合影。(左二是老媽)。</p> <h3><font color="#39b54a">二、感恩父母 伴我成長</font></h3> <p>我由衷地感恩爸爸媽媽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家。在我們人生的不同階段,是爸爸媽媽伴隨著我們成長,我們有著快樂的童年;開心的學生時代;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熏陶,使我們懂得了好多做人的道理。勤奮學習,與人為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成了我們人生的座右銘。也是老人家給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讓我們受益終生。</p> <p>幼兒時代我們享受著無憂無慮生活,學齡前我們入托最好幼兒園,那是沈陽后勤部隊所屬幼兒園,條件極為優越,伙食非常好,即使在三年困難時期我們也吃的很好,每周末回家一次。每次回家爸爸媽媽都把攢下的雞蛋留給我們的吃,他們自己都吃樹葉,苦菜。記得有一次我在廚房看到飯碗里泡的樹葉,以為是怎么好吃呢,抿了一口才知特別苦,問爸爸怎么吃這個,爸爸輕描淡寫地告訴看別人吃我們也嘗嘗,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吶!</p><p> 這是我們家在沈陽時的合影,中間的長者是我們的姥姥。</p> <p>媽媽的這張相片曾掛在家里墻上掛了多年,老媽年輕時的形象早己深植我們心中,端莊大方,溫文而雅,是一種知識女性的美貌。</p> <p>我們小時候因爸爸媽媽工作忙,我和雙胞胎的姐與大妹妹之間只差兩歲,同時管三個孩子還要上班實在太難,只好由姥姥帶著我和姐姐,經常返程于醴陵與沈陽之間。只有大妹妹一直在爸媽身邊。</p><p> 這是大妹妹和爸媽的合影。</p> <p>我和姐姐及小妹妹在嬰幼兒及童年時期,爸爸的工作調動較頻繁,和媽媽經常是兩地分居,是姥姥分擔了爸媽的重任,為我們成長付出了極大的努力。</p><p>這是我姥姥和我們姐仨的合影。</p> <p>爸爸是攝影愛好者,業余時間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珍貴的照片。</p><p>這是在沈陽炮校家屬大院里的家中照的。</p> <p>這是在沈陽的北陵公園門前照的。</p> <p>這是1963年冬末小妹剛出生不久,爸爸媽媽就給我們姐仨送回湖南醴陵老家了。</p><p>前面講過媽媽瞞著姥姥參軍后姥姥一病不起,媽媽用每個月的津貼買成郵票寄回家,幫姥姥維持生計。姥姥經友人介紹結識了當時在醴陵國光瓷廠工作的會計,后來成了我的姥爺。老人家對姥姥精心呵護,對我們視如己出。在我童年的記憶中姥爺一下班就抱著小妹,領著我和姐姐,手里還經常拿著非常新鮮的荔枝給我們。有時候我們犯了錯誤,姥姥要打我們時,姥爺總是護著我們。</p><p>這張照片是我們和姥姥、姥爺及舅舅一家,兩個襁褓里的孩子右邊的是我們的小妹,比我小7歲,左邊的是舅舅家的女兒。</p> <p>1959年元月,我和姐姐與姥姥姥爺、舅舅的合影。這張照片我和姐姐神似貌像很難分出誰是誰,我們帶的帽子是姥姥親手所織,非常漂亮。</p> <p>1964年5月在湖南老家我們和小妹的合影,你看我和姐姐穿的小連衣裙多漂亮,那是爸爸出差回來給我們買的,穿上它給我們小姐倆美的不得了。這裙子等7年后小妹長大了還穿過呢。</p> <p>你看兩個小妹(一個是舅家小妹)穿的小裙子是不是和我們姐倆穿的一樣啊!</p> <p>這是1967年夏我們姐四個的合影。</p> <p>這是我們上小學二年級時候和爸媽和合影。這期間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家里也沒有了保姆。爸爸被調到四平的哈福部隊工作,一周只能周末回家一次。媽媽在四平政府上班,工作也特別忙。</p><p>這個年紀我們姐仨開始幫媽媽做家務了,每天輪流打掃衛生、劈柴、做飯。因年齡小貪玩,經常鍋里做著飯就出去玩了,回來時飯燒糊了,甚至把鍋都燒漏了,每于這時心里都極度害怕,怕媽媽回來挨揍,可媽媽回來總是先看看我們受沒受傷,再幫我們總結教訓,并說學做飯也是要教學費的,鍋壞了再買個新的,媽媽這種寬容耐心的教育讓我們至今難以忘懷。童年的生活是快樂而又無拘無束。有空兒我們還自排節目,待爸爸回來為爸媽演出,我們把炕做舞臺,地當看臺,玩的不亦樂乎。淘氣的大妹妹在爸爸走的時候經常用扁擔橫在門口不讓爸爸走,跟爸爸拉鉤,讓他保證下周準時回家。這些幼兒時的記憶,永遠揮之不去。</p> <p>這是我們中學時代和爸媽的合影。那時我爸爸被調到通化干溝一個部隊倉庫工作,媽媽的工作實在沒地方安排,只能在學校教書,我們上中學要坐一站地的火車,早出晚歸的也很不容易。學校條件不好,但媽媽教我們不論學校條件如何,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每晩上我們娘幾個就約圍著飯桌,媽媽備課,我們寫作業,學習的氛圍籠罩家里。每到周末媽媽教我們自己洗衣服做家務;每個假期要天天寫小楷,記得那時每當新學期開學時同學們都會夸我和姐姐的字又進步了,心里很是甜甜的,暗自感激媽媽的嚴要求,讓我們每天都過的非常充實。為我們今后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p> <p>一九七三年春姐姐參軍了。這是第一次回家探親時全家合影。</p> <p>1977年9月姥姥姥爺來東北送小妹時一家人在通化玉皇山的合影。</p> <p>小妹上髙一時我們去通化靖宇陵園時的照片。</p> <p>在爸爸媽媽的精心呵護和培養下,我們姐四個都茁壯成長起來。</p> <p>大姐于1973年春參軍入伍,從一名女戰士開始奮斗,通過自學成才,獲得高護學歷,還自學英語,在雜志上發表多篇譯文,從護理員、護士到護士長,付主任護師,干到師職干部退休。</p> <p>這是大姐一家三口。</p><p>在我們姐四個的晚輩中,大姐的女兒最優秀,吉大法律系碩士畢后又先后在英國、美國學習,現就職于美國駐香港律師事務所。</p> <p>這是2020年春節前大姐一家在香港的合影。</p> <p>大妹妹1977年參軍,靠自己的努力考上部隊護校,后來又考入大連醫校高護專業深造。從護理員干到護士長直至付師職退休。</p> <p>這是大妹妹一家。</p><p>大妹夫的父親和老爸都是老戰友,倆家是父一輩,子一輩的親情。大妹夫也是部隊大院長大的孩子,聰明善良,心靈手巧,對老媽非常孝順,家里的水暖電器有大小毛病他全包修。老媽喜歡他那開朗幽默的性格,在他們家住了好幾年,過的非常順心順意。</p> <p>這是今年年初大妹妹倆口子帶小外孫旅游照。這小外孫聰明伶俐,上小學四年級學習成績總名列前茅。</p> <p>小妹14歲之前一直在姥姥家生活,姥姥姥爺為她的成長付出了太多太多的辛苦,于1977年上初二時回到爸媽身也邊。</p><p>這是從湖南回來之前同學們送別她的照片(第一排中間的是小妹)。</p> <p>剛回來時小妹學習成績一般,媽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那時媽媽是中學數學的老師,下班回家就幫小妹惡補初中基礎課程,小妹很聰明勤奮,經一年多的努力,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績考上了縣重點高中。三年后又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的吉大國際法專業,畢業后分到了北京,從做律師起步,逐漸厲練成熟,成為著名央企的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p> <p>這是2014年小妹剛被公司派往香港工作時的照片</p> <p>這是在法國巴黎的照片。</p> <p>這幾張是小妹近幾年在香港工作照的。</p> <p>這是小妹一家三口2014年在九江的合影。</p><p>小妹夫清華大學畢業后分到了中國衛星公司工作,思想開拓,勇于進取,80年代末下海經商辦自己的公司,是我們家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現在公司辦的有聲有色的,孩子在奧大利亞留學,是好幸福的一家子。</p> <p>這是小妹和婆婆一家合影,這是一個書香門第的大家庭,公婆都是北京人民大學的老教授,一家人和和睦睦其樂融融。</p> <p>這是小妹婦夫和倆位大姑姐的合影(右邊倆位是小妹夫婦),小妹夫也是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p> <p>  我雖然沒能參軍但也走了一條引以為自豪的路,這是那個年代絕大多數年輕人的必經之路。高中畢業后我就下鄉插隊了,后來又去了工廠,在廣闊天地撒過汗水,在新建廠房的工地上留下過我搬磚、拉車的身影,艱苦的生活磨練,培養了我吃苦耐勞的精神,那時我每次回家,爸媽都給我改善伙食,并經常鼓勵我好好干,有空多看書學習,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那些年媽媽身體不好,我時常陪媽媽去醫院看病,從那時起我開始對醫生這個職業充滿了羨慕,總想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當一名醫生。1977年恢復高考后機會終于來了,在報考的志愿中我全部填的都是醫學院校,如愿以償地開始了醫學生涯。畢業以后我從小大夫做起,學著爸爸媽媽做事的樣子,兢兢業業,努力鉆研,到退休前已經晉升為主任醫師了,現在雖然退休8年了,仍在發揮著余熱。</p> <p>1996年冬在上海中山醫院學習時在上海外灘的留影。</p> <p>1997年元旦長春。</p> <p>我的小家三口。當時兒子還是中國醫科大學的醫學生。</p> <p>這是我們的五口之家,攝于2016年春節。</p> <p>2017年在大連。</p> <p>2018年在越南芽莊旅游照。</p> <p>2020年春節在四平紅嘴廣場。</p> <p>銀川市沙壺景區,我身著紅裙跳躍在藍天沙漠之間。</p> <p>老媽從事了多年的婦女工作,退休前是區上的婦聯主席。職業的素養讓她老人家格外注意培養自己的女兒自強自立精神,我們姐四個不僅在工作上要強,成家后也都勤勞主內,相夫教子,家家都過的和諧幸福。</p> <p>我和姐姐2010年春節留影。</p> <p>我和大妹妹在四平的玫瑰園景區的合影。</p> <p>這是我們姐妹三家和爸媽的合影。</p> <p>當年我家的兩朵小軍花。</p> <p>我和兩個妹妹。</p> <p>2000年我和姐姐在我家臥室合影。</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三、陪伴爸媽慢慢變老</span></p> <p>經歷了39年的軍旅生涯,爸爸于1980年離職休養了,終于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記得爸爸剛離休時還當了一段孩子王。老爸是多才多藝的,毛筆字寫的好,還會識譜唱歌、畫畫。大院里一些7一8歲的小孩總是讓爸爸給他們做的紙啪唧上畫小貓小狗什么的,只要孩子們有要求爸爸就不厭其煩給他們畫,孩子們高興,爸爸也開心,那時爸爸身后總跟著一幫小屁孩,媽媽常打趣地叫爸爸孩子王。</p> <p>  爸爸離休回到四平沈后干休所,那時媽媽也隨著調回四平,被安排在市婦聯工作,小妹妹還在念高三,大姐和大妹當兵在外地。我的學業還沒完成,難得回家。</p><p>這是姐姐探親回家時和爸爸媽媽及兩個妹妹在四平公園的合影。</p> <p>爸爸離休后開始了他熱衷的畫畫愛好,每天都去所里的游藝室和志同道合的老戰友共同學習交流,所里給請的吉林省的著名畫家高盛連為他們指導,加上爸爸的基礎不錯,提高的挺快。在沈陽后勤部主辦的老干部畫展上多次獲獎。</p><p>這是高老師在看老爸作畫。右一是高老師。</p> <p>那時家里的墻上經常掛著爸爸的佳作。</p> <p>爸爸非常喜歡梅花,畫過許多不同姿色的梅花。</p> <p>1986年夏小妹邀請爸媽去北京小住,這是她帶二老游中南海的照片。當時爸媽非常高興,要知道中南海是不對一般游人開放的,是小妹花了不少心事才弄到的門票。</p> <p>這是游中南海時小妹和媽媽的合影。那是媽媽還很年輕呢,小妹漂亮可愛,一身書生氣。</p> <p><br></p><p> 1991年夏爸媽再次來北京在小妹家小住。這是在世界公園的合影,當年的父母身體還好。</p> <p>這是老家叔叔來平我們在自家小院里照的(右前是小叔)。</p> <p>這是爸媽在四平南湖公園拍的照片,那時他們的身體狀況還可以,我們經常和爸媽在這里散步,留下過好多美好的回憶。</p> <p>看這三個小家伙和姥姥姥爺在一起,爸媽笑的多開心吶。</p> <p>爸爸媽媽和小外孫們的合影,孩子們一點點長大了。</p> <p>每逢節日我們都回家,姐幾個忙乎著做上一桌菜,大家歡聚一堂,其樂融融。</p> <p>我和爸媽在一起。</p> <p>在自家的小院里爸媽和我們的合影。</p> <p>在自家小院的一角大妹妹和爸爸在一起。</p> <p>我們的孩子們都長大了,爸媽在一天天的變老。</p> <p>這是1996年春節,在大妹妹家,勤勞的妹妹為大家做了一大桌美味佳肴,拍照時圍裙還沒來得及摘掉呢,誰也沒想到那是爸爸和我們過的最后一個春節。</p><p><br></p> <p>這是爸爸在世時和我們一家人最后一張合影。</p><p>由于老爸長年的艱苦生活的磨礪,身體透支厲害,積勞成疾就在這一年的9月30號爸爸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給我們留下了永遠的懷念……</p> <p>爸爸去逝時媽媽只有63歲,和我現在是同齡,老媽選擇了堅強,她的樂觀上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安慰。</p><p>好在姑姑家的小妹在老爸去世前幾個月從老家來平看望爸媽后便留在了父母身邊。是小妹的日夜陪伴和我們姐妹的溫馨照顧,老媽逐漸走出了悲傷,開始了新的生活。</p> <p>這是我和姑家小妹的合影。</p><p>爸爸去逝時這位小妹年僅19歲,是媽媽把她收留在身邊,直到結婚出嫁。媽媽教她適應城里生活,教她為人處世,帶著她做家務,并幫她安排在藥廠工作,她也陪伴老媽,給老媽帶來了許多樂趣。</p> <p>2001年10月照的,小妹一家回來,我們相聚長春大姐家,這是在吉大南湖校區照的幾張照片。</p> <p>笑的最開心的是小妹的寶貝女兒。</p> <p>那時大妹妹還沒退休,身著軍裝挺英姿颯爽的。</p> <p>老媽和我們四姐妹在一起。</p> <p>老媽的四個姑爺的合影。</p> <p>這是三個小資輩。</p> <p>2003年夏我們和媽媽在一起。</p> <p>我們姐仨。(天色都黑下來了,但人物還看的清楚。)</p> <p>2004年春我和大妹妹在自家小院外和老媽的合影。紅墻外盛開的桃花映照著我們的笑臉,那是多么美的春天吶。</p> <p>我和我的先生。</p> <p>2005年大姐和老媽在長春雕塑公園的合影。那時大姐還沒退休呢。</p> <p>2006年春夏之交,小妹從北京回來看望老媽。我們來到四平英雄廣場留下了這張合影。</p> <p>這是2007年5月5日老媽的大姑爺(左一我的姐夫)和二姑爺(右一我家先生)合影,當年也都是帥男吶,兩人都是從醫的。姐夫是部隊野戰醫院的口腔科醫生,口內,口外加鑲裝全在行,是難得的全方位的口腔醫生,深受牙病患者的喜愛。幾十來年老媽的治牙、鑲牙姐夫全包了,是老媽口腔健康的保護神。</p><p> 我家先生從事消化內科30多年,85年曾在日本研修內窺鏡,不光工作賣力氣,對家人、對爸媽也盡其所能,也算老人的半個兒了。</p> <p>這一天我們和老媽玩的特開心,照了不少相片。</p><p>這是在市政府廣場的合影。</p> <p>這是2008年在北京小妹家,小妹開車拉著我們去公園,當時正值春天,桃花盛開,春光明媚,我們玩的開心極了。</p> <p>這是2008年外甥女結婚時的場景。漂亮的新娘新郎在給老媽敬酒。</p> <p>2009年10月份我和妹妹駕車拉著老媽去山東煙臺、龍口小住了半月,那是老媽最開心的時候。</p> <p>小妹帶著她的女兒,我們一起游玩。</p> <p>這是2014年夏老媽在長春大姐家附近的公園留念。</p> <p>看老媽這張照片照的多好,花白的頭發閃著亮光,臉上喜笑顏開。身著這件藍毛衣還是我親手織的呢,雖說沒有買的漂亮,但可暖和多了,老媽非常喜歡。</p> <p>  2014年清明時節,在四平水上公園我們姐仨和老媽的合影。</p> <p>2014年5月老媽在長春大姐家小住期間正趕上過生日,我和大妹專程從四平趕往長春給她老人家過生日。</p><p> 這是我給老媽和大妹照的,你看老媽笑的多開心吶!</p> <p>我和大姐的合影。</p> <p>看老媽笑的多開心吶!</p> <p>這是小資輩中的三個女孩合影。現在都長大了,大姐家女兒在香港做律師,大妹妹的女兒是中心醫院的護士。小妹的女兒還在留學。</p> <p>2013年春節我們夫妻倆請一家人到我們家小聚,這是老媽和我們姐仨及兒孫代表的合影。</p> <p>2016年秋大妹妹和老媽在紅嘴廣場。那段時間大妹妹和老媽生活在一起,倆口子詼諧幽默,對老媽呵護有加,讓老媽過的開心快樂。</p> <p>這是2017年夏,我和大姐、大姐夫一起去四平市植物園,這時期老媽已經行走困難了,每次出行我們只能先把老媽攙扶上車,再拉上輪椅,到了目的地再坐輪椅游玩,雖然費勁但只要老媽高興,我們再累也無妨。</p><p>你看這是大姐夫推著老媽呢,我抓拍一個。</p> <p>2017年11月的一天,老媽在沒有明顯征兆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口唇發青,神志不清,血壓下降,經救護車迅速送至市中心醫院搶救,經過20多天的全力救治,尤其是大姐和大妹二位高護對老媽精心護理,使老媽逐漸康復出院。從那以后,我們姐幾個輪流和老媽一起生活,日夜陪伴著老媽。</p> <p>2018年十一,小妹家兩口子回來,我們姐四個和老媽的合影。</p> <p>這是我的小孫子在和太奶說悄悄話呢。</p> <p>老媽和姐及大妹妹的合照。</p> <p>祖孫三代歡聚同框。</p> <p>我們休息時常領著老媽去市區內景點逛逛,讓老媽領略一下城區新貌,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氣,曬曬太陽。</p> <p>2018年初春我和老媽在一起。</p> <p>姐姐和老媽在一起。</p> <p>大妹妹和媽媽合影。</p> <p>這是2018年的春節媽媽請我們吃飯的合影,那時媽媽的身體恢復的挺好的。</p> <p>這是一張全家合影,大姐小妹兩家分別從長春,香港,北京回四平看望老媽,老媽高興地請我們吃飯,并給我們姐五個(包括姑家的小妹)的孩子每人發兩千元錢,期許孫輩們健康快樂成長,讓我們姐妹都非常感動。</p><p>照片上有老媽,有大姐家和小妹家一家三口;有我家和大妹妹家一家五口;還有姑家的小妹娘倆,(只可惜缺她女婿沒到場)。一大家人難得聚這么齊。</p> <p>媽媽和她的好姐妹(大妹的婆母)的合影,她們同為女兵出身,又是相伴的鄰居,幾十年相處,是肝膽相照的老友。</p> <p>大妹妹和她的小外孫與老媽的合影。</p> <p>這是媽媽生命中最后參加集活動了。</p><p>2019年夏,干休所組織所里的家屬去空軍機場參觀新建的三江一島紀念館,當時老媽的身體狀況已經非常糟糕了,但為了不留遺憾,姐姐和保姆、還有干休所的工作人員一起努力把老媽的輪椅抬上大客車,和所里的老姐妹、工作人員歡聚一堂,參觀游玩,老媽高興的不得了。</p><p>左前一排第二位是老媽。</p> <p>這是干休所衛生所劉所長推著老媽的輪椅,旁邊有戰士和大姐關照著。</p> <p>老人們都已經風燭殘年了。</p> <p>隨著時光的流失,既往人丁興旺紅紅火火的干休所,40年過去,風光不在,老干部越來越少,目前僅剩4位了,阿姨們也掉隊了好多,真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啊!</p> <p class="ql-block">我們倍伴著老媽一點點變老,給老媽帶來了晚年的快樂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在參加完干休所活動后3個月老媽一病不起,盡管我們用盡好藥,積極治療,精心護理也沒能挽救住老媽的生命,在老爸去逝后23年,2019年10月13日這天老媽永遠的離開了我們,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雖然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卻永遠活在兒女的心中,你們給兒女們留下們精神財富,將伴隨著我們今后的人生,也將引領我們的兒孫的茁壯成長。</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口县| 东莞市| 林西县| 寻乌县| 浑源县| 和平县| 镶黄旗| 乐陵市| 瓮安县| 嫩江县| 武鸣县| 嵩明县| 台北市| 南平市| 清新县| 淮南市| 中阳县| 罗山县| 乐至县| 长丰县| 邯郸县| 云南省| 澄江县| 金堂县| 景德镇市| 泰州市| 营口市| 晋州市| 五家渠市| 阿鲁科尔沁旗| 四子王旗| 论坛| 册亨县| 仪陇县| 山东省| 屏东县| 宝兴县| 杨浦区| 沙田区| 宜章县| 辉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