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姓名印練習

匏葉齋.劉發林

<h1><br></h1><h1><br></h1><h1><br></h1><h1><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為姓名印練習說兩句</b></h1><p><br></p><h5> 篆刻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傳統文化之一,我們有理由把它繼承好。大連印社這些年一直在做篆刻普及與提高這一工作。應該說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尤其在女性篆刻愛好者工作這一塊。</h5><h5> 女性篆刻愛好者實屬不易,大多數為人妻為人母,家里家外、相夫教子。偶有閑暇,戀上篆刻,我們當鼓勵,當支持。這也是搞此活動目的之所在。此次選擇的創作人名,都是民國以前的女性。這些女性形形色色,有歷史人物、有神話人物、有文學人物,這些女性或正或邪,或高尚或卑劣。我們選擇這些女性的名字作為創作對象,目的有二,一為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二是在創作的同時又能了解這些女性的故事,也算是了解了一點知識,何樂而不為呢?</h5><h5> 這次活動,有四十九位女作者參加,除了老作者之外,大家提高的幅度較大,在這里不一一表揚。在這里,簡單談一點,初學者如何創作這個問題。</h5><h5> 篆刻學習一定要遵循“臨摹-臨創-獨立創作……”這幾個過程,我們現在處于臨摹和臨創這兩個過程。所以說,在創作的時候,一定要借鑒古人優秀作品的特點、風格。用字一定要準確,要以六書為準,多參考《說文解字》。盡量找通俗易懂的,不要圖省事,找筆畫少的。用大篆也一定要多研究,是否正確。如果搞不準,寧可不用。章法上要以古為師、以雅為鑒。無論學漢印、古璽、流派,都要遵循它們的規律。刀法上無怪乎沖刀和切刀兩種。要根據自己的創作風格而定。</h5><h5>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都收獲很大,可以說,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但是我們要記住,搞篆刻和其它藝術一樣,臉皮要厚。自己搞不懂的就要向別人問,向書本問,不要羞羞答答的。</h5><h5> 最后,祝大家在學習篆刻的過程中玩的快樂,玩的專業。</h5><p>&nbsp;</p><h5 style="text-align: right;"> 2020年三.八婦女節</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劉發林于匏葉齋</h5><p><br></p><p><br></p><p><br></p><p><br></p> <p><b>織女 姜秀鳳刻</b></p><h5>織女,是天帝的孫女,王母娘娘的外孫女,相傳每年農歷七月七日之夜,牛郎織女會于銀河上的鵲橋相會,她們的愛情故事產生了一種虛幻而浪漫的憧憬。 &nbsp;</h5><p><br></p><p><br></p><p><br></p> <h3><b>嫘祖 孫婉萱刻</b></h3><h5>嫘祖,上古時代人,湖北宜昌人,西陵氏之女,軒轅黃帝的正妃,她發明了養蠶,幫助黃帝治理天下,在和黃帝巡視天下時,病逝于途中。黃帝謚嫘祖為「祖神」。她與黃帝生有兩個兒子,夏、商、周三世帝王,春秋十二諸侯以及戰國七雄的祖先,均屬于黃帝與嫘祖的血系,跟他們一脈相承。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湘妃 周迎春刻</b></h3><h5>湘妃堯帝的二個女兒,后嫁舜帝為妻,姐姐叫娥皇,即湘君;妹妹叫女英,即湘夫人,“斑竹一枝千滴淚”指的就是湘妃。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褒姒 林曉丹刻</b></h3><h5>褒姒(西周末年人),陜西漢中人,公元前779年,被褒國作為謝罪的禮物獻給周幽王,隨即受到幽王的寵愛。為了贏得褒姒的歡心,周幽王不但廢掉了原來的王后改立褒姒為后,還上演了“烽火戲諸侯”的鬧劇,種下了西周滅亡的苦果。</h5><h3><br></h3><h3><br></h3><h3><br></h3> <h3><b>許穆夫人 周迎春刻</b></h3><h5>許穆夫人,姬姓,于公元前690年,出生在衛國都城朝歌定昌。長大后嫁給許國許穆公,故稱許穆夫人。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愛國詩人。</h5><h3><br></h3><h3><br></h3><h3><br></h3> <h3><b>驪姬 馮冬梅刻</b></h3><h5>驪姬,春秋時山西人,本是驪戎首領的女兒,公元前672年,被晉獻公虜入晉國成為獻公的妃子,她使計離間了獻公與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間的感情,并設計殺死了太子申生,制造了"驪姬傾晉"。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西施 高特刻</b></h3><h5>西施,春秋時代著名的宮廷舞人,名夷光,生于浙江諸暨苧蘿村,越王句踐臥薪嘗膽,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夏姬 王雷刻</b></h3><h5>夏姬,春秋時代鄭穆公的女兒,她是春秋時代有名的美女,因為嫁給陳國的夏御叔為妻,因而稱為夏姬。御叔早死,留下夏姬與一子夏征舒。</h5><h3><br></h3><h3><br></h3><h3><br></h3> <h3><b>胡皇后 趙惠刻</b></h3><h5>胡皇后,北齊武成帝高湛的皇后,高湛繼承帝位后,她不耐宮闈寂寞,在后世留下了難以啟齒的名聲。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鐘離春 李洪波刻</b></h3><h5>鐘離春(戰國人),齊無鹽邑(今山東省東平縣無鹽)之女,齊宣王之王后,中國有名的“四大丑女”之一,也是中國歷史有載的第一位著名女政治家。鐘離春相貌丑陋,但才華出眾,素有大志,自薦進入王宮成為齊宣王的王妃,促成齊國大治。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孟母 李陽陽刻</b></h3><h5>孟母(?~前317),孟子的母親仉氏。戰國時人,以教子有方著稱。孟子三歲喪父,靠母親教養長大成人,并成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亞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等教子佳話。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趙姬 賈如刻</b></h3><h5>趙姬,秦始皇嬴政之母,以一舞姬之身而為垂名千古的天下母,可說是一大傳奇,呂不韋死后,她在悲苦中茍活了三四年終于抑郁而死。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孟姜女 王海燕刻</b></h3><h5>孟姜女(秦代),江蘇松江人,其父是當地有名的大戶人家孟員外,和書生范喜良(即范植)婚后三天,范即被征筑長城。姜女送棉衣到長城,聞夫死而大哭。長城為之倒毀八百里,露出白骨無數。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竇太后 孫婉萱刻</b></h3><h5>竇太后(公元前205-前135)名漪,河北清河郡人,漢文帝妻,在武帝前期成為西漢的實際決策者,篤信黃老之學,也是中華帝國最后一位擁附“黃老思想”的統治者,在她的影響下,西漢政權繼續實行“以民生息”“無為而治”的精神,把漢王朝推上了強盛的高峰。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呂后 牛亞男刻</b></h3><h5>呂后(公元前241 ~前180 ),名雉,今山東東單縣人,劉邦稱帝,立呂雉為皇后,為劉邦剪除異姓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高祖死后,呂后執政并遂臨朝稱制,繼續推行劉邦休養生息的黃老政治,成為中國帝后專政的第一人。 &nbsp;</h5><h3><br></h3><h3><br></h3> <h3><b>衛子夫 李洪波刻</b></h3><h5>衛子夫,字子夫,是虎威皇帝漢武帝的第二位皇后,她出身卑微,以一介歌女身份躋身于皇后之列。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緹縈 姜波刻</b></h3><h5>緹縈,西漢王朝(公元前206至公元8年)時代的人。她住在山東。她的毅力和勇氣,不但使父親含冤得直,免受肉刑,而且也使漢文帝深受感動。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趙飛燕 丁藝刻</b></h3><h5>趙飛燕,原名宜生,是漢代著名的舞蹈家,因其舞姿輕盈如燕飛鳳舞,故人們稱其為“飛燕”。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陳阿嬌 王海燕刻</b></h3><h5>陳阿嬌(公元前141~年) 西漢景帝長姐館陶公主之女,公元前141年漢武帝繼位后即被策立為皇后,公元前134年以巫蠱被廢,從此幽居于長門宮,以“金屋藏嬌”的成語留名于后世。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竇皇后 田洪雯刻</b></h3><h5>竇皇后,東漢前期人,東漢開國元勛竇融的曾孫女,漢章帝時被立為皇后,章帝死后以太后輔佐年幼的和帝,竇氏家族權傾朝野,也奠定了東漢一朝竇氏家族的輝煌。</h5><h3><br></h3><h3><br></h3><h3><br></h3> <h3><b>甄洛 張新宇刻</b></h3><h5>甄洛,中山無極人(今河北省無極縣),東漢王朝宰相(太保)甄邯的后裔。是中國歷史上最工于心計的美女之一。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王昭君 王巖刻</b></h3><h5>王昭君,名嬙,漢元帝時期宮女,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昭君出塞”,為當時漢與匈奴之間結束戰爭,對加強彼此的友好關系作出了重要的貢獻。</h5><h3><br></h3><h3><br></h3><h3><br></h3> <h3><b>班昭 宋雨暄刻</b></h3><h5>班昭(約49—約120年),字惠班,又名姬,扶風人。她的父親班彪是當時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幫助哥哥班固修撰我國第一部斷代史《前漢書》,獨立完成了《前漢書》中的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中國第一個女歷史學家,同時也是著名的文學家。班昭的兄弟班超,“投筆從戎”經營西域。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鄧綏 孫曉一刻</b></h3><h5>鄧綏(公元80年~121年),南陽(今屬河南)新野人,東漢開國元勛鄧禹的孫女,公元102年被漢和帝冊封為皇后。和帝死后,相繼輔佐殤帝和安帝,控制朝政長達二十年,延續了東漢前期諸帝的施政,延緩了東漢的衰落。 &nbsp;</h5><h3><br></h3><h3><br></h3> <h3><b>蔡文姬 馬春鳳刻</b></h3><h5>蔡文姬(公元176年~),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河南杞縣人。父親蔡邕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和音樂家。蔡文姬一生歷盡了戰爭苦難,曾被擄到南匈奴,后被曹操贖回。她一生寫了很多作品,留存下來的只有著名的五言《悲憤詩》和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各一篇,是我國歷史上著名女詩人和音樂家。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貂蟬 繆霞刻</b></h3><h5>貂蟬(東漢末年人),姓任,小字紅昌,一說出生在山西省并州郡九原縣木耳村,一說生于陜西米脂縣,后被司徒王允收為義女。王允利用董、呂好色,遂使貂蟬施“連環計”,終于促使呂布殺了董卓。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二喬 邊偉麗刻</b></h3><h5>二喬(大喬177年~,小喬175~年)三國時安徽廬江郡人,喬玄之女,以美貌和才情名動當時,大喬和小喬分別嫁給孫策和周瑜為妻,遠在中原的曹操也曾有“銅雀深深鎖二喬”的詩句。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賈南風 張曉華刻</b></h3><h5>賈南風(256~300年),山西襄汾人,西晉開國元勛賈充之女。公元290年4月,賈南風被策立為晉惠帝的皇后,惠帝黯弱無能,賈南風大權獨攬,將朝廷完全置于自己控制之下,終于引發了“八王之亂”。大一統的中國,從此陷入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據局面。</h5><h3><br></h3><h3><br></h3><h3><br></h3> <h3><b>祝英臺 田洪雯刻</b></h3><h5>祝英臺,生于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即公元337年,上虞鄉富家女,女扮男裝去杭州求學,路遇梁山伯,兩人一見如故,此后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也隨之流傳。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衛夫人 劉芮祺刻</b></h3><h5>衛夫人(272年—349年),本名衛鑠,字茂漪,今山西夏縣人,晉代著名書法家,廷尉衛展之女。衛氏家族世代工書,嫁給汝陰太守李矩為妻,丈夫李矩善長隸書。衛夫人師承鐘繇,妙傳其法。是“書圣”王羲之的書法老師。永和五年卒,時年七十八,葬于浙江嵊州。</h5><h3><br></h3><h3><br></h3><h3><br></h3> <h3><b>謝道韞 賈如刻</b></h3><h5>謝道韞,(約350—405年),陳郡陽夏(今太康)人,東晉著名女詩人。她是東晉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謝安侄女,左將軍王凝之妻。</h5><h3><br></h3><h3><br></h3><h3><br></h3> <h3><b>馮太后 辛月霞刻</b></h3><h5>馮太后(442~490年),長樂郡信都(今冀州市冀州鎮岳良村)人,北燕國君馮弘的孫女,公元456年被北魏文成帝封為皇后,兩次臨朝聽政,在她的推動和支持下,北魏孝文帝進行了大規模改革,對推動北魏封建化和漢化做出了卓越貢獻,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花木蘭 趙惠刻</b></h3><h5>花木蘭,河南虞城人,生于南北朝時期,突力子侵犯北魏邊疆,地保持軍帖命花弧應征入伍。花木蘭想到父親年老多病,決意女扮男裝,以弟弟的名字,代父從軍。花木蘭將自己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報效祖國的經過稟告賀元帥。元帥聽后大為贊賞,稱她真是一位巾幗英雄。從此,花木蘭留在家園,孝敬父母,她的英雄故事,萬世流芳。</h5><h3><br></h3><h3><br></h3><h3><br></h3> <h3><b>張麗華 辛月霞刻</b></h3><h5>張麗華,南朝陳后主的貴妃,歌妓出身,具有敏銳才辯及過人的記憶力,主通音律,有詩才,但奢侈荒淫無度,給隋朝以可乘之機,被滅國,張麗華被視為禍水。</h5><h3><br></h3><h3><br></h3><h3><br></h3> <h3><b>冼夫人 張曉華刻</b></h3><h5>冼夫人,(512年—602年),原名冼珍,南北朝時期高涼郡(今廣東陽江)南越族人,為南越族杰出的女領袖和軍事家。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山陰公主 宋雨暄刻</b></h3><h5>山陰公主,名楚玉,是前廢帝劉子業的妹妹,自嫁與何戢為妻后,非常不守婦道,加上劉子業溺愛于她,更是胡作妄為。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蕭皇后 楊洪巖刻</b></h3><h5>蕭皇后,曾貴為皇后,南朝梁明帝蕭巋的女兒蕭氏女,一生經歷了南北朝、隋、唐幾個朝代,近半個多世紀的風云。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徐昭佩 于曉穎刻</b></h3><h5>徐昭佩,南朝梁武帝第七個兒子蕭繹的偏妃,徐昭佩在江陵是一個十分活躍的女人。“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的典故就出自于她。</h5><h3><br></h3><h3><br></h3><h3><br></h3> <h3><b>獨孤皇后 楊洪巖刻</b></h3><h5>獨孤皇后,名伽羅,隋朝云中(今大同)人,北周大司馬獨孤信之七女。隋文帝即位之后,封為文獻皇后,常與文帝討論政策得失,很有政治才干,時稱“二圣”。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長孫皇后 劉芮祺刻</b></h3><h5>長孫皇后(601年-636年),長安人,鮮卑族拓跋氏人,其父長孫晟為隋朝右驍衛將軍,兄長是唐朝的開國功臣長孫無忌,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被立為皇后。長孫皇后生性節儉、深明大義,唐太宗能成為千古一帝,開創李唐江山和「貞觀之治」的成功,和長孫皇后的幫助是分不開的。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張紅拂 張秀麗刻</b></h3><h5>張紅拂,李靖愛妻,本名張出塵,本是隋朝權臣楊素的侍妓,常執紅拂立于楊素身旁,因此她又被人稱為紅拂妓、紅拂女。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張皇后 陳書學刻</b></h3><h5>張皇后(?-762年),今河南省南召縣人。美貌可人,狡黠刻薄,巧言令色,愛慕虛榮。唐肅宗即位后,冊為淑妃,勾結太監李輔國,干預政事,謀逐名臣李泌,迫害建寧王李倓。758年,冊立為皇后,圖謀太子李豫。寶應元年,圖謀掌控政局,事泄被捕,幽禁于別殿,坐罪處死,追貶為庶人。</h5><h3><br></h3><h3><br></h3><h3><br></h3> <h3><b>平陽公主 朱夢晗刻</b></h3><h5>平陽公主,唐高祖李淵之第三女,太宗李世民之妹,太穆皇后所生,天下紛爭中原逐鹿,馳騁疆場父兄齊名,娘子雄關今尤在,千年猶憶女將軍。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武則天 劉川平刻</b></h3><h5>武則天(624—705年),本名武照,稱帝后改為武曌。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有絕頂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是中華帝國唯一的女皇帝。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陳碩貞 王麗刻</b></h3><h5>陳碩貞(公元653年),是位巾幗女杰,名喚陳碩貞,她自稱皇帝,建立政權,震動了一方。</h5><h3><br></h3><h3><br></h3><h3><br></h3> <h3><b>太平公主 黃麗娜刻</b></h3><h5>太平公主,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武則天的女兒,而且幾乎真的成了“武則天第二”。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文成公主 李陽陽刻</b></h3><h5>文成公主,(?~680年)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妻,唐宗室女,和親吐蕃;雪域高原,佳話千古。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韋后 黃麗娜刻</b></h3><h5>韋后,即韋皇后(?-710年),唐中宗后。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神龍元年(705年)中宗復位。勾結武三思等專擅朝政,以其從兄韋溫掌握實權。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金城公主 鄒燕</b></h3><h5>金城公主(?~739年),唐中宗養女,實為唐宗室雍王守禮之女。唐景龍元年(707)應吐蕃之請,詔許嫁吐蕃贊普。沿當年文成公主人蕃路線西行入藏,入蕃30年,促進吐蕃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及唐蕃之間友好往來,致力于唐蕃和盟,促進了民族團結和融合。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何仙姑 姜秀鳳刻</b></h3><h5>何仙姑(682年~),其身世有多種說法,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皆有本地之何仙姑。一說原名何秀姑,廣東增城小樓仙桂村人。自幼聰穎靈秀,傳說在鐵拐李和藍采和的點化下于唐中宗景龍元年得道,成為世傳八仙中唯一的女性。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楊玉環 馮冬梅刻</b></h3><h5>楊玉環,(719-756年)生于山西永濟,祖籍弘農華陰,十六歲嫁給玄宗之子壽王。玄宗對她一見鐘情。并冊封為貴妃。“安史之亂”爆發,眾臣逼唐玄宗將楊貴妃縊死,葬于馬嵬坡。</h5><h3><br></h3><h3><br></h3><h3><br></h3> <h3><b>虢國夫人 陳書學刻</b></h3><h5>虢國夫人,唐蒲州永樂(今山西芮城縣)人,生年不詳,約卒于至德元年( 756年)。虢國夫人有才貌,她是唐玄宗貴妃楊玉環的姐姐。她曾借助于這種裙帶關系,一時權傾天下,奢侈揮霍,收受賄賂,濁亂朝政,對天寶時期唐朝的政治起了很壞的作用。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唐琬 衛勉刻</b></h3><h5>唐琬是我國歷史上常被人們提起的美麗多情的才女之一。她與大詩人陸游喜結良緣,夫婦之間伉儷相得,琴瑟甚和。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王寶釧 張新宇刻</b></h3><h5>王寶釧,丞相王允之女隨薛平貴同住寒窯,薛平貴降服紅鬃烈馬,榮任先行,淚別寶釧,而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載的故事也被人們傳為美談。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薛濤 李兵刻</b></h3><h5>薛濤,(768~832),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陜西西安)人,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樊梨花 林曉丹刻</b></h3><h5>樊梨花,唐太宗貞觀年間人,父樊洪為西涼國(西突厥)寒江關守將,后投唐,與薛丁山結為夫婦。二人智勇雙全,登壇掛帥。在薛家滿門抄斬后,她率子薛剛殺進長安,除奸報仇。是傳說中唐代著名的女將軍。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劉采春 于曉穎刻</b></h3><h5>劉采春(唐代),淮甸(今江蘇省淮安、淮陰一帶)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長參軍戲,又會唱歌,深受元稹的賞識 ,是唐代四大才女之一。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安樂公主 王虹刻</b></h3><h5>安樂公主,唐中宗李顯最幼女,母親為韋后,本名李裹兒。生于684年,從小受到父母溺愛,成年后嫁于武崇訓;后來再嫁給延秀。710年,唐中宗被韋皇后及安樂公主合謀毒殺,造成臨淄王李隆基起兵。因其參與毒死親生父親而為世人唾棄。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朱淑真 朱夢晗刻</b></h3><h5>朱淑真,宋代女作家,號幽棲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當宋室南渡前后,系宋代為數不多的著名女詩人。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佘太君 張欣刻</b></h3><h5>佘太君,(934-1010年),名佘賽花,封號太君,她性機敏、善騎射,文武雙全的女將,其不屈不撓的民族正氣,匯集成一代忠烈英勇傳奇的故事。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穆桂英 李兵刻</b></h3><h5>穆桂英,北宋山西德州人,古代鮮卑貴族后裔,穆柯寨木羽之女,嫁入楊家,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衛國,屢建戰功。為楊門女將中的杰出人物。是中國古典文學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nbsp;</h5><h3><br></h3><h3><br></h3> <h3><b>劉娥 安景麗刻</b></h3><h5>劉娥(968~1033),祖籍太原,公元1012年被冊封為宋真宗的皇后,協助真宗處理政務。真宗死后,和仁宗趙楨一起聽政決事,正式垂簾,長期控制北宋的國政。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蘇小妹 白如雪刻</b></h3><h5>蘇小妹,大宋第一才女;女兒之身,卻有一身傲骨,從她那看似羸弱的身軀中散溢的巾幗不讓須眉的傲志卻不得不讓人佩服。</h5><h3><br></h3><h3><br></h3><h3><br></h3> <h3><b>花蕊夫人 張秀麗刻</b></h3><h5>花蕊夫人(北宋),四川青城人,后蜀大臣徐國璋之女,后成為后蜀后主孟昶的貴妃,國破與后主一起被俘虜到北宋汴梁,她的文采出眾,是五代和北宋時最著名的女詩人之一。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孟皇后 張欣刻</b></h3><h5>孟皇后,孟氏宋哲宗趙煦的皇后孟氏,賢淑溫婉。公元1092年,哲宗十七歲,選出了端莊嫻雅的孟氏為皇后,公元1135年春,孟太后患了風疾死于越州行宮。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李師師 王虹刻</b></h3><h5>李師師,本姓王,北宋末年河南汴梁人,四歲亡父,因而落入娼籍李家,成為北宋末年汴梁最著名的歌妓,與當時的大詞人周邦彥多有詩文唱和,一度被宋徽宗召入宮中,封為瀛國夫人(有人說是封為李明妃),北宋亡后失蹤。</h5><h3><br></h3><h3><br></h3><h3><br></h3> <h3><b>梁紅玉 王雷刻</b></h3><h5>梁紅玉 (1102~1135)原籍池州,淮安北辰坊人,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因家貧戰亂流離潤州為妓。后嫁抗金名將韓世忠,與其共同抗金,被封為安國夫人,是宋代著名抗金女英雄。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黃道婆 孫曉一刻</b></h3><h5>黃道婆(約1245年~1330年),松江府烏泥涇鎮人,她將在崖州(今海南島)學到的棉紡織技術進行改革,在大陸進行傳播,使家鄉以至江南地區的紡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元末時,當地從事棉織業的居民有1000多家,到了明代,烏泥涇所在的松江,成了全國的棉織業中心,贏得"衣被天下"的聲譽。</h5><h3><br></h3><h3><br></h3><h3><br></h3> <h3><b>萬貴妃 劉川平刻</b></h3><h5>萬貴妃,明朝著名的妃子,比皇帝大17歲,卻被寵冠一生。她把持后宮,消滅了很多妃子以及她們的孩子,導致皇帝無后,皇室紛爭頓起。</h5><h3><br></h3><h3><br></h3><h3><br></h3> <h3><b>秦良玉 安景麗刻</b></h3><h5>秦良玉(1574或1584~1648) 字貞素,土家族,四川忠縣人。自幼從父習文練武,善騎射,通詩文,有智謀。丈夫死后,繼任其職,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陽抗擊后金,更曾親率3000精兵北上,鎮守山海關。清軍入關南下,她堅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貞侯。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正史登錄的巾幗英雄。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杜十娘 王麗刻</b></h3><h5>杜十娘(明萬歷年間人)原名杜媺,相傳為當時的北京名妓,十九歲時遇到來自浙東的太學生李甲,自己出資由李甲為己贖身,并攜帶巨金追隨李甲返鄉,途中為李甲所負,將百寶箱中的財寶投入江中并投江而亡。</h5><h3><br></h3><h3><br></h3><h3><br></h3> <h3><b>柳如是 繆霞刻</b></h3><h5>柳如是(1618~1664年),祖籍吳江(今江蘇),本姓楊,名愛,自小身世飄零,曾是名揚當時的“秦淮八艷”之一。1641年下嫁大學士錢謙益,晚年推動錢謙益投身抗清斗爭,被后世史學家稱為“女俠名姝”。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客氏 牛亞男刻</b></h3><h5>客氏(明末),河北人,18歲時成為日后的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的乳母,熹宗即位后,封客氏為“奉圣夫人”,客氏依仗熹宗的眷顧,與魏忠賢合作控制皇帝,把持朝政十余年,加速了明朝的衰亡。</h5><h3><br></h3><h3><br></h3><h3><br></h3> <h3><b>陳圓圓 姜波刻</b></h3><h5>陳圓圓(1623~1695年),常州武進(今屬江蘇)人,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她原為蘇州歌妓,“秦淮八艷”之一。后輾轉流落于吳三桂、李自成等當時的風云人物身邊,晚年在昆明出家做了道士。相傳吳三桂因為她而投降滿清,因此又有“沖冠一怒為紅顏”的詩句廣為流傳。 &nbsp;</h5><h3><br></h3><h3><br></h3> <h3><b>董小宛 王巖刻</b></h3><h5>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號青蓮,金陵人,“秦淮八艷”之一,名隸南京教坊司樂籍。1639年結識復社名士冒辟疆。明亡后小宛隨冒家逃難,此后與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h5><h3><br></h3><h3><br></h3><h3><br></h3> <h3><b>李香君 白如雪刻</b></h3><h5>李香君,是明未南京秦準河畔名妓李貞麗的養女,原是秦淮歌妓,她的受壓迫受侮辱的地位,使她對統治階級里的黑暗勢力保持警惕,當她知道阮大鋮出資收買侯方域的陰謀活動時,義正詞嚴地責備了侯方域的動搖,是我國戲曲舞臺上最光輝的婦女形象之一。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孝莊皇后 馬春鳳刻</b></h3><h5>孝莊皇后,出生于蒙古科爾沁部的一個顯赫家庭,是清朝歷史上一位舉足輕重、頗受關注的人物。</h5><h3><br></h3><h3><br></h3><h3><br></h3> <h3><b>呂四娘 崔宏云刻</b></h3><h5>呂四娘(清朝雍正年間人),浙江嘉興人,明末大儒呂留良的孫女。呂家受文字獄牽連后,呂四娘隱姓埋名、苦學武功,成為清初的一代奇人。</h5><h3><br></h3><h3><br></h3><h3><br></h3> <h3><b>香妃 崔宏云刻</b></h3><h5>香妃(1734年-1788),維吾爾人叫她“伊帕爾汗”,原名叫瑪慕黎茲姆,她自幼體有異香,被乾隆賜名"香妃"。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賽金花 邊偉麗刻</b></h3><h5>賽金花(1872-1936年),曾作為公使夫人出使歐洲四國,是一個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葉中國的具有傳奇色彩的女子。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王聰兒 宋英歌刻</b></h3><h5>王聰兒(公元1777-1798年),襄樊市人,江湖藝人出生。參加白蓮教的起義后,她曾任義軍總指揮,是有勇有謀的女英雄。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顧太清 宋英歌刻</b></h3><h5>顧太清(1799~1876年),名春,字梅仙,號太清,以顧太清名世。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顧太清是清代最重要的女詞人,還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說家。她曾與當時京師的滿漢才女結集秋紅吟社,聯吟詩詞,在中國女性文學史留下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慈禧太后 高特刻</b></h3><h5>慈禧太后(1836-1908),乳名蘭兒,1861年同治皇帝繼位后作為生母被尊為太后,兩次實行垂簾聽政,成為清朝末年同治和光緒兩朝中國的實際的統治者,統治中國長達48年。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馮婉貞 丁藝刻</b></h3><h5>馮婉貞,清咸豐年間北京謝莊人,祖籍山東。1860年英法侵略軍占領北京以后,四處擄掠,十九歲的馮婉貞與父親馮三保一起,帶領民團打敗英法軍隊,保護了謝莊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洪宣嬌 衛勉刻</b></h3><h5>洪宣嬌,洪秀全的妹妹。她在一八零五年嫁給了蕭朝貴,也是后來的西王,清朝許多女英雄中最有名氣的一個便是洪宣嬌,她是太平天國的一個武官,太平天國在一八六四年結束,洪宣嬌卻下落不明,沒人知道她的命運。 &nbsp;</h5><h3><br></h3><h3><br></h3><h3><br></h3> <h3><b>秋瑾 鄒燕刻</b></h3><h5>秋瑾(1877~1907年),女,原名秋閨瑾,字璇卿,后改名競雄,又稱鑒湖女俠,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市),出生于福建廈門。性豪俠,習文練武,喜男裝。1904年自費東渡日本留學,此后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宣傳女解放;1907年因參加反清革命被捕就義</h5><h3><br></h3><h3><br></h3><h3><br></h3> <h3><b>虞姬 郝茜刻</b></h3><h3>虞姬,名虞,秦末虞地(江蘇吳縣)人,有美色,善劍舞。嫁與項羽為妾,經常隨項羽出征,虞姬與項羽形影不離。 &nbsp;</h3><h3><br></h3><h3><br></h3> <h3><b>涂山氏 馮雪琦刻</b></h3><h3>涂山氏(夏代人),又名女嬌,相傳大禹在南方治水時,娶了當地涂山氏的女兒為妻,生下兒子啟,成為我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創建者。關于禹的婚娶還有《涂山歌》為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也發生在這時。 &nbsp;</h3><h3><br></h3><h3><br></h3><h3><br></h3> <h3><b>卓文君 張紅刻</b></h3><h3>卓文君,西漢臨邛人,漢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氣,善鼓琴,家中富貴,后與司馬相如相戀,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在后世被傳為千古佳話。</h3><h3><br></h3><h3><br></h3> <h3><b>姜嫄 馮雪琦刻</b></h3><h3>姜嫄(上古時代人),姓姜,陜西省武功縣人,原為炎帝后代有邰氏的女兒,后來成為黃帝曾孫帝嚳的元妃,姜嫄踩巨人足跡而生下后稷,后稷教人務農,成為中國的農耕始祖,也是周人的祖先。 &nbsp;</h3><h3><br></h3><h3><br></h3> <h3><b>蕭太后 于欣刻</b></h3><h3>蕭太后,(953~1009)中國遼代景宗皇后,名燕燕,漢名綽,是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遼代著名女政治家。</h3><h3><br></h3><h3><br></h3> <h3><b>妲己 于欣刻</b></h3><h3>妲己(商末人),因是蘇部落(河南省溫縣)酋長的女兒,今人也稱蘇妲己。作為戰利品被商紂王帶回朝歌并受到寵愛。傳說在妲己的蠱惑下,商紂王修建鹿臺,設置酒池肉林,施暴政于民,終于被周推翻。</h3><h3><br></h3><h3><br></h3> <h3><b>昭信 葛冰刻</b></h3><h3>昭信,漢景帝之孫廣川王劉去的姬妾。是否美貌不得而知,因為生性殘忍毒辣而得名。 &nbsp;</h3><h3><br></h3><h3><br></h3> <h3><b>上官婉兒 郝茜刻</b></h3><h3>上官婉兒,(664~710年),唐女詩人。陜州陜縣(今屬河南)人。上官儀孫女。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是歷史上非常有才氣的女子。 &nbsp;</h3><h3><br></h3><h3><br></h3><h3><br></h3> <h3><b>李清照 葛冰</b></h3><h3>李清照(1084~約1151年),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女詞人和著名的文學家之一。 &nbsp;</h3><h3><br></h3><h3><br></h3> <h3><b>王政君 張紅</b></h3><h3>王政君(公元前70─公元1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人,公元前50年被策立漢元帝皇后,此后成為西漢末年政壇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外戚勢力一度權傾朝野,晚年時侄兒王莽奪取西漢政權自立新朝,王政君繼續被尊奉為太后直至去世。 &nbsp;</h3><h3><br></h3><h3><br></h3> <p><b>娥皇 鄧萬花刻</b></p><p>娥皇,上古堯舜時人,帝堯的女兒,長為娥皇、少為女英。堯禪位于舜后,將兩個女兒嫁舜,舜死于南巡途中后,二女到南方尋夫,自盡于湘江,化為湘江女神,人稱湘君(娥皇)、湘妃(女英)或湘夫人。 &nbsp;</p><p><br></p><p><br></p><p><br></p> <p><b>劉蘭芝 鄧萬花刻</b></p><p>劉蘭芝(東漢末年),安徽廬江郡人,17歲時嫁給廬江郡的一個小官吏焦仲卿為妻。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蘭芝投水自盡,焦仲卿亦殉情而死。記敘其事的《孔雀東南飛》成為漢代樂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長篇敘事詩。 &nbsp;</p><p><br></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当涂县| 青神县| 黑河市| 桑日县| 平阳县| 莱州市| 天柱县| 辽阳县| 揭西县| 凤山市| 宁远县| 黄梅县| 天津市| 孟津县| 阿拉善左旗| 夏邑县| 新河县| 新乡市| 永平县| 泊头市| 上高县| 津市市| 汪清县| 江山市| 久治县| 澎湖县| 荃湾区| 黑山县| 六安市| 收藏| 纳雍县| 广宁县| 永清县| 临高县| 黔江区| 富源县| 郯城县| 嵊泗县| 公安县| 黄冈市|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