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印象海南 · 風光篇

馬德福

<h5><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海南省,簡稱“瓊”,省級行政區,省會海口。海南省是中國的經濟特區、自由貿易試驗區(港),地處中國華南地區,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劃界,西臨北部灣與廣西、越南相對,東北瀕南海與臺灣對望, 東南和南部在南海與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為鄰,是中國最南端的省級行政區。</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海南島島嶼輪廓形似一個橢圓形大雪梨,地勢四周低平,中間高聳,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由山地、丘陵、臺地、平原等地貌構成。海南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暖熱,雨量充沛。</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海南省陸地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島3.39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轄4個地級市,5個縣級市、4個縣、6個自治縣,共19個市縣。</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連續七年在三亞過冬養生,足跡遍及海南省的10個市縣,所見所聞,編輯成美篇,以饗美友。有個美好愿景,在有生之年爭取走遍海南各個市縣,不知這個心愿能否實現?!</span></h5><p class="ql-block"><br></p> <h5> ?????????? 海 口 ??????????</h5> <h5>  海口,別稱“椰城”,海南省省會,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港)核心城市,地處海南島北部,東鄰文昌,西接澄邁,南毗定安,北瀕瓊州海峽,是海南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樞紐。</h5><h5> 海口地處熱帶,熱帶資源呈現多樣性,是一座富有海濱自然旖旎風光的南方濱海城市。自北宋開埠以來,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海口于1926年12月9日建市。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海口市成為海南省省會。</h5> <h5> ?? 白 沙 門 公 園 ??</h5> <h5>白沙門公園位于海口市美蘭區海甸島北部,北臨瓊州海峽。公園占地60公頃,是一個開放性的休閑娛樂公園。白沙門生態公園包括:海口年輪、歡樂海洋、夕畔海岸、城市驛站四大旅游主題片區及配套基礎設施。<br></h5> <h5>渡海英雄紀念碑</h5><h5>1950年3月31日,解放軍指戰員接到渡海作戰命令,當晚從雷州半島的博賒港起航,計劃在瓊山塔市鄉的卜創港一帶登陸。誤登海口附近的白沙門島,受到了駐防國民黨軍隊的海陸空重火力攻擊,700余名指戰員奮勇作戰,最終只有7人突圍成功。在整個解放海南島戰役中,白沙門島之戰是最悲壯、最慘烈的一場戰斗。后人為紀念白沙門渡海作戰犧牲的烈士,在白沙門戰斗遺址上建立了這座渡海作戰紀念廣場,并修建了紀念碑。</h5> <h5>白沙門公園還具有田園生態特色的濕地景區,這是該公園有別與海口其他公園最具特色的地方。有完整的水系,水中還有小沙洲,別具特色的木橋連接路段,讓人體驗到絲絲田園樂趣。</h5> <h5>摩天輪??</h5><h5>白沙門兒童樂園填補了海口無兒童樂園的空白,成為海口少年兒童創造一片歡樂的戶外活動天地,園內設有“過山車”、“遨游太空”、“搖頭飛椅”等10多個項目,可讓孩子們盡享童年樂趣。</h5> <h5> ?? 萬 綠 園 ??</h5> <h5>萬綠園位于海口市龍華區東部,濱海大道的中段,總面積1070畝。萬綠園獨具熱帶海濱特色和生態風景園林特色,將藍天、綠水、原野、現代化高樓融為一體,以海南熱帶觀賞植物為主,還種植國內外熱帶、亞熱帶觀賞植物,充分體現熱帶風光、海濱特色、國際性旅游景點的特點。<br></h5> <h5>萬綠園分為16個景區和許多景點,景觀多變,內容豐富。16個景區是大門區、廣場區、內湖區、兒童游樂區、草坪區、竹林區、熱帶觀賞植物區、高爾夫球練習場等。<br></h5> <h5>萬綠園總面積1070畝,是海口市最大的開放性熱帶海濱生態園林風景,也是游人和海口市民休閑運動的好去處。園中栽種了近萬棵以椰子樹為主的熱帶和南亞熱帶觀賞植物數百種,呈現出一派熱帶園林風光。</h5> <h5>萬綠園是一座大型的綜合性、園林式熱帶海濱生態風景公園,坐落在海口濱海填海區的東部,地處濱海大道中段,它南與金融貿易區隔濱海大道相望,北向浩翰大海瓊州灣,東依海口體育館,西鄰高級商住區和市人大、政協大會堂。</h5> <h5> ?? 火 山 公 園 ??</h5> <h5>雷瓊世界地質公園位于中國南端瓊州海峽兩翼,由海南省海口園區、廣東省湛江園區組成,總面積為379平方公里。公園處于雷瓊海峽南北兩翼,在地質學上屬于雷瓊陸谷火山帶。公園是雷瓊裂谷發生演化南海盆地擴張的火山學和巖石學記錄。<br></h5> <h5>海口制高點——222.8米</h5><h5>公園內火山密集,共有101座火山。火山類型幾乎涵蓋了玄武質巖漿爆發與蒸汽巖漿爆發的所有類型:熔巖錐、碎屑錐(濺落錐、巖渣錐)、混合錐、瑪珥火山(低平火口、凝灰巖環)。其數量之多,類型之多樣,保存之完整,為我國第四紀火山帶之首。它是一部第四紀玄武巖火山學的天然巨著。</h5> <h5>火山口</h5><h5>中國雷瓊地質公園湖光巖科普基地200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地質公園”。湖光巖瑪珥湖是迄今全球保存最完整的火山口湖之一,被譽為“自然博物館”,具有獨特的瑪珥式火山湖景觀和火山地質現象,是開展科普教育的天然課堂。</h5> <h5>火山石</h5><h5>巖漿濺落拋射物,特別是結殼熔巖極為豐富。其中有繩狀、卷包狀、管束狀、葡萄狀、珊瑚狀等千奇百態熔形態。這些熔巖構造不僅具有研究熔巖流動、冷卻過程的指示意義,而且激發了社會大眾的興趣,具有觀賞價值,被稱為觀賞石的一種新品種——海口玄武奇石。</h5> <h5>景區一隅</h5><h5>海口園區發育了熱帶半落葉季雨林 、熱帶常綠季雨林 、石山灌木草叢和熱帶經濟作物 。園區內植物有1200多種,動物 、植物中有許多珍稀品種 。其數量 、品種是我國小區域單位面積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h5> <h5> ?? 五 公 祠 ??</h5> <h5>“五公祠”</h5><h5>楹聯:“五公英烈氣,千古海南潮”。</h5><h5>五公祠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為一組古建筑群的統稱,它由觀稼堂、學圃堂、東齋組成,并和蘇公祠 、兩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軒、游仙洞先進連成一片,形成一組文物古跡群,人們習慣上統稱為五公祠。各個古跡既有自己的獨特風貌,又形成一個協調的整體,蔚為“瀛海人文”之壯觀。這里,樹木蓊郁,流水潺潺,環境清雅,饒有幽趣,一派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建筑面積2800余平方米,連同園林、井泉、池塘約占地100畝。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重修,后又多次修繕,現仍是熠熠生輝。</h5> <h5>“五公祠堂”</h5><h5>五公祠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19),陸續續建至20世紀初,總體建筑依地勢而構建,占地面積99畝,主要由五公祠、蘇公祠、伏波祠、觀稼堂、學輔堂、洗心軒和五公祠陳列館組成,人們習慣以“五公祠”統稱。</h5> <h5>“五公祠堂”</h5><h5>五公祠為紀念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綱、李光、趙鼎、名臣胡詮而建。</h5> <h5>“學圃堂”</h5><h5>這里樓閣參差,疏密相間:亭廊宛轉,錯落有致:疊石假山,丘壑分明;泉井湖水,浣羨渺彌:樹木花卉,滄古灑灑,素有“瓊臺勝境”、“瀛海人文”和“海南第一名勝”之譽。</h5> <h5> ?? 海 瑞 故 居 ??</h5> <h5>海瑞故居</h5><h5>海瑞故居位于今海南海口瓊山區府城街道紅城湖路。這是一座紀念性的仿明代海南民居風格的建筑群。1997年,各界籌資重建。重建后的海瑞故居由前廳、正堂、后屋、書齋、花廳、書童間、雜用間、廚房等單體建筑組成,這是一座紀念性的仿明代海南民居風格的建筑群,1998年列為海口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5> <h5>海瑞雕像</h5><h5>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歷四朝。海瑞推行清丈、平賦稅,并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賄,并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萬歷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獲贈太子太保,謚號忠介。</h5> <h5>重建后的海瑞故居由前廳、正堂、后屋、書齋、花廳、書童間、雜用間、廚房等單體建筑組成,于海瑞誕辰480周年之際落成,對外開放。1998年列為瓊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5月,增建廣場、雕立塑像、牌坊等。2003年1月,又完善了其附屬設施。這里已成為后人敬仰先賢的憑吊場所,為成一處繼承傳統文化、廉政勤政為民的教育基地。</h5> <h5> ?? 騎 樓 老 街 ??</h5><h3></h3> <h5>騎樓老街</h5><h5>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樓建于南宋,至今有700多年歷史。2009年6月,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揭曉,海口騎樓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騎樓老街以其唯一性、獨特性榮獲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h5> <h5>騎樓老街覆蓋面積約2平方公里,總長4.4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層高的騎樓建筑近六百棟。騎樓大多是上世紀初一批批從南洋回來的華僑借鑒當時的南洋建筑風格所建。騎樓大多布滿優雅細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裝飾,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騎樓樓層都不太高,兩三層的居多,有些還保留著早前的商號,和憑欄、門窗等處的精美雕花。</h5> <h5>海口的騎樓老街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20年代至1940年代,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樓建于南宋,距今有600多年歷史。騎樓的歷史與海口早期的對外開放息息相關。晚清時期,海口是當時全國對外開放的口岸之一,全島對外開放的窗口,在南洋謀生的人開始回家鄉投資建設。1849年,最早的騎樓在水巷口、博愛北路一帶的四牌樓街區建成,整片騎樓街區就是從這里延伸開來,形成了規模。</h5> <h5>騎樓老街雕塑小品:“下南洋”(右)、“離別”(左)</h5><h5>南洋指東南亞較深區域(不包括越南北部等)為主的區域,也包括斯里蘭卡等。阿拉伯海以東的屬于南洋(中東和東非屬西洋)。中國人去南洋區域活動(官事、經商、打工、遷徙),歷史上稱為“下南洋”或走南洋。歐洲列強統治南洋時期希望引華人去開發,加之中國幾次大亂,討生活的移民出現了洪流。明末、清朝和民國時期,中國人去東南亞經商(海上絲綢之路)、打工、乃至遷徙到東南亞,規模巨大。離鄉背井,妻離子散。每家都有一本血和淚書寫的家史,個中凄苦,哪個知曉?!</h5><h3><br></h3> <h5> ?????????? 文 昌 ??????????</h5> <h5>  文昌,古稱紫貝,自西漢建置已有2100多年歷史,為海南三大歷史古邑之一,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海南閩南文化發源地,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所在地,是中國第四座航天城,處于瓊北綜合經濟區域“一小時經濟圈”、瓊北重要的經濟、文化、交通、科技、旅游區域中心之一。文昌與海口、三亞被全球機構推選獲評為“中國特色魅力城市”。擁有278.5公里海岸線為海南海岸線最長的城市,市境內清瀾港是國家一級對外開放口岸,南中國海重要港口樞紐,也是三沙市后勤保障基地。</h5><h5> 文昌市屬海南省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有中國椰子之鄉、華僑之鄉、排球之鄉、文化之鄉、國母之鄉、航天之鄉、將軍之鄉、書法之鄉以及長壽之鄉等“九鄉”之美譽,自然風景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是海南重點旅游城市,譽為“陽光東海岸上的明珠”。</h5> <h5> ?? 宋 氏 祖 居 ??</h5> <h5>宋氏祖居</h5><h5>宋氏祖居位于海南文昌市昌灑鎮古路園村,坐落在一片果樹環抱的山丘上,周圍綠樹成蔭,環境幽靜。 宋慶齡的高祖、曾祖、祖父3代都居于此地,其父宋耀如于1861年在這間祖居 里誕生。宋慶齡陳列館豎有3.2米的宋慶齡漢白玉雕像。宋慶齡祖居為當地傳統的農家宅院,由2間正屋、2間橫屋、2間門樓和院墻組成,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積198平方米。陳列著宋慶齡各個年代和從事世界和平事業以及國內外各界人士對她的懷念的史料、照片,圖表、繪畫、仿制實物等。<br></h5> <h5>宋氏祖居為傳統的海南民宅建筑,磚瓦土木結構,正屋凹廊布局,設有正屋兩間,廚房一間,橫屋三間,圍墻門兩個,建筑面積660平方米,圍墻正門橫楣上方掛鄧小平題寫“宋氏祖居”四個金色大字。</h5> <h5>宋慶齡紀念廣場</h5> <h5> ?? 文 昌 老 街 ??</h5> <h5>文南老街</h5><h5>文南老街始建于1920年代,為中西合璧式的南洋風格騎樓街道,南洋味道十足,成了很多電影的取景點,亦有“不逛文南街,不算逛文城”的說法。是當時去南洋經商成功的人回來建設,也是一條文昌老南洋建起來的商業街。一百多年歷史的騎樓老街,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筑令人充滿想象和好奇,靜靜地站在老街看著這一棟棟歷經滄桑的騎樓,時光仿佛停留在那久遠的年代。<br></h5> <h5>文昌市文南老街的騎樓興建于1920年代,是海南第三大騎樓老街(僅次于海口老街和文昌鋪前老街)由于南洋味十足,很多影響一時的電影,如《臺灣人的根》、《海外赤子》、《天涯怪客》等均到此取景拍攝。</h5> <h5>除了文城文南街,文昌還有兩個地方建有騎樓,一處在會文鎮白延墟,另一處位于鋪前鎮勝利街和漁港南街。其中后者更是海南第二大騎樓老街,僅次于省城海口騎樓老街。</h5> <h5>雕塑小品 : “離鄉背井”(上),“榮歸故里”(下)。反映了幾百年來海南人告別親人、背井離鄉闖蕩南洋的情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就是這些華僑早年闖蕩南洋、晚年葉落歸根時的生動寫照。</h5> <h5> ?? 東 郊 椰 林 ??</h5> <h5>東郊椰林</h5><h5>東郊椰林位于文昌市東郊鎮海濱,過清瀾大橋即到。是文昌著名景區之一。這里椰樹成片,椰姿百態,文昌別稱“椰鄉”,椰子種植面積和產量占全省50%以上,東郊鎮又占全市椰子種植面積和產量50%以上,椰的的品種有紅椰、青椰、良種矮椰、高椰、水椰等品種,共50多萬株。</h5><h5>雕塑“椰鄉皇后” : 宋氏三姐妹 宋慶齡、 宋藹齡、宋美齡。因為宋氏三姐妹的祖居就在文昌的昌灑鎮,而文昌向來就是有名的椰鄉。</h5> <h5>在綿延十里的建華山海岸線上,蔥翠的椰林,組成一條一望無際的林帶,可謂海岸線上一道天然綠色屏障。建華山椰林深處,占地70多畝的百萊瑪度假村,椰風海韻,是體會椰風海韻的好去處。</h5> <h5>景區以典型的椰風海韻,椰香特色飲食和多種海鮮吸引眾多游客。步入林區,只見大小、高矮、直彎、斜曲的各殤椰樹參差錯落,上生土長,自然成林。林下路隨樹轉,曲折盤旋。</h5> <h5> ?? 石 頭 公 園 ??</h5> <h5>石頭公園</h5><h5>石頭公園位于文昌市龍樓鎮,以銅鼓嶺為中心,是海南的最東角,公園沿海長2公里,是數萬年前造山運動隆出地表的石頭,經漫長歲月潮汐的拍打雕刻和風化而成。這里是一片原生態的海域,沙平水清,岸邊與海水中分布著的大小石林更是極具特色。漫步在石頭公園內,踩著平緩的沙灘,看清澈的海水拍打著巖石,讓人不禁感受到“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壯美之景。<br></h5> <h5>第一部分氣勢磅礴,石頭重的達數千噸,形狀千姿百態,造型有的像海龜,有的像古猿,有的像恐龍。漲潮時,海浪涌進巖洞,發出驚天動地的雷鳴聲,海濤拍岸時,滿天浪花,星星點點。特別是風動石,高3米多,重約20噸,上圓下尖,風吹能動,搖而不倒,千萬年來,歷經滄桑,多少個12級臺風也不能把它吹倒。</h5> <h5>第二部分由墨綠色的花崗巖組成,石頭較為平緩,錯落有致。石頭上海水星羅棋布,藍天白云倒映,景色旖旎,從銅鼓嶺流下的山泉與海水匯合到海溝里,情趣盎然。</h5> <h5> ?? 椰 子 大 觀 園 ??</h5> <h5>椰子大觀園</h5><h5>椰子大觀園是農業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在原有椰子種質資源庫的基礎上改建而成,位于我國“椰子之鄉”——海南省文昌市,毗鄰海南著名風景區東郊椰林。園區始建于1980年,占地面積54.4公頃,是以椰林為主體背景,集科學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具有濃郁椰子文化特色的生態景區。<br></h5> <h5>園區匯集有200多種棕櫚植物、130多種海南特色樹種以及世界各地椰子品種17種,是我國目前棕櫚植物品種保存最多的植物園區;集中展示了椰子的飲食文化、產品文化、歷史文化和精神文化。</h5> <h5>園區配套有特色椰鮮果品嘗、猴子摘椰子表演、投喂鴿群、垂釣、燒烤等休閑娛樂項目。整個園區椰林蔥郁,花繁葉茂,鳥語花香,身臨其境,令人心曠神怡,樂而忘返。</h5> <h5>椰林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是城市市區空氣中負離子含量的400倍,徜徉在這翠綠欲滴的森林中,呼吸著純凈的空氣,使人神清氣爽,宜壽延年。</h5> <h5> ?? 椰 子 王 國 ??</h5> <h5>椰子王國</h5><h5>這是一座以椰子為主題的觀光工廠,吸引不少國內外游客慕名而來,了解椰子文化、享受椰子美食、近距離感受椰子糖及椰子餅干等椰子食品的制作工藝、體驗親子椰味餅干DIY烘焙。 “海南椰子半文昌,文昌椰子半東郊。”海南春光食品公司于1996年誕生于美麗的中國椰子之鄉——文昌市東郊椰林。20余年砥礪發展,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椰子類食品龍頭企業,擁有3000多員工,產品9大系列200多個品種,年產量超萬噸,產品出口歐美及香港、澳門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春光”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br></h5> <h5>春光椰子王國位于文昌市龍樓鎮,是由海南春光食品集團投資建設的集研發生產、科普推廣、旅游觀光、體驗購物等功能為一體的中國首座以椰子為主題的觀光工廠。</h5> <h5>“海南椰子半文昌,文昌椰子半東郊。”海南春光食品公司于1996年誕生于中國椰子之鄉——文昌市東郊椰林。20余年砥礪發展,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椰子類食品龍頭企業,擁有3000多員工,產品9大系列200多個品種,年產量超萬噸,產品出口英國、美國及香港、澳門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春光”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h5> <h5>身椰子王國,仿佛徜徉在椰子文化的海洋里。在椰子王國可以領略海南的椰島風情,可以了解椰鄉趣聞,可以椰子的一生等等。</h5> <h5> ?? 銅 鼓 嶺 ??</h5> <h5>銅鼓嶺</h5><h5>銅鼓嶺為海南著名景點,也是全國唯一一個高山與海洋相結合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際生態旅游區,其位于著名的航天之城文昌市龍樓鎮,距市區35公里,以銅鼓嶺為中心,包括淇水灣、月亮灣、石頭公園、寶陵河、云龍灣、大澳灣、小澳灣,堂洪港等組成銅鼓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銅鼓嶺西連內陸,東瀕南海,銅鼓嶺綿亙20多公里,是海南的最東角。這里山美石奇,傳說動人,素有“瓊東第一峰”之美稱。主峰海拔338米,三面環海,地貌奇特,植被繁茂;景區有神廟、和尚屋、尼姑庵等古跡,有仙殿、仙洞、風動石、銀蛇石、海龜石等奇巖異石。<br></h5> <h5>“風動石”</h5><h5>銅鼓嶺是海南一大名山,素有"瓊東第一峰"之稱,主峰海拔338米,伴有18座大小不同的山峰,群峰競秀,層巒疊翠,風光旖旎。</h5> <h5>“觀海長廊”</h5><h5>銅鼓嶺月亮灣、淇水灣、云龍灣的沙灘如銀、海水湛藍、波平浪靜、沒有污染,是理想的天然海水泳場。嶺上頂峰可觀日出,可看云海看晚霞。距銅鼓嶺17海里的蓬萊仙境般的七洲列島,時隱時現,蔚為奇觀。</h5> <h5> ?????????? 瓊 海 ??????????</h5> <h5>  瓊海,海南省縣級市,地處東經110°7 ′~40′50",北緯18°58′~19°28′。位于海南省東部,萬泉河中下游,北距海口市78公里,南距萬寧市60公里,三亞市163公里,西連定安、屯昌縣,東瀕文昌清瀾港。</h5><h5> 瓊海全市總面積1710平方公里,2016年,瓊海常住人口50.61萬人,瓊海籍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約有55萬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28個國家與地區。市轄12個鎮和彬村山華僑經濟區,轄區內還有3個國營農場和1個國營林場。</h5> <h5> ?? 博 鰲 亞 洲 論 壇 ??</h5> <h5>博鰲亞洲論壇會址</h5><h5>博鰲亞洲論壇(英文:Boao Forum for Asia,縮寫:BFA),由25個亞洲國家和澳大利亞發起,于2001年2月27日在海南省瓊海市萬泉河入海口的博鰲鎮召開大會,正式宣布成立。論壇為非官方、非營利性、定期、定址的國際組織;為政府、企業及專家學者等提供一個共商經濟、社會、環境及其他相關問題的高層對話平臺;海南博鰲為論壇總部的永久所在地。<br></h5> <h5>博鰲亞洲論壇是第一個把總部設在中國的國際會議組織。</h5> <h5>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位于海南省瓊海市博鰲東嶼島上,是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每年在此舉行亞洲論壇年會,2008年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h5><h5>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總面積37000平方米,共分三層。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主會場位于會議中心第2層。</h5> <h5> ?? 潭 門 漁 港 ??</h5> <h5>潭門漁港</h5><h5>潭門漁港位于海南島東部,是瓊海最大的港口,被國家農業部定為一級漁港,是海南島通往南沙群島最近的港口之一,也是西、南、中、東沙群島作業漁場后勤的給養基地和深遠海魚貨的集散銷售基地。“南海明珠——潭門”,首先看到的是潭門的“南海明珠”雕塑和全國文明漁港標示“潭門中心漁港”。來到潭門,能夠觸摸和感受到的不只是海產品,更有蔚藍而久遠的耕海文化。</h5> <h5>潭門漁港地處海南省瓊海市東部沿海,距離嘉積城區20公里。國家一級漁港、瓊海市潭門中心漁港是海南通往南沙群島最近的港口之一,也是西、南、中、東沙群島作業漁場后勤給養基地和深遠海魚貨集散銷售基地。</h5> <h5>潭門,南海風情,深度呼吸的休閑時光,在這里,千年漁港的耕海文化,世世代代祖宗海的守望,雕刻出最獨特的潭門時光,打造成最風情的漁業小鎮和海洋強鎮,漁鄉建筑風格和鎮墟建筑,勾勒出漁鄉最古樸的人文風情。</h5> <h5>潭門,最著名的是她千年漁港的歷史沉淀。闖海、趕海,早在千年之前,潭門人就在南海的神秘莫測中戰天斗浪。在潭門老渡口碼頭處,由“潭門故事”的圓柱門、一塊“排港村老渡口”的巨石、一個小亭構成具有濃濃漁鎮風情的獨特風景,同時讓人領略渡口的古老和歷史悠久。<br></h5> <h5>“千年漁港,蔚藍潭門”,早自漢代,潭門漁民就發現并命名了南海諸島。潭門漁民的解釋是,在可追溯的上千年歷史中,潭門人就靠南海生存,“很多漁民在岸上沒田,他的田就在海上”(疍戶人家)。</h5> <h5>在海南,稱得上千年漁港的并不算多,但潭門漁港絕對算是一個。早在宋代時這里已經有人在此以打漁為生,到明代時這里已然成為一個出遠洋打魚的港口。</h5> <h5> ?? 博 鰲 禪 寺 ??</h5> <h5>博鰲禪寺</h5><h5>博鰲禪寺位于“博鰲亞洲論壇”所在地——海南瓊海博鰲水城,與會址會址隔水相望。博鰲禪寺按正統禪宗寺院規制建設,以南北為中軸線,依次為通慧門、天王殿、普濟殿、大雄寶殿、萬佛塔,東西兩旁設置有鐘鼓樓、東西配殿、方丈樓、上客堂、僧侶宿舍等。其中普濟殿供奉有十二尊獨具特色的“十二生肖觀音像”。</h5> <h5>博鰲禪寺以南北為中軸線,依次為通慧門、天王殿、普濟殿、大雄寶殿、萬佛塔,東西兩旁設置有鐘鼓樓、東西配殿、方丈樓、上客堂、僧侶宿舍等。禪寺整體建筑布局呈“川”字型,中軸線由正南北偏東南12度,取意“紫氣東來”。</h5> <h5>“萬佛塔”遠眺</h5><h5>塔高55米,是該地最高的建筑。是整個博鰲鎮的‘’風水眼‘’。“萬佛塔”海拔高77米,塔高55米,是博鰲地區最高的建筑。可鳥瞰江、河、湖、海、山、嶺、泉、島嶼等八大生態地理奇跡。是認識亞洲濕地、海洋地理的最佳平臺。塔內供奉有一尊高16.8米的青銅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為亞洲罕見。</h5> <h5>博鰲禪寺是海南佛教歷史的延續與發展。公元748年,唐朝鑒真高僧東渡日本時,遇海風漂流到海南,居住了一年半,在島上修建佛教寺廟,開始傳播佛教文化。位于海南島東海岸上的博鰲古鎮留下很多佛教歷史遺跡與觀音傳說。</h5> <h5> ?????????? 萬 寧 ??????????</h5> <h5>  萬寧市,海南省縣級市,位于海南島東南部沿海,東經110.39° 北緯18.8 °,東瀕南海,西毗瓊中,南鄰陵水,北與瓊海接壤。萬寧市城市總面積為4443.6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883.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550.1平方公里。2017年,萬寧市年末常住人口57.36萬人。</h5> <h5> ?? 日 月 灣 ??</h5> <h5>海神牌坊(上),(媽祖神像群)(下)</h5><h5>海神祭臺</h5><h5>日月灣的漁民們每天都定時在這里上演著祭祀海神媽祖的祭海儀式。這種古老、原始的祭祀活動表達了以捕魚為生、向大海索取的漁民們祈求海神媽祖保佑、期待出入平安、魚蝦滿倉的美好愿望。萬寧雕塑地標:”日月灣媽祖像”</h5><h5>根據史書記載,宋代福建湄洲的孝女林默娘,人稱媽祖,因父兄駕船出海,突遇巨風大浪,船毀人溺,媽祖得知,飛身入海拯救父兄罹難,遺體漂流至南竿,鄉民厚葬于此,建立廟祀奉。媽祖成了保佑一方漁民出海平安的象征。</h5> <h5> ?? 興 隆 僑 鄉 ??</h5> <h5>興隆僑鄉</h5><h5>興隆僑鄉創建于1951年,原名興隆華僑農場,是中國最大的華僑農場,2007年更名為海南興隆華僑旅游經濟區。土地肥沃,陽光充足,四季如春,氣候宜人。興隆鎮是萬寧市東南海岸線上太陽河畔的一個小鎮。小鎮是個多國家和地區民族融匯的華籍僑民聚民地,不同民族文化間形成了興隆地區獨特而豐富的文化內涵。</h5> <h5>“巴厘村”</h5><h5>“巴厘村”以南洋歸僑文化為背景,以愛國之情、思鄉之意為切入點,通過南洋“風情”、“風俗”、“風光”、“風味”將興隆南洋歸僑回國后的生活串聯起來,詳實記錄、全方位真實呈現出來,是海南島沒有重復主題的歸僑文化景區。</h5> <h5>人稱“海南有個‘小聯合國’,來到興隆就如同到過東南亞一樣。”在語言交流方面,興隆多以普通話為主,同時還摻雜著各種地方性的方言,如粵語、客家語、閩南語、海南本地語、印尼語等等。</h5> <h5>興隆是個多國家和地區民族融匯的華籍僑民聚民地,先后安置了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歸僑1萬余人,不同地域、不同國界的生活和文化,形成了興隆地區獨特而豐富的文化內涵。這組圖片建筑,顯示了濃濃的印尼巴厘島風情。</h5> <h5>隨著興隆旅游業的發展,興隆的東南亞歌舞,已不再是孤芳自賞,現在,旅游城每天都有數千名來自祖國各地的游客慕名而來,欣賞興隆的東南亞歌舞。</h5> <h5> ?????????? 陵 水 ??????????</h5> <h5>  陵水黎族自治縣,位于海南島的東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18°22′~18°47′、東經109°45′~110°08′。東瀕南海,南與三亞市毗鄰,西與保亭縣交界,北與萬寧市、瓊中縣接壤。陵水縣是個以黎族、漢族、苗族人口居多的“大雜居,小聚居”的縣。1987年12月31日成立陵水黎族自治縣。</h5><h5> 陵水縣境南北長40公里,東西寬32公里。總面積1128平方公里。海榆東線公路和東線高速公路均從陵水縣境內穿過,北距海口197公里,南距三亞65公里。</h5> <h5> ?? 分 界 洲 島 ??</h5> <h5>分界洲島</h5><h5>分界洲島位于海南島的東南海面,距海南島最近海岸約1.2海里,乘船過渡單程約15分鐘。小島以東北向西南長條狀橫臥在藍色大海中,遠看呈馬鞍型,面積約0.41平方公里,海拔最高為99米。分界洲島旅游區自2004年5月1日開業,2013年1月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是中國首家海島型國家5A級景區。</h5> <h5>天灑珠璣,自然造化。因分界洲島所處的地理位置特殊、氣候變化明顯、島嶼地形獨特,以及地域文化特色鮮明等,故分界洲島自古就有“分界島”、“美人島”、“馬鞍嶺”、“睡佛島”等美譽。置身其中,令人心曠神怡。在環島東線高速路和東環鐵路上,可看到坐落在藍色大海中的分界洲島全貌。</h5> <h5>靈毓圣境,分界南北。美麗的分界洲島是海南南北氣候的分界線,是海南島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區域與漢族區域重要的人文分界線,是瓊南與瓊北的自然地理邊際線,是舊時北邊的瓊州府境與南邊的崖州府境管轄地的分界地,也是現今陵水縣與萬寧市兩地的行政分界點,更是調換心情、感悟人生的 “心靈的分界線”。</h5> <h5>碧海云天,歡樂海島。分界洲島坐擁美到極致的大海,分界洲島不僅為游客提供潛水、海釣、摩托艇等常規的海洋旅游項目,而且還提供與眾多海洋動物(海豚、海獅、海龜、鯨鯊等)親密互動的項目。</h5> <h5>雖然整個海南島都處于熱帶,但是因為這座東南西北走向的牛嶺,使得以此嶺為界北氣候上有所差異。牛嶺以北的氣候相對溫暖,空氣的濕度較大,降雨較多,而嶺南氣溫要比嶺北高出兩三度,陽光充足,但干燥少雨。在分界洲島上看牛嶺兩邊,常常可以看到如此的景象:夏季嶺北大雨滂沱,嶺南卻是陽光燦爛;冬季嶺北陰郁一片,而嶺南卻是陽光明媚。</h5> <h5>“風動石”</h5><h5>分界洲島位于海南省陵水與萬寧交界的海中,是牛嶺向南海延伸塌陷地段。據說,整個牛嶺是五指山山脈的延續,這是由于億萬年前,大陸板塊的擠壓所形成的。分界洲島是牛嶺的下部分,后來冰川期,海水的浸入,淹沒了較低的部分,切斷了分界洲島與牛嶺的聯系,從而形成了現在的樣子。</h5> <h5> ?? 南 灣 猴 島 ??</h5> <h5>南灣猴島</h5><h5>南灣猴島位于陵水縣南灣半島上,三面環海,是我國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島嶼型獼猴自然保護區。島上有熱帶植物近400種,動物近百種,原始的自然環境和2500多只、21群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獼猴,人們稱之為“猴島”。</h5> <h5>進入猴島,首先看到的將會是猴島雕塑廣場。看到是一只猴子正坐在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捧著人的頭蓋骨在思考。這個雕塑是美國著名的紅色資本家哈默博士送給前蘇聯領導人列寧的禮品雕塑的復制品。</h5> <h5>“猴趣”</h5><h5>南灣半島因獼猴種類獨特,種群眾多被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現有獼猴29群2000多只。南灣猴島的獼猴為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是我國常見的一種猴類。生理上與人類非常接近,適應性廣,生命力頑強,易馴養。獼猴系半樹棲生活種類,多棲息于石山峭壁、溪旁溝谷和江河岸。</h5> <h5>“猴趣”</h5><h5>多年來,有關部門對南灣猴島的猴群采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已經基本對部分猴子馴化成功。只要聽到哨子響,它們便呼啦地奔下山來,在距人咫尺地方爭食、追逐,有的甚至向客人招手或上前索取食物,但它們很少糟塌莊稼和傷害牲畜。猴群無愁無憂地生活在這個人為監護管理的大自然生物圈里。南灣猴島真正成了猴子的樂園。</h5><h3></h3> <h5> ?????????? 保 亭 ??????????</h5> <h5>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位于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南麓,山清水秀,風景秀麗。地處海南省南部內陸,北緯18°23′~18°53′,東經109°21′~109°48′,東接陵水縣,南鄰三亞市,西連三亞市、樂東縣,北依五指山市、瓊中縣。縣境東西寬49公里,南北長54公里,總面積1166.6平方公里,占海南省陸地總面積的3.42%。</h5><h5> 2017年3月,保亭縣入圍“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單。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榮譽稱號。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h5> <h5> ?? 呀 諾 達 ??</h5> <h5>呀諾達</h5><h5>呀諾達熱帶雨林景區位于海南省三亞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呀諾達雨林景區中,國家級5A旅游景區。熱帶雨林郁郁蔥蔥,遮天蔽日,氣候舒適,空氣清新,是得天獨厚巨大的“天然氧吧”和負氧離子發生器,這里年平均溫度24度,踱步雨林中,能感受陣陣清新涼意。</h5> <h5>呀諾達雨林谷內生長著大量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森林,包容了絞殺現象、空中花籃、老莖生花、高板根、藤本攀附、根包石海南熱帶雨林的六大奇觀,是海南五大熱帶雨林的精品濃縮。奇花異木為綠意增添了神采。有的不僅奇艷,而且妙生。在那老樹莖間,長出了鮮艷的花朵,老莖生花,絕處逢春。</h5> <h5>一樹二木,多么懂得共榮;奇藤古樹,既爭得了生存,又得以景伴老樹。大樹枝頭奇生根,巧吸空中養分。常言說:“樹再大必須扎根土壤,人再強也要立足群眾”,呀諾達滿谷奇石,卻見一棵棵非凡樹木,根盤于石上、扎在石壁,很少見到土壤,但是參天大樹葉茂粗壯,郁郁蔥蔥。這是物競天擇——無土林木!</h5> <h5>雨林谷中,小草非常別致。石崖突兀青臺潤,懸壁高張翠蘚長;“鳥巢蕨”石上又添景,壁崖芳草更生秀。活化石桫欏,聚了大自然千萬年的神氣,人見稀罕物,必然壽延長。參天巨榕、百年古藤、“活化石”黑桫欏、巨大的仙草靈芝、“冷血殺手”見血封喉、野生桄榔等更是讓你驚嘆不已,流連忘返。</h5> <h5> ?? 檳 榔 谷 ??</h5><h3></h3> <h5>檳榔谷</h5><h5>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國家級5A旅游景區,地處北緯18°,位于保亭縣與三亞市交界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境內。景區坐落在萬余檳榔林海,并置身于古木參天、藤蔓交織的熱帶雨林中,規劃面積5000余畝,距亞龍灣海岸26公里,距三亞市中心28公里。 檳榔谷因其兩邊森林層巒疊嶂,中間是一條延綿數公里的檳榔谷地而得名。</h5> <h5>黎寨風情</h5><h5>景區由非遺村、甘什黎村、谷銀苗家、田野黎家、《檳榔·古韻》大型實景演出、蘭花小木屋、黎苗風味美食街七大文化體驗區構成,風景秀麗。景區內還展示了十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急需保護名錄。檳榔谷還是海南黎、苗族傳統“三月三”及“七夕嬉水節”的主要活動舉辦地之一,文化魅力十足,是海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h5> <h5>“黎峒”</h5><h5>黎峒,歷史上黎人聚居之地,其特定含義約相當于“鄉里”,每“峒”管數個、十數個乃至數十個自然聚居點。既有替官府間接管治鄉野的社會功能,也包含自然氏族社會的因素。黎峒古來就有,唐宋多靠籠絡峒首以維持地方安靜,并從中獲得若干賦役。雖然黎峒組織直到解放后才正式廢除,但是民初黎務局撤銷后以區鄉行政,就結束了自明初以來五百年的黎峒法定管治地位。</h5> <h5>“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國務院頒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文化部頒發)。</h5> <h5> ?? 七 仙 嶺 ??</h5> <h5>七仙嶺</h5><h5>七仙嶺又名七指嶺,位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東北,距保亭縣城9公里,總面積2200公頃,屬熱帶季風氣候,最高山峰海拔約為1126米,是海南島著名的旅游度假勝地之一。七仙嶺以七個狀似手指的山峰而得名,七峰險峻,天然絕壁,是攀巖的好去處。這里常年平均氣溫23℃左右,最高月平均氣溫27℃,最低月平均氣溫18℃。</h5> <h5>七仙嶺溫泉國家森林公園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00-200米,最高山峰海拔約為1126米。七仙嶺奇峰由七座峭立的花崗巖組成,突兀于山峰之上。七仙嶺國家森林公園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3℃左右,最高月平均氣溫27℃,最低月平均氣溫18℃,年降雨量1900毫米。</h5> <h5>“藤纏樹”</h5><h5>七仙嶺溫泉國家森林公園是海南島內僅有的幾片保存較為完好的熱帶雨林之一。森林公園內古樹參天、藤蘿交織。截至2013年,已探明的各類珍奇植物500多種,珍稀植物有恐龍時代的桫欏樹、鳥巢蕨、見血封喉樹等,公園還生長著我國少有珍貴樹木,如花梨、母生、子京、坡壘、油楠、陸均松等等。在登山石板棧道約700米處有一片集中分布的桫欏群落,桿高9米多,桫欏被譽為“植物活化石”,是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的古老孑遺植物。</h5> <h5>觀光直升機</h5><h5>公園同時是海南島著名的旅游度假勝地、“游客最喜愛的海南島特色精品景區”之一。</h5> <h5> ?????????? 儋 州 ??????????</h5> <h5>  儋州市,海南省地級市。地處海南省西北部,瀕臨北部灣,北至省會海口市130公里,南距三亞市280公里;全市轄16個鎮,土地面積3400平方公里,約占全省1/10;戶籍總人口94.54萬(2016年);海岸線長267公里。</h5><h5> 儋州市是海南西部的經濟、交通、通信和文化中心,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南大學儋州校區(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均在其境內。儋州市先后榮獲“全國農業百強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文明示范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2012年網民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文化旅游城市”等稱號。</h5> <h5>洋浦大橋</h5><h5>儋州洋浦大橋,是海南省的一座跨海公路斜拉橋,跨越洋浦灣,連接洋浦經濟開發區和儋州市白馬井鎮。大橋為雙塔雙索面混合式結合梁斜拉橋,全線采用雙向六車道城市快速路標準,線路總長3.3公里,其中主橋全長820米,通航凈高34米,主跨460米,是海南省主跨最長的橋梁。2010年2月1日開工,2014年4月4日正式通車。</h5> <h5>洋浦大橋雄姿</h5><h5>洋浦跨海大橋連接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和儋州市白馬井鎮,是海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中洋浦-儋州-萬寧高速公路的起點工程。 早在漢武帝時,伏波將軍路博德統兵10萬征瓊,在洋浦北面的三都筑城建儋耳郡治,興盛一時。如今,千年“伏波夢”終實現,“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洋浦港和白馬井漁港千百年來苦等渡船的歷史被徹底改寫。</h5> <h5>東坡書院</h5><h5>東坡書院位于儋州中和鎮,是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被貶儋州三年講學會友之處。東坡書院原名載酒堂,原址為當地人黎子云的宅地。書院中有載酒堂,載酒亭,大殿,耳房,陳列堂,懷賢堂,望京閣,東坡私塾等仿古建筑。東坡書院展品眾多,具有濃厚的文化氛圍。</h5> <h5>東坡書院建于北宋年代,所處環境十分雅致,樹木蔥蘢,鳥語啁啾,一條小河從院門前靜靜的流過。院內建筑整齊壯觀,古樸典雅,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東坡書院雖歷經千年的風雨滄桑,天災人禍,但代代鄉黨重文厚教,募資悉心修葺,至今仍保存完好。</h5> <h5> ?????????? 東 方 ??????????</h5> <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東方市,海南省下轄縣級市,位于海南省西南部,北部灣東</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岸,昌化江下游,南及東南與樂東縣接壤,北至東北隔昌化江與昌江黎族自治縣交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隔海相望,東靠黎母山脈,面積2266.62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駐八所鎮。</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東方市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行政區劃始于西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始設九龍縣,隋朝改稱感恩縣,解放后縣城定址黎族東方峒,因而稱東方黎族自治縣,1997年撤縣設市。東方市是海南西南部的經濟中心,海南環島鐵路以及粵海鐵路海南西環線穿境而過。東方市海岸線長84.4公里,有8港7灣、7個天然漁場,八所港位于東方市境內。</h5> <h5>“海東方”樓盤位于海南省東方市濱海北區沿海地段,開發商是東方濱海花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海東方整體設計是海浪形的樓體簡潔、時尚,喻示著揚帆起航、一帆風順。在布局上,盡可能打開觀海面。實現了高層無遮擋,90%的房子在家中客廳就可以看海,高層公寓的住戶可通過三條景觀步行道達海灘公園。 均價2萬+/㎡。</h5> <h5>“海東方”小區樓盤,環境優美,宜居之所。</h5> <h5>東方市容市貌</h5><h5>東方市地處海南省西南部的北部灣畔,地勢東高西低,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南部為山地和丘陵,西北部為平原和臺地,縣境內和縣境邊界上的山嶺共48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嶺7座。地貌有山地、谷地、丘陵、臺地、平原、海積階地、沙灘等7種。</h5> <h5> ?????????? 樂 東 ??????????</h5> <h5>  樂東黎族自治縣,是海南省直管自治縣,位于海南島西南部。地勢北高南低,背山面海。東和東北與五指山市、白沙縣接壤,東南與三亞市交界,北與東方市、昌江黎族自治縣毗鄰,西南臨南海。2016年,樂東黎族自治縣總人口53.44萬人。轄有11個鎮,占地面積2765.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726.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84.3公里。</h5><h5> 2019年12月,成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h5> <h5>尖峰嶺</h5><h5>尖峰嶺位于海南省西南部樂東黎族自治縣和東方市交界,尖峰嶺林區為海南島五大林區之一。1992年,林業部批準建立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成為國家第一個以熱帶雨林為特征的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熱帶原始森林之一,并在200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最美森林公園”之一。</h5> <h5>尖峰嶺是一個巨大的天然物種基因庫,已發現維管束植物2000多種,樹種達300多種,有的巨樹高達三四十米,要四五人才能合抱過來,鳥獸類148種,昆蟲類近千種。聯合國專家考察尖峰嶺后認為這里是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計劃第一項研究最理想的地方,類型齊全,可以進行所有學科的研究。</h5> <h5>尖峰嶺主峰是海拔1405米,山體主要由長英質花崗巖構成。尖峰嶺保存有中國整片面積最大的原始熱帶雨林被稱為“植物王國”和“動物樂園”。</h5> <h5>海南環島高速(G98)樂東九所服務區</h5><h5>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簡稱海南環線高速,中國國家高速公路網編號為G98,起點在海口(龍橋樞紐),途經瓊海、萬寧、三亞、東方,返回起點海口(龍橋樞紐)。</h5><h5>G98是中國唯一不設收費站的高速公路。過路費變成了燃油費,此舉節約去了交過路費的時間,體現了“多用油者多負擔”的原則,實現了“一腳油門踩到底”,值得提倡。</h5><h3></h3> <h5> ?????????? 三 亞 ??????????</h5> <h3><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三亞市,是海南省地級市,簡稱崖,古稱崖州,別稱鹿城,地處海南島的最南端。三亞東鄰陵水縣,西接樂東縣,北毗保亭縣,南臨南海,介于北緯18°09′~18°37′、東經108°56′~109°48′之間。陸地總面積1919.58平方公里,海域總面積6000平方公里。東西長91.6公里,南北寬51公里,下轄四個區。2018年,全市年末戶籍人口614647人,聚居了漢族、黎族、苗族、回族等20多個民族。</span><br></h3><h5>三亞是具有熱帶海濱風景特色的國際旅游城市,又被稱為“東方夏威夷”。2016年6月14日,中國科學院對外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三亞宜居指數在全國40個城市中位居第三。2016年9月,三亞入選“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100強。2017年2月,三亞入選第三批國家低碳城市試點之一。三亞也是同時入選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及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h5> <h5>圖文略,詳見美篇《印象·三亞(Ⅰ)》;</h5><h5>封面 : 三亞天涯海角景區鳥瞰。</h5> <h5>謝謝觀賞!</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乐县| 奈曼旗| 池州市| 四平市| 广河县| 梧州市| 靖安县| 贡觉县| 沂水县| 林芝县| 汝阳县| 师宗县| 无极县| 肇州县| 甘孜| 交城县| 宝丰县| 孟州市| 德江县| 长白| 出国| 五原县| 行唐县| 辉南县| 漳州市| 潜山县| 济宁市| 蓝山县| 大竹县| 九龙县| 施秉县| 札达县| 定结县| 若尔盖县| 巴东县| 兴宁市| 汨罗市| 集安市| 阿勒泰市| 罗平县| 东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