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天路:青藏鐵路(英文名稱:Qinghai-Tibet Railway),簡稱青藏線,東起(青海省)西寧市西至(西藏)拉薩市。是一條連接青海省西寧市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國鐵1級鐵路,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條鐵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從西寧市至拉薩市全程:1910公里。青藏鐵路經過馬坊。</h3> <p>外國鐵路軼事</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前的蒸汽式火車頭。</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前的蒸汽式火車頭。</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前的蒸汽式火車頭。</p> <p class="ql-block">青藏鐵路。</p> <p class="ql-block">視頻小段:螞蟻拉蒼蠅。</p> <p class="ql-block">青海話欣賞。</p> <p class="ql-block">中國武術欣賞。</p> <p class="ql-block">1998年法國世界杯主題歌欣賞。</p> <p class="ql-block">2023年的環青海湖自行車賽車隊,有賽程從青藏公路(青海省西寧市柴達木路)馬坊街道通過。</p> <p class="ql-block">這是經過馬坊的青藏鐵路(雙軌)。現在馬坊街道的鐵路南面是薩爾斯堡房地產。</p> <h3>馬坊西鐵道口。這個鐵道口的鐵路專用線是通向馬坊三家企業的鐵路專用線。</h3> <h3>馬坊西鐵道口現在變成了這個樣子。</h3> <h3>西寧市通海橋。</h3> <p class="ql-block">西寧市通海橋(高架橋):位于(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柴達木路馬坊西和海湖新區(南北方向),大橋北面正好在柴達木路馬坊西汽車三、四場門口,柴達木路上有兩個上橋口,兩個下橋口。南面跨越青藏鐵路,湟水河,進入湟水河南岸的海湖新區,使西寧市柴達木路同西寧市海湖新區南繞城高速路接軌。可不要小看青藏鐵路和湟水河,青藏鐵路和湟水河把西寧市南北分割為兩段,要想把南北兩岸連在一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修路不行,就得修橋,用橋來跨越青藏鐵路和湟水河。城北區和城西區有小橋(新寧橋),祁連路橋(南北過境橋),報社橋(長江路橋),鹽莊對面的文匯橋,馬坊面粉廠對面的文苑橋,柴達木路上有海湖橋,西鋼的湟水橋和馬坊西的通海橋等。這些大橋都是為了跨越青藏鐵路和湟水河修建的。</p> <h3>通海橋橋面。</h3> <p class="ql-block">馬坊街道:位于青海省西寧市柴達木路。解放前此地是青海王馬步芳養馬的據點,故稱:馬坊。1949年前后屬青海省湟中縣三其鄉。1956年劃歸西寧市,成立馬坊鄉,下轄三個村:馬坊村、西杏園村、鹽莊村。隸屬西寧市城西區,歸小橋大街(街道)辦事處管轄。1961年成立馬坊公社。1973年設立馬坊街道辦事處。1986年劃歸西寧市城北區(西寧市城北區于1986年成立)。2004年7月將三其街道辦事處(撤銷)合并到馬坊街道辦事處。轄區總面積12平方公里,人口6萬多(人)。馬坊街道下設三個村:馬坊村、鹽莊村、西杏園村。有行政企事業單位138個,其中:中外合資、私營企業68個,駐軍部隊3個(團級單位2個、中隊級單位1個)。設有9個社區居委會,共13個基層群眾自治組織。</p> <p class="ql-block">青拖廠:位于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柴達木路馬坊街道馬坊東。這是馬坊東的青拖廠整體對外大門,大門東面是石油二庫加油站,西面是馬坊東民族用品廠教堂和公交車站,前面(南面)是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青拖廠是馬坊地區最大的企業。1965年,根據中央三線總指揮部的統一部屬,有關部門從東北(遼寧省鞍山市鞍山紅旗拖拉機制造廠)抽調一批人馬響應黨中央號召來到大西北,籌建一個工廠,我的父母就在其中。上級最初決定將工廠建在西北第一大城市,陜西省西安市。但是帶隊的領導同陜西省有關部門的領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沒談成。帶隊的領導又決定把工廠建在西北第二大城市,甘肅省蘭州市。帶隊的領導拿著有關部門開的介紹信同甘肅省有關部門的領導商談建廠一事,決定把工廠建在蘭州市西固區。這時候青海省的有關領導聽到此事,開車到蘭州將帶隊的領導接到西寧,建議將工廠建在西寧市。初步決定將工廠建在西寧市新寧路上,但是問題出來了,新寧路上沒有鐵路專用線,所有物資無法運輸(當時汽運不普及),后來經過查找最終將工廠建在西寧市柴達木路上(馬坊),工廠東鄰石油公司(石油二庫),有鐵路專用線。西鄰馬坊面粉廠,有鐵路專用線。1966年建廠(掛牌),廠名為:青海拖拉機制造廠(1984年改名為:青海工程機械廠),簡稱:青拖廠(國營廠),以下均簡稱:青拖廠。青拖廠的職工主要來自于遼寧,北京,河南,南京兵和青海本地,其他省份的也有。青拖廠在西寧市柴達木路的北面,青拖廠生產區長約一公里,寬約800米,青拖廠家屬區長約一公里,寬約800米,生產區和生活區總長約為兩公里。現在青拖廠的正對面(南面)是西寧市海湖新區萬達廣場。建廠初期青拖廠歸國務院第八機械部領導,從1970年后下放給青海省人民政府(機械廳)領導。從1966年至2016年建廠整整50周年,整整的半個世紀,50年的歷程,彈指一揮間。青拖廠生產推土機,廠里職工近3000名,職工,家屬和子弟在家屬區生活的人口近萬人。1976年青拖廠進行過代號“190”大會戰,全廠一線工人晝夜上班,后來再沒有過。1984年改名為:青海工程機械廠。改名后的工廠是生產推土機,通井機,環衛垃圾車三種產品的單位,還生產過裝載機。從1966年至2016年在廠里工作過的職工人次(包括聘用職工)估計在4千人至5千人,1986年舉辦了大型的建廠二十周年大慶,青拖廠每年舉辦一次田徑運動會,第二年舉辦球類(足球,籃球,排球)運動會,青拖廠在省內屬于第二大企業,在國內屬于大型二類企業(大二類)。八十年代,青拖廠家屬區新蓋了許多住宅樓,又是修柏油馬路,又是給家屬樓安裝暖氣,安裝閉路電視,安裝路燈,每年都漲工資,逢年過節發獎金,發食品,給職工家屬們謀了不少福利。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青拖廠曾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新聞聯播之后)做過廣告。青拖廠生產的120型推土機曾先后四次遠洋南極,成為中國南極科考隊在南極的使用設備。青拖廠生產的推土機還遠銷過非洲等國家。電視劇:“人間正道”中一個施工現場上的一臺推土機就是青拖廠生產的120型推土機。青拖廠還引進美國卡特比勒公司技術,研制生產D7G200馬力推土機,得到了國內市場的好評。著名的三峽工程建設工地上也有青拖廠推土機的身影。青拖廠創造過無數次的輝煌。青拖廠可謂是人才濟濟,有一位男職工當上了青海省紀委書記,有一位女職工當上了青海(省)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國家領導人以及國家各部委的領導曾先后幾次蒞臨企業視察指導工作,青海省的各級領導也多次視察過青拖廠。2000年在新世紀來臨之即青拖廠在某位廠領導的某種意圖下企業破產重組轉讓給某直轄市一家企業,價值在幾億元固定資產的青拖廠最終以八百萬元的價格轉讓了。轉讓之前企業召開全廠職工代表大會,討論此事,這位廠領導在職代會上發言說:我給你們找了個爹……。結果全體職工代表反對,此事在職代會上沒有通過,后來經過廠級干部做中層干部的思想工作,中層干部又做職工代表的思想工作,轉讓之事在職代會上才勉強通過。這位廠領導在廠里任職期間,有一群退休職工找他問道:你有什么辦法把企業搞好?他的回答是:我管那個屁事?我得罪那人?反正我媳婦也退休了,我在老家也有房子,過兩年我回老家了,現在就愁,青海這個地方不養人,老家好,我想回老家了,可是我還沒退休,回不去,得想個辦法退休。想什么辦法?就想這個辦法,企業破產轉讓,他就可以提前退休,還可以離開青海,還可以在新企業里混個一官半職,真可謂是一舉三得。于是由國家投資由幾代職工辛勤付出的青拖廠被這個敗家子給出賣了。犧牲集體的利益來換取他的個人利益。他們那批人都到了提前退休的年齡可以提前退休,而比他們小幾歲的職工卻不行,許多職工只能選擇下崗或買斷工齡。下崗:每月給220元,保三年,三年才是7920元。三年后下崗辦再不管了。買斷工齡:一年工齡給800塊錢,三十年工齡才24000元,100年工齡才八萬元,誰的工齡能達到100年呢?買斷工齡后職工跟企業脫離關系,企業再不管了,推向社會,自已掙錢去。聽說有些青拖廠職工下崗失業后每月生活費只在兩塊錢左右,情況不知道是否屬實。企業破產轉讓后原青拖廠職工的生活水平明顯下降。九十年代初期,這位廠領導還是青拖廠某科室的一名正科長,有一個星期天,郵局送來兩封特快專遞,廠里各單位都休息,于是投遞員把兩封特快專遞送到廠里某值班處,當時收特快專遞需要每封交兩塊錢。在這兒的小李不想收,因為收完后讓收件人交兩塊錢人家都不愿意給,扯皮。在這兒的老侯借錢收了兩封專遞,其中有一封專遞是這個科室的,于是同老侯一塊兒的小李給這位科長打電話。過了一會兒,他來了。說:今天是星期天,你(指小李)給我打電話你給我加班費嗎?小李說:這有你們科一封特快專遞,我怕耽誤廠里的事,所以給你打電話。這位科長說:什么廠里的事?廠里什么事?就是有事,今天是星期天,誰管呢?小李說:你管。這位科長說:我才不管呢!小李說:快看看特快專遞有什么事。這位科長說:能有什么破事,你管那么多干嗎?這是什么破廠啊!這破廠早該黃了。人都死了才好呢!實際上當時青拖廠的效益相當好。小李說:閉嘴!你作為這個科室的科長,又是黨支部書記,你怎么能這樣說話?你怎么不死呢?這位科長說:我倒不是沖你說的。小李說:不沖我說也不行,費話少說,交兩塊錢把快遞拿走,不交就不拿。這位科長說:不交錢我就拿,交錢我就不拿,我打醬油的錢都沒有,我買襯褲的錢都沒有,還給他(指單位)墊這錢,誰給我報銷?老侯說:這有收據,廠里給報銷。這位科長說:他(指廠里)給報個屁。小李說:不交錢不能拿。這位科長說:我不交錢,我也不拿。說完他走了,把老侯氣得直翻白眼,一句話也說不出來。1999年年底,這位科長變身成了廠領導(就這樣的人也能當上廠領導?)。小李一看,心想:這下青拖廠完蛋了。果不其然,2000年青拖廠破產了。2000年12月18日法院公告該企業破產。轉眼到了2001年春節,春節期間大家一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年春節都沒過好哇!企業破產了,過完年干啥去還不知道呢?哪有心思過年啊?轉讓之時省里要求保留一部分職工,其余職工通過退休,下崗,買斷工齡,單位分流等方式離開了企業。當時廠里許多職工不同意企業破產轉讓之事,在廠東門小廣場上堵大門,張貼標語,不讓新企業管理人員進廠,職工們自發來到廠門口守護著工廠,白天輪流吃飯,晚上用篝火取暖。這樣堅守了一段時間,后來防爆隊來把大門卸了,新企業才正常上班。新企業接管青拖廠后上級一位省級領導來青拖廠視察工作,出廠門時這位省級領導被青拖廠一群退休職工堵在廠門口,退休職工責問這位省級領導青拖廠破產轉讓之事,這位領導支支吾吾的答不上來,青拖廠退休職工們的情緒非常激動,他們圍住這位省級領導,場面有些混亂和失控,青拖廠的退休職工差點把這位省級領導推個大跟頭。這時站在這位省級領導身邊的國有機電控股公司(原省機械廳)的領導立即出面制止。控股公司的領導大聲呵斥這群退休職工:這是某某某領導,你們誰敢動手,我立刻撥打110抓起來。場面漸漸的平靜下來。這位省級領導發言說:你們提出的這些問題,三天之內,我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復。當時在青拖廠廠門口的所有退休職工和下崗失業職工熱烈鼓掌,一片歡呼。這件事情過去快二十年了,到現在啥答復都沒有。后來這位省級領導因為經濟問題被判刑。轉讓之時廠里還有一家單位在生產(承包青拖廠產品,租賃青拖廠廠房),其實這時候青拖廠生產區內共有兩家公司,但是新企業領導層接管時并不知道(后來才知道),當時誰也沒提此事。后來這兩家公司在青拖廠生產區內背告背,從不來往,兩家公司高級領導層之間相互并不認識。企業破產清算時發現丟失了三十多臺產品,怎么丟失的?共有兩種丟失方法:一種是真丟。一種是假丟。所謂真丟:就是用戶買產品時預付了一部分款,剩余部分分期付款,當第二次廠里向用戶催款時,此時許多用戶已經聯系不上了,用戶在地球上蒸發了。所謂假丟:就是產品賣出去后,由銷售員負責催款,當廠里向銷售員催款時,有些銷售員哼哼哈哈的說不上來,有些銷售員此時已經離開了企業,企業財務連一分錢都沒有收到,款到底催沒催回來?誰也說不清楚。有一個銷售員賣丟了四臺D7G推土機,一臺價格是81萬元,四臺是324萬元,企業一臺D7G推土機純利潤在三萬元。最后廠里給他作了退休“處理”。2001年至2005年新企業這家公司在青拖廠工作五年,五年內無功無過,工作平穩。每年"國慶"舉辦一次全公司歌詠比賽。不過也有意外事故發生,同公司簽定五年制勞動合同的青拖廠職工到了2005年全部解聘。新企業這家公司同青拖廠內另一家公司修了一道綠色的網圍隔離欄,另一家公司在青拖廠廠區地盤上蓋了個鍋爐房新企業這家公司要給拆掉。2005年青拖廠原西杏園水源地的水停止使用,改用西寧市自來水公司的自來水,開始收水費。于是新企業這家公司將廠內另一家公司的供水斷掉。導致青拖廠內另一家公司永遠的斷了水源,導火索因此發生。2005年9月份(2005年9月19日)一場企業內部兩家公司的`政變'(兩家公司發生火拼,打起來了),青拖廠生產區內兩家公司爭奪對青拖廠的統治權。誰都想吃這塊唐僧肉,又是堵大門,又是不讓新企業管理人員進廠(背后有人操縱),一群在廠外看熱鬧的退休職工私下里議論,有說堵大門是對的,有說不對的,還有些退休職工說:這就是在光天化日下明搶啊!一時間廠里人說啥的都有。實際上最后就是廠內另一家公司是在上級某些領導的支持下奪取和接管了青拖廠的政權,新企業管理人員被迫撤出(離廠)。青拖廠的所有資產進入了另一家公司的腰包,青拖廠變成了民營企業。這次企業接管工作是否屬于正常交接?是非功過,自有青拖人去評說。職工們對這起事件的評價是:趕走了豺狼又來了猛虎。豺狼和猛虎都是要傷人的,傷害企業和企業職工的利益。這次事件當時在中國機械工業系統引起了挺大的轟動。當時國內某家媒體(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曾經報道過此事。最后經法院判決,分手之后新企業那家公司帶走了推土機產品和屬于他自己的那部分資產,青拖廠繼續生產通井機和環衛垃圾車。另一家公司接管后通井機和環衛垃圾車市場平穩,每年通井機生產銷售在近200臺左右。到了2015年,由于種種(各方面的)原因,通井機銷售市場突然發生了變故,通井機賣不出去,環衛垃圾車也沒錢進料,導致企業發不出工資,現在企業已經全面停產(2016年春節放假后全面停產),不存在了?青拖廠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從一個讓全廠職工家屬賴以生存的家園,從一個讓全廠職工驕傲和自豪的大型的國有企業逐漸變成小型民營企業最后變成了商品房住宅小區。本來挺好的企業,由于某些領導的不負責任,后來被幾個小人算計,幾次瞎折騰,幾經周折,一顆青海的“高原明珠”就這樣消失了(看著都讓人心疼)。現在整體青拖廠院內都亂的不成樣了,把全廠職工和家屬都給坑慘了,這是全廠職工家屬的悲哀,令每一位青拖人傷感??????。現在老青拖人已經遍布全國各地以及國外。在這里,向所有青拖廠的開拓者和建設者們致敬,致大家共同為青拖廠奉獻的青春。(企業的敗類,偷盜分子,有經濟問題的人除外)。</p> <h3>馬坊東過街天橋和教堂。</h3> <h3>這是站在馬坊東人行天橋上往北看,能看到天橋橋面和馬坊東教堂。</h3> <h3>這是站在馬坊東人行天橋上往東看,能看見青藏鐵路和青藏公路(柴達木路)上的馬坊東加油站、石油大廈(青海省石油銷售公司)、石油二庫和鹽莊。從馬坊東至鹽莊。</h3> <h3>這是站在馬坊東人行天橋上往西看,能看見青藏鐵路和青藏公路(柴達木路)上的馬坊大街。從馬坊東至馬坊西。</h3> <h3>馬坊東民族用品廠門口和教堂。</h3> <h3>馬坊東民族用品廠門口。</h3> <p class="ql-block">馬坊東民族用品廠門口和馬坊面粉廠家屬院門口[馬坊面粉廠的這個家屬院門現在為恒大名都(原青拖廠)住宅小區門口]。</p> <p class="ql-block">這是馬坊面粉廠和民族用品廠中間的交界口,原來這條道路是青拖廠的主干道,1976年后由馬坊面粉廠使用,后來恒大集團收回,現在是恒大名都住宅小區的主干道。左邊的馬坊面粉廠樓房已拆。</p> <p class="ql-block">這是馬坊東民族用品廠對面的青藏鐵路下面人行通道。此通道穿過鐵路,通往青拖廠對面的黃河(湟河)以及黃河兩岸的海湖新區。</p> <h3>馬坊面粉廠南面(過柴達木路和青藏鐵路)的文苑路。</h3> <h3>馬坊面粉廠南面(過柴達木路和青藏鐵路)的文苑橋。</h3> <h3>馬坊面粉廠南面(過柴達木路和青藏鐵路)的文苑橋下。</h3> <h3>馬坊面粉廠南面(過柴達木路和青藏鐵路)的文苑橋下。</h3> <h3>馬坊面粉廠南面(過柴達木路和青藏鐵路)的文苑橋下。</h3> <h3>馬坊面粉廠南面(過柴達木路和青藏鐵路)的文苑橋下。</h3> <h3>這是站在文苑橋下向西看。</h3> <h3>這是站在文苑橋下向西看,一直向西走能看見通海橋(紅色為自行車道)。</h3> <p>站在文苑橋下一直向西走能看見通海橋,這是跨越黃河(湟水河)的通海橋。紅色自行車道左邊為黃河(湟水河)。</p> <p>站在文苑橋下一直向西走能看見通海橋,這是跨越黃河(湟水河)的通海橋。紅色自行車道左邊為黃河(湟水河)。</p> <h3>這是馬坊南面(過柴達木路和青藏鐵路)的黃河(湟水河)。</h3> <h3>馬坊南面(過柴達木路和青藏鐵路)的湟水河(俗稱:黃河)。從馬坊向南過鐵路(地下通道)走路幾分鐘就到了,現在湟水河在海湖新區境內。湟水河起源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縣包呼圖山,是黃河主流決口后出現的一個支流,流向為由西向東方向。湟水河是黃河的一個重要支流,經甘肅省蘭州市達家川流入黃河主道最后從山東省東營市(渤海)入海。</h3><h3><br></h3> <h3>馬坊南面(過柴達木路和青藏鐵路)的黃河(湟水河)。</h3> <p class="ql-block">這是馬坊面粉廠門口對面的路面。圖片中最左邊(東頭)的小房子是公用廁所,圖片中這個樓房的左邊(東頭)原來是馬坊農行(已搬走),樓房的右邊(西頭)原來是馬坊工行(已搬走)。</p> <p class="ql-block">這是馬坊面粉廠大門對面的樓房,原來這里是馬坊供銷社和馬坊新華書店,現在這套樓房變成了這個小紅樓。紅樓背后的白色高樓是馬坊面粉廠對面(鐵路南面)的“九號公館”商品房住宅小區。</p> <p class="ql-block">這是原來馬坊面粉廠的大門,現在變成了這個樣子。現在這里是“萬科公園里”房地產公司。</p> <p class="ql-block">這是原來馬坊面粉廠的大門西面向東看,原來這里是馬坊面粉廠宿舍,現在變成了這個樣子。這里有一個公交車站,原來的站名叫:馬坊。現在這個公交車站叫:萬科公園里。</p> <p class="ql-block">這是原來馬坊面粉廠的大門,現在變成了這個樣子。現在這里是“萬科公園里”房地產公司。</p> <p class="ql-block">這是原馬坊面粉廠大門東面銷售公司門前向西看,現在變成了這個樣子。</p> <p class="ql-block">馬坊派出所西面原馬坊社區衛生服務站對面的馬坊面粉廠二樓商鋪現在變成了這個樣子,現在這里叫:萬科公園里。</p> <p class="ql-block">馬坊面粉廠住宅樓。一樓一排原為門市部。在馬坊郵局和馬坊派出所對面,此樓已拆。</p> <p class="ql-block">馬坊面粉廠住宅樓一樓的門市部。在馬坊郵局和馬坊派出所對面,此樓已拆。</p> <p class="ql-block">現在馬坊郵局正對面的馬坊面粉廠變成了這個樣子,現在這里叫:萬科公園里。這張照片和上圖那張照片拍攝的是同一個地點和同一個位置,不同的是上圖那個馬坊面粉廠老住宅樓變成了萬科公園里的新商品房,一樓門市部門面變成了柵欄墻。</p> <p class="ql-block">現在馬坊郵局和馬坊派出所對面的馬坊面粉廠變成了這個樣子(向東看),現在這里叫:萬科公園里。</p> <p class="ql-block">現在馬坊郵局和馬坊派出所對面的馬坊面粉廠變成了這個樣子(向東看),現在這里叫:萬科公園里。</p> <p class="ql-block">現在馬坊郵局和馬坊派出所對面的馬坊面粉廠變成了這個樣子(向東看),現在這里叫:萬科公園里。</p> <p class="ql-block">這是馬坊面粉廠住宅樓對面的馬坊郵局和馬坊派出所。</p> <p class="ql-block">這是在馬坊面粉廠住宅樓原一樓門市部門前向西看,能看見馬坊西通海橋(馬路對面)。</p> <p class="ql-block">這是在馬坊面粉廠住宅樓原一樓門市部門前向西看,能看見馬坊西通海橋(馬路對面)。</p> <h3>這是通海橋柴達木路馬坊面粉廠對面汽車下橋處。</h3> <h3>這是通海橋馬坊面粉廠對面柴達木路下橋處。</h3> <h3>這是在住宅樓西頭看大橋。</h3> <h3>這是在住宅樓西頭看大橋。</h3> <h3>這是在住宅樓西頭看大橋。</h3> <h3>這是通海橋入口處。</h3> <h3>這是通海橋上橋處。</h3> <p class="ql-block">這是通海橋上橋入口處。同馬坊西汽車三廠家屬院口,馬坊村村口,三個口相連。</p> <p class="ql-block">這是通海橋上橋入口處。同馬坊西汽車三廠家屬院口,馬坊村村口,三個口相連。現在的汽車三廠叫“和泰居”商品房住宅小區。原來“馬坊街道辦事處”就在進入汽車三廠的巷道里(已搬走)。有一次我去三廠家屬院找人,對方說是“和泰居”小區,找了半天沒找到,你說馬坊西汽車三廠家屬院不就完了嗎???</p> <p class="ql-block">這是通海橋上橋路口、馬坊西汽車三場家屬院口(和泰居小區)、馬坊村村口現在的樣子。</p> <p class="ql-block">這是通海橋上橋路口、馬坊西汽車三場家屬院口(和泰居小區)、馬坊村村口現在的樣子。</p> <p class="ql-block">這是馬坊西公路邊的馬坊村村口。西邊是汽車三場家屬院(和泰居小區),東邊是馬坊面粉廠最西邊住宅小區。</p> <p class="ql-block">馬坊村:西寧市城北區馬坊街道辦事處下轄的馬坊村莊名的來歷</p><p class="ql-block">馬坊村莊名是由高臺堡演變而來的。</p><p class="ql-block">位置</p><p class="ql-block">從西寧西門乘公交公司四路車、二十六路車,進入西寧西川湟水河北岸柴達木路后,向西過了鹽莊村,有三個公交汽車站分別稱馬坊東,馬坊、馬坊西。三個站綿延長達一點五公里以上。雖叫馬坊村卻找不到馬坊村影子,沿途主要有中國石油加油站、潔神集團有限公司(原稱青海拖拉機制造廠,后改為青海工程機械廠,現稱潔神集團),丁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稱馬坊面粉廠),汽車運輸三場、四場、九場等。現在馬坊村村口在西寧市城北區柴達木路馬坊西通海橋北面入口處和馬坊面粉廠(萬科公園里)西面中間一個小巷道里,實際上馬坊村就在馬坊西公交車站汽車三、四場的后面(北面)小酉山腳下,東接青海工程機械廠(青拖廠)和鹽莊村,西連汽車三、四場和西杏園村,北面背靠大酉山、小酉山,南面(前面)是汽車三、四場和青藏公路、青藏鐵路和湟水河。距西寧市區有五公里多。村民主要住在巴彥溝(蒙古族語為富饒可愛的地方,漢語稱窯子溝,意為早先住的土窯洞溝)。</p><p class="ql-block">主要姓氏</p><p class="ql-block">馬坊村主要住的農戶有安、張、石、李、宋、盧、王等七個姓氏。</p><p class="ql-block">安姓:根據《湟中安氏家譜》記載和馬坊安生洪、大堡子安治珞提供的資料,安氏原籍江南金陵(今南京)竹絲巷人,明洪武朱元璋年間,因農歷正月耍社火,不小心觸犯了龍顏,被發配到西寧臨城西川馬坊定居。傳到現在有八九代人了。村里人都稱安家為村里的老站根、老住戶。</p><p class="ql-block">張姓:根據《湟中張氏家譜》記載和張守財提供的資料,馬坊張家與西寧近郊下朝陽張家為同宗。張姓祖籍是南京珠璣巷人,因農歷正月十五社火,無意之中得罪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被發配到西寧近郊下朝陽村,大約到了清雍正年間,平息了蒙古親王羅卜藏丹津的叛亂,才有一支從下朝陽村遷此居住。</p><p class="ql-block">石姓:根據《湟中石氏家譜》記載和石德玉提供的資料,石氏祖籍京珠璣巷人,明朝初年撥戶來到古湟中,先住西寧城內,開有羊肉鋪,人稱石羊肉家,祖墳在西寧的東大灘,大約到了清雍正年間,平息丁蒙古貴族親王羅卜藏丹津叛亂之后,來這里開荒種田,從而落戶于此地。</p><p class="ql-block">宋姓:根據《湟中宋氏家譜》記載和宋維滿提供的資料,宋氏與郭家塔、陶新莊、顧家嶺的宋姓人家為同一個宗族。宋氏原籍陜西省西安府興平縣張鎮村徐仲里人。明洪武十九年(1386 年)四月,奉調來修筑西寧城池,先住西寧城東水城門一帶,后到二十里鋪鎮轄的郭家塔村居住,再到了湟中縣海子溝鄉顧家嶺開荒種田。清“同治之亂”平定后,從顧家嶺遷出一支來馬坊定居。</p><p class="ql-block">李姓:分為兩支,同姓不同宗。其中,一支稱“東李土司”的李家。東李土司系李南哥、李英父子之后代。李英的爵位達到會寧伯,他的兒子李昶先后共生十三個兒子,其中李佩為第十個兒子,住今大通縣景陽川鄉,人稱十(什)家村,又稱李什門。大約到了清雍正年間,清延平定了蒙古貴族親王羅卜藏丹津叛亂后,據《湟中李氏家譜》記載和李鴻元提供的資料,從大通縣景陽鄉什家村遷出一支來馬坊定居。這一支李姓因多在巴彥溝以東,村里人又多稱“村東李”;另一支李姓因多在巴彥溝以西,村里人稱“村西李”。村西李家譜無序,說不清楚以何處來,啥時候來的。但從家譜輩數看,在馬坊村居住已有十余代蒙古貴族親王羅卜藏丹津叛亂后。</p><p class="ql-block">盧姓:據《湟中盧氏家譜》記載和盧琪提供的資料得知,盧氏原籍江南江寧府(今江蘇南京)人。明朝天啟四年(1624)貿易來到古湟中。先住西寧城內,又住西寧北川小寨,再到今西寧興海路,清末民初遷入馬坊落戶。</p><p class="ql-block">王姓:據說時間不長,原是互助縣威遠鎮人,投親落戶馬坊村。</p><p class="ql-block">呂姓:是馬坊村的主要住戶之一,原居小酉山村,為避免匪亂,于清同治年間遷入馬坊村。</p><p class="ql-block">村名的由來及沿革</p><p class="ql-block">有兩種傳說與馬坊村由來相關:一種說,早先大酉山、小酉山、海子溝、晉宋坪等地是良好的牧場,少數民族和漢族在那里飼養了不少牲畜,尤其是馬匹。每年到了冬天,成群的成年馬匹要趕下山來,在這里進行買賣交易。就是說這里是個臨時的馬匹交易市場。因為是個臨時交易市場,這里有很多馬棚,故而稱馬坊。第二種傳說是明清時期,軍隊為了抵抗少數民族的侵擾,經常在這里飼養戰馬,要飼養戰馬不光要有草場、飼料房、飼養棚,還要有水,有人住的地方。這里地下水豐富,足夠人畜使用。村里有三股泉水,一個叫東泉,位于村的東邊;一個叫大崖溝泉(巴彥溝上游),位于山溝中;還有一個西泉,位于馬坊小學之西。三個泉匯合起來的水都流入巴彥溝,經過村前,向南流,匯入西川河。匯合后水的流量比較大,有一個多立方米/秒,可以帶動一個立磨(按:水磨的一種)加工面粉。有這么大一股水,人畜使用綽綽 有余。由于水足,地寬,離西寧城近,便于指揮,很適合騎兵在這里駐防,故而稱之。</p><p class="ql-block">關于馬坊村名由來的兩種傳說,編者認為都可視為其歷史依據。兩種傳說,第一個傳說在前,第二個傳說在后,時間上并不矛盾。從事實來講,這里先是養“商馬”,后是養戰馬,既然都是養馬,同樣都要有馬的圈舍。依此而論,把這里稱為“馬坊”,都是符合情理的。</p> <p class="ql-block">這是西寧市城北區馬坊村的廟。</p> <h3>這是通海橋下橋處。</h3> <h3>這是通海橋下橋處。</h3> <h3>這是通海橋下橋處。</h3> <h3>這是通海橋下橋處。</h3> <h3>這是通海橋下橋處。</h3> <h3>這是通海橋下橋處。</h3> <h3>這是馬坊西汽車四場門口的通海橋。</h3> <h3>這是馬坊西汽車四場門口的通海橋。</h3> <h3>這是馬坊西汽車四場門口的通海橋。</h3> <h3>這是馬坊西汽車四場門口的通海橋。</h3> <h3>這是馬坊西汽車四場門口的通海橋。</h3> <h3>這是站在馬坊西汽車四場門口看通海橋。</h3> <h3>這是馬坊西汽車四場門口向東看通海橋。</h3> <h3>這是馬坊西汽車四場門口向東看通海橋。</h3> <h3>這是站在馬坊西向西看。</h3> <h3>這是在通海橋底下向南看。馬坊面粉廠對面現在是“九號公館”商品房住宅小區。</h3> <h3>這是在通海橋底下向南看。馬坊面粉廠對面現在是“九號公館”商品房住宅小區。</h3> <h3>這是在通海橋底下向南看。馬坊面粉廠對面現在是“九號公館”商品房住宅小區。</h3> <h3>這是馬坊西汽車三、四場對面(南面)的通海橋。</h3> <h3>這是馬坊西通海橋南面的海湖新區體育館。</h3> <h3>這是站在馬坊西向東看。</h3> <h3>這是站在馬坊西向西看。</h3> <h3>這是站在馬坊西向西看。</h3> <h3>這是站在馬坊西看大橋。</h3> <h3>這是站在馬坊西看大橋。</h3> <h3>這是站在馬坊西向東看。</h3> <h3>這是站在馬坊西向南看。</h3> <h3>這是馬坊西汽車三、四場對面(南面)的通海橋。</h3> <h3>這是馬坊西汽車三、四場對面(南面)的通海橋下面。這是跨越青藏鐵路的大橋,青藏鐵路從大橋下面通過。</h3> <h3>這是馬坊西汽車三、四場對面(南面)的通海橋下面。這是跨越青藏鐵路的大橋,青藏鐵路從大橋下面通過。</h3> <h3>這是馬坊西南面的通海橋。</h3> <h3>這是站在馬坊西向東看。</h3> <h3>這是站在馬坊西向東看,上橋處(馬路對面)。</h3> <h3>這是站在馬坊西向東看,上橋處(馬路對面)。</h3> <h3>這是站在馬坊西向東看,上橋處(馬路對面)。</h3> <h3>馬坊大街(面粉廠門口)。</h3> <h3>馬坊南面(過柴達木路和青藏鐵路)的湟水河(俗稱:黃河)。從馬坊向南過鐵路(地下通道)走路幾分鐘就到了,現在湟水河在海湖新區境內。湟水河起源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縣包呼圖山,是黃河主流決口后出現的一個支流,流向為由西向東方向。湟水河是黃河的一個重要支流,經甘肅省蘭州市達家川流入黃河主道最后從山東省東營市(渤海)入海。</h3> <p class="ql-block">青海省西寧市馬坊西通海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阴县|
府谷县|
禹州市|
大港区|
孟津县|
武宁县|
济阳县|
台安县|
新邵县|
毕节市|
湛江市|
墨竹工卡县|
大渡口区|
木里|
泰宁县|
新密市|
衡山县|
辰溪县|
龙里县|
洛浦县|
西藏|
吉林省|
连城县|
兰考县|
开化县|
乌拉特前旗|
华宁县|
惠水县|
湘乡市|
宁都县|
岳西县|
望奎县|
锦州市|
会宁县|
湾仔区|
洛川县|
英德市|
齐河县|
汽车|
蒙山县|
饶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