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錦繡時光</h3> <h3>鼠年的春節,在孩子們零星的爆竹聲中,悄然而至。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卻徹底打破了春節里本該有的喜慶與祥和。在所有人都惶恐不安,草木皆兵的時候,一些人卻以有家不能回的方式,為村民的健康安全,自覺地筑起了一道銅墻鐵壁。</h3> <h3>村書記孫旭輝和治保主任王洪偉,積極響應鎮政府的號召,迅速地在村口設立了疫情防控站。疫情防控站責任重大,由于書記要經常到務工返鄉人員的家里回訪、檢測,治保主任也要經常去鎮里開會,傳達鎮里對疫情防控部署的指示精神,還要義務地給群眾往回捎帶所缺的物資和藥品,所以人手就明顯地不夠用了。于是、以村醫劉洋,和三社 社長王守吉,村民于言為主的志愿者趕來了。大家一起,在沒有任何防護設備和措施下,每天只帶一個薄薄的口罩,去接觸形形色色的路人。所有的進出車輛人員,都要排查摸底消毒,所有的身份信息、車輛信息和健康信息,都登記在冊,一絲不茍認真對待。大家齊心協力,不分晝夜地堅守在村口簡易的薄鐵皮房里,雖然天寒地凍,環境惡略,但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運作著,不曾有任何一個疑點問題遺漏。</h3> <h3>劉洋、一個不滿30歲的小伙子,是我們村的村醫。我們大隊一共有三個自然屯,每個屯子之間,都間隔好幾里地遠。冬天路滑,誰家有個頭疼腦熱的,他就上門服務。每天早晨天剛亮,就開車在三個村子之間巡回打針送藥,常常是早飯晚飯一起吃。疫情來臨之時,更忙壞了這個淳樸的小伙子,除了每天必須打針送藥之外,還要天天給低保家庭、和有務工返鄉人員的家庭,義務消毒試體溫,總是腳打后腦勺的忙。有次我對著背著沉重的噴霧器的他說:小劉洋啊、你有多少體力,能架得住這么折騰啊?他憨厚地笑了笑:沒辦法、誰讓我是村醫呢,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咬咬牙、一挺就過去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多好的孩子呀,在病毒面前毫不畏懼,舍小家、顧大家,一心一意地想著自己的父老鄉親……</h3> <h3>防控站里所有人都在忙,忙的時候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于是泡面就成了他們的主食,就是挨餓也是常有的事。王守吉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書記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了,還拖著一身的病,這么沒日沒夜的熬下去身體能吃得消嗎?于是他自己掏腰包,買了水果、香腸和水,以備不時之需。小愛怡情、大愛無私,就是這最普通的水果和香腸,感動了所有的防控人員,所有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立志一定為村民們保駕護航共渡難過。</h3> <h3>最值得表揚的是三社的張顯,張顯五十多歲了。腿腳不好,二級殘疾,妻子常年生病,兒子離婚。兩個年幼的孫女需要他們撫養,家里僅有的半晌地勉強維持溫飽,為了供孩子上學、吃奶粉,在家里開了個小賣部,賣些零散的貨物,也掙不幾個錢。就是這樣家庭,大疫面前獻大愛。張顯讓媳婦把賣店里所有能吃的東西通通裝了起來,整整四大箱子的食品。是兩個孩子好幾個月的零花錢啊!都捐到了疫情防控站。書記幾乎是含著淚水,接受了她們的捐贈,激動地說:你們那么困難都不給我添麻煩,現在卻要反過來幫助我。張顯的媳婦抿了抿嘴難為情地說:這點東西也拿不出來手,你們將就吃吧,總比挨餓強,大家伙都搭把手,你們就少遭點罪。就是這么一個淳樸善良的農村婦女,讓所有的防控人員激動不已熱淚盈眶!</h3> <h3>這就是我們村子最感動人心的故事,只要疫情一天不結束,這樣的故事還會繼續上演下去,還會有很多我知道的,或者是我不知道的感人故事出現。當所有窩居在家里的人們,抱怨日子難熬的時候,有沒有想一想防控站里的干部群眾,你們的這種難熬,正是他們求之不得的幸福。那些自愿捐贈物資的人們是為了什么?他們是在間接地告訴那些守護在疫情一線的干部群眾,他們心里裝著百姓,百姓的心里也牽掛著他們??!他們為村民付出的點點滴滴,村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h3> <h3>我常常在想,守候在抗疫一線的干部群眾,他們無私的奉獻精神,一定能感動天地,疫情很快就會過去,他們所吃的那些泡面,一定不辜負他們的希望,拴住他們一輩子的健康和快樂。多希望疫情早點結束啊,讓那些疲憊不堪、最美的逆行者們,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里,坐在熱乎乎的炕頭上,吃一頓香甜可口的飯菜,然后一覺睡到自然醒。這些看似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小事,正是他們這些守候在抗疫前線的干部群眾,最奢望的幸福啊……</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昌县|
绥滨县|
南澳县|
定南县|
壶关县|
米易县|
通许县|
东乡族自治县|
昭平县|
蒲城县|
恩施市|
东丰县|
新和县|
龙游县|
元阳县|
五河县|
西宁市|
瑞昌市|
滦南县|
株洲县|
洛隆县|
清原|
乐清市|
娄底市|
固原市|
土默特右旗|
璧山县|
页游|
夏津县|
广南县|
舟曲县|
文化|
虎林市|
伊春市|
鄱阳县|
寻乌县|
兰西县|
常熟市|
永丰县|
运城市|
元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