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認識美國——紐約(上)

彭夷安

<h1><b>  從進入小學(xué)到大學(xué)畢業(yè)后參加工作,我們這一代人所了解的美國,就是一個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帝″到處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是最兇惡的敵人。</b></h1><h1><b> 1971年的乒乓外交,1972年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發(fā)表聯(lián)合公報,到1978年兩國正式建交,再到有同學(xué)去美國留學(xué)、親朋好友的子女去美國求學(xué)定居生孩子,也使我們的思想一步步開竅:哦,美國并非那么可怕嘛!</b></h1><h1><b> 后來有去美國照顧第三代或旅游的親朋好友回國后,均對美國的自然風(fēng)光贊譽有加,引起我們強烈的好奇心:一定要去美國看一看!</b></h1><h1><b> 貼心的女兒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這一機會——2019年4月-6月,我們在美國呆了2個多月。而且在女兒的精心安排下,游歷了美國東、西海岸多個城市和著名的風(fēng)景區(qū),感慨頗多!</b></h1><h3> </h3><h3> </h3> <h1>  </h1><h1><br></h1><h1> 機翼下的紐約已清晰可辨。經(jīng)過十多個小時的長途飛行,終于即將到達終點!</h1> <h1>  飛機在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著陸。發(fā)現(xiàn)機場內(nèi)運送行李的推車每輛收費6美元;或每件行李收費4美元。與中國免費使用推車不一樣哦!</h1> <h1>  女兒全家來機場接我們。外孫眼尖,開心地呼喚著:"外公!外婆!",一路小跑過來與我們親切擁抱!</h1><h1> 當天的晚餐由外孫親自擺盤。</h1> <h1>  從到達紐約的第二天開始,我們就在女兒一家的帶領(lǐng)下,或參加當?shù)厝A人團隊游,游覽了紐約的許多景點。</h1><h3><br></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b>  1.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b></h1> <h1>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兩架客機撞向紐約世界貿(mào)易中心雙子樓,造成近3000人遇難,其中包括400多名救援人員。</h1><h3></h3> <h1>  爆炸發(fā)生后,雙子樓因毀壞嚴重而坍塌。人們把雙子樓拆除后的遺址稱為"歸零地″(Ground Zero)。</h1><h1> 現(xiàn)在遺址上建有兩個占地各4000平方米、深6米的大型瀑布紀念池。</h1> <h1>  水池四壁水流源源不斷,象征著生命的生生不息。</h1><h3></h3> <h1>  所有遇難者的姓名均刻在兩個巨型水池四周的墻體上,讓人們在懷念逝者的同時,也祈禱他(她)們能獲得重生。<br></h1> <h1>  紀念博物館旁,一座形如展開雙翅翱翔的大鳥的白色建筑,是世貿(mào)中心交通樞紐。</h1> <h1>  從交通樞紐往下走,即可進入9.11博物館。</h1> <h1>  博物館中收藏有上萬件展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雙子樓中最后一根矗立的梁柱。</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扭曲的鋼材</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殘存的地基</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9.11救援者當時使用的車輛</h1><h3></h3> <h1>  紐約消防隊第3梯隊救援時所使用的云梯車。第3梯隊成員在救援中全部遇難!向這些無畏的勇士表示崇高的敬意!</h1> <h1>  這段引自維吉爾的詩句:"即使世界輪轉(zhuǎn),也不能將你從記憶中抹去。″是利用世貿(mào)中心建筑剩下的鋼鐵鑄造而成的。</h1> <h1>  "幸存者之梯″,置于參觀者行走的自動扶梯一旁。</h1><h1> 9.11恐怖襲擊時,為上百名逃生者提供了安全的通道。</h1><h1> 參觀者在此重走當年9.11幸存者的逃生之路,可深深感受到逃生者那種恐懼、驚慌、慶幸的復(fù)雜心情。</h1> <h1>  走出9.11紀念博物館,仰望藍天下的世貿(mào)建筑群,由衷地祈禱:愿逝者安息,愿悲劇不再重演,愿世界各地永遠和平安寧!</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 自由女神像??</b></h1> <h1>  去拜訪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時,途經(jīng)位于Broadway(百老匯)大街26號附近的著名銅牛。</h1><h1> 不少游客在此與銅牛親密合影,因為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小小的發(fā)財夢!??</h1><h3></h3> <h1>  據(jù)悉:摸了牛蛋會給人帶來好運哦!</h1> <h1>  銅牛后面為美國海關(guān)局大樓。這是一座典型的希臘式建筑,現(xiàn)在是美國印第安人博物館。</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來到輪渡碼頭</h1> <h1>  從渡輪上遠眺自由島上高舉火炬的自由女神像。</h1><h3></h3> <h1>  自由島對岸是紐約最繁華、高樓林立的曼哈頓區(qū)。</h1><h1> 一群不知名的鳥兒正在哈德遜河中翩翩起舞。</h1> <h1>  自由女神像是法國于1876年為慶祝美國獨立100周年送給美國的禮物。</h1> <h1>  自由女神像已成為美國的象征,并入選《世界遺產(chǎn)名錄》。</h1> <h1>  告別自由女神,繼續(xù)乘坐渡輪來到埃利斯島(Ellis Island)。左前方隱約可見自由女神的側(cè)影。</h1> <h1>  1882-1954年間,約有1200萬名移民在埃利斯島上的移民檢查站接受檢查,以實現(xiàn)自己的"美國夢″。 現(xiàn)在該檢查站已改為"移民博物館″。</h1> <h1>  移民博物館大廳內(nèi)。</h1><h1> 館內(nèi)主要展示的是美國大移民時代的相關(guān)信息。</h1> <h1>  移民博物館外。背景為曼哈頓區(qū)林立的高樓。</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3. 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b><br></h1><h3></h3> <h1>  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簡稱Met)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 它與法國的盧浮宮、英國的大英博物館、俄羅斯的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齊名,并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h1> <h1>  第一次上午去參觀時,博物館尚未開門。門前一平如鏡的水面倒映著周邊建筑,別有一番風(fēng)味。</h1> <h1>  其實水面并不平靜。噴泉噴出的銀色水珠落入水池,濺出一串串水花,一個可愛的小姑娘看得分外開心!</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博物館入口大廳</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大廳擺放的鮮花共5束,每星期更換一次,一個月費用需5-6萬美金!由美國《讀者文摘》的創(chuàng)辦者華萊士夫人永久無償捐贈。</h1><h1> </h1> <h1>  大廳正面主樓梯,由此可到達二樓展廳。</h1> <h1>  Met以前的門票是執(zhí)行"自愿付費制″的,但按建議價購買門票的參觀者僅有10%左右。看來愛占小便宜的人還不少哦!</h1><h1> 為填補這一巨額虧損,自2018年3月開始,館方對成年人執(zhí)行"必須付費制″的規(guī)定。</h1> <h1>  </h1><h1> 館內(nèi)藏品多達3百余萬件,時間跨度5千年。展品種類繁多、琳瑯滿目、色彩繽紛、目不暇接。雖前后去過兩次,而且有小外孫兼做導(dǎo)游和翻譯,仍然只能走馬觀花!</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各展廳的布置大氣舒適</h1> <h1>  美國藝術(shù)展廳內(nèi),一位女士在模仿雕塑的"拉弓射箭″造型,但似乎有點走樣!</h1> <h1>  羅馬雕塑大廳內(nèi),一位中國游客正在向工作人員請教。</h1> <h1>  各展廳中有大量精美的雕塑。</h1><h1> 這是《希臘及羅馬藝術(shù)展區(qū)》入口處的一座雕像。頭的上半部應(yīng)該是有意缺失的,留給參觀者想象的空間。</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濃濃的母子情!</h1> <h1>  烏戈利諾和他的兒子們(1865年)。父親的面部表情十分痛苦!</h1> <h1>  古羅馬時期美慧三女神組雕。 她們身材曼妙、體態(tài)優(yōu)雅,可惜缺少頭部。我推測她們應(yīng)該是笑容滿面的,甚至好像能聽到她們咯咯的清脆笑聲!</h1> <h1>  古羅馬帝國時期的精致浮雕石棺。</h1> <h1>  這是中世紀藝術(shù)展廳中的一座雕像。嬰兒與母親對視,分外溫馨!<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位少女的眼睛真迷人!</h1> <h1>  </h1><h1> 博物館中藏品最多的應(yīng)該是繪畫,其中有許多大師級畫家的名作。而且都沒有鏡框,可以近距離仔細觀賞。</h1><h1> 很遺憾本人的美術(shù)細胞不多,只能憑畫家名氣或自己的感覺來欣賞了。</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男子畫像》提香(1515)</h1><h1> 男子憂郁的眼神凝視著前方,有什么心事呢?</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收割者》勃魯蓋爾(1565)</h1> <h1>《拉瓦錫和他的妻子》大衛(wèi)(1788)</h1><h1> 見到這位"現(xiàn)代化學(xué)之父"倍感親切!因為本人畢業(yè)于化學(xué)專業(yè),長期從事無機化學(xué)等課程的教學(xué),不但久仰拉瓦錫的大名,而且對他將化學(xué)從定性引入定量的巨大作用耳熟能詳。向他致敬!</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華盛頓橫渡特拉華河》</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洛依次 (1851)</h1><h1>描繪了美國獨立戰(zhàn)爭期間的場景</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布羅格利公主》 安格爾(1853)</h1><h1> 這位公主身上的寶藍色綢緞裙子實在太漂亮了!</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穿斗牛士服的維多利亞小姐》</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馬奈(1862)</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舞蹈教室》德加(1874)</h1><h1> 不少資料介紹這幅畫是"鎮(zhèn)館之寶",你覺得呢?</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修拉(1881)</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海邊》雷諾阿(1883)</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鋼琴前的三個女孩》</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雷諾阿(1890)</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很欣賞雷諾阿的這兩幅作品,畫面中的青年女子和女孩的面孔粉嘟嘟的,皮膚嫩得仿佛能掐出水來,太可愛了!<br></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麥田中的柏絲樹》凡高(1887)</h1><h1> 凡高自認為這幅畫是他描繪夏季的油畫中最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鳶尾花》凡高(1890)</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與凡高親密合影。后墻上均是凡高的名畫。</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拜瑪麗亞》高更(1891)</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鳶尾花小徑》莫奈(1914)</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睡蓮》莫奈(1919)</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喜歡有小孩或美女的繪畫。好可愛的小帥哥!</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陽光少女!</h1> <h1>  這位女士的頭發(fā)如此蓬松,而且別了好多蝴蝶發(fā)卡,估計是假發(fā)套吧?</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位美女好養(yǎng)眼!</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狡兔酒巴》畢加索(1905)</h1><h1> 印象中畢加索的風(fēng)格不是這樣的,所以看到署名"畢加索"感到有點奇怪。</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吃棒棒糖的男人》畢加索(1938)</h1><h1> 濃眉大眼、色彩艷麗,我覺得這才是熟悉的畢加索畫作的風(fēng)格。</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一些宗教或神話題材的繪畫也很好看。</h1> <h1>  習(xí)畫者正在臨摹名家的作品,水平不錯哦!</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老師在給小學(xué)生介紹畫作的背景。她手指著的畫,是法國著名畫家塞尚的代表作《玩紙牌者》。</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坐在后右側(cè)戴眼晴的小帥哥,根本沒看著老師。是不是具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特異功能?</h1> <h1>  工作人員正在清掃地面。她后面墻上是法國著名畫家安格爾為一對貴族夫婦畫的肖像。</h1> <h1>  駐足在一幅幅賞心悅目、魅力四射的畫作前,真是大開眼界、大飽眼福!</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進入兵器盔甲展廳。</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席地而坐的小學(xué)生們在做筆記</h1> <h1>  來到亞洲藝術(shù)展廳。一位奶奶級的工作人員十分熱心地為我們在地圖上劃出參觀路線、為我們介紹館藏珍品、并與我們合影留念。謹向她表示誠摯的謝意!</h1> <h1>  中國展廳中,一幅懸掛在整個墻面上的元代壁畫氣勢恢宏、令人震憾!</h1> <h1>  該壁畫名巜藥師經(jīng)變圖》,長15.2米,高7.52米,出自陜西省洪洞縣廣勝寺后殿的西山墻。1929年被寺內(nèi)僧人以1600塊大洋賣給了兩個美國人。</h1> <h1>  此畫人物眾多、描繪精細,雖經(jīng)700多年滄桑巨變而流落海外,仍色彩艷麗,不愧為稀世珍品!</h1> <h1>  中國館內(nèi)處處可見各個朝代的佛像。 </h1><h1> 這是唐代脫胎漆器佛像,來自直隸省正定大佛寺。正襟危坐,慈眉善目!</h1> <h1>  遼代彩繪木雕水月觀音像。胖胖的面龐顯得和藹可親。</h1> <h1>  河北省易縣八佛洼等身三彩瓷羅漢像(遼代)。</h1><h1> 他雙眉緊皺、目光堅毅、嘴角下垂,一付冷峻的外表給人拒之千里之外的感覺。</h1> <h1>  他神情憂郁,是否在想:我何時能回到故鄉(xiāng)啊?</h1> <h1>  上面這兩尊佛像翊翊如生的神態(tài),與以前在國內(nèi)各大廟宇中看到的佛像迥然不同,由衷贊嘆我國古代能工巧匠的鬼斧神功!<br></h1><h3><br></h3> <h1>  令人疼心的是,這組原存于河北省易縣的遼代三彩瓷羅漢像共計16尊,但20世紀初期在內(nèi)外勾結(jié)、監(jiān)守自盜的過程中,至少損壞了3尊!現(xiàn)存于世的僅10尊,均流落海外,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收藏了其中的2尊。國內(nèi)已蕩然無存!</h1><h3><br></h3> <h1>  走進一個園形拱門,一座原汁原味的蘇州園林建筑——《明軒》迎面撲來。</h1> <h1>  《明軒》是仿照中國蘇州《網(wǎng)師園》里的"殿春簃”庭院建造的。其中的一樹一木、一磚一瓦都來自中國,由中國的能工巧匠建造而成。<br></h1> <h1>  《明軒》的建筑費用,由從小在中國生活過4年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理事——阿斯特夫人捐贈。</h1><h1> 中國園林走進紐約,成為了中美人民之間的友誼橋梁!</h1> <h1>  中國館內(nèi)還有許多稀世珍品。這套西周青銅禮器(1901 年西安寶雞出土)一共13件,具有極高的學(xué)術(shù)和欣賞價值。</h1> <h1>  其中的青銅禁(圖片中承放酒具的中空長方扁平體)十分稀有珍貴。目前只有3件存世,大都會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和陜西歷史博物館各有1件。</h1> <h1>  最后進入埃及藝術(shù)館。其中的丹鐸神廟(The Temple of Dendur)是埃及政府于1965年送給美國的禮物,是從當?shù)匕淳幪栆淮u一瓦拆下,然后飄洋過海按原樣安裝而成。它是埃及之外唯一一座古埃及神廟,已有2400多年歷史。</h1> <h1>  整個神廟大廳的上方和右側(cè)均是玻璃幕墻,讓神廟朝見日出、夕看日落、夜伴日月星輝,與天地一體。右側(cè)玻璃墻外,是中央公園郁郁蔥蔥的樹木。</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埃及藝術(shù)館中的展品</h1> <h1>  前后兩次參觀仍意猶未盡,不過紐約還有不少景點在等著我們?nèi)ビ斡[呢。</h1><h1> 再見,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以后有機會一定再來!</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邯郸县| 荆州市| 安西县| 万全县| 金昌市| 大方县| 白河县| 延吉市| 南宁市| 涞源县| 威海市| 洪雅县| 田阳县| 电白县| 兖州市| 高州市| 开封县| 克东县| 和顺县| 秦安县| 通海县| 兰考县| 江城| 兰州市| 固始县| 新郑市| 三门县| 沧州市| 巴中市| 龙岩市| 沙河市| 玉山县| 玉田县| 吉首市| 灌南县| 庆城县| 浙江省| 石阡县| 高碑店市| 防城港市| 克什克腾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