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photoshop風光人文攝影后期基礎技法

PHOTO GALLERY

<h3><b>前言/</b></h3><h3> 本攝影教程從簡到難從攝影基礎理論慚慚帶入,就如何對一張照片進行有效處理,通過后期思維避免前期拍攝的失誤或通過后期使之變廢為寶等入手,以點帶面,層層分析,讓攝影愛好者快速掌握數碼影像處理方法,又能有效把控作品品質,為大家前后期創作提供一片廣闊的天地。</h3><h3><b>指導思想:</b>以后期思維促進前期拍攝,在拍攝前就能預想到出片效果,有力促進作品的成功率,減少彎路和無用功。</h3><h3><b>第一章/</b></h3><h3>風光人文攝影拍前指導</h3><h3>1.1|光圈</h3><h3>1.1.1/光線時的光圈應用</h3><h3>光圈就如一扇窗戶,它的兩個作用,其一是控制進光量,當只考慮光線的情況下,進光量大為大光圈,例如F1.4;進光量小叫小光圈,例如F11;</h3><h3>1.1.2/景深時的光圈應用</h3><h3>光圈第二個作用就是控制景深,常說的光圈小,景深深;光圈大,景深淺;拍清晰的深景深用小光圈,例如:F8、F16,拍模糊的淺景深用大光圈,如:F1.4、F2.8,淺景深主要運用在人像攝影,為了避免雜亂背景對主體的干擾,突出畫面的人物效果使觀者集中注意力。</h3><h3>1.2|測光方式</h3><h3>測光方式的典型代表:平均測光、點測光(其他方式不說),理論上講當光線比較均勻時不管用什么測光方式,曝光基本上差距不大,當光線復雜不均勻時,以次亮區域作為曝光標準。當然由于現在是數碼時代,特別是最新的專業相機一般測光效果會直接顯示在顯示屏上。而且數碼時代,拍攝成本很低的時同還能進行后期處理,所以一般情況下不管你是用什么測光方式,我主張照片曝光度保持在05-248的色階范圍內,前提是在RAW格式的基礎上,后期均可調整(也就是說拍的照片不要死黑或死白。關于用光是另外一門課程,此處略過!)</h3><h3>1.3|對焦</h3><h3>焦平面是跟據光圈決定的,如果光圈越大,焦平面就會越小,光圈越小焦平面就相對變大,所以大光圈時更容易跑焦,如果用了小光圈合焦拍攝的照片畫面還是虛了,那不是對焦問題,而是抖動所致。</h3><h3>1.4|ISO</h3><h3>ISO可以增加照片曝光度,但以犧牲畫質為代價,體現在噪點上。在拍攝大部分風光照的時候,盡量控制在ISO400以下,為了獲得最好的細膩度。如果拍攝弱光下的人物可以大膽提高ISO,但盡量控制在6400以內。</h3><h3>1.5|理想焦距應用</h3><h3>合理應用各類鏡頭不僅省錢,還能最大限度發揮其效能,風光、人像、人文紀實最佳常用鏡頭選擇:</h3><h3>定焦:風光人文超廣頭15,人像50、85、135。</h3><h3>變焦:16-35,70-200。</h3><h3>其他鏡頭臨時可以不考慮,除非延伸到其他類。 </h3><h3><br></h3><h3><b>第二章/</b></h3><h3>風光人文攝影構圖手法規律總結</h3><h3>一句話概括構圖:構圖就是畫面中點、線、面的合理按排,本章一起討論構圖手法規律</h3><h3>2.1|天空構圖</h3><h3>說句實話,拍來拍去風光攝影只有兩種照片:一是有天空的風光作品,另一種是沒有天空的風光作品。余下一步一步分析拍攝天空作品時需注意什么。</h3><h3>2.1.1/我的天空沒有云彩</h3><h3>風光攝影時首先考慮是否將天空取景進來。如果將天空拍攝進來,那天空一定是要有層次變化,其主要表現在豐富多變的云彩,天空有云彩可以給照片增加精彩的視覺氛圍。</h3><h3>2.1.2/如果沒有云彩天空有沒有色塊?</h3><h3>判斷一張風光照是否取景天空,首先應考慮天空中有沒有云彩層次,其次沒有云彩再考慮是否有色塊,比如藍色、紅色、黃色,等常見色塊,這是判斷是否將天空取景進來的先決條件。</h3><h3>2.1.3/當沒有云彩或色塊,一般不取景慘白的天空</h3><h3>慘白的天空不但會占去畫面大部分的面積,而且一點層次沒有,這是風光攝影中的一大忌。當然任何情況下都有例外,例如:后期換天空,或都制作成中國風水墨畫一樣的作品,<font color="#ed2308"><u><b>這正是后期思維促進前期拍攝的重要體現。</b></u></font></h3><h3>2.1.4/如果不取天空,就可拍攝無天空的風光照片</h3><h3>當避免慘白的天空拍攝時,可以考慮拍一些冷暖、大小、動靜對比的一些作品,均衡畫面,這是不拍帶天空風光照片的一些技巧。</h3> <h3>無天空</h3> <h3>有云彩細節</h3> <h3>色塊</h3> <h3>2.2|三分法構圖</h3><h3>三分法是風光攝影中的基本構圖,也叫黃金分割與九宮格構圖,以天空與地面的平行交線作為水平線,然后再考慮是將水平線放在照片的三分之一處還是三分之二處,可按以下思路進行思考。</h3><h3>2.2.1/將水平線放在不同位置分別拍攝,然后對比選取。</h3><h3>因為只有對比才有好壞之分,如果只拍一張,終會留下遺憾,因為缺乏了對比,要是把這兩種方式都拍攝了,會有更多的余地。如下圖:</h3> <h3>上圖與下圖所示,就是將水平線放在不同位置拍攝的,經過對比,上圖天空比較多,給人比較平穩的感覺,下圖所示的水平線比較高,則給人一種壓迫感。照片沒有對錯,如何選取,看對照片需要如何。</h3> <h3>2.2.2/什么情況下將水平線放在照片的二分之一處?</h3><h3>三分法構圖只是一種延伸,如果我們拍攝的風光具備對稱性構圖時,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將水平線放在照片的二分之一處?其實拍攝水平線的照片無非就是這三種,都拍了就知道是什么樣的感受了。如下圖</h3> <h3>2.3|趣味點與九宮格結合</h3><div><h3>九宮格把畫面按水平方向在1/3,2/3位置畫兩條水平線,按垂直方向在1/3,2/3位置畫兩條垂直線,畫面中構成一個井字(也叫井字法構圖),井字四個交叉點就是趣味中心。拍攝風光照,理想的情況下應該有一個趣味點,這樣畫面能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可以參考以下拍攝思路。</h3><h3>2.3.1/符合九宮格的情況下,是否可以增加趣味點</h3><h3>如果畫面僅僅是面與線,而缺乏一個點,那這樣的照片就少了些許靈動就不夠吸引人。在使用九宮格或三分法時,應該盡量創造條件讓畫面出現這個趣味點。</h3><h3><br></h3></div><h3></h3> <h3>2.3.2/趣味點適合在什么位置?</h3><h3>如果安排趣味點的位置呢?這里的建議就是結合九宮格(九宮格現在廣泛運用在手機、相機、裁剪中),將趣味點放在九宮格的交叉點上,也稱之謂黃金分割點(黃金分割點在西方人體藝術、建筑中廣泛使用,可以結合美學方面的知識點)如圖</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關于趣味點,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面部或者是眼睛,要看這個點在畫面中占的比例,如果主體比較大,就應把面部放在黃金分割點上,如果人體占滿畫面就應把眼睛放在黃金分割點上</h3> <h3>2.3.3/時間允許情況下,應該將趣味點放在四個交叉點上各拍一張,為方便比較,積累攝影經驗</h3><h3>學習攝影除了要有合適的方法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參與實踐,可以嘗試每個交叉點都拍一張,只有實實在在的對比才能真正分出好與次。</h3><h3>2.4|線條構圖</h3><h3>另外一種沒有天空的風光照,其基本都利用線條構圖來組成畫面的基本元素,因此,在拍攝風光攝影中又多了一個備選方案。線條構圖是組成一張照片的最基本手法之一。不同線條在畫面中產生的情緒與引導是不一樣的,風光照片線條構圖有以下規律。</h3><h3>2.4.1/對角線構圖</h3><h3>對角線構圖本身營造的就是一種流動感的效果</h3><h3><br></h3> <h3>2.4.2/其他代表性的線條</h3><h3>例如:O型、Z型、S型、W型、放射性等等,正如本章開始所講,點、線、面是一張好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h3> <h3>2.5|前景構圖</h3><h3>不管是拍攝有天空還是無天空的風景照,前景構圖都可以結合使用。前景構圖可以引導讀者視線,增加畫面的空間感與立體感,從而讓照片更加富有感染力,當然不能只是為了前景而前景,拍攝前景構圖應思考以下幾點:</h3><h3>2.5.1這個前景會不會搶主體</h3><h3>下圖利用前面的花作為前景,引導觀眾視線,從而使畫面更有立體感</h3> <h3>2.5.2/這個前景占到畫面比例的多少算合理?</h3><h3>如果前景太多就會喧賓奪主因此拍攝前應考慮前景在畫面中的比例</h3> <h3>2.5.3/前景拍攝完畢后,應該再拍攝沒有前景的照片進行對比,以便積累經驗。</h3><h3><br></h3> <h3>2.6|對比構圖</h3><h3>對比構圖,可以延伸出很多方法,如常用的大與小、多與少、明與暗、冷與暖、虛與實等對比方法。對比是使攝影產生激烈矛盾的一種手法,讓讀者印象深刻。因此這里強烈建議隨時隨地思考如何實現對比手法的拍攝,因為有對比才能知道好壞,通過對比讓我們的選擇更睿智。</h3><h3>2.6.1/對比構圖的照片結合三分、九宮格或者前景等構圖,照片則會更有趣味性</h3><h3><br></h3> <h3>多少對比(類似大小對比)</h3> <h3>黑白對比</h3> <p>冷暖對比</p> 虛實對比<h3><br></h3> <h3>2.7|質感的應用</h3><h3>在人文攝影中,質感人文肖像是最常見的,通過光線表現皮膚質感紋理,能給觀眾讀者一個強烈的視覺感觀,直觀強調主體的特性。質感表現主要有以下特點。</h3><h3>2.7.1/以特寫為主,突出人物臉部表情</h3><h3>常見人文一般由單一干凈或暗色背景及人物表情特寫組成。一個人的生活狀態是顯示在臉部的,所以人的表情神態往往能產生較強的藝術效果。</h3> <h3>2.7.2/最好的逆光、側光勾勒出人物輪廓,增強立體感</h3><h3>如果能夠讓我們的照片更加有吸引力,一定不能放過光線。正如“攝影是光的藝術”,所以有光的照片肯定比沒光的精彩,逆光比順光的更優秀更吸引人。</h3> <h3>2.7.3/能直接反映地域或民俗文化的特征更好</h3><h3>在光線優先的條件下,還應把當地最有特色的人文、文化表現出來</h3> <h3>2.8|框架構圖的體現</h3><div><h3>良好的框架構圖能把觀眾的視線引向框架內的景物,突出主體,有助于將主體影像與風景融為一體,賦予照片更大的沖擊。框架構圖需注意以下要點。</h3><h3>2.8.1/框架構圖其實就是前景構圖的一個具體應用</h3><h3><br></h3><h3><br></h3></div><h3></h3> <h3>2.8.2/盡量嘗試豎構圖與橫構圖的嘗試,以進行對比積累經驗</h3><h3>2.9|開放性構圖的應用</h3><h3>開放性構圖在人文攝影中用得非常多,開放性構圖適合于表現動作、情節、生活場景為主的內容,它能讓畫面留下思考空間讓讀者聯想。</h3><h3>2.9.1/開放性構圖應保持畫面的均衡感</h3><h3><br></h3> <h3>2.10|弱光的應用</h3><h3>膠片時代弱光攝影并不受歡迎,受限于膠片的寬容度。今天,數碼時代相機的高感光度、低噪點,讓很多人喜歡上了弱光攝影。用弱光創作,能夠讓照片明暗、冷暖對比同時俱備,而且畫面能產生獨特的厚重感與具有感染力的色彩。應注意以下幾點。</h3><h3>1、使用大光圈。</h3><h3>2、ISO盡量低于6400。</h3><h3>3、手持盡量在安全快門內,避免模糊。</h3><h3>4、RAW格式,確保后期處理的可塑性。</h3><h3><br></h3> <h3><b>第3章/</b></h3><h3>風光人文攝影常見問題</h3><h3>學習攝影需要經過一個過程,借鑒前人總結的一些經驗,可以避免一些錯誤,有助提高攝影技術。首先是一個學習技術的過程,然后才是創作藝術的過程。</h3><h3> 來到一個場景,怎么拍,拍什么,涉及的是想法與靈感,這需要依靠理論指導實踐去積累。本章中,希望大家在拍攝風光與人文中,先避免走進常見誤區,然后再一步步走出精彩。</h3><h3>3.1|參白的天空</h3><h3>前章提到只有兩種風光,一種是沒有天空的,一種是有天空的風光照,畢竟攝影是一個自我認知的過程,每個人學到的知識和認知都不同,但一張好的風光攝影作品,首先要把天空這個問題認識清楚。</h3><h3> 在拍攝前,應該問自己,應該拍攝天空嗎?為什么要拍?天空中云彩層次豐富嗎?沒有云層,那有色塊嗎?云彩不豐富,又沒純色塊,就不建議拍天空,一張優秀的風光作品天空從來不是慘白的,當然作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沒有絕對這個詞,當然我們應該往拍攝出都喜歡的作品這個目標努力。</h3> <h3>慘白的天空與有云彩細節的天空對比。慘白的天空是最致命的誤區,但現實中很多人并不知道,所以后期起到了關鍵性作用。</h3> <h3>3.2|錯誤的拍攝時間點</h3><h3>攝影需要經驗,并非有了技術就能拍出好照片,學會學習別人分享的經驗有助我們快速拍出好的攝影作品。一張色彩非常成功的風光攝影作品,很多人以為是后期技術厲害,但不知道的是,就算后期技術再強大,如果平日里沒有在正確的時間段去積累素材作為支撐,后期也如無米之炊而無從下手。所以平日里選擇合適的時間段,去積攢素材也是至關重要的事,因此跟據場景的實際情況前期拍攝時是拍成作品還是拍成素材,拍前構圖要作出考量。因為作品與素材的構圖是完全不同的(拍成作品需要注意各個方面。而素材可以不在乎構圖,不需要前景更不在乎趣味點)。</h3><h3> 正確的拍攝黃金段是日出、日落前后的一個小時,這時間段的風光照色彩是最好的。當然也并不是說其他時間段拍不出好的作品,只能說對初學者或者積累素材,選擇好的時間段成功率會更高。</h3><h3><font color="#1564fa">通過自身的切身體會,如果沒有好的景觀或趣味點,可以選擇拍成素材為以后的作品做好支撐。</font></h3> <h3>3.3|色彩暗淡</h3><h3>光線、線條、影調、色彩是一幅攝影作品中最基本的攝影語言。判斷一張照片是否為作品時,首先看其是否具備攝影語言。就像修辭方法一樣,什么樣的句子才叫比喻句?有“仿佛”、“好像”等關鍵詞的句子才叫比喻句。因此,一張照片怎么才能稱為攝影作品?首先要具備攝影語言。</h3><h3>數碼相機受本身技術的限制,以及受自然界中環境的影響,都會導致照片色彩暗淡。所以當照片色彩不夠通透時,就要采取一定的后期技術去還原修復,不然始終是一張普通的畫面效果。如同一個場景,自己拍的很普通,而別人的照片就非常有藝感非常吸引人,其實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對數碼照片本身的色彩進行還原!數碼時代,這差距的原因正是涉及到潤飾照片的技術。</h3> <h3>3.4|缺乏趣味點</h3><h3>有一個成語叫畫龍點晴,在攝影中就是畫面中的趣味點,讓照片有趣而生動。特別風光攝影很多人拍完后不再思考照片缺少什么,更做不到前期拍攝時的思考,因此提醒攝影愛好者,應盡可能的去找趣味點。在按下快門前多想一想,有沒有趣味點呢?結合九宮格構圖,趣味點的位置安排哪里合適呢?有時候趣味點需要去耐心等,有時需要去變換多個角度去尋找去發現。</h3> <h3>3.5|缺乏沖擊力</h3><h3>為什么要強調沖擊力?因為有時候沖擊力就像謎一樣,不拍出照片,不會知道畫面效果如何,同時有沖擊力的照片,永遠讓人耳目一新。在如今攝影泛濫的年代,去掌握讓畫面出彩的攝影手法非常重要。</h3><h3>沖擊力具備的要素是什么?</h3><h3>首先要用廣角,其次是畫面一定要近,正如:你的照片不夠好,是因為你離的不夠近。</h3><h3>通過自己的經驗,具有沖擊力的照片需要去尋找角度,去接近拍攝對象。</h3><h3><br></h3> <h3>3.6|背景雜亂</h3><h3>前面說到光圈,很多人沒有了解好自己的拍攝題材,沒真正理解好光圈的作用,所以總喜歡問用什么光圈,如在拍攝人文時,在拍攝肖像時,應考慮到背景的干凈問題。</h3><h3>別讓陪體搶了我們的主體,人文攝影時如想突出表現人物的衣著、神態、表情,那就應該讓畫面盡量減少干擾的因素,這時就可以拉近焦距,采取大光圈淺景深去表現人物。</h3><h3>另外,學會變換角度,當畫面凌亂時,就應變換不同角度,去尋找干凈的背景,來突出主體人物的場景。</h3><h3><font color="#ed2308">注:當用深景深時,做好視覺引導,就是所謂的視覺流。</font></h3><h3><br></h3> <h3>3.7|前景應用不當</h3><h3>雖說前景可以引導讀者視線,增加畫面空間感,但如果拍攝的前景應用太過凌亂,那么反而會影響視線,導致照片變的非常普通。通過合適的前景,有一定的節奏與規律去延伸視角,從而保證的畫面的平衡。因此,如果應用前景構圖,就要把握好前景的度。</h3><h3><br></h3> <h3>3.8|花絮式拍攝</h3><h3>當初次開始攝影之路,以為有了昂貴的器材就會拍出大片,以至于看見什么就拍攝什么,沒有思維、沒有構圖、沒有手法。導致以后在看照片時才發現,只有器材不帶腦袋是不行的,主次不分背景雜亂,想裁剪吧,又因前期拍攝沒有做好思考,所以怎么裁剪都顯的亂。</h3><h3>對于初學者,還是建議跟有經驗的攝影老師多學習溝通,多看其他攝影師的好作品,打牢基礎知識,以增加自己的拍攝靈感。</h3> <h3><b>04章/</b></h3><h3>我的照片曝光不足或曝光過度怎么辦?</h3><h3>一張照片的曝光沒有絕對標準,很多人是根據多年經驗來控制曝光,但初學者經驗有限,況且再有經驗,因電腦屏幕質量參差不齊,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論依據作為標準,僅依經驗,主觀因素就太多了,雖說攝影是一門相對主觀的藝術,但是一張照片曝光的基本判斷標準,是應掌握的基礎之一。</h3><h3>本章通過有效對比,來對照片進行科學的判斷。</h3><h3>4.1|照片直方圖深度解讀</h3><h3>我們拍攝的照片叫位圖照片,就是有像素點的照片,將一張照片在photoshop里放到最大,那些小方框稱之為像素。像素是組成圖像的最小單位。</h3><h3> 平時所講,“照片有2000萬像素”,就是說這照片是由2000萬個像素點組成的。組成照片的像素點的亮度共有256個亮度級別,是從0到255。</h3><h3> 像素點的亮度為0時,說明這個像素點是黑色的。像素點的亮度值為255時,說明這個像素點是白色的。</h3><h3> 假如一張照片像素是20個點,如圖4-1所示,組合成這張照片的像素點,亮度值為0的像素有4個,亮度值為100的像素有5個,亮度值為200的像素有6個,亮度值為255的像素有5個。</h3><h3> </h3><h3><br></h3><h3> </h3><h3><br></h3> <p>當執行photoshop菜單【窗口】|【直方圖】命令,如圖4-2所示,先選擇“明度”通道,再選擇“擴展視圖”、“顯示統計數據”打勾,這樣就能看到這20個像素的照片直方圖樣貌了。為方便更好理解直方圖,把圖4-2簡化成圖4-3。在圖4-3中,可以看到直方圖橫向表示像素的亮度值,縱向表示亮度值上的像素數量。</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通過圖4-3所示,直方圖是用來反映組成一張照片中像素的明暗分布。通過直方圖可以判斷一張照片中像素分布的亮度區域,通過亮度區域的峰值可以判斷一張照片的明暗度。</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如圖4-4所示,當選擇一張照片的“明度”通道來觀察直方圖,目的就是避免顏色的干擾,通過判斷像素明度來判斷照片的曝光度。在直方圖的擴展視圖中,還可以看到一部分數據,對深入了解圖像像素的明暗分布也有幫助。</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平均值:指圖像的平均亮度值,以128為中間值,值越高則照片整體越偏亮,值越低則照片越偏暗。(例如:圖4-3所示,128以上的像素數量明顯更多,所以圖4-4中平均值顯示為148.75,在正常圖像里就屬于微偏亮)</p><p>標準偏差:反映圖像的對比程度,標準偏差越小,圖像的對比就越小,反之對比就越大。</p><p>中間值:指將圖像所有像素亮度值從小到大排列后,位置在最中間的數值。(一般取偶數后面數值)</p><p>像素:組成照片的總像素量。注:只有在高速緩存級別為1時,所體現的像素總數才是正確的數字。</p><p>色階:指鼠標指針在直方圖中所在位置的亮度值,亮度值范圍是0~255。(點擊鼠標左鍵會顯示亮度值)</p><p>數量:指鼠標指針所在位置顯示的亮度值的像素數量。</p><p>百分比:是指當按住鼠標左鍵框選出選區后,從選區內最左邊到鼠標指針位置所有像素數量除以圖像像素總數得到的一個數值。</p><p>通過本節對直方圖的深度解析,相信能對直方圖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從下節開始將利用直方圖作為調整照片曝光度的鏡子,通過案例加深、鞏固知識點。</p> <p>4.2|照片曝光不足時的直方圖解析</p><p>面對一張照片,有時因光線影響液晶屏幕,從而影響對照片曝光度的判斷,但通過直方圖可以有效避免這些環境的影響,在直方圖下,一張曝光不足的照片,說明組成照片的像素亮度值大部分偏暗,所以照片看起來曝光不足。</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如圖4-5所示,我是把照片本身壓暗至曝光不足,并提亮屏幕顯示器(再截的圖),這樣因顯示器設置太亮就很難正確判斷這張照片的曝光度是否不足,所以科學的方法就是懂的直方圖,才能正確判斷照片是否曝光正確。</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執行菜單【窗口】|【直方圖】命令,打開如圖4-6所示窗口,可以看到圖4-5照片的直方圖顯示,像素的峰狀大部分集中在暗部,高光部分基本沒有像素,因此需要對照片像素的亮度值重新定義,以恢復照片的高光。</p> <p>4.3|混合模式濾色恢復照片曝光不足</p><p>photoshop里面調整照片曝光不足的工具有很多,圖層混合模式里濾色就是一種提亮的代表。圖層混合模式濾色的作用,就是提亮畫面像素的亮度值,它提亮的區域是整體提亮,所以比較適合受光均勻的照片,如果一張照片受光均勻,但曝光不足,那我們就可以通過濾色來提亮畫面。</p> <p>01 打開曝光不足圖片素材。</p><p>02 因須有兩個圖層以上才能激活圖層混合模式的作用,所以按住鍵盤上的Ctrl+J復制圖層得到“圖層1”,如圖4-7中圈住的橢圓部分。</p><p>03 將“圖層1”的混合模式改為“濾色”,如圖4-7中圈住的??部分,這時圖片畫面都亮起來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執行菜單【窗口】|【直方圖】命令,通過對比查看濾色之前照片直方圖樣貌(圖4-6)與濾色之后照片直方圖樣貌(圖4-8),可以看到像素峰狀整體往右移動,說明重新定義了像素的亮度值成功。</p> <p>4.4|照片曝光過度時直方圖解析</p><p>照片過曝光過度,說明照片的像素亮度值整體偏亮,像素峰狀集中在亮部偏右區域,如圖4-9所示,有時肉眼不一定能判斷照片亮度值有沒有超出范圍,這時執行菜單【窗口】|【直方圖】命令,查看照片的直方圖,如圖4-10所示,通過直方圖所示,照片暗部像素缺失,像素焦中在直方圖的高光部分,所以要對照片重新定義照片像素的亮度,還原照片曝光度。</p> <p>4.5|混合模式正片疊底恢復照片曝光過度</p><p>與圖層混合模式濾色相反作用的是正片疊底,如果照片整體曝光過度,可以通過壓暗工具來壓暗畫面,從而重新定義畫面像素亮度值。工具很多,今天先以混合模式中的正片疊底來恢復照片曝光度。正片疊底適合用來壓暗畫面整體過曝的照片,快速有效。</p><p>01、打開素材照片后,按住鍵盤“Ctrl+J”鍵,得到“圖層1”,目的為激活圖層混合模式并保護原圖的作用。(如圖4-11紅色橢圓圈住位置)</p><p>2、將“圖層1”的混合模式改為“正片疊底”,如圖4-11正圓圈住位置。這時照片整體細節恢復,亮度被重新定義,(如果力度過大可以降低不透明度)為正確判斷照片曝光度,可以觀看直方圖。</p><p>圖4-10是調整前的直方圖顯示,圖4-12是調整后的直方圖顯示,通過對比照片像素亮度值峰狀已明顯往左邊偏暗部分移動,說明定義照片亮度值成功。</p><p><br></p> <p>4.6|利用閾值檢測照片細節是否損失</p><p>調整一張過暗或者過曝的照片,除了重新定義像素亮度值外,還要考慮到細節問題。照片曝光度的還原,還應考慮到畫面細節層次是否完美,因為像素亮度值的調整直接關系到印刷輸入的時候照片細節是否能完美的呈現。</p><p>一般情況下,暗部像素亮度值達到0~3,基本定義為黑色,這部分像素不會再有細節的明暗層次分布;亮部像素亮度值達到250~255,基本定義為白色,這部分像素印刷噴繪輸出時基本為純白色,不會再有細節層次。</p><p>因此,恢復照片曝光度之后,需要對照片判斷高光與暗部細節是否完美,是否有嚴重損失。這個僅靠肉眼,依靠直方圖亮度值峰狀還不夠,所以要有其他工具,這個工具就是閾值。</p><p>在閾值工具里面,當輸入一個像素亮度值,閾值就會以這個亮度值為界限把照片的像素分為黑白兩個區域。(高于輸入的亮度值就以白色顯示表示比輸入的亮度高,低于輸入的亮度值就以黑色顯示表示比輸入的亮度低)</p><p>1、打開素材,建立“閾值”調整層,如圖4-13所示步驟。</p><p><br></p> <p>02、在“閾值”調整層的對話框中輸入“250”以上的數值,如圖4-14所示,這時看到黑色畫面為大面積,白色為小面積,白色區域就表示高于等于輸入的亮度值,當輸入“250”以上的值時,出現白色區域,說明白色區域是沒有細節的,是純白色。</p><p>03、在“閾值”對話框輸入“3”以下,這時白色畫面為大面積,黑色為小面積,說明黑色區域低于等于輸入的亮度值,當輸入“3”以下的值時,出現黑色區域,說明黑色區域是沒有細節的,是純黑色。如圖4-14所示</p> <p>通過“閾值”的檢測,能讓我們對照片的判斷更加客觀,更加準確。</p><p>閾值檢測表準:在閾值中輸入3以下或250以上黑色或白色區域只出現零星像素點,或損失區域不影響主體的情況下,這種損失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曝光正確,照片通透是離不開0-255,這256個亮度值的共同參與。因此照片的損失程度通過閾值能夠很形象地展示在眼前,而不是通過肉眼或憑經驗去判斷,所以科學有效的方法來控制照片細節是我們一貫的要求。</p> <p>5.7|曲線調整照片曝光的利與弊</p> <h3>待續……</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州市| 麦盖提县| 大余县| 兴安县| 虎林市| 双鸭山市| 尉氏县| 拉孜县| 灵璧县| 贡觉县| 霞浦县| 吴江市| 诸暨市| 龙游县| 毕节市| 六枝特区| 平武县| 昔阳县| 白水县| 新丰县| 惠安县| 泽州县| 云和县| 秀山| 曲阜市| 南涧| 哈尔滨市| 信宜市| 沁源县| 沂水县| 梅州市| 永胜县| 绿春县| 贵南县| 偏关县| 平原县| 清远市| 崇仁县| 朝阳市| 凤翔县| 大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