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獻給高鎮中學暨橫山中學中教班校友</h3><h3> 一九七零年,文革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我初中學習生涯在一片文攻武衛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結束了,幸運的是國家主張復課鬧革命,故橫山恢復了高中招生制度。遺憾的是當年招生數量太少,橫山中學與高鎮中學各招一個班。而當時各個公社甚至大隊都在辦初中,初中教育基本普及,加之因文革高中幾年又停止招生,積壓了幾屆初中畢業生,高中入學難度可想而知。我當年的學習成績還算可以,但聽說我的三爺爺在紅軍時期說過一句不利于紅軍的話,被紅軍就地鎮壓了。三爺被鎮壓之時,我的父母還沒結婚,我更不可能見過三爺,但三爺這頂黑帽子我們得戴著。那時政審很嚴格,就為這點歷史問題,我的高中夢就此破滅。落選后心情十分低沉,沮喪地回鄉勞動。可沒過幾天,幸運之神突然降臨,高鎮公社的領導們做出了一項決策,要舉辦社辦高中班,擴大高中招生。大家歡呼雀躍,頌揚領導的英明之舉。這樣高鎮中學當年就招收兩個高中班,一個是國家舉辦的,稱之為甲班;另一個就是我們這個班為公社舉辦,稱之為乙班。甲班的同學經過層層政審、推薦、選拔而來,故學員不僅根紅苗正,且學習成績亦整齊劃一;而乙班的學員則來自五湖四海,應收則收,不僅家庭成分復雜,學習成績差別比較大。所以甲班的同學有自身的優越感,也常被人高看一眼。而乙班的同學則自認為“出身”不好而有自卑感。幸慶的是學校一視同仁,并沒有嫡庶之分,除班主任老師外,其他任課教師配備完全一樣,都是當時最好的教師,語文王淼齡;數學楊戰旗;物理王永茂;化學魏世俞,英語汪興樂。除此之外,學校還不斷地給我們鼓勁打氣,多少讓我們這些自卑人找到一點尊嚴,從而沒有“破罐破摔”。魯平作為我們乙班的班長,既勉勵我們也勉勵他自己,不要自卑,要自強、自立。話雖如此講,但這個“社辦”的陰影還是伴隨我們度過了兩年高中生活</h3> <p> 一九七二年高中畢業,當時高校未恢復招生,我們出路何在,前途渺茫,大家情緒又跌入低谷,甲班的優越感與乙班的自卑感好像霎那間都不復存在,甲乙兩班同學面臨同樣的問題,一夜間同處一個戰壕,不分彼此貴賤,竟成患難兄弟。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幸運之神再次從天而降,因師范院校停止招生多年,學校師資嚴重短缺,故橫山縣決定舉辦文理兩個中教師訓班,畢業后全縣統一分配,而學員則全部從應屆高中畢業生里選拔。大家興奮不已,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讓人興奮的是,這次遴選不分公辦與社辦,一視同仁。七二年夏季,已是文革中后期,政審雖然重要,但比兩年前已松弛了許多,不再糾纏我三爺那點事,因此我也有幸被選中進入橫山中學中教文科班學習。這本是讓人高興的事,可學習期間的生活費卻要自理。當時家無斗糧,一貧如洗,有時竟日不舉火,家里唯一的搖錢樹就是母親養的兩只老母雞,變賣雞蛋的錢僅夠煤油燈與火柴費用,哪里還有供我學習的閑錢。老實巴交的父母喜后則憂,幾十元生活費差點壓垮了兩位善良的老人,他們欲借無門,急得飲食全無,夜不能寐??吹礁改溉绱藸顩r,我心如焚燒,成人意識驟然形成,一種從未過的責任感悠然而生,已十八周歲的我,也是七尺男兒,理應承擔家庭責任,不能再讓父母低三下四,四處求人借錢,看人冷眼,受人歧視。一番苦思后決定利用假期去縣城打工掙生活費。</p> <p> 于是背著行李,步行來到人生地不熟的縣城。貨離鄉則貴,人離鄉則賤。初到縣城,華燈初上,一派繁榮景象,我一片茫然,深感自己是何等的渺小,不知何所去??h城雖有幾家遠親,但“貧居鬧市無近親,富在深山有遠親”,我雖窮,但向來清高,不愿給別人添麻煩,人窮志不能短。于是獨自到處打聽用工情況,然幾天都一無所獲,還到處碰壁??崴啤镀椒彩澜纭分袑O少平獨自離家一人來到黃原城的情景。就在吃住難以為繼之際,恰逢堂兄雷霆從榆林來橫山辦事,知情后主動出手相助,使我有幸來到縣防疫站工地上班。工地上基本都是重體力活,百十斤的石塊,每天要扛幾百塊。有幾位學生模樣的小伙,沒干幾天就無法忍受苦力而相繼離開。我雖出身貧寒,從小家里挑水砍柴,樣樣都干,但如此高強度的體力活還是第一次,可我十分珍惜這份工作,咬牙堅持,不叫苦與累。前面幾天肩上壓的全是血泡,腰酸背疼,累得要命,晚上倒頭便呼呼大睡。十多天過后,已經完全適應這種高強度勞動,背不再疼痛,腰不再酸,肩上血泡全無,代之而起的是一層厚厚的老繭,體力漸長,不管多大的石頭,我都能舉得起、扛得動,且能輕松攀登上架,勞動不再是苦難,與工友們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喜、同樂,嬉鬧無常,成為一種人生享受,更重要得是勞動還可以創造財富,每日工作十二小時,每小時0.19元工資,每天工資2.28元,基本是當時一般干部兩倍的工資。四十多天的勞動結束后,我收獲滿滿,不僅掙夠了師訓班生活費用,還強健了我的體魄,磨練了我的意志,更讓我從此步入社會,明白了我的責任。</p> <p> 橫山中學是我最向往的學校,也是當時橫山縣知識分子最集中的地方,所有教師都是文革前大學畢業生,教學水平很高,我被分配在文科班學習,我們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是當時公認的老學究張志修老師,張老師溫文爾雅,一派儒家作風,對我的影響很大。學員皆橫山精英,高手如林,談笑皆鴻儒,往來無白丁,真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在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原高鎮中學甲班班長龍明是我們這個班的新任班長,龍明不僅有偉岸英俊的外表,還有細膩誠摯的內心,記得一次我收了四位同學的伙食糧票共120斤,放在桌兜里卻不翼而飛,這是四個同學一月的口糧。我心急如焚,飲食俱廢,情緒低落到極點。龍班長陪我到深夜,開導勸解,曉之情、動之理,他的話,如撥云見日,醍醐灌頂,使我茅塞頓開,及時走出思想困境,重整旗鼓。后我銀川部隊服役的兩個堂兄亞明、和斌知之后慷慨解囊,幫我度過難關。師訓班雖然只有半年,但對我來說,非常重要,讓學到了很多東西,極大地提升了我的業余能力。</p> <p> 1973年正月元宵節過后,我正式走上工作崗位,被分配在高鎮廟卯溝學校任教,我懷著無比喜悅和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學校,喜悅是因為我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忐忑不安是擔心工作做不好,有負學校,有負學生。廟卯溝學校是一所有著優良傳統的七年一貫制戴帽中學,相比其他學校,師資力量較強。第一次上講臺格外緊張,好在學生都是農村孩子,認為老師皆神圣,故并沒有太大的不良反應,但我心里過意不去,于是乎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張玉富、張海軍、張海廷、王甫國、侯豐儀等都是我學習的榜樣,他們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給我了不少啟示。好友魯平,與我同一所學校任教,雖幾載同窗共筆墨,然生活經歷與見識遠遠比我豐富,我倆情同手足,睡則同塌,吃則同幾,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在工作和生活上給了我不少幫助。一年后,工作逐漸走上正軌,業務能力亦有很大提升,得到學生和老師的好評,這是對我的最大鼓勵。學校的辦學規模也不斷擴大,又有幾位教師加盟,如侯志貴、苗桂萍、侯封新、雷潤成等,他們幾人皆高鎮中學畢業校友,又年齡相仿,故業余生活異常豐富,大家打成一片,雖為同事,但如兄弟姐妹般親熱,打球、唱歌、拉琴,不亦樂乎。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那時生活真是幸福,真想再回到過去那種純真無邪的年代。當地的村民淳樸、善良,對學校教師十分敬重,生產大隊重視教育,十分關心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竭盡所能想法改善教師福利待遇。大隊書記苗得春,農民中的大才子,吹拉彈唱,樣樣精通,教我拉琴、教我吹笛,與我們情同手足,緣如兄弟,也是我入黨的介紹人,但不幸的是聽說他遭遇車禍,英年早逝。真是老天不公,嫉妒英才,讓我們失去了這樣以為摯友,幾十年過去了,回想起來,還覺得他就在我的眼前。</p> <p> 兩年后,因工作需要,我與魯平先后調往高鎮油坊頭學校任教,又與同窗好友賀平共事,賀平除承擔教學任務之外,還兼管學校的伙食。他懂經營,善管理,精打細算,把油坊頭辦成全高鎮伙食最好的學校,那個時代,伙食好就意味著人們不再受餓,所以油坊頭亦成為教師們最向往的學校。再一年后,我被公社召回擔任高鎮大隊黨支部書記,1977年恢復高考,我報名應試,勉強入圍,故此來到西安學習、工作、娶妻、生子、直至退休至今已四十三年矣。</p> <p> 從七零年到七七年,雖然只有短短的七年,但它是我人生十分重要的幾年,也是我從男孩到男人轉變的幾年。期間經歷了無數挫折,吃了不少苦,但更多的是收獲,促使我快速成長,苦難的經歷也極大地豐富了我的人生閱歷,讓我懂了許多道理,我的感言是:人生困難時需要社會或他人的幫助,但是一輩子都依靠別人幫助的人是失敗的人生;人生的漫長階段,誰都會遇到機會,但幸運之神不會天天光臨,抓不住機會將與幸運失之交臂;工作沒有貴賤之分,但卻有好賴之別,只要你用心去做,不管什么工作都能做到最好;幸福生活是每個人都渴望的,但幸福生活只有通過奮斗才會得來;財富是幸福生活的物質保障,但財富必須通過勞動才能創造;人生需要夢想,但人不能永遠生活在夢寐之中,不通過努力的任何夢想都是不能實現的。</p><p> 寫于正月庚子望</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教育|
彰化县|
蕉岭县|
拜城县|
竹溪县|
蒙阴县|
龙里县|
福贡县|
雷州市|
怀远县|
云安县|
建德市|
睢宁县|
凉城县|
冕宁县|
大方县|
治县。|
略阳县|
东丰县|
富阳市|
沧州市|
安陆市|
江口县|
长宁县|
泊头市|
开平市|
兴业县|
沽源县|
易门县|
瑞金市|
东台市|
商丘市|
张家港市|
海门市|
库车县|
彩票|
巩留县|
华安县|
长汀县|
郴州市|
邵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