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原創作品/羅加蓮</h3> <h3>以石碑上的碑文作為夲集的序言:</h3><h3>原子城</h3><h3>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這里誕生,中國第一顆氫彈在這里研制。在這塊5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干部、工人和人民解放軍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拼搏、勇攀高峰,攻克了原子彈氫彈的尖端科學技術難關,壯了國威,揚了軍威。</h3><h3>1995年遵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決策,中國第一顆核武器研制基地全面退役,移交當地政府安排利用。如今昔日神秘的禁區成為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成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被國家住建部國家旅游局命名為“全國特色旅游名鎮",2011年被納入全國紅色經典旅游景區名錄。</h3><h3>此紀念碑形似一把利劍,既體現了當時艱苦條件下先輩們攻堅克難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決心,又象征著人民祈望和平,鑄劍為犁,創新向上的精神風貌。</h3> <h3>第一篇章:青海西海鎮原子城</h3> <h3>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專為原子人而建立。</h3><h3>在這里,這群原子人為初生的共和國譜寫了驚天動地的歷史。</h3><h3>在半個世紀以前,這里原夲是海撥3200多米:荒無人煙的金銀灘大草原。1958年是這群原子人的到來才改變了一切。對外,這里是絕對保密稱:211國營工廠(采礦),是一片禁區。</h3><h3>1993年這座城市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光榮退役。1995年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才改為青海省西海鎮。</h3> <h3>原子城位于青海省海北州海鹽縣西海鎮,距西寧120多公里。這里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誕生地。</h3><h3>新中國剛成立不久,百廢待立。為了粉碎西方列強的核訛詐核威脅,中國人民遵照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中國必須有原子彈"。全國人民勒緊褲帶研制原子彈。以王淦昌、鄧稼先、周光召老一輩的科學家、工作者和各界精英,在五十年代拋家別子,與世隔絕,隱姓埋名來到這荒無人煙的青海省的金銀灘大草原,安營扎寨,開始了研制原子彈的艱苦旅程,和艱辛歲月。這里海撥3200多米,生活和科研條件異常艱苦。他們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不畏強權,艱苦奮斗,團結拼搏,無私奉獻,干驚天動地之事,為祖國的核事業譜寫了一段段光輝的歷史,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粉碎了西方世界的核威脅。</h3><h3>我國于1964.10.16日成功爆破第一顆原子彈,于1967年又成功爆破了震驚世界的第一顆氫彈。徹底粉碎了西方世界的核壟斷、核威脅。</h3><h3>今天能夠親臨此地參觀,心靈又一次受到震撼。看到當年的舊址和展覽館中的歷史圖片、實物、場景的一一再現,回望歷史和英雄事跡,無不讓我心潮澎湃,激情滿懷,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沒有老前輩們昔日的艱苦奮斗無私奉獻,何來今日的太平盛世幸福生活?!</h3><h3>我感恩偉大領袖毛主席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英明領導與傾注的全部心血。面對西方世界的威脅與蘇聯中斷原子彈合作的境況,陳毅元帥說:“就是我們把褲子當了也要搞原子彈"!張愛萍將軍說:"就是打狗,還需要一根打狗棍嘛"。他們這氣吞山河的話語至今還在我耳邊振聾發聵。</h3><h3>我感恩這群無私無畏偉大的科研先驅者和為此奮斗犧牲的所有英烈們,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安危與強盛,默默無聞,身居高原,奉獻了一代又一代。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h3> <h3>原子城紀念館</h3><h3>石頭上刻寫的“青海原子城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名稱是張愛萍將軍題寫。</h3> <h3>原子城紀念館占地9615平方米。</h3><h3>紀念館的正前方是一座可容納數百人的廣場,廣場左側聳立著一座鐵質的和平紀念碑,象征著中國人民對和平不懈追求的決心。</h3> <h3>廣場的左側有一座鐵質的和平紀念碑</h3> <h3>紀念館的入口處右側廣場上聳立著一座最醒目的標志,主題雕塑為《聚》。這個《聚》既有核聚變的寫實,更有集納聚合全國人民力量、譜寫宏偉詩篇之意。螺旋上升的形象則象征著中國人民凝心聚力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聚》高25米,成為原子城嶄新的地標。</h3><h3>此雕塑出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王培波教授之手。</h3> <h3>每天都有絡繹不絕前來參觀和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團體和游客,深受震撼和數育。</h3> <h3>紀念館入口的門楣上鑲嵌著三塊巨大的青黑色石雕。三塊青黑色石雕的中間是一個核裂變的圖案,周圍裝飾著八卦、太極圖等中國傳統圖案。這樣的設計體現了中國人民謀求和諧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h3><h3>石雕的兩側還鑲嵌著兩款刻有和平鴿和金銀灘草原風光的小型石雕,兩幅石雕作品與主題石雕作品交相輝映,突出表現了中國人民謀求和諧向往和平這一永恒的主題。</h3> <h3>我們來到原子紀念館參觀,只能在場外拍照留念,進館后一律禁止拍照。</h3> <h3>正中間這幅石雕寓意"核裂變"。主題為《自然能量》,圖中央以鈍形的放射狀形象釋放,暗示著核裂變的巨大能量。用日月、水火、陰陽彰顯大自然的偉岸。這幅浮雕是三幅浮雕的中心主題。</h3> <h3>這一幅小石雕主題《奔向和平》。這一浮雕以象征和浪漫的手法,表現男女青年在空中遨游,他們的前方是一群和平鴿,象征全人類乃至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與和平的執著追求。</h3> <h3>這一幅石雕的主題《和詣共生》,這幅表現自然界萬物和諧共生的主題。在廣袤的青海高原,山川壯美水草豐滿,牛羊悠然,兩匹奔騰如飛的駿馬,象征著開拓進取的精神,和期盼和諧共生的愿望。</h3> <h3>由于進館以后一律禁止拍照攝像。為了能給友友提供一些館內展出的梗概,我這里從網上下載了幾幅圖片插入,并作簡要介紹便于大家了解:</h3> <h3>每天來參觀的團體游人很多,最多的是部隊官兵與學校師生,前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h3> <h3>紀念館有五大展廳,這五大展廳圍繞著圓形大廳呈圓形依次排開,五大展廳記錄了221廠的滄桑歷程。</h3><h3>特別說明:當年研制核試驗,為保密對外統稱"國營 221廠"。</h3> <h3>這是第一展廳:"歷史抉擇"這個展廳主要以圖片的形式,展示科研人員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創辦核工業的偉大壯舉。</h3> <h3>這是第二展廳叫“激情歲月"。本廳主要通過圖片、實物和模擬場景的方式,向觀眾真實地再現了1958年11月,221廠第一批建設者挺進海拔3200多米的金銀灘草原開始基礎建設的情景。3頂帳篷起家.,這個221廠的建設者寫在金銀灘草原上的不朽傳奇,更深化成了一種永遠激勵我們奮勇向前的精神力量。</h3> <h3>第三展廳:"勇攀高峰"。這個展廳復原了221廠一車間102號工位和二號車間的生產場景。</h3><h3>一車間又稱組裝車間,是原子彈制造的核心部門,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就是從這里起運的。</h3><h3>二號車間是工人們熬制炸藥的車間。將這兩個車間復原展出,充分展現了原子彈制作過程的神秘。</h3><h3>這個展廳還陳列了一個反映221全貌的巨型號沙盤和諸多制作原子彈所必需的儀器和器械。這些都引起參觀者的濃厚興趣,如親臨其境。</h3> <h3>第四展廳:"東方巨響"。這個展廳利用科技含量很高的幻影成像技術,向參觀者立體展示了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時震撼人心的場面。完美的還原了兩彈成功爆破的不朽畫面,讓人身臨其境,激動萬分。</h3> <h3>第五展廳:“共和國的記憶”。是紀念館的最后一個展廳。這個展廳以圖片和實物相結合的形式反映王淦昌、鄧稼先、周光召等老一輩科學家,和曾經為共和國核物理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無名英雄在221廠的奮斗歷程。</h3><h3>展廳內展出的諸如221廠工人的出入證、生活用品等實物,是有關部門從全國各地征集來的。每一件實物展品都真實地反映了221廠的歷史。因為當年保密工作的需要,221廠的出入證就有60多種,現在展出的僅是很小的一部分。</h3> <h3>參觀完《原子城紀念館》,我們來到當年的地下指揮中心、總部辦公地點、宿舍樓。每幢樓的墻體上都書寫著當年的豪言壯語,真實地呈現了先輩們當年無私無畏,戰天斗地的精神風貌。</h3> <h3>一切都保留了當年的歷史舊貌。</h3><h3>(我沒作任何后期處理,比如電線太多)</h3> <h3>人生只有拼搏,才是生命的最好延長。</h3> <h3>這里是當年的地下指揮中心</h3><h3>上面書寫著:</h3><h3>地下摘秘,指揮中心,歷史銘記,千秋豐碑。</h3> <h3>上不愧黨,下不愧民。</h3> <h3>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h3> <h3>夲集完。請關注續集(六)塔爾寺</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阳县|
长汀县|
兴仁县|
定西市|
泗阳县|
平泉县|
栾城县|
南漳县|
宜兴市|
泊头市|
沽源县|
临沧市|
北流市|
虎林市|
九龙坡区|
浙江省|
独山县|
泰顺县|
凤庆县|
竹北市|
麻阳|
集贤县|
汉阴县|
留坝县|
合肥市|
临朐县|
来凤县|
正镶白旗|
墨竹工卡县|
苗栗市|
平泉县|
汶川县|
阳原县|
崇礼县|
德令哈市|
瓮安县|
全南县|
富蕴县|
南平市|
子长县|
宁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