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這兩年,博興麻大湖濕地公園投入使用,與桓臺的錦秋湖景區并駕齊驅,成為當地人民旅游、休閑的一個好去處。</h3><h3> 湖心島上,一亭聳立,取名東坡亭。民間傳說,蘇軾曾到此地賦詩。事情果真是這樣嗎?九十年代,初見縣旅游宣傳單上的那首蘇詩時,我也感到困惑,只是苦于手頭資料匱乏,沒處查證。</h3> <p> 元月份,一次騎行麻大湖,越過曲欄,登上東坡亭,看到景點牌上“蘇東坡、游湖、賞景、寫詩”的文字介紹,覺得言之鑿鑿不妥,有必要考證一番,于是多次查閱網絡,發現果然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就如同那句當地的俏皮話“湖濱的葦子——好閃。”</p> <p> 還原真實,道聽途說中那個在錦秋湖畔賦詩者并不是蘇軾,而是元朝益都人于欽(1284~1333)。他在他的方志著作《齊乘》中記載:錦秋亭,博興東南城上,中統間(1260~1264)邑人所建,取坡詩命名。蓋齊地淄、時、般、濼眾水,潴為馬車瀆以入海。博興宛在水中,舟楫交通,魚稻成巿,昔嘗過之,愛其風景絕類江南。賦詩亭上云:</p><p> 霜風收綠錦,萬頃水云秋。</p><p> 海氣朝成巿,山光晚對樓。</p><p> 舟車通北闕,圖畫入南州。</p><p> 且食鱸魚美,吾盟在白鷗。</p><p> 由此可見,所謂的“錦秋”二字“取坡詩命名”,是于欽第一個提出的,但請不要誤會是上面于欽自己寫的這首,而是蘇軾的一首絕句《橫湖》:貪看翠蓋擁紅妝,不覺湖邊一夜霜。卷卻天機云錦段,從教匹練寫秋光。</p><p><br></p> <p> 訛誤最早發生在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的《青州府志》記載:“錦秋亭,在縣治東南隅,元建。蘇子瞻詩‘霜風吹綠錦,萬頃水云秋’之句,蓋博興眾水所瀦為馬車瀆以入海,而博興宛在水中,風景絕類江南,故取坡詩扁其額云。”</p><p> 此條,元欽的詩句被張冠李戴到蘇軾名下。因那時的博興縣志無存,至于是縣志出的錯還是府志編纂者根據元欽的《齊乘》刪訂此條時出的錯,就不得而知了。</p> <h3><font color="#010101"><p> 一百多年后,訛誤被繼承并擴大。清.康熙十二年(1673)的《博興縣志》記載“ 錦秋亭,……取蘇子瞻詩命名……子瞻為高密令,過此,愛其風景絕類江南,賦詩云……。”這里不僅把《齊乘》中的于欽賦詩亭下理解成蘇軾來過,還將于欽的詩以蘇軾之名編入縣志藝文志中,不僅是錯上加錯,而且是大錯而特錯,后人以此為據,這才有了蘇軾到此游湖賦詩的傳說。</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這一問題,明末清初的學者徐夜(1611~1683年,山東新城人)早就發現了,并寫了《錦秋亭辨》:……及閱元兵部侍郎于公欽《齊乘》錦秋亭一則,乃知此詩即于公作,所謂取坡詩命名者非此詩,乃取《和文與可橫湖》絕句而名之也。后來作志者,據欽書采入,不細詳文義,牽連讀去,以致承襲訛誤而不之改。</p><p> 康熙六十年(1720)的《博興縣志》也將這一錯誤進行了糾正:“……于侍郎嘗過之,賦詩亭上云‘霜風收綠錦,萬頃水云秋。’后人訛傳為蘇詩,《河渠志》辨之已詳。”</p></font></h3> <p> 那么,蘇軾的《橫湖》絕句到底是不是寫錦秋湖的呢?毫不含糊地說:“絕對不是。”那是蘇軾應朋友文同之約而寫的同題和詩之一,景點是洋州的橫湖。文同(1018~1079年),字與可,北宋官員,詩人,畫家,胸有成竹的典故就來自他畫竹。</p><p> 北宋熙寧九年(1076)文同任洋州(今陜西洋縣)知州,寫了《守居園池雜題三十首》分別寄送好友蘇軾、蘇轍和鮮于侁,三人都寫了和詩。蘇軾當時在密州(今諸城)任太守,收到信后按照原題發揮想象寫了《寄題與可學士洋州園池三十首》回贈,后來有人將其詩稿手跡刻成碑立于西湖邊上,現有碑拓傳世(如圖)。</p><p>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文同與蘇軾的同題詩《橫湖》有何異同:</p><p> 橫湖【文同】</p><p> 長湖直東西,漾漾承守寢。</p><p> 一望見荷花,天機織云錦。</p><p> 橫湖【蘇軾】</p><p> 貪看翠蓋擁紅妝,不覺湖邊一夜霜。</p><p> 卷卻天機云錦段,從教匹練寫秋光。</p><p> 從內容來看,文同寫詩時當屬盛夏,而蘇軾收到信再寫和詩時已是深秋。蘇軾借用了文同詩中的“天機、云錦”,一唱一和,也是文壇一段佳話。</p> <h3> 蘇軾的和詩,并沒有按照文同原詩的順序,而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即興發揮,重新進行了排序,《橫湖》在第二位。這三十首和詩依次是<span style="line-height: 1.8;">湖橋、橫湖、書軒、冰池、竹塢、菡萏軒、荼靡洞、筼筜谷、金橙徑、荻浦、蓼嶼、望云樓、待月臺、二樂榭、天漢臺、吏隱亭、灙泉亭、無言亭、露香亭、涵虛亭、溪光亭、霜筠亭、過溪亭、褉亭、南園、北園、寒蘆港、野人廬、披錦亭、此君庵。由此可見,無論詩名也好,還是景點也罷,都來自當時的洋州,與錦秋湖、麻大湖扯不上半毛錢的關系。唯一有聯系的,就是于欽所說的“錦秋”二字取自蘇詩,而且那也只是他的理解和認為,即便說的對,也僅僅是從中取了個名而已,別的就什么也沒有了。</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如此說來,民間所謂的蘇軾游湖賦詩之說可以休矣。為此,我也寫了首打油詩,如下:</span></h3><h3> 騎行麻大湖</h3><h3> 一溜崖下小村南,麻大湖水泛清漣。</h3><h3> 湖濱葦子稱好笘,蘇軾賦詩是訛傳。</h3><h3> 董永故事兩千載,灣頭老槐幾百年。</h3><h3> 通航工程添喜訊,四 A景區笑開顏。</h3><h3> 注:2019小清河復航工程啟動,麻大湖景區入選國家4A濕地公園景區。</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丰市|
广南县|
九江市|
镇宁|
环江|
陕西省|
沙洋县|
横峰县|
柘荣县|
疏勒县|
鄱阳县|
南丹县|
微博|
保康县|
彭水|
都安|
澳门|
克拉玛依市|
乌审旗|
新乡市|
日喀则市|
突泉县|
永新县|
锦屏县|
乳源|
岱山县|
娄底市|
岳池县|
镇原县|
开鲁县|
明溪县|
孟津县|
普格县|
泾阳县|
沙田区|
青神县|
营山县|
枣庄市|
湖北省|
桐柏县|
陵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