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讓朋友們失望了,這么久才寫出下集,工作瑣事較多,導致心情靜不下來,近期新冠病毒的爆發完全改變了我們以往的生活模式,看著窗外無人的街道,此時完全變成了一個寂靜的世界,正好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完成自己阿里后續的記錄和感悟。<br></div> 接下來讓我們繼續我們的阿里行攝~~<br> <h3><font color="#010101"> 圣湖瑪旁雍措是藏地所稱三大神湖之一,它也是亞洲四大河流的發源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瑪旁雍措,過去可以進到湖邊拍攝,翻過經幡就可以,這次還有個小故事:我們有一人去了湖邊,卻不知從哪里冒出2個藏族人,說只要過湖邊就得買票,堵在車前不肯離去,關鍵是周邊無任何景區提示,和他們講道理也不行,僵持了一段時間,朋友生氣的直接開車沖了出去。后來又接到了他們給旅游局的投訴,至今也搞不清楚那兩個人是干什么的?前藏的一些宰客情況大家都熟知,在阿里地區這種情況極少,這也是唯一遇到的一次不快。 不過,從山丘上有很多角度可以拍攝圣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拉昂措就在納木那尼的腳下,這是它的海拔高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白云與遠山倒映于湖中。不要站在馬路上拍片,有時走的離水面更近一些,會更出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攝影是個苦差事,不起早貪黑是不會出片子的,有圈內人說過《國家地理》雜志社用片子,不管你的片子拍的多棒,只要不是黃昏和清晨的,一律不用。道聽途說哦 ……</font></h3> 一路上,雪山比比皆是,要拍攝好雪山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也有人P檔一路,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的。有幾個技巧,與大家分享。﹝大師可略過﹞<div><h3> 用偏光鏡消除雪的反光。</h3>拍攝雪山最好選擇晴天,并用點側光或者中央側光表現雪山的明暗層次,使畫面影調富于變化,雪山之巔的積雪,在太陽的照射下反光極強,亮度很高,使用偏光鏡可以過濾部分反射光,減小暗部的反差,使照片亮部與暗影區域得以協調。</div><div><h3> 適當增加曝光補償<br></h3><h3>拍攝雪山時,為了表現拍攝對象的影調層次和白雪的質感。曝光時如用相機內置的測光系統測光,容易產生曝光不足,此時應使用曝光補償,增加1-2 檔曝光量,或用點測光對中間色調部分測光,然后將其鎖定后再重新構圖拍攝。另外,在拍攝不同景別的雪景時,還要注意隨時調整相機的白平衡。</h3><h3> 矩陣測光的步驟:</h3>1 將拍攝模式設定為光圈優先,并設定光圈為f/8~f/16。<br>2 將ISO 設定為100,以確保良好的畫質。<br>3 +0.3EV~+1.5EV 曝光補償,以適切地表現雪峰的潔白。<br>4 將測光模式設定為矩陣測光后,針對雪峰上的亮度進行均勻的區域測光。<br>5 確定取景范圍后完全按下快門完成拍攝。<br>6 回放照片,如果效果不夠滿意,適當調整曝光補償值重新拍攝。<br><h3>當然,熟悉這些拍攝方法的朋友,運用M手動,效果更佳 。</h3></div> <h3><font color="#010101"> 經常一起出去拍攝的朋友兄弟們知道,這是我最喜歡的光線,俗稱耶穌光,叫它電筒光也好,天光也好,關鍵是它的光照之下要有個興趣點或主體,那才叫有主題的作品,這種天象的確可遇不可求,記得在新疆拍攝時候有一張那樣效果的片子,一束天光照射在炊煙裊裊的村莊上,周邊暗黑,大地就像舞臺一樣非常震撼,這張片子沒有主體,但拍攝些素材也好,今后也許會用的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所有的場景在不斷變化,4分鐘后是這個樣子,為了給大家提供幫助,此次的所有片子我都保留了數據,也有美篇的朋友提出這個問題,但不知道為何有的顯示不出來,上集都能顯示,可能是后期軟件的緣故吧,盡量讓大家了解拍攝的季節及拍攝時間吧。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剛剛搞定,更換美篇的攝影主題之后,數據都顯示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普蘭縣地處西藏自治區西南部、阿里地區南部、喜馬拉雅山脈南側的峽谷地帶,岡底斯山和西喜馬拉雅山之間,及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海拔3900米。地處馬甲藏布流域,具有山地灌叢草原景觀。普蘭縣城地形特殊,納木阿比峰和那尼雪峰之間的孔雀河(馬甲藏布)谷地,是阿里地區中“雪山環繞的地方”。</font></h3> 在普蘭縣住了一晚,這個縣城海拔較低,四周雪山環繞,非常漂亮。<br>它的宗教氛圍很濃,住宿之后,我發現房間有2只蒼蠅,去找老板要蠅拍,老板是山東威海人,和氣的告訴我,這個縣城沒有這個東西,藏民不準任何的殺生存在。 <br> <h3><font color="#010101"> 早晨離開縣城時候隨手摟的片子,這種美景比比皆是。</font></h3> 普蘭縣為西藏佛教圣地之一。境內有著名的神山“岡仁波齊”、圣湖“瑪旁雍潛”等風景名勝區。“神山”似帶著銀冠的“金字塔”,“圣湖”為神話傳說中的“西天瑤也”。<br>由于“神山”、“圣湖”的神秘感和吸引力,使普蘭成為國內外旅游和朝圣者的圣地。<br> <h3><font color="#010101"> 路邊的野草被陽光照亮,孱弱的細枝像花朵般綻放。</font></h3> 尤其是寒意正濃的清晨,在道路兩旁的洼地里,在藍色湖水的旁邊,會看見他們,仿佛早已熟諳了忍耐與節制,頑強地佇立于命運的曠野,恭敬地遵循著自然的安排。<br> <h3><font color="#010101"> 瑪尼石(Marnyi Stone) 最原始的名字是 “瑪智石” 。這是根據三世如來心咒八字真言 “ 嗡 . 瑪智牟耶薩列德”,取了前面的“瑪智”兩個字而來的。 “瑪智石” 是從古象雄時代所留傳下來的傳統習俗。現代藏族同胞許許多多的習俗和生活方式,比如婚喪嫁娶、天文歷算、醫學文學、歌舞繪畫、出行選宅、擇選吉日、驅災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種程度上也仍沿襲著古老雍仲本教的傳統。藏族同胞還有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撒風馬旗、懸掛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打卦、供奉朵瑪盤、酥油花甚至使用轉經筒等等,這些也都是古象雄雍仲本教的遺俗。</font></h3> 在虔誠的信徒們眼里,石刻藝人成為給他人帶來福運的宗教藝術家。并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把日夜默念的六字真言刻寫在石頭上,這些石頭就會有一種超自然的靈性,就能消除一生罪孽,給他們帶來吉祥如意。所以,信徒不僅口頭念,還用刀刻在石頭上,送到瑪尼堆,算是完成了一份功德。<br>藏族人一般因每年家事外事不順利,家中有人生病、亡故,或諸事不吉利,需先到寺廟找喇嘛卜算,會選定要刻的咒文、經書或佛像種類,備好石料,再請石刻藝人進行加工。從事石刻的工匠可謂形形色色,有世代以此為業的,也有臨時為業的。有的除了種莊稼外,全部精力都投在刻石經上。據說有的少則一年刻五六部經文,多則要刻十來部,每部經文要刻30天左右,用掉滿滿一拖拉機的片石。石頭要選崖上較軟且不容易破碎的,堅硬的石頭不易刻。<br> 鐫刻著經文的石頭。每一筆彎曲都充滿神秘的力量,在微曦晨光中,向言辭不容質疑的神明默默祈福,使萬物豐產,令蒼生喜悅,予生活以無窮。咒語持久的秘密,是眾神與蒼生能共享的唯一的永恒。<br> <h3><font color="#010101"> 這些方形、角形、條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門首、繩索、族幢、樹枝上,在大地與蒼穹之間飄蕩搖曳,構成了一種連地接天的境界。 成串成串拉掛在亭子和松樹間的彩旗,印滿密密麻麻的藏文咒語、經文、佛像、吉祥物圖形。它們就是風靡藏區的“風馬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駐足觀望,野生動物隨處可見,有時浩浩蕩蕩,前方總有個領頭的,感覺溫順而優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阿里的那段時間有幾天,恰逢內地空氣比較好,華北地區的朋友在微信里對藍天是各種的曬啊,簡直就要刷爆了,葉子兄弟淡淡的說:……微信最大的弊端是不能回復照片,而且我們拍的片子回去后期時候得適度降低藍色飽和度,不然有人認為后期過度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沿著盤旋公路到山頂,視線投向遠處起伏的山丘,你會不由自主的贊嘆造物主的神奇。每座山丘都有獨特的色彩,叢林般深沉的墨綠,回憶般溫暖的赭黃,星空般寧靜的靛藍,每個色塊雄渾粗獷,有金屬的光芒和質地,又有歲月的印跡。 </font></h3> 許多埡口都可以拍到類似的場景。遼闊的大地上,就像一幅抽象畫作。大自然真是魔法無邊。 <br>需要注意的是,埡口的風很大,溫度降的很快,一定要注意保暖。在高海拔,感冒可不是一件小事情。<br> <h3><font color="#010101"> 特別喜歡這種質感和光線,磅礴山體上的紋路好似巨龍的鱗甲。</font></h3> 茫茫的沙漠與草原之間,一叢叢、一片片灰綠色的草,在漫天的灰塵和沙礫中傲然挺立著,草尖上有的像火柴頭般的紅骨朵,有的已經開了花,一種白色的花。 它叫狼毒花。<br>狼毒花根系大,吸水能力極強,能適應干旱寒冷氣候,周圍的草本植物很難與之抗爭,但人畜絕不能食之。所以周邊其他植物無法生存,它有一定的藥物價值,但用來最多的是它的根部可以當作制作唐卡的顏料。這些知識是常在藏區的朋友介紹才得知的。<br> <h3><font color="#010101"> 路邊寧靜的風景總會令人駐足,盈盈碧水像天空般明澄,牛群和馬群在草地里悠閑覓食,近處綠地描出一筆青翠,蒼山含煙萬籟俱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做片子時,耳機里循環播放著</font>帕爾哈提的思念誰,他的嗓音低沉滄桑,有花崗巖般的質感,就像這寬厚遼遠的土地,埋藏著深深的、深深的寂寞。</h3> 清晨有風,很涼,空氣中暗香浮動,天空青翠,湖水恬靜,近云和遠山倒影在那一片湛藍之中,仿佛水面上騰起了潔白的云霧,幾乎透明的湖岸線巧妙地分隔開大地的色彩,碧綠的草地上有羊群緩緩漫過,遠遠的可以看見牧羊人的身影。圖片拍攝于龍戳措。<br>﹝遠處的藍色不是天空,是山和云在湖中的倒影。﹞<br> <h3><font color="#010101"> 不多見到的旗云景觀,據說它的形成是太陽出來后,碎石坡面很快被烤熱,熱空氣沿坡面上升,大約上升到峰頂的高度附近開始凝結成云,當云高出峰頂時,就立刻被強烈的西風吹向東方,于是一面“云旗”就高高飄揚在峰頂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阿里的天象十分有趣,任何的天氣預報都不能完全準確的涵蓋它的結果,剛才晴空萬里,現在卻風雨欲來。一天之中見到春夏秋冬四季也是常有的事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喜歡黃昏時的光線,它能給你帶來心靈上的沉靜。世界的每個角落都縈繞著暖融融的光芒,溫馨而幸福。</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就是電線桿很煞風景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暴雨過后,烏云剛剛消散,途中藏寨旁邊騰起一條美麗的的彩虹。</font></h3> 水庫也出彩!<br> 湖邊植被稀疏,那塊水色綠如碧。石綠色的湖水,不染人間的煙塵,象藏家女兒頸上佩戴的綠松石、翡翠,水是沒有顏色的,只能是庫區水深,此綠彼綠,從何而來?只有親臨西藏的大地,自然的媚力,感受非凡。<br> <h3><font color="#010101"> 沿途景色,不像青藏線,永遠是荒漠的戈壁灘,阿里的每一處都會給你驚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這樣的海拔就別再興奮的蹦蹦跳跳了。</font></h3> 途中也可以看到這種場面。<br> 看參數時知道這是尼康D300拍的,在此行中,它作為備用機,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剛到拉薩掃街時候,發現焦點偏離,鼓搗了很久,恢復出廠也不行,下來的行程還很遠,只能拍攝一些小光圈的景色,這是多么悲催的一件事情。<br> <h3><font color="#010101"> 黃昏的時刻總是很漂亮,這也能感覺到在攝影中色溫的重要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雪山,湖水,經幡,構成了西域才有的獨特景觀。</font></h3> 人類有時候很偉大,他可以改造世界可以創造很多奇跡,人類有時候又很渺小,很脆弱。在這種環境中,你感覺你是誰?你還會以一種高姿態去面對世界嗎?……每一處景色都帶給人不一樣的感受。當你身處其中,意識到人的存在仿佛世間的一粒塵埃之時,再大的苦惱也可以化解。<br>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時我們會遇到個別那種以高姿態出現的人,他們完全沉靜在自己的自我意識形態當中,極力的掩飾著內心的奴性,努力粉飾著自己的強大,破壞著人格之間的平等,感覺自己高人一等,吆五喝六,可以駕馭一切,這13裝的的確有點太大了。<br> <h3><font color="#010101"> 有時這就是旅行的意義,攝影大師寇德卡曾說:“我旅行了40年,從未在一個國家停留超過3個月,為什么?因為我想看更多,如果呆的時間過久我就如同失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途中也有丹霞地貌一樣的山巒。</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們此行的終點是獅泉河,它也是現為阿里地區和噶爾縣的駐地。</font></h3> 班公湖:藏語稱錯木昂拉仁波,意思是“明媚而狹長的湖泊”。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鳥島,位于阿里地區日土縣城西北約12公里處。湖面海拔高度4240米。一半在中國西藏的阿里境內,另一半則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湖形狀狹長。有趣的是,雖然同屬一湖,在我國境內的是淡水,而印度境內的屬咸水,苦澀不能飲用,也沒有魚類生長。面積604平方公里,長150公里,平均寬度只有2~5公里,最窄處只有2公里。湖中生長著大量的魚類和水鳥,每當夏季就有數以萬計的地中海中頭鷗來此繁殖。班公湖一直是中印邊境相對平靜的地方,雙方在此也沒有發生過太多的沖突。<br> 這里距離新疆地界已經不遠了。<br> 阿里,拉薩往西的行程已經結束,由于我一起同行的朋友沒有去過納木錯,我們回程時候沒有經過拉薩,而是走大竹卡那邊北上,越過190km左右的沙路后,經過羊八井到納木錯,也為給朋友們提供一些納木錯的行攝攻略,同時將此行片子一并發上吧。<br> 以下幾張為歸途中的場景。<br> 勞作放牧的畫面總是傳遞出一種積極、陽光的氣息。<br> <h3><font color="#010101"> 這些圖像不但透露出藏族質樸的生活氣息,更展現了藏民族博大而深厚的情感,讓人情不自禁地聯想和領略到離太陽最近的人們特有的精神與文化。</font></h3> 看到這個快樂的孩子,想到了德乾旺姆的歌曲 《西藏的孩子》的歌詞兒: 心中裝著藍天的幻想,喜馬拉雅便是我高昂的希望……<br> <h3><font color="#010101"> 這個穿紅色褲子悠閑的藏民,會讓你深深的感覺到:生命可以如此寬厚、恬靜、自然和簡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如果西藏的片子是描寫滄桑厚重、謳歌純潔而近乎于交響樂章般沉重寫照的話,那么,風景作品則是體現其信手拈來、調節情緒、近乎于輕音樂般的輕松自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以前到過納木錯,這里拍攝一般以春夏秋三季為宜,尤以5-9月為最佳。冬季在扎西半島上很少有人留守,而且那根拉山口有時會因大雪封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納木錯周圍,有五個半島從不同的方位凸入水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扎西半島。這是在扎西半島的夜色里拍攝的,看參數是9:36拍攝,曝光4秒。</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納木錯海拔本身就很高,眼看西邊難得見到的火燒云要出現,又急速步行登上這接近300多米的山頂,對自己當時的身體狀態非常滿意。</font></h3><div>我的《西藏往西》上集的封面照片來源于此。<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 納木錯攝影貼士:<br>1、一早一晚是拍攝納木錯湖景的大好時機,強烈建議攝影發燒友在納木錯住宿一晚。<br>2、扎西半島的巖洞里有不少修行的僧人和尼姑,喜歡人文攝影的色友不妨與他們交流溝通一下。<br>3、早上經常有背水姑娘在湖邊取水,可以作為拍攝中的一個點綴。<br>4、扎西半島的小山包上新修了觀景臺,體力好的話可以沿臺階爬上去拍攝遠景。<br> <h3><font color="#010101"> 納木錯像一面巨大的寶鏡,鑲嵌在藏北的草原上。與眾不同的是,納木錯的景是“活”的,是瞬息萬變的。你站在湖邊,不僅水在動,在變化,云也在動,也在變化,更重要的是,高原氣候多變,光線也在時刻發生著變化,因此,在這么多的因素作用下,納木錯就像一個“百變少女”,變幻多端,魅力無窮。</font></h3> <br> 這種場景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用任何詞匯都難以形容,這種原始和博大且無任何人工雕琢痕跡的大自然是我最喜歡的,這也就是我們很多攝影人不去公園拍攝那些假山,人工湖的原因吧。<br> <h3><font color="#010101"> 寫到這里想到向大家推薦《60個一生必拍之地》,它以詳盡的資料和精美的圖片向讀者展現了中國最美的最值得拍攝的60個地方,關于納木錯的拍攝很詳盡,讀者不僅可以欣賞到美輪美奐的奇景,還可以得知這些照片的拍攝地以及如何拍攝到如此美妙的圖片。第二本就是李濟山老師的《圣地光影》,85次進藏的攝影經歷濃縮了他西藏攝影的創作經驗和攝影技法,首先聲明,無廣告傾向,好東西,好經驗大家共享 。</font></h3> 全貼結束。<div> 要和大家說再見了,其實深度感悟和理解西藏對于現實中的我們換言之就是一種“穿越”。<br> 這張航拍片子收尾。<br> 回來很久了,只要回憶起阿里之行,還是有許多的感慨。當你踏上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你就會深深地感受到它的淳樸、深邃、博大、豁達、人世間的名利之惱,愛恨情仇,轉瞬間就了無蹤影了,你那久已蒙塵的心靈也會得到徹底的凈化和洗禮。<br></div> <h3><font color="#010101">謝謝大家!</font></h3> 網名:陽光的味道<br>攝影感悟: 在這個浮躁倉皇的時代中,生命的鏡像只是對物質世界的不同剪輯,或者是在叢生的欲望中匆忙完成的跳切,有誰還能用影像進行詩意的表達,讓心靈重歸平靜?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莲县|
靖西县|
昔阳县|
南汇区|
苍南县|
城市|
凭祥市|
丽水市|
繁昌县|
色达县|
裕民县|
隆安县|
木兰县|
江口县|
麻城市|
东乌|
青浦区|
乐陵市|
五家渠市|
肥西县|
滨海县|
黄平县|
昔阳县|
辽宁省|
武冈市|
洛川县|
卓资县|
长沙县|
鄢陵县|
南木林县|
丰县|
灵丘县|
宜丰县|
田阳县|
饶平县|
武功县|
左贡县|
渑池县|
枝江市|
冷水江市|
屏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