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湖南湘潭人。</h3><h3><br></h3><h3>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毛澤東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的100人之一。</h3> <h3>毛澤東非常喜愛中國篆刻藝術。他一生使用過不少印章,大多系名家所刻,流派各異,殊為珍貴。有些還蘊藏著他與藝術家們交往的種種軼事。</h3> <h3> 鄧散木治印“毛澤東”</h3> <h3>一、著名書法家金石家鄧散木</h3><h3><br></h3><h3>著名書法家金石家鄧散木(1898——1963),以壽山黃田石為毛澤東刻的這枚龍紐大印堪稱“文物極品”。</h3><h3><br></h3><h3>這件作品是在1963年8月贈予毛主席的。大印呈立方體,明黃色,頂部鏤空琢雙龍,因此又稱“龍紐大印”,印的一側刻有“1963年8月,敬獻毛主席,散木琢時六十有六”字樣。</h3> <h3> 鄧散木治印“毛澤東”</h3><h3><br></h3><h3>這枚印章的印文在章法上獨具匠心。</h3><h3><br></h3><h3>印文中,繁體“毛澤東”三字從右往左一字排列,“澤”字三點從左邊挪到了右下端,從而使詳略更為得當,結構更為嚴謹,布局更為優美。筆畫較少的“毛”字的最后一筆反向倒旋,以寓“反手掌乾坤”之意,從布局上填補了“澤”字右上端空白。這是毛澤東所有印章中創意最為大膽的一個。</h3><h3><br></h3><h3>這件龍紐大印原存于中南海,1990年經中共中央辦公廳批準,此印和中南海數千件毛澤東遺物回歸故里,由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收藏。</h3> <h3>二、“三百年來第一人”陳巨來</h3> <h3> 陳巨來治印“湘潭毛澤東”</h3><h3><br></h3><h3>195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請陳巨來刻“湘潭毛澤東”一印。陳13歲即開始刻印,平生治印逾三萬方,其篆刻被譽為“三百年來第一人”。對“湘潭毛澤東”一印,陳巨來慎審精思,三易其稿,一反他擅長的元朱文,最終決定以白文布局,處理得雄壯渾厚,大氣磅礴。</h3><h3><br></h3><h3>不久,陳巨來收到中共中央辦公廳的致謝信,大意是:陳巨來同志,主席收到你為他刻的印章十分高興,特附上三百元以潤筆……</h3> <h3>三、寫雨景的大師傅抱石</h3> <h3> 傅抱石治印“毛澤東印”</h3><h3><br></h3><h3>1959年傅抱石聽說毛澤東要為他和關山月共同創作的“江山如此多嬌”巨幅畫題字,事先精心準備了一枚印章,便于毛澤東落款時蓋用。</h3><h3><br></h3><h3>此印壽山石質,取法漢印風格,剛健樸茂,平方正直,極有氣勢,南京著名印學家王本興先生評論這方印是“大氣魄,大手筆,是一件壯美無比的藝術珍品”。</h3><h3><br></h3><h3>毛澤東看了印拓,十分欣賞,贊嘆道:“不愧是當今藝術大師力作。”但毛澤東的書法作品一向不蓋印,這次也打算破例。他說:“這印章請傅先生代為保存,待我退休后再取來使用。”</h3><h3><br></h3><h3>這枚印章一直由傅抱石精心珍藏。直至四十年后,國慶50周年,傅抱石兒子傅二石才將該印印拓公諸于世。</h3><h3><br></h3><h3>四、上海金石名家吳樸</h3> <h3> 吳樸治印“毛氏藏書”</h3><h3><br></h3><h3>這是一方毛澤東用得最多的印章,是刻的朱文“毛氏藏書”印。毛澤東藏書不講版本,但蓋印是必不可少的。此印是毛澤東在1963年委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叔通請上海金石名家吳樸(1922——1966)所刻。</h3><h3><br></h3><h3>五、“三百石印富翁”齊白石</h3> <h3> 齊白石治印“毛澤東”</h3> <h3> 齊白石治印“潤之”</h3><h3><br></h3><h3>自稱“三百石印富翁”的大師齊白石,也曾為毛澤東篆刻兩方印章。</h3><h3><br></h3><h3>1949年,毛澤東寫信邀請齊白石參加新政協會議。齊白石欣喜之下,用一對名貴的雕有獅子滾繡球紐的壽山石,精心鐫刻了朱文“潤之”和白文“毛澤東”印各一方。</h3><h3><br></h3><h3>這兩方印章法上大開大合、俯仰有致,單刀沖刻、極有氣勢。</h3><h3><br></h3><h3>六、著名篆刻家錢君匋</h3> <h3> 錢君匋治印“毛澤東印”</h3> <h3> 錢君匋治印“毛氏藏書”</h3><h3><br></h3><h3>在上海解放不久,當代著名篆刻家錢君匋(1906——1998)懷著祟敬情給毛澤東篆刻了一方“毛澤東印”并通過當時的文化部長沈雁冰(茅盾)轉贈給毛澤東。后來毛澤東通過上海市博物館找到錢君匋,請其刻了一方“毛氏藏書”朱文印。</h3><h3><br></h3><h3>七、“篆刻王”謝梅奴</h3> <h3> 謝梅奴治印“毛澤東印”</h3><h3><br></h3><h3>謝梅奴(1913——1991),湖南長沙人,有“篆刻王”之稱。</h3><h3><br></h3><h3>謝梅奴刻治的印,毛主席特別喜歡,因為謝與主席同鄉,使用頻率很高,現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這方印回文排列希式,寓巧于拙,雄渾蒼勁,結體流麗,頗具周秦璽印之神韻。</h3><h3><br></h3><h3>八、北京金石名家劉博琴</h3> <h3> 劉博琴治印“毛氏藏書”</h3><h3><br></h3><h3>1949年,北京金石名家劉博琴(1921——1984)受人之托,曾為毛澤東刻過一方長方形的朱文“毛氏藏書”印。在此之前劉博琴也為毛澤東刻治過印。</h3><h3><br></h3><h3>1937年七七事變后,有人曾到北平取燈胡同找到他,說是要刻一枚“潤之”幣章送給遠方的朋友,他于是精心刻了這枚印章。北平解放后,他才知道“潤之”就是毛澤東。</h3><h3><br></h3><h3>劉博琴出身于篆刻世家,擅刻錢線篆文,風貌獨到穩重,功力道勁。平整中見精神,在京城琉璃廠素有“博琴鐵筆”之譽。</h3> <h3>劉博琴所刻的這方印章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礎理論》等部分書籍上鈐蓋。</h3> <h3>九、奇女子談月色</h3> <h3> 談月色治印“毛澤東印”</h3> <h3> 談月色治印瘦金體“毛澤東印”</h3> <h3>柳亞子請十萬樓主刻治“潤之印”</h3><h3><br></h3><h3>1945年8月8日,毛澤東赴重慶參加歷史上著名的“重慶談判”。</h3><h3><br></h3><h3>期聞,柳亞子在送給毛澤東《贈毛潤之老友》一首七律詩后,又向毛澤東索詩,毛澤東寫下了《沁園春·雪》一詞贈送柳亞子。柳亞子發現上面沒有落款和印章,便請毛澤東重鳥。毛澤東寫好后,說沒帶印章。柳亞子就特請在重厭的名篆刻家十萬印樓主曹立庵(1921——1991),選了兩塊壽山石料,刻了一方白文印“毛澤東印”和一方朱文印“潤之”。</h3> <h3>柳亞子先將兩方印鈐在毛澤東抄送他的《沁園春·雪》后,再將二印章奉致毛澤東。</h3><h3><br></h3><h3>現這一組篆刻已視為革命文物收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h3><h3><br></h3><h3>下面是毛澤東的兩枚早期印章。</h3> <h3> 毛澤東1936年使用的印章</h3><h3><br></h3><h3>1936年2月,毛澤東率領紅軍抗日先鋒隊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渡過黃河,東征華北前線對日作戰,途經陜北清澗縣袁家溝一帶,適逢雪,于是寫下氣勢磅礴、雄壯豪放的《沁園春·雪》。當時,毛澤東手書該詞后,曾于落款處鈐有一方白文“毛澤東印”。</h3> <h3>這枚印章,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毛澤東印章,使用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1937),這可以從很多毛澤東早期簽署的公函、命令等文件和資料中看到。</h3> <h3>以上兩枚毛澤東的早期印章作者已不得而知。</h3> <h3>多年來,不少著名的文人雅士、金石篆刻名家,出于對毛澤東的敬仰和熱愛,紛紛向他贈送鐫刻名印。這些印章風格多樣,各具特色,異彩紛呈,不僅彌足珍貴,而且讓人不勝玩味。更值得一提的是,篆刻藝術家為自己國家的領袖治印,一石就是一個不老的故事,一印就是一個歷史的印跡,其包含的文化意義與藝術價值非同一般。</h3><h3><br></h3><h3>站在中國篆刻藝術的審美角度,對毛澤東這些用印進行賞析似乎還未有先例,也填補了篆刻藝術領域之空白,還為中國篆刻藝術史增添了一份珍貴的史料。</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连浩特市|
青冈县|
隆林|
子洲县|
池州市|
新竹县|
海南省|
南汇区|
盐边县|
泾源县|
子洲县|
云浮市|
榆树市|
襄汾县|
灵寿县|
祥云县|
栖霞市|
乐亭县|
濮阳县|
哈尔滨市|
综艺|
精河县|
鹤山市|
洪洞县|
平远县|
南开区|
茶陵县|
英吉沙县|
盱眙县|
郁南县|
亚东县|
奉化市|
浮梁县|
乐至县|
栾川县|
平泉县|
辽宁省|
东乡县|
蒲江县|
新竹市|
大石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