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七十年代,我終于如愿以償的接到了入伍通知書,穿上了軍裝。這一年的元月初,我們新兵蛋子一起登上了西征新疆的悶罐軍列。</p><p class="ql-block">那個年代運兵的條件也算不上好,幾十個人擠坐著一節悶罐車廂,由于是臨時軍列,總是走走停停,有時候一停就是幾個小時。誰也不知道啥時候走,啥時候停。漫長的旅途,使人感到倍受煎熬。為了打發時間,大部分人都選擇,把部隊發的被子打開,一個挨著一個打成地鋪,躺在被窩里,聊天講故事或者睡覺 。沿途遇到軍供站了,就有幸喝點熱水,吃點熱飯,如果沒有趕到有軍供站的地方,部隊提前安排有一蘿筐烙餅,可以充饑。 </p><p class="ql-block"> 當火車到蘭州時,氣溫隨著地理緯度的升高而愈來愈冷,部隊開始在車廂里,給每個人都發了件軍用皮大衣。再往前走,發現與我們同列火車的一部分新兵,下了火車離去。那時真的不知道要把我們拉到哪里。其實,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只要能夠去當兵就行。</p><p class="ql-block"> 經過七個晝夜的長途跋涉,火車終于到達了烏魯木齊火車站。部隊早已經準備好了的解放牌卡車等在那里,大家匆匆忙忙爬上卡車,不知道又要把我們拉到什么地方。只好暈頭暈腦地聽從安排,后來才知道,把我們拉到的這個地方叫五家渠,是新兵訓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在卡車駛入訓練營區附近時,部隊還組織了老兵敲鑼打鼓,列隊夾道歡迎,一時間覺得還是挺溫暖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來到了五家渠,此時正值寒冬臘月季節,冰天雪地里寒風凜冽,呵氣成霜。樹枝上由于霧里的水分堆積凝固,形成了晶瑩剔透的冰花,隨風搖曳。愛美的女生似乎格外怕冷,早已把自己從頭到腳包裹得嚴嚴實實,男士們的頭發、眉毛、胡子上都掛滿了霜花。</p><p class="ql-block">大西北新疆的冬季,到處都是白雪皚皚的銀色世界,剛到這個陌生的地方,給人的感覺是那么寒冷、神秘、浪漫和一點點的畏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七十年代 營房通往五家渠街區的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我們下車后,都慌忙地拿上自己的行李,跟著新兵連的班長,走進了營房。負責訓練我們的新兵班長,早已經把室內的衛生整理干凈,煤爐子的火焰正旺,把火墻燒得暖融融的。室溫的反差,使我們忐忑不安的心情慢慢的平靜下來。</p><p class="ql-block"> 五家渠 新兵連訓練基地,是我們團一營的住地。營房是磚混結構住房,大概每間房有20多平方米,入住10人。睡覺的床是木板打造的大通鋪,部隊發給每個人一個褥子和一條毛氈。要把軍綠被子和軍大衣按照規定,疊成豆腐塊放在鋪上。</p><p class="ql-block"> 取暖的方式是傳統的燒煤取暖,但是這里取暖的方法,還真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就是燒火墻。其辦法是在室內用土坯,砌成上下往復的煙道,最后連接煙囪,把煙氣排放出來。這個取暖方式雖然比較原始,但是效果不錯,火爐燒的火墻溫度最高能夠達到20度以上。每天的喝水、洗臉等生活用水都靠它來解決。晚上睡覺前,還可以把大頭鞋里潮濕的鞋墊,放在火墻上烤干燥,這樣穿上更加舒服些。</p><p class="ql-block">說到這里,當時還有一個小插曲,我們剛到新兵連時,部隊給每人配發了一條毛氈,鋪在褥子底下。但是,有一個戰友在不經意中發現,他的褥子底下是兩條毛氈,他出于好奇,趁沒有人時,把那條氈剪成了好幾套鞋墊子,準備自己換著用。有一天晚上,他在廁所方便時,給另外一個戰友說起了這個事情時,被別人聽到后舉報 。結果新兵連在連點名時,宣布其因為破壞裝具被警告處分,這也充分說明了,才入伍不懂規矩的危害。</p> <p class="ql-block">這是當時新兵連訓練時住的營房</p> <p class="ql-block">新疆的五家渠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與北京時間的時差兩個小時,在烏魯木齊北邊45公里處。夏天雖然不長,但是也非常炎熱,這里的冬天是很冷滴,最低氣溫在零下三十多度。光是這一點,對于我們這些從內地(新疆人稱口內)來的人來說,就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剛才到這里的時候,有的人身上起紅疙瘩;有的人嘴唇干裂、鼻腔干燥;有的人嘔吐、腹瀉、肚子痛。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其實都是水土不服的反應,大家或輕或重,過來一段時間后,慢慢的就自然好了,因為這是需要逐漸適應。</p><p class="ql-block"> 新兵連的訓練是很嚴格的。由一個老百姓轉變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是要經過一個過程。主要是有這幾個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二是部隊條令、條例、規章制度學習貫徹實施;三是基本的隊列、射擊、投彈等軍事技能培訓。經過三個月的訓練,要求基本上達到部隊的合格軍人標準。</p><p class="ql-block"> 部隊里的生活,也是很辛苦和緊張的。每周除了按照操課表,有序進行訓練外,每天早晨起床后,要在十分鐘內,整理內務,把被子疊成豆腐塊放整齊,然后上廁所方便,部隊上的說法叫排除故障,接著是扎好腰帶,穿戴好鞋帽準備出操。</p><p class="ql-block">這一切看似簡單的事情,對于一個才入伍的新兵來說,剛開始總是覺得手忙腳亂,顧頭不顧腳,一時難以適應。另外一個事情是,不知道為什么開飯前,還要整隊唱歌。明明知道訓練后又累又餓,但是,唱歌后才能吃飯,若不認真唱歌,還要從頭再來。</p><p class="ql-block">部隊里面有些事情,看起來比較機械繁瑣,其實是對于培養自己良好習慣養成,有著重要意義。特別是每星期周末的班務會,要求每個人都必須發言,最后還要評出一名本周表現好的同志,在星期一的連點名時于以表揚。后來發現,以前不喜歡說話的人變得越來越會說話了;以前不太會寫信的人,由原來一封信半頁紙就不到,到后來發現他能夠寫兩頁紙的私信了。記得有個戰友在寫烏魯木齊的“烏”字時,多了一點,寫成“鳥”魯木齊市,當時一些新兵的文化程度確實不高,這個事情竟然成了一時的笑談。那時經常說解放軍是一座大學校,真的是很鍛煉人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隊列訓練的內容,從徒手隊列到持槍隊列,特別是托槍拔正步,一天下來腿疼腳腫,還真是意志和毅力的考驗。我們在電影大閱兵中看到的,儀仗隊的嚴苦訓練,真實情景模式是一樣的,只不過儀仗隊的要求更高更嚴。最使我忘不了的是,有一天下午的隊列訓練結束后,在新兵連長做當天的訓練講評的時候,我突然覺得頭暈目眩,大汗淋漓,剛好連長的講評結束,我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營房里,當時如果再遲半分鐘,那肯定會暈倒。由此可見,自己的體力透支也是相當的嚴重。</p><p class="ql-block"> 不僅僅訓練的強度大,那時的后勤工作也沒有得到好的保障。由于新兵連是一個臨時單位,經費來源不足,新兵的飯量也比較大,新疆的冬天本來就缺乏蔬菜,新兵連的蔬菜更加是捉襟見肘,上級配送的大白菜和包包菜(新疆叫蓮花白),在不到兩個月內就沒有了。怎么辦,新兵連長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每天的食普都是一樣東西,即:主食是發糕(玉米面添加糖精)蒸熟,然后犁成現在的蛋糕型狀),菜是鹽水煮黃豆,喝的飯是玉米粉糊糊湯。這樣的伙食持續了月余時間,那時的生活條件確實是相當艱苦的。</p><p class="ql-block">說起這個事情的時候,還真的有人堅持不下去了,我們有一個老鄉就當了一次逃兵。據后來了解,這個老鄉在當兵前,是大隊里的東方紅拖拉機駕駛員,那時開拖拉機可是個吃 香的活,給哪個生產隊犁地,人家都會巴結著吃吃喝喝,同時也很有面子。怎料想部隊的生活條件是那么艱苦,真正當上了兵的時候,覺得事情莫過于如此,生活的反差太大了。他悄悄地跑到火車站,準備回家,部隊的領導當時很著急,終于在他沒有上火車前把他給找了回來。由于是新兵,部隊當時批評教育后,宣布口頭警告處分而草草了事。</p><p class="ql-block"> 這一年的春節,是在新兵連簡單愉快的度過的。上級部門給我們送來了一些豬肉,另外還有一些馬肉,這對于我們來說,也屬于比較稀罕的食品,春節期間的伙食還是得到了改善。</p><p class="ql-block"> 三個月緊張的新兵連生活,在嚴格的要求中不知不覺度過。特別是在兩個多月后的一天,我們終于佩戴上了鮮紅的領章和帽徽。這才成了一名真正的軍人,那種的感覺到現在都沒有忘記。</p><p class="ql-block"> 那兩天總是盼著星期天,在休息時間內,我給班長請假后,立馬和要好的戰友直奔五家渠照相館,拍照了一張入伍以來的第一張照片,寄回了家鄉。父母收到后又放大加洗了幾張,加在鏡框里,擺放在客廳里明顯的地方。那時候想照個照片也不是那么容易,必須到照相館拍攝,并且還是黑白照片。這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也許不太了解當時的情況,因為現在隨便用手機就可以拍攝上傳。時代的發展歷程,已經遠遠超越了人們的想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家渠這個地方,現在說來我還是真的有點不解之緣。當新兵的時候,第一步跨入新疆這片熱土的地方,就是五家渠。那時在新兵訓練三個月,雖然新兵訓練結束后,我到了烏魯木齊警備區的軍營,但是,在第二年,我又回來到團里的一營農場(五家渠)挖大渠(排堿溝)一個月;第三年上級又讓我參加輪訓隊(教導隊)在五家渠培訓兩個月。在三個年頭中,合計有六個月時間,在五家渠這個地方工作生活,真的是一生中難以忘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我記得七十年代后期,五家渠基本上就一條街道,好像是現在的人民路。星期天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郵電所、商店里,印象最深的就是農六師的八一俱樂部,可以說是五家渠的地標建筑。因為我們剛到五家渠的時候,農六師的領導還安排了一場對我們新入伍軍人的慰問演出活動,子弟學校的師生們,演唱了《洪湖水浪打浪》等經典歌曲,還有那漂亮的蘇聯式俱樂部建筑,一直都留在記憶深處。</p><p class="ql-block">但是我最近才知道,由于五家渠發展的需要,八一俱樂部已經在2001年被拆除,聞悉此消息,令人扼腕嘆息。</p><p class="ql-block">現在的五家渠市文化廣場中心,三角火炬的地方,就是原八一俱樂部舊址所在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營房旁邊,這個一年四季自然流淌的泉水,是我們飲水、洗衣服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八一俱樂部曾經是農六師政治文化中心的象征。六師的各種重要大會,都在俱樂部召開。放電影和各種文藝演出等大型活動,都在八一俱樂部舉行。八一俱樂部,給六師職工群眾留下了許多美好回憶。</p><p class="ql-block"> 據有關資料介紹 ,在解放軍進軍大西北的時候,解放軍6軍17師是當時進駐五家渠的部隊,也就是電視劇《亮劍》原型王近山將軍曾經率領的那支英雄部隊,他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戰功顯赫,彰顯了中國的軍魂、民族魂,是一代天驕。這支部隊英雄輩出、驍勇善戰。五十年代初,遵照命令就地屯墾戍邊,改稱為生產建設兵團農6師,是中國軍人的特殊奉獻,五家渠是一個具有紅色基因和光榮傳統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八一俱樂部是1957年上半年,由時任農六師師長鄭云彪,副師長姜勝、韓吉隆,政治部主任趙予征等集體研究決定修建的。那時資金緊缺,運輸困難,一切都靠自己動手,到南山伐木,靠馬車爬犁運木料,靠自己燒磚施工。</p><p class="ql-block">每逢節假日,八一俱樂部張燈結彩,歌聲飛揚,成為五家渠最繁華熱鬧的地方。凡到五家渠來的客人都要到八一俱樂部轉一圈,多數都要在門前留個影,八一俱樂部伴隨著五家渠人從1959年建成到2001年建文化廣場時拆除,經歷了42個春秋。</p><p class="ql-block"> </p> <h3>五家渠滄桑巨變,現代化城市街景。</h3> <h3>五家渠璀璨絢麗多彩的夜晚</h3> <p class="ql-block">我通過媒體了解到,特別是2002年設立縣級五家渠市以來,這里的社會政治穩定,經濟發展迅速,環境優美,人民群眾安居樂業。</p><p class="ql-block">五家渠這座烏魯木齊市美麗的后花園,發展前景非常值得期待。尤其是該市的軍墾文化、將軍文化、知青文化、郁金香文化,都具有自己的特色,發展潛力巨大。</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鲁科尔沁旗|
绥化市|
子长县|
穆棱市|
长沙市|
林西县|
瑞金市|
巴中市|
碌曲县|
武胜县|
永平县|
阿克陶县|
长岭县|
婺源县|
南投市|
赞皇县|
扎鲁特旗|
丹阳市|
温州市|
湖州市|
平乡县|
沿河|
湘西|
刚察县|
四川省|
南召县|
胶南市|
克山县|
临西县|
福泉市|
浏阳市|
阿拉善盟|
香河县|
麦盖提县|
博白县|
南京市|
赞皇县|
荆门市|
长兴县|
祥云县|
巴林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