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康莊,一個美麗的名字。</h1><h1> 《爾雅》曰:"四達謂之衢,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康莊,即通達、寬闊、平坦。康莊大道,就是寬闊平坦的大路。</h1><h3></h3><h1> 家鄉康莊,是在六百年前康姓先祖移民此地以姓立村。先民深諳康莊之意,在村里預留出了寬闊的馬路路基。在六百年后的新千禧年初,平整拆圍,拓成一條寬約三四十米的當街,建成一條七八米寬的水泥路。佇立街頭,東西相望,寬敞遼闊,一覽無余。</h1><h3></h3><h1> 先民是智慧的,村莊是選址在一處高臺上。從村子的地名上就可以看出來,四周有東河西河北河,這里的河,是低洼的地。村南也是低洼,離村半里路就是一條河,村民叫它南河。這是一條非常有名的古河河道一一無棣溝。徐福東渡為秦始皇求長生仙丹,就是從這條河向東出海的。村北、西處高臺上多是良田。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大水中,村民的房屋沒有被淹,但出村只好將各家各戶的條凳拿出來,排出有二里地。</h1><h1> 村里現在只有郭、楊二姓。原來立村的康姓搬至高灣,劉姓也早早遷出。全村有六百多人,郭姓占絕大多數。郭姓先祖,在明末清初從郭家橋遷來,是清朝舉人。家道傳承,成就了康莊的文化小村。聞名百里八鄉的刀筆二爺,幫窮人寫狀子打官司、協調鄉鄰糾紛、戲擾權貴地痞等,成為為貧民百姓仗義執言的化身。已知上世紀初,村里的私塾就具相當規模。本村有一批私塾先生,有的在本村教學,有的到外村教學。抗戰爆發后,先后有多名學生,或以教學為掩護進行抗日宣傳,或直接走上抗日一線。上世紀五十年代,有數人走進大中專院校。</h1><h1> 康莊人勤勞樸實,肯于吃苦,持家有道。稍有余錢多用于買地。因此,在土改前,康莊的土地面積遠遠超過周邊村子,人均擁有量最高。土改時,給外村拿出了好多土地。至今,還有多戶的墳地在鄰村的地里,因為當時屬于自家的土地。</h1><h1> 人民公社生產隊那會兒,盡管有割資本主義的尾巴的枷鎖,但在每年秋后,還是要搞一些隊里的副業,或組織社員去六四一油田、塘沽鹽場干苦力。分田單干后,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起初,倒糧食的比較多。因為買價與賣價相差無幾,有些人就往大豆玉米里摻土坷垃。曾在一夜之間,一座場園屋子被扒平。將扒下的土坯,砸成與豆粒大小的坷垃粒,在傍晚的時候去賣,這樣賺的多些。隨后,村里買織網機子的人多起來。塘沽開發區來招工,村里的青年學生一掃而空。</h1><h1> 康莊,曾是一個綠林掩映、桃李芬芳、棗花飄香的生態之村。因管理技術落后,投入成本高收入少,將果木樹大多砍掉。現今村里的棗樹較多,大都集中在百姓家的房前屋后,地里的非常少了。現在的農作物主要是玉米小麥,村民們靠天吃飯,不下雨地耩不上,就沒有收成。</h1><h1> 一代熱愛土地的人慢慢老去,年輕人不屑去土里刨食,不愿重復父輩們"鋤禾日當午"的日子,土地流轉或成趨勢。空心村,留守兒童,光棍漢,成為村莊現實。</h1><h1> 我不敢遠觀,也不敢暢想。那些村莊自然美景、鄉風民俗,還能保持多久?還是選些有代表家鄉的生態景像,提前下載到我們的記憶里吧。</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常市|
隆回县|
巩义市|
商洛市|
平安县|
永寿县|
贡觉县|
苗栗市|
绥芬河市|
南投县|
海口市|
尉犁县|
沙湾县|
苍溪县|
大渡口区|
崇左市|
桦甸市|
南部县|
张家界市|
汉中市|
偃师市|
迁西县|
文安县|
毕节市|
九台市|
崇明县|
肃北|
溧阳市|
龙州县|
建水县|
镇雄县|
保亭|
台北县|
滦平县|
宝坻区|
松原市|
光泽县|
民权县|
洪江市|
永兴县|
寿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