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百年工廠今猶在,悠久歷史誰人知 ——畫說“鐵路大廠”

北方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一個有著110年歷史的工廠,今天仍坐落在濟南繁華的城市之中,在城市大拆大建大發展中沒有傷筋動骨、異地搬遷,工廠基本輪廓仍沿襲著建廠時的設計藍圖,仍遺存著建廠時的建筑且保護完好,仍保留著歷史文化和傳承,這樣的工廠在國內屈指可數,這就是中車山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隸屬中國中車)。在百年歷史變遷中,工廠冠名十幾種之多,但濟南市民仍習慣叫“鐵路大廠”,這一叫就叫了百年。</font></h3> &nbsp; &nbsp; &nbsp; &nbsp;<b>“鐵路大廠”的由來</b><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1907年清政府與英德兩國簽訂了《津浦鐵路借款合同》。因運營需要建設了三個廠,北有天津廠,南有浦口廠,中有濟南廠。濟南廠為三廠之大,專修蒸汽機車、客車和貨車。濟南廠的廠址就選在了位于城西三公里的大槐樹莊。1909年,德國工程司進駐大槐樹莊,開始了勘探、設計和籌建工作。1910年,濟南廠正式開工興建。當時官方的廠名是:津浦鐵路局濟南機器廠。開建始初,從官方到民間,習慣叫“大槐樹機廠”。1913年4月工廠投產時,面積之大、工人之多、設備之先進,在濟南首屈一指。因此,鐵路大廠取代了以大槐樹為象征的稱謂,任憑歷史風云如何變幻,鐵路大廠這個俗稱延續到至今并成了地理的坐標。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建廠時的工廠大門,后來在門后空地兩側加蓋了職工宿舍,這門是進入廠區的必由之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建廠時進入生產廠區的大門,工人習慣叫二門。這是一座典型的歐式風格的大門,1993年工廠轉產改造時拆除,現在它只留在了鐵路大廠人的記憶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工廠南大門,民國時期經過改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建廠時廠區平面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建廠時廠區平面圖&nbsp; &nbsp; &nbs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建廠時廠房設計圖紙 (有些設計圖是印制在絹上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建廠時廠房設計圖紙&nbs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建廠時廠房設計圖紙 &nbs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建廠初期的進口設備,1993年轉產貨車時都處理掉了,這是留用的一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建廠時廠房一角,仍可看到德國建筑的設計風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建廠時工廠廠徽。廠徽體現了大槐樹的特征:一棵茂盛的大槐樹輪廓,襯托著一只兩翼伸展的車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津浦鐵路局的路徽</font></h3> <b>&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紅房子”工人運動發源地</b><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110年前,在廠西門不遠處,建了一片工人住宅,叫“紅房子”宿舍。建廠時,廠房、辦公、居住等建筑用磚都是由工廠自建窯廠燒制的。用這種紅磚還專門建了十幾排平房,專供從天津、膠東招聘的技術工人居住,因一改中國傳統的青磚青瓦,工人稱叫“紅房子”。在“紅房子”居住的一個張姓鉗工師傅,在自家院里辦起了“公所”,掛出了“大槐樹機廠公所”的牌子,組織的各種活動在濟南影響極大。 1921年春天,濟南共產主義小組剛剛成立,王盡美、王荷波就來到“紅房子”公所介紹蘇俄的情況,宣傳馬克思主義,教工人們識字讀書,同工人交朋友,發現并培養了李廣義等多名工人骨干分子。在他們的親自指導下,1921年6月上旬,以紅房子公所為基礎,成立了津浦鐵路大槐樹機廠工人俱樂部,這是山東省第一個具有工會性質的組織。紅房子不光是對紅色建筑的稱謂,紅房子也成為工人運動和工會組織的發源地,為中國革命培育了紅色火種。<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紅房子公所舊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王盡美之孫王軍在接受濟南電視臺采訪,身后的這一幢幢樓就是紅房子原址。七十年代改建為樓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濟南文史》雜志刊登“走近濟南鐵路大廠紅房子”</font></h3> <b>&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山東省第一個企業工會組織</b><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工人俱樂部辦起了四處工人夜校,吸收300多名進步工友參加。在王盡美和羅章龍的親自指導下,1922年6月18日,山東省第一個企業工會組織—濟南大槐樹機廠工會正式宣告成立。共產黨員李廣義擔任工會副委員長。王盡美幫其制定了工會簡章。7月9日,《山東勞動周刊》復出的創刊號上,刊載了大槐樹機廠工會成立的消息,王盡美撰寫了熱情洋溢的祝詞:<br>好了 好了<br>勞動界一線的曙光 <br>放到我山東來了<br>你是握著南北交通的樞機<br>你是傳播文明的利器<br>你要為山東勞動界多少同胞<br>首先把這個擔兒挑起<br>…………<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從此,“鐵路大廠”的工會組織成了山東省、濟南地區工人運動的排頭兵和風向標。<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山東工廠史選》1959年出版,其中有7篇是鐵路大廠老工人回憶錄,真實記錄了建廠初期工會組織和黨支部開展活動的情況。</font></h3> <b>&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山東省第一個企業黨支部</b><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鄧恩銘,及黨的早期工人運動領導人王荷波、羅章龍親自到工廠領導發動工人運動,進行革命實踐。1922年初,羅章龍介紹工人骨干李廣義加入了黨組織,這是工廠第一個共產黨員,他還成為北京“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第一批會員。1924年冬,上級黨組織派劉子久到工廠組建了臨時黨支部,黨員14名,劉子久擔任臨時支部書記。1925年3、4月間,經中共山東地方執行委員會批準,正式成立了濟南市第一個工廠黨支部———中共津浦鐵路濟南大槐樹機廠黨支部。李廣義擔任支部書記。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開時全國共有黨員994名,而“鐵路大廠”已有16名,占全國黨員總數的1.6%。在建立黨支部的同時,還組織建立了團組織,共有團員25名。工會組織和黨、團組織的成立,使工人運動有領導、有組織的開展,取得了一次次勝利,成為濟南乃至山東工人運動和黨的活動的中心。<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鐵路大廠黨支部、工會舊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王盡美是山東黨組織早期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工廠工會組織、黨組織的成立王盡美都親自指導,作了大量宣傳工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羅章龍是中共創建時的黨員之一。1922年初,羅章龍來到工廠,同工人骨干交朋友,發展了工廠第一個黨員李廣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王荷波1916年南京浦鎮機廠工人, 192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南京地區第一個共產黨員。他同王盡美一道到工廠組織工人學習,發動工人運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劉子久, 1924年冬,上級黨組織派其到工廠組建了臨時黨支部,擔任臨時支部書記。解放后曾任勞動部常務副部長等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濟南黨史研究》雜志刊登專題研究:“山東最早的企業工會組織和黨組織為什么會誕生在鐵路大廠”</font></h3> <b>&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轟炸鐵路大廠,掐斷日軍運輸</b><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為切斷日本侵略者的物資運輸線和機車修理生產線,1945年3月23日,盟軍派出了29架B24型轟炸機對鐵路大廠和濟南火車站進行了轟炸。在工廠投下了100多顆炸彈,炸毀了多處廠房和設備,造成機車生產癱瘓,使日軍沒有機車運輸。轟炸工廠重要目標的標識圖,就是由工廠地下共產黨員姜仲三與動力車間技術員王印增合作完成的。此圖通過地下交通線轉送到盟軍,半個月后實施了這次轟炸,日軍的軍需運輸遭到沉重打擊,1945年9月15日日軍宣布投降。<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炸彈分布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炸彈分布圖說明</font></h3> <b>&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100多年的大槐樹是歷史的見證</b><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1909年由德國工程司在大槐樹莊一棵有著百年樹齡的老槐樹附近打下了建廠的第一根標桿,以大槐樹為中心擴展建廠。這棵與“大槐樹機廠”建廠同期的大槐樹,是原圈在廠區墻內槐樹林其中一棵。1956年工廠建宿舍時圈出廠外,現只留下這一棵。2003年此地改建樓房時,此大槐樹被保護下來。這棵百年的大槐樹,用它100多年的成長,見證了“鐵路大廠”從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日本侵略占領、國民黨統治的一個個時期。新中國成立后,這棵大槐樹也更加茁壯茂盛。&nbsp;<br> <b>&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第一任德籍廠長辦公樓</b><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這座日爾曼風格的百年建筑是工廠第一任德籍廠長道格米里的辦公大樓(現為廠史館)。1909年6月竣工。這座大樓的設計者就是濟南老火車站的德國設計師赫爾曼?菲舍爾。<br>&nbsp; &nbsp; &nbsp; &nbsp;這座大樓地上三層,地下一層,一層地面采用鋼骨混凝土結構,二、三層采用木梁結構。整體采用對稱式設計,門廊、閣樓、門窗等細部裝飾上呈現出德國建筑特色。<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第一任德籍廠長道格米里的辦公大樓(現為廠史館)。這座大樓的設計者就是濟南老火車站的德國設計師赫爾曼?菲舍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德國設計師赫爾曼?菲舍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這是辦公大樓原圖。樓頂的老虎窗在上世紀40年代大修時加寬、去掉5個煙囪,但仍保留著建筑的原始風貌和基本格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這個閣樓的屋頂骨架,是折扇型骨架或是幾何三角型骨架,非常簡潔明了。木架的深顏色與白的墻體相結合,形成的反差給人以美感,由此激發人們的審美情趣。這與中國的屋頂采用的斗拱、梁柱結構有著很大不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閣樓房角</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木制樓梯仍結實耐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樓層拐彎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最能體現日爾曼風格的是這座大樓的門廊和立柱。這種柱式叫陶立克柱,是古希臘最典型、最輝煌、意味最深長的三種柱式之一,它有16個凹槽,凹槽相交是一個平面,剛勁粗獷,力透著雄健之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這座大樓的門鎖及把手是原配,其造型是橡樹葉的變形體。橡樹是德國的國樹,是德國及歐洲許多民族喜愛的植物。它已經100多年了,至今仍在使用。當你手握把手、打開門鎖,你握得是一段百年的歷史故事、打開的是一座建筑藝術的殿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窗戶把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大樓正面三角型山墻頂端有一塊三角型木雕圖案,這個花型是對稱的,其圖案看似橡樹葉的造型,中間有一顆橡子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這座大樓的屋頂就是使用的這種牛舌瓦,每片瓦都有100年的歷史。牛舌瓦背面中間德文 “R.KAPPLER & SOHN TSINGTAU ”,大體意思是“卡帕拉(音譯,指姓)家族企業在青島制造的瓦”。這個磚瓦廠約在1899年投入生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濟南文史》雜志刊登“濟南鐵路大廠的歷史與建筑拾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德國設計師赫爾曼?菲舍爾的孫女西維亞和丈夫在廠史館參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西維亞手持工廠百年廠慶紀念冊留影</font></h3> <b>&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第一任廠長道格米里的別墅</b><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這座樓是第一任廠長的別墅,它與廠長辦公樓遙相呼應,也渡過了100多年的歲月。當時這座樓的周圍用木柵欄與其它樓隔開,樓前樓后均是花園,樓前有一棵高大的白丁香樹,開花時節,香飄四溢。<br> <b>&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高級管理人員公寓樓</b><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這座大樓是建廠初期專供德籍高級管理人員居住。從它外露的木骨架和不對稱的建筑外形上,更顯德國的建筑風格。由于歐洲戰爭,1914年德國人撤走后,工廠交由北洋政府管理,此后它一直作為管理人員的公寓使用。新中國成立后,這座大樓先后作為托兒所、職工療養院、工會辦公使用。<br> <b>&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園丁房</b><br>&nbsp; &nbsp; &nbsp; &nbsp;這座小房是花園園丁的用房。建廠時,在它前面是三座小洋樓,洋樓的前后都用木柵欄圍著,種著花草樹木,猶如一座座小花園,那園丁就住在這座小房里,每天辛勤的在這片土地上勞作著。今天,這座小房成了幼兒園的辦公室,仍然是“園丁”房,不過,今天的園丁是幼兒教育的園丁,她們每天在這里備課,辛勤的工作著,培育的是祖國的花朵。<br> <b>&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四維亭</b><br>&nbsp; &nbsp; &nbsp; &nbsp;“四維亭”,建于1917年,是工廠建廠初期的建筑遺存。四維取自于管仲《國頌》文中,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孫中山是四維的積極倡導者,當時以“四維”取名的亭、橋、堂等不在少數。四維亭的取名彰顯了鐵路大廠人對孫中山的尊敬與崇拜。亭子整體雖然呈現中國特色,但亭帽木結構仍用德國幾何結構的建筑模式,而不是中國卯榫梁柱結構。頂瓦乃是德式牛舌瓦,六柱用的不規則五角棱柱,而不是圓柱,這與純中式亭子的建筑風格迥然不同。<br> <b>&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德式水塔</b><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這座德式水塔應該說是工廠最早的構筑物了,應該在工廠大規模開建前就建成投用了,因為在它的東側就是窯場,需要水塔提供水源。這座水塔高約20余米,直徑6.75米,這座塔的腹壁直徑上下是一樣粗的,但塔體的腹壁是自下而上逐漸往里收,經過巧妙的藝術處理,在人的視覺上感到上細下粗。塔頂也是木構架,構造形式如雨傘一樣,原塔頂也是采用的牛舌瓦。設計形式上呈現出歐洲建筑的風格,據說也是德國設計師赫爾曼?菲舍爾的設計。這座塔是建筑與建筑技術、建筑藝術完美結合的一個作品。<br> <b>&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德式油庫</b><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這座油庫的位置與水塔在同一中軸線上,1909年6月就竣工投用了。建廠初期,濟南僅有的一家電燈公司所發的電也僅夠城里大戶人家使用,工廠建設只能靠油發電提供動力源。為了卸油桶方便,它的北面緊靠鐵路線。油庫內頂呈半圓型,為防火和安全,用土做了包層,從它堅固的大門上,仍可想象到當年油庫的重要地位。<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油庫前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油庫后門</font></h3> <b>&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德式澡堂</b><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這是一座德國建筑風格的小房。它低矮的石質窗臺同廠長辦公樓的窗臺如出一轍,它的房頂原先也是鋪的牛舌瓦,因廠長辦公樓頂維修,撤換到大樓樓頂,剩余部分收藏在大樓地下室內。根據建筑結構布局分析,它應該是一座小澡堂。在這么近的距離內,兩座門緊緊相挨,屋內有一堵墻相隔。門的各一側都有一低矮的窗戶,屋內地面低于屋外水平面。在小房的東側有一鍋爐房,有可能為后來更換鍋爐時重建,而它的地面高于屋外水平面。從它的屋面形式看,仍與中國建筑有所不同,可能是沿襲了原先德式建筑的特點吧。<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窗戶已改造加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屋內地面低于屋外水平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改造后的鍋爐房</font></h3> <b>&nbsp; &nbsp; &nbsp; &nbsp; 老線路老鋼軌及老東門</b><br>&nbsp; &nbsp; &nbsp; &nbsp; 這條伸向遠方的鐵道線路是建廠初期的一條線路。這條鐵路線最早與膠濟線、津浦線濟南火車站連接,進廠修理的蒸汽機車、貨車、客車都從這條線路上通過。原先這條線路上鋪得都是鋼枕,是由德國生產的。后來都換成了木枕或水泥枕,不過在這最后的50公尺里,還是1910年德國生產制造的鋼軌。八十年代通往這座大門以外的線路被拆除,但這座大門被永久地定格在這里。這兩座門垛子歷經百年的風雨洗刷,仍默默無聞地守衛在這里。<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進廠修理的蒸汽機車、貨車、客車都從這條線路上通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修理的機、客、貨車從這個大門駛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大門門垛子,現仍保存完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廠史館展品中有十多種不同年代的百年鋼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漢陽造鋼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這兩根標有漢陽不同廠名和年代的鋼軌為什么生產年代相隔不久,而使用不同的廠名,為我們留下了疑問。據歷史資料記載,漢陽鐵廠1893投產,有6個大廠、4個小廠,其中大廠中有一個鋼軌廠。那個年代稱漢陽鋼鐵廠的廠,至今未找到相關的歷史記載,也期待專家學者和文物愛好者對其鋼軌上廠名的來歷釋疑。&nbs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濟南文史》雜志刊登“鐵路大廠百年鋼軌史話”</font></h3> <b>&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鐵路大廠早于濟南解放4天</b><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1948年9月15日拂曉,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了西郊飛機場,9月20日解放了工廠。9月24日濟南戰役結束,全城解放。<br>攻城戰斗打響后,在鐵路大廠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組織黨員和工人骨干,主動為解放軍攻打駐守經二路上的國民黨靖綏區司令部(現郵政局大樓)引路,引導解放軍避開設在馬路兩側和路口的碉堡,采取穿巷翻墻挖洞等辦法,繞到敵人背后,殲滅了據點敵人,為濟南的解放做出了貢獻。<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這是工廠西墻,解放軍從這里進入,解放了工廠。</font></h3> <b>&nbsp; &nbsp; &nbsp; &nbsp;“江南號”機車伴隨著隆隆炮聲,駛向江南</b><br>&nbsp; &nbsp; &nbsp; 為響應“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號召,按照濟南鐵路管理局關于死車復活的指示,1949年4月21日,全廠職工開始動工搶修一輛廢棄多年的機車,并將其命名為“江南號”。經過9天的艱苦奮戰,4月30日,勝利完成了“江南號”機車的搶修任務,支援了解放大軍南下。<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江南號”機車竣工留影</font></h3> &nbsp; &nbsp; &nbsp; &nbsp;“<b>新中國號”機車向新中國獻禮</b><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1949年10月1日當天,工廠青年代表齊聚一堂,提議利用業余時間,義務修復一臺“新中國號”火車頭和一輛‘新中國號’二等客車,作為青年慶祝新中國成立的禮物。這一提議得到全廠職工的響應,從青年組織的義務勞動變成了全廠職工的行動。工人們在保證完成計劃任務的同時,加班加點,放棄休息日,終于在10月25日晚11點,“新中國號”機車點火,汽笛發出啟動的長鳴。 <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搶修新中國號機車竣工紀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新中國號機車、客車出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工人出版社專門為新中國號機車出版了畫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工人出版社專門為新中國號機車出版了畫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新中國號機、客車業余搶修紀念章</font></h3> <b>&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萬國機車修理廠</b><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解放前后,中國鐵路線上跑的機車大部分是日本、法國、英國、德國、波蘭、美國、比利時、蘇聯等國家生產的各種類型的蒸汽機車,那時中國可以稱之為蒸汽機車的萬國博覽會。新中國成立后,鐵道部調整了工廠產品結構,將貨車修理調整到黃姑屯(沈陽)工廠,將客車修理調整到三橋(西安)工廠, 1955年成為專業化蒸汽機車修理工廠,承修過十多個國家生產的多種型號的機車,被譽為“萬國機車都能修”的工廠。<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工廠修過的機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工廠修過的機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工廠修過的機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工廠修過的機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修理的“毛澤東號機車”出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毛澤東號機車”進廠檢修時召開誓師動員大會</font></h3> <b>&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從機車修理到機車制造</b><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1958年,工廠試制成功第一臺“躍進”型機車,到1961年共生產制造“躍進”型機車117臺。之后,又相繼制造了“上游”型機車、“泰山”型內燃機車等產品,結束了只修不造的歷史。<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躍進型蒸汽機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泰山型內燃調車機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上游型蒸汽機車</font></h3> <b>&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結束機車修理,轉產貨車制造</b><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1993年8月31日,工廠舉行了最后一臺蒸汽機車出廠和新造貨車剪彩儀式。正式告別蒸汽機車修理,跨入貨車新造領域。從新中國成立到1993年結束蒸汽機車修理,工廠共完成蒸汽機車修理14402臺,創全路修車數量之最,工廠還曾創造了年修機車545臺的全路最高紀錄,為中國鐵路運輸做出了巨大貢獻。<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工廠自轉產生產貨車以來,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生產能力、產品質量持續提高,設計、創新能力越來越強,產品、出口品種越來越多。產品多元發展,綠色環保、智能機械等五大產業后勁十足,一個產品多元、現代化的工廠正在崛起、壯大。一百年前德國到濟南建廠,一百年后,鐵路大廠到歐洲建廠,產品打開了歐洲市場。一個世紀的輪回,鐵路大廠已今非昔比,另世界刮目相看。</font></h3>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nbsp; &nbsp;鐵路大廠賦</b><br>&nbsp; &nbsp; &nbsp; &nbsp;山東省會,泉城濟南,有百年老廠焉,曰鐵路大廠。大廠之大,何謂之耶?建廠初始,員工四百,方圓六十公頃;配套津浦,修理機車,設備八十余臺,濟南首屈一指,民稱鐵路大廠。百年之中,大廠冠名十次之多,猶如過眼云煙,隨歷史推進而消退,鐵路大廠卻留在民間詞匯中,印在城市記憶中。百年歲月,鐵路大廠之稱歷經百年而延續,成為歷史名片,文化品牌一部分。廠區新貌,史跡并存,蘊藏百年文化之精神;百年建筑,今之安在,展示百年老廠之滄桑。 <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鐵路大廠,位處齊魯腹地,雄踞泉城市里,南枕泰山之脈,北與黃河為鄰,秉承齊文化之情義,弘揚魯文化之信義。鐵路大廠,始在近郊,今之大廠,置身城中。交通便利,信息快捷,集四面八方洽談客;真摯待友,誠信待人,迎五洲四海投資商。走出廠門,闖進國際市場,走出國門,結交世界朋友。廠區大道通途順暢,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后發之勢似錦前程,眾人攜手譜寫華章。 <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大廠醇厚,厚之于史,史于底蘊,層層積淀。波瀾壯闊一長卷,舉目盡收一百年。齊魯第一家工會,曾讓這座城市掀起濤天狂瀾;齊魯第一家支部,曾使齊魯大地黨旗迎風漫卷。一大代表,王盡美播火燎原,燭光下同工友徹夜長談;工人領袖,薛文英組織請愿,廠門前激昂著罷工吶喊。數百志士,前赴后繼,力挽狂瀾;數千工友,向往光明,斬木揭竿。翻開史冊,波瀾壯觀,仿佛看見,大廠人英勇斗爭砸斷鎖鏈;仿佛聽見,《國際歌》旋律高亢耳邊盤旋。崢嶸歲月,被血和汗澆灑多少遍;血色歷史,用鐵和鋼鑄鍛多少年。<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一九四八年濟南得解放,九月十五日大廠迎黎明。工廠回歸人民,工人當家作主。獻工獻物,工人復工,恢復生產,大廠復興。搶修“江南號”機車,支援解放軍南下,負重致遠,逐鹿中原,縱橫馳騁; 搶修“新中國號”機車,支援新中國建設,快馬加鞭,風馳如箭,逐日追風。新造“躍進型”,舉全廠之力,巧奪天工;新造“上游型”,積全廠之慧,精益求精;新造“泰山型”,納全廠之才,馬到成功。年修機車,創造同行年產奇觀,遐邇聞名;修車總數,登上全路產量之冠,業內稱雄。大廠人不曾忘記,蒸汽機車,昂昂汽笛,訴說著對祖國滿腔赤誠;共和國不會忘記,國有企業,無私奉獻,記載下大廠人不辱使命。<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經濟潮涌,一石激起千層浪,鐵路發展,蒸汽機車落西陽。停修機車,掃盡抑郁,還藍天明朗;新造貨車,點燃激情,飛藍天暢想。此景此情,熱血滾燙流淌,此心此境,豪情沸騰奔放。脫掉油漬工服,脫去幾代惆悵;扔進燃燒大火,化作騰飛鳳凰。搶轉產時間,職工摩拳擦掌;抓歷史機遇,人人煥發能量。當年立項,當年改造,當年出車,大廠速度,銳不可當;新老產品,平穩過渡,轉產不停產,如詩似歌,余音繞梁。一年之中融入幾代人之夢想,百年史冊刻下大廠人之榮光。<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世紀鐘響,豁然開朗,鐵路大廠,心馳神往。乘開放之東風,承載使命和希望;借改革之偉力,重塑自信和自強。掙脫桎梏,沖破羈絆,求實求新求觀念解放;班組裂變,包容人才,聚心聚勁聚員工思想。改革年、成本年、管理年、開拓年、轉型年,年年結出豐碩成果;用青春、用理想、用激情、用膽略、用智慧,步步踏成發憤圖強。多品種、小批量、快節奏、適應市場,競爭有方;高品質、高質量,高速度、回報用戶,重塑形象。產品多元,協同發展,“五業”并舉旗鼓相當;科技創新,研發為先,“五所”聚才濟濟一堂。月產貨車,創造歷史記錄;年造貨車,突破設計大綱。多元產業,業績突飛猛長;新品輩出,爭奪更大市場。鋼構產業,異軍突起,創造同行最高產量;風電基地,拔地而起,百億強企我武惟揚。大手筆繪就發展藍圖,新思路再讓思緒飛揚。何等欣喜,何等酣暢,快哉快哉!<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鐵路大廠,百年輝煌。撫今追昔,史詩蕩氣回腸;仰天浩歌,詩篇再譜新章!今日大廠,展翅翱翔。攻堅破難,意志頑強;冷對危機,決不彷徨。實力、活力、凝聚力,合力躍馬飛韁;黨心、民心、責任心,同心勢不可擋。只有一個目標,快速成長;只有一個主題,發展向上。以行動詮釋科學發展理念,以行動實踐和諧社會理想。<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雄哉!鐵路大廠,雄風重振新崛起;承前啟后,再寫百年新篇章!<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偉哉!鐵路大廠,偉業騰飛新跨越;科學發展,再鑄百年新輝煌! <br><br><b>注釋:</b><br><b>建廠初始,員工四百,方圓六十公頃:</b>廠址建在濟南外城3公里大槐樹莊,廠名為“津浦鐵路大槐樹機廠”,由清政府向德國借款,德國設計,于宣統二年(1910年)施工營建,民國2年(1913年)4月1日正式投產。當時占地面積574121平方米,全員411人。<br><b>配套津浦,修理機車,設備八十余臺:</b>當時主要任務是修理津浦鐵路北段(由天津至山東省南境嶧縣)的機、貨、客車。設備82具,是濟南最早的大廠。<br><b>百年建筑:</b>建廠時的辦公大樓、廠長道格米利(德國人)的宿舍、水塔、油庫等仍保存完好。<br><b>齊魯第一家工會:</b>1922年6月18日,在王盡美直接領導下,津浦鐵路大槐樹機廠工會正式成立。這是山東省企業最早的工會組織。<br><b>齊魯第一家支部:</b>1925年三、四月間,經中共山東地方執行委員會批準,正式成立了中共津浦鐵路濟南大槐樹機廠支部。這是山東省企業最早的黨組織。<br><b>王盡美:</b>中共一大代表,1921至1923年曾多次來廠宣傳馬列主義,發動工友,組織開展工人運動。<br><b>薛文英:</b>1914年入廠,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任工廠黨支部書記。1928年選為中共山東省委黨委。兩次被捕入獄,受盡嚴刑拷打,英勇不屈。1930年夏,黨組織營救出獄,被敵人折磨得奄奄一息,送回原籍后逝世,終年38歲。1990年8月1日追認為烈士。<br><b>一九四八年濟南得解放,九月十五日大廠迎黎明:</b>1948年 9月14日夜,濟南戰役打響,15日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了西郊飛機場后,解放了濟南西部及大槐樹一帶地區。1948年9月24日濟南解放。<br><b>搶修“江南號”機車:</b>1949年4月,全廠職工為支援解放軍南下,解放全中國,晝夜奮戰,將一臺報廢的機車修復,命名“江南號”。<br><b>搶修“新中國號”機車:</b>1949年9月,為慶祝新中國誕生,全廠1600名職工參與了“新中國號”機車搶修,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獻上了厚禮。<br><b>新造“躍進型”:</b>1958年,工廠制造成功第一臺“躍進型”蒸汽機車,揭開了由修理到制造機車的新一頁,至1961年,共生產制造117臺,有力支援了鐵路運輸。<br><b>新造“上游型”: </b>1991年試制生產上游型機車,6月30日新造第一臺上游型機車剪彩,至1993年轉產前共生產制造24臺。<br><b>新造“泰山型”:</b>1989年9月20日,工廠與大連機車研究所共同研制成功具有八十年代國內先進水平的“泰山”型工礦用內燃調車機車。該車25噸軸重,采用液力傳動,無級調速,液力換向等新技術。1993年通過技術鑒定,被定為GK1G型,中車公司批準列入GK型工礦內燃機車系列。至1998年先后生產制造794KW、1000KW內燃調車機車45臺。<br><b>年修機車,曾創同行年產奇觀:</b>1978年,全廠職工開展“學大慶,做鐵人”活動,創造了年修機車545臺的好成績,創同行業年修車最高記錄。<br><b>修車總數,登上全路產量之冠:</b>1993年8月15日,工廠承修的最后一臺蒸汽機車JS6272號順利交車。至此,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總共修車14402臺。在機車修理工廠中修車總數為最高。圓滿結束了濟南廠修理蒸汽機車的歷史使命。<br><b>當年立項,當年改造,當年出車:</b>1993年1月18日,鐵道部批復工廠轉產制造貨車可行性研究報告。以C62A(N)為代表產品,設計綱領為年造貨車4000輛。廠房建設、工藝布局調整、設備制造安裝隨之進行。6月9日,第一輛樣車開始試制, 9月按新機構進行貨車生產,年底生產制造貨車227輛。實現了轉產貨車工程當年立項,當年改造,當年出車。<br><b>新老產品,平穩過渡,轉產不停產:</b>1993年一邊修理、制造蒸汽機車,一面進行技術改造。8月31日不僅完成了全年蒸汽機車修理計劃,還完成了轉產貨車的工藝調整,機構調整和人員培訓。超額完成了當年生產制造C62A(N)型貨車200輛的生產計劃。創造了大型企業主要產品結構調整,新老產品平穩過渡,轉換不停產的優異成績。<br><b>班組裂變,包容人才:</b>班組裂變、天下人才為我所用等理念得到貫徹落實,充分調動和發揮了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打破了過去多年來形成的慣性思維和管理模式,促進了公司快速擴張發展,實現了企業做大做強的目標。<br><b>改革年、成本年、管理年、開拓年、轉型年:</b>公司每年確定一個發展主題,2006年定為改革年、成本年;2007年定為管理年;2008年定為開拓年;2009年定為轉型年。<br><b> “五業”并舉旗鼓相當:</b>是指貨車制造業、風電裝備業、機電裝備業、環保業、智能機械業。<br><b> “五所”聚才濟濟一堂:</b>是指軌道車輛研究所、風電裝備研究所、機電裝備研究所、環保工程研究所、智能機械研究所。<br><b>月產貨車,創造歷史記錄:</b>2008年9月生產各型貨車502輛,創月產貨車最高記錄,具備了年產貨車6000輛生產能力。<br><b>年造貨車,突破設計大綱:</b>2008年生產貨車4214輛,首次達到并突破4000輛的轉產設計生產綱領,貨車生產能力進入國內同行業三強。<br><b>百億強企我武惟揚:</b>把企業建設成多種產業共同發展的多元化、集團化和科技創新型的百億企業。 (此文寫于2010年)<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r><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川县| 凤庆县| 昆山市| 独山县| 乌兰县| 石家庄市| 龙山县| 新和县| 四平市| 红安县| 西乌珠穆沁旗| 渝中区| 孝昌县| 平和县| 贵港市| 子长县| 健康| 二连浩特市| 山丹县| 隆化县| 长宁区| 闵行区| 澎湖县| 军事| 旅游| 甘孜| 社会| 丹巴县| 江口县| 宁强县| 楚雄市| 平塘县| 文成县| 盐山县| 习水县| 桂东县| 莱阳市| 泗洪县| 南皮县| 唐河县| 双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