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眼光獨到,贊譽特別:毛澤東主席對十大元帥的“妙評”

夢想與陽光

<h5><br></h5><h5>1955年9月27日下午5時,新中國第一次授銜典禮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標志著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實行軍銜制。我們熟知的十大元帥、十位大將就這樣登上了軍人榮譽的巔峰。這些共和國的英雄肩上閃亮著將星,耀眼的光輝展現著中國共產黨20余年武裝斗爭的榮耀。<br></h5><h3><br></h3><h5>雖然60年過去了,但他們的名字中仍承載著榮譽、戰功與歷史記憶,下面就讓我們重溫那段歷史,領略十大元帥的赫赫戰功。</h5><h3><br></h3> <h3><br></h3><h5>紅軍之父:朱德</h5><h3></h3><h3><br></h3><h5>中共創建人民軍隊始于南昌起義,朱德在建軍之初發揮了關鍵作用。本來,組織南昌起義的領導核心中沒有朱德,起義當天晚上,前敵委員會分配給朱德的任務只是用宴請、打牌和聊天的方式拖住滇軍的兩個團長。朱德也沒有基礎部隊,他擔任副軍長的第九軍只是個空架子,參加起義的只有軍官教育團3個連和南昌公安局2個保安隊,500人不到。9月初,南昌起義部隊在三河壩分兵兩路,主力赴潮汕,朱德率領4000人殿后。結果主力被敵人打散,而在三河壩的部隊經過三天三夜的阻擊戰斗,傷亡過半,軍心渙散。當朱德率領部隊到達天心圩時,所有師以上黨的領導人全部離隊,只剩下一個團級政治指導員陳毅,部隊面臨頃刻瓦解、一哄而散之勢。在這緊要的關頭,朱德力挽狂瀾,穩住了軍心。這支800余人的部隊成為南昌起義真正保存下來的家底,除了陳毅,林彪、粟裕也在這800余人中。朱德不僅把南昌起義的革命種子保留下來,還發動了參加群眾達100萬人的湘南暴動,到1928年4月的井岡山會師,800人已經發展到1萬余人,而此時原井岡山部隊還不足2000人。</h5><h5><br></h5><h5>井岡山會師之后,成立了紅四軍,朱德任軍長。他與毛澤東共同發展了我軍的游擊戰術,從此中國革命便有了“朱毛不分家”之說。如果不是朱德在緊要關頭帶領部隊經受住嚴峻考驗,中國革命可能完全是另一種情況了。毛澤東評價朱德是“度量如大海,意志堅如鋼”。1930年,朱德成為紅一方面軍總司令,翌年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此后幾十年間,“總司令”便成為朱德在黨內的代稱。</h5><h5><br></h5><h5>作為紅軍、八路軍、解放軍的總司令,朱德在軍事領域閱歷極其豐富,第一把元帥交椅非他莫屬。</h5><h3><br></h3> <h3><br></h3><h5>橫刀立馬:彭德懷</h5><h3></h3><h5><br></h5><h5>“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作為唯一一個在生前受到毛澤東題詩贊揚的虎將,彭德懷親歷過20世紀中國的各種軍事斗爭:1916年3月,投身湘軍一干近10年;1926年7月,所在湘軍部隊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戰爭;192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7月在湖南平江發動武裝起義(其他九帥都參加了三大起義,只有彭總自成體系),任紅五軍軍長,逐步成長為紅一方面軍司令員、八路軍副總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擔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h5><h5><br></h5><h5>彭德懷一直活躍在軍事指揮的前線,并展現出非凡的軍事謀略。長征中,他指揮三軍團,掩護紅軍主力左沖右突,連續越過敵人三道防線。在關系紅軍生死存亡的湘江大戰中,他親自指揮兩個團在前線作戰,三天三夜沒下火線,保證了黨中央安全渡江。遵義會議后,彭德懷按照毛澤東的運動戰術,數渡赤水,率領紅三軍團,配合一軍團,一舉攻占天險婁山關,二進遵義城,出色完成長征中殲敵最多的一次戰斗。抗日戰爭時期,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歷時3個月,給日軍以重創,在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而解放戰爭期間指揮西北野戰軍取得三戰三捷,堪稱經典戰例。朝鮮戰爭爆發,他又臨危受命,率領志愿軍跨過鴨綠江,指揮抗美援朝戰爭。</h5><h3><br></h3> <h3><br></h3><h5>精謀善戰:林彪</h5><h5><br></h5><h5>有人說,林彪瘦小的身軀中蘊藏著過人的計謀,打仗有一套一套的點子。也有人說,林彪一旦進入臨陣狀態,就會將一切置之度外,對于一切與戰爭無關的東西都漠然置之,坐著或者如同夢游者一般來回踱步,腦海中只有戰爭、戰爭、戰爭……</h5><h5><br></h5><h5>在十元帥中,論資歷,林彪倒數第二,論年齡,林彪倒數第一。南昌起義,林彪還只是個排長,然而到了1932年,年僅25歲他就升任紅軍主力部隊紅一軍團總指揮(后稱軍團長),曾多次指揮所部擔任戰役戰斗的主攻任務,成為紅一方面軍能征善戰的高級指揮員之一,長征時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是中央紅軍的“正印先鋒”。抗戰伊始,就取得平型關大捷,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解放戰爭中,在東北戰場上,林彪又充分地顯示出其指揮才能,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換取了全殲東北敵軍46萬人和解放東北全境的重大勝利。此后,他又揮師入關,指揮平津戰役并進軍中南。在其長期的軍事生涯中,創造了不少經典戰例,也贏得了“常勝將軍”的美譽。</h5><h5><br></h5><h5>沒有人否認林彪的軍事才能,其戰功也鮮有人能及,不過并不能據此就認為這是林彪在十大元帥中排名第三的原因。他的元帥排名是由當時他在黨內的地位決定的,授銜的十元帥中,只有朱德、彭德懷、林彪三人是政治局委員,其他七位均是中央委員。</h5><h3><br></h3> <h3><br></h3><h5>戰術大師:劉伯承</h5><h3></h3><h5><br></h5><h5>劉伯承是唯一一位被冠以“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稱號的元帥,人們將他做眼睛手術的故事,與關公刮骨療毒相提并論。1927年4月他被武漢國民政府任命為暫編第15軍軍長,是中共黨員在國民革命軍中被任命的第一個軍長職務(當時賀龍還沒有加入共產黨)。在南昌起義中,他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參謀團參謀長,同年底奉派赴蘇聯學習軍事,先入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后轉入伏龍芝軍事學院。1930年7月底返抵上海,出任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并負責訓練中共各省、特委負責人和中央機關干部,他對于游擊戰、運動戰、陣地戰和司令部工作等都有獨到的論述。紅軍時代,他就是軍事學校的校長;新中國成立后,他又是我軍高級軍事學院的院長,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h5><h5><br></h5><h5>劉伯承指揮的許多戰役,都堪稱戰術史上的經典,從智取遵義、巧渡金沙到挺進大別山再到大縱深、大迂回、大包圍的西南戰役等等,以致蔣介石不得不說“論戰術之奇,劉伯承數中國軍界一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中,針對印軍的“一字長蛇陣”,劉帥形象地比喻其特點是“銅頭、錫尾、背緊、腹松”,相對應地提出“打頭、切尾、擊背、破腹”的打法,取得了重大勝利。</h5><h3><br></h3> <h3>  </h3><h5><br></h5><h5>紅二旗幟:賀龍</h5><h3></h3><h5><br></h5><h5>論資歷,賀龍在黨內可是數一數二的。在南昌起義時,賀龍就是總指揮。在國民革命軍,賀龍從營長當到軍長,蔣介石為拉攏賀龍,許諾讓他當國民黨中央委員、江西省主席,并贈送一棟地處南京的大洋樓,都被他斷然拒絕。在白色恐怖最嚴重的1927年,8月1日,他作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指揮了南昌起義,并毅然決定投身中共。起義失敗后,賀龍潛回洪湖,收攏舊部賀錦齋等人再起紅旗,領導發動荊江兩岸年關暴動和湘西起義。后來又與老搭檔周逸群和黃埔四期的段德昌等人創建了紅2軍團,打出了湘鄂西蘇區。毛澤東曾說“賀龍兩把菜刀起家,現在當(紅二方面軍)軍長,帶出了一個軍”。從那時起,“賀老總”的名頭跟他另外一個稱呼“賀胡子”漫天飛了。</h5><h5><br></h5><h5>所以,在紅軍的締造上,賀龍堪稱功臣,他不但是南昌起義軍的總指揮,而且也是參加南昌起義人數最多部隊(第20軍7500人),還是三大蘇區之一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以及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二方面軍的主要創建者。</h5><h3><br></h3> <h3><br></h3><h5>文武雙全:陳毅</h5><h3></h3><h5><br></h5><h5>有一首《抗日將士出征歌》,里面有句歌詞:“能文能武是陳毅,英勇善戰是賀龍”。陳毅不僅能文能武,也是協助朱德整頓軍隊上井岡山的功臣。長征開始后,陳毅留在敵后堅持三年游擊戰爭,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保存了南方革命的火種。當時很多軍政干部叛變投降。陳毅的哥哥和堂兄都在國民黨方面擔任高官,但陳毅幾番面臨生死考驗都從未喪失革命信念,其氣節令人敬佩。</h5><h5><br></h5><h5>解放戰爭時期,陳毅是華野司令員兼政委,粟裕是副司令員。說起陳毅的軍事才能,可能更多被粟裕的光芒所掩蓋,但陳毅的功勞也不可低估。陳毅資格老、威望高,善于統籌全局,鎮得住華野各縱隊的軍頭們。粟裕指揮藝術高明,擅長打殲滅戰、運動戰、攻堅戰。兩人正好優勢互補,所以才有“陳不離粟、粟不離陳”的提法。據粟裕的秘書鞠開回憶,有一次,粟裕在調動部隊的時候,有位縱隊司令員在電話里和粟裕大聲嚷嚷,陳老總聽后接過電話說:粟司令的意見就是我的意見,我們研究過的,你們不要講什么價錢了。對方馬上就不敢大聲嚷嚷了。毛澤東要將陳毅調到中原野戰軍去,粟裕當毛澤東面說,華東不能沒有陳老總。</h5><h3><br></h3> <h3><br></h3><h5>政工巨匠:羅榮桓</h5><h3></h3><h5><br></h5><h5>羅榮桓自小酷愛學習,在湖南老家,至今還流傳著他躺在樹杈上看書,掉進池塘的故事。從參加秋收起義任農民自衛軍黨代表起,羅榮桓就開始了在革命軍隊中的政治工作生涯。井岡山時期的紅軍,其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從舊軍隊中起義過來的,另一種是起義的農民。前者具有抽大煙、搶民眾、打罵士兵等惡習;后者則具有自由散漫、不受約束等缺點。羅榮桓每到一支新的部隊都花大氣力幫助克服這些惡習。起初有些舊軍隊過來的干部不服,挑釁說:“黨代表要是會打仗,兄弟就佩服。”羅榮桓雖是學生出身,但他打仗不怕死,每次打仗都沖在最前面,而撤退又走在最后,從而獲得干部戰士的佩服,確立了威信。</h5><h5><br></h5><h5>抗日戰爭爆發后,羅榮桓先是帶領八路軍一一五師的部分部隊建立了晉冀根據地,之后又率兵東進山東,毛澤東曾說換上羅榮桓一個人,山東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到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八路軍幾乎完全控制山東的戰略要點和交通線,八路軍正規部隊發展到27萬人,民兵50萬人,自衛團150萬人,山東抗日根據地發展為一個擁有2400萬人口和12.5萬平方公里土地的解放區,為攻占東北,南下長江提供了充足的保證,為中共打敗國民黨立下了汗馬功勞。</h5><h3><br></h3> <h5><br></h5><h5>善打硬仗:徐向前</h5><h5><br></h5><h5>徐向前畢業于黃埔一期,這位外表溫文爾雅甚至有些靦腆木訥的學生,并沒有得到蔣介石的欣賞,沒想到日后蔣卻在他手里吃盡苦頭。后來,這位沒入蔣介石法眼的徐向前,展示了自己的雄才大略,創建了鄂豫皖根據地,兩年多,他便把300多人的農民武裝發展成有4萬人的軍隊。1931年11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正式成立。年僅30歲的徐向前任總指揮,成為紅軍時期方面軍中最年輕的指揮員。</h5><h5><br></h5><h5>徐帥的指揮風格是“越是硬仗越向前”,紅四方面軍以善打硬仗、惡仗而著名。紅四方面軍,無論是戰績、部隊數量、根據地面積都可以和中央紅軍相提并論。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的時候,紅四方面軍已經是8萬人的隊伍了。徐向前指揮的蘇家阜大捷是紅軍時期最成功的圍點打援的范例,反六路圍攻是紅四方面軍戰史上殲敵數量最多的一次戰役,徐向前以8萬人對川軍20余萬,最后擊潰川軍20萬,殲滅10萬。</h5><h5><br></h5><h5>在1947年的晉中戰役中,徐向前率領僅以地方部隊為主的6萬人,連續作戰一個月,一舉殲滅國民黨精銳之師10萬之眾,其中包括由日本人組成的暫編第十總隊,追擊時,解放軍戰士沖進一間擠滿日本兵的屋子,為首的日本軍官問:“你的太君的徐向前?”戰士大聲說:“是的。”日本軍官轉頭一聲呼叫,滿屋的敵人立刻繳械投降。</h5><h3><br></h3><h5>此外,解放軍五大野戰軍及其前身部隊,徐帥都指揮過,時間或長或短,可謂部將故舊遍全軍。<br></h5><h3><br></h3> <h5><br></h5><h5>智勇兼備:聶榮臻</h5><h5><br></h5><h5>如果說山東根據地的大發展首先是羅榮桓的功勞,那么被毛澤東譽為“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范區”——晉察冀的發展壯大則首推聶榮臻。我們知道,中共真正的大發展是在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10月25日,聶榮臻受命率115師約3000人挺進敵后創建了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晉察冀。在抗日戰爭中,根據地在堅持抗戰中不斷壯大。在黃土嶺戰斗中,擊斃日本陸軍中將阿部規秀,阿部規秀是日本侵略軍的所謂“名將之花”和“山地戰專家”,也是八路軍在抗戰中擊斃的日軍最高指揮官。到抗戰勝利時,晉察冀根據地包括山西、河北、察哈爾、熱河、遼寧等五省之各一部,面積40萬平方公里,人口2500萬,成為華北敵后最大的抗日根據地。正規軍發展到32萬余人,民兵發展到90余萬人。在解放戰爭后期,中共中央實際上是在晉察冀的地盤上指揮了三大戰役。</h5><h5><br></h5><h5>聶帥不僅功勞甚高,而且在黨內資歷匪淺。1925年9月,剛剛奉命從蘇聯歸國的聶榮臻被任命為黃埔軍校的政治部秘書和政治教官,南昌起義時他任第十一軍的黨代表(葉挺為該軍副軍長),還參與領導了廣州起義,中共早期的三大起義,元帥中只有聶帥參加了其中兩次,是我軍的主要創建者。</h5><h3><br></h3> <h3><br></h3><h5>屢挽危局:葉劍英</h5><h3></h3><h5><br></h5><h5>與其他元帥擁有的赫赫戰功相比,資歷深厚的葉劍英是個政治元帥。他1917年云南講武堂畢業就追隨孫中山投身民主革命,成為國民政府元勛之一。但就在革命的最低潮,已經是國民黨中為數不多的高級將領、黃埔軍校的教官,葉劍英卻在1927年毅然選擇加入共產黨,正是他把張發奎的陰謀通知起義部隊,才使得南昌起義得以順利實施。后來,他親自領導廣州起義,成為我軍的創建者之一。1928年冬,葉劍英赴蘇聯學習,1931年初到達中央蘇區,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兼總參謀部部長(即總參謀長),紅一方面軍參謀長,長征中他一度接替劉伯承任紅軍總參謀長;之后又擔任過八路軍的總參謀長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直至新中國成立。</h5><h5><br></h5><h5>在陳炯明叛變炮轟廣州總統府的逆境中,他全力護衛孫中山轉移,使北伐戰爭得以繼續;在張發奎陰謀解除賀龍、葉挺等人兵權的危急時刻,他冒險將這一情報送出;在中央蘇區多次被“圍剿”和長征途中張國燾企圖分裂和危害黨中央的緊要關頭,他及時向毛澤東報告,使張國燾這一陰謀破產。在幾次歷史重大轉折關頭,葉帥都充當“關鍵先生”的角色(包括1976年粉碎“四人幫”),屢挽危局,毛澤東曾贊譽葉劍英是“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h5><h3><br></h3> <h3><br></h3><h5>十大元帥平均年齡57歲,年齡最小的林彪只有48歲。他們憑什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脫穎而出?當然他們在長征初期就都有不朽功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又都擔任過中央軍委副主席。但這既不全是論資排輩,也不是簡單的論功行賞,而是綜合平衡的結果。</h5><h3><br></h3><h5>十大元帥各自在性格、能力、工作方式等方面,特點非常鮮明。在長期并肩協作的過程中,毛澤東主席曾對他們有過詳略不一、獨到生動的點評。</h5><h3><br></h3> <h5><br></h5><h5>縱觀中國現代史,毛澤東的識才智慧和馭人之術可謂前無古人,恐怕還要后無來者,這么說并非對他老人家不敬。馭人術并非只是帝王之道,皇家專利,領袖也是需要的,這是一種超人的智慧和謀略,在中國這個有著幾千年封建歷史的國度,沒有這種智慧是打不下更坐不穩江山的。 </h5><h3><span style="font-size: 15px;"><br></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15px;">從古到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皇帝輪流坐,明日到我家”是很多人的信條,特別是對和自己一同出生入死打天下的老兄弟,如何駕馭實在是難倒了許多雄主。毛澤東無疑是深諳其道的偉大人物,最會平衡各種矛盾沖突和利益關系,而且看人的眼光非常獨到。</span><br></h3><h3><br></h3><h5>這個問題三言兩語說不清楚,點評一下毛澤東對幾位開國元帥的考語,便知所言不虛。</h5><h3><br></h3> <h3><br></h3><h5>朱德:“度量如大海,意志堅如鋼”</h5><h3></h3><h3><br></h3><h5>朱德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朱德參加革命近70年,經歷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幾個歷史時期,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勛。自從井岡山會師后,朱德就成為我軍偶像級的人物,各個時期擔任總司令,與毛澤東的配合相當默契。朱德的寬和忍讓、純樸謙遜、忠厚綿長,也令毛澤東對他贊譽有加,“度量如大海,意志堅如鋼”。</h5><h3><br></h3><h3></h3> <h3><br></h3><h5>彭德懷:“誰敢橫槍勒馬,唯我彭大將軍”</h5><h3></h3><h3><br></h3><h5>彭德懷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是我們黨、國家和軍隊的杰出領導人。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湖南曾出現一大批政治家、軍事家。他們當中關系特殊、命運相關、性格最具特色的兩個,當數毛澤東和彭德懷。彭德懷在平江起義后就把井岡山作為明燈,從此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戰斗了30余年。在許多重大的歷史關頭,兩人并肩戰斗,相互配合。毛澤東還曾贈詩給彭德懷,發自肺腑地贊許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無畏的作戰精神。“山高路險溝深,騎兵任你縱橫。誰敢橫槍勒馬,唯我彭大將軍”也成為彭德懷一生最生動的寫照。</h5><h3></h3><h3><br></h3> <h3><br></h3><h5>林彪:“這個娃娃堪當大任”</h5><h3></h3><h3><br></h3><h5>井岡山會師時,毛澤東看見一個娃娃模樣的軍人在給部隊講話:“其實這個土匪,那個軍閥,只要有槍,就有一塊天下。我們也有槍,也能坐天下!”毛澤東得知這個人是指揮部隊在敖山廟、耒陽城打了勝仗的林彪營長,于是感慨道:一般的營長也只是領兵打仗,沒什么政治頭腦,而面前這個娃娃營長卻滿是“紅色割據”的道理,與自己的主張完全一樣,今后堪當大任。后來,毛澤東時時提攜、指點林彪,使林彪成為年紀輕輕的軍事指揮員。</h5><h3></h3><h3><br></h3> <h3><br></h3><h5>劉伯承:“一條龍下凡” </h5><h3></h3><h3><br></h3><h5>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劉伯承是一位具有革命家的智慧、軍事家的韜略和學者風范的杰出領導人。劉伯承一生指揮了無數次戰役戰斗,9處負傷,失去右眼,屢建奇功。紅軍長征途中,在后有數十萬追兵,前有金沙江天險的情況下,許多人怕部隊過不了江,毛澤東卻風趣地說:“朱德同志說,四川稱劉伯承是一條龍下凡,江水怎么會擋得住龍呢?他會把我們帶過去的!”劉伯承果然不負眾望,使大軍安然渡江。</h5><h3></h3><h3><br></h3> <h3><br></h3><h5>賀龍:“紅二方面軍的旗幟”</h5><h3></h3><h3><br></h3><h5>賀龍在軍事上多謀善斷、英勇頑強、堅定沉著、機智靈活,打了許多惡仗、硬仗、巧仗,立下赫赫戰功。他剛直不阿,光明磊落,克己奉公,廉潔自律,關心部屬,平易近人,樹立了一個真正共產黨人的崇高榜樣。毛澤東在“三灣改編”時曾以賀龍“兩把菜刀起家鬧革命”的例子鼓勵起義軍。在甘孜會議上,賀龍與朱德等堅決反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迫使張國秦同意北上。到達陜北后毛澤東對賀龍的革命精神給予了高度的贊揚,稱他是“紅二方面軍的旗幟”。</h5><h3></h3><h3><br></h3> <h3><br></h3><h5>陳毅:“是個好同志”</h5><h3></h3><h3><br></h3><h5>陳毅參加南昌起義,為創建人民軍隊,創建新中國作出了一份光榮的貢獻。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陳毅先后在上海、華東、中央政府任領導工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做了奠基性的、探索式的工作。毛澤東和陳毅從井岡山相見開始,在長達幾十年的崢嶸歲月中,結下了深厚的戰斗友誼,而且彼此談詩論文,抒發情懷。1972年1月6日,陳毅走完了他波瀾壯闊的光輝一生。1月10日,陳毅追悼會在八寶山舉行。毛澤東意外出席,并在追悼會上說:“陳毅是個好同志,他為革命立了大功勞。”</h5><h3></h3><h3><br></h3> <h3><br></h3><h5>羅榮桓:“國有疑難可問誰”</h5><h3></h3><h3><br></h3><h5>羅榮桓是我軍一位杰出的領導人,為中國革命事業立下赫赫戰功,深得毛澤東信任和器重。他從1927年跟隨毛澤東走上井岡山,到1963年逝世,風風雨雨伴隨毛澤東,毛澤東稱其為“一生共事的人”。羅榮桓逝世后,毛澤東親自參加他的追悼會,一句“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表達了對羅榮桓的信賴、依重和惋惜之情。</h5><h3></h3><h3><br></h3> <h3><br></h3><h5>徐向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h5><h3></h3><h3><br></h3><h5>1937年盛夏,原紅軍西路軍總指揮徐向前歷盡千辛萬苦回到了延安。當時,一些人埋怨他把幾萬人馬給搞光了,一個光桿司令還回來干什么?然而,毛澤東對徐向前不但沒有責備,反而安慰他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能回來就好,有了雞何愁沒蛋呢?”后來,毛澤東派徐向前奔赴抗日前線,重擔大任。徐向前率領的部隊在華北艱難的環境下不斷發展壯大,地方部隊6萬余人全部轉變為主力部隊,僅僅一月之內,就消滅了閻錫山的精銳部隊10萬人。</h5><h3></h3><h3><br></h3> <h3><br></h3><h5>聶榮臻:“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h5><h3></h3><h3><br></h3><h5>聶榮臻曾在上海、香港從事秘密地下工作,在紅軍長征途中打先鋒,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刻,他為創建晉察冀敵后抗日根據地,作出了特殊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后,聶帥又為國防科技事業,特別是“兩彈一星”的研制殫精竭慮、鞠躬盡瘁。1938年6月,毛澤東在延安同白求恩交談時說:中國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說,叫做《水滸傳》。《水滸傳》寫了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故事,五臺山就在晉察冀。毛澤東接著風趣地說:五臺山,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聶榮臻就是新的魯智深。</h5><h3></h3><h3><br></h3> <h3><br></h3><h5>葉劍英:“呂端大事不糊涂”</h5><h3></h3><h3><br></h3><h5>1986年葉劍英逝世時,中共中央的悼詞稱他“在重大的歷史轉折關頭,敢于挺身而出,毫不猶豫地做出正確的決斷”。更為人們傳頌的,是毛澤東送給他的兩句話:“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毛澤東借呂端評價葉劍英,主要是指他能夠在大關節處看清要害,做事情從大局出發,能夠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素有“儒將”之稱的葉帥,其過人之處大概是每臨大事有靜氣,能在歷史的重大關鍵時刻明斷是非,果敢抉擇。</h5><h3></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唐山市| 准格尔旗| 本溪| 西乌| 常宁市| 南通市| 观塘区| 昂仁县| 兴和县| 小金县| 南汇区| 太白县| 侯马市| 邹平县| 屯昌县| 奇台县| 通州市| 龙南县| 五指山市| 南华县| 莫力| 青河县| 临江市| 镇江市| 聊城市| 鲁山县| 海南省| 瑞丽市| 吉木萨尔县| 随州市| 胶州市| 浦城县| 宿松县| 黄浦区| 项城市| 于都县| 乾安县| 基隆市| 蒲城县| 眉山市| 社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