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這幅作為扉頁的圖片于2007年2月19日(農歷正月初二)拍攝于嵊州羅星公園的西南側(這個位置在以前正是剡溪的江心)。</h3><h3><br></h3> <h3> 處于“浙東唐詩之路”重要節點上的剡溪兩岸~新嵊盆地,自古以來,青山秀水,繁華富庶?,F在的嵊州僅被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的名片就有:越劇之鄉、領帶之鄉、茶葉之鄉、竹編之鄉、圍棋之鄉、根藝之鄉、花木之鄉、廚具之都、電聲零件之都、真絲之都、針織服裝基地。</h3><h3> 現在的嵊州城區與我童年時候的相比,已至少擴展了3、4倍。剡溪也在城市擴展、河道整治過程中做了改道。原有的城墻已被拆除,只剩下短短的一段供后人憑吊或記憶。</h3><h3> 剡溪已向老城區外遷移,原來從南門外到東門外的那段河床,現在已變成了湖泊,成為了羅星公園的一部分。</h3><h3><br></h3> <h3>1、谷來</h3><h3><br></h3><h3> 谷來,地處嵊州西北部,是會稽山南麓的一個小鎮,山青水秀,人杰地靈。其北部是紹興,西邊與諸暨毗鄰。</h3><h3> 1958年清明前后~1962年1月20日,我在谷來這個美麗的山鄉度過了將近四年難忘的時光。</h3><h3> 我生活的地點是當時的谷來汽車站(也就是現在谷來鎮政府門口的位置)。汽車站很小,坐北朝南。門前是一個沙石路面的停車場,右側有幾株比較高大的楓樹。車站的左側上方(有點兒坡度)是糧管所,右側是供銷社的土產品收購門市。停車場往前幾十米,是一山溪,河面不算寬,水量也不是很大,但溪水特別的清澈。小溪的沙灘上,是我童年時光經常翻動河卵石尋找小螃蟹的溫床。車站的后面(北邊),右側的山比較高(連綿的群山,越遠的越高),左側是一個小山坡,坡上都是楓樹(這些楓樹在那個大辦鋼鐵、砸鍋賣鐵的年代,被砍伐殆盡,并化為了灰燼。楓樹被放倒的時候,那些樹上的松鼠四下逃竄的畫面,至今還歷歷在目)。</h3><h3> 離別51年后,我于2013年4月1日又回到了魂牽夢縈的故鄉(以下所有關于谷來的圖片均拍攝于2013年4月1日)。</h3><h3><br></h3> <h3> 2013年4月1日清晨,我們夫妻倆在諸暨乘坐大巴車,越過一道道山梁,走過一道道山澗,在明媚的春光里踏上了故鄉~谷來的大地。</h3> <h3> 這個山鄉小鎮,是我從童年走向少年,是我求學開始的地方。這里也是我人生真正的起點。</h3> <h3> 這個山鄉小鎮給我留下的全都是美好的記憶。</h3> <h3> 1962年元旦前1、2天,我父親因工作調動便帶著我母親和兩個在谷來出生的弟弟先行去了黃澤。我就住到了我的同學王桂燦(我父親與他父親是要好的朋友)家里,直到1月19日結束我們的二年級上半學期的學業。1962年1月20日清晨,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我離開了谷來這個美麗的山鄉。</h3><h3> 這次回谷來,下得車后首先就是打聽桂燦的家。他家就在我們下車的??空镜牟贿h處(應該就是原來糧管所的位置旁邊)。</h3> <h3> 下午,桂燦夫妻倆帶著我們夫妻倆一起去了他家的竹園(位于原來車站后邊右側山嶺的東端)。</h3> <h3> 我老伴是第一次到谷來。</h3><h3> 竹林,是她的最愛。</h3> <h3> 到了桂燦家的竹園。</h3> <h3> 挖竹筍,要先觀察哪兒的泥土被拱出了包。已經長出地面的竹筍(這里指毛筍,別的竹筍不一定有這樣的要求),已經有點兒老了,一般是不挖來吃的。</h3> <h3> 開始挖竹筍。</h3> <h3> 只挖還在泥土里生長的竹筍。</h3> <h3> 挖出來的竹筍。</h3> <h3> 象這樣的竹筍,就讓它們繼續成長吧。</h3> <h3> 51年,變化還是很大的。原來汽車站一帶是沒有住戶的,現在的房子已經蓋到了原車站后邊的山腳下,原來的村外山溪已被包圍在了房屋中間。</h3> <h3> 51年后,山、還是那樣的青翠。</h3> <h3> 51年后,水、已不是那樣的清澈。</h3> <h3> 摘一些草籽(學名:春花),回家炒年糕。</h3> <h3> 桂燦又帶著我們夫妻倆來到了我們(我和桂燦)的母校。</h3> <h3> 熟悉的地形地貌。</h3> <h3> 合個影吧!51年后的相聚……</h3> <h3> 我們上學時,谷來小學是利用的村外(從村口到學校有1公里多的路程,從汽車站到村口還有1公里)一座祠堂的老房子?,F在已改建成為了新的校舍。</h3> <h3> 我在谷來生活將近四年,其中的一年半是在這片土地上度過的。</h3> <h3> 在谷來最后20天的學業期間(1962年元旦前后~1月19日),有一天早晨下著鵝毛大雪,我和桂燦、桂燦的姐姐三人一起頂著風雪去上的學。</h3> <p> 原來,從村口到學校的小路都是鵝卵石鋪就的。路上有一條小河,走過小橋,走過路廊,轉過山坡,也就快到學校了。</p> <h3> 學校的后方(北邊)都是山坡,春天的時候,漫山遍野的都是杜鵑花(在當地叫:柴把花)。</h3> <h3> 從當時的汽車站到學校有好幾條路可以走。但只有一條路是經過村莊的,其他的都是野外,是需要翻過小的山坡的。</h3> <h3> 除了從遠處繞的一條路以外,其余的,最后還是要走過小橋,走過路廊才能到學校的。</h3> <h3> 這次,我們(來回都是)走的是經過村莊的路。</h3><h3> 路邊的水塘和老房子看著是那么的熟悉。但這些老房子(現在)有很多已沒人住了。</h3> <h3> 這所老房子應該是有些來歷的,因有“大夫弟門坊”的牌匾。</h3><h3> 路上,桂燦也帶著我們去看了看他父親家的老房子(也就是我住過20來天的那所)。老房子早已不住人了,正在拆除。</h3> <h3> 路上看到的,晾曬的竹筍(煮熟以后再晾曬。有的是配好咸菜的)。</h3> <h3> 桂燦家~一幢三層小樓(有將近300㎡,兩個孩子都去外地工作了,只有他們夫妻倆自己?。?。</h3> <h3> 這是桂燦家院子里晾曬的竹筍。</h3> <h3> 現在的谷來鎮鎮政府門口,也就是原來汽車站的位置。</h3><h3> 再留下一個身影吧,因為那四年的曾經——</h3> <h3><br></h3><h3>2、百丈飛瀑</h3><h3><br></h3><h3> 百丈飛瀑是國家3A級風景旅游區,位于嵊州市西北方向的王院鄉王院村南1公里處的百丈巖(離谷來鎮很近,只有10來公里),距嵊州市區40公里。</h3><h3> 景區內山高峰險,植被茂密,常年飛流直瀉。百丈峽谷中飛出九條瀑布,氣勢磅礴,蔚為壯觀。明代著名史學家張岱贊曰:“銀河墜半空,搖曳成云霧。萬斛噴珠璣,百丈懸練素”。故被譽為“江南第一瀑布群”。</h3><h3> 2007年2月23日(農歷正月初六),是我們夫妻倆(一起前往的還有我的母親,以及兩個妹妹和她們的家人)第二次到百丈飛瀑游覽。</h3><h3><br></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百丈飛瀑</h3> <h3><br></h3><h3>3、嵊州城區</h3><h3><br></h3> <h3>2007年2月18日</h3><h3>湖濱新村</h3> <h3>2007年2月19日</h3><h3>羅星公園</h3> <h3>2007年2月19日</h3><h3>羅星公園</h3> <h3>2007年2月19日</h3><h3>中心公園</h3> <h3>2007年2月21日</h3><h3>羅星公園</h3> <h3>2007年2月21日</h3><h3>羅星公園</h3> <h3>2007年2月21日</h3><h3>羅星公園</h3> <h3>2007年2月21日</h3><h3>羅星公園</h3> <h3>2007年2月22日</h3><h3>鹿山公園</h3> <h3>2007年2月22日</h3><h3>鹿山公園</h3> <h3>2007年2月22日</h3><h3>鹿山公園</h3> <h3>2007年2月22日</h3><h3>鹿山公園</h3> <h3>2007年3月2日</h3><h3>羅星公園</h3> <h3>2007年3月2日</h3><h3>羅星公園</h3> <h3>2007年3月2日</h3><h3>羅星公園</h3> <h3>2012年4月2日</h3><h3>羅星公園</h3> <h3>2012年4月2日</h3><h3>剡溪兩岸</h3> <h3>2012年4月2日</h3><h3>羅星公園</h3> <h3>2013年3月17日</h3> <h3>2013年3月17日</h3> <h3>2013年3月17日</h3> <h3>2013年3月17日</h3> <h3>2015年8月24日(手機拍攝)</h3><h3>羅星公園</h3> <h3>2015年8月24日(手機拍攝)</h3><h3>羅星公園~馬寅初像</h3> <h3><br></h3><h3>4、嵊州東鄉</h3><h3><br></h3><h3> 習慣上嵊州把嵊州城區以東的區域稱為“東鄉”,把嵊州城區以西的區域稱為“西鄉”。黃澤鎮實際上就歸屬于東鄉。</h3><h3> 2017年4月4日清明節,上午掃墓,下午我們去了黃澤以東(俗稱“上東”)的幾個景點游覽。第一個景點是金庭鎮的靈鵝村,是去看那里的桃型李花。第二個是在回程中爬上了晉溪村的幾個小山坡,去看了看櫻花。第三是在回程中開車進了明山茶場(歸黃澤鎮管轄,離黃澤鎮5華里)。</h3><h3> 說一下金庭鎮:因境內有一個金庭觀(“書圣”王義之的衣冠冢)而得名。金庭鎮與新昌縣接壤,在接壤處,曾是王義之的隱居之地?,F金庭觀邊上有一個小村莊,均為王義之的后人。金庭鎮境內的一些地名(包括靈鵝村)也都與王義之有關聯。</h3><h3> 以下照片均為手機拍攝。</h3><h3><br></h3> <h3>靈鵝村外</h3> <h3> 靈鵝村桃型李林</h3><h3> 桃型李與普通李樹開的花是不一樣的,桃型李開的花不是很白,是那種白里帶有綠色的花辨。</h3> <h3> 靈鵝村桃型李林</h3><h3> 桃型李的花期要比普通李樹晚。普通李樹正在旺花期的時候,桃型李卻是花蕾初綻。</h3> <h3>靈鵝村~李樹</h3> <h3>晉溪村后山櫻花</h3> <h3>晉溪村后山櫻花</h3> <h3> 晉溪村后山櫻花</h3><h3> 這漫山遍野的櫻花樹是結櫻桃的花樹。樹的主人允許并希望游人們去欣賞櫻花的目的是:人們能記得這里有櫻桃(一個月后),可以來采摘并購買。</h3> <h3>晉溪村后山上鳥瞰</h3> <h3>晉溪村后山上鳥瞰</h3> <h3> 明山茶場玉蘭園區</h3><h3> 這還是個“國家十佳花木基地”,可惜,花期已過,我們去晚了。</h3> <h3>明山茶場花卉</h3> <h3>明山茶場花卉</h3> <h3>明山茶場花卉</h3> <h3>明山茶場花卉</h3> <h3>明山茶場花卉</h3> <h3>明山茶場花卉</h3> <h3>明山茶場花卉</h3> <h3>明山茶場花卉</h3> <h3> 2020年2月2日于???l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中|
巴东县|
安乡县|
浦城县|
西平县|
新蔡县|
昌江|
湘阴县|
隆化县|
临夏县|
沅江市|
容城县|
金溪县|
东城区|
望奎县|
古浪县|
白银市|
黄浦区|
织金县|
博野县|
多伦县|
上栗县|
垫江县|
恭城|
淄博市|
夹江县|
新宾|
辽宁省|
尼玛县|
承德县|
高阳县|
古交市|
额尔古纳市|
秦皇岛市|
柳林县|
广德县|
社旗县|
玉林市|
金沙县|
汶川县|
萨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