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迎新年的感言</font></b></h1> <h3> 年,就就這樣急匆匆的來了。心,卻依舊,像平靜的湖面,無波無瀾。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過年,不再是一種憧憬,而成為了一種形式。</h3><h3> 以往過年,缺的是年貨,不缺年味;現在過年,不缺年貨,缺的是年味!過去的年味再也找不回來了!</h3> <h3> 難忘今宵,唱了一年又一年,再也找不回以前的那種激情,不變的是日出日落的一年四季,變了的是我們逐漸蒼老的容顏!難以找到原來的模樣。歲月,更是無情的雕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上,歲月如梭,各位親,且行且珍惜!</h3> <h3> 青絲已去, 白發染頭! 兒女邁入中年, 孫輩吃穿不愁。 回首人生之路, 一腔熱血東流。 有的還沒退休, 就被上帝接走;有的退休不久, 又躺醫院床頭;我等非常幸運, 仍在到處晃悠! </h3><h3> 無論同學、同事,還是戰友: 你是大官,應講究安全著陸;你是小官,別總想名利雙收;你是教師, 別再靠補課創收;你是作家, 別再瞎熬那燈油;你是工人,把勤儉二字記住;你是農民, 那就任風雨飄流。 無論你官民窮富, 都要感恩知足, 快樂地向前走。</h3> <h3> 事事量力而行, 別聽他人忽悠。什么老有老的資本,什么老有老的自由,什么名山大川,什么逍遙旅游,殊不知: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難言的愁。經濟寬裕的沒幾人,大多數都是窮朋友。莫跟人比、不尋別扭;多點寬容、少點需求。只要有個好身體,就要快樂向前走。</h3> <h3> 現今的我們:已失去了青春的激情;也淡化了,中年的勁頭。 經歷了,人間不平事。喝盡了,塵世紅白酒。展示了,你我的善與美。藏起了,自己的苦與愁。上奉養父母盡孝,下操勞子女紛擾。我們捫心已無愧,要快樂地向前走。</h3> <h3> 喜看半世紀,滄桑變化,我們超越了君王的享受。不上早朝,能知天下大事。不用筆墨,可寫文章錦繡。不問龍王,能知四海波瀾。無須騰云,可在藍天行走。高鐵飛機,已讓地球縮小。電腦網絡,已讓天涯牽手。我們趕上好時代,就要快樂并大步地向前走。</h3> <h3> 我的同學、我的同事,我的親朋、我的伴偶,自然規律要看透,早走遲走都得走。多想一些開心事,莫為生計去發愁。憑借一個好身體,多吃一口是一口。沒錢轉轉周邊景,有錢來個環球游;愛畫的盡情畫,照貓畫虎也很優;愛唱的放聲吼,人人夸你嗓門秀;愛跳舞使勁扭,切記莫把地踩漏! </h3><h3> 夕陽路上,快樂向前。不留遺憾,不留后手?;钜粋€壽比南山松不老,樂一個天長地久,常聚首……。</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想念兒時的過年場景</font></b></h1><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 小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了笑著笑著就哭了。</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text-align: right;"> ——題記</span></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又要過年了</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可是一點也沒感受到</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濃濃的年味兒</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沒有花花綠綠的裝飾,</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也沒有挨家串門的熱鬧</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好像少了小時候的那種</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儀式感和期待感</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時候,</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到臘月就開始置辦年了</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直到年三十,</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家里天天蒸汽彌漫,香氣彌漫</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年的味道,</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讓人晚上都幸福的睡不著的味道…</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禁讓我想起那句話</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那些年窮的像個孫子,</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但快樂的像爺</b></h3> <h3>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貼對聯;三十晚上熬一宿;正月初一上街扭一扭……</h3> <h3><b> 還記得,以前到了臘月十幾,就要開始趕集了</b></h3><h3> 小時候年前趕大集真是人山人海的,新衣服,燈籠,糖塊,水果,凍梨,凍柿子,春聯,鞭炮,掛歷……。當然,媽媽會買回家一張大大的掛畫,一個小胖姑娘或者小胖小子抱著個大鯉魚!</h3><h3> 為了更應景,弄一根樹枝,上面綁上糖紙花兒,花花綠綠的特別喜慶,還要從集市上買一些假花,放在柜子上,有過年的喜慶!</h3> <h3><b> 還記得,以前到了臘月十幾,就要開始準備各種吃的了。</b></h3><h3> <font color="#ff8a00">殺年豬</font>。小時候生活條件不好,對肉的渴望尤為強烈,能吃上一大碗蘸蒜泥的瘦肉,這就是年的特權,烀一大鍋肉,滿屋子都是肉香,這種等待的煎熬和吃上肉的滿足,只有小時候才有!</h3> <h3> <font color="#ff8a00">殺年雞</font>,<font color="#ff8a00">買活魚</font>。雞、魚、肘子、排骨是小時候過年的標準套餐,小時候吃的雞都是小笨雞,最有營養的雞,皮薄發黃肉質緊實不疏松,燉出來的湯都是油黃不膩的,花了大價錢買的,媽媽要做道小雞燉蘑菇嘛!年夜飯那天吃的是活魚。</h3><h3> 可以說,什么最好的食材都留到過年的那天!</h3> <h3> <font color="#ff8a00">蒸饃饃</font>,<font color="#ff8a00">備餃子</font>。蒸一鍋又一鍋白白胖胖的大饅頭,主食備的足足的,豐衣足食,希望明年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一年的美好愿望全都寄托在食物上……。</h3><h3> 儲備餃子也是過年前準備的年貨之一,包好的餃子凍上,可以包好幾個餡的,酸菜,芹菜,過年前來小孩了晚上餓了,煮點!</h3> <h3><b> 當然了,噶巴掌的零食也必不可少。</b></h3><h3> 凍梨,凍柿子,冰糖葫蘆,冰淇淋,小時候家庭條件有限,吃新鮮的水果機會不多,凍梨、凍柿子就成了最好的美味,咬一口直流甜水還嘎嘎冰牙!</h3><h3> 散裝糖整一盤子,來小孩了給一塊,沒意思了吃一塊,軟糖、硬糖、酥糖、脆糖都有,那時候能嚼動硬糖,吃多少糖塊都吃不夠……。</h3> <h3><b> 糖果是孩子們的最愛。</b></h3><h3> 如,軟糖中的經典就是高粱飴和楊梅糖,糖分低;脆糖酥糖大蝦糖,一咬一掉渣,吃到齁嗓子;散裝硬糖塊,桔子瓣糖,五顏六色,舌頭都吃變色了。</h3> <h3><b> 還記得,臘月二十四,那場怎么逃也逃不過的大掃除。</b></h3><h3> 小時候過年前,一定要來一場大規模的全家都出動的大掃除來迎接新的一年。掃灰塵,洗床單被罩窗簾衣服,能洗的都洗了,擦玻璃,擦天棚,每個角落都清掃一遍,這絕對是過年前最難熬的一關啦,不能出去玩,被父母抓去大掃除。</h3> <h3><b> 還記得,臘月二十七八就可以放鞭炮了。</b></h3><h3> 那時候的鞭炮,拆開來放,年底守著賣鞭炮的小攤兒,摔炮、大地紅、串天猴、還有一種叫二踢腳,威力很大。壞壞的小男孩總是拿鞭炮往別的孩子身上扔,捂著耳朵看著鞭炮噼里啪啦的響,小時候圍著鞭炮歡蹦亂跳的我們,好像就在昨天……。</h3> <h3><b> 還記得,臘月二十九就可以貼對聯了。</b></h3><h3> 毛筆字寫的好的人家基本上都被包圍了,這家拿著紅紙來找他,那家也是,一大堆人圍著這個“文化人”,看著一筆筆寫出來的春聯,每家每戶的春聯都不一樣,后來都買現成的,春聯也越來越好看,但少了那一股子年味兒!</h3><h3> 貼春聯就少不了送財神的,不管這一張薄薄的、賊劣質的財神畫值多少錢,都得買,財神都送到家了,哪能拒之門外?</h3><h3> 小時候,窗花也都是手巧的奶奶祖奶奶親手剪的,比買的都好看!</h3> <h3><b> 還記得,年三十那一頓,是一年中最豐盛的。</b></h3><h3> 那一整天,媽媽都是圍著廚房在轉,烀肉,炒菜,燉魚,醬肘子,大鍋里煮著整雞,整個房間都飄著肉味。幾乎所有肉類都齊聚了,而且每樣的分量都很大,記得小時候每道菜上來都要聞了又聞,急得團團轉,就想吃年夜飯。</h3> <h3> 除夕之夜,這一桌滿滿的幸福,看哭無數人,那時的我們以為每一次過年都會更加快樂,沒想到長大后的過年竟是這般滋味??赡苷嬲谶^年的永遠是那些孩子們吧!</h3> <h3><b> 還記得,大年三十晚癡癡地盼著春節聯歡晚會。</b></h3><h3> 那時候,春節聯歡晚會還不像現在這樣,地位可崇高了。吃完年夜飯,一家好多口早早就拿好瓜子水果,守在電視機前,等著趙忠祥、趙本山的出現!那時候全家圍坐在一起看春晚,到了12點吃餃子,聽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才叫過年!</h3> <h3><b> 還記得,過年可以穿盼了好久的新衣服。</b></h3><h3> 除了年夜飯、壓歲錢之外,穿新衣服是小時候過年最大的盼頭了。那時候,一年買不了幾件新衣服,全指望過年的時候了,沒事就拿出來瞅瞅試試,疊的板板整整的壓在枕頭下都睡不著覺,想象著明天穿上新衣服的開心,睡夢中都是甜甜的微笑!</h3><h3> 聽老人說,過年沒有踩小人的紅襪子不是過年,要圖個吉利!記得有一年,我的新襪子質量不好,第二天腳丫子都被染紅了!</h3> <h3><b> 還記得,新年不許說粗話不許剪頭不許掃地不許哭。</b></h3><h3> 新年第一天,爸爸媽媽看上去都慈祥了很多呢,你可以調皮放縱賽臉都不會被一頓胖揍,沒事,過年嘛。只是有一個禁忌,尤其不能說“死”字,那多不吉利。</h3> <h3><b> 還記得,拜年串門一定要穿大口袋的衣服。</b></h3><h3> 過年嘴一定要甜,因為不僅能得到好吃的,還能得到平時不敢想的金額的壓歲錢!</h3><h3> 那時候的紅包只有幾十塊錢,但對我們來說那也是巨款?。》旁诙道锱碌袅?,放在其他地方怕偷了。當然,到了第二天媽媽一定會說: 你的紅包拿來,我先幫你保管著。媽,你說,我小時候那些紅包什么時候還我?</h3><h3> 去親戚家拜年的時候,大人們總會抓一大把零食塞你口袋里,你揣著一大兜的好吃,心里比吃了蜜還甜!</h3> <h3><b> 還記得,那時最喜歡正月里的親戚大聚會。</b></h3><h3> 過年的時候家里的親戚都會回來,姑姑姑父騎著自行車帶著好幾個孩子,平時不常見的哥哥哥姐姐都能見,結交超級多的新的玩伴,一群孩子跑里跑外,嘰嘰喳喳的才叫過年!</h3> <h3> 小時候,年是爸買回來的肉,是媽給我買的新衣裳,是兜里舍不得花的那幾毛錢,是那噼里啪啦金花四漸的一掛小鞭兒。小時候年是期盼……。</h3><h3> 長大了,年是超市里的擁擠,是忙活了半天做好的飯菜誰都吃不下,是天南地北的奔波,是黑夜當做白天的混亂。</h3> <h3> 現如今,生活越來越好,可那份快樂卻離我們越來越遠,小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了笑著笑著就哭了。真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b><font color="#ff8a00">年</font></b>"不同!</h3><h3> <b>不管歲月如何變遷,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也不要忘懷呀。你說對吧?</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閨女回來了,快去接她</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過年一定要回家”</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我聽過最“戳心”的答案</h3> <h3> 春節將至,遠方的故鄉,在召喚游子回家,提醒他們是時候放下工作,放下在外的生活。</h3><h3> 回家過年有什么意義?票又難搶,車不好擠,路太顛簸。</h3><h3> 但我們從來糾結這個問題,因為“過年回家本身就是意義”,春運再難再遠也要回家。</h3> <h3><b> 回家團圓,是一種信仰</b></h3><h3> 對國人來說,春運是“一場聲勢浩大的人類大遷徙活動”,醞釀了整整一年,只為春節那幾天團聚。</h3><h3> 雖然,最“省事”的過年方式,便是留在外地過年,但很少人會因為路途不便,而省去所有舟車勞頓。</h3><h3> “每逢佳節倍思親”,沒有團圓,只圖方便的年,增添的都是鄉愁和遺憾。</h3><h3> 因此,不管平日里過得怎樣,都要把喜悅帶上路,幾經周折,到家時匯聚成歡聲笑語,各自照亮。</h3><h3><b> 團聚的動力淡化了辛苦,回家一趟,新的一年才有新的干勁。</b></h3> <h3><b> 有儀式感,才有年味</b></h3><h3> 有人說,“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睂ξ覀儊碚f,春節就是一個盛大的儀式,所有人都會配合“演出”。</h3><h3> 不然,春節在哪不是過,何必一路奔波,一路折磨。去年春節,社交媒體發起的曬全家?;顒?,引發了63.2億次閱讀。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參與,只因崇尚儀式,希望留住團圓時的喜慶。</h3><h3> 人的情緒,都是相互傳染的,當你對過年失去興致,家人的歡樂里都夾帶著落寞。</h3><h3> 俗話說,“<b>過年過年,過的是人氣</b>。”</h3><h3> 平日里見不著面的親人、老友,紛紛齊聚,相互拜訪,年味才會濃郁起來。</h3><h3><b> 能夠排除萬難回家的人,必然樂于維持過年的儀式感;留下許多珍貴回憶,年才不算白過。</b></h3> <h3><b> 父母的期盼,最不能辜負</b></h3><h3> 孟子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lt;/h3><h3> 對無數游子來說,春節是珍貴的盡孝機會,一旦錯過要再等一年。</h3><h3> 對故鄉的父母來說,一整年的翹首以盼,全寄托在春節上。</h3><h3> 試想一下,當父母滿懷期許,卻只等到一句“今年實在太忙,我不回家過年了”,擊潰的是他們最后的思念。那時,過年不再值得慶賀,反而成了他們的負擔:萬家燈火,游子不歸,才是一年中最冷清的時刻。</h3><h3> 孔子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lt;/h3><h3> 我們無法遏制父母的衰老,但可以陪伴父母一點點變老,共同抵抗歲月的侵蝕。</h3><h3> 回家的路雖然波折,好在父母的期盼很滿,足以消解顛簸中的不舒服。</h3><h3><b> 與父母共享熱氣騰騰年夜飯,共敘難忘的往事,給家里增添喜慶的氛圍,減少父母的憂思,是父母所能收到的最好的禮物。</b></h3> <h3> 易中天說,<b>“回家的路很長,一年只有一次;回家的路很短,只要心心念念。”</b></h3><h3> 不怕路途遙遠,道路曲折,只要對家人心生眷念,天涯也是咫尺。</h3><h3><b> 過年回家,回應家人的殷切期盼,背井離鄉才富有意義,一切付出才值得回味。</b></h3>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過年的警示語</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春節結束語</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邱县|
琼海市|
大方县|
苍梧县|
闽清县|
唐海县|
南康市|
珠海市|
博白县|
三都|
新晃|
略阳县|
从化市|
苍山县|
嵊州市|
盐津县|
托克托县|
阿克|
德惠市|
翼城县|
海门市|
罗定市|
罗山县|
临颍县|
临高县|
平江县|
蒙山县|
景德镇市|
灵璧县|
和平县|
桂平市|
博湖县|
赤城县|
四子王旗|
黄山市|
上饶市|
洛宁县|
虞城县|
当阳市|
竹溪县|
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