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座山雕真人照</h3><h3><br></h3><h3>照片來自網絡 (存疑?)</h3> <h3>1946年坐落在(文化宮廣場)牡丹江中心的老火車站。</h3> <p>威虎山地形圖</p><p>45年日本投降后,牡丹江地區,合江地區,東北有名的″四大悍匪"除謝文東,李華堂,張雨新,孫榮久外,就要數座山雕,崔黑子,許大馬棒子了……。</p> <p>先介紹一下牡丹江地域的有名匪首。</p> <p>本文摘自網絡《縱橫~》</p><p>謝文東原名叫謝文翰,滿族人1887年出生在遼寧省寬甸縣。謝文東小時候念過四年私塾,16歲就當家,種過地、養過蠶、還販賣過馬匹。謝文東在販馬時曾結交了幾個土匪朋友,1925年,幾個土匪朋友綁票牽連到了謝文東,謝文東被官府捉拿,他帶領兄弟及全家共12口人從遼寧逃到了黑龍江省依蘭縣土龍山區,投奔到西太平屯老關家,通過表叔關明林的關照,謝文東全家開始依靠租種土地維持生計。</p><p>謝文東帶領兄弟、子侄們邊種地邊開荒,家中經濟狀況慢慢地有了改觀。到1934年,謝文東家人口已達到了三四十口,有男、女勞力十四五個,擁有土地四十五坰,房屋十間,牛馬20多匹(頭),大車兩掛,農忙時還雇些短工,謝文東成了一名地主,而且當上了土龍山區第五保保董。</p><p>謝文東矮胖身材,膽大氣粗,好打抱不平,善于交際。此時謝文東家已買了兩支手槍、四支大槍,他用這些槍看家護院,謝家一家人都學會了打槍。</p><p>九一八事變后,原東北軍將領、依蘭鎮守使、二十四旅中將旅長李杜將軍組織抗日自衛軍,舉起了抗日義旗,謝文東參加了李杜的部隊,擔任土龍山騎兵旅團長。抗日自衛軍失敗后,謝文東回家組織了一個幾十人的自衛團。</p><p>日本占領東北后,就開始了往東北地區進行武裝移民,并把黑龍江三江地區的依蘭、樺川、勃利三縣做為最早的移民區。1932年8月,日本國會通過了第一批向“滿洲國”武裝移民500戶的提案。同年10月,日本第一批493戶武裝移民開拓團到達黑龍江三江地區。他們把將近1000坰熟地占為己有,并以執行“警備”任務為借口,到處騷擾中國百姓,掠奪中國農戶的財物、耕畜和農具,當地農民稱他們為“屯匪”。</p><p><br></p><p>1933年7月,日本第二批移民開拓團494戶到達依蘭土龍山地區。1934年1月,日本關東軍決定為日本移民開拓團進一步拓展土地,他們在土龍山地區以每坰地一塊錢的所謂地價強行向土地持有者進行征購。按當時依蘭縣的土地價格,每坰熟地約100元左右,這就等于日本人在無償向中國人搶掠土地,當地的農民和地主都紛紛起來抵制,但日本人開始強行收繳地照,他們怕農民反抗,又同時決定沒收各戶的槍支,這無疑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地主和農民都感到,土地是命根子,槍支是安全的保障,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一切,沒有了槍支就等于失去了安全。在民族壓迫的深重苦難中,大家感到只有走武裝反抗的道路。</p><p>1934年3月8日,依蘭縣土龍山區第五保保董謝文東帶領當地的農民舉行了暴動,全區各地六個保共有2000多人參加,參加暴動的有許多是地主和地主子弟,暴動隊伍兵分兩路,直奔土龍山街里(太平鎮)。</p><p><br></p><p>暴動農民解除了太平鎮偽警署20多名偽警察的武裝,并襲擊了前來安撫的偽縣長關錦濤帶來的30多名偽軍,打死十多名,繳獲步槍數十支,子彈數千發。3月10日,謝文東率領暴動隊伍阻擊了前來增援的日本關東軍第十師團六十三聯隊聯隊長飯冢朝吾大佐帶領的一隊日軍和一隊偽軍警,飯冢大佐被憤怒的農民活活打死,偽警察大隊長蓋文義、鈴木少尉等17名日軍被擊斃。</p><p><br></p><p>這場暴動引起了轟動,國內外一些有影響的通訊社和報紙都發表了消息。《紐約時報》、《泰晤士報》、《救國時報》都進行了報道。飯冢是日本侵占中國東北以來被打死的第三名大佐級軍官,日本天皇為此追贈飯冢大佐為少將,后來在依蘭還為他建立了“忠魂碑”,稱他為“開拓之父”。</p><p><br></p><p>3月12日,暴動隊伍撤出了太平鎮,在半截河子召開了整編會議。會議決定,部隊取名為抗日民眾救國軍,大家一致推舉謝文東為總司令,全區六個保,編成了六個大隊。為了進一步擴大隊伍,謝文東派人到各處聯絡,附近各縣的人聽說打死了飯冢大佐,都紛紛拉起了隊伍,有的前來投奔謝文東的民眾救國軍,有的帶著隊伍前來和謝文東會面。謝文東的隊伍成為東北抗日義勇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3月19日,民眾救國軍在九里六屯設伏,阻擊了前來“討伐”的1000多名日軍,擊毀敵汽車17輛,擊斃日軍北川大尉以下74人,傷日軍北條大尉、小泉大尉、吉田中尉以下50余人,“討伐”的日軍被迫撤回了依蘭縣城。坐鎮于佳木斯的日軍第十師團在師團長廣賴的指揮下對土龍山地區進行了瘋狂的報復,他們在飛機、戰車的掩護下攻進土龍山地區,飛機狂轟濫炸,日本兵每到一處,見人就殺,見房就燒,土龍山區成了一片火海,這次日軍報復,共殺害群眾1200多人,炸毀和燒毀房屋900余間。民眾救國軍連續與日軍接仗數次,傷亡很大,最后撤出了土龍山地區,轉戰于依蘭境內。</p><p>4月23日,謝文東帶領民眾救國軍轉戰到駝腰子一帶,攻打了日軍的一個金礦,殲敵60余名,繳獲野炮1門、重機槍1挺、輕機槍4挺、步槍200余支、沙金400余兩、其他戰利品無數。金礦工人、附近農民紛紛參加隊伍,隊伍由原來的2000多人發展到4000余人,部隊重新進行了整編,成立了兩個旅、七個直屬團。</p><p>1934年10月,謝文東的民眾救國軍被日偽軍近萬人包圍,經過數日苦戰,部隊損失慘重,人員傷亡貽盡。就在這時,趙尚志領導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與謝文東接觸。在趙尚志的幫助下,謝文東重整旗鼓,人馬重新壯大起來。以后,謝文東的部隊與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聯合進行多次戰斗,沉重打擊了日本關東軍,謝文東也被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6年9月18日,謝文東的部隊被改編成東北抗日聯軍第八軍,謝本人擔任軍長。1937年九、十月間是抗聯八軍最興盛的時期,人員有2000余人,共有七個師、一個教導大隊和一個軍部警衛營,抗聯八軍還建立了被服廠。</p><p>抗聯八軍在謝文東的帶領下,轉戰于依蘭、寶清、樺川、樺南、勃利、方正等各縣,經過無數次艱苦卓絕的戰斗,屢屢重創日軍的有生力量。</p><p>此時的謝文東卻已是家破人亡,兒子一直跟隨著謝文東共同戰斗,出生入死,妻子已慘死在日軍的刀下,老母、兒媳、孫兒被日軍逮捕入獄,謝文東正經歷著一場人生的考驗。</p><p>從1939年冬天開始,日本關東軍出動70萬日軍和30萬偽軍對東北抗日聯軍進行“大討伐”,東北抗聯進入了最艱苦的階段。當時東北抗聯共十一個軍,總兵力三萬余人。面對敵人瘋狂的圍剿,東北抗聯的損失是慘重的,人員傷亡巨大,整個抗聯隊伍銳減到不足2000人。東北抗聯一部分由周保中、李兆麟率領,被迫陸續撤退到蘇聯境內,成立了抗聯教導旅;一部分完全被日寇圍困在深山和原始森林中。謝文東的抗聯八軍也由原來鼎盛時期的2000多人銳減至一二百人,而且被分別包圍在不同的區域中。抗聯八軍已斷糧多日,而且戰士們已是衣衫襤褸、衣不蔽體,除了犧牲的戰士外,凍死、餓死的戰士也越來越多,很多人饑餓難忍,偷偷下山投降了日軍。抗聯八軍7個師,除了戰死的師長外,有5個師長率部下投降,副軍長滕松柏、副軍長兼七師師長赫奎武都先后率部下投降。赫奎武還做通了謝文東警衛營營長姜永茂的工作,在赫、姜二人的勸說下,謝文東也產生了動搖。1939年3月19日,謝文東終于率領軍部僅有的24名部下從深山中走出來,向日偽投降,抗聯八軍全軍覆沒。</p><p>謝文東投降后,被押送到偽滿洲國首都新京,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和偽滿洲國國務總理大臣張景惠親自會見了他,對謝文東給予了特殊的禮遇,并給他以偽滿洲國高官的許諾,但謝文東拒絕了。</p><p>在從新京返回依蘭的途中,謝文東企圖從船上跳入松花江中自溺,但被押解人員及時發現并制止,自殺未遂,從此,日滿當局對他的生活、起居都實行嚴格監控。謝文東以自己年過半百為借口,堅持不為日滿政府做事,并提出自己養家糊口。他要求到勃利縣,在城子河煤礦當了一名普通員工,直到東北光復。</p><p><br></p><p>日本投降后,國民黨政府迅速派員到東北接收,蔣介石還委任東北元老莫德惠為“東北宣慰使”,從重慶飛赴長春,以政府的名義對東北各地的原抗日首領和一些知名人士進行封官、慰問和安撫。國民黨北滿特派員武康親自找到了謝文東,對謝文東說,中央政府希望謝文東能出來重組軍隊,對抗已深入北滿的共產黨軍隊,謝文東接受了國民黨的邀請。國民黨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報請國民黨中央政府,蔣介石親自任命謝文東為國民黨第十五集團軍上將總司令,武康任參謀長兼總指揮。</p><p><br></p><p>當時在北滿的合江和牡丹江地區,主要有謝文東、張雨新、李華堂、孫榮久四大國民黨土匪部隊,號稱“四大旗桿”,共有匪部1萬余人。謝文東在軍部設立了8大處和1個警衛團,下轄2個師、6個團,總人數近4000人,成為北滿地區最大的國民黨土匪隊伍。</p><p><br></p><p>追剿謝文東的是八路軍著名的三五九旅和先前到達東北的合江軍區部隊,這兩支部隊都是東北民主聯軍的主力部隊。三五九旅于1945年12月13日挺進北滿,他們首先解放了北滿重鎮哈爾濱,然后進入合江地區,此時的三五九旅旅長是劉轉連將軍。</p><p><br></p><p>1946年2月21日,謝文東部被合江軍區部隊包圍,投降、傷亡人員數百。4月底,合江軍區部隊又發起對依蘭太平鎮、湖南營的戰斗,分兩路向謝文東發起進攻。武康根本不會指揮軍隊,與民主聯軍一接觸即潰不成軍,1500余名匪徒大部被擊垮或活捉,謝文東率余部2000余人撤往雞西一帶,駐雞西的正是三五九旅部隊。謝文東聽部下說,該部隊在陜北只會搞生產,只會開荒種地,不會打仗,便十分輕敵,決定攻打雞西,沒想到被三五九旅打得落花流水,損失更慘重,整個匪部亂成一團。</p><p><br></p><p>謝文東部被打散后,又集合殘部與匪首李華堂、張雨新部匯合,湊集了近9000人,占領了刁翎縣城。8月5日,合江軍區四、五支隊配合三五九旅將謝文東等包圍,經過兩天兩夜的激戰,共殲敵7000余人,解放了刁翎,謝文東等匪首分頭率少數殘匪逃入深山密林躲藏,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合江軍區和三五九旅發動了繼續追剿謝文東和李華堂的依南戰役,經過半個月的深山剿匪,又斃傷和俘虜土匪879名,繳獲各種槍支807支、馬116匹,給謝文東以沉重的打擊。</p><p><br></p><p>剿匪部隊和當時的中共合江省委、省政府決定同時采取政治攻心策略,促使謝文東早日投降。中共合江省政府主席、當年的東北抗聯第四軍軍長、謝文東的老戰友李延祿將軍派人給謝文東送去了一封親筆信,說:“當年我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共同抗日,國民黨中央政府說支持我們,但是我們卻沒有得到中央政府的一粒糧食和一顆子彈,他們現在利用你來打共產黨,你也曾參加過共產黨,共產黨到底怎么樣?你心里應該明白。”李延祿希望謝文東能幡然悔悟,懸崖勒馬,向共產黨投降,共產黨是有寬大政策的。但謝文東說:“我已無路可走,再說國民黨是中央政府,代表國家,你們共產黨都歸他管,何況我了,我既受到了政府的委任,就只有聽政府的了。”謝文東拒絕投降。</p><p><br></p><p>謝文東一方面聽命于國民黨政府,另一方面又對國民黨的一些人員不滿。國民黨合江省黨部書記張玉書,到處拉攏控制土匪部隊,給很多人封官加委,致使一些土匪聽命于張而不理謝,謝文東十分惱火,兩人火拼了起來。張說:“我是省部書記,你敢把我怎么樣!”謝文東說:“省黨部書記是個干什么吃的,算個屁,老子照樣槍斃你!”最后,謝文東竟當著眾人的面把這個省黨部書記、國民黨省級大員給槍斃了。</p><p><br></p><p>自1946年的七八月份以后,北滿的大股土匪基本被消滅,投降和被俘人員大部分被遣散回家,既往不咎,發給路費,分給土地,回鄉務農;只剩下潰散的小股土匪還在頑抗。此時的謝文東在合江軍區和三五九旅的追擊下,已疲于奔命,他依仗熟悉地形的優勢,在深山老林里東躲西藏,帶領著同他一起在抗聯八軍時任師長的秦秀權、陳鳳山等十幾個忠實的部下逃到了刁翎四道河子一帶。</p><p><br></p><p>1946年11月20日,謝文東部僅剩有6個人了,他們來到了四道河子山里的一座小土地廟前,謝文東跪在小廟前祈禱,希望土地神能保佑他們父子平安。然而這時,謝文東已被三五九旅八團五連的戰士包圍了,謝文東沒等拔出槍來就成了俘虜。</p><p><br></p><p>謝文東被三五九旅戰士押到合江軍區司令部,交由合江軍區關押。謝文東對軍區的看押人員說:“我在北滿是有影響的人物,我要見你們司令,我要和他面談。”</p><p>11月23日,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林彪致電嘉獎合江軍區和三五九旅全體指戰員,電文是:“此次刁翎剿匪戰斗……生俘匪首謝逆文東,為人民除害,鞏固了解放區后方的治安,特電嘉獎。林彪。”</p><p><br></p><p>謝文東被押赴勃利縣公審,在公審的頭一天晚上,他看到為他準備的幾盤好菜還有酒,就知道死期到了。他讓看守找來了合江軍區司令部保衛科科長王世芳,他對王世芳說:“我是中央國民政府任命的第十五集團軍上將總司令,我老謝頭當過抗聯的軍長,也參加過共產黨,12月3日上午,召開了公審大會,公審大會上宣布謝文東死刑,立即執行。謝文東被拉到勃利縣新修的東北民主聯軍犧牲戰士墓碑前執行槍決。</p> <p>中央胡子匪首上將總司令謝文東。</p> <p>中央胡子匪首上將總司令李華堂</p> <p>中央胡子中將匪首張雨新(張黑子)。</p> <p>中央胡子中將匪首孫榮久。</p> <h3>座山雕原名張樂山,山東人,小的時候跟著哥哥來東北闖關東來到牡丹江畔。張樂山這個人好勇斗狠,從師學武,很崇拜江湖義氣那一套。東北牡丹江那時只是個小城附近一帶山深林密土匪橫行。百姓在日寇鐵蹄下生活極苦,所以十五歲的時候一方面迫于生活,一方面因惹禍生事,張樂山便一頭鉆進了深山老林,投靠土匪當了占山為王的"胡子"。因輕功了得,槍法極準又很機靈,很快就受到了土匪頭子的賞識做了第三把交椅。老匪首爭山頭與其它綹子互毆中槍,傷重死了,張樂山就自然坐上土匪山頭第一把交椅,但匪徒們仍然喜歡稱他“三爺"。</h3> <h3>東北牡丹江一帶山深林密,屬張廣財嶺余脈,地廣人稀冬季漫長,百姓生活艱辛,東北山珍野獸奇多所以很多人打獵為生,慢慢的形成了村落。胡子們嘯聚山林占領山頭,各自都有自己的地盤。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隨著土匪勢力的擴大收編,此股土匪已有近千人規模。牡丹江海林柴河城里都有土匪的據點眼線。長汀一帶至到四方楞,林口鍋盔山,敦化老松嶺提到胡子座山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h3> <h3>鐵嶺河南山工人療養院后的108櫈。</h3> <p>九一八事變后,少帥一槍沒放把大好河山丟給了日本人。東北民眾紛紛揭竿而起抗擊日寇的侵略。于是“抗日義勇軍"“抗日救國軍"有民族感有血性的綠林豪杰們也紛紛聯合抗日,這就是東北抗日聯軍。此時,胡子座山雕也借“抗日"之名擴大了山頭。</p> <p>由于東北軍的潰敗,整個東北淪陷……。在日本關東軍駐屯軍土肥原賢二的扶持下,以末代皇帝溥儀為首的滿清遺老遺少在長春(新京)成立了偽滿洲國,川島芳子任滿洲國”安國軍"司令。此時的蔣委員長正忙于剿共;共產黨正在長征,東北成了無主之地。而抗日聯軍在組織混亂成份紛雜,既無外援又無糧草的情況下奮戰在東北冰天雪地林海雪原中。獨自孤軍奮戰。隊伍投降人員變節百姓不支持,幾十萬分散的隊伍很快潰散。投機的座山雕又回到老巢繼續當土匪。而僅存的抗聯戰士在日寇和偽滿警察及叛徒的圍追堵截下越過邊界加入蘇聯紅軍,從此東北再無有組織的抵抗。而座山雕的隊伍巳不足千人,除幾百人游蕩在深山老林大部潛在牡丹江周邊地區。</p> <p>偽滿洲國無力涉足邊遠的黑龍江。在無政府主義的情況下,匪患橫行……。</p> <p>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在日本本土投下原子彈。蘇聯紅軍出兵東北……。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根據“波茨坦公告"滿洲國滅亡。東北解放始稱"光復"。百萬日本關東軍放下武器與日本開拓團,日本移民家庭被分批遣返回日本國……。</p> <p>蘇聯紅軍進軍東北……。</p> <p>進軍東北的″東北人民自治軍",搶先從蘇聯紅軍手中接收東北的大中城市,而″國軍"只能從海上進軍東北三省。</p> <p>日本投降,蘇聯紅軍拆走了東北偽滿洲國所有工廠的機器,掠走了所有的財富和物資。而此時,國共兩黨正戰的正酣……。而中國是戰勝國是接收國,可是在東北城市鄉村,并沒有國共軍隊的“一兵一卒"!占領石家莊和山東的共產黨解放軍,先行發兵十萬在戰將林彪率領下,乘火車進軍直撲東北,進入東北后部隊改稱″東北人民自治軍"從蘇聯紅軍手中接收了東北大部地區!隨后蘇聯撤軍。此時的老蔣只能從海路用軍艦從旅大,營口,葫蘆島……海路運兵匆忙登陸,從而失去了占領東北的先機。當國軍氣勢洶洶進入東北,林彪已完成了接收授降,從蘇聯紅軍手中接收了日軍和偽滿國所有剩余的戰略物資和武器裝備的工作。國軍進入東北后在當時國共兩黨之間裝備軍力對比下,東北民主聯軍仍處于劣勢。無奈中,林彪選擇“讓開大路,占領兩廂"的戰略戰術,主動退出大城市而轉向占據農村廣大地區,去鞏固建立穩固的東北農村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發動群眾進行土改。隨后,進行了分田,分浮財,定成份的土地改革。因為農村村落分散,在此種情況下,部隊便組織成幾人,十幾人的″土改工作隊"進入鄉村駐守,開展土地改革工作。這種人數稀少的農村土改工作隊極易受到土匪的襲擊,所以剿匪是部隊的首要任務。</p> <p>當時有一篇文章叫"桃子該由誰摘……。"</p> <p>國軍因兵力不足只能占據大中城市,無力顧及東北的廣大農村,于是就收編各個山頭的土匪,委以國軍名號用以干擾東北農村的土改運動。所以東北各地群眾把這些土匪稱作″中央胡子"。東北貧苦農民分得了土地財物,積極性很高。所以土改搞的轟轟烈烈,熱火朝天。人民擁護共產黨,青壯年紛紛報名參軍壯大了東北民主聯軍。在東北人民擁護和糧食物資的支援下,林彪所部迅速擁兵百萬。我黨占據東北后漸漸改變了國共軍力之間的對比,而擴軍則為隨后全殲東北守敵進軍關內創造了條件。林彪所部發動實施的″遼沈""平津"戰役,從根本上動搖了蔣家王朝的獨裁統治。</p> <p>日本無條件投降后,東北出現了權力真空……。</p> <p>戰領者蘇聯人忙著向國內轉送"戰利品",拆走了東北所有的財富和機械設備……。</p> <h3>國民黨因共產黨在農村土改,自家兵力不足就派出″專員"″特派員"進山收編各路土匪,委以高官厚祿。牡丹江地區就″侯專員""許旅長"″崔旅長"委任了不少。座山雕也被委了個旅長之位。這些土匪經常搶劫村民殺害土改工作隊隊員和人民群眾。駐軍雖然進行了多次大規模剿匪,消滅了所有山頭。剩下的殘匪還是難以剿盡,但匪患已不具規模。</h3> <p>46年前后,進軍東北的中共部隊改稱為"東北抗日民主聯軍",進行了″土地改革"和劃分成份運動。</p> <p>46年的牡丹江城區,土匪仍可隨意進出。</p> <h3>土匪組織的″牡丹江暴動"被粉碎……。</h3> <h3>分布在牡丹江地區的殘匪……。</h3> <h3>土匪經常下山襲擊土改工作隊,搶掠村民……。</h3> <h3>大部殘匪基本剿滅……。</h3> <h3>此時的座山雕這股土匪,除座山雕外手下還有以″翟三"為首的八個土匪,號稱"八大金剛"。城里還有許多暗點線人和偽滿殘余,人數尚有幾十人。牡丹江柴市街,戲園子對面的″五合樓",就是土匪的據點。</h3> <h3>面對土匪的襲擾,牡丹江軍分區組織了精干的小分隊,便于行動和剿匪。小說″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參與了當時的剿匪。書中的少劍波就是作者的化名。因忘記了隨隊衛生員的名字就用了″小白鴿"的綽號,而楊子榮高波等犧牲的小分隊戰士都是真實姓名。高波,楊子榮先后犧牲葬在海林。楊子榮的墓先是磚砌,半圓形,座落在海林東山角下,隨葬的有他的駁克槍,木制的碑沒有碑文。后來因京劇《智取威虎山》而遷至山頂立碑紀念。</h3><h3>小說中所說的威虎山是這股土匪藏身的地方,只不過是一個藏在深山老林中不起眼的地窨子,就似抗聯的密營,那山也不叫威虎山,只是一個小山頭而已。沒什么″九群七十二地堡",也沒什么″威虎廳",只是一個半地下半地上的地窨子而已。夾皮溝是有的,小火車也是有的,獵戶也是有的,但絕對不叫李勇奇,也不叫小常寶,更不曾女扮男裝。而一撮毛,小爐匠,蝴蝶迷,鄭三炮,許大馬棒,這些都是土匪的外號,致于真實姓名已經無從考證。</h3> <h3>剿匪小分隊……</h3> <h3>林海雪原的牡丹江林區盛產木材,又有偽滿修建的森林鐵路和小火車,東北的鐵路交通通向四面八方。戰爭和生活都需要木材,土匪阻擋鐵路搶劫小火車影響了解放戰爭和土改的進行,而讓小火車安全開動,剿匪勢在必行。"火車一響,黃金萬兩",小分隊的任務就是剿滅小股匪徒,保護土改工作隊,保障前線的供給。</h3> <p>當時的土匪就盤距在林口大鍋盔,海林.柴河,長汀境內山溝里的深山老林中……。</p> <p>牡丹江軍分區派出多路剿匪小分隊。</p> <h3>各山頭土匪基本全部剿滅,僅剩不多殘匪逃進深山老林。小分隊三十余人分幾路追蹤。英雄楊子榮先是抓捕了土匪聯絡員偽滿警察欒警尉(小爐匠),后又沿著足跡跟蹤土匪″一撮毛"進山,找到了座山雕等人的藏身之處。小分隊全體出動活捉了座山雕等最后幾個土匪。從此,牡丹江地區再無土匪肆虐。致于楊子榮扮土匪打虎上山,打入匪群,傳送情報,智斗小爐匠,吃什么百雞宴,活捉座山雕,都是虛構的故事</h3> <h3>威虎山匪巢威虎廳(復原圖)</h3> <h3>楊子榮確實犧牲在土匪鄭三炮槍下。這鄭三炮年輕時是給大戶地主人家看家護院的炮手。他出槍速度快,身手敏捷,一抬手就是三槍,槍槍斃命,從不虛發,所以人稱“鄭三炮"。占據雞東"奶頭山"一帶的匪首"許大馬棒"許旅長(原型是雞東匪首謝文東或匪首李華堂)慕其槍法,慕其名隨拉其入伙。許匪被剿滅后,鄭三炮幾人藏匿山林。滅了座山雕后,小分隊繼續肅清殘匪……。很快,楊子榮發現了土匪留在雪地上的痕跡,為了不使土匪逃竄,他一個人循跡跟蹤而去……。</h3> <h3>楊子榮追蹤到鄭三炮藏身的地窨子附近潛伏下來,等待土匪懈怠后進行抓捕。怎奈幾個土匪喝起了酒。在東北冬天零下三十多度滴水成冰的季節,楊子榮趴在雪地上,駁克槍機頭大張,伏身雪中,槍也浸在雪里。等了幾個時辰,終于聽到屋內聲息漸無……。于是英雄提槍怒喝:"舉起手來!"這些土匪個個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槍不離身警覺狡詐的亡命之徒,一個匪徒睡夢中抬手便是一槍,楊子榮隨手扣動板機……槍沒響!槍機被凍住了!瞬間慣匪鄭三炮起身連發三彈,子彈擊中英雄胸膛,英雄倒地……。三個亡命土匪匆匆逃竄而去,竄進山林沒了蹤影……。</h3> <h3>人們把英雄遺體拉回海林,立了簡單的墓碑,埋葬在海林東山角下一處山坡上。經請示陪葬了英雄的隨身物品和從沒離身的駁克槍。</h3><h3>而座山雕最終去了哪里,眾說紛云……。有人說因身有血債,斃了。但我聽說的則是,座山雕出獄后在牡丹江公園喂過老虎,后來改名換姓去了長汀溝里一個不知名的小屯……。</h3><h3>關于,土匪鄭三炮和其余兩個兇徒自不知所終……。</h3><h3><br></h3><h3><br></h3> <h3>剿滅座山雕匪幫的版本各有不同,除時任剿匪小分隊參謀長《林海雪原》一書的作者曲波的版本外,就是時任牡丹江軍區政治部主任鄒衍將軍對東北剿匪的描述了。</h3><h3>1946年東北土改時任牡丹江軍區政治部主任的鄒衍將軍在他的《我的回憶》一書中是這樣描述匪首座山雕和英雄楊子榮的:<br></h3><h3>老將軍說:“1946年春,我從延安輾轉到東北,任牡丹江軍區政治部主任。到任不久,機關的同志就向我介紹剿匪情況。那時,我軍剛進入東北,各地土匪蜂擁而起,尤其是國民黨收編的謝文東、馬喜山匪幫搶掠騷擾,殺害干部群眾,無惡不作。據此,東北民主聯軍派3縱隊2支隊到海林配合牡丹江軍區部隊剿匪,給這兩股土匪以毀滅性打擊。到4月份,除小股土匪潛入深山老林外,大股土匪基本被剿滅。期間,2支隊2團七連戰士楊子榮憑著智勇雙全勸降400多名土匪放下武器,引起各級領導的關注。”</h3><h3>鄒衍介紹說:“到1947年初,2團王團長和副政委曲波到海林縣了解情況時得知,在海林北部皮夾溝一帶有一股土匪經常出沒,匪首座山雕為人刁頑狡猾,軍閥和日本人都拿他沒辦法。日本投降后,他又投靠國民黨,經常率匪徒燒殺搶掠,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我們的部隊進山剿匪,他又溜得不知去向。為徹底消滅這股頑匪,2團領導決定派已被提拔為偵察排長的楊子榮進山查明情況,再制定清剿對策。”</h3><h3>老將軍回憶楊子榮智斗頑匪的驚險一幕:“楊子榮受領任務后,挑選了5名戰士,扮作土匪,冒雪來到皮夾溝。他們埋伏在溝外的小山上仔細觀察,直到第二天清晨,見2個可疑人員出來觀望后直奔南山。楊子榮立即帶小分隊抄近路將2人抓住。一陣‘黑話’后取得對方信任,楊子榮自稱是東寧匪首吳三虎的副官,吳三虎部被剿后走投無路,想投靠座山雕。這2人果然是土匪,其中一個還是匪連長。他們同意帶路引見座山雕。接著,楊子榮率小分隊跟著2名匪徒踏著沒膝的積雪,翻過幾個山頭,來到密林深處的一個雪窩棚。匪連長讓楊子榮在此等侯,他先進去報信。之后,2名土匪鉆進了深山。2天后,匪連長方出來告訴楊子榮,老大同意你們入伙,但你們要等幾天。為了放長線釣大魚,楊子榮和戰友只好在此等候。這期間,他們爬冰臥雪,靠野果充饑。10多天后,匪連長等2人終于再次露面。楊子榮以‘不講信用、騙弟兄幾個在這里遭罪’為由,裝作怒火沖天的樣子,將2名土匪綁了起來,讓他們馬上帶路進山。匪連長自覺理虧,一路道歉。進入威虎山后,匪哨兵見連長帶人進山,一路放行。在一個用原木搭建的大棚子里,匪首座山雕正躺在鋪上抽大煙,他看見楊子榮等人的槍口對著他時,慌忙摸槍,結果一伸手被楊子榮踩住。楊子榮大罵座山雕不仗義。座山雕見身邊的幾個‘金剛’也被槍口逼住,只好承認禮數不周。楊子榮和戰友乘勢將幾名匪首綁了,以‘這里已經暴露,不能待了,有幾百條槍藏在山里,取出后一起去吉林’為由,將座山雕等十幾個土匪綁到馬爬犁上,一溜長隊上了路。幾小時后,來到皮夾溝,座山雕看見迎接他們的是解放軍,方知上當。”</h3><h3>老將軍說,座山雕被俘后,被關押在牡丹江軍區看守所。軍區保衛科審訊時,他還過去聽了一次。鑒于座山雕惡貫滿盈,不殺不足以平民憤,軍區在牡丹江市召開公審大會,對這個匪首執行死刑。事后還是他簽署發布對座山雕執行死刑的布告。</h3><h3>老將軍告訴記者,后來他見到2團副政委曲波,建議他把偵察英雄楊子榮智斗座山雕的這段經歷寫成小說。曲波是個有心人,經過幾年的創作,還真的寫出長篇小說《林海雪原》。不幸的是,楊子榮在剿滅座山雕殘匪之后不久的一次戰斗中光榮犧牲,沒有能夠看到這部小說。</h3><h3>1月5日,記者打電話向老將軍問新年好!談到英雄楊子榮。老人家說:我為我們部隊出現這樣的英雄感到驕傲!我永遠想念他。</h3> <h3>抓捕匪首</h3><h3>照片來自網絡 (是座山雕還是謝文東?)</h3> <h3>公審判決現場</h3><h3>照片來自網絡(是座山雕張樂山嗎?)</h3> <h3>放大后的照片。</h3> <p>《林海雪原》悍匪座山雕的原型張黑子(張雨新)</p> <p>眾匪偽滿時合影。</p> <p>老百姓控訴土匪的罪行……。</p> <p>楊子榮(圓圈中人)1946年與牡丹江軍分區二團戰斗英模合影。</p><p>備注:此時還沒有消滅座山雕匪幫。</p> <p>1947年2月13日的牡丹江日報,報道了座山雕被楊子榮活捉的新聞。據(海林通訊)報道:以楊子榮為首的6人小分隊以少勝多,活捉以座山雕為首的殘匪共十二名……,受到海林地區老百姓的慰勞。慰問品有:手巾.牙膏.牙粉及8000元老幣。及白面豬肉粉條等……。</p> <p>北溝屯,紅甸子,二道溝,三道溝,海林街,敖頭村……紛紛捐糧捐物給牡丹江軍分區表彰英雄們,楊子榮和六個戰友并沒表現絲毫驕傲的態度。從當時的報道來看,座山雕等土匪并非是影響巨大的大匪首。</p> <p>關于剿匪英雄楊子榮犧牲的又一版本。</p><p>梨樹溝從前叫梨樹屯,當年楊子榮犧牲后,據說是一位叫郗玉才的用爬犁將英雄的尸體拉下了山,然后第二天又用爬犁將英雄送到黑牛背剿匪部的總部,而且,那位抬楊子榮尸體的大爺至今還活著,他姓鄭,如今已快80歲了,我決定立刻去見他。</p><p>大爺家在村子的最南頭,木頭房、木頭院墻和木頭門。我們一敲門,鄭大爺出來了。進了屋,我們上了炕,就嘮起了從前。</p><p>80歲大爺披露楊子榮犧牲真相</p><p>提起楊子榮遇害的經過,大爺告訴我們,犁樹溝現在叫陽光一隊,從前也叫“仰臉溝”,老名叫養老溝。</p><p>他見到的楊子榮個頭不高,穿著黃大衣。當年,鄭大爺的父親在這個屯子當屯長,土匪謝文東他們一來就搶男霸女,各家的小雞都讓土匪給抓沒了。</p><p>當時,鄭大爺三間房,南北大炕,他和母親住在西屋。</p><p>他小時候也經常干土匪。一進院就喊:“小嘎子!壓連子!”(遛馬去。)然后就殺雞。</p><p>1949年,鄭大爺20幾歲,土匪和解放軍交叉著進屯了。</p><p>記得有一回,謝文東的隊伍進了陽關一隊,讓小孩殺雞,正殺著,毛還沒退完,聽說“老二團”(楊子榮帶領的人馬)要來,嚇得趕緊逃了。這時老二團進了村。</p><p>楊子榮問:“你們殺雞干什么?”</p><p>老鄉:“自己吃。”不敢說詳細了。</p><p>又說,小雞有毛病,扔了白瞎了。</p><p>楊子榮問:“謝文東來過嗎?”</p><p>許多人都不敢說。</p><p>楊子榮</p><p>鄭大爺家的認識楊子榮,于是說:“黑牛背有個人給送信,說你們來,讓他快躲一躲。”</p><p>“什么時候?”</p><p>“天剛亮時,大概7點多鐘。”</p><p>“奔哪個方向?”</p><p>“養老溝西。”</p><p>“一個也沒住下?”</p><p>“沒了。”</p><p>他說:“老鄉,別害怕。你們摘你們的雞。我們就是老二團!”說完,他領著人就奔了西山。那時,謝文東部有1200多人,楊子榮的部隊一百多人,終于把謝匪給打“花達”(散)了。這是鄭大爺直接和楊子榮見面的一次。另一回,就是楊子榮犧牲。</p><p>那是1949年的正月二十九,天嘎嘎冷,沒到二月二。這一帶許多散逃的土匪在山里和村里亂竄,解放軍小分隊也化整為零地追擊散匪。</p><p>這天天剛亮,外頭狗咬,村口走來兩個頭戴狗皮帽子的拿槍的人。村里的老耿頭出去撿糞,那兩個人說:“老大爺,站下,別害怕,我們是黑牛背的!胡子和土匪打你們沒有?”</p><p>老耿頭說:“打了……”</p><p>“往哪個方向去了?”</p><p>老耿頭一指溝北的方向。于是,那兩個人就走了,后來才知道,那其中一個就是楊子榮。他們上了梨樹溝的后坡,一進林子,二人就分開了。走著走著,楊子榮發現 了一個窩棚,他推開門,見一個戴狗皮帽子的人背對著門坐著。楊子榮問他是老鄉還是土匪,那個人不說話,回頭就一槍,中彈的楊子榮趕緊拉槍栓,可是天太冷, 槍栓拉不開,楊子榮就這樣倒下了……</p><p>當天,鄭大爺和一些鄉親上了山,把楊子榮抬下山,放在村里一宿。第二天又套爬犁送往黑牛背解放軍總部。大爺說:“如果當時楊子榮不是怕傷著獵手或百姓,他絕不會死在一個散匪之手!”</p><p><br></p> <p>關于殺害剿匪英雄楊子榮烈士兇手的另一版本。</p> <p>《林海雪原》作者 曲波</p><p>文中的203首長 少劍波</p><p>沒有《林海雪原》和京劇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就不可能有人知道英雄楊子榮和匪首座山雕。</p><p>曲波在《林海雪原》中借用了當年牡丹江地區以座山雕為主,張雨新(張黑子),崔三爺,謝文東(許大馬棒),李華堂等眾匪首為原型,成功的塑造出了″座山雕"這一反面歷史人物。</p> <h3>孫大得原型</h3> <h3>衛生員小白鴿原型</h3> <p>后來遷到海林縣東山上重建的″楊子榮墓"。</p><p>以及小分犧牲隊員高波,孫大德烈士之墓。</p><p>(請注意:揚子榮墓碑有日期,而孫大德烈士碑沒有標注日期)</p> <p>在剿匪戰斗中犧牲的小分隊戰士。</p> <p>小分隊員烈士高波的烈士證書。</p> <p>在剿匪戰斗中犧牲的小分隊戰士。</p> <p>烈士孫大德的墓碑。</p><p>曲波只所以在《林海雪原》中把孫大德誤寫成孫達得,是因孫大德并不在曲波直接領導下,而是書中人物的需要,有意把剿匪英雄的事跡寫進同一部書中。但楊子榮和高波才是曲波真正熟識的戰友。</p> <h3>曲波和夫人</h3> <p>當年小分隊的衛生員 小白鴿</p> <p>《林海雪原》作者:曲波夫婦</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迁市|
老河口市|
忻州市|
读书|
沙田区|
柳河县|
阳江市|
都兰县|
邳州市|
砀山县|
会同县|
五指山市|
从江县|
渭源县|
阿克苏市|
探索|
雅江县|
全椒县|
凌源市|
娱乐|
兴业县|
桐乡市|
扬中市|
静乐县|
九龙县|
榆树市|
堆龙德庆县|
张家口市|
华池县|
惠安县|
博野县|
宣威市|
长泰县|
白银市|
革吉县|
湘乡市|
新民市|
文山县|
邵东县|
正镶白旗|
隆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