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讀《篝火》</h3><h3> 一一羅尚華</h3><h3> 去過敏修老家的人,可以看出《篝火》的環境描寫就是他的家鄉元田壩龍塘。由于是熟悉的環境及人物形象,小說寫得親切真實,得心應手,語言通俗易懂。</h3><h3> 寫長輩們老于世故,善于謀化:因有歷史教訓,于是“一旦紅軍來了,我們所有的男女,都統統到東山崗上巖洞去躲”。一個躲字,反映了對紅軍的誤解?!鞍烟梦荽箝T掩著,不安關嚴,每家灶房留幾升豆子和大米”。一個留字,應付之策。老輩世故,顯現于此?!敖又サ截i圈后面,抱出十幾捆干柴,在院子里分成幾堆,并全部點燃,聲稱要燒火給紅軍取暖”。其實,這是下山信號,老輩善于謀化可見一斑。鄉民下山了,指導員疑問,三公“哈哈說:真湊巧,這免得我向山上喊話了,鄉民們下山,完全是排長和衛生員先前動員的功勞”。老輩智慧,真是無以倫比。</h3><h3> 寫紅軍紀律嚴明,親和百姓:先寫指導員就駐扎肖家灣事宜宣布紀律,和三公勾通后,鄉民留的糧食,用了按市價折款;進住堂屋,不得在外面生火,“部隊分散住宿了,沒一點喧囂”。衛生員給三公把脈看病,家常話語,親如家人。隨后上山,衛生員給人看病拿藥,排長動員解除誤解。看見篝火,“鄉民都回來了,他們看見家中都安然無恙的,……”。于是,誤會解除了,“一時間,舂碓的,拉磨的,炒米的聲音,響徹了整個寨子”。于是,“整個下午,部隊與鄉民,他們有擺不完的龍門陣,訴不完的鄉愁”?!班l民們提著茶壺,打著亮篙火把,都湧到大路邊歡送紅軍”。一段家鄉老一輩與紅軍相識相處相親的故事,終于不斷的親和過程中達到了高潮。</h3><h3> 小說精道之處還在于借物寓情:“黑狗從屋角鉆出來,朝著人群狺狺狂叫”;“鴉鵲受到驚嚇,嘰嘰喳喳地飛進飛出”。隊伍進寨子,家家關門閉戶,寨子顯得冷清,這是一個很冷的場面。隨著三公的態度轉變,黑狗“才半天時間,它就和部隊混熟了,見人就搖著尾巴”。鄉民和紅軍和睦相處了,黑狗“也顯得格外興奮,跟著三公跑上跑下的”。梨樹上歸巢的鴉鵲,它們十分好客,卻也無法挽留客人的離開。從開始的冷清到后面的熱鬧場景的參與,作者對黑狗與鴉鵲的不經意的描述,達到了渲染氣氛,烘托主題的目的。</h3><h3> 小說最后一段更是畫龍點睛。“從此,川黔道上,少了兩個背鹽巴的老二;紅軍隊伍里,多了一對錚錚的漢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紅軍的發展壯大來自于依靠群眾,篝火點點,燎原全國。</h3><h3> 篝火寓意深遠:從古至今,火都是人類一種信仰追求,它象征著興旺,吉祥,紅火。某種意義上象征著繼承,象征著發展。它不單單是三公院子里點燃的火堆,“燒起大火為平安”,這是信號。更是“晚上八點前,院子里的火堆燃得更旺了,火焰照紅了半邊天”,這是興旺,吉祥,紅火。紅軍和老百姓的魚水之情在《篝火》中得到進一步的深化。</h3><h3> 讀《篝火》,感受到革命勝利來之不易,我們應不忘初心,牢記新時代的使命,毫不動搖地弘揚先烈革命精神,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中旗|
西青区|
崇信县|
贡嘎县|
汉寿县|
清水县|
金寨县|
监利县|
石屏县|
北川|
应城市|
喜德县|
普格县|
田林县|
色达县|
武陟县|
云梦县|
溧水县|
连城县|
额尔古纳市|
北辰区|
班戈县|
威远县|
陆丰市|
宁阳县|
峡江县|
通州市|
迁安市|
额敏县|
西畴县|
枝江市|
襄汾县|
班玛县|
潮州市|
保定市|
澄城县|
恩施市|
南京市|
浮山县|
怀集县|
铜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