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個對生活充滿自信的人,一個喜歡生活,熱愛生活,懂得生活的人,一個喜歡旅游,喜歡攝影,喜歡運動的人,一個對美好事物有向往追求的人,那就是我一個快樂的《小老頭》</h3> <h3>拍攝于內蒙古巴彥查干</h3><h3>白枕鶴(英文名:White-naped Crane,學名:Antigone vipio),是鶴形目鶴科鶴屬的鳥類。白枕鶴,又名紅面鶴、白頂鶴,主要繁殖在黑龍江、吉林等省或更北的廣大地區,冬天部分遷徙到江蘇、安徽、江西等省的濕地越冬。白枕鶴為國家二級保護珍禽。白枕鶴體形與丹頂鶴相似,略小于丹頂鶴,而大于白頭鶴。</h3> <h3>雕鸮(英文名:Eurasian Eagle-Owl,學名:Bubo bubo),是鸮形目鴟鸮科雕鸮屬的鳥類。又叫大貓頭鷹、希日-芍布、老兔、大貓王、恨狐、夜貓。夜行性猛禽。雕鸮和毛腿漁鸮是世界上最大的貓頭鷹。有一雙明亮橘黃色的眼睛。除繁殖季節成對外,平常單獨活動。聽覺和視覺在夜間異常敏銳。白天隱蔽在茂密的樹叢中休息。天敵是金雕等大型猛禽,另外白天看見時總是在被烏鴉及鷗類圍攻。于警情中的鳥會作出兩翼彎曲頭朝下低的寬宏姿態。飛行迅速,振翅幅度小。分布在除海南、臺灣外的中國大部分地區,是留鳥。雕鸮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h3> <h3></h3><h3>黑嘴鷗(英文名:Saunders's Gull,學名:Chroicocephalus saundersi),是鸻形目鷗科彩頭鷗屬的鳥類。是易危物種。嘴黑色,夏羽頭頸黑色,冬羽頭白色。在堿蓬灘地面上用枯堿蓬筑皿狀巢,每窩產卵多為3枚。主要以魚、蝦、甲殼類及水生昆蟲等為食,冬季常見在船只云集的碼頭揀食掉入海面的魚及食物。水質污染及巢卵被破壞是影響黑嘴鷗繁殖的主要因素。</h3> <p>拍攝于桓仁</p><p>紅頭潛鴨(學名:Aythya ferina)體長42-49厘米,翼展72-82厘米,體重700-1100克,壽命10年。雄鴨頭頂呈紅褐色,圓形,胸部和肩部黑色</p> <h3>拍攝于婺源</h3><h3>白腿小隼(英文名:Pied Falconet,學名:Microhierax melanoleucos),是隼形目隼科小隼屬的鳥類。又叫小隼、熊貓鳥。體型微小的黑白色隼。上體黑色,最內側次級飛羽具白色點斑。高而生硬的哭叫聲shiew及快速重復的kli-kli-kli-kli聲。分布于印度東北部、中國南方、印度支那北部。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1994),為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之一。</h3> <h3>拍攝于鄱陽湖</h3><h3>灰鶴(英文名:Common Crane,學名:Grus grus),是鶴形目鶴科鶴屬的鳥類。別名千歲鶴、玄鶴,中文俗稱番薯鶴,英文名意為普通鶴。大型涉禽。全身的羽毛大部分為灰色,體長120厘米,體重3000~5500克。頂冠中心紅色,自眼后有一道寬的白色條紋伸至頸背?;寅Q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h3> <h3>拍攝于內蒙古白音敖包</h3><h3>蓑羽鶴(英文名:Demoiselle Crane,學名:Grus virgo),是鶴形目鶴科鶴屬的鳥類。又名閨秀鶴。是世界現存15種鶴中體型最小的一種,體型異常纖瘦,頭、頸、胸黑色。頰部兩側各生有一叢白色長羽,蓬松分垂,狀若披發,故稱蓑羽鶴。蓑羽鶴性羞怯,不善與其他鶴類合群,每多獨處。其舉止嫻雅、穩重端莊,故又名閨秀鶴。主要分布在亞洲中部。每年會從中國與蒙古邊境地區往南遷徙,飛越過喜馬拉雅山到印度塔爾沙漠地區過冬。中國繁殖于新疆、寧夏、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等省,遷徙期間見于河北、青海、河南、山西等省;越冬于西藏南部。蓑羽鶴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h3> <h3>拍攝于莊河</h3><h3>黑臉琵鷺(英文名:Black-faced Spoonbill,學名:Platalea minor),是鵜形目鹮科琵鷺屬的鳥類。臺灣稱黑面琵鷺,又稱飯匙鳥、琵琶嘴鷺。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而得名;亦因其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黑面琵鷺數量極為稀少,屬全球瀕危物種之一。和白琵鷺一樣,黑臉琵鷺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h3> <h3>拍攝于丹東</h3><h3>牛背鷺英文名:Eastern Cattle Egret,學名:Bubulcus coromandus),是鵜形目鷺科牛背鷺屬的鳥類。別名黃頭鷺、畜鷺、放牛郎等。繁殖羽頭、頸、背變黃,與其他白鷺的區別在于頸短、頭圓、嘴短厚。牛背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不以食魚為主而以昆蟲為主食的鷺類,其與家畜,尤其是水牛形成了依附關系,在濕地中較干的地方出現,往往跟水牛在一起。常跟隨在家畜后捕食被家畜從水草中驚飛的昆蟲,也常在牛背上歇息,因而得了個“牛背鷺”的名字。牛背鷺棲息于平原草地、牧場、湖泊、水庫、山腳平原和低山水田、池塘、旱田和沼澤地上。常成對或3-5只的小群活動,有時也單獨活動或集成數十只的大群。</h3> <h3>拍攝于內蒙古巴彥查干</h3><h3>白頭鶴英文名:Hooded Crane,學名:Grus monacha),是鶴形目鶴科鶴屬的鳥類。白頭鶴亦稱鍋鶴、玄鶴、修女鶴,廣泛分布于歐亞大陸,是數量較多、較常見的一種鶴。已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皮書,是中國一類保護動物。</h3> <h3>拍攝于丹東</h3><h3>大白鷺英文名:Little Egret,學名:Egretta garzetta),是鵜形目鷺科白鷺屬的鳥類。又稱白鷺、白鷺鷥、白翎鷥。小白鷺中型涉禽。與其它白鷺的區別在于體小,嘴黑色,腿腳黑色但趾黃色。棲息于沼澤、稻田、湖泊或灘涂地。尋食時不結群,而以分散形式或單獨在河灘、湖邊窺視食物。以各種小魚、黃鱔、泥鰍、蛙、蝦、水蛭、蜻蜓幼蟲、螻蛄、蟋蟀、螞蟻、蠐螬、鞘翅目及鱗翅目幼蟲、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h3> <p>拍攝于烏蘭浩特</p><p><br></p><p>毛腿沙雞(英文名:Pallas's Sandgrouse,學名:Syrrhaptes paradoxus),是沙雞目沙雞科毛腿沙雞屬的鳥類。別名沙雞、突厥雀、寇雉、鳩。全身長約37cm,棲息于開闊,貧瘠荒漠原野,草原及半荒漠地帶和耕地。</p> <h3>拍攝于陽澄湖</h3><h3>水雉英文名:Pheasant-tailed Jacana,學名:Hydrophasianus chirurgus),是鸻形目水雉科水雉屬的鳥類。水鳥,又稱水鳳凰、菱角鳥。在臺灣因多棲息于菱角田間,故俗稱菱角鳥。在繁殖期金黃褐白羽色和長長尾羽,水上盈盈、姿態翩翩又有“凌波仙子”美稱。</h3> <h3>拍攝于內蒙古</h3><h3>黑琴雞英文名:Black Grouse,學名:Lyrurus tetrix),是雞形目雉科琴雞屬的鳥類。別名黑野雞,中等雞類。全長55厘米左右。雄鳥全身體羽黑色,頭、頸、喉、下背具藍綠色金屬光澤。翅上具白色翼鏡。尾呈叉狀,外側尾羽長而向外卷曲成琴狀。嘴暗褐色。腳裸皮橘紅色。雌鳥全身體羽黃褐色,具黑褐色斑;頦、喉棕白色;翅上翼鏡不明顯;尾羽叉狀,不向外彎曲。為山地森林鳥類,棲息于開闊地附近的松林、樺樹林和混交林中。</h3> <h3>拍攝于長白山</h3><h3>紫貂學名:Martes zibellina)是一種特產于亞洲北部的貂屬動物。廣泛分布在烏拉爾山、西伯利亞、蒙古、中國東北以及日本北海道等地。紫貂以其皮毛聞名。紫貂是在白天活動的獵食者。通過嗅覺和聽覺獵取小型獵物,包括鼠類、小鳥和魚類。有時也吃漿果和松果。紫貂大多在森林的地面上筑巢,在天氣惡劣或遭遇捕殺時下,它們會躲在巢穴中,甚至將食物儲藏在里面。紫貂的皮毛稱為貂皮,在中國只產于東北地區,與“人參、鹿茸”并稱為“東北三寶”?,F已被中國列為一級保護動物,嚴禁捕獵野生的紫貂。</h3> <h3>拍攝于內蒙古巴彥查干</h3><h3>草原雕英文名:Steppe Eagle,學名:Aquila nipalensis),是鷹形目鷹科雕屬的鳥類。中文俗名草原鷹、大花雕、角鷹,藏名譯音扎唐無巴,和非洲草原雕(茶色雕)區別,又叫亞洲草原雕。屬于大型猛禽,常見于北方的干旱平原。習性懶散,遷徙時有時結大群。繁殖鳥或夏候鳥見于新疆西部喀什及天山地區,東至青海、內蒙古及河北。遷徙時見于中國的多數地區;越冬于貴州、廣東及海南島。草原雕目前數量稀少,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h3> <h3>拍攝于江西</h3><h3>珠頸斑鳩英文名:Spotted Dove,學名:Spilopelia chinensis),是鴿形目鳩鴿科珠頸斑鳩屬的鳥類。又名鴣雕、鴣鳥、中斑、花斑鳩、花脖斑鳩、珍珠鳩、斑頸鳩、珠頸鴿、斑甲。比鴿子略小,頸部有黑白色的珠花圖案,腳紅色,體長約30cm。單獨或成對出現,它們是溫馴的鳥類。斑鳩是常見留鳥,叫聲為輕柔悅耳的“咕咕咕”,清晨、黃昏、白天都可以聽到珠頸斑鳩的反復鳴叫。是分布在南亞、東南亞地區以及中國南方廣大地區的一種常見的斑鳩。</h3> <h3>拍攝與鞍山</h3><h3>紅嘴藍鵲英文名:Red-billed Blue Magpie,學名:Urocissa erythroryncha),是雀形目鴉科藍鵲屬的鳥類。俗稱赤尾山鴉、長尾山鵲、長尾巴練、長山鵲、山鷓。體態和羽色極為艷麗美麗。全身長約65厘米,上身藍色,頭黑色,紅嘴紅腳,尾十分長,發出多種不同的嘈吵叫聲和哨聲。常見并廣泛分布于林緣地帶、灌叢甚至村莊。性喧鬧,結小群活動。以果實、小型鳥類及卵、昆蟲和動物尸體為食,常在地面取食。性情兇悍,主動圍攻猛禽。因紅嘴藍鵲的尾羽甚長,不適于飼養,請不要捕捉紅嘴藍鵲。分布于臺灣的臺灣藍鵲無論外形還是習性,均和紅嘴藍鵲極為相似</h3> <h3>拍攝于桓仁</h3><h3>蒼鷺英文名:Grey Heron,學名:Ardea cinerea),是鵜形目鷺科鷺屬的鳥類。俗名長脖老等、老等、灰鸛、青莊。大型水鳥,頭、頸、腳和嘴均甚長,因而身體顯得細瘦。體態優美,捕食魚蝦。性情寂靜而有耐力,行動極為靈活敏捷,有時站在一個地方等候食物長達數小時之久,故有“長脖老等”之稱。在中國幾乎遍及全國各地。</h3> <h3>拍攝于內蒙古額爾古納</h3><h3>雪鸮學名:Bubo scandiaca)是鴟鸮科的一種大型貓頭鷹,頭圓而小,面盤不顯著,沒有耳羽簇。嘴的基部長滿了剛毛一樣的須狀羽,幾乎把嘴全部遮住。虹膜金黃色,嘴鉛灰色或角褐色,爪基灰色,末端黑色。它的羽色非常美麗,通體為雪白色,也有的時候布滿暗色的橫斑。</h3><h3>棲息于凍土和苔原地帶,也見于荒地丘陵。以鼠類、鳥類、昆蟲為食。在北極和西伯利亞繁殖,越冬時可見于中國北方部分地區,十分罕見。雪鸮生活在北極地區。貓頭鷹一般都在夜晚出來捕食,而雪鸮白天黑夜都可以出來活動,貓頭鷹一般都在樹上生活,北極地區沒有這樣的條件,所以雪鸮只能在巖石上建造自己的巢。雪鸮一年產12枚卵,雌雪鸮在巢中孵蛋時,雄雪鸮擔負覓食和護家的任務。主要捕食旅鼠,偶捕食野兔、鷗和鴨等大型獵物。</h3> <h3>拍攝與鐵嶺</h3><h3>鳳頭PT英文名:Great Crested Grebe,學名:Podiceps cristatus),是??目??科??屬的鳥類。鳳頭??俗稱張八狗或水老鴰。是體形最大的一種??(50厘米),外形優雅。頸修長,具顯著的深色羽冠,下體近白,上體純灰褐。繁殖期成鳥頸背栗色,頸具鬃毛狀飾羽。與赤頸??的區別在臉側白色延伸過眼,嘴形長。以魚為主食。</h3> <h3>拍攝于天津</h3><h3>翻石鷸英文名:Ruddy Turnstone,學名:Arenaria interpres),是鸻形目丘鷸科翻石鷸屬的鳥類。又可譯作紅翻石鷸、棕翻石鷸。因性喜翻石覓食而得名。結小群棲于沿海泥灘、沙灘及海岸石巖。有時在內陸或近海開闊處進食。通常不與其他種類混群。在海灘上翻動石頭及其他物體找食甲殼類。奔走迅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瑞典。</h3> <h3>拍攝于池杉湖</h3><h3>斑頭雁學名:Anser indicus)是中型雁類,體長62-85厘米,體重2-3千克。通體大都灰褐色,頭和頸側白色,頭頂有二道黑色帶斑,在白色頭上極為醒目,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喜咸水湖,也選擇淡水湖和開闊而多沼澤地帶。越冬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澤地。 性喜集群,繁殖期、越冬期和遷徙季節,均成群活動。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葉、莖、青草和豆科植物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貝類、軟體動物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分布于中亞、克什米爾及蒙古國,越冬在印度、巴基斯坦、緬甸和中國云南等地。</h3> <h3>拍攝于天津</h3><h3>流蘇鷸英文名:Ruff,學名:Calidris pugnax),是鸻形目丘鷸科濱鷸屬的鳥類。自成一屬。棲于源邊沼澤地帶。以軟體動物、甲殼類、蠕蟲、昆蟲和大量的水生植物為食。分布于新疆、西藏南部,偶見于青島、福州(旅鳥);福建、廣東、臺灣、廣西(冬候鳥)</h3> <h3>拍攝于柳河</h3><h3>雕鸮英文名:Eurasian Eagle-Owl,學名:Bubo bubo),是鸮形目鴟鸮科雕鸮屬的鳥類。又叫大貓頭鷹、希日-芍布、老兔、大貓王、恨狐、夜貓。夜行性猛禽。雕鸮和毛腿漁鸮是世界上最大的貓頭鷹。有一雙明亮橘黃色的眼睛。除繁殖季節成對外,平常單獨活動。聽覺和視覺在夜間異常敏銳。白天隱蔽在茂密的樹叢中休息。天敵是金雕等大型猛禽,另外白天看見時總是在被烏鴉及鷗類圍攻。于警情中的鳥會作出兩翼彎曲頭朝下低的寬宏姿態。飛行迅速,振翅幅度小。分布在除海南、臺灣外的中國大部分地區,是留鳥。雕鸮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h3> <h3>拍攝于內蒙古海拉爾</h3><h3>烏林鸮英文名:Great Grey Owl,學名:Strix nebulosa),是鸮形目鴟鸮科林鸮屬的鳥類。分布在北半球非常大型的貓頭鷹。屬于脊索動物門,鳥綱,鸮形目,是世界瀕危物種其中一種,為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之一。</h3> <h3>拍攝于婺源</h3><h3>中華秋沙鴨英文名:Scaly-sided Merganser,學名:Mergus squamatus),是雁形目鴨科秋沙鴨屬的鳥類。俗名鱗脅秋沙鴨。體側具特征性鱗狀紋。分布于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吉林、河北、長江以南等地,主要棲息于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出沒于湍急河流,有時在開闊湖泊。成對或以家庭為群。潛水捕食魚類。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h3> <h3>拍攝于江蘇鹽城</h3><h3>丹頂鶴英文名:Red-crowned Crane,學名:Grus japonensis),是鶴形目鶴科鶴屬的鳥類。大型涉禽,體長150厘米。頸、腳較長,通體大多白色,頭頂鮮紅色,喉和頸黑色,耳至頭枕白色,腳黑色,站立時頸、尾部飛羽和腳黑色,頭頂紅色,其余全為白色;飛翔時僅次級和三級飛羽以及頸、腳黑色,其余全白色,特征極明顯,極易識別。幼鳥頭、頸棕褐色,體羽白色而綴栗色。常成對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動。遷徙季節和冬季,常由數個或數十個家族群結成較大的群體。有時集群多達40~50只,甚至100多只。但活動時仍在一定區域內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動。夜間多棲息于四周環水的淺灘上或葦塘邊,主要以魚、蝦、水生昆蟲、軟體動物、蝌蚪、沙蠶、蛤蜊、釘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莖、葉、塊根、球莖和果實為食。分布于中國東北,蒙古東部,俄羅斯烏蘇里江東岸,朝鮮,韓國和日本北海道。</h3> <h3>拍攝于桓仁</h3><h3>紅角鸮英文名:Oriental Scops Owl,學名:Otus sunia),是鸮形目鴟鸮科角鸮屬的鳥類。別名東紅角鸮、棒槌雀、普通鸮,是一種小型的貓頭鷹。棲息于山地林間,喜有樹叢的開闊原野。以昆蟲、鼠類、小鳥為食,繁殖期5~8月,營巢于樹洞或巖石縫隙和人工巢箱中。是中國體型最小的一種鸮形目猛禽,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著者將其作為西紅角鸮 (學名:Otus scops)的亞種(參見鄭作新,1987)。原普通角鸮(學名:Otus scops)已劃分為多個鳥種。</h3> <h3>拍攝于通遼</h3><h3>大天鵝英文名:Whooper Swan,學名:Cygnus cygnus),是雁形目鴨科天鵝屬的鳥類。別名天鵝、咳聲天鵝、白天鵝、黃嘴天鵝、鵠、白鵝。體重約10千克,體長達1.5米,全身的羽毛均為雪白的顏色,只有頭部和嘴的基部略顯棕黃色,嘴的端部和腳為黑色。分布于北歐、亞洲北部,越冬在中歐、中亞及中國,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h3> <h3>拍攝于大連</h3><h3><h3>縱紋腹小鸮(英文名:Little Owl,學名:Athene noctua),是鸮形目鴟鸮科小鸮屬的鳥類。體型很小的貓頭鷹。分布于印度、緬甸、中南半島和伊朗等地,在中國僅分布于四川的寶興和雅江等地。體長20-27.5厘米。捕食昆蟲、蚯蚓、兩棲動物以及小型的鳥類和哺乳動物。善奔跑。部分地晝行性。矮胖而好奇,常神經質地點頭或轉動。有時以長腿高高站起??焖僬癯嶙鞑铒w行。常立于籬笆及電線上。能徘徊飛行。繁殖期一般為5-7月。為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一種,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h3></h3> <h3>拍攝于大連的旅順</h3><h3>礪鷸(英文名:Eurasian Oystercatcher,學名:Haematopus ostralegus),是鸻形目蠣鷸科蠣鷸屬的鳥類。又稱為歐亞蠣鷸。其羽毛為黑色和白色,腿紅色,喙為紅色且強大,用于粉碎或撬開軟體動物如蚌,或尋找蚯蚓。飛行緩慢且振翼幅度大。沿巖石型海灘取食,食物為軟體動物,它們用鏨形嘴鏨開。成小群活動。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波羅的海。</h3> <h3>拍攝與查干湖</h3><h3><h3>黑頸??(英文名:Black-necked Grebe,學名:Podiceps nigricollis),是??目??科??屬的鳥類。是一種候鳥。繁殖期成鳥具松軟的黃色耳簇,耳簇延伸至耳羽后,分布于歐亞中部、南部、非洲、北美洲西部以至中美洲、中國等地,多見于沼澤、池塘以及湖泊或有覆蓋物的溪流。</h3></h3> <h3>拍攝于遼陽</h3><h3>藍翡翠英文名:Black-capped Kingfisher,學名:Halcyon pileata),是佛法僧目翠鳥科翡翠屬的鳥類。俗名黑頂翠鳥、黑帽魚狗、藍翠毛、藍袍魚狗、藍魚狗、秦椒嘴、喜鵲翠、魚腥。是相當大的翡翠,身體長30厘米左右,頭黑,白色圍脖,上體藍色或紫色,下體棕色,嘴和腳均為紅色。以魚為食,也吃蝦、螃蟹、蟛蜞和各種昆蟲。在國內,夏季分布比較廣,幾乎遍及東部全境。該鳥羽色艷麗,鳴聲洪亮。</h3> <h3>拍攝于長白山漫江</h3><h3>鴛鴦學名:Aix galericulata):鴛指雄鳥,鴦指雌鳥,故鴛鴦屬合成詞。屬雁形目的中型鴨類,大小介于綠頭鴨和綠翅鴨之間,體長38-45厘米,體重0.5千克左右。雌雄異色,雄鳥嘴紅色,腳橙黃色,羽色鮮艷而華麗,頭具艷麗的冠羽,眼后有寬闊的白色眉紋,翅上有一對栗黃色扇狀直立羽,像帆一樣立于后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野外極易辨認。雌鳥嘴黑色,腳橙黃色,頭和整個上體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后連一細的白色眉紋,亦極為醒目和獨特。</h3> <h3>拍攝于吉林的舒蘭</h3><h3>鱷英文名:Western Osprey,學名:Pandion haliaetus),是鷹形目①鶚科鶚屬的鳥類。又名魚鷹、吃魚鷹、亞巴拉格-額力女、魚雕、魚鴻、魚江鳥。除南美洲和南極洲外,分布遍于全世界,其中分布于澳洲界的東方鶚已從其亞種提升為獨立鳥種。雄鳥和雌鳥相似,體長約65厘米。一種大型的鷹,世界許多國家都有,上體深褐色,下體大部純白,建有巨大的巢,常年復一年地使用,用盤旋和急降的方法捕食水中的魚。</h3> <h3>拍攝于河北井陘縣</h3><h3>黑鸛英文名:Black Stork,學名:Ciconia nigra),是鸛形目鸛科鸛屬的鳥類。又叫黑老鸛、烏鸛、鍋鸛、黑巨鸛、黑巨雞、哈日-烏日比。是一種體態優美,體色鮮明,活動敏捷,性情機警的大型涉禽。棲于沼澤地區、池塘、湖泊、河流沿岸及河口。性懼人。冬季有時結小群活動。黑鸛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h3> <h3>拍攝于本溪縣</h3><h3>普通秋沙鴨學名:Mergus merganser)是秋沙鴨中個體最大的一種,體長54-68厘米,體重最大可達2千克。雄鳥頭和上頸黑褐色而具綠色金屬光澤,枕部有短的黑褐色冠羽,使頭頸顯得較為粗大。下頸、胸以及整個下體和體側白色,背黑色,翅上有大型白斑,腰和尾灰色。雌鳥頭和上頸棕褐色,上體灰色,下體白色,冠羽短,棕褐色,喉白色,具白色翼鏡,特征亦甚明顯,容易鑒別。常成小群,遷徙期間和冬季,也常集成數十甚至上百只的大群,繁殖于歐洲北部、西伯利亞、北美北部和中國西北和東北地區,越冬在繁殖地以南,幾乎遍及整個北半球。</h3> <h3>拍攝于內蒙古</h3><h3>大鴇英文名:Great Bustard,學名:Otis tarda),是鴇形目鴇科鴇屬的鳥類。大鴇是世界上最大的飛行鳥類之一,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身高背寬,雄鳥體長可達1米,體重10公斤,雌鳥比雄鳥相對要小得多,平均體重3.5公斤,是世界上雄鳥和雌鳥體重相差最大的鳥類。大鴇是草原鳥類,棲息于廣闊草原半荒漠地帶及農田草地,通常成群一起活動。它十分善于奔跑,比駿馬還快,大鴇的鳴管已退化,不能鳴叫。大鴇既吃野草,又吃甲蟲、蝗蟲、毛蟲等各種昆蟲,稱得上大草原的保護神。</h3> <h3>拍攝于沈陽</h3><h3>紅隼英文名:Common Kestrel,學名:Falco tinnunculus),是隼形目隼科隼屬的鳥類。別名茶隼、紅鷹、黃鷹、紅鷂子,小型猛禽,眼睛的下面有一條垂直向下的黑色口角髭紋。棲息于山地和曠野中,多單個或成對活動,飛行較高。能捕捉地面上活動的嚙齒類、小型鳥類及昆蟲。紅隼的價值和保護現狀同獵隼差不多,惟黑市交易價格稍低于獵隼。紅隼產于舊大陸,有時叫作舊大陸紅隼、歐亞紅隼或歐洲紅隼,它比分布于南北美洲的美洲隼稍大,但顏色不那么鮮艷。另有澳洲紅隼(學名:Falco cenchroides)。紅隼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比利時國鳥。</h3> <h3>拍攝于沈陽</h3><h3>鴻雁英文名:Swan Goose,學名:Anser cygnoides),是雁形目鴨科雁屬的鳥類。又叫原鵝、大雁、洪雁、冠雁、天鵝式大雁、隨鵝、奇鵝、黑嘴雁、沙雁、草雁。雁形目鴨科鳥類。體長800-930毫米。背、肩三級飛羽及尾羽均暗褐色,羽緣淡棕色;下背和腰黑褐;前頸下部和胸均呈淡肉紅色;頭頂及枕部為棕褐色;頭側淺桂紅色;須及喉棕紅頸白色,后頸正中呈咖啡褐色。鴻雁是中國家鵝的祖先。</h3> <h3>拍攝于河北</h3><h3>冠魚狗英文名:Crested Kingfisher,學名:Megaceryle lugubris),是佛法僧目翠鳥科大魚狗屬的鳥類。又名花斑釣魚郎。是一種中等體型的翠鳥。棲息于灌叢或疏林、水清澈而緩流的小河、溪澗、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常在江河、小溪、池塘以及沼澤地上空飛翔俯視覓食。一旦發現食物迅速俯沖,動作利落。冠魚狗是我國體型最大的翠鳥,分布于我國東部很多地區。另一種為斑魚狗Ceryle rudis,在我國可見于南方,在國外分布廣泛。</h3> <h3>拍攝于大連旅順</h3><h3>東方白鸛英文名:Oriental Stork,學名:Ciconia boyciana),是鸛形目鸛科鸛屬的鳥類。是一種大型涉禽。與白鸛(又叫西方白鸛、歐洲白鸛)是近親,但比白鸛更大,體長為110-128厘米,體重3.9-4.5千克,翼寬大約2.22米。與白鸛不同的是,東方白鸛的嘴黑色,眼周皮膚紅色,虹膜為白色。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定為瀕危種。在中國西南出現的可能是另一種大型的鸛——鉗嘴鸛。</h3> <h3><br></h3><h3>針尾鴨(學名:Anas acuta)是中型游禽,屬水鴨類。體長43-72厘米,體重0.5-1千克。雄鴨背部滿雜以淡褐色與白色相間的波狀橫斑,頭暗褐色,頸側有白色縱帶與下體白色相連,翼鏡銅綠色,正中一對尾羽特別延長。雌鴨體型較小,上體大都黑褐色,雜以黃白色斑紋,無翼鏡,尾較雄鳥短,但較其他鴨尖長。飛行迅速。在各種內陸河流、湖泊、低洼濕地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在開闊的沿海地帶,如空曠的海灣、海港等地常能夠見到數百只的集群。主要以草子和其他水生植物,如浮萍、松藻、牽牛子、蘆葦、菖蒲等植物嫩芽和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到農田覓食部分散落的谷粒。廣布于歐亞大陸北部、北美西部。越冬在東南亞、印度、北非、中美洲,少數終年留居南印度洋的島嶼上。</h3> <h3>拍攝與莊河</h3><h3>長尾鴨英文名:Long-tailed Duck,學名:Clangula hyemalis),是雁形目鴨科長尾鴨屬的鳥類。中等體型(平均58厘米)的灰、黑及白色鴨,中央尾羽特長,雄鳥胸部的黑色斑塊為特征。分布范圍遍及全北界。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冬候鳥。冬季棲于沿海淺水區,少見于淡水中。潛水尋食。散亂低飛于水面。</h3> <h3>拍攝于普蘭店</h3><h3>池鷺學名:Ardeola bacchus)系典型涉禽類,體長約47厘米,翼白色、身體具褐色縱紋的鷺。繁殖羽:頭及頸深栗色,胸紫醬色。冬季:站立時具褐色縱紋,飛行時體白而背部深褐。虹膜褐色;嘴黃色(冬季);腿及腳綠灰色。通常無聲,爭吵時發出低沉的呱呱叫聲。棲息于稻田、池塘、沼澤、喜單只或3-5只結小群在水田或沼澤地中覓食,性不甚畏人。食性以魚類、蛙、昆蟲為主,幼雛與成鳥的食物成分相類似。繁殖期營巢于樹上或竹林間,巢呈淺圓盤狀,由樹枝、杉木枯枝、竹枝、茶樹枝及菝葜藤等組成,巢內無其他鋪墊物。5月上、中旬產卵,每窩產卵3-6枚。分布于孟加拉國至中國及東南亞。越冬至馬來半島、印度支那及大巽他群島。</h3> <h3>拍攝于內蒙古格爾古納</h3><h3>猛鸮(Surnia ulula),是中型鳥類,體長35~40厘米,體重247~375克。具鷹樣的尾,臉部圖案深褐色與白色縱橫。屬于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h3> <h3>拍攝于琿春市</h3><h3>白尾海雕</h3><h3></h3><h3>(英文名:White-tailed Eagle,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是鷹形目鷹科海雕屬的鳥類。白尾海雕是大型猛禽,體長82~91厘米,體重2800~4600克。體羽多為暗褐色,后頸和胸部的羽毛為披針形,較長,頭部、頸部的羽色較淡,為沙褐色或淡黃褐色,嘴、腳黃色。它的尾羽也呈楔形,但均為純白色,與其他海雕不同,并因此得名。虹膜黃色,嘴和蠟膜為黃色,腳和趾為黃色,爪黑色。在中國,所有的猛禽都至少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而白尾海雕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h3> <h3>拍攝于莊河</h3><h3>鵲鴨學名:Bucephala clangula)中型鴨類,體長32-69厘米,體重0.5-1千克。嘴短粗,頸亦短,尾較尖。雄鴨頭黑色,兩頰近嘴基處有大型白色圓斑。上體黑色,頸、胸、腹、兩脅和體側白色。嘴黑色,眼金黃色,腳橙黃色。飛行時頭和上體黑色,下體白色,翅上有大型白斑,特征極明顯,容易識別。雌鳥略小,嘴黑色,先端橙色,頭和頸褐色,眼淡黃色,頸基有白色頸環;上體淡黑褐色,上胸、兩脅灰色;其余下體白色。主要棲息于平原森林地帶中的溪流、水塘和水渠中,尤喜湖泊與流速緩慢的江河附近的林中溪流與水塘。泳時尾翹起。白天活動成群游泳在水流緩慢的江河與沿海海面,邊游邊不斷潛水覓食。善潛水,一次能在水下潛泳30秒左右。食物主要為昆蟲及其幼蟲、蠕蟲、甲殼類,軟體動物、小魚、蛙以及蝌蚪等。分布于北美北部、西伯利亞、歐洲中部和北部、亞洲等地。</h3> <h3>拍攝于琿春</h3><h3>虎頭海雕(英文名:Steller's Sea Eagle,學名:Haliaeetus pelagicus),是鷹形目鷹科海雕屬的鳥類。大型猛禽。虎頭海雕是現時所知全世界平均最重的鷹,平均每只重約6.8公斤。黃色的嘴特大。虎頭海雕在堪察加半島、鄂霍次克海沿岸、黑龍江、庫頁島北部及俄羅斯尚塔爾群島(Shantar Islands)一帶進行繁殖。大部分虎頭海雕在冬季來臨時都會往南遷至日本千島群島和北海道越冬。這說明了虎頭海雕比白尾海雕更不具流浪性,分布的范圍亦不及白尾海雕廣泛。在中國大陸,分布于遼寧、河北等地,多棲息于海岸、河口。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伯利亞。數量稀少、罕見,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h3> <h3>拍攝于莊河</h3><h3>鸕鶿學名:Phalacrocorax):有1屬39種。大型的食魚游禽,善于潛水,潛水后羽毛濕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干后才能飛翔。嘴強而長,錐狀,先端具銳鉤,適于啄魚,下喉有小囊。腳后位,趾扁,后趾較長,具全蹼。棲息于海濱、湖沼中。飛時頸和腳均伸直。中國有5種。常被人馴化用以捕魚,在喉部系繩,捕到后強行吐出。</h3> <h3>拍攝于沈陽</h3><h3>豆雁,鴻雁(英文名:Taiga Bean Goose,學名:Anser fabalis),是雁形目鴨科雁屬的鳥類。又名大雁、鴻、東方豆雁、西伯利亞豆雁、普通大雁、麥鵝,是雁屬中體形大,個體重的鳥類。飛行時雙翼拍打用力,振翅頻率高。脖子較長。腿位于身體的中心支點,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邊緣鋸齒狀,有助于過濾食物。有遷徙的習性,遷飛距離也較遠。喜群居,飛行時成有序的隊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參與雛鳥的的養育。</h3> <h3>拍攝于內蒙古巴彥查干</h3><h3>馬鹿學名:Cervus elaphus)是僅次于駝鹿的大型鹿類,共有10個亞種,因為體形似駿馬而得名,身體呈深褐色,背部及兩側有一些白色斑點。雄性有角,一般分為6叉,最多8個叉,茸角的第二叉緊靠于眉叉。夏毛較短,沒有絨毛,一般為赤褐色,背面較深,腹面較淺,故有“赤鹿”之稱。</h3><h3>馬鹿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區。喜歡群居。夏季多在夜間和清晨活動,冬季多在白天活動。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種草、樹葉、嫩枝、樹皮和果實等為食,喜歡舔食鹽堿。9-10月份發情交配,孕期8個多月,每胎1仔。分布于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北非。</h3><h3><br></h3> <h3>拍攝于莊河</h3><h3>紅胸秋沙鴨(學名:Mergus serrator)屬中等食魚鴨類,體長53厘米。嘴細長而帶鉤,捕食魚類。絲質冠羽長而尖。雄鳥黑白色,兩側多具蠕蟲狀細紋。雌鳥及非繁殖期雄鳥色暗而褐,近紅色的頭部漸變成頸部的灰白色。生活于河流,湖泊,海洋,苔原。常成家族群或小群遷飛,偶爾也見有單只的。食物主要為小型魚類,也吃水生昆蟲、昆蟲幼蟲、甲殼類、軟體動物等其他水生動物。偶爾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分布于全北界、印度、中國,越冬于東南亞。</h3> <h3>拍攝于南京池杉湖</h3><h3>黑天鵝學名:Cygnus atratus):是鴨科天鵝屬的一種大型游禽,體長110-140厘米;翼展160-200厘米;體重3.7-8.75千克。具有天鵝種類中最長的脖子。這個細長的脖子通常呈“S”形拱起或直立。全身羽毛卷曲,體羽斑點閃爍,主要呈黑灰色或黑褐色,腹部為灰白色,飛羽為白色。尾長而分叉,外側羽端鈍而上翹形似豎琴。有一個明亮的蠟質的鳥喙,為紅色或橘紅色,靠近端部有一條白色橫紋。虹膜為紅色或白色,跗跖和蹼為黑色。</h3> <h3>拍攝于南京</h3><h3>東方角鸮學名:Otus sunia),是脊索動物門,鳥綱,鸮形目,鴟鸮科的一種鳥類。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CITES附錄Ⅱ級。相貌十分符合公眾對貓頭鷹形象的印象,圓臉龐,大眼睛,還有一雙直立的“耳朵”——其實那是耳孔附近生長的羽毛,據說有促進聲波聚焦的功效。東方角鸮十分嬌小,即使伸直脖子挺胸抬頭也不過兩個拳頭疊起來這么高,而且渾圓的頭部占了很大比例。</h3> <h3>拍攝于南昌</h3><h3>白鶴(英文名:Siberian Crane,學名: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是鶴形目鶴科白鶴屬的鳥類。別名西伯利亞鶴、黑袖鶴。大型涉禽。全長約130厘米。體羽除小翼羽、初級覆羽和初級飛羽為黑色外,為純白色。頭和臉部裸出部分為鮮紅色。嘴赭紅色。腳淺肉紅色。棲息于蘆葦沼澤濕地。以水生植物根、莖為食,也兼食少量蚌、魚、螺等。5-6月份繁殖,筑巢于沼澤中。每窩產卵2枚。雌雄輪流孵卵,孵卵期約30天。幼鶴85天后具飛翔能力。白鶴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從東北到長江中下游,沿海以及新疆。于鄱陽湖以水位下降后露出的植物球莖及嫩根為食。白鶴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h3> <p>拍攝于沈陽</p><p>戴勝(英文名:Common Hoopoe,學名:Upupa epops),是犀鳥目戴勝科戴勝屬的鳥類。</p><p>不會錯識的中等體型(30厘米)、色彩鮮明的鳥類。具長而尖黑的聳立型粉棕色絲狀冠羽。頭、上背、肩及下體粉棕,兩翼及尾具黑白相間的條紋。嘴長且下彎。指名亞種冠羽黑色,羽尖下具次端白色斑。</p> <p>拍攝于沈陽</p><p>東方白鸛(英文名:Oriental Stork,學名:Ciconia boyciana),是鸛形目鸛科鸛屬的鳥類。是一種大型涉禽。與白鸛(又叫西方白鸛、歐洲白鸛)是近親,但比白鸛更大,體長為110-128厘米,體重3.9-4.5千克,翼寬大約2.22米。與白鸛不同的是,東方白鸛的嘴黑色,眼周皮膚紅色,虹膜為白色。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定為瀕危種。在中國西南出現的可能是另一種大型的鸛——鉗嘴鸛。</p> <h3>拍攝于本溪縣</h3><h3>普通秋沙鴨</h3> <h3>拍攝于河北陘井縣</h3><h3>黑鸛</h3> <h3>拍攝于北票</h3><h3>大天鵝</h3> <h3>拍攝于內蒙古巴彥查干</h3><h3>草原雕</h3> <h3>拍攝于莊河</h3><h3>長尾鴨</h3> <h3>拍攝于內蒙古</h3><h3>大鴇</h3> <h3>拍攝于內蒙古</h3><h3>狐貍</h3> <h3>拍攝于內蒙古巴彥查干</h3><h3>馬術</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基隆市|
阿坝|
庆城县|
姜堰市|
容城县|
永胜县|
汤原县|
汉川市|
旌德县|
武清区|
铜山县|
玛沁县|
乌兰浩特市|
炉霍县|
平安县|
鸡西市|
卫辉市|
淮阳县|
蓝山县|
孟村|
客服|
克山县|
黄大仙区|
永安市|
鲁山县|
汕尾市|
定结县|
安多县|
镇原县|
阳西县|
石狮市|
南京市|
浦东新区|
兰坪|
乌恰县|
泾川县|
蒙山县|
鹿邑县|
望都县|
松潘县|
新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