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中國的文學史上,唐宋八大家占有極高的地位。曾鞏位列其中,其名氣雖沒有韓、柳、歐陽、蘇東坡等之高,但在濟南人的心中地位是不可替代的。</p><p class="ql-block"> 曾鞏(1019一1083),字子固,北宋建昌軍南豐人(江西南豐縣),世稱南豐先生。自幼聰慧過人,廿歲就以文章聞名遐邇。深受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王安石、范仲淹的賞識。宋嘉祐二年(1057)曾鞏攜三個弟弟,二個妹夫一同赴京趕考,六人竟同時都考中進士,這是科舉考試史中絕無僅有的事情。曾鞏人仕后在京師當過幾年集賢校理、實錄檢討官外,先后在浙江、江西、福建、山東等地任地方官,所到之處政績卓著是當時少有的能吏。</p><p class="ql-block"> 主政齊洲(濟南)期間,大力整頓治安,打擊豪強惡勢力,百姓拍手稱快,社會風氣為之一清,人民安居樂業。同時清查戶藉,補登豪強瞞報漏報戶口,減輕百姓徭役和負擔。積極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刺激了農業生產。最值得稱道的是徹底解決了困擾齊洲城多年的水患,形成了現在濟南城市的雛形,后世雖有部分變化,但濟南市的主體結構未變。</p><p class="ql-block"> 濟南素有泉城的美譽,但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在古時經常發生水患。曾鞏到任之初即率官府人員進行考察。濟南處于泰山北麓,南高北低,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充沛。一旦到雨季城內形成沼澤一片,排泄不暢,造成房屋被淹,百姓苦不堪言。曾鞏帶領百姓修筑水渠,將城內各處泉水連成一線,沿城墻展開形成護城河。并將大明湖徹底疏浚,淤泥筑成湖心小島,并與護城河相通,大明湖東側筑一堤壩,保證大明湖平時有一定的蓄水量,在堤壩正北開一水渠穿過城墻,曰北水門。北水門內設置水閘,以調節大明湖水位,水渠上方修一城樓,曰“匯波樓”。曾鞏紀念館就在此匯波樓內,現已成為大明湖內一著名景觀。至此后濟南城內是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流水潺潺,大明湖是水波不驚不再為患。更為稱道的是城北農民澆地有可用之水,溝渠成打井字布置,十分方便。</p><p class="ql-block"> 曾鞏雖然只在濟洲從政兩年,但百姓對他的政績給予了充分的認可。當其調離濟州另有他用之時,眾百姓紛紛堵在城門不許離去。相峙幾天后曾鞏只能在半夜悄悄離去,此一時傳為佳話。曾鞏走后老百姓沒有忘記他的功績,他主持修建的大明湖堤壩被命名為曾堤,并在大明湖和干佛山各修建了“南豐祠”以紀念曾鞏對濟州做出的貢獻。據說充滿文學神韻的趵突泉之名,就是曾鞏所命。</p><p class="ql-block"> 以曾鞏名列唐宋八大家的學識,從政后在對社會治安、興修水利、農業生產和民政方面能取得如此大的政績,是學有所成的典范。他功德澤惠濟南已有千年,濟南的老百姓至今仍對他的功績念念不忘,對他的評價是實至名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小年剛過,路上大紅燈籠高掛。節日氣氛撲面而來。行至北水門匯波樓下,拾級而上,曾鞏紀念館呈現眼前。</p> <p class="ql-block"> 展覽館內豎一香樟木雕刻的曾鞏站像,十分精致。</p> <h3>館內分上下二層,分別陳列曾鞏主政濟洲期間的政績。</h3> <h3> 曾鞏的生平和文學方面的部分著作。</h3> <h3>站在匯波樓上俯視大明湖,是灰矇矇的一片。</h3> <h3>離我家直線距離不足300米。</h3> <h3><br></h3><h3> </h3><h3><br></h3><h3><br></h3><h3><br></h3> <p> 曾鞏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少時就有耳聞,但其作品確沒有仔細拜讀和研討過,只知他年少時就顯露出才氣,一門幾人同時中取進士而聞名天下。主政濟南期間口碑極好,留下很多政績為人稱道。大明湖內的南豐橋、南豐祠、曾堤、北水門經常駐足,知其都與曾鞏有關,但興趣不大,關注極少。前幾年偶看央視《百家講壇》,題目為唐宋八大家一曾鞏:“卓然自成一家”。講座講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和特點外,還有他在濟南從政期間的政績。雖然是斷斷續續沒能堅持看完,但也對曾鞏的興趣大增,故今日到紀念館一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迁西县|
昌乐县|
成安县|
如东县|
盖州市|
茂名市|
土默特右旗|
湟源县|
富顺县|
屏南县|
内乡县|
重庆市|
吴忠市|
房山区|
专栏|
屯留县|
安达市|
高唐县|
沈丘县|
彭泽县|
贡山|
镇坪县|
雷波县|
余庆县|
嘉祥县|
郎溪县|
铜山县|
元江|
浏阳市|
新余市|
和政县|
安陆市|
连州市|
濮阳市|
朝阳县|
西贡区|
盐边县|
永和县|
始兴县|
盱眙县|
合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