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把語言藝術拓展為三維視覺——評時空誦讀表演《春江花月夜》<br>寫詩須創造意境,讀詩也要體味意境,即“作者得于心,覽者會以意”(梅堯臣)。而觀賞詩詞誦讀,能夠切身感受精典作品的審美意象,得益于語言藝術運用誦讀方式為人們創造的現場感,使人置身深遠意境之中,繼而引發強烈共鳴。<br>吉林市小朦語言藝術學校所創作表演的時空誦讀《春江花月夜》,就讓觀眾看到了詩中的動人場景,達到了表演者以奇幻的時空穿越所創造出的立體三維視覺,使古代詩人和表演者與觀眾“有共同的眼睛通過靈魂的窗戶向世界尋求意境”(艾青)的神奇功效。我在這里所說的“立體三維視覺”只是一種比喻,并非技術論述,是想通過借用立體視覺這種人眼對看到的景象具有的深度感知能力,說明“時空誦讀”的藝術創意。</h3> <h3>“時空誦讀”,是朗誦藝術的新形態,是運用舞臺背景、音響效果和場景變幻,將文字的語言藝術聲音表現,轉化為形體、色彩、景物等實體畫面,把意念中的情緒流動,塑造成舞臺上的視覺,組合成特定系列的動態畫面,從而更形象真實地表現精典作品中深邃的時空意境。這種語言藝術表現形式的新形態,讓靜止不動的文字和無法具象化的聲音,在觀眾眼中活起來,“如兵家之陣,方以為正,又復是奇;方以為奇,忽復是正。出入變化,不可紀極。”(《白石詩說》)比如,讀者在默讀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一定會為那些動態的句子蠱惑得坐不住了。“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詩人得到喜訊,哭得鼻涕一把淚一把,妻子胡亂收拾書本高興得要發狂。他白天放聲高歌痛飲美酒,飛也似地乘風破浪回家鄉去了。這是老杜詩中絕無僅有的生平第一快詩,驚喜若狂的激情抒發,主要是通過動作描寫來表現的。動態手法的運用,把驚喜和急切融化在詩中,使詩作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手法渾然一體。試想,如果誦讀這首詩,一定也是一種狂態。</h3> <h3>《春江花月夜》上演的穿越動態,也同樣是在小朦校長率領表演團隊真正領會作品深遠意境之后,通過時空誦讀方式展現出來的。分析作品內涵,可得知,這首千古名作,是詩人張若虛站在江邊賞月觀潮,有感而發,贊頌了江南水鄉景色清幽如詩的意境之美。再看作品手法,又明了,這是沿用陳隋樂府舊題,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游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br>有評論家說,此詩表現了迥絕的宇宙意識,創造了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br>小朦藝校的這場誦讀表演,運用場景移換造成時空穿越再現作品情境。利用舞臺燈光分區,設置三個地點,即母女三人在家中、祖父和父親分別在遠方。<br>表演從母親循循善誘地教女兒讀詩開始,隨著誦讀進程,燈光移動把表演中心區變換為父親也在遠方吟詩,接著又再次變換為意象中的祖父也在吟詩。如此反復變幻,同時舞臺背景也跟隨內容移換,直到作品全部誦讀完成,一場游子與思婦的共同思念牽掛由此擴展開來,匯成一種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景交融。<br>誦讀表演設計成一家人的夜讀情景,這種方式在表演形式上超越了單純朗讀作品的固態模式,在傳統朗誦中,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涵義,憑借形體動作和場景、時空變幻,以春江花月夜為抒情對象,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和濃于血的親情。</h3> <h3>先是母女三人嬌翠欲滴溫文而雅燕語鶯聲,珠圓玉潤,悠揚婉轉,娓娓動聽;時而潺潺流水般淺吟低唱,獨具風韻;有時凄美若露滴竹葉般玲玲作響,耐人尋味。優美的誦讀和段落的接續,把對遠方親人的思念,通過對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的誦讀,集中體現出來,深邃美麗的藝術境界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使表演過程仿佛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br>然后是祖、父二人遠在他鄉,同樣思念牽掛親人,于是,千里共嬋娟,同誦一首詩。男性音質同樣感人至深,字正腔圓,抑揚頓挫;時而渾厚得如雄鷹展翅時的一聲長鳴,振聾發聵;時而委婉得似深情交融時的一行熱淚,扣人心靈。一家人三地誦讀交相呼應,由景至情而達理,依次展開,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br>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而月光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沙、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游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幅充滿人間真情的感人畫卷。<br>創作者和表演者,巧妙而又奇幻地運用舞臺調度和場景變幻,搭建了一條時空隧道,一家人雖然相隔千里,卻在一首詩的意境里團聚了。聽到這時,看到這里,不由得讓人馳騁想象,李白那句“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倏然而出,三地分隔,瞬間變得近在咫尺了。<br>時空誦讀所營造的動態畫面以及角色的感情涌動,形成了電影中神奇的“蒙太奇”。</h3> <h3>“蒙太奇” 是電影鏡頭之間的組合關系,是創造三維視覺藝術的重要手段。<br>小朦藝校時空轉換演誦的表演作品,可以說是語言藝術表現的“蒙太奇”。蒙太奇的作用,在于把不同景別、視角或運動的一個個單獨的鏡頭,依照一定順序進行聯接、組合,借以展開情節沖突,表現人物相互關系,傳達作品主題。就每個單獨的鏡頭言,都只是局部的畫面;就一組鏡頭言,卻已是統一的完整的形象。<br>時空演誦表演與蒙太奇異曲同工。它跟蒙太奇一樣,展示了畫面,并且也是動態畫面,對不同的局部畫面進行各種方式的排列,以及一定順序的銜接;畫面與畫面之間也同樣既有跳躍,又有連續。<br>時空演誦的要義,就在于把一個個浸透角色思想感情的局部畫面組合成動心弦、蕩魂魄的完整形象。時空誦讀所組織的“鏡頭”,把人物的神情動態、環境的形狀氣氛等逼真地呈現在舞臺上,讓觀眾頓生如入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在場感”。<br>這種畫面感與情景感,不是用攝影機拍攝,而是用語言來表達,從語言轉化過來的畫面,不是直接呈現在觀眾眼前,而是在觀眾的想象中浮現出來。如馬致遠《秋思》,全篇沒有一句寫“思”,只是排列孤零零的景物,用三句話寫出兩類九種景物。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六種景物的組合,描繪出一幅蕭條凄涼的秋天景象,這也正是遠離家鄉的游子悲涼心境的寫照。小橋、流水、人家三種景物的組合,讓寧靜優美的生活與游子四處飄零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加深了游子思鄉的哀愁。<br>小朦藝校創作時空演誦作品《春江花月夜》,也正是用這種鏡頭組合變幻的蒙太奇,讓語言表達的所有景、物、情,都變成了真實可觸的三維視覺具象,古人詩評里經常論及的似與不似、形似與神似,在誦讀中得到再次實踐。蒙太奇有多種組合規則,舞臺表演不可能都能實現,《春江花月夜》的誦讀,主要是采用“敘事蒙太奇”和“抒情蒙太奇”手法。敘事蒙太奇,是由美國電影大師格里菲斯等人首創,是影視片中最常用的一種敘事方法,它的特征是以交代情節、展示事件為主旨,按照情節發展的時間流程、因果關系來分切組合鏡頭、場面和段落,從而引導觀眾理解劇情。這種蒙太奇組接脈絡清楚,邏輯連貫,明白易懂。<br>舞臺上的敘事,講述的就是一個一家人在夜晚遠隔千里共誦《春江花月夜》的故事,以不同時空發生的一條情節線,集中概括思念和思鄉情感,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效果。在敘事的同時,又運用抒情蒙太奇技巧,恰當地切入象征情緒情感的鏡頭,即演員表演時空中的情感交流,繪聲繪色地渲染夢境、回憶、閃念、幻覺、遐想,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這種蒙太奇技巧的運用,促使觀眾感到了“等待”和“離愁”,極大地豐富了時空誦讀的表現力,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h3> <h3>這部情景劇最大的亮點,就是闊大恢宏的氣勢。在有限的舞臺空間,編導精心設計,把這首穿越歷史風云兩千年的詩作的文字和誦讀的語言藝術,化為可視的形體藝術,以多門類藝術互相交融為載體,加上舞美設計,新穎而又別致的視頻效果展示,讓地域之美、民族之美、歷史之美、山河之美創造一個強烈的氣場,形成一波強過一波的沖擊波,也體現出多元價值。無論是時空誦讀《春江花月夜》,還是歷史情景劇演繹《松花江放船歌》,小朦導演都把語言聲音化作視覺藝術,從而更加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同樣是歷史題材,一個是小家親情,一個是大國胸懷,通過編導和演員精心創造,使歷史真實變為藝術真實。但是,歷史劇畢竟不是歷史,不是歷史教科書或者歷史文獻,既然是藝術,就需要進行大量藝術虛構。編導者沒有偏離真實的歷史,重大的歷史事件沒有虛構、假造,但是在歷史細節上,根據藝術規律的需要,取舍發生過的歷史事件,做到“本質不虛,細節不拘”。《春江花月夜》的時空感,完全是虛構情景,但卻又通過作者想象構思進行藝術創作,完全符合歷史上那個時期的真實。小朦藝校創作的歷史情景劇《松花江放船歌》的情景再現,也同樣有虛構情節,也同樣塑造了那個千古帝王所具有的家國情懷,這就是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是能夠經受歷史考驗的高水平的藝術作品。</h3> <h3>四反復回味小朦藝術學校的表演,又想到“詩者,不可言語求而得,必將觀其意焉”。蘇軾這句話意思是,理解一首好詩,不能局限于“讀“和”聽”,還應通過想象形成三維視覺,“看”到其意境中的內涵,捕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體會那言外之意。詩歌意境創造不僅貫穿于作者的創作過程,而且還貫穿于讀者的欣賞過程。當一個詩人在現實生活中因某種因素的突然觸發,引爆了他靈魂深處感情的火花,他的靈感頓時高度活躍,興奮地“用形象思維”, 調動聯想、想象,創造出幻覺里的三維意境。讀者在閱讀作品時,同樣產生聯想,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意境畫面的再組合、再創造,再想象,從而真正讀懂作品。《春江花月夜》運用時空誦讀的創意,無論是聲音藝術,還是時空穿越所形成的三維視覺,都表現了作品意境的兩重性,即聽覺一重,視覺一重。觀眾從雙重展現中,看到并切身感受到作品深邃的意境。雖然他們的誦讀只是聲音表演,但因為給了演員角色,設計了劇情,這又超出了作品本身的范疇,讓這首家喻戶曉的千古名作,從字面和聲音,變成形象化的故事,進而讓觀眾在聽覺和視覺中,雙重感受涌動的情緒,直到自己的心靈也隨之震顫。這首好詩誦讀完了,表演完了,作為聲音形式的藝術可能稍縱即逝,但他們所創造的精湛的三維視覺藝術卻被保存在觀眾的心中。除此之外,時空誦讀,也成功地通過極具美感的舞美和燈光的結合,配合聲音蒙太奇和光線、畫面蒙太奇的組接,對誦讀表演起到補充、深化、烘托和渲染的作用,并賦予時空形象以更豐富的內涵力。因此,我也想到,每一次誦讀表演,都應該有這樣的創新和創意,把語言藝術的一維聽覺,拓展為三維具象,不斷提高誦讀表演的藝術水準,增強藝術感染力量。</h3> <h3>【作者簡介】宋曙春,中國散文詩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理事,吉林省作協會員,吉林市作協理事。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發表作品,迄今已在國內外發表作品百萬字。出版散文詩集《第五個季節》,散文隨筆集《悠齋自在心》,公安題材長篇小說《紅薔薇白薔薇》,軍事歷史題材長篇小說《保衛毛澤東專列》在網絡和報刊連載,主編《解放以來吉林市文學作品精選(短篇小說卷)》,出版東北民間抗戰題材長篇小說《狼刀》。</h3> <h3>【吉林市小朦語言藝術學校】吉林市小朦語言藝術學校始建于2007年,是一所集播音主持、影視劇、舞臺表導演、國學、舞蹈、聲樂于一體的綜合性的藝術學校。學校由畢業于中國藝術界的最高學府-中央戲劇學院的導表演碩士王小朦老師創建的,十幾年以來培養出了一大批影視表、導演、播音主持方面的人才,讓更多的學生們走進了自己理想的大學校園...</h3> <p class="ql-block">王小朦,畢業于中國藝術界的最高學府——中央戲劇學院(導表演碩士),師從著名導表演藝術家-徐小鐘和林陰宇先生。小朦老師16歲考入吉林市話劇團,成為一名專業演員。曾在40余部影視劇中擔任主要角色,代表作品:《離開雷鋒的日子》《大雪無痕》《都市外鄉人》《絕不放過你》……2007年創辦小朦藝術學校,多年來潛心研究導、表演及演誦和誦讀藝術,把35年來的舞臺實踐經驗有機貫通到編與導及誦與演當中,創作出像《職責》等作品榮獲全國電網杯小品大賽金獎;以及大型歷史情景劇/松花江放船歌已榮登電視春晚的舞臺!在建黨百年之際我們首創了情景詩歌舞劇/百年華誕等經典原創作品,受到廣大觀眾和同仁的稱贊與認可!藝無止境,我們還在路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峰县|
株洲县|
酒泉市|
通州市|
景泰县|
台前县|
新源县|
陇川县|
麦盖提县|
科技|
冷水江市|
南澳县|
大英县|
临潭县|
双柏县|
太白县|
荥经县|
咸阳市|
江达县|
佛山市|
无极县|
公安县|
如皋市|
阜新|
久治县|
尉犁县|
大埔县|
盘锦市|
兴业县|
财经|
通辽市|
台北县|
新巴尔虎左旗|
锦州市|
延庆县|
麻栗坡县|
高安市|
正定县|
兰州市|
义马市|
明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