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小年”,約定俗成有這樣的說法:“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爺,要上天”。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即是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來年家里吃喝豐盈的傳統做法,好多地方都有祭拜灶神的習俗。</h3> <h3> 在我的家鄉――蘭州,也不例外。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祭拜灶神”,奇怪的是,這一天我們蘭州人給祭灶賦予了一個稀奇古怪的叫法是“打發灶爺上天”。</h3> <h3> 記得小時候,每到小年祭灶的前幾天,爺爺就開始叮囑母親,準備祭灶的食材了,生豆芽、泡粉條、買灶糖、買肉,到小年那天做燙面蔥花餅,這一天這種餅子被賦予了一個特殊的名字——灶餅子,炒豆芽粉條時母親還特意放一些平時舍不得吃的肉臊子,借著祭拜灶王爺的名義讓好久沒有吃肉的孩子們解解饞。</h3> <h3> “灶餅子”一般都做的比較多,做好了母親還安排我們給鄰居長輩們送去一些,家人都是一人一份,大家圍坐在一起,圍著炕桌把灶餅子攤開,在上面放上炒熟的豆芽粉條肉,卷起來吃,一口咬下去菜里面的油水順著嘴角流下來,那是一個香啊。</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麻糖又稱灶王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街面上才能看到有賣的。麻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長條型的稱為“關東糖”,扁圓型的叫“糖瓜”。吃在嘴里既粘又甜,香氣四溢。正是那種粘牙的滋味也是逗樂了孩子們。</h3> <h3> “祭灶”開始,首先要把放在盤中的豆芽粉條灶餅子和一盤灶糖整齊的擺放在擦的干干凈凈的灶臺上,中間放上香爐,由父親祭拜灶王爺,燒上三炷香,期盼明年的好日子,迎接來年的大豐收。說到給灶王爺獻灶糖,在蘭州有一個說法:“那就是給灶王爺吃點甜的,討好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來保平安”,來年給家里降下充足的口糧和福報。”</h3> <h3> 祭灶以后的供品,待過了幾個小時,沒等大人們撤下了,都會被孩子們偷偷的吃掉,并且吃的一干二凈,就連落上香灰的那塊也不放過。大人們為了防止孩子們偷吃,會說“不準偷吃,吃了嘴腫呢。”可是孩子們還是忍不住那香甜的誘惑,偷吃了,吃了以后就開始摸嘴擔心,時不時跑去照鏡子,看看嘴巴是否腫起,孩子們就這樣在擔心和甜蜜中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忘的小年。</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過了臘月二十三,打發灶爺上了天,家家戶戶就開始掃房、蒸饃、炸油馃、切肉攬臊子、扣“碗子肉”等,高高興興、忙忙碌碌的置辦年貨,準備過年了。</span></h3> <h3>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祖祖輩輩的蘭州人每年都是用這樣的方式來期盼來年的好日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生活在黃土高原西部的農人們,憨厚樸實的傳承著祖輩們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直到今天,我們這些農門的孩子們,依然懷念和傳承著這個習俗,保持著“烙灶餅、吃灶糖、祭灶神”來過小年的習俗,因為這是一種文化,這更是一種幸福。</h3> <h3> “小年”一個只屬于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在去年,中辦、國辦特別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span style="line-height: 1.8;">文件中一再提到:中國人過中國節。我是一名中</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國人,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喜歡過中國的傳統佳節。在小年到來之際,特寫此文,喚起身邊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回家,陪著父母來過屬于我們自己的節日——小年。借此美篇平臺,預祝大家“小年”吉祥安康。</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以上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圖片的制作人。</h3> <h3>作者簡介 </h3><h3>姓名:賀登年,女,生于1976年6月,甘肅省蘭州市人,中共黨員,漢族,出生在一個傳承孔孟遺風,有著書香氣的家庭。2006年曾作為蘭州市民代表就學習“八榮八恥”向全市人民發起倡議,宣傳傳統文化進社區。于2016年7月創建“家教感悟――賀登年”美篇專欄,致力于弘揚傳統文化,部分文章被美篇平臺加為“精華”在“熱點”推出,成為美篇寫作達人;代表作為《抓緊時間愛父母》、《我們這一輩》、《獻給婆婆的詩集》、《美篇家書――感謝有你陪伴的日子》等,文章陸續發表在微信公眾平臺、今日頭條等。</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川县|
剑阁县|
浦江县|
乌海市|
通榆县|
曲阜市|
额尔古纳市|
故城县|
中卫市|
米易县|
丹阳市|
泗阳县|
麦盖提县|
六盘水市|
沂源县|
万全县|
蒙山县|
苏尼特右旗|
互助|
望城县|
西盟|
茶陵县|
丁青县|
南通市|
东兰县|
新竹县|
沂源县|
丽江市|
潜山县|
宜宾市|
紫云|
夏津县|
仁寿县|
剑川县|
库伦旗|
乳山市|
鹤庆县|
平安县|
阿鲁科尔沁旗|
出国|
扬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