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有人喜歡大海的寬闊,有人熱愛草原的無邊,有人鐘情高山的巍峨……</h3><h3><br></h3><h3>但是有人偏愛古鎮的靜謐。</h3> <h3>說到讓人寧心靜氣的質樸,當然還是要去古鎮。</h3> <h3>炊煙裊裊,山路彎彎,連綿著的青山被水田環繞著,既美又有煙火氣,真的是讓人不得不愛。<br></h3> <h3>找個時間,停下匆忙的腳步,挑個喜歡的小鎮小住幾日,去留白、去感悟,去過夢寐以求的慢生活。<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龔灘古鎮</font></h1> <h3>龔灘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重慶市第一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重慶著名旅游勝地,被譽為“烏江畫廊核心景區和璀璨明珠”。龔灘古鎮位于烏江與阿蓬江交匯處,隔江與貴州沿河縣相望,是酉陽“千里烏江,百里畫廊”的起點,自古以來便是烏江流域乃至長江流域的貨物中轉站。</h3><h3><br></h3><h3>龔灘古鎮源于蜀漢(據劉琳《華陽國志校注》:“漢復縣,三國蜀漢置,屬涪陵郡,治所在今酉陽縣龔灘鎮),置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遷洪杜縣于龔灘),距今大約1800年歷史。</h3><h3><br></h3><h3>2017年11月17日,龔灘古鎮獲評2017最受網民喜愛的十大古村鎮。</h3> <h3>聽聽1700年前的故事,走走那三里長的石板街。</h3> <h3>街邊林立著古香古色、臨崖高挑的木制吊樓,被賦予了美麗傳奇的錦樓、織女樓、鴛鴦樓,又為小鎮添了一筆神秘色彩。<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黃姚古鎮</font><br></h1> <h3>黃姚古鎮位于廣西賀州昭平縣東北部,距離賀州市區40公里,距桂林200公里。</h3><h3><br></h3><h3>黃姚古鎮方圓3.6公里,屬喀斯特地貌。發祥于宋朝年間,有著近1000年歷史。自然景觀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觀廟祠20多座,亭臺樓閣10多處,多為明清建筑。著名的景點有廣西省工委舊址,古戲臺,安樂寺等。</h3><h3><br></h3><h3>黃姚古鎮2007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09年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4A景區。</h3> <h3>在這里,你可以靜靜地發呆,在古鎮漫無目的地逛,或是舉筆蘸墨將眼前的一點一滴留在紙上。</h3> <h3>若是耐不住寂寞,可以租一輛自行車,沿姚江水一直行到文明閣,在田野邊,悠然自得,看盡風光也不錯。</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芙蓉鎮</font><br></h1> <h3>芙蓉鎮,本名王村,是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鎮,因宏偉瀑布穿梭其中,又稱“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的永順縣,與龍山里耶鎮、瀘溪浦市鎮、花垣茶峒鎮并稱“湘西四大名鎮”,又有酉陽雄鎮、“小南京”美譽。電影《芙蓉鎮》在此拍攝,遂更名為“芙蓉鎮”。國家AAAA級景區。</h3><h3><br></h3><h3>芙蓉鎮地處武陵山區,永順縣南端51公里處,東與高坪鄉、松柏鎮相接,南與長官鎮相鄰,北與列夕鄉、撫志鄉交界,西與古丈縣紅石林鎮、羅依溪鎮隔河相望。鎮內最高海拔927米,最低海拔139米。全鎮轄11個村和5社區,141個村(居)民小組,總面積224.4平方千米(2017年)。33139人(2017年),系土家族、苗族、漢族雜居鎮,土家族占總人口80%以上。全鎮有耕地20046畝,林地70500畝。</h3> <h3>土家吊腳樓、青石板路,細雨中倘佯于此,沁人心脾。</h3> <h3>這里的夜晚出奇的安靜,待到繁星滿天,除了瀑布的水流聲,你很難聽到其他喧囂的聲音。</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安昌古鎮</font></h1> <h3>安昌古鎮是紹興有名的四大古鎮之一,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鎮。位于紹興市柯橋區境內西北端,與杭州市蕭山區相接,南靠柯橋城區,北鄰杭甬高速公路。</h3><h3>
始建于北宋時期,后因戰亂,多次焚毀,又于明清時期重建,其建筑風格傳承了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一衣帶水,古樸典雅,其特產安昌臘腸、扯白糖遠近聞名,具有水鄉風情的水上婚禮也是別具特色。是紹興師爺的故鄉。最有特色的是安昌的小橋。每年的臘月風情節吸引了大量游人。<br></h3> <h3>古鎮很小,慢慢的走大概兩個小時就走過來了,也可以乘船看風景,陽光沿著屋檐灑在小橋流水,很美。<br></h3> <h3>這里的醬油釀造還上了舌尖上的中國,走近了能聞到讓人食欲大開的香氣。<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上里古鎮</font></h1> <h3>上里古鎮是四川歷史文化名鎮,具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6處。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為“歷史文化名鎮”。這里是紅軍長征北上的過境地,也是昔日南方絲綢之路。臨邛古道進入雅安的重要驛站,小鎮依山傍水,田園小丘,木屋為舍,現仍保留著許多明清風貌的吊腳樓式建筑。現在這里還是影視作品的外景地。2013年6月5日掛牌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19年1月,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br></h3> <h3>走在曾經的南方絲綢之路上,就會發現這個地方十分的清靜。<br></h3> <h3>可能是歲月的打磨,現在已經看不出來當年的那種特別繁忙的景象,只有特別悠閑的模樣。</h3>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束河古鎮</font></h1> <h3>束河古鎮,納西語稱“紹塢”,因村后聚寶山形如堆壘之高峰,以山名村,流傳變異而成,意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納西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h3><h3><br></h3><h3>束河古鎮位于北緯26度55分,東經100度12分,在麗江所有景區的核心部位,是游覽麗江古城、玉龍雪山、瀘沽湖、長江第一灣和三江并流風景區的樞紐點。 束河古鎮是茶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鎮,也是納西先民從農耕文明向商業文明過渡的活標本,是對外開放和馬幫活動形成的集鎮建設典范。束河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于2005年入選CCTV“中國魅力名鎮”。</h3> <h3>束河古鎮游客少一些,能更好的感受古鎮的靜謐、安逸和閑適。<br></h3> <h3>在這里的時光過于愜意,真的有一種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之感,不就是很多人想象中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活嗎?</h3><h3><br></h3><h3>古鎮里的每一處流露出的都是安逸。</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青巖古鎮</font></h1><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 <h3>青巖古鎮,貴州四大古鎮之一,位于貴州省貴陽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為軍事要塞 。古鎮內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錯密布,寺廟、樓閣畫棟雕梁、飛角重檐相間。鎮人文薈萃,有歷史名人周漁璜、清末狀元趙以炯(貴州歷史上第一個文狀元)。鎮內有近代史上震驚中外的青巖教案遺址、趙狀元府第、平剛先生故居、紅軍長征作戰指揮部等歷史文物。周恩來的父親、鄧穎超的母親、李克農等革命前輩及其家屬均在青巖秘密居住過。青巖古鎮還是抗戰期間浙江大學的西遷辦學點之一。</h3><h3><br></h3><h3>2005年9月青巖古鎮景區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13年在頂峰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旅游規劃項目中被譽為中國最具魅力小鎮之一。2010年青巖古鎮榮獲中華詩詞學會授予的“中華詩詞之鄉”榮譽稱號,率先成為了全國的詩詞之鄉。2016年被住建部列為首批中國特色小鎮。 2017年2月25日,評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h3> <h3>街邊都是層層片石壘起的院墻,路窄而幽靜,時光就這樣靜靜流淌。<br></h3> <h3>路面的青石板經過幾百年的沖刷、磨礪,已光可鑒人,如鏡面般泛著青黑的光芒,幽深而神秘。<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鳴鶴古鎮</font><br></h1> <h3>鳴鶴古鎮位于寧波市慈溪市觀海衛鎮南部,鳴鶴是一個千年古鎮,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慈溪市唯一的省級歷史文化名鎮。</h3><h3><br></h3><h3>古鎮依山成街、因河成鎮、鎮邊有寺,漁耕人家枕河而居。鳴鶴其名字的由來是與唐初時當地虞氏望族有關。唐代大書法家虞世南的孫子虞九皋,字鳴鶴,青少年時文才為人們所推重。</h3><h3><br></h3><h3>在唐元和年間(公元806—820)年,虞九皋中進士,可惜及第不久,在長安英年早逝,家鄉人為紀念他,就用的“鳴鶴“字來命名這里。鳴鶴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山水風光秀美。素有”鶴皋風景賽姑蘇”的美譽。</h3> <h3>古香古色的牌樓,伴著郁郁蔥蔥的樹木和一汪碧水,一副江南的美好模樣就這樣出現在眼前。</h3> <h3>這里沒有沿街繁華的店鋪酒吧或者紀念品商店,也沒有叫賣的小販,只有幾位老阿姨坐在路邊,仿佛就是閑坐在路邊乘涼。</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南潯古鎮</font></h1> <h3>南潯古鎮位于湖州市南潯區,地處江浙兩省交界處。明清時期為江南蠶絲名鎮,是一個人文資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鎮。</h3><h3><br></h3><h3>南潯古鎮景區占地面積34.27平方公里,古鎮保護范圍東界至宜園遺址東側起,西界至永安街起,南界自嘉業堂藏書樓及小蓮莊起,北界至百間樓,保護面積約168公頃,其中重點保護區面積88公頃。旅游景區共分三大區塊。第一塊是南潯旅游景點富集區,張石銘故居、劉氏梯號等景點分布其中。第二塊是由小蓮莊、嘉業堂、文園等景點組成的中心景區。 第三塊是以東大街以東的張靜江故居和百間樓為主的東北區塊。</h3><h3><br></h3><h3>南潯古鎮素有“文化之邦”和“詩書之鄉”之稱,出現過許多著名人物,如民國奇人張靜江,“西泠印社”發起人之一張石銘,著名詩人、散文家徐遲等。</h3><h3><br></h3><h3>2001年06月南潯張氏舊宅建筑群被評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2005年,南潯古鎮獲評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5A級旅游景區等榮譽稱號,成為湖州市首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h3> <h3>南潯的水,南潯的橋,南潯的老宅子,透著寧靜祥和的氣息。<br></h3> <h3>烏瓦粉墻,河埠石階,木柱廊檐,小船來往,藍天白云,水中倒影,都是那么的清幽雅致,仿佛進了仙境。</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古堰畫鄉</font></h1> <h3>古堰畫鄉景區,位于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碧湖鎮和大港頭鎮境內,距麗水市區二十公里,核心區塊包括大港頭、堰頭、坪地和保定范圍,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氛圍濃厚。龍麗、麗龍高速公路在此有出口,53,50省道貫穿全境,通過金溫鐵路麗水站接軌全國鐵路大動脈,交通便捷,距中國最大的小商品城義烏只有100多公里。古堰畫鄉把一個生態和人文的麗水完整地傳達給世人。</h3><h3><br></h3><h3>古堰畫鄉是樓陽生在談及大港頭區域文化產業項目定位時首先提出的。“古堰”首先表明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里有建于公元505年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通濟堰,有古街古亭古埠頭、青瓷古窯址、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和古樟樹群,形象地表達了該區塊真山真水,自然古樸的江南古鎮的美麗風貌。“畫鄉”突出了文化特色和發展定位,有省內外著名的“麗水巴比松畫派”,建有麗水巴比松陳列館、麗水油畫院、古堰畫鄉展覽館、古堰畫鄉分校等,另有專業美術寫生創作基地-“在水一方寫生創作基地”(座落于麗水市區23公里的大港頭鎮,是中國美術學院及其附中的教學實訓基地)和麗水九龍巴比松寫生創作基地。</h3> <h3>古樟、古坊、古村落與潺潺溪流交相輝映,蘊藏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br></h3> <h3>疊翠的山色,澄碧的流水,感覺歷史就橫在山水間,仿佛觸手可及卻又時光悠遠。</h3>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同里古城</font></h1> <h3>同里鎮,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同里舊稱“富土”,唐初改為“銅里”,宋時將舊名拆字為“同里”。始建于宋代,截至2015年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中國水鄉文化古鎮。</h3><h3><br></h3><h3>同里鎮位于蘇州市吳江區,距蘇州市市區18公里,距上海80公里 。同里面積33公頃,為五個湖泊環抱,由49座橋連接,網狀河流將鎮區分割成七個島。古鎮鎮內家家臨水,戶戶通舟;宋元明清橋保存完好。1982年成為江蘇省最早也是唯一將全鎮作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古鎮。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1998年水鄉古鎮和退思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2018年10月9日,同里鎮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名。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h3><h3><br></h3><h3>2019年10月,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h3> <h3>在這里河與船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老人還習慣在河里洗衣裳。</h3> <h3>沿河道的建筑,已被改造為餐館、茶肆和酒吧。</h3><h3><br></h3><h3>走進窄小的深巷,推開厚重的木門,老人輕咳一聲小狗就歡快地來迎,這才是最正宗的江南味道。</h3> <h1><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平遙古城</font></h1> <h3>平遙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h3><h3><br></h3><h3>山西平遙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平遙古城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平遙古城被世界紀錄協會評為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2015年7月13日,平遙古城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點。2017年11月19日,獲得年度旅游目的地聲譽獎。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h3><h3><br></h3><h3>世界遺產中心描述稱:平遙古城是中國古代城市在明清時期的杰出范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h3> <h3>古城依舊保持著傳統的布局,平遙這座古城,就這樣散發著安靜而內斂的悠久氣質。</h3> <h3>青磚老街,灰瓦古墻,只有細細品味,才能夠領略它特有的風采。</h3>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甪直古鎮</font><br></h1> <h3>甪直古鎮隸屬蘇州市吳中區,位于蘇州市東部,西距蘇州城區18公里,東距上海58公里。</h3><h3>
甪直古鎮是具有2500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水多,橋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主要的景點有保圣寺、葉圣陶紀念館、江南文化園等。</h3><h3>
甪直古鎮先后于2001年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2003年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04年被命名為全國環境優美鎮、2008年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1年被命名為中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2012年被列入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br></h3> <h3>古鎮依水而建,人家枕河而眠,沒有過多的修飾,充滿樸實與純粹。</h3> <h3>縱橫婉轉的巷子里透著滿足和安逸,人們夢寐以求的江南煙雨生活,是這里最習以為常的日子。</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錦溪古鎮</font></h1> <h3>錦溪古鎮地處江蘇省昆山市西南,距上海浦東國際機場100公里,無錫機場75公里。</h3><h3><br></h3><h3>錦溪古鎮是一個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素有“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的美譽,留存諸多人文景觀、古跡名勝和無數獨具明、清特色的建筑。著名的景點有通神御院,陳妃水冢,蓮池禪院等。</h3><h3><br></h3><h3>錦溪古鎮先后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鎮[3]、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等榮譽稱號。</h3> <h3>既有古鎮的靜謐安詳,又在古色古香中透露著生活氣息,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是對“擇一鎮而終老”最好的詮釋。</h3> <h3>沿著枕河人家的那些小巷子里走,偶爾飄過一些戲迷吹拉彈唱的聲音,這種隱約婉轉的聲音里,透出的恰恰是很多人要尋找的江南……</h3>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蕩口古鎮</font></h1> <h3>蕩口古鎮位于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東南鵝湖鎮境內,西鄰鴻山越國貴族墓群和泰伯墓,東與蘇州、常熟接壤。占地面積20.68公頃。古名丁舍,相傳是東漢孝子丁蘭故里,因位于鵝肫蕩口而得名。</h3><h3><br></h3><h3>蕩口古鎮,距無錫市中心25公里,地處無錫、蘇州、常熟三地交界。無錫市五個重點保護的歷史文化街區(名鎮)之一,2010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享有“小蘇州”、“銀蕩口”之美譽。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h3> <h3>看漏窗小閣,駁岸河埠,船只往來,坐上搖船穿梭江南小鎮,臨水感受古鎮魅力。</h3> <h3>蕩口古鎮中河道縱橫,環境幽靜,倍感愜意舒適,漫步其中,充分感受古鎮悠悠水鄉的江南氣息。</h3>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西遞古鎮</font></h1> <h3>西遞古鎮,別稱西溪、西川,位于黟縣東部,始建于北宋慶歷七年(公元1047年)。素有中國古代和現代歷史的銜接點、明清古民居博物館、桃花源里人家、古民居建筑的藝術寶庫等美譽。</h3><h3>
西遞古鎮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筑為木結構、磚墻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筑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br></h3> <h3>走進村落的古巷,就是走進了村落的歷史深處。</h3> <h3>這些遍布在村落的古巷,不僅是村落的交通脈絡,還烙下了人們各種社會生活的印記。</h3>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思溪延村</font></h1> <h3>思溪延村位于江西省婺源縣思口鎮境內,距縣城紫陽鎮13公里左右。始建于南宋慶元五年(1199年),至今已有800余年。當時建村者俞氏以(魚)思念清溪水而名。幾百年代在 江西、浙江、上海乃至湖南廣西等地經商,主要從事木材、茶葉 、鹽業等商業活動。經商致富的 人多攜資歸故里買田置房、興建書院,創建了大批府第樓閣、祠堂碑坊等。<br></h3> <h3>這個古村落曾經見證了一代徽商那波瀾壯闊的往事。<br></h3> <h3>在思溪延村,不僅可以欣賞到無邊的江南春色,還可以深度體會這里厚重的歷史文化,體驗心靈與視覺的極度享受。<br></h3>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木瀆古鎮</font></h1> <h3>木瀆古鎮,別名瀆川,胥江,雅稱香溪,位于江蘇省東南部,蘇州古城西部,地處太湖流域,是江南著名的風景名勝區,素有“吳中第一鎮”、“秀絕冠江南”之譽。木瀆古鎮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漢族水鄉文化古鎮,已有2500多年歷史。2008年08月,評為國家級AAAA景區,也是太湖風景區十三個景區之一。</h3><h3><br></h3><h3>木瀆是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之鄉。歷史上有泥塑名家袁遇昌、銀器高手朱碧山、琢玉名家陸子岡、繡圣沈壽等名家高手,他們的作品都是國家級收藏的珍品。有嚴家花園、虹飲山房、古松園、靈巖山、天平山等著名文物景點。</h3> <h3>小橋流水、深宅古木,讓木瀆在一眾古鎮中別有一番情調。</h3> <h3>鎮上老街縱橫,古巷中深宅大院薈萃,清澈的湖水,蒼翠的綠樹,在藍天的照映下總是顯得那么清新。</h3>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茶峒古鎮</font></h1> <h3>茶峒古鎮位于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邊城鎮,原名稱之為茶峒,這里處于湘黔渝三省交界處,故而有“一腳踏三省”之說。說起茶峒古鎮,很多人會想到沈從文先生的小說《邊城》,所以游客到處游玩也是慕名前往,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茶峒古鎮風景優美,為了發展旅游業,后來更名為邊城鎮,古鎮有吊腳樓、翠翠島、拉拉渡等等,全天開放,而且還是免費的。<br></h3> <h3>在酉水河邊,茶峒小鎮安靜地伏在那里。</h3> <h3>它的模樣浮現在沈從文的記憶里,是這樣的:</h3><h3><br></h3><h3>“茶洞地方憑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墻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的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余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貫穿各個碼頭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著陸,一半在水,因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設有吊腳樓”。</h3> <h1><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和順古鎮</font></h1> <h3>和順古鎮位于云南省騰沖縣城西南3公里處,古名陽溫暾,因境內有一條小河繞村而過,更名“河順”,后取“士和民順”之意,雅化為和順鄉,現有人口6千余人。居民以內地遷來的漢民族為主,全鎮住宅從東到西、環山而建,漸次遞升,綿延兩三公里。一座座古剎、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圍繞著這塊小壩子。有“華僑之鄉”、“書香名里”的美名。鄉前一馬平川,清溪繞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飄香,讓人留連忘返,民國代李根源有詩贊和順:“絕勝小蘇杭”。是國內第一魅力名鎮。</h3> <h3>晨曦中,踏著火山石鋪就的路面,在小巷中穿行,細細體味這小鎮古樸清雅的韻味。<br></h3> <h3>走至一處坐下來,便想就這樣靜靜地坐下去,看時光從指縫間流走……</h3> <h3>忙碌工作生活之余,只想找個安逸小鎮,慢慢逛,喝喝茶,找個民宿,看云卷云舒、云消云散。</h3> <h3>不去想什么煩與愁,只管漫步在時光里,享受一個人生活時所遇到的美好,只要開心就足夠了。</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尔市|
比如县|
浑源县|
夹江县|
和政县|
谷城县|
页游|
阳原县|
茶陵县|
梅州市|
舞阳县|
铜山县|
武川县|
通海县|
醴陵市|
邮箱|
靖安县|
双城市|
永善县|
全椒县|
改则县|
锡林浩特市|
广安市|
昆山市|
兴业县|
大宁县|
乐安县|
双桥区|
陕西省|
城固县|
阜城县|
长泰县|
泽库县|
乌恰县|
磴口县|
曲水县|
长岭县|
绥阳县|
深泽县|
河北省|
扶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