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海河的橋</p><p class="ql-block">天津市內跨越海河干流和市區內主要支流的各式橋梁。天津市由于處于海河流域下游的九河下梢,自古建有大量各式各樣的橋梁。自從2002年起,天津市開始對海河進行綜合開發以后,除對原有橋梁進行修繕、提升和改造之外,還邀請英國、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的橋梁建筑設計公司共同對天津海河的橋梁進行設計并新建了一批具有景觀作用的橋梁,使得天津市區內的海河上游,平均不到0.8公里就有一座橋梁,在改善交通的同時也提升了海河的景觀。</p><p class="ql-block">“天津歸來不看橋”。天津海河上“一橋一景”的景致,已經成為天津著名的旅游景觀。</p><p class="ql-block"> 歷史上,天津早期的橋梁大都是木橋或石橋。當時一些較大河流如海河、南運河、子牙河、北運河等都是依靠渡船來連接兩岸交通。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在現今的紅橋區西沽,天津修建了最早的浮橋。天津的浮橋大多是用木船連綴而成,有船經過則開橋,船過以后則閉橋使人車通行;浮橋的引橋及搭板也是木結構,能適應海河每日潮差的變化。此后,東浮橋、鹽關浮橋、院門口浮橋、北大關浮橋、大紅橋浮橋、大伙巷浮橋等相繼建立。而“浮梁馳渡”也成為清朝時“天津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光緒十三年(1887年),天津的第一座鋼結構大橋大紅橋建成,在今后的百余年間成為周邊的地標,天津市的紅橋區也因此得名。1888年,天津第一座懸臂式開啟橋在直隸總督行館前的南運河上建成,取名金華橋。這座橋也是我國最早的開啟式鋼橋。1906年,由天津與奧地利、意大利租界領事署及電車公司合資修建的金湯橋在海河上建成。它中孔作水平旋轉,成為啟閉式橋梁中的一個新品種。1926年,在老龍頭火車站旁新建了一座懸臂式開啟橋。因為當時該橋處在各國租界地之內,所以被稱為萬國橋。此后,這座橋又先后被改稱為中正橋和解放橋,是現今全中國舊鋼橋中唯一還能開啟的橋。1985年,海門大橋成為中國第一座最大的垂直提升式鋼結構跨河大橋。 天津近代開埠之后由于租界的建設,使得天津擁有了一些西方開啟式鋼橋如吊旋的解放橋、金鋼橋,平轉的金湯橋,平拖的金華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幾乎全國的開合橋都集中在天津”。</p><p class="ql-block">建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會,天津的橋梁建設快速發展,而且每座橋都有不同的風格與樣式,有“一橋一景”的美譽。</p><p class="ql-block">在天津市區海河干流之上的橋梁有金鋼橋、獅子林橋、金湯橋、進步橋、北安橋、大沽橋、解放橋、赤峰橋、金匯橋、大光明橋、金阜橋、直沽橋、海津大橋等,市區內跨越海河主要支流子牙河還有河北大街立交橋和永樂橋兩座大型橋梁。在濱海新區海河上的橋梁有濱海大橋、海門大橋、海河開啟橋、海河大橋、南疆公路大橋等。其中,永樂橋上的天津之眼摩天輪是世界上唯一的橋上摩天輪;作為歷史文物的金湯橋和解放橋在節假日會不定期地向市民和游客展示性開啟;2006年大沽橋榮獲世界著名橋梁大獎——尤金·菲戈獎。</p><p class="ql-block"><br></p> <h3>永樂橋</h3><h3>永樂橋原名慈海橋,位于天津三岔河口,橫跨子牙河,連接河北區五馬路和紅橋區三條石橫街,與具有“彩虹橋”之稱的金鋼橋相距700米,全長330米,跨度100米。設計者將慈海橋、摩天輪和商業設施融為一體,從而實現了獨一無二的“輪橋合一”風格。</h3> <h3>天津金鋼橋</h3><h3>天津金鋼橋坐落在中山路南端、橫跨海河之上的金鋼橋,是天津市內重要的交通橋梁之一。它始建于1903年,因不能負重,1924年又建新橋,即今改建前的金鋼橋。</h3> <h3>天津金鋼橋 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純用鉚釘鉚起來的鋼鐵浮橋,可從中間抬升,被拆除,在老金鋼橋的基礎上在上面又修建了一座彩虹式的金鋼橋,新的金鋼橋是中承式受力構造,鋼結構的拱柱內灌混凝土,上方鋼拱與橋采用拉桿相連接作為受力體系。</h3> <h3>獅子林橋</h3><h3>獅子林橋是中國公路橋梁建設上最早采用預應力混凝土懸臂技術的一座橋梁。</h3><h3>橋全長96.6m,分跨為24+45+24(m),由單懸臂梁和8m長掛梁構成;橋寬2×3+18(m)。</h3><h3>1994年在老橋上、下游每側各修建一座新橋,新橋橋寬為9.3米,結構截面為三跨變截面預應力砼箱形連續梁,跨徑為25.2m+45m+25.2m。2003年8月再由城建集團對橋體成功實施了整體抬升,抬升高度1.271米,最終成為今日獅子林橋。</h3><h3>獅子林橋位于南開區、紅橋區與河北區的交界處的海河之上。</h3><h3>原橋始建于1954年,橋長93米,橋寬24.6米,主橋共分三跨,跨徑24m+45m+24m。結構為變截面預應力混凝土箱形連續懸臂梁。</h3><h3>1994年加寬到43米。在老橋上、下游每側各修建一座新橋,新橋橋寬為9.3米,結構截面為三跨變截面預應力砼箱形連續梁,跨徑為:25.2m+45m+25.2m。</h3><h3>2003年8月,在海河綜合開發改造中,因舊橋凈空不滿足海河通航的要求,由天津城建設計院完成了該橋的整體頂升設計,在國內首次把頂升平移技術成功應用于橋梁改造領域,實現了國內橋梁改造技術的一大突破。</h3><h3>該工程由天津城建集團總承包公司實施,運用計算機控制技術,對橋體成功實施了整體抬升,抬升高度1.27米。</h3><h3><br></h3> <h3>獅子林橋上總計有184個獅子。</h3><h3>原先獅子林橋上的獅子有3種,一是雄踞橋頭的兩對同形的漢白玉石雕,二是橋欄之間石垛上的高浮雕,三是每個石垛間欄桿立柱上的鑄鐵獅子。三種加起來,獅子林橋上總計有184個獅子。</h3><h3>作為獅子林橋標志的橋頭四座石獅已經修葺一新,并在橋上不同部位新增大小獅1177只。使這座橋成了名副其實的“獅子林” 。特別是橋墩處采用的是獅子圖像的浮雕,這意味著當人們行船通過這里的時候,從橋下也能看到可愛的小獅子,充分體現獅子林橋的特色。</h3> <h3>金湯橋</h3><h3>金湯橋位于天津市建國道西端與水閣大街之間的海河上。橋名金湯是取“固若金湯”之意。橋長76.4米,總寬10.5米,面積802.2平米。是天津市現存最早建造的大型鐵橋之一。鐵橋建于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比解放橋早建約20年。</h3><h3>金湯橋</h3><h3><br></h3><h3>1949年1月2日,東北野戰軍天津前線指揮部召開了作戰會議,根據天津的地形和守敵布防特點,前線總指揮劉亞樓部署了“東西對進,攔腰切斷,先南后北,先割后圍,各個擊破”的作戰方針。東西對進的會師地點就是以金湯橋為中心的海河上下游地區。</h3><h3><br></h3><h3>金湯橋</h3><h3>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時,人民解放軍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向國民黨守軍發起總攻擊,打響了解放天津的戰役。經過一番激戰,在突破外圍城防后,于15日凌晨5時30分,東西對進的人民解放軍在金湯橋會師,鮮艷的紅旗插上了橋頭,完成了“攔腰斬斷”作戰目標,切斷了國民黨守軍的南北聯系,打亂了其作戰部署,徹底動搖了國民黨守軍的信心。人民解放軍勝利會師于金湯橋成為全殲守敵的關鍵,金湯橋就此成為了天津獲得新生的起點。</h3><h3>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時開始的解放天津的戰斗,解放軍投入了5個軍22個師34萬兵力,從東、南、西三十方向同時向國民黨城防猛攻。根據天津市區南北長,東西窄的地形特點和守敵布防情況,而制定的作戰方針是東西對進,攔腰斬斷,先南后北,先割后圍,各個殲滅。戰斗開始后,解放軍38、39軍從和平門、西營門一線突破,由西向東推進,44、45軍從民權門、民族門一線突破,由東向西推進,46軍從崔家碼頭向北推進,宜興埠也有一個師向南推進。由于東、西主力夾擊,南北部隊助攻,逐街逐屋爭奪巷戰推進,以及在金湯橋附近的碉堡等工事前的激戰,終于在15日凌晨5時半,東西路大軍按計劃勝利會師金湯橋,完成了欄腰斬斷敵軍的任務,并開始了分割圍殲南北敵軍的戰斗。敵軍陷于混亂之中,最后全被消滅。整個解放天津的戰斗只用了29個小時,殲敵13萬人。1949年1月15日,天津獲得解放,進而促成了北京的和平解放。</h3><h3>當年解放軍會師的金湯橋,作為歷史的見證,至今巍然如故。1994年6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又把它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金湯橋將永遠是人們緬懷解放天津的英烈們的地方。</h3><h3>交通信息</h3><h3>從古文化街景區向南,沿張自忠路步行即到。</h3><h3>標志性建筑</h3><h3>金湯橋始建于1906年,是天津最早、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三跨平轉式開啟的鋼結構橋梁。在著名的平津戰役中,中國人民解放軍集中5個軍、22個師約34萬人組成東西兩個突擊集團對天津守敵發起總攻。西突擊集團由38軍、39軍、43軍128師組成,自西營門突破;東突擊集團由44軍、45軍組成,自民族門、民權門突破,兩集團同時向金湯橋挺進。1949年1月15日凌晨5時,在金湯橋上勝利會師,因此金湯橋又成為象征天津市解放的標志性建筑。</h3><h3>具有文物和歷史紀念雙重價值的金湯橋,經過百年的使用,橋梁局部構件嚴重銹蝕損壞。按照海河綜合開發的整體要求對金湯橋在恢復設計原貌的基礎上進行了加固整容,并恢復了開啟功能。同時,橋兩側新建了鋼結構的玻璃引橋。</h3> <h3>金湯橋原為浮梁舟橋,由13條木船聯綴而成,橋面鋪設活動木板。初名鹽關浮橋,俗稱東浮橋。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青州分司孟周衍詳請鹽院鄭禪寶營造,故又稱孟公橋。到1906年 (光緒三十二年)10月,因鋪設從東浮橋至東站有軌電車路軌,由津海關道和奧、意租界領事署及比商天津電車電燈公司合資改建為永久性的鋼梁鐵橋,存留至今。</h3> <h3>進步橋</h3><h3>進步橋西起南開區通南路,東接河北區進步道,為機動車專用橋,雙向4車道,同時在車行道兩側規劃了人行橋,滿足行人過河及觀光的需求。進步橋連通海河西岸和平路商業區和海河東岸的奧式風貌區、意式風貌區。</h3> <h3>進步橋將市中心南市商業區、和平路商業區和海河以東的奧式風情區連接起來,使這幾大商業區溝通更加密切。橋體按照“見光不見燈”的原則設計,流線造型,遠遠望去,既像是一條躍出水面的飛魚,又像是一列飛馳而過的子彈頭列車,形態優美,栩栩如生。</h3> <h3>北安橋</h3><h3><h3>北安橋是拍攝天津夜景的好地方,北安橋的設計借鑒了法國巴黎的亞歷山大三世橋,并汲取了中國傳統與西洋古典的精粹,將富麗堂皇與高貴典雅完美地結合了起來,形成了有著歐風漢韻的獨特風格。</h3><h3>北安橋橋頭有西洋古典雕塑,橋墩上有青銅盤龍,橋欄柱基上有四尊舞姿各異的樂女。雕塑的主色調為金色,金色也象征著高貴、光榮和輝煌。</h3><h3>夜色下游走在北安橋之上,仿佛漫步在塞納河畔,令人心曠神怡。</h3></h3><h3>北安橋始建于1939年,橋梁位于和平區與河北區的交界處。連接天津市河北區勝利路與和平區福安大街的跨海河橋。</h3><h3>1973年改建為鋼筋水泥橋。全橋三跨,跨徑為93米,橋跨為24.8米,橋寬24.6米,其中機動車道18米,人行道每側各3米,左右各0.3米欄桿。</h3><h3>2004年海河綜合開發改造時對其進行了抬升改造。由天津城建設計院設計、天津城建集團負責施工,改造后原橋抬升1.5米,原橋兩側各加寬9米,在原橋臺兩側各加跨4米的親水平臺,改造后的北安橋體現了古典式建筑風格。</h3><h3>橋頭雕塑采用西洋古典表現形式,吸取中國傳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寓意東南西北四方平安,橋墩雕像為青銅正面裝飾盤龍,橋欄柱基上為四尊舞姿各異的樂女、金光閃閃,造型高貴典雅。手中分別抱著不同的樂器,琵琶、笙、簫。改造后的北安橋是古典與時尚的完美結合體,以其特有的風格,成為海河上的又一亮點。</h3> <h3>橋梁歷史</h3><h3>海河上的北安橋建于1939年,原來是座木橋,建成后稱“新橋”、“日本橋”;1945年”抗戰勝利后該橋進行了重新拆建,更名為“勝利橋”,解放后一直用此名。1973年,改建為水泥結構的北安橋,取代了原有的勝利橋。</h3><h3> 抬升改造</h3><h3>北安橋頂升就位后,將在其兩側新建加寬橋,并建設親水平臺通道,同時進行總體的建筑景觀裝飾。據專家介紹,此次建筑裝飾設計既考慮海河兩岸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又結合原有橋梁的結構型式,同時借鑒法國巴黎亞歷山大三世橋,為西洋古典式的建筑風格。北安橋橋頭雕塑采用了西洋古典式風格,其中包括寓意東、南、西、北四方平安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橋頭雕像,青銅壓紋的“盤龍”橋墩雕像以及橋欄柱基上舞姿各異的四尊“樂女”雕像。4尊樂女雕塑和2條盤龍雕塑已經安裝完畢。其中, 4個銅制的“樂女”分別高2.8米左右,手中各抱著4種不同的樂器:阮、排簫、琵琶、笙,力求突出中國古典韻味;2條盤龍雕塑采用了中西合璧的風格,龍頭、龍身、龍爪均為金色,它們分別盤踞在海河上下游的橋兩側,仿佛從水中升騰而出,栩栩如生。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路面為花崗巖鋪裝;寶瓶式石材欄桿。改建和裝飾過的北安橋將成為古典與時尚的完美結合體,在海河的新藍圖中橫添一道亮麗的紐帶。</h3> <h3>大沽橋</h3><h3>大沽橋是由世界著名的橋梁設計大師鄧文中院士設計,全長243米,寬32米,其構思為“日月生輝”。坐落在解放橋和廣場橋之間的大沽橋2003年7月6日正式開建,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成為海河首批新建5座橋梁中最先通車的一座。</h3> <h3>連接天津市河北區五經路與和平區大沽北路的跨海河橋大沽橋是由世界著名的橋梁設計大師鄧文中院士設計,全長243米,寬32米。其構思為“日月生輝”,故又被稱為“日月拱橋”。大拱面向東方,象征初升的太陽,小拱面向西方象征月亮,構成觀賞平臺,行人至此可一覽海河美景。</h3> <h3>解放橋</h3><h3><h3>解放橋原名為萬國橋,在當時天津有英、法、俄、美、德、日、意、奧、比等國的租借,而由此得名。這座橋當時就位于法國租界的入口處,是由法國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也有民間流傳這座橋的設計者和巴黎埃菲爾鐵塔是同一人,當時這座橋也被百姓稱為法國橋。</h3><h3>在1949年天津解放以后,這座橋便正式更名為“解放橋”,并一直沿用至今。在解放橋上有著很多的故事和傳說,眾多影視?。骸独子辍贰ⅰ恶R永貞》、《被風吹過的夏天》等都曾經在這里取景拍攝過。</h3><h3>解放橋曾經“合則走車,開則過船?!钡且驗闃蝮w的鋼梁銹蝕嚴重,加上電力系統老化,在天津解放后,解放橋的開啟次數日益減少。</h3><h3>在2008年,天津市政府按照原貌修復并恢復了解放橋的開啟功能,在此之后,每年的清明節、五一、七一、八一、中秋、十一等節日,解放橋都會在固定的時間開啟,壯觀的場景也吸引了眾多人們的觀看。</h3><h3>可以說,解放橋是天津城市歷史發展的縮影,這座橋也是天津大大小小幾十座橋中造價最高的一座。</h3></h3><h3>解放橋位于天津火車站(東站)西側,連接河北區三經路與和平區解放北路之間的海河上的跨河橋梁,是一座全鋼結構可開啟的橋梁,它不僅是天津的標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連接河北、和平兩區,溝通天津站地區的樞紐橋梁。</h3><h3>2019年4月12日,入選由中國科協調宣部主辦,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共同承辦的“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h3> <h3>連接河北區世紀鐘廣場與和平區解放北路的解放橋最初建于1902年,于1923年重建,1927年正式建成。原名“萬國橋”,即國際橋之意。北連老龍頭火車站(天津站舊稱),南通紫竹林租界地。因當時的天津有英、法、俄、美、德、日、意、奧、比9國租界,故得此名。而此橋位于法租界入口處,又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所以當時天津民眾更愿意稱它為“法國橋”??谷諔馉巹倮螽敃r的國民政府以蔣介石的名字命名此橋,將“萬國橋”改為“中正橋”。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橋正式更名為“解放橋”,并沿用至今。</h3><h3><br></h3> <h3></h3><h3>解放橋,原名“法國橋”,“萬國橋”。海河的歷史上是通航的,較大型的輪船可以從渤海通過海河進入市區。所以在當時海河上僅有的幾座橋,是可以開啟的。這樣大型輪船可以順利進入市區。解放橋就是一座雙葉立轉式開啟式鋼結構大橋,橋身分為3孔,中孔為開戶跨。開戶跨為雙葉立轉式,在桁架下弦近引橋部分背貼一固定軌道,備有汽油發電機,可自行發電啟閉。合則走車,開則過船。開橋時,活葉桁架沿軌道移動開啟,以便讓開更大的通航凈空?!叭f國橋下過大船”,曾經是海河上一道景觀。</h3> <h3>赤峰橋</h3><h3>天津市赤峰橋坐落于天津市中心城區的中央金融商務區(CBD),位于現狀赤峰橋北側,橫跨海河,連接和平區的赤峰道、海河西路與河東區的李公樓立交橋、華昌道,是和平、河東兩區間的一條跨河通道。</h3> <h3>赤峰橋,海河上投資規模最大的一座橋。該橋的設計采用國際現代設計理念,技術獨特,工藝流程新穎,體現了天津歷史文脈并富有鮮明個性,是天津海河橋梁史上的偉大神氣杰作,被稱為“海河之舟”、“天津之舟”。</h3> <h3>金匯橋 ,老天津人還是習慣叫保定橋。它從和平區保定道跨越海河到達河東區六緯路,連接和平區與河東區,是一座既滿足交通功能又具景觀效果的橋梁。</h3><h3>該橋一側以解放北路為起點,沿保定道至臺兒莊路,以獨塔斜拉橋形式跨越海河以及規劃的海河東路(地下隧道);河東區一側受南站鐵路拆遷影響,暫鋪設臨時引路繞行至海河東路。</h3><h3>該橋為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主跨采用鋼箱梁結構,邊跨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結構,橋梁主跨長120米,連同橋兩側道路,全長570米。</h3><h3>全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西岸橋頭的 “風帆”形主塔,塔高50米,向西傾斜75度,為鋼混結構。它寓意國際港口大都市——天津正乘風破浪、日益繁榮。</h3><h3>該橋在河內不設橋墩,而是靠斜拉索的拉力“拽起”橋面。</h3> <h3>大光明橋</h3><h3>大光明橋始建于1983年,橋寬30米,其中車行道寬24米,兩側人行道各寬3米,在天津市海河西岸主橋南北側各有一條自行車專用匝道。全橋長110米,共3孔,中孔跨徑53米,設有9.5米的掛梁。兩邊跨各28.5米;主橋上部結構為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簡支單懸臂中間帶掛孔的變截面箱梁,掛梁為簡支T梁結構,下部結構為鉆孔灌注樁基礎,鋼筋混凝土承臺和實體墩。</h3><h3> 由于該橋位于天津市海河開發的中心地帶,連接河東區十一經路與和平區曲阜道,是和平、河東兩區的一條跨海河通道,是內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又因其緊鄰小白樓地區,跨越海河,始終承擔著過大的交通壓力。</h3><h3>大光明橋的改造工程于2007年10月5日正式開工,于2008年5月通車,5月15日正式完工。新的大光明橋以“光明”為主題進行裝修,其中包括:在橋頭新建四個歐式的橋頭堡,每個橋頭堡上分別安裝以日、月、星、辰為主題的雕塑,通過裝修將把大光明橋改造成一座精致華美的歐式風格橋梁。</h3><h3>改造后的大橋橋梁全寬為37.80米,其中車行道34米,外側欄桿各0.4米,兩側各1.5米人行道。橋梁引路與海河東、西路形成分離式立體交叉,海河東、西路下穿此橋。</h3><h3>天津大光明橋景色</h3><h3>大光明橋重新布置了橫斷面,大大提高了通行能力。</h3><h3>大光明橋裝修改造在景觀創意上體現歐式古典風格,力爭體現“光明”的深層次含義。橋頭堡雕塑設計以日、月、星、辰為主題,意在以“日、月、星、辰”學說為載體,體現大光明橋的內涵。</h3><h3><br></h3> <h3>大光明橋兩頭的四個歐式的橋頭堡上分別安裝了以“日、月、星、辰”為主題的雕塑,意在以“日、月、星、辰”學說為載體,體現了大光明橋的內涵,通過從光明到黑暗,再到光明的自然過渡,烘托出光明、高尚、公平的主題,同時再現了大光明橋“大光明”、“大坦蕩”、“大希望”的主題。大光明橋上的四個歐式的橋頭堡雕塑融入了神話元素。雕塑“日”寓意如日中天,是生命的源泉;雕塑“月”寓意唯美,家好月圓;雕塑“星”寓意善良、正直、明朗,以及團結協作的精神;雕塑“辰”寓意愛與美,理解與公平,以及均衡的理想和高尚的品質。</h3> <h3>金阜橋</h3><h3>金阜橋,又名蚌埠橋,位于天津市中心區,是一座跨海河橋梁,西連河西區的蚌埠道,東接河東區的十三經路,為河東、河西兩區間又一跨河通道。 金阜橋全橋長192米,為機非混行橋,機動車雙向4車道。分為主橋和輔橋,主橋寬23.5米,輔橋凈寬各3米 。主橋為單箱多室鋼箱梁結構,輔橋為懸臂挑梁結構。在主橋兩側有觀光人行道,并通過踏步連接至海河兩岸的帶狀公園。</h3> <h3>金阜橋,西側連接蚌埠道,東側連接十三經路,橋梁全長192米,寬23.5米。該橋采用輕型非對稱結構,兩側人行橋與主橋一同構成一個三維立體結構,遠遠望去猶如橫跨海河的“時空隧道”。</h3><h3>金阜橋采用內置燈光照明,強度可隨外界光線明暗而變化,光線無論反射在冰面還是水面上,都能讓橋梁顯得宏偉而具有濃郁的現代氣息,與周圍新型建筑物相協調。</h3><h3>該橋采用輕型非對稱結構,造型如飄帶的兩側人行橋與主橋一同構成一個三維結構,整個橋形輕盈通透,從視覺上給人以強烈的空間感。為滿足海河通航要求,在每側人行橋僅設置一個支撐,從視覺上形成向空中敞開的鋼網構架。</h3> <h3>直沽橋</h3><h3>直沽橋原名奉化橋,是天津市首座中承式全鋼結構拱橋,全長257米,鋼結構用量7066噸,由法國馬克·曼朗設計所和天津城建設計院聯合設計。</h3> <h3>直沽橋,橋位于海河劉莊橋上游,是中心城區快速路工程南橫的一部分,連接河東區大直沽西路和河西區奉化道。該橋全長257.3米,是海河上長度最長的一座橋梁。橋梁最大寬度58.5米,橋面設計為雙向6車道,兩邊是人行橋和景觀道,一直和兩岸親水平臺相連接[1]。</h3><h3>橋體介紹</h3><h3>全橋有27道飛跨拱、68片鋼結構“花瓣”和296根吊桿,再加上鋼橋面,共需7500噸鋼,成為本市用鋼量最大的跨海河大橋。全橋27道拱每三道形成一組跨,夾在三道拱之間的就是花瓣狀的鋼結構,整座橋共有68片“花瓣”,每片“花瓣”由兩個鋼制“三角形”組成,工程人員將它們戲稱為“鋼鍋蓋”?!颁撳伾w”共有36種大小,最大的邊長7米,重量近3噸,最小的3米,重不到1噸,這些看上去輕盈靈巧的“花瓣”要用280噸左右的鋼材制成。</h3> <h3>劉莊橋原稱劉莊浮橋始建1959年,建成開啟式木結構浮橋,由8只木船編組而成,連通河東、河西兩區,該址原為劉莊渡口,故名。1976年改建為開啟式鋼絲網水泥船浮橋,長117.80米,由六只鋼絲網水泥船,上托鋼梁和木橋面組成,可開啟通航,橋寬17米。1991年,在原址改建跨越海河的獨塔斜拉橋,后由于長期重車荷載引起的振動、風吹日曬等多方原因,致使該橋損壞嚴重,在海河整體改造過程中,劉莊橋整修工程于2004年9月全面展開,工程主要對欄桿及大小燈桿進行除銹,補修板梁接縫,墩體涂刷防水材料,改造泄水孔。</h3> <h3>天津市光華橋是中環線上橫跨海河的交通樞紐橋梁,位于新圍堤道和東興路之間。始建于1977年,原名四新橋。</h3><h3>光華橋是河西、河東兩區間一條重要的跨河通道,于2006年5月2日,光華橋開始展開改造工程,于2007年6月基本完工,同年10月12日通車。</h3> <h3>光華橋,原名新四橋</h3><h3>改造后的光華橋在兩側各加兩跨18米的引橋 ,主橋長度將由改造前的120米增至192米,橋面也將重新劃分車行道,由原來的雙向5車道改為雙向6車道,人行道由3米縮減為1.5米,將過河的人流和車流分離,方便了行人和車輛的通行,使得光華橋橋上與橋下道路形成全新的立體交通,為海河兩岸的交通“減負”,從而全面提升光華橋的機動車通行能力,另一方面也緩解大光明橋的車流壓力,在大光明橋改造期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h3><h3>已被重新“包裝”光華橋,橋體整體以銀灰色為主色調,時尚、現代,予有“海河航母”之稱。</h3><h3>光華橋重新裝修后,橋的主跨梁將像一艘巨型“航母”橫臥在海河上,綿延不斷的底部裝飾與上部欄桿設計的一氣呵成,具有超時代氣息,凸顯了高科技時代特色,使景觀效應、功能使用在設計中得到統一實現。光華橋的新形象設計既具有強烈視覺效果的沖擊力,但又不失橋梁建筑穩健安全的特征,體現了結構與建筑藝術的完美統一。光華橋每一個細節都接近航母的特點,其中,欄桿的造型設計最具代表性,每一根欄桿設計造型像航母上使用的一支“矛”,現代感十足。</h3><h3>光華橋</h3><h3>光華橋的整體以高級灰色為主色調,既簡潔又高雅。光華橋的整個裝修將采用現代風格材料,呈現出高科技和金屬質感的景觀效果。駕車在裝修完的光華橋上,有種行駛在時間隧道上開往未來世界的感覺。<br></h3> <p class="ql-block">九河下梢天津衛,在天津的母親河——海河上點綴著24座橋梁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各有特色!</p><p class="ql-block">如果說海河是天津城市的命脈,海河上的橋就是命脈上的精靈。它在閃爍著光芒的同時,也留下了很多故事。</p><p class="ql-block">從三岔河口到塘沽入海口,海河上排列點綴著24座橋梁,他們是一道亮麗的風景。海河是貫穿華北、華東的京杭大運河,在天津海河上端被分為南北兩段,使南北運河像鳥之雙翼展翅在津沽大地。</p><p class="ql-block">作為天津的母親河,海河納九川、穿津沽、澤惠津城,滋潤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天津的橋很多,每一座橋梁都有各自的特色,它們獨立存在著,也相互依存著,構成了濱海之畔一道美麗的景觀。</p><p class="ql-block">海河上最有特色的就是橋梁了,幾十座橋梁沒有重樣的,各有特色。</p><p class="ql-block">像解放橋、金湯橋等都 是民國時期建造的,并可以開啟。也有中西合璧的北安橋,富麗堂皇,晚上更漂亮。還有獲得國際大獎的大沽橋,每一座橋梁都有自己的一段歷史。</p><p class="ql-block">最漂亮的就是夜晚亮燈以后,流光溢彩,像幅油畫,只有親自走走才能體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砀山县|
肃宁县|
崇左市|
全南县|
吉木乃县|
云南省|
大竹县|
宣汉县|
乐亭县|
台中县|
腾冲县|
侯马市|
浦北县|
尖扎县|
开原市|
玉林市|
蒲江县|
宁河县|
兴化市|
舞阳县|
福海县|
隆德县|
读书|
苍山县|
五指山市|
陇川县|
舟曲县|
高碑店市|
栾川县|
马鞍山市|
遂平县|
罗江县|
八宿县|
海南省|
进贤县|
布尔津县|
凤庆县|
兴仁县|
旺苍县|
潜江市|
菏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