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font color="#ed2308">守藝人師承名家妙筆生花烙葫蘆</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記使命心系百姓產業扶貧增福祿</font></b></h1><h3><br></h3><h3> 葫蘆是中華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諧音“護祿”“富路”,寓意驅災辟邪、祈福平安、繁茂吉祥,子孫興旺。 烙畫亦稱烙花、燙畫、火筆畫,是“南陽三寶”之一。光緒三年,南陽的民間藝人趙星三發明烙畫進行整理,并延續至今,南陽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烙畫發源地之一,南陽葫蘆烙畫被列入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南陽葫蘆烙畫傳承人侯娜,秉承家傳已至第四代,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滿工山水烙畫。作品秀美中兼具雄渾大氣,在任何角度欣賞都是畫心,渾然天成,整體欣賞又大氣合理,在全國獨樹一幟,深受行業內外推崇。本次展覽的主要作品為侯娜原創葫蘆烙畫山水系列,人物系列等,同時展出的還有積極參與國家精準扶貧,非遺傳承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系列作品,傳承傳統文化一片丹心弘揚大國工匠精神。</h3><h3> 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和身份認同。加強非遺保護、傳承、傳播,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增進民族團結,維護人類文化多樣性和創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h3><h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曾親筆題詞:讓扶過貧的人,像戰爭年代打過仗的人那樣自豪!</h3><h3> 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葫蘆烙畫代表性傳承人侯娜,積極參與非遺扶貧工作,響應國家精準扶貧號召,曾經與中原工學院扶貧書記共同努力,數次深入方城縣廣陽鎮新集村把非遺技藝傳授給貧困村的村民,百余人次親自實地教學,義務為貧困村小學組建培訓葫蘆絲樂隊。在相關部門和縣文化館非遺中心的指導幫助下,2020年將在方城縣建成葫蘆烙畫非遺扶貧就業工坊,非遺文化助推家鄉脫貧攻堅。在林州培訓學習期間,又體驗到林州的紅旗渠精神,扁擔精神和谷文昌精神以后,深受感動,在當地政府和扶貧第一書記的鼓勵和支持下,葫蘆烙畫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各項工作正扎實推進,也將幫助一部分大山深處的貧困人員解決就業問題,讓非遺技藝在紅旗渠,在太行山上,在人民群眾中傳承弘揚,把福祿(葫蘆)帶給山鄉人民。</h3><h3> 拉祜族民間至今廣泛流傳著葫蘆孕育人種和人類源自葫蘆的傳說,透過一個個神話故事中描述葫蘆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情節來品味烙畫藝術的魅力,欣賞烙畫與葫蘆完美結合的葫蘆烙畫藝術,藝術源于生活、升華于生活、又回饋于生活,物與人、人與藝術、藝術與物,祖祖輩輩代代蔓延。眼前的葫蘆烙畫藝術作品或精美絕倫、或至簡或至繁,皆是藝術家的笨手拙運,一切原本天成,幸得物我兩相知。托物展藝、托藝展物,訴生命之美,家國情懷!</h3> <h3>江山如畫</h3> <h3>四季山水</h3> <h3>四大美女</h3> <h3>貂蟬拜月</h3> <h3>貴妃醉酒</h3> <h3>昭君出塞</h3> <h3>西施浣紗</h3> <h3>山水蟈蟈罐</h3> <h3>蟈蟈罐</h3> <h3>荷香</h3> <h3>荷香</h3> <h3>扁擔精神</h3> <h3>麻姑獻壽</h3> <h3>馬到成功</h3> <h3>水月葫蘆燈</h3> <h3>福來葫蘆燈</h3> <h3>展覽定點、日期,詢價詳詢13837122430</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比如县|
亚东县|
宜良县|
如东县|
新余市|
天祝|
沙湾县|
宁陵县|
沧源|
中方县|
洛南县|
尉氏县|
邯郸市|
中牟县|
轮台县|
永嘉县|
江口县|
搜索|
虹口区|
沅陵县|
清涧县|
安新县|
丹东市|
孝感市|
天全县|
河津市|
双辽市|
广德县|
太康县|
连州市|
府谷县|
嘉禾县|
南澳县|
宁海县|
闽清县|
黄浦区|
凤阳县|
海宁市|
隆尧县|
嘉义县|
甘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