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緬甸1:佛塔比高樓還多的國家

北冰洋漁夫

<h3>  緬甸北部與我國云南省接壤,氣候與云南大體相同,冬季,北方冰天雪地,那里則溫暖如春,十分宜人。先前,因為看到朋友圈里曬的照片,被緬甸的風景深深吸引,于是,決定出游,并選擇曼德勒進、出,這條旅游線路。</h3> <h3>  緬甸是一個佛教國家,僧伽非常受到尊敬。緬甸人在佛教思想的長期熏陶下樂善好施,施舍已成為緬甸人的一種習慣。在緬甸短暫的幾天當中,幾乎,天天看到有人募捐,有人施舍。緬甸人施舍不講究物品的貴重,而注重是否心甘情愿。緬甸有句俗語:“心誠的人施舍一個像榕樹籽一樣小的東西,可以得到像榕樹那樣大的回報;心不誠的人,即便施舍榕樹一樣大的東西,也只能積下榕樹籽那樣小的功德”。</h3> <h3>  這個亭子里放著幾個壇子,乍一看像賣酒的,其實壇子里盛滿了可以飲用的清水。緬甸人認為,如果能在炎熱的夏天向過路人施舍一杯清涼潔凈的水,是一件很積德的事。據此,你經常看到,在市內公共汽車站、公園、佛寺等場所,放置著盛滿清水的水罐和水杯,供過路人飲用。</h3><h3><br></h3><h3> 緬甸人的施舍和捐獻隨處可見,大到數以萬計的佛塔和數不清的寺廟是人們捐款修建的,小到全國32萬僧侶的齋飯、袈裟和日用品是教徒布施的,就連市內公共汽車站的涼棚,公園里供游人小憩的亭子和石凳也都是教徒捐錢修建的。</h3> <h3>  在緬甸,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被認為是積德的事情,稱為佛教事業后繼有人。對小孩子來說,剃度意味著成人,會受到社會的尊重,是一件榮耀的事情。剃度,一般有三種形式:單獨一家一戶做剃度,幾家幾戶聯合起來給孩子做剃度,以政府各部門、街道、學校或集市為單位給孩子做剃度。</h3><h3><br></h3><h3> 舉行剃度儀式的前一天下午,要舉行盛大的游行儀式。人們給將要剃度的孩子戴上王冠,穿上王服,肩披彩色綬帶,騎上高頭大馬,有人給牽馬,有人撐金傘,隊伍浩浩蕩蕩。一隊打著佛教旗幟,身著艷麗民族服裝的姑娘走在隊伍的前面,接著依次是載有吉祥大鼓的車、騎在大象背上頂蓋金傘的三藏經保護神、手持僧用八寶器的剃度小孩子的父母、手捧檳榔盒和花盒的姑娘、綴滿準備布施給僧侶的各種日用品的如意樹等。我們乘坐的旅游車剛好經過隊伍,有幸拍下了照片,雖然距離較遠,看的不是很清楚,但總比沒見到強。</h3> <h3>  僧院里的小沙彌</h3> <h3>  晚上一般要請來劇團唱戲,通宵達旦。正式舉行剃度的當天上午,要在鼓樂的伴奏下乘專車到大金字塔轉一圈,再進寺廟給孩子剃發,穿袈裟,聽戒規,然后布施齋飯。</h3><h3><br></h3><h3> 第三天,家長要集合在一起,請法師在臨時搭起的彩棚里誦經,家長跪坐在地上,手里拿著小壺,一邊聽經,一邊把水壺里的水一滴滴地倒在盤子里或地上,叫做“分福”。那意思是給孩子做剃度所積的功德,不可自己獨享,要大家分享。孩子剃度以后,一般在寺廟里當一周、兩周、一個月或幾個月小沙彌后可以還俗,有的從此皈依佛門,成為佛家弟子。</h3> <h3>  </h3> <h3>  每天早晨,僧人們手捧化緣缽,走街串巷化緣,這是他們每天必做的事情。據說,施舍的人可以給食物或錢,但不可以給硬幣。</h3> <h3>  位于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的馬哈加納揚僧院,創建于1914年,目前,是緬甸最大的僧院,學生人數近2000千人,其中有不少小僧侶和小沙彌。</h3> <h3>  緬甸各地寺廟中的僧侶與僧院的僧侶一樣,他們每天赤足托缽化緣。緬甸的僧人,可以吃葷,基本上不忌口,化到什么,便吃什么。每日僅食二餐,清晨4時吃早餐,午餐于10時后,所謂過午則不食,餓了只能喝水。</h3><h3><br></h3><h3> 馬哈加納揚僧院每天上午10:15,僧侶便排隊走出宿舍,他們手捧化緣缽,走過一條長長的馬路,接受游人的施舍,其實,這更多的是一種形式,也是必做的功課,因為,僧院有自己的食堂,那里早已為僧侶們準備好了飯菜。每天差不多這個時間,游客云集至此,翹首以盼,為的是爭相目睹千名僧侶一同化緣就餐的壯觀場面。</h3><h3><br></h3><h3> </h3> <h3>  參觀完僧院,來到與僧院僅隔一條馬路的東塔曼湖畔,在霏霏細雨中,漁民在湖中撒網捕魚。</h3> <h3>  在蒙蒙細雨中,遠處的烏本橋歷歷在目。</h3> <h3>  伊洛瓦底江是亞洲中南半島大河之一,緬甸的第一大河,河流全長2714公里,流域面積43萬平方公里,伊洛瓦底江是緬甸的內河,也被稱為緬甸的母親河。我們即將乘坐游船,游覽伊洛瓦底江,觀看日落。在江邊,我發現許多當地游客也聚集在這里,準備乘船游江,可見,這里的確是個吸引人的地方。</h3> <h3>  陰了一整天,早上還一直下著小雨。此時,天空竟然奇跡般地放晴了,只見,江面上云開霧散,夕陽的光芒照耀在廣闊的伊洛瓦底江面上,波光粼粼,有一種夢幻般的神奇之感。</h3> <h3>  晚餐在當地著名的“日落江景”餐廳用膳,晚餐結束后,在餐廳劇場,觀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出。</h3><h3><br></h3><h3> 演出以緬甸的國粹一一木偶戲開場。在緬甸,古時是在搭建的高臺上演出,故又名“高戲”,緬甸有“戲劇源出于木偶”之說,15世紀已出現。緬甸木偶,一說從中國南部傳入,一說貢榜王朝波道帕耶王時劇務大臣吳多首創。緬甸的提線木偶是一項十分受大眾喜愛的藝術表演形式,原本沒有生命的木偶,穿上精美的服飾,在提線的牽引下,風情萬種,惟妙惟肖,將人間百態濃縮在這方寸之間。接下來由穿著絢麗民族服裝的女青年,表演緬甸民族舞蹈。</h3><h3><br></h3><h3>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八大民族:緬族、克欽族、克耶族、克倫族、欽族、夢族、若開族和撣族。每個民族都有其特色的民族服飾,同處于緬甸區域文化內的八大民族,在文化上有著共同的特點,也有著自己特色的文化。在服飾上這八大民族有著一些相同的特色,例如,女士都穿紗籠,男士都扎包頭。在服飾上的不同就顯示出了民族特色。整場演出,十分精彩,觀眾報以熱烈掌聲。</h3> <h3>  第二天,天還沒亮,我們便從酒店乘車出發,趕往瑞喜宮佛塔觀日出。瑞喜宮塔是緬甸最著名的三大佛塔之一,是蒲甘塔群中最大且唯一用石料砌成的佛塔。塔的外型獨具特色,它成為日后蒲甘平原眾多佛塔的建筑模板。該塔是阿奴律陀國王所興建,始建于1059年,1090年竣工。瑞喜宮塔是蒲甘可供游客攀登的最高佛塔,所以登塔觀整個蒲甘最好不過。之所以選擇這里觀看日出,除了它塔身高大,便于登高望遠之外,該塔所處的平原上,大小高矮不一的佛塔,星羅棋布,散落在整個平原,這里,成為游客首選的最佳觀景平臺。</h3> <h3>  蒲甘有著眾多的建筑遺跡,在東南亞,緬甸的佛塔和寺廟與柬埔寨吳哥窟以及印尼的婆羅浮屠齊名。在蒲甘的平原上,你幾乎隨時隨地可以見到層層疊疊的佛塔、寺廟構成的勝景。</h3> <h3>  天空中漂浮著許多五彩斑斕的熱氣球,放眼望去,煞是美觀。</h3> <h3>  瑞喜宮塔觀日出后,我們返回酒店吃早餐。接下來是游覽阿南達寺。這座呈正方形,占地近百畝的寺廟,毫無懸念地成為蒲甘最優美的建筑。院子的正中心是阿南達塔,塔座是印度風格的正方形大佛窟,東南西北各有一門,門內有一尊高約十米的釋迦立佛,佛像高大偉岸。在塔座之上屹立著70多米高的塔身,塔身為金黃色,外壁上有數千尊大小佛像和佛本生故事的彩陶浮雕,在主塔周圍又環繞著眾多的小塔、佛像及各種動物和怪獸雕塑,細看相映成趣。</h3> <h3>  每天早上,當地人和許多遠道而來的香客一起朝拜、鮮花。這座佛塔是浦甘王朝中期的建筑,其建筑工藝大大超越了之前的佛塔,而且建造時融入了緬甸特有的風格。</h3> <h3>  阿南達寺是緬甸早期寺廟建筑藝術和雕塑藝術的杰出代表,被視為是蒲甘千年的靈魂之所在。</h3> <h3>  走出阿南達寺,見旁邊的空地上停著許多馬車,車子看上去十分簡陋,導游指著馬車說,兩個人坐一部馬車,自由組合。很快,大家都麻利地坐上了屬于自己的馬車,巡游塔林便開始了。</h3><h3><br></h3><h3> 蒲甘屬于平原,馬車在鄉間土路上奔馳,揚起陣陣塵土。坐在顛簸的馬車上,眼觀六路,視線所及全是大片草地,沒見種植莊稼。沿途時常會有形形色色、高矮不一的佛塔闖入視線。馬車隊(十幾部,規模不小)有時會在一處佛塔比較集中的地方停下來,以方便大家下車拍照。我注意到,大部分佛塔前,立著一塊白色的石碑,上面刻著捐贈人的姓名,這些多為磚砌佛塔的年代,無從考證。</h3><h3><br></h3><h3> 在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緬甸的蒲甘古城終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緬甸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已經苦等了許多年。這座位于緬甸中部平原的伊洛瓦底江畔的古城遺址,由大量寺廟、窣堵坡、修行所、朝圣地以及考古遺跡、壁畫和雕塑組成,展示了11一12世紀的蒲甘文明。按計劃,我們將參觀和游覽,其中大部分最著名的景區。</h3> <h3>  遠處的牛群悠閑地吃著青草,由于氣候炎熱,這里的牛已經進化成純白色。在緬甸,牛是神圣的牲畜,不能隨意宰殺。</h3> <h3>  在緬甸,最多時曾擁有大大小小的佛塔二萬多座,由于,自然災害、戰爭的損毀,大部分已蕩然無存,但據保守估計,仍有幾千座佛塔矗立在緬甸廣袤的平原上。緬甸人窮其一生的積蓄,不是為了買房置地,他們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捐錢建佛塔,他們一生省吃儉用,臨終時把全部積蓄捐獻出來建一座佛塔,才算了卻心愿。因此,片地是佛塔,成為緬甸的一大景觀。</h3> <h3>  緬甸的固都陶佛塔位于曼德勒山腳下,占地面積13英畝,1857年由緬甸敏東王建成。固都陶佛塔的意思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功德佛塔。固都陶佛塔,明顯由兩部分組成,而白色和金色是這里的主色調。在悠長的走廊兩側,是整齊劃一的白塔,走廊的盡頭,座落著金碧輝煌的大金字塔,方型的金字塔基座別具一格,塔的南北兩側,各建有開放式的寺廟,可供香客朝拜。</h3><h3><br></h3><h3><br></h3> <h3>  固都陶佛塔是模仿蒲甘的瑞喜宮佛塔建造而成,只是沒有瑞喜宮那么宏大,難怪看上去眼熟。給我的感覺,緬甸的大金字塔外形都十分相像,似乎是參照一個標準模板建造的。</h3> <h3>  緬甸的年青人,特別是姑娘們十分喜歡到名勝古跡游玩。她們穿著亮麗的民族服裝,臉頰上涂抹著當地特有的一種清涼化妝品,手中拿著手機,或拍照,或玩游戲,手機在年青人當中,普及率相當高。</h3> <h3>  在緬甸,無主的狗隨處可見,大有泛濫之勢,對此,政府十分頭疼,又無計可施,因為,佛教不允許殺生。據說,有關部門在夜深人靜時,才敢偷偷摸摸地出來滅狗,實在是無奈之舉。</h3> <h3>  固都陶佛塔之所以聞名遐邇,與其擁有的729座白塔組成的精美而壯觀的佛塔群不無關系。更神奇的是,每一座白塔內,都立著一塊刻著經文的石碑,塔的建筑手法獨具特色,是耶達納榜朝代的浮屠式塔形。</h3><h3><br></h3><h3> 1857年,敏東王為建造固都陶佛塔,召集了全緬甸和東南亞各地的高僧2400人,召開了第五次修訂佛經集結大會,最終將結集的三藏經刻在729方石碑上,從加工石碑到刻字,所有工作完成,共耗時近7年半。這些石碑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書”,它的規模是當今佛教世界絕無僅有的,如果一個人每天閱讀8小時,讀完這些“書”,一共需要450天。</h3><h3><br></h3><h3> 這座巨大的紅色開放式柚木門,裝飾華美,雕刻著花卉、卷形文和天神,它是進入塔區的大門。</h3> <h3>  </h3> <h3>  如果說曼德勒固都陶佛塔創造了世界之最,接下來,帶你見證另一座聞名于世的佛塔,雖然它只建成了1/3,但并沒有影響它在世界佛教界的地位。它就是號稱世界最大佛塔的一一敏貢佛塔。敏貢佛塔是緬甸國王孟云為他的王后建造的一座未完成的皇宮,是世界上最大的磚制建筑之一。因工程浩大,在孟云王去世時經歷11年,整個建筑卻只完成了1/3。1838年,巨塔在一次地震中損壞,塔身裂開了一道裂痕。盡管是一座未完成的建筑,但它仍然是緬甸最大的古塔遺址。如果按照計劃建設,塔高將達160米,比仰光大金字塔還高48米。在敏貢佛塔旁邊,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尚在使用的鐘一一敏貢大鐘,高8米,直徑5米,重90.55噸。</h3> <h3>  江邊并排矗立著兩尊護城石象,一尊損毀嚴重,另一尊也有殘缺。</h3> <h3>  尚未完工的敏貢佛塔,透出一種殘缺的粗獷之美。</h3> <h3>  距離敏貢佛塔不遠,有一座外型別致的佛塔一一辛比梅佛塔,因其外形酷似奶油蛋糕,又稱奶油蛋糕佛塔。據說,當時塔的設計者把這里當做世界的中心點,所以整體造型設計成大圓形。辛比梅佛塔護欄呈波浪形,象征著圍繞佛教世界中心須彌山周圍的七座山峰和海洋。佛塔始建于1816年,是貢榜王朝第七位國王孟既為紀念他第一個夫人太子妃辛比梅公主所建,1838年毀于一次大地震,1874年,由敏東王下令重建。</h3> <h3>  佛塔的圍墻共有三層,圍墻的四方裝飾有雄偉壯觀的獅子和鱷魚雕刻像的帶尖頂格的大門。一排排整齊的亭子之間,以波浪形的石雕相連,極具動感和美感。</h3> <h3>  走在緬甸的大街小巷,你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身披絳紅色袈裟的憎侶。緬甸全國僧侶有十幾萬人,平均每300個人中便有一個。每一個男性到了一定年齡都要削發為僧,這是成人的標志,為僧還俗后才能享有結婚生子的權利,這已成為緬甸的國策。</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阳县| 青铜峡市| 翁牛特旗| 固安县| 垣曲县| 海宁市| 昔阳县| 航空| 呼玛县| 那坡县| 曲周县| 休宁县| 仙桃市| 兴安盟| 响水县| 广昌县| 邹平县| 始兴县| 眉山市| 名山县| 甘孜县| 聂拉木县| 同德县| 马公市| 岳普湖县| 黔西| 米林县| 平昌县| 明溪县| 浦江县| 蛟河市| 无极县| 山丹县| 潮安县| 河南省| 博野县| 临桂县| 朔州市| 刚察县| 茌平县| 和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