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沂蒙山,素有“十里不同俗,隔河改風俗”之說。千百年來,勤勞、智慧的沂蒙人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民間文化,其古樸的民風民俗,以其鮮明的地方特色及民間特性,被廣為流傳。有時盡管會因人因地因時而異,但其儀式和程序卻大都相似,說起來都有講究、有章法,也有故事。</h3> <h3> 獨輪車又名膠車子,是沂蒙山廣泛使用的農用工具,它輕巧,方便,用堅硬的洋槐木作為木料,又耐磨,耐用!因而在農民朋友手里是最可愛的農用工具了!</h3> <h3>喜上眉梢,新娘一路笑開顏!</h3> <h3>架媳婦,沂蒙山區架媳婦可不是隨便誰想去就能去的。一般得是本家大大娘或大老爺家的大大娘去;如果本家是老大,則二老爺家的大大娘去;大大娘的大兒媳婦和大老爺家大大娘的大兒媳婦也可以。架媳婦這活都是以血緣親疏和關系遠近論,不是有頭有臉的人兒,人家是不請的。</h3> <h3>豪華的伴娘車隊!</h3> <h3>沂蒙山婚嫁風俗依然濃厚。結婚前,先要定親。男方把女方及其家人邀請到男方家,男方家提前準備好彩禮:兩身衣服、兩雙襪子、兩雙鞋、兩塊毛巾、兩條絲巾、一把干艾秧(諧音“愛”,寓意愛情、恩愛)、兩個蒸餅、10個或20個雞蛋(寓意圓滿)、4盒或1條香煙、一些糖塊(寓意甜蜜),還有定親的彩禮錢和改口費。改口費200元至1000元不等。定親前,女方叫男方母親嬸子、大娘或阿姨,定親之后,女方再見男方父母時,就得正兒八經改口叫爸媽了。</h3> <h3>第一次座這種車,還有些害怕!</h3> <h3>有看上的嗎?帶走</h3> <h3>結婚那天,女方送親和男方迎親的隊伍里,所忌之人需戴青龍帖。村里的石碾、石磨也都得蓋上大紅紙,壓上青龍帖。新郎早晨隨車到新娘家,把新娘接到男方家。婚車去男方家的路上,每遇過橋和村口,都要放鞭炮。</h3> <h3>俺娘來,新娘子有點沉,累出汗來!</h3> <h3>所謂“敬轎”,其實就是在轎車前撒一點糖茶。把新娘架回家,拜堂前先由架媳婦的人用紅線在新娘臉上比劃幾下“開臉”。</h3> <h3>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后,新娘新郎就要在大家的阻攔嬉鬧下入洞房了。這時,不敬上幾包香煙,想把新娘順順溜溜抱進洞房是不可能的。</h3> <h3>攝影圖文:張子銘</h3><h3>部分文字來源于網絡。</h3> <h3>感謝大家的觀賞!</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仁县|
平利县|
会同县|
贺州市|
二连浩特市|
青铜峡市|
乐清市|
丽江市|
黄梅县|
沂南县|
镇赉县|
北流市|
池州市|
长宁区|
峡江县|
库尔勒市|
通城县|
改则县|
房山区|
蓬溪县|
新邵县|
同心县|
马龙县|
东阳市|
文安县|
白沙|
荥阳市|
礼泉县|
桑植县|
明溪县|
临沧市|
韩城市|
天柱县|
洪江市|
福安市|
金门县|
梓潼县|
稻城县|
庆阳市|
综艺|
嘉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