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5102 | 回不去的故鄉

李穎

<h3>攝影:三石</h3><h3>時間:2020年1月5日</h3><h3>地點:福建省寧化縣賴畬村</h3> <h3>2020年1月5日(周日)下午我終于回到了我魂牽夢縈四十載的5102,回回夢里我都夢到這兒時的故鄉。</h3><h3>特殊的年代,這里匯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才,也匯集了各地的文化和各地的飲食。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我們的童年卻有著特有的豐富而快樂的自由生活。</h3> <h3>這是原來的廠區大門口,現在只有在當年的老照片中看到它的身影。</h3><h3>我五歲時隨父母(原華東野戰軍第28軍)及父輩的戰友們一起來到對外是5102信箱的保密單位。在那個特定封閉的環境中,我度過了我別樣的童年和少年。</h3> <p class="ql-block">我從廠區最深處開始一路找尋四十年前的記憶,回望來時的路…</p> <p class="ql-block">據說這是后來的車間,掐指一算也有年頭了,這規模就現在看也非常壯觀,具有時代感的工業遺址。</p> <h3>記憶中最深處是九連(電工),還記得電工叔叔腰上系著粗繩子,套著帶鋸齒的腳套在電線桿(當年都是杉樹電線桿)上的雄姿。那時候我們還會偷偷套上大牙齒的腳套模仿著爬樹。</h3><h3>廠區歷經風雨侵蝕,風骨猶存</h3> <h3>廠房在藍天的映襯下高聳入云。</h3><h3>小時候不常來車間,每天習慣于大人上班和下班廣播喇叭里的軍號和廣播通知,尤其是廣播大喇叭里的上下班軍號聲。</h3><h3>遇到山上著火(至今納悶,那時為啥很容易燒山),一陣緊似一陣急促的軍號聲,大人孩子頓時操起家伙就往山上跑,大人滅火,小孩就是湊熱鬧。</h3> <h3>紅紅心中藍藍的天,是個生命的開始。</h3> <h3>不知不覺這兒的歷史已記取了我們的笑容。</h3><h3>小時候特別喜歡到廣播室找鄭阿姨玩,鄭阿姨人漂亮聲音特別好聽,看她播音樂,聽她念通知,尤其是聽到今晚…在燈光球場放電影或者籃球賽,滿滿的幸福感。小小的廣播室收藏了我兒時太多美好的記憶。</h3> <h3>多么熟悉的場景,公雞母雞悠閑的在身邊覓食。那時候夏天非常熱,小鳥和知了爭相在高高的樹枝上鳴叫,池塘邊有聲聲的蛙鳴。烈日下紅撲撲的小臉使勁拔著老將草,追逐著蜻蜓和花間的蝴蝶。有一種挺大(小時候覺得)的虎頭蜻蜓(現在也難于見到)有著非常美麗的黃綠色相間的紋路,有著360度旋轉的大眼睛,翅膀對著太陽看有著彩虹般的五顏六色,抓到它可以炫耀好久。</h3> <h3>它們一點都不怕我,仿佛知道我依舊是小時候它們的好朋友?!肮尽摹⒌?、的”現在依然是呼喚它們的記號</h3> <h3>在養殖方面,我哥可是一把手,有名的三軍司令員。在我哥的一畝三分地里,海陸空三軍各就各位,井然有序,遠近聞名。</h3> <p class="ql-block">沿著墻邊,踢著路上的小石子,又回到了小時候</p> <h3>那時候的冬天非常冷,媽媽早早的就要備好柴火和木炭,沿著墻邊依次擺放,最左邊是井字擺放以免垮塌,中間是縱向擺放,最右邊是向上摞起一筐筐的木炭。還有起火的油柴(現在再也沒有見過)這是老松樹根,有著非常美麗的橙紅色紋路,特有的松樹味道異常芳香。大冬天門口水缸里圓圓的薄冰,取出在中間用雞毛管可以吹出一個小孔,拿繩子串著,走在上學的路上無比自豪。</h3> <h3>我們總是記得兒時最美好的時光。它超越了政治,超越了地域,回歸到人性最本質的真善美。來自天南地北的人匯聚在這里,口音繁雜,甚至有的完全聽不懂,但不妨礙我們共處,我們一起歷經快樂逐漸成長</h3> <p class="ql-block">從小我和姐姐及哥哥就很獨立,小小年紀都會獨自殺雞殺鴨。</p><p class="ql-block">還記得小時候的雞毛毽,用銅錢做底座,頂上是三根雞毛</p> <h3>灰墻黛瓦,廠房風骨猶存。</h3><h3>那時候很懂得觀天象:山雨欲來風滿樓,燕子低飛是暴雨預警。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从觎F從遠山慢慢逼近,能從遠山的深淺顏色判斷出可否來得及跑回家。</h3> <h3>小時候其實不常來車間,喜歡到幼兒園,廣播室,總機室。特別喜歡看爸爸鋸木板和鉆孔,看大人砌磚,刷油漆,跟著大人到山里采各種草藥。直到現在我對任何植物都特別感興趣,從小耳濡目染真是情有獨鐘!</h3> <h3>歷盡滄桑,還是可以想象當年的風采。</h3><h3>遙想當年,一代人響應國家的號召熱血沸騰,激情澎湃的奔赴這個特殊的戰場,艱難歲月如歌如訴,如訴如泣…</h3> <h3>雖然雜草叢生,原生態的凄美</h3><h3>往事如煙,都嵌入了這堅硬的水泥建筑中</h3> <h3>夏天的中午時間特別長,大家都在午睡,只有知了在高高的樹枝上不知疲倦的歡唱。我喜歡在烈日下捉蜻蜓,和娣勤比老將草,把蠶豆葉用手捏捏吹氣。在田間小路上看青蛙或者是癩蛤蟆跳上跳下,兒時的快樂真簡單!</h3> <h3>遙想當年,五千多人的完整行政建制。逢年過節的熱鬧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排隊買豬肉,臘肉,大白菜…猶記得有時候隊伍已經排的老長,拉年貨的車還在路上奔跑。</h3> <h3>每到過年前就盼著范叔叔早點從上海回來,有大白兔奶糖,有奶油蠶豆,有新款帶磁性的鉛筆盒,有各種上海最時髦的衣服…最興奮的就是看著范叔叔對照本子拿出我們家訂的一個個東西</h3> <p class="ql-block">分別四十載,夢里常常依稀。</p> <p class="ql-block">快過年了,媽媽常常會學做各地美食,有山東的鍋盔,有一層花生一層紅棗一層芝麻的年糕,炸包著花生白糖的糯米地瓜團,炸帶芝麻的麻花(芝麻和在面里搟面皮,切成菱形的小面片,中間拉一刀翻轉),紅燒一只鴨子(常常在鍋里煮的時候就被我吃了好幾塊)那滋味每每想起還咂嘴。</p> <h3>遠處的山可是我們兒時的樂園,有一串串紫黑色的砂棠子,吃后滿嘴連牙齒舌頭都是紫黑色的,紅色的杜鵑花,有帶刺的毛栗子,有撿不完的松枝…</h3> <h3>最喜歡吃錐子(縮小的板栗一種)一竹筒(一定要尖尖的)迅速的倒進口袋里,小小的錐子可以吃很久。最欣喜的就是第二天穿衣服時發現口袋里居然還有一顆錐子!</h3> <h3>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h3> <h3>一樣的天,一樣的臉,一樣的笑容。</h3><h3>那時候每天都是艷陽天,好吃,好玩,好看的東西自己覺得太豐富了。整天無憂無慮,從來沒有想到過外面的世界</h3> <h3>聲聲呼喚你的名字,歸來歸來兮。</h3><h3>歸來時曾經的家已經找不到了,可童年卻歷歷在目。一幢平房住了我們四戶人家,從小光家開始自上而下沖洗門口的水溝,冬天一大早太陽還沒有出來,家家戶戶曬被子</h3> <h3>遠山,老樹,稻田,小河。果果,蟬鳴,紫云英,游泳。</h3> <p class="ql-block">夢里如是。兒時最難忘的記憶就是吃和玩。</p> <p class="ql-block">山坡上有豆腐坊,豆腐坊里總是熱氣騰騰彌漫著濃濃的豆香味,看著剛剛揭開紗布和蓋板的豆腐,高媽拿著鐵片順著凹凸槽切割嫩嫩的白豆腐。山坡下有綠豆冰棒,我們總是央求著挑一根更多綠豆的冰棒,拿到后蹦蹦跳跳的跑開,小臉上充盈著恬恬滿滿的幸福感。</p> <h3>山坡上是廠區大門對面的行政辦公室,平房簡樸而親切。那里是爸爸,牛伯伯,蘇叔叔,張伯伯,陳叔叔…工作的地方</h3> <h3>遙遠的路程昨日的夢,以及遠去的笑聲。</h3> <h3>聲聲的呼喚:爸爸,牛伯伯,蘇叔叔,葛叔叔…還有永遠的弟弟牛斌斌。</h3> <h3>風花雪月的詩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長</h3> <h3>我們歷經了多少路程,歸來還是舊日熟悉的臉,有著依然燦爛的笑容</h3> <h3>小路的深處就是大名鼎鼎的水泵房,當年猶如小九寨溝,有各種小瀑布,河水在大石頭間打轉,只要拍照必到水泵房。</h3> <h3>小路盡頭,大山上有一串串的砂棠子,路邊有野草莓,有滿山的杜鵑花(可以吃,酸酸的),還有七葉一枝花</h3> <h3>水泵房猶如小九寨溝,水流湍急,各種小瀑布,河水在大石頭間打轉,拍照的我在大石頭上跳躍。</h3> <h3>小路一定記得:有一個小女孩她曾經無數次跑來過</h3> <h3>這條路延伸到底再右轉彎就是當年的幼兒園。還記得幼兒園里綠色的滑滑梯和蹺蹺板,喜歡到幼兒園里玩,媽媽是廠第一任幼兒園園長。媽媽當年可是帶著先進的蘇式管理經驗管理著廠幼兒園(媽媽在28軍部就系統接受了蘇聯的教育管理模式,當時整個華東軍區只選派了四人到南京學習,28軍就選派了媽媽一個人)</h3> <h3>這是當年的老照片,門柱上:提高警惕,保衛祖國。之前還有衛兵持槍站崗!</h3> <h3>這就是廠區大門口,之前有門柱現在只剩形單影只的一個了。</h3> <h3>我們小時候過年的活動之一是:實彈射擊!</h3> <h3>實彈射擊!從小就知道槍托的后坐力很強</h3> <h3>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不了我們,歸來仍是少年</h3> <h3>我清楚的記得這是那特定時期媽媽和湘蓉媽媽在一起工作的地方。還記得漂亮的紅皮鞋是系帶的。還有湘蓉媽媽做的非常好吃的四川霉豆腐</h3> <h3>那個時候爸爸媽媽總是很忙,我們總是很空閑。上山背柴,採砂棠子(吃的滿嘴黑紫),下河游泳</h3> <h3>無憂無慮的童年,從來沒有想過離開這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因為這里就是我們理想的天堂。</h3> <h3>這是廠區到生活區的大路,從童年走到少年。自行車就是在這條路上學會的</h3> <h3>畫面一:小女孩騎著28吋自行車,斜跨著騎車,人太小根本無法坐到坐墊上。前面先坐一個小妹妹,后面帶和自己一般大的孩子(自行車行駛中跳上去)</h3> <h3>騎上騎下,其樂無窮。</h3><h3><br></h3> <h3>畫面二:兒時的我們常常坐在我家旁邊的圓木上對路上走路上班的人行注目禮(對看不慣的人偶爾會不禮貌的扔東西)青澀中暗含小心機</h3> <h3>燈光球場這可是當年全廠的文化中心,露天電影,《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幾乎每晚有籃球賽。露天的電影幕布,還有男孩子特地坐在幕布后看電影,《看不見的戰線》,《秘密圖紙》,常常遇到一卷電影膠片放完了,下一卷膠片還在路上,這就是跑片。</h3> <h3>燈光球場邊有一個水龍頭,可以洗臉沖腳。仿佛看到蘇琴在打籃球,男孩在球場上厽鐵環,女孩在球場上跳格子,跳皮筋</h3> <h3>燈光球場上映最多的電影是《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偶爾會有《平原游擊隊》,《打擊侵略者》…我們最喜歡幾個人分配角色表演節目,特別是頭上系一塊毛巾演八路軍武工隊,電影中的臺詞已經滾瓜爛熟信手拈來,而且每每樂此不疲。</h3><h3>可惜燈光球場現在規模縮小了一大半(證實確被馬路和房子占用),仿佛還看到當年的水泥地板上“有人占”的畫框,畫框二頭的磚頭。<br></h3> <h3>這是到山坡上淑萍,小娜,范大家…的必經臺階,最早的《大眾電影》雜志就是從范大家一本一本借出。</h3> <h3>小梅家是我常去的地方,我倆成就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天上閃爍的星星多啊,星星多,不如我們公社的羊兒多…”在當年那可是遠近聞名,婦孺皆知的小明星</h3> <h3>小時候最喜歡過年!我們會從一家跑到另外一家吃各家過年的麻花,大白兔奶糖,年糕,花生。年三十我們一家永遠是圍著火爐包餃子,這餃子從年三十吃到年初一,爸爸用大白菜心和綠豆粉絲做涼拌菜(世上最好吃的涼拌菜)。這是山東人的規矩!</h3> <h3>山上住著張伯伯,蘇叔叔,葛叔叔……</h3> <h3>山坡下有我家,小秋家,秋萍家,小光家。我們家后面是蘇琴家,牛伯伯家,遲修峰家。</h3><h3>夏天我們每家都在門前擺上藤椅或小竹椅乘涼,講故事。那時的天上星星特別多,總能看到北斗七星和美麗的銀河系。</h3> <h3>熟悉而親切。和同學去老鄉家吃芋子湯,壓面條</h3> <h3>這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戶外曬衣服的方法。家家戶戶門口都有,竹竿從二個袖子穿進,仿佛稻草人在風中搖曳</h3> <h3>竹竿非常的光滑,衣服干了我們往往竹竿一翹,干衣服就收好了</h3> <h3>曬衣,曬被子,曬床單</h3> <h3>這是娣琴,湘蓉,彩芳,錦霞…家的樓房,灰墻黛瓦,歷經五十多年滄桑,鉛華未改,如此堅固,可想當年的風采。</h3> <h3>這是當年的大禮堂,竣工時的轟動仿佛就在昨天,終于可以在室內看電影看戲了。它見證了我們所有的懵懵懂懂的夢想情愫。一場電影我們可以白天看一場晚上再看一遍(因為廠里后來分二班倒)</h3> <h3>當年的樣板戲就是在大禮堂看的。尤其喜歡芭蕾舞《紅色娘子軍》,現在拍照中還施展手腳模仿(自我感覺良好)</h3> <h3>站在小路上放眼望去,記憶的閘門打開了,小路上跑過了我的童年到少年。</h3> <h3>畫面三:有一個小女孩在烈日炎炎的中午(不午睡)一路小跑穿過了油菜花地,快速的奔跑著,跳躍著,呼喊著從眼前跑過,一路跑到山那邊的學校。無憂無慮的童年</h3> <h3>跑啊跑!跑過了衛生所(最喜歡到衛生所向亞華阿姨要小盒子,喜歡看小涂阿姨打針),跑過了操場,跑過了油菜花地,跑過了春秋,跑過了四季。</h3> <h3>懵懂的女孩,心里有一個小小的夢。最喜歡抄電影歌詞,在資訊貧乏的當年,小丫總能得到最新的電影歌曲,只要看了新電影我們就會唱里面的插曲,印象最深的是朝鮮電影《一個護士的故事》里的插曲,到現在都會唱!</h3> <h3>這就是我們三姐弟從小讀書(讀到初中畢業)的子弟學校。在這里我們初步確立了正確的三觀。還懂得: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防微杜漸。</h3> <h3>在這個教室里,優異的數學成績,常常被黃老師表揚,甚至當作低年級學生的楷模。我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h3> <h3>在這個教室里,我的作文常常被老師作為范文在全班朗誦。尤其是作文開頭部分</h3> <h3>學校圍墻上爬滿了爬山虎。</h3> <h3>小時候很有優越感,人人夸我聰明,漂亮。我的照片總是被放大擺在照相館的櫥窗里。</h3> <h3>這是學校里面通往籃球場的臺階。下面是圖書館,懵懵懂懂的情愫。</h3> <h3>喜歡到學校圖書館借書,記得有一本好像是《果子紅了》,書里的故事已經忘了,沒有忘的是圖書館的老師(莆田人,剛剛部隊退伍軍人,體型健碩,常常穿著白背心在學校操場上打籃球,軍裝就放在場邊。非常嚴厲,課堂上喜歡出其不意的用即將用完的粉筆頭盯開小差的學生)小姑娘朦朧的感覺很純潔很美!</h3> <h3>這是教室黑板上沒有搽去的粉筆字</h3> <h3>這是子弟學校大門口斑駁的門柱。</h3> <h3>這是從丁坑口進入02廠的大門。</h3><h3>左手一指是服務部,右手一指是食堂</h3> <h3>愿我出走半生</h3> <h3>歸來仍是少年</h3> <h3>再見了02廠,再見了我魂牽夢縈離開四十載的地方,我生活了14年的故鄉。</h3><h3>在這里曾經生活著我們一家人:爸爸,媽媽,姐姐,哥哥還有我。</h3> <h3>再見了砂棠子,油菜花,蛤蛤,錐子,燈光球場的籃球還有燈光球場的露天電影,上山拾松枝砍柴,寒冬取暖的木炭,小河游泳,拍照的水泵房,冬天水缸里的薄冰,夏天大樹上的蟬叫,稻田水邊的蛙鳴,墻角邊螞蟻排隊搬家,山雨欲來前燕子低飛,雙搶,救火,九龍橋,伐木場,一棵松……還有那永遠的草原英雄小姐妹!</h3> <h3><br></h3><h3>后續:(寫在發表一個月后)<br></h3><h3>魂牽夢縈四十載的故鄉,我們一家在這里生活了14年,愣把他鄉過成了故鄉。</h3><h3>其實我一直不敢直面我們還有我們父輩曾經生活的這片熱土,唯恐筆拙,褻瀆了這片土地,出走半生,我們過濾了苦難只留下對童年快樂時光的美好記憶。</h3><h3>近鄉情怯,遠遠的看到這塊曾經那么熟悉的土地還是愕然! 目之所及真是滿目蒼痍,一片荒涼。那片曾經朝氣蓬勃,熱火朝天,幾千人為之奮斗,一代人在這里奉獻青春,拋灑熱血,充滿著勃勃生機的土地就這樣靜靜的凄涼的呈現在我的面前…我愕然…<br></h3><h3><br></h3><h3>可是當我下車雙腳真正踩著這塊土地時,我踏實了!</h3><h3>土地是真實的!土地不會忘記我們!思緒順著童年生活的軌跡漸漸回來了,這一切慢慢都有了坐標,目之所及都有了畫面感,一幕一幕像過電影…這是深深烙印在我們心底的記憶。<br></h3><h3>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了意義。那小路,那山坡,那球場,那廠區大門…那是深深嵌入我們骨髓的任歲月帶不走的記憶!</h3> <h3>這是我們全家離開莆田(原華東野戰軍第28軍駐扎地)來5102廠之前的合影。</h3><h3>小時候常常被夸聰明,漂亮。人見人愛的模樣(有著洋娃娃般圓圓的臉蛋,撲閃著充滿靈氣大大的眼睛)像個寵兒,讓我非常驕傲,無憂無慮,率真的天性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自由的釋放。</h3><h3><br></h3><h3>致敬那片土地!</h3><h3>致敬那個曾經帶給我們極其圓滿,幸福快樂,充滿喜悅和淚水,白衣飄飄的年代!</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阳县| 张家界市| 中江县| 株洲市| 青河县| 盐源县| 武邑县| 青田县| 德州市| 涟源市| 梓潼县| 富民县| 阿合奇县| 辉南县| 海阳市| 孟津县| 隆回县| 丹江口市| 遂宁市| 桑植县| 高唐县| 桦川县| 永和县| 长乐市| 瑞安市| 讷河市| 锡林郭勒盟| 塘沽区| 白银市| 军事| 大荔县| 兴文县| 乐昌市| 六安市| 灵丘县| 林周县| 田阳县| 舟山市| 阜康市| 高唐县| 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