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那些本該隨風而去的往事,依然努力在行間字里再現蹤跡,留下生活中的樂趣,以博粲然;</p><p class="ql-block">你笑了,生活就會對你微笑。</p> <p class="ql-block">歲月鎏金,流光溢彩</p> <p class="ql-block">課堂里,老師微笑著對同學們說:</p><p class="ql-block">“每一個孩子都會這樣問自己,長大后的我會是什么模樣?”</p><p class="ql-block">年幼的我們困惑的看著老師,</p><p class="ql-block">老師繼續說:</p><p class="ql-block">“其實,等你們長大了就會知道·····”</p><p class="ql-block">老師說到這里停了下來,她(他)的笑而不語,讓我們更加困惑。</p> <p class="ql-block">我們終于長大了,</p><p class="ql-block">我們為人父,為人母,</p><p class="ql-block">而且,</p><p class="ql-block">我們還都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現在的我是否是長大了?</p><p class="ql-block">我們曾經這樣的無數次問過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推開過往的重門,</p><p class="ql-block">在流光依依的消逝中,</p><p class="ql-block">是否依稀看到了以往的自己?</p> <p>當年的我們,</p><p>揮手告別在少年的十字路口,</p><p>曾以為僅僅是一時的揮別,</p><p>如果有人告訴我們,</p><p>這一別要五十余年,</p><p>揮別的不僅僅是同學,</p><p>而是我們最美麗的人生,</p><p>也許你會說,</p><p>鎏金的歲月,</p><p>我們,</p><p>不想就此而別······</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class="ql-block">三十年后我再次走進校門······</p><p class="ql-block">操場上喧鬧聲依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同學們在奔跑著,尖叫著,</p><p class="ql-block">吹著哨子的是教體育的路老師吧,</p><p class="ql-block">他讓同學們一次次回到起跑線上,</p><p class="ql-block">“再來一次,預備·····”</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鼓聲陣陣,</p><p class="ql-block">戴眼鏡的諸老師雙手揮舞,敲打著掛在胸前的大隊鼓。</p><p class="ql-block">鼓聲的節奏下,</p><p class="ql-block">同學們嘹亮的歌聲響徹大操場·····</p><p class="ql-block">“愛護軍艦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p><p class="ql-block">排練的應該是是大型團體操《人民海軍之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國歌響起來了,</p><p class="ql-block">同學們舉手隊禮,</p><p class="ql-block">注目著緩緩上升的國旗</p><p class="ql-block">五星紅旗在晨風中獵獵作響,</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篝火點燃了,</p><p class="ql-block">這是五年級時的“六一”篝火會?</p><p class="ql-block">紅紅的火苗把每一張小臉舔的通紅,</p><p class="ql-block">歌聲回蕩在操場的上空,</p><p class="ql-block">“準備好了嗎,時刻準備著·····”</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驚奇著這蒙太奇般的一幕幕。</p><p class="ql-block">是多么快樂的歲月啊,</p><p class="ql-block">歲月鎏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歌聲漸漸遠去,</p><p class="ql-block">操場上回歸了平靜。</p><p class="ql-block">回顧左右,</p><p class="ql-block">空曠的場地上只有我一人,</p><p class="ql-block">還有風······</p> <p class="ql-block">蘇州市中街路中心小學,六六屆(乙)班記事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視頻中的學校已成為歷史。</p><p class="ql-block">四季輪回,光陰流轉。</p><p class="ql-block">萬物從新生走向終結,</p><p class="ql-block">一年又一年,一輪又一輪,</p><p class="ql-block">我們又能將多少的往事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中街路中心小學連同它所有的建筑都已消失,舊址也不復存在。</p><p class="ql-block">它僅留在我們的記憶中,</p><p class="ql-block">還有這一些照片。</p><p class="ql-block">三十年前我的拍攝,</p><p class="ql-block">留下了五十年前它的的舊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返往日,</p><p class="ql-block">我們擁有過的學校----</p><p class="ql-block">那里,</p><p class="ql-block">曾經的青蔥歲月流光溢彩,</p><p class="ql-block">過去的少年時代充滿希望······</p><p class="ql-block">親愛的母校,</p><p class="ql-block">我們的樂園,</p><p class="ql-block">我們曾經的樂園。</p> <p>當我們百轉千回身在思念中,</p><p>那剪不斷的細膩情思,</p><p>如飄飛的夢絮散落在迷蒙的樂園中,</p><p>那理還亂的往日故事,</p><p>用疾書之巨椽恣肆于浩瀚的書冊內;</p><p><br></p><p>千回百轉,</p><p>或喜或悲,</p><p>可歌可泣······</p><p><br></p><p>沒有終結的記錄,</p><p>在于同學們故事的陸續加入,</p><p>就像潺潺細流匯成了江河,</p><p>寬闊的江河會浩浩湯湯······</p><p><br></p> <p class="ql-block">撫去錢同學成績報告單上的塵埃,翻開周同學日記本發黃的扉頁,被封存的往事便歷歷在目。</p> <p class="ql-block">回首過往,</p><p class="ql-block">如煙如霧······</p><p class="ql-block">啟封塵史,</p><p class="ql-block">是讓久藏在心底的念想,</p><p class="ql-block">化作春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一個代表了我們那一個年代所有特征的同學叫李傲偉。</p><p class="ql-block">每天早晨,他背著小書包走進校門,花圃中間的磚道有二十度的斜坡,他努力地向上行走,開始了他的新的一天的學習。</p> <p>磚道兩邊的花圃里在當年長滿了花草,成為同學們玩耍的一個小天地。王振民同學至今還饒有興趣的回憶起他和沈奕在花叢中抓瓢蟲捉蟋蟀的情景。</p><p>花壇依舊,童顏已成鶴發。</p><p>歲月磨人啊·····</p><p><br></p><p><br></p> <p>讓我們走近每一個同學,看看過去的他(她)和現在的你(妳)。</p><p><br></p><p>“阿四頭”,你可曾知道,</p><p>這隨手一揮便是五十年多年····</p> <p>文靜的周同學提供的一張張老照片,一段段她的回憶,讓我們逐漸回想起往日的林林總總,便有了一種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的縈繞。</p><p><br></p><p><br></p><p><br></p> <p class="ql-block">看到這一間熟悉的,</p><p class="ql-block">我們六年級時的教室,</p><p class="ql-block">你會想起什么?</p><p class="ql-block">是無法淡忘流年,</p><p class="ql-block">還是當年的莘莘學子。</p> <p>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那個年代的學習生活遠沒有現在的孩子那樣壓抑。</p><p>那時候,我們可以說是生活在一個“萬花筒”的世界里,五彩繽紛。</p><p>玩,如何“玩”是我們當時生活的唯一“主旋律”。</p><p>羅大佑在《童年》里這樣描寫的:</p><p>"黑板上老師的粉筆</p><p>還在拼命唧唧喳喳寫個不停</p><p>等待著下課</p><p>等待著放學"</p><p>這些都是當時的我們最真實的描寫。</p><p><br></p><p>等待著去搶學校里唯一的乒乓桌,</p><p>等待著去校門口兩旁的花圃里抓瓢蟲,</p><p>等待著去“泰仁里”的“官兵抓強盜”。</p><p>我們就是這樣天天在等待,</p><p>等待著快樂來臨。</p><p>幸福啊!</p><p>這一切就是我們,</p><p>直到現在依舊還揮之不去的情結。</p><p><br></p><p><br></p><p>說起玩,不能不提起我們的沈奕同學。</p><p>從小時候養“恙蟲”,到現在喂“八哥”,他“玩”心至今不改。</p><p>周琪芬到現在還記得三年級時的沈奕是如何的將一根針插進“蠶寶寶”的肚子里來“治病打針”的情景。</p><p><br></p><p><br></p><p><br></p><p><br></p> <p class="ql-block">有些事情就是這樣的忘不了,</p><p class="ql-block">你只要稍一回頭,</p><p class="ql-block">就會看得清清楚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貪玩的我們只怕玩的時間不夠,</p><p class="ql-block">那知道有大把大把時間玩的“好”日子還在后頭。</p><p class="ql-block">六年級那年的六月份起,文革讓我們輟學在家,就開始了一直可以在王振民同學家里玩的日子。</p><p class="ql-block">快樂的日子往往會忘記,至今已經不記得當時是如何玩,玩什么。唯一有印象的是曾經用一塊小礦石瞎搗鼓,我們兩人玩起了做“礦石收音機”,竟然還能夠由此搜到電臺,在一片嘈聲中,聽到了“人”的發聲。</p><p class="ql-block">在這樣昏天暗地,忘乎所以的玩的當中,我們就這樣告別了學校,告別了學習,揣著滿滿的學完了的六年小學的知識,闖蕩起社會。</p><p class="ql-block">是幸福還是悲哀?</p><p class="ql-block">只有風知道。</p> <p class="ql-block">告別了這花壇,便告別了少年時代?</p> <p>這稍縱即逝的少年時代,</p><p>在我們為數不多的讀書的生涯里,</p><p>刻骨銘心。</p><p>它讓我們的少年得到了完整,</p><p>我們人生中最具有意義的六年。</p><p><br></p><p>三十年后重逢六年級時的班主任華老師,</p><p>她說:</p><p>你們的六年小學是實打實的六年,沒有辜負。</p><p><br></p><p>然后,我們辜負了歲月。</p><p><br></p><p><br></p> <p class="ql-block">每當聆聽高曉松的《同桌的你》這一首歌,那些沉在心底的種種總會突然涌上心頭,一些模糊了的面孔開始清晰,陌生了的聲音會漸漸熟悉。</p><p class="ql-block">大家還記得“同桌的他(她)”嗎?</p> <p class="ql-block">錢同學依舊精氣十足,充滿了睿智。</p> <h3>我記得王同學那個時候還是很頑皮的,至少沒有現在的穩重深沉。</h3> <p>一臉乖乖女樣的倪同學卻是一個非常認真的“班干部”。</p><p>她熱情,能大方的和男同學打交道,但收繳回家作業時確鐵面無私,毫不馬虎。</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class="ql-block">我們執著的尋找著過去的一點一滴,</p><p class="ql-block">以折射舊日的光芒······</p><p class="ql-block">方莉莉同學現在改名叫方莉,她一直是一個聽話的女孩子。</p> <p class="ql-block">同樣改過名字的還有沈偉,現在叫鄭健,少年文靜的他,現在依舊活躍在乒臺,老年生活依舊燦爛。</p> <p>只要你一閉上眼睛,</p><p>當年的他(她)便會活靈活現的出現在你眼前,這便是歲月如痕的魔力,</p><p>你無法抹掉曾經的過去···</p><p><br></p><p>每一次不經意的回眸,</p><p>走過季節的花開花落,</p><p>淌過歲月的滄桑····</p><p>那一曲悠揚的笛聲,</p><p>喚醒了我們沉睡的記憶,</p><p>少年的笛手,</p><p>成為了后來的第一小提琴手,</p><p>我們的朱良平同學。</p> <p>所有的記憶像夢一樣變得遙遠而模糊,不再清晰了,但又有一些刻在腦海中揮之不去。</p><p><br></p><p>很清楚的記得,我在增勇同學家里學下圍棋的點點滴滴,那一年,他參加了省少年圍棋比賽并獲得了名次,他默默的創造了奇跡。</p> <p class="ql-block">歲月帶來皺紋、白發和肚腩。但或許帶不走你我心里的那個風馬少年。</p><p class="ql-block"> ——大冰 《乖,摸摸頭》</p><p class="ql-block">不管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會如何的改變我們的面貌,在我們心里,每一個同學還是舊日的模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住在天庫前,基本上每天上學都要順道來約我到學校的孔繁煥同學,一路上有說不完的話,這一別要五十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當我們都真的老了,</p><p class="ql-block">到搬著凳子曬冬日的太陽的時候,</p><p class="ql-block">會打開這美篇,</p><p class="ql-block">努力的回憶起同學少年時的容貌,</p><p class="ql-block">那遙遠年代時的點點滴滴?</p> <p class="ql-block">還是淡忘過往,</p><p class="ql-block">讓快樂鎖定當下?</p> <p>我們這一生,恍若一場單程票的旅程,</p><p>這一路上有遺憾與失落;</p><p>有欣喜與憧憬;</p><p>然后我們依舊坦然,依舊前進···</p> <p class="ql-block">現在的徐昕同學,</p><p class="ql-block">一脫少女時代的文靜,</p><p class="ql-block">妙語連珠,</p><p class="ql-block">時代,豐盈了人生。</p> <p class="ql-block">讓我們從記憶中回過頭來,再來看看我們的學校。</p><p class="ql-block">照片拍攝的是進入學校大門后的那一片“前操場”。</p><p class="ql-block">磚道還是舊日模樣,每一塊磚都被孩子們的腳磨的溜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百年滄桑的痕跡,</p><p class="ql-block">記錄了無數的人和事,</p><p class="ql-block">如今都交給了歲月,</p><p class="ql-block">只有磚知道。</p> <p>中街路中心小學的前身是一座教會小學。</p><p>有百年歷史的它,滄桑也許不輸東吳。</p><p><br></p><p><br></p> <p class="ql-block">中街路小學還有一座“二院”,位置在中街路中段 ,錢云洪同學家的對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的一到三年級是在二院上的課。</p><p class="ql-block">走進光線暗淡,破落的“二院”,就像走進了一座廢棄的寺院。當時院落的的走廊里,夾廂里都堆滿了“老爺”(木雕菩薩)。在不上課的時候,我們經常在這一些“老爺”堆里穿來鉆去玩“捉迷藏”,經常玩的渾身是汗,不亦樂乎。</p><p class="ql-block">在五年級時,一次去蘇州博物館參觀,偶然在陳列的櫥窗里看到了二院“校門”的一張老照片,才知道我們的“二院”竟然是一座赫赫有名的官衙,管理著清朝國之命脈的漕運和鹽業。</p> <p class="ql-block">“二院”是一座標準的清代的官衙。</p><p class="ql-block">進大門就是兩只抱鼓石,我們在校門口值日就站在它的旁邊,威風凜凜的。</p><p class="ql-block">大堂與大門之間有一個天井。</p><p class="ql-block">大堂兩側是廂房,記得左側是教師辦公室。</p><p class="ql-block">大堂后面又是天井,連接的是花廳。</p><p class="ql-block">花廳后面有一條陪弄通向后院,暗暗的弄堂中間有一口井。</p> <p>后院應當是當時官員內眷和差役居住的地方。</p><p>后院的大天井的北首有幾間平房,我清清楚楚的記得那里的一切,我們的一年級和二年級就在那里上課。</p><p>大天井的南面是一棟二層小樓,估計是由內眷居住。</p><p>木結構的小樓已經破舊不堪,每一次上樓時,梯子總是抖抖顫顫,吱吱發響,總是讓我們膽戰心驚。</p><p>三(甲)班在樓上上課,我們三(乙)班則在樓下,班主任是語文老師張震。</p><p>小樓和圍墻之間有一個狹長的小園,里面有一棵高大玉蘭樹。</p><p>大天井的后端是一個小花園。</p><p>高墻四周的花園很小,我只依稀記得小花園里有一些花草樹木,回想起來一片模糊。</p><p>我唯一有的印象是花園的木門一直被掛上一把銹跡斑斑的大鐵鎖,它“隔斷”了我的回憶?</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class="ql-block">記錄這一些“陳芝麻爛谷子”的往事,唯一的“企圖”是想讓曾經的存在得以復原,讓情感不輕易消亡。</p><p class="ql-block">但愿這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懷舊能夠由此留下一點點,以之作為對那一個年代的祭。</p><p class="ql-block">滄海桑田,往事并非如煙</p> <p>我們小學的本部“一院”,它是一座典型的“教會小學”,同樣充滿了歷史。</p><p>學校的主樓是一棟當時十分少見的三層樓“洋房”。</p><p>我們一直以能在這樣的“洋房”里上課而深感“自豪”。</p><p>這棟具有一定保護價值的的建筑后來被拆除了,留在我們記憶中的一些痕跡也隨著我們的老去而漸漸湮滅,歷史沒有遺憾。</p><p>我們的學校沒有培養出錢學森,李政道之類的精英,不需要留點“舊址”于后人,棄之應不足惜。</p> <p class="ql-block">推開“大洋房”底層的這一扇老式的玻璃木門,正面的就是教師辦公室。</p> <p class="ql-block">辦公室門口墻上的那一個放電話的小洞還在,那是學校里唯一的電話機。</p><p class="ql-block">鬼使神差,我竟然沒有走進這一棟大樓,沒有在兩面都有樓梯的臺階上走幾個來回,就像小時候會不知道疲倦的來回奔跑那樣。</p><p class="ql-block">也許冥冥之中不希望我踏破大樓里的寧靜,也許上天不想讓我回到惆悵的往日之中?</p> <h3>四年級班主任王福珍老師令人難忘,她是個軍屬,教語文。</h3><h3>上課就讓大家沒完沒了的抄課文是她的獨特的教育方法。</h3><h3>她會自個心安理得的坐在椅子上“啃”她的番茄,或者打毛線。</h3><h3>王老師和其他老師一樣有許多優點,但是她的這一種教育方法令人難忘。</h3><h3>為此,我和錢云洪同學一起去楊窘寶校長那里“告狀”,其結果當然是“沒有下文”。</h3><h3>但是,我們還是十分惦念著那一段時光和我們可愛的王老師!</h3><h3><br></h3> <p class="ql-block">西沉的夕陽帶來了黃昏,沐浴在余暉中那白色的平房顯得如此的安詳。</p><p class="ql-block">在大操場旁的這一棟平房里,我度過了整個四年級。</p> <p class="ql-block">五年級我們是在“洋房”的二樓上課的,教室的旁邊我記得是“總務科”,班主任是語文老師鄭夷光。</p><p class="ql-block">這一位年老的女老師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豐富的肢體語言。</p><p class="ql-block">我清楚的記得她解釋“不但·····而且”這一個詞時的情景:</p><p class="ql-block">她揮舞著雙手,從教室的這一端以“不但”開始,拉長聲調一直跑到教室的另一端方以“而且”而結束,其語音的感情色彩令人動容。</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很難再找到五年級的其它印象,</p><p class="ql-block">它消失了?</p><p class="ql-block">不會的,方莉同學看到這“美篇”后,她告訴我:鄭老師有一句名言“時間老人在你后面偷偷溜走了”。</p><p class="ql-block">還有這么多同學,他們會不斷的幫助你重拾記憶·····</p><p class="ql-block">鄭老師沒有教完我們全部五年級,下半學期的上課由于她的身體原因,她沒有繼續教下去,學校找了幾個老師分別暫時頂替鄭老師,然后他們后來都“苦不堪言”。原因是鄭老師有一個習慣,上課開始就喜歡講一個小故事,然后才開始教文。于是調皮的同學們要求新老師也照此“辦理”,不然的話就“搗亂”,如此這般,一直到華老師接手我們的班主任,此“陋習”方才終斷。</p> <p class="ql-block">華老師她教語文,從五年級下半學期開始到整個六年級,一直“統治”著非常頑皮但又十分聰明的我們。</p><p class="ql-block">她以出色的教學能力征服了大家,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這一棟紅磚兩層樓房是我們五年級時建造的,當時我們在課余都參加搬磚,正真的為學校建設“添磚加瓦”</p><p class="ql-block">我們的六年級就在這一棟樓的二樓西端的教室里上課。</p> <p>大家應當都非常熟悉這樓梯,這走廊,我們天天要上下多少次,每一次我們都是歡笑著,奔跑著,永遠快樂,永不疲倦。</p><p><br></p><p>在這一棟大樓里,我們度過了人生最快樂的階段。在這里,我們從朦朧的兒童走進了充滿希望的少年,開始睜開眼睛看著這一個正等待我們擁抱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明亮的課堂,美麗的校院,向你告別再見,金色的春天和寬闊的前程,召喚著我們向前·····”,這是蘇聯歌曲《畢業歌》里的一段歌詞。</p><p class="ql-block">六(乙)班,整個班級的成績遠遠超過六(甲)班,不管是語文算術,還是體育美術,我們為之驕傲。</p><p class="ql-block">在那一排排桌子中,我熟悉地找到了自己當時的位置。由此想起其他同學的座位。</p><p class="ql-block">在夕陽的余暉中,我看到仿佛同學們端坐在教室里,注視著華老師,仔細聆聽著她的講課的情景。</p><p class="ql-block">風從開著的窗外吹來,有花的芬芳·····</p><p class="ql-block">往事如煙,但風記得·····</p><p class="ql-block">“生活,美好的生活,等待著我們,前途燦爛光明·····”</p><p class="ql-block">《畢業歌》,還在我耳邊回蕩·····</p> <p class="ql-block">在我們六年級教室的走廊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樓下的那一塊空地,當年這里放了一張我們學校的唯一的乒乓桌。</p><p class="ql-block">只要下課鈴一響,我們就飛快的沖到樓下,搶占桌子。至于一早,中午早早的到學校,大多數是為了這一張乒乓桌。</p><p class="ql-block">在那一個年代,乒乓桌是一種稀缺資源。</p><p class="ql-block">然后,我們卻由此會倍加快樂!</p> <p class="ql-block">童年,學校,老師······這一切于現在的我似乎都觸手可及,但一旦我想去拉住它,又像云霧一樣的縹緲,時隱時現的和我保持著距離······</p><p class="ql-block">就像你,回想起當年的同桌的他(她),仿佛很清楚,但是仔細的想一想,什么都不記得了的一樣。</p> <p class="ql-block">在這一間明亮的教室里,我們讀完了人生最后一年真正的“讀書”生涯,1966年5月16號起,我們便告別了教室,告別了少年···</p><p class="ql-block">心安同學,還記得嗎?</p> <p class="ql-block">當我們為錯失日升而遺憾時,卻感受到月圓的靜謐。</p><p class="ql-block">歲月依舊靜好。</p> <p class="ql-block">心里留下那空白的一隅之地,揣著思念,等到多年后的回首,依然心存甘味。</p> <p class="ql-block">相遇的緣分,總讓人驚嘆它的玄妙之處:</p><p class="ql-block">沒人知道它何時會來,又何時會走。</p><p class="ql-block">緣分,讓我們又回到了那少年時代。</p> <p>我們的同學,我們的老師,</p><p>在漫長的歲月里,總不能忘懷,時時陪伴。</p><p><br></p><p>大隊輔導員是蔡文梅是我們不會忘記的幾個老師之一。</p><p>蔡老師教我們五年級時的算術,她也是軍屬,我曾經看到過她穿軍裝的愛人。</p><p>蔡老師懷孕后,輔導員工作交給了剛從新蘇師范畢業的朱老師。</p><p>朱老師當時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挺精神的。三十多年后我再次見到他時,已經是老成的小學副校長了,他還在原校。</p> <p class="ql-block">我們不能夠忘記的還有教導主任方含英老師。</p><p class="ql-block">她是我們五,六年級時的算術老師,一位很有修養中年女老師。</p><p class="ql-block">據說她在文革中有很悲慘的遭遇,令人痛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花謝花不會再開,春去春不會再回。</p><p class="ql-block">回到故校,睹物思人,</p><p class="ql-block">總會令人心生惆悵和感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愿那一個時代不再,</p><p class="ql-block">愿所有心地善良的人都能夠獲得幸福。</p> <p class="ql-block">我們熟悉的教師中還有教美術的邢之瑜老師,他一手隸書寫的相當漂亮,畢業時同學都讓他在筆記本上簽字留念,應當留在不少人的記憶里。</p><p class="ql-block">總務科錢九齡老師教我們寫毛筆字。</p><p class="ql-block">其名“九齡”,大概取自《禮記注疏》,其曰:“夢帝與我九齡”。名為九十年之祥,可見錢老師身上也深寄著長輩的期望。</p><p class="ql-block">錢老師的確高壽,毛筆字也寫的好。有同學后來告訴我,九十年代錢老師的書法在蘇州書法屆享有一席之地。</p> <p>體育老師路懋德來自北京,他的體育水平教小學綽綽有余。我們不清楚他的情況,只聽他說過,解放前曾經參加過“學生運動”?</p><p>一口標準的北方話,壯實的身板,路老師渾身散發出北方人彪悍的氣息。</p><p>他的體育課教的確實好,內容豐富,有專業水準,在當時的小學體育教師中,屬于鳳毛麟角,學生們都十分喜歡他。</p><p>路老師據說后來下放農村了,再后來在鹽城,蘇州體委都工作過,不知道是否確實。</p><p>愿他一切都好!</p><p><br></p><p>在這些老師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為人之師素質中的閃亮,傳統文化里的厚重的內涵,已逝去的一代人文的輝煌。</p><p><br></p><p>這串串記憶,承載了歲月的滄桑,沉淀了幼小心目中由衷的敬仰。</p> <p class="ql-block">空靈,悠遠,往日的懷念在這里千回百轉······</p><p class="ql-block">似一竿長長的竹篙,在歷史的長河里輕輕一點,撐離塵世的繁華和喧囂,穿行于生命的兩岸青山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驀然回首,往日已遠。</p><p class="ql-block">在二院上一年級的情景已經十分模糊了,畢竟是過去了一個甲子·····</p> <p class="ql-block">一年級的班主任應該是孫老師。</p><p class="ql-block">男教師的他后來參軍去了。</p><p class="ql-block">在我們小時候,男老師是比較少見的,他還是給我留下清晰印象。</p><p class="ql-block">如果他今天站在我的面前,我還會認出他嗎?</p><p class="ql-block">記得一年級的教室就在后花園邊上的那一座平房里,讀二年級時我們又搬到了隔壁的教室。</p> <p class="ql-block">二年級的周惠明老師是一個很靦腆的年輕女老師,她教算術。</p><p class="ql-block">周老師性情溫和。</p><p class="ql-block">記得有一次在上課時我偷看《三國演義》的小人書,被她發現便“充公”了書,許久沒有還給我。</p><p class="ql-block">臨近放寒假時,她把我叫到了辦公室,給了我一本名叫《小燕子萬里飛行記》的小人書。她道歉說那本《三國演義》小人書給她弄丟了,特意去新華書店買了這本書賠給我的。</p><p class="ql-block">那本《小燕子萬里飛行記》的小人書后來一直陪伴著我,每一次我看到它,就會想起這位憨厚的女教師和她永遠靦腆的笑容。</p><p class="ql-block">她因身孕沒有教完我們二年級,之后再也沒有見到過她,心里很是想念。</p> <p class="ql-block">張震老師是我們三年級的班主任。</p><p class="ql-block">按照沈奕同學的說法,她可能帶有混血血統。</p><p class="ql-block">張老師教語文,住在泰仁里,有兩個像“洋娃娃”一般漂亮的女兒。</p><p class="ql-block">張老師她還是比較“寵愛”我的,我常常為此感到“不好意思”,于是只能夠加緊學習予以“回報”。也許就是這樣,當時的努力為以后的學業打下了比較堅固的基礎。</p><p class="ql-block">長大后,曾經在路上與張老師相遇過一次。</p><p class="ql-block">當時由于急著去辦其它事,師生之間沒有駐足好好聊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些東西錯過了不會再來,有些東西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貴。</p><p class="ql-block">會記永遠記住她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學里許多老師我都非常掛念,對他們有一種出于內心的親切感。</p><p class="ql-block">這一種親切感來自于他們對我們的愛護,關心而由此產生的感恩之情,來自于他們都具有一顆仁慈之心而由此產生的深深敬意。</p><p class="ql-block">“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我們,當年需要這一種愛護的滋潤,需要沐浴在這樣的仁愛的陽光之下。</p><p class="ql-block">我們為此感恩并向他們致敬!</p> <h3>踏這一水清盈的往事,為的是尋夢而來。</h3><h3>其實,這一些并不都是夢······</h3> <p class="ql-block"> 愿每一個同學,你眼里寫滿故事,臉上卻不見風霜;</p><p class="ql-block">當我們為錯失日升而遺憾時,卻能夠感受到月圓的靜謐。</p> <p class="ql-block">希望每個同學心里都有一個甜蜜的向往,有著一個溫馨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讓生命永遠沐浴陽光,讓人生永遠擁有希望,記憶力超群的文杰同學,歲月無恙。</p> <p>林富民同學,少年時代打的一手漂亮的乒乓球,如今在馬拉松比賽中風采依舊,青春不老。</p> <p>不斷的默默的努力,心平氣和的人生;</p><p>不惋惜失去的春天,擁有了夏天的絢麗。</p> <p class="ql-block">我覺得,心會隨著年老而越發平靜。</p><p class="ql-block">總是把心藏在文字里,讓安靜的文字平靜的講出以前的故事,讓以前的同學出現在文字里,讓往事歷歷在目······</p><p class="ql-block">洋娃娃漂亮般的同學,希望再次能夠看到你恬靜的微笑。</p> <p>回到我們曾經熱愛過的地方,敘述過去的點點滴滴,不僅僅是為了不想讓往事如煙,更是想由此來重睹當年,重拾當年的你我他······</p> <h3>謝烈英兩年前走了。</h3><h3>追風少女,班里的六十米賽跑,她一直獨占頭鰲。</h3><h3>她回城后,我見到過她,她很快樂。</h3><h3>愿天堂里她快樂依舊。</h3> <p class="ql-block">我們來到了這一個世界,</p><p class="ql-block">總會遇到許許多多人,看到許許多多事。</p><p class="ql-block">有時候我們忙于生活,</p><p class="ql-block">沒有時間回顧,</p><p class="ql-block">讓落英無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朝花夕拾,</p><p class="ql-block">總還有花會依舊綻放,</p><p class="ql-block">還有花瓣依舊芬芳。</p> <p>時光的飄蕩就像潺潺的溪水,</p><p>一刻不停地向下流淌;</p><p>歲月的穿梭就像天邊的流云,</p><p>轉瞬即逝留下無限想象······</p><p>在我們有限的生命中,</p><p>還有什么比有共同的經歷更珍貴,</p><p>還有那一種感情能夠超越童年時代的純情?</p><p><br></p> <p class="ql-block">佛如此說:</p><p class="ql-block">沒有無緣無故的遇見,每一個出現在你生中的人,都是有原因的。</p><p class="ql-block">我們的相遇彌足珍貴。</p><p class="ql-block">愿所有人在這個變幻無常的世界中,每一天都平安喜樂。</p> <h3>在我們同學的過程中,我們師生的過程中,都來自一個個不可或缺的交點,織成我們人生的一個個故事。</h3><h3><br></h3><h3>這一棟面對學校大門的紅磚平房,同樣有著小時候的故事。</h3><h3>大概在一九六六年五,六月份吧,那是一個人心迷亂的歲月,一些什么也不懂的小學生中也有人寫起了大字報。</h3><h3>筆跡幼稚的大字報掛滿了這一棟紅色平房北面的那一間教室,讓大家知道了小學也不平靜。</h3><h3>仿佛記得,大字報出來后,我們的校長費菊初,老師錢九齡,華鳴,邢之瑜,路懋德,一個個竟然頓時失去了往日的威嚴,有點唯唯諾諾地“討好”起我們這些乳臭未干毛孩。</h3><h3>其實我們什么也不懂。</h3><h3><br></h3> <p class="ql-block">由于這一種師生關系的異化,讓老師們除去了平日為尊嚴而與學生們保持的距離,換了一種更親密的關系。</p><p class="ql-block">我們的體育老師路懋德還寫的一手漂亮的仿宋體。</p><p class="ql-block">“文革”初起時的七月份,我在觀前街新華書店排了一個晚上的隊,買到了一套“四卷”。</p><p class="ql-block">珍惜之下,我用牛皮紙包了封面,后來發現似乎缺了什么,便想到了要在封面上寫上“毛澤東選集”幾個字,于是想到了路老師。</p><p class="ql-block">當晚,路老師一口答應收下了“四卷”,第二天一早就“交卷”了,他熱情的把寫好的書送到了我家。</p><p class="ql-block">包紙的書面,書脊都工工整整寫上了漂亮的仿宋體,讓我的“寶貝”由此熠熠生輝。</p><p class="ql-block">事情到這里剛剛開始,路老師從那個時候起,就認真的教起我寫仿宋體。</p><p class="ql-block">我在六年級出學校黑板報時,路老師負責大隊工作,他一直指導我們出黑板報,他曾經說過要教我寫美術字,但是一直沒有時間和機會,沒有想到,是“文革”成就了我。</p><p class="ql-block">得益于路老師的幫助,我學會了寫美術字,后來在農場的里學以致用。</p><p class="ql-block">后來的讀書和工作的過程中很少有寫美術字機會,偶爾一寫的時候,總會在眼前浮現起路老師那一張黑黝黝的臉。</p><p class="ql-block">他微笑的看著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時光的素箋上,總有一種情愫掛滿了你我記憶的老墻,讓它色彩斑斕。</p> <p class="ql-block">最深的念總是無聲,那些銘心的往事,那一位位同學,老師的笑容,在曲曲折折光陰的巷口,透過斑駁的陽光,呈現在眼前,即便山長水遠,也從未遠離。</p> <p class="ql-block">我們少年時代的分別是那樣的突然,以致來不及相互告別 。</p><p class="ql-block">心靈手巧的同學,</p><p class="ql-block">現在,一切可好?</p> <p class="ql-block">佛說:一切皆流,無物永駐。</p><p class="ql-block">我們生活在不斷的遇見和分別之中······</p> <h3>陳家琪同學早早的與我們分別了,已經有三十多個年頭。</h3><h3>行走在這一個世界上,生命既漫長又短暫;</h3><h3>我們笑著,哭著,經歷歡喜,也染指憂傷,</h3><h3>愿同在的喜樂相伴,愿逝去的一路走好。</h3><h3><br></h3><h3><br></h3> <p class="ql-block">當你想念著一個人時,便覺得在極深極深的心底,有一些莫名的顫動,若隱若現······</p> <p class="ql-block">朱紅偉同學,老紅軍的女兒。</p><p class="ql-block">她住在長鎏村的一座洋房里,和沈奕是鄰居吧。</p><p class="ql-block">幾十年后我與她通過電話,還是那樣快人快語,激情四射。</p> <p class="ql-block">石衛平,住在慶云弄軍分區干部的小院里,他父親的軍銜大概是上校。</p><p class="ql-block">石同學和我絕對哥們,當他離開蘇州隨父親去省軍區任職后,我們還繼續通信。</p><p class="ql-block">至今我還記得當時糾纏他父親,讓他講抗日戰爭中打日本鬼子碉堡經歷的情景。</p><p class="ql-block">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不知道他現在在那里。</p> <h3>這一間做了玻璃加工場的教室,以前是幼兒園。</h3><h3>當時地面是水磨的彩色水門汀,上面的圖案是多種顏色的斜方格子,給人以溫馨的感覺。</h3><h3>讀大班的我,在這里迎接了作為“新生”的沈奕,這一個相遇,讓我們相處延續了一個多甲子年。</h3><h3>至今,沈奕還“耿耿于懷”的“抱怨”我當時如何的“欺負”他,不讓他玩我們的“大積木”。</h3><h3>在人生的列車上,總有人會一直陪伴,這就是緣分!</h3><h3><br></h3> <p class="ql-block">學校大口門的前操場上,還保留著以前的一些樹木,時間沒有改變了它們多少,只是我們卻老了。</p><p class="ql-block">風吹樹搖,樹葉颯颯,似在喃喃細語。</p><p class="ql-block">它們也在回顧?</p> <h3>大操場,一點也沒有變化,熟悉的仿佛是昨天還來過。</h3><h3>我相信,在大家的記憶中,難忘的是每年六月一號在這里舉行的篝火晚會。</h3><h3>我很清楚記得1965年的最后一次篝火晚會。</h3><h3>那天傍晚,一片艷麗的火燒云把西面的天染的通紅。</h3><h3>為了能夠早早的去學校,我催著母親提前吃了晚飯。</h3><h3>我提著帶去學校的木柴走到中街路時,電線桿上的廣播喇叭里傳來了馬玉濤的女高音:</h3><h3>“馬兒啦,你慢些走····”</h3><h3>歌聲的穿透力極強,在空曠的街面上回蕩著,一路陪伴著我。</h3><h3>這一首歌由此深深地烙入我的記憶,以致我只要走過中街路口,耳邊就會響起它,經久不息。</h3><h3>篝火會持久到晚上九點才告以結束。</h3><h3>圍著還閃爍點點火光的篝火,學生們手拉手唱起了少年先鋒隊隊歌:</h3><h3>“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h3><h3>每一張小臉都被篝火烤的通紅,每一雙眼睛都充滿希望。</h3><h3>那一個時候的我們確實是天真可愛。</h3><h3>雖然我們還沒有確切的知道什么是希望什么是將來,但是我們都快樂著熱愛著我們這個時候的生活,我們的學校。</h3><h3>并且,我們希望明天是依舊的快樂!</h3><h3><br></h3><h3>1966年6月1號的篝火晚會沒有如期舉行。</h3><h3>它從此永遠告的別了我們。</h3> <p class="ql-block">大操場的西北角,原來是一個小花壇,上面壘有幾塊太湖石,間以花草。</p><p class="ql-block">花壇依舊,但是和所有的其它花壇一樣,沒有了花草。</p><p class="ql-block">沒有了花草,就像沒有了生命,有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覺,給人以惆悵······</p> <h3>這是當年安置學校宣傳欄的地方,記得應當有三塊黑板的長度。</h3><h3>睹物思情,這一些林林總總的往事揮之不去,欲罷還休。</h3> <p class="ql-block">在浮華的歲月里安之若素,在寂靜的流年里人淡如菊,在蒼茫的浮塵中素心如蘭;惟愿歲月靜好,紅塵無憂。</p> <p class="ql-block">二年級的班主任周老師,我還記得那一本《小燕子萬里飛行記》小人書和背后的故事,記憶總是那么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平凡中的陪伴最心安,懂你的人最溫暖。</p> <p>霍桑說:"人生包括兩個部分:過去是一個夢,未來是一個希望。</p><p>我們會走出夢,收獲希望。</p> <p class="ql-block">時光的巷口會有人來人往,我們總會在舊的路上不斷的看到新的風景,遇到新的人。</p><p class="ql-block">可不論光陰如何流轉,有些東西永遠不會離開,比如同學,比如友誼。</p> <p>在人生的路途中,遠方始終有著迷人的風景,雖然一路會有坎坷荊棘,但你一定會到達。</p> <p>云來山不動,風去水自平,回首多少事,盡在笑談中。</p> <p>余秋雨說,生命是一樹花開,或艷麗,或素雅,都是我們這一路的風景,心境,在經歷中豐盈,日子,就在年輪里厚重,曾經的天真,都隨著這一路的繁華喧囂,刻上了或深或淺的印記。</p> <p>風過流年,過程凝聚著厚重與滄桑;</p><p>你靜靜地坐在時光深處,感受著上天的寵愛,歲月的素然靜美,讓生命的每一段都有可以回念的故事。</p><p>無憾。</p> <h3>常常會無端地想念一些人。</h3><h3>想起他們時,總感覺自己的生命是切成一段段的,每一段都會和一些人聯在一起。沒有這些人,生命似乎也就蒼白貧乏,沒有內涵和活力。</h3><h3>感謝相遇!</h3> <p class="ql-block">還有一些同學至今沒有走進我們的記錄:</p><p class="ql-block">記得三年級有一位王姓的男同學,住在中街路中斷,家門朝西。他跟隨父親去了內蒙古,也許此輩已無法再聚。</p><p class="ql-block">還有盧東都 , 秦文良······等等同學,應當還是后會有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無常的世界里,分分合合已是常態。</p><p class="ql-block">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愿相聚,不愿相離。</p><p class="ql-block">可終究會分散在人潮里,</p><p class="ql-block">往往是擦肩而過,一別再難重逢。</p><p class="ql-block">回憶,便成為永恒。</p> <p>“在我的后園,可以看到兩棵樹,一棵是棗樹,還有一棵,也是棗樹” </p><p> 《野草》·魯迅</p><p>在我們的大操場的西端沿墻也有兩棵樹,一棵是梧桐樹,另一棵是玉蘭樹。</p><p>春天,玉蘭樹上開滿了白色的花朵,那花的姿態可謂“亭亭玉立”;秋天,梧桐樹上結滿了梧桐籽,只要秋風一起,地上便鋪滿了黃褐色的籽兒,誘的大伙兒揀個不停。</p><p><br></p> <p>當我再一次走近了昔日的場地,兩棵樹已經沒有了,只留下兩個樹樁勾起我的回想:</p><p>一切都似乎在眼前,然后和我們的之間的距離又隔得那么漫長,長的讓人不堪回想······</p><p><br></p><p>我回身離開過去的母校·····</p> <h3>下坡小道兩面的花圃里,</h3><h3>沒有一點花草,</h3><h3>缺少了生命的亮色,</h3><h3>有一種無奈的失落。</h3><h3><br></h3><h3>我努力地在這里看到了當年,</h3><h3>在花叢中挖蚯蚓抓瓢蟲的少年們的身影,</h3><h3>繼續享受著天真爛漫的時光。</h3><h3>歡笑聲還在這里回蕩,</h3><h3>仿佛一切還是昨天······</h3><h3><br></h3> <p>坡道延伸著,</p><p>看到傳達室的趙阿姨拿起了搖鈴,</p><p>要下課了?</p><p>她的兒子麒麟,</p><p>穿著空軍制服的他向我微笑著,</p><p>你好!</p><p>他回來探親了?</p><p>那個時候,</p><p>他是我們崇拜的偶像,</p><p>代表著我們的將來······</p><p><br></p><p>起風了,</p><p>一切變得模糊搖晃了起來,</p><p>一切會隨風而去·····</p><p><br></p><p>我走出了校門,</p><p>聽見了那沉重的關門聲,</p><p>我不能回頭,</p><p>也回不了頭·····</p><p><br></p> <h3>最終塑造我們的,是我們所經歷的那些艱難時光。</h3><h3>我們的每一次經歷,都會在靈魂深處種下堅韌的種子;</h3><h3>記憶深處的每一處烙印,都會在日后成為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力量·····</h3> <h3>悄悄的我走了,</h3><h3>正如我悄悄的來;</h3><h3>我揮一揮衣袖,</h3><h3>不帶走一片云彩</h3> <p class="ql-block">附錄:</p><p class="ql-block">中街路中心小學69屆甲班楊家麟學友提供的手繪學校平面圖(六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中街路中心小學66屆乙班周琪芬,沈奕提供的當年離開學校老師的臨別贈言:</p> <p class="ql-block">錢九齡老師的書法作品(八十賀歲書):</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学|
西贡区|
米脂县|
囊谦县|
广安市|
西畴县|
寻乌县|
班玛县|
德清县|
姜堰市|
日喀则市|
潮州市|
尼勒克县|
枝江市|
雷州市|
文登市|
柯坪县|
大名县|
溧水县|
启东市|
象山县|
汝南县|
郓城县|
宝山区|
天台县|
五峰|
泰来县|
济宁市|
格尔木市|
山西省|
谷城县|
潞西市|
花莲县|
佛山市|
宜黄县|
延庆县|
广东省|
东丽区|
阳山县|
伊金霍洛旗|
河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