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攝影/文字:墨梅</h3><h3>拍攝時間:2019.9.7.—9.11.</h3><h3>拍攝地:西藏阿里地區</h3><h3>(本美篇圖/文均屬原創)</h3> <p>離開西藏有段時間了,這段記憶不翻便罷,翻了必是洶涌澎湃。人們常說歲月無情,在于它無法復制,歲月有情,在于它刻滿了記憶,人不需要多么強大,但你必須有夢想。有句古老的詩句詮釋的好“天際方知流光逝,有夢不覺人生寒”。</p> <p>人這一生總會有幾次或短或長的旅行,能留在記憶深處的不一定是那映入眼簾的處處美景,也不一定是你見了多少人,而是你走著走著,突然遇到了一個全新的自己,記憶深處藏著的永遠是你無法抹去的刻骨銘心的難忘的經歷。</p> <p>也許若干年后,你已記不起那山那水那草原,但你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定是曾經與你一起共度那段時光的人和事。平靜安逸的生活,永遠是寡淡無味的,只有經歷了不同尋常,你才會有不同凡響!</p> <h3>就是這樣十二個平均年齡六十五歲左右的我們,為了圓夢,勇闖阿里,這舉動雖不驚天動地,但也足夠傳奇!</h3> <p>有人說:到了西藏不到阿里,就沒有到過真正的西藏,西藏極致的美,就在前往阿里的云端的路上。</p> <p>阿里,西藏的西藏,世界屋脊的屋脊,神秘之后的神秘,遙遠之后的遙遠。那里離天很近云層很低;那里富源遼闊大地空靈;那里戈壁茫茫人跡罕至;那里雪山延綿湖泊湛藍;</p> <p>走進阿里,時光仿佛倒流百萬年,進入了史前混沌的未開世界,你所感悟到的是人的渺小,你的心靈會變得越來越寬廣,精神世界越來越充實,行走云上,放逐自己,靈魂也會慢慢地迷失在阿里茫茫的宇宙里……</p> <h3>過仲巴,經馬泉河濕地進入阿里,便開始了我們的阿里之旅。</h3> <h3>仲巴,藏語意為“野牛之地”。它隸屬日喀則市,位于日喀則市的西部,地處中國的西南邊陲(南部與尼泊爾接壤),在日喀則市的最西端,喜瑪拉雅山以北,馬泉河兩岸,西銜阿里地區普蘭縣,也就是:仲巴往西,就是阿里。</h3> <h3>馬泉河濕地,天藍水藍,白云很低,風光旖旎,站在高高的沙丘之上,有種摸到天的感覺。</h3> <h3>離開仲巴,一路向西,便進入了雪山圍繞的普蘭,由此踏上了阿里的土地。去領略和感悟阿里,放飛自我,實現夢想。</h3> <h3>人,無論在哪個年代,都要讓自己綻放,活的生動,活的精彩!歷經千辛萬苦的我們,站在阿里的土地上,情不自禁,歡呼雀躍,看上去就像一群年輕的少男少女,忘乎所以!</h3> <h3>普蘭路景</h3> <h3>路遇赤麻鴨</h3> <h3>彎彎曲曲的車轍,像極了人生的軌跡。雖不筆直,但最后終能到達你的所想之地。</h3> <h3>翻越海拔5211米的馬攸木拉山</h3> <h3>經幡和風馬旗隨風飄揚,你的心也就留不在原地,隨即飛翔了……</h3> <h3>烏云壓頂</h3> <h3>前方大雨傾盆</h3> <h3>雨后彩虹,恰似人生洗禮后的邂逅重生,感慨萬千!</h3> <h3>登高望遠,拍一張雨后彩虹!</h3> <h3>回頭望時,一座山峰隱隱約約呈現在眼前,岡仁波齊,沒錯,那就是神山岡仁波齊!</h3> <h3>遠觀神山岡仁波齊,云霧繚繞,偉岸且莊嚴,帶著幾分神秘。</h3> <h3>岡仁波齊是朝圣者感悟信仰力量的地方,它被視作佛的象征和多種宗教的發源地,是典籍記載中宇宙的中心和亞洲的中心。阿里地區的四大河——馬泉河、獅泉河、象泉河、孔雀河就從岡仁波齊流下,同時,各教派認為他們的神都與這座山有聯系。</h3> <h3>它被視為最偉大的一座神山,它是朝圣者和探險者的神往之地。每年,數以千計的人都來此朝拜,這里就是人們常說的“轉山轉水轉佛塔”的那座神山。</h3> <h3>幾只黑頸鶴漫游在神山腳下,也顯得神氣活現,異樣的美麗。</h3> <h3>岡仁波齊,一座至今還無人登頂的神山,或者說還無人敢去觸碰的神山。</h3> <h3>神山腳下的仲巴嘎鄉,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了轉山信徒們的必宿之地,正因如此,一宿難求,這里也就成了我們此次阿里之行住宿條件最差,價位最高的難忘之地</h3> <h3>次日清晨,朝霞映滿天,紅彤彤金燦燦的,呈現在眼前的就是一幅畫,美到極致,令人終生難忘。</h3> <h3>晨曦映照下的神山,更顯更加神秘和莊肅。環顧四周,映入眼簾的幅幅美景,仿佛是不真實的背景板,美的有些不真實,變成了虛幻。</h3> <h3>詩人杜甫曰:“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人在畫中行,畫中有靚影,何不美哉?</h3> <h3>圣湖瑪旁雍措</h3> <h3>瑪旁雍措是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予其美名“西天瑤池”的地方,人們也稱其為圣湖。她一襲藍色的禮服,頭頂白色的禮帽,與遠處左右兩側白雪皚皚的岡仁波齊和納木那尼峰相得益彰。那種美,是空前的,無與倫比的!</h3> <h3>民間有傳說:岡仁波齊和納木那尼是一對恩愛夫妻,他們左右兩側守候著的是他們的女兒瑪旁雍措,天長地久,永永遠遠,至死不分離。</h3> <h3>朝霞映襯下的瑪旁雍措,如披了一身霞衣,換了妝容的圣湖,美到窒息。</h3> <h3>她是珍珠般的圣湖之王,西藏的三個圣湖:納木措、羊卓雍措、瑪旁雍措,獨有瑪旁雍措才能看見印度朝圣者的身影,她們身著紗麗,在湖中凈身沐浴。</h3> <p>納木那尼峰</p> <h3>納木那尼峰,秀美而不俗,她的海拔雖然不是很高,但你絕對會在茫茫雪山中一眼認出她來。納木那尼峰的山脊好像被刀斜斜的光滑的劈下,呈現出一種平滑的坡度,納木那尼峰和岡仁波齊隔湖相望,守護著瑪旁雍錯和拉昂錯。</h3> <h3>與瑪旁雍措一路之隔的拉昂措</h3> <h3>與陽光和煦、熱鬧非凡的瑪旁雍措相比,拉昂措顯得冷清而靜瑟。拉昂措毫無生機卻異常美麗,湖水是幽暗的深藍色。由于她的水是咸的,牛不喝,馬不飲,湖畔幾乎沒有什么植物,四周一片死寂,所以人稱“鬼湖”。</h3> <h3>盡管如此,你站在湖邊,你會有種天地浩渺無邊,而生靈卻脆弱異常的蒼涼之感。</h3> <h3>拉昂措雖然寂靜,但是還是有不少的人來此祈福,湖邊的瑪尼堆就是很好的見證。也許正是因為她的蒼涼而顯得更加有種寂靜的美吧!</h3> <h3>普蘭,一個被雪山圍繞的縣城。隸屬于中國西藏阿里地區。位于西藏自治區西南部、阿里地區南部、喜馬拉雅山南側的峽谷地帶及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h3> <h3>普蘭,由于雪山的圍繞,它顯得格外美麗,又因為著名的岡仁波齊、瑪旁雍措、拉昂措和納木那尼峰的存在,它也毫無疑問的成了當今阿里地區的旅游圣地。</h3> <h3>科迦寺,藏傳佛教薩迦派寺院。位于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普蘭縣科迦村。科迦,系藏語“定居”之意。996年由大譯師仁欽桑布創建。科迦村以寺為中心建造,呈東西向布局。據記載,先有科迦寺后有科迦村,村因寺而得名。</h3> <h3>普蘭——扎達路景</h3> <h3>路遇藏野驢</h3> <h3>在浩瀚無垠的蒼茫大地上,居然呈現出了一個湖水是紅色的措,她叫什么名字?不知道,她為什么是紅色的?也不知道,也許是被污染了?還是不得而知,但是,她很美,別樣的美!</h3> <h3>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現牛羊!</h3> <h3>再往前走,就是龍嘎拉山了。</h3> <h3>翻越阿伊拉日居山山脈,在去往扎達的路上,必須要翻越的是龍嘎拉山。</h3> <h3>遠遠望去,一條公路蜿蜒起伏,順山勢盤旋而上,這就是新修的565國道,它給古老蒼茫的大地上,平添了幾分現代的氣息,也充分體現了這些年我們國家的飛速發展。</h3> <h3>山坡上吃草的藏巖羊,成群結隊,奔跑在陡峭的山坡上,給我們愛攝影的人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會。</h3> <h3>龍嘎拉達坂,海拔(5611m),達坂埡口處的經幡和風馬旗迎風飄揚,遠遠望去,非常醒目。</h3> <h3>在龍嘎拉山埡口處,有一汪碧綠如翡翠的袖珍之水。這是“龍嘎措瓊湖”,有人叫它“珍珠湖”。也有人稱它是“公主的眼淚”。</h3> <h3>湖泊如同鑲嵌在綿綿山谷中的碧玉般晶瑩剔透、翠色欲滴的寶石,在曠野中恣意綻放著它荒野的美麗,更令人費解的是,置身于山澗的這么一汪小小“池”水,何以能長久不竭?一直是個謎。</h3> <h3>順勢而下,眼前呈現的五彩龍嘎拉山,美麗的讓人驚奇叫絕。仰目望去,連綿起伏的群山,形態各異,色彩不一,你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太神奇了!</h3> <h3>五彩斑斕的龍嘎拉山,群山萬壑,人跡罕至,唯一可見的就是那條蜿蜒起伏的公路,也許是車少,也許是剛修的緣故,總之路況很好。</h3> <h3>走出五彩山,眼前的山體忽然被剝去了顏色,變成了暗淡的五彩色,與美麗鮮艷的五彩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h3> <h3>盤山而上的565國道一直延伸到扎達土林,再往前一直一直……</h3> <h3>到達扎達土林,眼前的一切,讓人驚呆了!如此壯麗的景觀,簡直讓你懷疑你走進了遙遠的遠古時代!</h3> <p>都說阿里的風景看土林,扎達的風景在土林,那里溝壑縱橫,如佛塔般層層疊疊,讓人幾乎為之窒息!</p> <p>望向遠方,那層巒疊嶂的山峰,是森林?是廟宇!是高樓?是鬼魅的羅漢?是千軍萬馬?仿佛史前風光般恒古不變的風物,又仿佛來到了外太空,一切美的讓人恍惚,這些究竟是真實存在,還是海市蜃樓?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在此表現的淋漓盡致!</p> <p>那撲面而來壯觀景象,會讓人忘記一切煩惱,,站在此地,大腦好似空的,真的……</p> <h3>象泉河,多么氣派的名字,這條清澈的河流,穿過扎達土林,奔流不息,滋潤了大地,養育了一方兒女。</h3> <h3>象泉河邊的扎達縣城,小而精致,干凈整潔。</h3> <h3>夕陽下的扎達土林又是一番景象,紅的通透干凈。美的讓你無法想象。</h3> <h3>光和影的交融,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畫不來也無法想象。</h3> <h3>你不想刪去你所拍到的哪怕是爛片,因為在遙遠的將來,你怕失去,你想把它們永久的留在記憶里。</h3> <h3>土林夕陽下的瑪尼堆,神秘而不失魅力,每一座瑪尼堆,都代表著一個美好的祈禱和祝福。都是你的無怨無悔,嗡嘛呢唄咪吽!</h3> <h3>這里是扎布讓村,緊鄰古格王朝遺址,因此,它也成了網紅地,當然,它也免不了沾滿了商業污塵。</h3> <h3>傍晚的扎不讓村,土林圍繞,在夕陽的映襯下,仿佛涂上了一層金色,耀眼美麗,美的心都醉了。</h3> <h3>古格王朝遺址,一個神秘今人向往的必去之地。就在這人跡罕至,溝壑密布的沖融地貌上,很難想象1100年前,還佇立著個強盛一時的古格王朝。</h3> <h3>古格王朝遺址位于札達縣扎布讓村2公里外的一座300米高的黃土坡上,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形成一座龐大的古建筑群。遺址分上、中、下三層,依次為王宮、寺廟和民居。</h3> <h3>古格王朝于公元10世紀前半期開始建立,先后世襲了16個國王,其王宮城堡也是從10世紀開始不斷擴建,并達到全盛,于17世紀吐蕃王朝瓦解后結束。</h3> <h3>王朝遺址的外圍建有城墻,四角設有碉樓,整個遺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到處都是和泥土顏色一樣的建筑群和洞窟,整個建筑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氣勢雄偉。</h3> <h3>從山腳的入口沿著小徑上山,半山腰有幾座保存較好的寺廟建筑,分別是紅殿、白殿和度母殿。殿內四壁都畫滿精美的壁畫,畫風粗獷,顏色厚重,雖經歷多年卻色彩依舊亮麗,一些壁畫上的金漆依然閃亮發光、光彩奪目。</h3> <h3>這些記錄古格王統世系、反映古格地區政治、經濟活動以及文化風情的壁畫在整個西藏地區絕無僅有,頗具觀賞和考古價值。</h3> <h3>不過這幾個大殿的門平時都是鎖著的,需要喊驗票的藏族講解員來開門。</h3> <h3>據說寺廟的周圍,有十多個洞窯,其中還藏著古代武器諸如盾牌、盔甲和大刀長劍之類的。附近,還有一個藏尸洞,據說里面的尸體都被砍去了頭顱,由于空氣干燥,至今尸體還保存完好。但是由于時間關系,都沒能涉足。</h3> <h3>山腰有暗道連接,沿著暗道可以直接抵達山頂的王宮。王宮是一座保存相對完好的建筑,據說是當年古格王朝的議事廳。</h3> <h3>登上古格王朝的制高點,俯瞰遠方,王朝頂部的經幡風馬旗隨風飄揚,好像在向人們訴說著久遠以前發生的一切……</h3> <h3>吐蕃末代王室后裔建立的政權,古格王朝在后吐蕃七百多年的歷史舞臺上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然后突然人間蒸發,只留下了那些精美的壁畫和土黃色的廢墟在守護著這片土地。</h3> <h3>神秘的古格王朝1000多年前一夜之間在歷史上消失,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神秘遺址。至今仍然無從考證,古格王朝存在了七百多年的燦爛文明為何會在一夜之間消亡,我們只能通過那些僅存的絢麗斑斕的壁畫和古老滄桑的土林建筑,來猜測它曾經輝煌一時的歷史。</h3> <h3>從現在僅存的依山迭砌的建筑群,便可以想像當時的氣勢恢弘,遺憾的是,如今已是人去樓空,大地恢復了最初的寂靜與空蕩。</h3> <h3>古格王朝遺址對面,有一個廟宇,它不大但卻很醒目,旁邊的一個個泥土堆砌的小土堆,型似小佛塔,具體是干什么用的,還真說不清楚,但早晨的陽光照在上面,真的很美很美!</h3> <h3>站在古格王朝遺址對面的土坡上,目視遠方,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土林,層層疊疊,當朝霞滿天的時候,它們是通紅通紅的,那美,美的氣勢浩蕩,美的獨一無二。</h3> <h3>這里也是拍攝古格王朝的最佳地點,站在殘垣斷壁之上,古格王朝盡收眼底,一覽無余。</h3> <h3>東嘎皮央洞窟遺址,是阿里地區重點景點之一</h3> <h3>東嘎是扎達縣的一個靠山臨水,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莊,在“古格王國”遺址西北約40千米。</h3> <h3>東嘎石窟散布在東嘎村北面斷崖上,路上能看到山上密密麻麻的洞窟。現存洞穴接近200個,延綿2千米,儼如蜂巢。其中繪有精美壁畫的幾個窟洞,集中在東面一片呈“U”字形的山崖上。</h3> <h3>這是在1992年才被發現的石窟壁畫遺址,位于扎達以北40公里處,是中國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遺址。</h3> <h3>考古工作者所發掘的東嘎洞窟和皮央洞窟就在東嘎村和相鄰的皮央村附近的土石山崖上,這是西藏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一處佛教石窟遺址。<br></h3> <h3>集中在半山腰的3個洞窟中的東嘎壁畫保存得較好。它的形成及其年代,在眾多的西藏歷史、宗教、文化檔案中沒有記載,是一個尚待解破的文化之謎。但有一點可以確定,洞窟壁畫有近千年的歷史,考古、研究價值極高。</h3> <h3>離開東嘎皮央遺址,一路向西,翻越就是老子和小子達坂。</h3> <h3>整座山寸草不生,不毛之地,光禿禿的,一片蒼涼景象。</h3> <h3>整座山上最靚眼的就是那盤旋而上新修的公路。</h3> <h3>這就是301省道,最高處海拔5351米。路況很好,我們到達時尚未修好,最后一段正在鋪柏油,為此,我們被堵車近兩小時。</h3> <h3>這里除了過往的車輛,幾乎沒有什么人,用人跡罕至來形容真是恰到好處。</h3> <h3>翻過達坂,就到了阿里的獅泉河鎮,它是阿里地區行政公署和噶爾縣政府所在地。早期是行署單位在河之北、縣政單位在河之南,因此也稱阿里城區、噶爾縣城。這里是游客到阿里地區旅游的集散中心。是新藏公路上K1058公里處的重要驛站。</h3> <h3>獅泉河——日土路景</h3> <h3>被湖泊圍繞的日土,濕地盡顯,綠意盎然,雖然已是深秋時節,依然是牛羊成群,候鳥展翅的美麗景象。</h3> <h3>光影精靈藏野驢,盡情撒歡。</h3> <h3>幽靈般的黑頸鶴,在光影的襯托下,身姿越發迷人,還帶著幾分神秘感。</h3> <h3>日土的濕地隨處可見,水是湛藍的,水邊不時可以看見赤麻鴨的悠閑身姿。</h3> <h3>山頂上依稀可見沒有融化的皚皚白雪,在彩色山巒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h3> <h3>這里的山體是五顏六色的,水草也是如此,非常漂亮。</h3> <h3>到達班公措,眼前呈現的一切,讓你美到不知所錯。太美了!湖水湛藍,透到可以照見人影,一望無際的湖面,美到足以讓人忘記一切煩惱,無語言表,回味無窮,也許這就是陶醉的感覺吧!</h3> <h3>第一次知道班公措是在一本雜志上,是報道有關守邊戰士的。美麗的班公措,藍天白云,群鳥在天空圍繞著戰士們飛翔,數量之多令人驚奇,那畫面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從那時起,我就有個心愿,一定要到我國海拔最高的鳥島看一看。只可惜還是沒能完全如愿啊!湖是看到了,鳥兒卻飛走了!??!</h3> <h3>班公措,海拔4250m,位于阿里日土縣城西北12公里處,與印度交界。該湖是長型的,該湖的奇特之處在于它是由東向西水中含鹽量不同的湖泊。</h3> <h3>班公措的東部,也就是在我國境內的湖泊是淡水湖,中部為半咸水的,而印度境內的西部則是咸水湖,湖水馬不喝,牛不飲,甚至還有些發臭。是不是挺神奇的,大自然對我們就是這么眷戀和厚愛。</h3> <h3>班公措有世界海拔上最高的鳥島,每年的六、七月份,成千上萬只鳥兒飛抵這里,場面美到令人震驚!可惜我們到達班公措時,大部分鳥兒已經飛走,只看見很少幾只還逗留在此,太遺憾了,那種失落的心情真的是無語言表。</h3><h3><br></h3> <h3>悠閑自在的赤麻鴨</h3> <h3>班公措的斑頭雁</h3> <h3>班公措,盡管鳥兒已經飛走,它的美,依然是可以讓你久久不能忘懷的。</h3> <h3>濕地牧羊曲</h3> <h3>走出班公措,一路向西,就到了界山達坂。界山達坂是新藏公路沿途最著名的山口之一。</h3> <h3>界山達坂上的龍木措</h3> <h3>界山達坂是西藏和新疆兩地的交界處,是新藏公路最出名的一個達坂,但不是海拔最高的達坂。</h3> <h3>至此,走出阿里,結束了這段難忘的記憶深刻的阿里之行。</h3> <p>特別喜歡有位作家所說的話:</p><p>“平庸的人有一條命叫性命;優秀的人有兩條命叫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條命叫性命、生命和使命?!睌[脫平庸,超越自我,做優秀的人,學著肩負使命,做卓越的人是方向。</p> <p><b><i>阿里,一個讓你成長的地方。</i></b></p><p><b><i>在阿里:</i></b></p><p><b><i>你的詩和話語在風里;</i></b></p><p><b><i>你的心和魂魄在云端里;</i></b></p><p><b><i>你的眼睛在天堂里,</i></b></p><p><b><i>而你的身體絕不在地獄里;</i></b></p><p><b><i>你的思緒在無垠的曠野里;</i></b></p><p><b><i>你的夢想在不斷的追求里;</i></b></p><p><b><i>你的情和愛在無私的奉獻里;</i></b></p><p><b><i>你的擔當在相處的快樂里;</i></b></p><p><b><i>你的苦和累在堅定的信念里;</i></b></p><p><b><i>你的恐懼在征服里;</i></b></p><p><b><i>你的精氣神在勇氣里;</i></b></p><p><b><i>你的收獲在旅途里;</i></b></p><p><b><i>你的快樂在互助里;</i></b></p><p><b><i>你的友情在長久里;</i></b></p><p><b><i>你的詩和遠方就在阿里。</i></b></p> <h3>行程路線:仲巴→仲巴嘎鄉→普蘭→(科迦寺、岡仁波齊、瑪旁雍錯、拉昂錯、納木那尼峰)→扎達(扎達土林、古格王朝、扎布讓村)→獅泉河(東嘎皮央洞窟、沿302省道翻越龍嘎拉山、老子小子達坂)→日土(班公措)→界山達坂(龍木措、出阿里)</h3> <h3>美篇創作時間:2020.1.3.</h3><h3>(本美篇的圖片均按路途的時間和地點排序,以便對此次旅行更好的記憶,由于部分照片是車拍片,有些不盡人意,請多包涵。轉發此篇,讓更多的人了解西藏就是您對我的最大支持和鼓勵。)</h3> <h3>部分資料型文字來自網絡,多謝網絡平臺的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本人照片和集體照來自同行的攝友,多謝舊夢依然、管代、賢、龍寧、獵豹等攝友。多謝一路為我們開車服務的司機蘇師傅,謝謝!</h3> <h3>請看續篇:新藏公路——翻越喀喇昆侖山</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东县|
牙克石市|
太湖县|
武冈市|
措美县|
北流市|
古蔺县|
营山县|
大名县|
蛟河市|
松桃|
五常市|
山东|
黎平县|
桂阳县|
平罗县|
开原市|
大足县|
墨脱县|
石阡县|
郴州市|
长乐市|
遵义县|
宕昌县|
确山县|
马山县|
成安县|
宁波市|
渭南市|
青阳县|
甘泉县|
行唐县|
洞口县|
凤山县|
拉萨市|
沂源县|
灌阳县|
甘谷县|
翁牛特旗|
开江县|
罗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