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坐落在澄江西路的寶壺齋茶具博物館,從2003年1月落成以來,長期免費對外開放。</h3> <h3>江蘇省寶壺齋博物館是江蘇最大,江南最具文化特色的私人博物館。</h3> <h3>館內的中華第一壺,創造多項紫砂之最,連續20年獲得迪尼斯認證。</h3> <h3>江蘇省寶壺齋是江蘇省民辦博物館副會長單位</h3> <h3>開館以來,前來參觀的人員絡繹不絕。</h3> <h3>開館十五年來,累計接待參觀人員45萬人次,也逐漸成為展現江陰文化的窗口。</h3> <h3>從第一把壺到現在4300多件藏品,個中非比尋常。</h3> <h3>在中國,最優久的歷史茶文化中,茶具作為重要的載體,已歷經數千年發展,其中最具代表的是紫砂茶具。</h3> <h3>因紫砂陶土自然天成的肌理,獨特的成形工藝,造型、雕塑、書畫裝飾藝術,歷來被各路名人雅士,富貴賈商所寵愛珍藏。</h3> <h3>江陰寶壺齋茶具博物館便是集大成者。</h3> <h3>寶壺齋目前收藏的各類藏品,已達到8500多件,其中紫砂茶具4300多件。</h3> <h3>真正的紫砂壺,須采用宜興丁蜀天然紫砂原礦泥制成。</h3> <h3>隨著數百年的開采消耗,各類泥料逐漸稀缺,比如朱泥、底槽青泥、本山綠泥等貴重泥料已不多見。</h3> <h3>優秀的紫砂壺賴于成熟的手工打片制作工藝。</h3> <h3>數十道工序精益求精,方寸間姿態萬千,獨一無二。</h3> <h3>“壺里乾坤”在寶壺齋得到完美詮釋。</h3> <h3>其中本山綠泥更因獨特泥色且稀少產量,被稱為“泥中之泥”。</h3> <h3>先品一壺“寶壺齋單樅茶”靜氣凝神,再體驗紫砂陶文化深刻的內涵。</h3> <h3>“一把壺,溶五湖四海之水,藏八方四面智慧”。</h3> <h3>寶壺齋作為宏揚紫砂陶文化的重要平臺,開展各種文化交流,出版各類紫砂書刋,創立“寶壺齋”紫砂茶具品牌等系列衍生品。</h3> <h3>寶壺齋作為中國非國有博物館的重要一員</h3> <h3>藏品展示區設有: 1.古陶展示區 2.制壺體驗區 3.金石印章展區</h3><h3>另外還有一個書畫藝術展廳。</h3> <h3>寶壺齋在末來推動民博文化發展中,必將書寫更加燦爛的篇章。</h3> <h3><font color="#ed2308"><b>寶壺齋博物館館長林良先生不辭勞苦,走遍祖國山川,尋訪各地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倡導《幸福中國,不忘初心》。</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本篇拍攝制作:褚澄剛</font></h3><h3><font color="#167efb">2020.1.6</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微信號:ccg116322</fon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源县|
临猗县|
黑山县|
特克斯县|
彭水|
北安市|
屯留县|
日照市|
长岛县|
怀安县|
资源县|
西乡县|
枣阳市|
巫溪县|
白河县|
辽阳市|
平乡县|
襄城县|
延安市|
临城县|
崇仁县|
常宁市|
靖西县|
晋宁县|
尉犁县|
阿坝|
祁连县|
沧州市|
麟游县|
乌鲁木齐市|
桐城市|
弋阳县|
外汇|
襄垣县|
拉孜县|
民勤县|
会东县|
什邡市|
成都市|
罗源县|
呼伦贝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