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日出之國 多彩日本——兩人世界自由行之三(京都三日)

龍行雨

<h3>  京都在歷史上有一千多年一直是日本的國都,多的是寺院神社佛閣,經年累月,形成了具有大和民族特點的東方傳統文化。要了解日本的昨天,就一定要去京都和奈良,多多品味世界級的文化遺存。這樣的世界文化遺產在京都一地就有17處,其歷史文化名城的價值可見一斑,可謂遍地是瑰寶! </h3><h3> <br></h3> <h3>  今天早餐后離開箱根,換乘兩列新干線于中午時到達京都。這是我們今后三天入住的美滿如家酒店,位于京都市中心的新町三條。從京都車站坐地鐵去酒店僅需二站,到烏丸御池站下車步行七八分鐘就到。從烏丸御池站去二條城也是二站路。綜合本次日本之行所住酒店,這是性價比最高我們最滿意的酒店。</h3> <p> 由于對京都有所了解,入住手續一辦完即趕往世界文化遺產的二條城參觀。進入地鐵車站時,見到一群中學生在幾位老師的帶領下和我們差不多同時下到地鐵,可能有老師去買票了吧,為不妨礙來來往往的眾多乘客,孩子們都很自覺地聚攏一起或蹲或坐地上等候。在東京在京都及以后幾天在奈良和大阪,經??吹酱┲麧嵭7闹行W生在老師帶領下,在各個歷史文化遺產地參觀,並有專人講解。我注意到,和我國學生集體出游都乘坐包車不同,日本孩子集體出游多數是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鐵和巴士,並且非常注意不妨礙他人。</p> <h3>  二條城始建于德川家康幕府時代的1603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聽著好像年份不長,但它作為日本從封建社會向現代文明社會轉型的重要政治舞臺,許多重要政治人物和事件在此上演。二條城的御殿和庭院,也將日本文化中精致、簡約、典雅的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嘆為觀止。這是一座見證了德川家族的榮辱興衰及日本歷史變遷的城池!</h3><h3> 二條城由城墻和外護城河環繞,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400米。正門是東大手門,游客由此出入。圖為大門一側,門柱上下包有金光閃閃的銅飾,前豎一金色小屏風,用繁體漢字豎寫“慶祝天皇陛下衘即位”等等,落款“世界遺產二條城”。<br></h3> <h3>  東大手門的另一側,門柱上下兩端包裹的金色銅飾看得更加清楚,漆黑厚重的木質大門密密地釘著堅實的鐵條和泡釘,盡顯權傾天下的德川家族風范。</h3> <h3>  從東大手門進入后,在院子的東南角可見一哨樓,又稱東南隅櫓,從前是用于監控外護城河,拱衛二條城院內及唐門之安危的。</h3> <h3> 唐門,是二之丸御殿的正門,其形狀屬于最高級別,門屋頂的前后有唐破風,類似于唐代抱廈結構,屋頂采用了檜柏樹皮。大門內外豎有四根柱子,雕刻著鶴松竹梅,另外還雕有獅子,據說是為了守護御殿。2013年經過修復后,重現了當年包金貼銀的輝煌身姿。</h3> <h3>  進門后從院內逆光拍攝的唐門另一面,能夠隱約看到它精美的紋飾和精湛的雕琢。</h3> <h3>  唐門打開的一側大門。</h3> <h3>  二之丸御殿,是二條城最重要的國寶級建筑遺產,由東南向西北呈雁翅狀修建了6棟建筑相連,內有33個房間,鋪了800多張榻榻米,裝飾著松鷹虎豹及四季花卉等象征德川家族威嚴的壁畫。房間和走廊的建筑裝飾簡潔美觀,結構連接處時有雕刻描金,或貼以金箔點綴,頗顯高貴雅致。</h3><h3> </h3> <p>  為保護國寶,參觀時必須脫鞋換穿專用拖鞋;同時還禁止攝影,不能將我之所見及時與各位讀者分享。神奇還在于,在御殿走廊的地板上行走時會發出黃鶯般輕微的鳴叫聲。事后得知,這是當時一種刻意的設計,由嵌入地板的鋦子(可理解為中空的管狀彎釘)與打入支撐地板的橫木上的釘子,在重力作用下呈雌雄狀摩擦發出的聲音。</p><p> (上圖為儷鶯走廊,取之網絡)</p> <p>  作為德川家康幕府時代在京都的權力象征, 從歷史的角度看,二之丸御殿的重要性遠超二條城的其他建筑。正是在二之丸御殿的大廣間,它見證了日本最重要的歷史時刻之一。1867年10月,其家族第15代的德川慶喜將軍,在西風東漸,內外壓力日甚的關鍵時刻,順應時代潮流與民眾呼聲,決定將祖輩打下的“江山”,即軍政大權和平奉還明治天皇。由此開啟了明治天皇的維新時代,實現了當時日本在亞洲的快速崛起,促成了日本從封建社會向現代文明社會的轉型,但其真正的轉型成功,還在二戰結束以后。</p><p> 在二之丸御殿的走廊,又遇到了剛才在地鐵站見過的那些中學生,他們到此參觀,聽著專人講解,就像在實地上歷史課。但以他們的年紀未必能夠理解,德川慶喜將軍和平交出軍政大權的艱難和偉大。作為一個中國游客,既痛恨因德川將軍還政于天皇而強盛起來的日本對我國的侵略,又痛惜于中華鮮有真正洞察世亊又深明大義的時代偉人!</p><p> (上圖為二之丸御殿的大廣間,取自網絡)</p> <h3>  出二之丸御殿,邁過這道大門,就進入了二之丸庭院。</h3> <h3>  從庭院看二之丸御殿,白色的窗簾后便是連接各御殿的儷鶯走廊。</h3> <h3>  精致玲瓏、典雅怡目的書院式庭院,經過精心設計和養護,池水、奇石和勁松,組合成了一幅立體的浮士繪。</h3> <h3> 出二之丸庭院,穿過內護城河上的東橋,來到本丸櫓門。櫓門的門楣、門柱和大門,都包以青銅,並鑲嵌著密密的青銅泡釘,凸現出本丸御殿的滄桑感。</h3> <h3> 時令已是初冬,本丸庭院內的紅楓,依然密集似火。</h3> <h3> 庭院內的古銀杏長勢仍旺,樹上黃葉姿意瀟灑,一夜風過,地上鋪滿傘形黃葉,不禁想起宋人詩句:等閑日日任西東,不管霜風著鬢蓬。滿地翻黃銀杏葉,忽驚天地告成功。</h3> <h3> 本丸庭院內疑似天守閣遺址。</h3> <h3> 內護城河邊的老楓樹,枝干遒勁,滿樹紅葉,只可惜了一地落紅。</h3> <h3> 本丸御殿及庭院由內城墻和內護城河環繞,方方正正。前有二之丸御殿和庭院,外筑城墻和護城河,整體呈長方形城池,雖較東京皇居略小,但更為規整。</h3> <h3>  從二條城宮門出來,余興未盡,又興致勃勃地趕到八坂神社。日本到處是神社,在一定意義上,它是最能體現日本人精神文化的地方,至今在他們的生活中仍然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h3><h3> 氣勢非凡的八阪神社是關西地區最知名且歷史最悠久的神社之一。整年香火鼎盛,尤受商人和年輕人喜愛。在那里,神社套著神社,鳥居連著鳥居,每一個神社和鳥居都有著不同的造型與色彩,演繹著不同的故事。</h3> <h3> 神社南門的大石燈籠。</h3> <h3>  橙紅色的門樓,高大威武。</h3> <h3>  神社內還有各種不同大小和類別的神社,分別針對不同的需求。上圖是惡王子神社,問了當地日本朋友才知道,日語中的惡王子是指年輕力壯的男青年,看來這座神社是專司身體強壯,祛病消災的。</h3> <h3> 疫神社,是專司祛病強身的神社。</h3> <h3> 美御前社,是專司賭博贏錢的神社。</h3> <h3>北向蛭子神社,也是專司賭博贏錢的神社。</h3> <h3>  進神社祈愿,拜殿前掛有很粗的麻繩,麻繩頂部綁著鈴鐺,祈愿前通常先搖響鈴鐺,向錢箱里投進一個50或100元的鋼幣,日本人稱“叫醒”神靈,然后鞠躬二次,拍二下手,雙手合十,低頭祈禱或默念心中的愿望,結束后再搖晃一下鈴鐺,再一次鞠躬后轉身離開,這才算完成一次參拜儀式。</h3> <h3>  穿過各種鳥居,眼前是高懸多排燈籠的神樂殿。</h3> <h3> 換個角度上看神樂殿。</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側看神樂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字騎屋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燈籠排排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祈禱當心虔。</p><p><br></p> <h3> 日本多神社,而且特別親民,八阪神社對于美好姻緣的祈愿尤其靈驗,深受青年男女的喜愛。</h3> <h3>  時至傍晚,神社兩側的燈籠亮起,樹影下的神道變得幽靜肅穆,帶著些許神秘。</h3> <h3> 上燈時分的本殿一側。</h3> <h3>  天色已晚,我們沿著神社小道,打算從側門出去,最后在一個神馬舍中看到有對大型的彩陶駿馬,不明白是干什么的,神社之吸引人,就在于它對游客來說還有諸多未知可以探討。</h3> <h3>  今天繼續京都的旅程,上午搭乘嵯峨野號游覽小火車,在嵐山觀光區穿行了約25分鐘。</h3> <h3>  小火車在楓林中穿行,翻山越嶺過隧道,沿途的山清水秀紅葉綠苔和保津川大橋,在搖晃中看了個眼飽。</h3> <h3>  嵯峨野號速度不快,透明的玻璃車頂和寬大的窗戶,正適合慢慢品味沿途的風景。車到終點,周圍一片農田,回程車需等一個小時。我們在農田邊上一片顯然是農民的住宅區轉了半個多小時,簡直不敢相信這是農民住的。住宅設計精巧,幢幢玲瓏別致,宅院大都很小,有些小至一二公尺寬,但一定會有勁松、紅豆、垂柳或盆景等等植物花草探出低矮的圍墻。</h3><h3> 回到月臺等回程小火車,看到有小販在賣烤紅薯和烤玉米,一塊紙板上寫有600元和一些日文字,也沒細看,就買了兩個一手握的烤紅薯和兩穗烤玉米充饑,付款時攤主說優惠我們200元,收費2200日元。合著每個紅薯或玉米,都比日本的麥當勞兩份漢堡包加兩杯咖啡還貴。這就是為什么日本的農民那么富有,在餐館吃飯時蔬菜量總是很少的原因——因為日本的農民及農業產業,數十年來一直得到政府的特別照顧和保護,從稅收(含進口關稅)、金融、農技,具體到化肥、種子等等,都有政府政策的強力支持,農民也因此成為自民黨政府穩定的鐵桿支持者。</h3> <h3> 小火車回程時我們提前一站下車,來到了嵐山的天然氧吧大竹海,漫步其間,滿目青翠,清新養眼。</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風過竹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姿百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萬般柔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盡情掃拍。</p><p><br></p> <h3>  穿過大竹海,便來到了世界文化遺產地天龍寺。天龍寺歷史悠久,始建于1339年,其間歷經戰火變遷和多次祝融光顧,現存之殿堂,多為明治時代重建。故此我們進庭院而未入廟堂,在庭院內流連而未久留。</h3> <h3> 天龍寺庭院由日本國師,享有盛名的巨匠夢窗疏石設計,尤其是庭院以嵐山等為借景的“曹源池”,被日本政府第一個指定為國家特別名勝。圖為“曹源池”一角。</h3> <h3> 庭院內的紅楓,美得讓人不忍離去。</h3> <h3>  據說明治年間重建法堂,鈴木松年繪畫守護佛法的巨龍時,動用了60多名僧人為他磨墨。圖中高高聳立的石硯,就是為了紀念鈴木松年而立,傳說參拜此碑可以幫助學好書法。石硯之下有名為“洗心”的洗手池,為參拜禪寺者洗手洗心去除心中雜念而設。</h3><h3><br></h3> <h3> 庭院一角的金蟾池。據說金蟾是招財之物,不僅能夠旺財,還能辟邪,護佑家園。</h3> <h3>  從天龍寺出來不遠,就是因源氏物語而聲名大噪的野宮神社。這里有個梗,因為源氏物語里具有皇室血脈的光源氏的第二任正妻,紫式部曾在此住過。野宮神社前方的黑木鳥居與眾不同,是用帶有樹皮的木材制成,每隔幾年換一次。</h3> <h3>  神社不大,卻是日本祈求良緣最有名的神社之一,引來許多戀人和夫婦參拜。</h3> <h3>  據說野宮神社有三大祈愿特靈,一是求良緣,二是求子孫,三是求學業。圖為祈求安胎保母子平安的繪馬。</h3> <h3>  神社里的石燈籠和青苔,讓人想到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懸車之年,忽焉已至。</h3> <h3>  結束在嵐山的游覽,準備去看另一世界文化遺產金閣寺。登上軌道交通車,乘客不是太多,我恰巧就在第一節車廂駕駛員的右后側,透過駕駛室右側空檔,能清楚看到前方來車,特別是能看到那位女駕駛員的辛苦。見她駕駛時注意力高度集中,每到一站都要下車,與站臺后邊的員工揮手示意,觀察上下乘客,關門后還要打開駕駛室窗戶探身出去察看,確認安全並見到信號后,再緩緩啟動車輛逐漸加速。</h3> <h3> 金閣寺全稱為金閣鹿苑寺,以供奉釋迦牟尼佛骨舍利的金閣而聞名于世。寺院始建于鐮倉時期的公元1224年,距今近800年,卻是禍亂不斷,幾近變遷?,F寺是1952年根據舊時的圖紙、照片、古文資料等重新建造,又于1980年進行了大規模重修。</h3> <h3> 這是寺院的右側大門,原木素色,頗顯雅致。</h3> <h3>  金閣寺不大,游人卻很多。圖中的金閣是寺院之寶,按照日本人的說法,一層采用寢殿形式建造,二層采用武家形式建造,三層則采用具有中國風格的禪宗佛殿建造,是室町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建筑的二三層內外均貼有金箔,舍利則被供奉在三層。整個建筑金碧輝煌,在池水的倒映下,金光燦燦,晃得人難以睜眼。</h3> <h3> 金閣的頂端,還屹立著一只展翅欲飛的金鳳凰,象征著吉祥喜慶。</h3><h3> (上圖金鳳凰取之網絡)</h3> <h3> 在世界文化遺產地,總能遇到身穿整潔校服,在老師帶領下的中學生參觀游覽,聽取專人講評。毫無疑問,這是最好的歷史文化教育,也是最生動的愛國愛鄉土的教育!</h3> <h3> 繞到金閣的背后逆著陽光看金閣:蒼松虬枝在上,水中金色蕩漾,金閣居中耀眼,別有一番風光。</h3> <h3> 金閣寺本殿一角。</h3> <h3> 每到一個寺廟或神社,總有虔誠的信徒在大神或佛祖前許愿祈福,看到那種沉浸在無我狀態中的信徒,自己內心也會生出感動。</h3> <h3>  傍晚時分來到京都有名的錦市場,各種海鮮小吃、酒肆飯館、日用雜貨,應有盡有,引得人潮川流不息,熱鬧非凡。</h3> <h3></h3><h3> 我說今晚的最佳小吃是瑤柱。</h3> <h3>  太太說今晚最佳小吃是蟹棒。</h3> <h3>  人說秀色可餐,此話還真能借用;有時還未動箸,美景看著就已飽了!</h3> <h3>  京都第三日,按照預定行程,我們早早趕到又一世界文化遺產的清水寺。清水寺始建于公元798年,內有一瀑布,流水清洌,終年不絕,為日本十大名泉之首,清水寺也因此得名。</h3> <h3> 進門不遠處,就是清水寺的一張名片三重塔,色澤橙紅艷麗,造型秀氣俊美,由于塔身較高,在清水寺周邊都能看到它俊俏的身影。</h3> <h3>  清水寺主要供奉千手觀音,主殿外據說用139根立柱支撐,硬是搭出個碩大的舞臺,又稱“清水舞臺”,我們到時正逢主殿大修,未能得見全貌,但還是被其氣勢所震撼。</h3> <h3>  清水寺一側緊閉的寺院大門,原木素色,連接處用醒目的黑色金屬件加固,高高的原木門檻,橘紅色的門楣,精致而又堅固。</h3> <h3>  繞清水寺主殿而下,由山墻處眺望主殿。</h3> <h3>  這就是寺院終年不絕的音羽瀑布,實際為三股綿延不斷的泉流,據說分別代表長壽、智慧和健康。指南上說游客如果經過,一定要用竹勺喝上一口,可惜游客過多,我們掃拍一圈后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此地。</h3> <h3> 紅楓掩映下的三重塔。</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無處不在三重塔,</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心有戚戚常牽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藍天白云作畫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紅楓折腰亦護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紅葉滿畫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青青,</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云輕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綠黃相間似云錦。</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知名的石塔,</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矗立在乏人問津的山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百年的等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只為了知音探訪的剎那!</p> <h3>  子安塔,以祈求順產保佑母子平安之塔,在沒有現代醫療條件的的年代里,它是孕婦和家人的重要精神寄托。</h3> <h3>  隔著溝壑看對面山坡,青松蒼勁,紅楓仍火,初冬時節的子安塔,隱隱約約,掩映在紅綠之間。</h3> <h3> 從清水寺出來,大門前有塊叫門前町的商業區,連著一條上百年的下坡老街,我們沿著其中最熱鬧的二年阪三年阪往外走,兩旁是鱗次節比的和式小店,出售各種具有大和風情的小商品小物件。我給自己選了一套黑金色的日式陶瓷酒壺和酒杯,剛好和家中一套素色的日式瓷器酒壺酒杯相配。</h3> <h3>  陽光下的二年阪,青石板路兩旁,都是格子木門小店,前方是法觀寺的四重塔,清秀俊美,和式風情十足。</h3> <p>  清水寺出來,坐上了前往伏見稻荷大社的巴士。車到半途一個不知名的站點時,忽見駕駛員起身向全體乘客鞠了一躬,用日語說了兩句什么,然后快速走到車廂中部將面對中門的兩把活動椅子翻了起來,接著從中門邊的小立柜下方,抽出一疊折成三塊的板子,展開后架在人行道和巴士中門處形成一個斜坡,隨后一位坐著輪椅車的老太太被人快速推上車來,駕駛員隨即收起折疊板放入原處,然后幫著將輪椅車固定在翻起的活動椅子區域。</p><p> 這一切就在我眼前發生,發生的那么突然和快速,以至于我來不及作出反應巴士又啟動了。類似的畫面我在網上也曾見過,那是有人在車下拍了視頻上傳網絡的。其實這樣的事情在日本每天都在自然發生,日本是全世界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沒有之一,照顧好老人和殘障人士早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而日本政府竟然能將此共識落實的這么扎實細致,將國民照顧的這么好這么貼心,卻讓我內心生出感動。等到這位坐輪椅的乘客到站時,我悄悄掏出手機,讓阻擋我鏡頭的乘客稍微偏讓一下,于是就有了這后半段下車時的視頻。</p> <h3>  伏見稻荷大社,工整渾厚遒勁的陰刻石碑,看著親切可人。入口處的大鳥居,據說是豐臣秀吉于1589年捐贈。創建于公元8世紀的伏見稻荷大社,是遍布日本3萬余座稻荷神社的總社本宮,供奉的是掌管農商,保佑生意興隆、五谷豐登的神明。</h3> <h3>  在神社側面及鳥居旁邊,都立有各式狐貍石像,這是因為狐貍被視為稻荷神明的使者,能給人帶來好運。狐貍臉形的繪馬,因此也成為了神社的一大特色。</h3> <h3>  鳥居是日本神社的一種標志性建筑,類似中國的牌坊,但要簡單許多,寓意也不相同,它由兩根支柱,上架兩根橫梁組成。鳥居代表著神域的入口,走過了它,就相當于你從凡間進入了神域。在稻荷神社,穿過隧道一樣橙紅色的千本鳥居,就是稻荷神山的入口,從這里可登上稻荷神山。</h3> <h3>  伏見稻荷大社特別受到商人的青睞,密集的鳥居隧道,實際是商人們在稻荷神社祈愿,在神明的幫助下實現后在此還愿而成的。每次遂愿后捐建一個鳥居,大小根據各人或各商號的實力和心愿而定。由于遂愿者越益增多,稻荷神山的鳥居隧道也越來越多而密集,由此形成了世所罕見的千本鳥居及現象。</h3> <h3> 游客眾多,千本鳥居難得有曲徑通幽之時。走完千本鳥居原以為能夠就此登頂,其實還早著呢,走到山頂還有4公里,約需2小時左右。我們應該屬于這個年齡組最堅強的一類,差不多已經登頂,差多少?差了二三百米,因腳踝傷而被迫返回。</h3> <h3> 鳥居盡頭是家族的小神社。日本到處是神社,神社已是一種深入日本人骨子里的文化。出生、上學、工作、姻緣、開業、生意……處處離不開神社,在稻荷大社,尤其是祈求生意興隆,保佑家人平安最為靈驗。</h3> <h3>  側看鳥居的密集程度,每有一個鳥居,就代表著一個商人或商號的成功。</h3> <h3> 從鳥居之外望前看,因游客太多,形成了一道鳥居外的小道。由于千本鳥居聞名遐邇,名氣實在太大,以至于我們光顧著在鳥居附近打轉,都沒有進入神社本堂。</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總有一種力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讓愿望在稻荷山翱翔。</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造天設的美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是遂愿鳥居的翅膀!</p> <h3> 這應該是個大阪商人家族的神社,因祈求神明賜子,如愿后在神社納奉。</h3> <h3> 密密麻麻的微型家族神社,石造的鳥居和神社,反映了建造人家的虔誠和心愿!</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家族神社雖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卻能在此打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誰使神明顯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且看狐仙媚笑。</p> <h3> 在伏見稻荷大社游覽了2個多小時,我們一路還在討論稻荷神社在日本人生活中的現實意義,轉眼便到了日本國寶“三十三間堂”。</h3> <h3> 三十三間堂的正式名稱為蓮花王院,始建于公元1164年,后遇祝融光顧,又經4次大規模整修,至今已保存了700多年。三十三間佛堂全長約120米,寬約22米,整體建筑高約16米,為正規鋪瓦屋面的“全絲柏建造”形式,是世界最長的木制建筑,沒有之一。長120米的佛堂正面因被柱子分割成33間,每間約1.8米左右,故稱“三十三間堂”。</h3><h3><br></h3> <h3> 由于木雕的保存要求很高,佛堂內禁止攝影,參觀時必須脫鞋換穿專用拖鞋,照明燈光又不能過亮,這對參觀者的耐心和欲求是一種考驗。好在我們對如此生動的藝術品本就有著十分的興趣,在優雅的熏香中,我們就像在羅孚宮,又像在圣彼得大教堂一樣舍不得挪步,120米的距離,我們整整走了1個多小時。最最可惜的是禁止攝影,不能與讀者朋友們即時分享。</h3> <h3> 佛堂以中央的巨大佛像本尊為中心,左右各供奉500座一人身高的佛像,共計1001座主佛,又稱“十一面千手千眼觀世音”佛像。這些佛像都是以絲柏為材料,采用“木塊鑲嵌工藝”制成。制作難度極高,保存難度也不小。</h3><h3> (上圖為本尊觀世音坐像,取自網絡)</h3> <p> 1000尊一人身高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觀世音”立像,就像一個龐大的戰斗序列隊陣,即便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也讓俗人的我連想到西安出土的兵馬俑戰陣。站在龐大的觀世音群像前,用栩栩如生已不足以形容這些木制藝術品的珍貴和成就,感覺自己渺小得就像佛堂周邊的細小沙粒。</p><p> (上圖為觀世音群像圖,取自網絡)</p> <h3>  佛堂兩端更高一層的云座上站著的是風神和雷神,那是古人對自然及氣候所懷有的那種敬畏和感激之情創造出的假想之神。一座是擊鼓雷神,另一座是肩扛風袋的風神,都是鐮倉時代的名雕,也是日本的國寶。</h3><h3> (上圖中的風神和雷神,取自網絡)</h3> <h3>  位于觀音像前排和中尊觀世音坐像四周富有變化的28尊佛像,是保護千手觀音及其信徒的神,其姿態得到了逼真的表現。為使眼睛顯得更加逼真,采用了鑲嵌水晶這一稱為“玉眼”的制作工藝。</h3><h3> (上圖兩尊力士佛像,取自網絡)</h3> <h3>  參觀結束,我們圍著佛堂轉了一圈,在佛堂山墻銀杏樹前站住了腳步,我和太太的討論仍然停留在佛像身上。常識告訴我們,木制品不是玉石制品,它對環境溫度和濕度的要求苛刻的多,能保持700年而不朽不爛不開裂不脫落,我對日本人為保護歷史文物而不遺余力的精神而欽佩!</h3> <h3> 從院子的東南角望去,高挑的佛堂檐角,簡約而又美觀。</h3> <h3> 三十三間堂不大,庭院同樣不大,但設計卻很精巧,有一對小池塘,塘邊栽種的花草綠植都非常養眼。</h3> <h3>  兩棵高大的銀杏老樹間,竄出一抹火紅,與滿地的落葉,相對亦相諧。</h3> <h3>  庭院東大門和迴廊一角。</h3> <h3>  從三十三間堂出來原本想去京都御所,下到就近的地鐵站卻發現有些異常,電子屏幕不斷有紅色的日文逐字掃過,人們看到后多數轉身就走,但也有人在原地等候。我們不知原委,仍然持票想通過閘口,卻發現幾臺閘機都有紅色的大Ⅹ顯示,並有制服工作人員向我們搖手,示意不能進去。問制服人員出什么事了?他邊搖手邊說日語,搞得我們進退兩難一頭霧水。</h3><h3> 這時身邊一位戴著大口罩扎著大圍脖身穿深藍色校服的女孩掏出手機,兩手飛快地按鍵后給我看,竟然是中文唉!中文說這段地鐵系統出故障了,你們要去哪里?我趕快用手機翻譯回復去京都車站。女孩看后跟制服人員說了幾句什么,然后從閘機邊門進入大廳,在一個豎立著的小盒子上按了兩下,吐出二張圖片中的小票,她拿起小票從原路返回,邊將小票遞給我邊示意我們跟她走。</h3> <h3> 女孩在前引路,我們跟著她出站左拐,過馬路再左拐,來到了一個有多條線路巴士??康恼军c,剛好有輛巴士駛出站臺,女孩指著車輛“啊”了一聲。又領著我們轉到站臺牌子后面,手點其中一條線路及到站時間,指指剛剛遠去的巴士,又指指我手中的小票,用手機打了“補償”二字。我們一看小票印著100元,她又打了補償二字,趕緊掏出兩個100元的鋼幣,女孩見狀連連后退,在手機上又打了“補償”二字。這時看到其他侯車者中也有拿著小票的,一下明白了整件事的大概——日本的地鐵當局可能有此規定,由于地鐵方面的原因而造成乘客損失或耽誤時間的,地鐵方會作出一定補償,比如每人100元小票在乘巴士時作為現金扺扣。再看站臺車牌的日文字,我們也能猜個大概,我們要乘坐的就是剛剛開走的那趟直達京都車站的擺渡車,間隔時間較長,下一班車要20分鐘以后。</h3><h3> 當天風大,見此情景,我們真情實意地謝過女孩,讓她趕緊回家。誰知她打了一串字符說,她原本就要在這里等媽媽。我回復“一個善意的謊言”,她看后竟然笑出了聲。然后又按鍵說這兒線路多怕我們上錯車。她的善良和可愛,一下竟讓我們也舍不得她走了。我提出要給她照相留作紀念,她大大方方地將口罩拉下,一笑兩酒窩地讓我照相,還摟著太太一起照。太太說你多大啦?姑娘回復17歲,中學生。交談中我們得知,姑娘名叫“真由”。太太說日本女孩如果可愛,稱呼時可以加個“子”字,我們叫你真由子好嗎?“真由子、真由子”,她一邊學著我們的中文發音,一邊點頭用手捂嘴咯咯咯地笑出了一串銀鈴聲……。</h3><h3> 在來來回回的手機和簡單的英語聊天中,我們乘坐的巴士終于進站,我和姑娘握手,太太和她緊緊擁抱:謝謝你,真由子!祝福你,真由子!!再見啦,真由子!!!</h3> <h3> 圖文原創,謝謝觀賞!</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郑县| 长沙县| 敖汉旗| 瑞金市| 汉中市| 靖州| 扶风县| 来宾市| 彰武县| 荃湾区| 巴马| 嘉荫县| 油尖旺区| 博罗县| 霸州市| 定兴县| 荣昌县| 彭水| 日照市| 大洼县| 双峰县| 灵台县| 察哈| 龙口市| 张掖市| 长春市| 老河口市| 砚山县| 如皋市| 桃园县| 馆陶县| 东乌珠穆沁旗| 汤原县| 彩票| 铁岭县| 遂川县| 南雄市| 博野县| 雷州市| 临沭县| 邯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