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我寫了1068張明信片,而這些明信片是我過去幾年的手繪。</h3> <h3>最近看了一本書《愛的五種語言》(the 5 love languages) ,理解了我的語言是 gifts (禮物) & service(服務)。</h3> <h3>我喜歡通過觀察,準備小禮物,給人帶去小確幸 —— 健康零食、自己做的花束、手寫明信片,還有體驗,比如瑜伽、尊巴課。 每次去超市,我可以在里面待上1小時。 </h3><h3><br></h3><h3>明信片不僅是生活瞬間的記錄, 手寫和郵寄的過程也是在分享與表達,好像把自己的一部分也寄出去了。</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1</b></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Someone is thinking of you</font></b></h3><h3><br></h3><h3>紐約的網友Vivian收到卡片后,說收到陌生人的來信 feeling being cared.</h3> <h3>我們都在尋找一種歸屬感和連接。 現在社會節奏很快, 快到每天好像流星一般,一劃而過。收到一個認識又有些陌生的人的來信,會觸及內心柔軟的部分 —— 「<font color="#39b54a">啊,原來有人想到我了。</font> 」</h3><h3><br></h3><h3>收到禮物是朋友之間的問候,而住民宿遇到的善意,則是<b> even those who don’t know you care about you.</b></h3> <h3>最近住在Margi奶奶家,她送我去上課,借給我靴子去拍照,邀請我到她后院的有機果園采橘子,分享給朋友們。每天早起,在房間里,我都能聽到Margi和隔壁屋房客分享我的故事和書。 內心好像是冬日里吃到了烤紅薯一般溫暖。</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2</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善意的回饋</font></b></h3><h3><br></h3><h3>前段時間,我翻開了2008年申請大學的作文,當時給普林斯頓大學的文章,講的是我剛到異國他鄉留學的時候,不同的陌生人給我的幫助。</h3> <h3>從一個人拎著三個箱子轉車,一位黑人大叔幫我拎箱子,到高中寄宿家庭的爺爺奶奶把我像家人一樣對待。 這可能也是為什么,我會喜歡民宿,喜歡到陌生人家里去看看。</h3> <h3>從高中到現在,是人們的善意,給了我勇氣去克服一個個困難,并且不再害怕陌生的環境。<font color="#39b54a">因為我知道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有一位或者幾位朋友在等著我去拜訪。 </font></h3><h3><br></h3><h3>每個人選擇做的事情,并且能夠堅持下來的事情,可能都是來自于多年前的影響。 一次又一次受到人們善意的幫助,我也用自己的文章、繪畫,來回饋人們給予過我的溫暖與愛。 </h3><h3><br></h3><h3>這里引用12年前大學申請作文的原文,</h3><h3><font color="#39b54a">"I will always cherish how Henry lit the candle in my heart; this lucky act reminds me that I, too, owe the world stories in word and art. I know I cannot do everything, but I will not refuse to do the little things that might impact other’s lives. Maybe at this moment, another girl or boy in China is giggling at my canoeing anecdote and taking action because of it." </font></h3><h3><br></h3><h3>(我會一直感謝Henry在我心中點燃的蠟燭, 這份觸動提醒我,我可以通過文字和繪畫與世界分享故事。 我知道我無法面面俱到,但是我不會拒絕去做那些可能影響他人生活的小事。也許此時此刻,另一位小朋友正在閱讀我的留學故事, 并為自己的夢想行動。 )</h3><h3><br></h3><h3>看完這段話,我非常震驚地感受到:過去可以預測未來。<font color="#010101"><b>Let's pay it forward together.</b></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3</b></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畫畫療愈</b></font></h3><h3><br></h3><h3>我為什么會開始做手繪明信片呢? </h3><h3><br></h3><h3>2017年, 心理醫生和我說過:" 你習慣了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很滿,坐在車上也在修照片。你需要做一些看似「無用」的事情,一些發自內心,不帶任何目的的事情 —— 不是為了寫書而創作,不是為了辦畫展而畫畫。 " </h3><h3><br></h3><h3>從那之后,我恢復了畫畫 ,主題是我住過的家,遇到的寵物,參加的體驗。 有些場景,如果不馬上動筆畫下來,我感到渾身都不舒服 ,這是一種內驅力。畫畫的過程成了對我最好的療愈,而我也希望這些溫暖的角落、可愛的寵物,帶給世界更多的溫暖。</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4</b></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孤島 vs. 連接</b></font></h3><h3><br></h3><h3>曾經看到過一個報道,在智能手機的時代,人與人的交流越來越少,我們每天在和機器互動,人們成了一座 "孤島"。我自己也是重度手機使用者,工作、生活、導航,已經離不開手機,甚至有時候,會無目的的刷手機。 最近看手機中APP使用的時間,都不敢相信自己對手機的依賴。 </h3><h3><br></h3><h3>我嘗試設立一些習慣,來做出改變 —— 睡前把手機放到夠不到的地方,和朋友吃飯把手機放下。 除此之外,我喜歡給人寫明信片, 每一次拿起筆給人寫贈言, 都特別開心??。 </h3><h3><br></h3><h3>6月去喀納斯的時候, 給在深圳創業的朋友寄了明信片,他最初聽說可能要半個月收到,</h3><h3><br></h3><h3><font color="#39b54a"> " 我以為是寄快遞呢!在深圳的我適應不了這種慢生活。 好像回到了二十年前,感覺像是在等待遠方一個筆友的回信。"</font></h3> <h3>2個月后明信片到了,他說,</h3><h3><font color="#39b54a">"記得我剛上高中,最開心的事情莫過于收到筆友的來信。今天收到你的明信片又重溫起了當年的時光,現在終于又有了一個新筆友了,Yeah !" </font></h3><h3><br></h3><h3>他的比喻讓我想起了初中時期的筆友,那時候人與人的距離是一封信,而現在是一條微信。</h3> <h3>習慣了快遞、高效、微信的溝通,這樣的紙筆交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溫度。</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5</b></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101份微笑</font></b></h3><h3><br></h3><h3>有網友說我的微笑是治愈的,如果它是一種SuperPower, 我希望可以給更多的人帶去治愈, 不僅是我的微笑,也通過我的作品。 </h3><h3><br></h3><h3>2019年一路行走,一路在寫明信片,有種播種的感覺。手寫一張張明信片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101個難忘的微笑。</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波黑縫紉店的Selma阿姨,把我穿了多年的羽絨衣補好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倫敦咖啡館遇到的巴黎雙胞胎姐妹,特別喜歡小狗的畫</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倫敦畫家Rod,他挑選了一個Dream Big的工作室</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川關壩養蜂人的孩子</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做快樂的小朋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墨西哥的素食廚師 Morgan ,眼睛純凈</h5> <h3><b>明信片是我與世界交流的方式,而挑選明信片的過程,也是了解對方的過程。</b> 選擇貓還是狗? 喜歡書架還是仙人掌? 一個人的選擇和選擇過程往往展示了他們的內心。 </h3><h3><br></h3><h3>有朋友問我「可以發微信,為什么要手寫一個個明信片?效率低?!姑恳粡埫餍牌且环輪柡?,也可能是一個鼓勵,拉近人們的距離,讓我們不再是社交媒體時代的孤島。 </h3><h3><br></h3><h3>2020年,期待把我的畫制作成更多的周邊,臺歷,手帳本,裝飾畫等,分享給大家。</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今日互動??</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你的愛的語言是什么?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你用什么方法和周圍產生連接的呢?</h3> <h3>原創文章,歡迎分享,轉載請私信聯系授權</h3><h3>公眾號: AppleSister_</h3><h3>微博:蘋果姐姐在美國</h3><h3>知乎:鄭辰雨</h3><h3>個人微信:apple_chenyuzzz</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江县|
福海县|
千阳县|
柏乡县|
梓潼县|
化州市|
五原县|
衡阳市|
鄂尔多斯市|
中西区|
当雄县|
临邑县|
南充市|
那曲县|
海原县|
景宁|
任丘市|
班戈县|
定南县|
SHOW|
射阳县|
苗栗市|
岫岩|
博客|
措勤县|
开封县|
乐至县|
清镇市|
平昌县|
霍山县|
台州市|
邢台市|
台东县|
龙门县|
和林格尔县|
漳浦县|
富裕县|
彩票|
泰宁县|
涿州市|
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