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一、姑蘇片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p><p class="ql-block">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首流傳千古的《楓橋夜泊》使蘇州愈發聲名遠揚,而我正是出生在這座悠久的歷史文化名城。雖然六十年前兒時的記憶寥寥無幾,卻像一個個電影剪集片斷,是最清晰、最難忘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蘇州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小橋流水,不是古典園林,也不是寒山寺的鐘聲,而是爸爸營房對面山坡上隆隆的坦克轟鳴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個魁梧的駕駛員叔叔中午回家時見到我總是“嘿嘿”的笑著,他那憨厚的神態至今仍浮現在我的眼前,他滿身油漬的黃色工作服好像從油缸里撈出來一般,而我的爸爸身上總是干干凈凈的,從未見過他穿那樣的工作服,可能原來爸爸不開坦克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次爸爸媽媽帶我們兄弟兩人去靈巖山,看到寺廟里的高大佛像揮舞著法器,呲牙咧嘴、兇神惡煞的樣子,嚇的我哇哇大哭著躲到爸爸身后不敢看他們,這是我第一次受到驚嚇。</p><p class="ql-block"><br></p> <h5> 1961年夏,一家四口在蘇州靈巖山</h5><h3></h3> <p class="ql-block">我們來到寺廟的長廊休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和尚微笑著拿來兩個蟠桃送給我們兄弟倆,媽媽悄悄的跟爸爸說,他該不是想要我們的兩個孩子吧?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少年后重上靈巖山,再次見到那些佛像,據說,他們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也歷經磨難,慘遭毀損,幾經修復后才又重返殿堂。原來人家是四大天王,并非妖魔鬼怪,現在看來,他們也不是那么可怕,或許我已不是原來的我,他們也不是原來的他們了?當年要是真被老和尚相中,說不定灑家如今就是靈巖山寺的住持方丈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聽蘇州的朋友說,我們當年住的地方叫做“老兵營”,文革期間27軍調防石家莊,那時的兵營早已蕩然無存。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又多次去過蘇州,卻從沒有到過我的出生地――滄浪亭醫院,醫院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其實只是一個俗稱,原因是它緊鄰蘇州四大園林之一的滄浪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過年期間終于有機會來到這里——那個讓我踏上人生旅途的地方。現在已由“原100醫院”改為“聯勤904醫院”。可是,為什么還要掛著“原第100醫院”的牌子呢?是怕我找不到嗎?</p> <p class="ql-block"> <b>二、無錫印象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無錫因錫山而得名,因太湖而美麗。我記憶最深的是住宅樓邊池塘里不絕于耳的蛙鳴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無錫是媽媽工作的101醫院所在地,我們家當時主要在無錫居住,也時常往來于蘇州和無錫之間。可能是在無錫居住時的年齡小,印象中只有奶奶帶我們去買菜的躍進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過小時候在無錫發生的一件事卻記憶猶新。大約是在兩歲時的一個驕陽似火的夏日,門口的煤球爐子爐火正旺,我提著水壺就往爐子里澆,滾燙的水蒸汽從爐子下面的出灰口“突突”地朝我的小腿噴來,頓時我的腿被燙起了一片大水泡。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無錫還有爸爸媽媽的老戰友,是任玉先叔叔和王文志阿姨,他們與爸爸媽媽非常要好,我叫他們干爸爸和干媽媽,在他們家里與任超弟弟爭騎三輪車的事就像是發生在昨天。</p> <p class="ql-block"><b>三、揚州劫難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揚州劫難本是指發生在1129年的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庭腐敗無能,揚州慘遭屠城的歷史慘劇,而我小小年齡竟也在此遭遇了一次生死劫。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媽媽的工作變動,我們家從無錫搬到揚州120醫院,就是現在的武警江蘇總隊醫院的前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天,我獨自來到院內一個廢棄的石灰坑邊,不小心腳一滑就掉進了坑里,瞬間被坑水淹沒。奇怪的是,我并沒有害怕,身子雖然在緩緩下沉,嘴里還往外慢慢的吐著氣泡,我清晰的看到一個個透明氣泡汩汩地在淡藍色的水中往上浮動,煞是美妙,并沒有想到死神就在眼前。然而,一眨眼的功夫,我卻離奇的趴在了岸邊,似如夢初醒,環顧四周竟空無一人,坑邊也沒有任何我往上爬的痕跡。我起身一看渾身濕漉漉的,就呆呆的往家走,路上留下一串串水跡。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問我怎么弄成這樣,我不敢照實說,奶奶也沒有再追問,只是給我換了衣服,囑咐以后要小心,那年我大約4歲。 這件事我從未跟任何人說起,卻始終納悶為什么會突然從水中來到了岸上,冥冥之中,到底是哪位仙人救了我啊? </p> <p class="ql-block">禍不單行。哥哥因為與小朋友騎三輪車,不小心把腿別到車輪子里面了,傷勢嚴重,醫院說弄不好可能要截肢,媽媽哭著喊著不讓截肢。幸運的是,哥哥的腿竟然慢慢的痊愈了。</p> <p class="ql-block">我們家住在一層樓,每年有好長一段時間家里的地面潮濕的都會滲出水來,后來才知道,這是南方的梅雨季節特有的現象。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天的雨季多是電閃雷鳴、大雨滂沱。被淋濕翅膀的麻雀時而在地上嘰嘰喳喳蹦蹦跳跳,時而駐足,焦急無奈地仰望著曾經自由飛翔的天空。雨稍一停,我們幾個小朋友就跑出去捉麻雀,回來用繩子栓著,或者放到籠子里。可是,捉來的麻雀不肯吃食,幾天就會餓死,不知道它們為什么要這樣虐待自己,只有掉在地上的小鳥才傻乎乎的呀呀張著大口要食,他們是被暴雨從屋沿的窩里沖下來的,還是餓急了爬出來的不得而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晴天就捉不到麻雀。看大門的老頭讓我們幾個小伙伴給他撿煙頭,說是只要給他撿了煙頭,就給我們捉麻雀。他要煙頭是把里面那一點點煙絲剝出來再卷煙抽。我們信以為真,為了有麻雀玩,就天天四處撿煙頭。當我們滿心歡喜的捧著裝了大半罐頭盒的煙頭送給他時,他收了煙頭卻絕口不再提捉麻雀的事,我們一下傻了眼,大人怎么還會騙小孩?真是的!這是我第一次被騙。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物資匱乏的時代有錢未必能買到東西。媽媽在院子里開了一片菜地,還養了四、五只雞,其中有一只雞瞎了一只眼睛。一天,媽媽忘了關雞窩門,正是這只瞎眼雞被黃鼠狼子叼走了,媽媽和奶奶心疼的不得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爸爸仍然遠在蘇州,媽媽天天上班,照顧我們小哥倆的重擔就落在奶奶的身上,奶奶常說,那時她背著我,一手領著哥哥,在醫院的院子里深一腳淺一腳(奶奶的腿不好)的走啊、走啊,不知何日是個頭,這段時間是奶奶最辛苦的日子。 日夜的操勞,加上生活困難,奶奶的身體每況愈下,竟然累到吐血。檢查的結果是得了肺結核,幸虧媽媽在醫院工作,奶奶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治療,病情很快好轉。后來雖然未再吐血,但是每到天涼時節,奶奶還是咳嗽不止,媽媽總是提前備好異煙肼等藥物讓奶奶按時服用,在媽媽的精心照料下,奶奶的肺結核病竟然逐漸痊愈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齡,爸爸送我到揚州最好的一家幼兒園,爸爸離開時我大哭著不讓他走,死死的抱住門口的木樁不放,爸爸后來笑話我,說你差點把人家的棚子拉歪了。 剛入幼兒園,阿姨問我會什么?我說會敲鼓,我所說的敲鼓,只是小時候玩的波浪鼓,小朋友們都笑我,原來幼兒園敲的是大鼓,人家都已經“小兒科”了,我還波浪鼓什么的,太“幼兒科”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醫生的叔叔就不如開坦克的叔叔好。大白天的筒子樓里本來就是乎黑的一片,一個剛下班的叔叔故意跺著腳嗷嗷叫著向我跑來,嚇的我趕緊往家瘋跑。在蘇州被佛像嚇的余悸未消,再加上這一嚇,就落一個害怕的毛病,晚上經常做惡夢,天渾地轉的,以至于大院里放映《孫悟空三打骨精》的動畫片電影我都不敢看,一個勁的往媽媽懷里趴。當然,這個叔叔只是跟我開玩笑,與那個看大門的老頭騙人完全不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筒子樓前后栽滿了楊樹,夏天太陽落山,奶奶領著我去捉“馬猴”,每每收獲頗豐。“馬猴”就是北方人說的“節了龜”,這是奶奶膠東老家的叫法。“馬猴”多的幾乎每棵樹上都能摸到一兩只,即使剛下過雨的大白天,也會有“馬猴”破土而出,這可能是揚州給我留下的唯一一件趣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揚州于我雖然沒有多少美好的記憶,卻時常想起兒時那段最難忘的時光,多少個煙花三月流逝,卻再也沒有去過那個讓我歷經生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四、北去的列車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4年,在我六歲時爸爸媽媽從部隊轉業。我們應該是從揚州輾轉到了鎮江乘坐的火車。奇怪的是,火車到了一個江面竟然緩緩的開上了船,船上的多道鋼軌在烈日下反射出耀眼的亮光,一股股熱浪穿過車廂撲面而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爸爸和媽媽指著車窗外不知在議論著什么。原來,這是到了南京,火車坐輪渡過長江呢,爸爸媽媽議論的正是建設中的南京長江大橋。媽媽說,她第一次過長江時也是坐的火車,不過不是輪渡,而是由眾多木船搭成的浮橋,再鋪上鋼軌,她們的后勤部隊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從江北岸坐著火車渡過長江的。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秋的濟南午夜時分,絲絲涼意襲來,漆黑的站前大街靜悄悄,只有滿天的星星不知疲倦,眼睛一眨一眨的,就像蘇州那個駕駛員叔叔,開著他的坦克,沖我天真的微笑著,是那么溫柔,那么善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路邊偶爾傳來“唧唧吱”的秋蟲彈琴聲,兩輛三輪車往東關大街方向駛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寫于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民县|
香河县|
门头沟区|
河间市|
忻城县|
繁昌县|
上林县|
中超|
内丘县|
东宁县|
义乌市|
四川省|
德钦县|
凤庆县|
西畴县|
上思县|
长顺县|
小金县|
罗定市|
宁津县|
吴江市|
清流县|
阿巴嘎旗|
娄烦县|
巴马|
新民市|
遵化市|
惠水县|
漯河市|
克山县|
焉耆|
小金县|
哈尔滨市|
都安|
金乡县|
泗洪县|
哈巴河县|
南康市|
墨江|
武鸣县|
且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