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 <h1> 中國文學史上,有太多早逝的天王巨星,比如王勃,比如李賀、納蘭容若、倉央嘉措、海子、顧城·····正所謂天妒英才。<br> 王勃入仕后,得到沛王李賢賞識,招王勃為沛王府侍讀兼修撰。一次,沛王和英王在一起玩斗雞游戲,一旁的王勃為了給沛王“打氣助戰”,當場寫了篇《檄英王斗雞文》,此文迅速在王公貴族之間流傳。唐高宗也看到了這篇文章,讀后大怒,斥責王勃不勸諫王子,反而有意挑撥諸王間的矛盾。因此下令撤銷王勃官職,禁止出入王府。剛剛起步的仕途就這樣毀于一旦。</h1> <h1> 二十歲這年,王勃再次步入仕途,擔任參軍一職。但是在任參軍期間,他耿介清高,恃才傲物,和同僚關系不融洽,因此被人陷害,犯了殺害官奴的死罪。幸運的是遇上大赦,王勃得免一死。但是他父親卻因此事被牽連,被貶到偏遠的交趾當縣令。王勃就此失去了雄心壯志。</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675年,南昌城里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文學Party。主辦方是南昌城的大領導閻伯嶼,地點就在新建的滕王閣,主題是為滕王閣寫序。閻伯嶼打算利用這次機會,大力推薦自己女婿,他早就安排女婿吳子章提前寫好序文,所以在座的一干“老江湖”都假意推辭。輪到王勃這個楞頭青時,接過筆就寫,閻伯嶼立馬就不高興了,“看你小子有什么能耐,敢搶我女婿的風頭”,于是他退回到屏風后,讓一個仆人報道王勃所寫的序文,當報到“<font color="#ed2308">南昌故郡,洪都新府</font>”,閻伯嶼說:“這是老生常談,誰人不會!”小吏又報“<font color="#ed2308">星分翼軫,地接衡廬</font>”,閻伯嶼不說話了。當小吏最后報到“<font color="#ed2308">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font>”,閻伯嶼聽罷,大聲叫好,說:“這個人下筆如有神助,真乃天才也!”</h1> <h1> 如今世人只看到王勃的才華,不知《滕王閣序》的悲劇;只活了27年的王勃,卻留給世界千年萬年的美麗駢文。<br> <font color="#ed2308">一篇《滕王閣序》,耗盡了王勃的所有心力。 </font></h1> <h1> 唐朝詩人李賀開創了“長吉體詩歌”,有“詩鬼”之稱,他從小就聰明,七歲那年寫《高軒過》,連韓愈都吃驚,小小年紀竟然如此了得,之后名聲大噪,到了十五歲時已經譽滿京華。</h1> <br><h1> 以李賀逆天的才華,本來十八歲那年就可以去參加科舉考試,但不巧的是父親那年剛好去世,到二十一歲,李賀赴長安應進士舉。就在這個時候卻有人荒唐地提出李賀不能考進士,說李賀的父親叫李晉肅,而“晉肅”的諧音是“進士”,李賀如果應進士就是沖撞了他父親李晉肅。</h1> <h1> 李賀身負奇才,報國無門,憤怒悲傷之余寫下《馬詩》二十三首:其中著名的有“<font color="#ed2308">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font>”意識是說我這匹馬什么時候才能得到皇帝的賞識呢?讓我也上戰場立下功勞。他通過詠馬來表現自己的懷才不遇。李賀最有名的一句詩當屬:“<font color="#ed2308">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font>,被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奉為神句,經常化用。</h1> <h1> 唐憲宗時期的宮廷樂師李憑因善彈箜篌而名動京師,他在當時受歡迎的程度簡直是“<font color="#ed2308">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font>,其梨園地位甚至超越了玄宗朝的李龜年。李賀非常欣賞李憑的演奏,寫下了著名的《李憑箜篌引》:<font color="#ed2308">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font></h1> <h1> 李賀沒有按常規套路對李憑的技藝做評判,甚至都沒有描述自己聽曲的感受,而是發揮了豐富的聯想:樂聲仿佛驚動了江娥、素女、紫皇、神嫗、吳剛一眾神仙,調動了鳳凰、老魚、瘦蛟、玉兔一堆動物,連芙蓉、香蘭這樣淡定的植物都被引得悲從中來或者開懷大笑。想象天馬行空,筆法獨出心裁。此等瑰麗的想象,不知從何想來,非李賀不能為也。</h1> <h1> “晉肅”一事對李賀一生的打擊都是致命的,常年抑郁導致身體疾病出現,二十七歲那年他可能意識到自己命不久矣,回到了老家。李賀將死時,突然看到一個紅衣人拿著天書傳喚他,他說我要伺候我媽,不想離開。紅衣人說上帝在天宮修成了一個白玉樓,要你去寫篇記文,這是天上的美差。李賀哭著哭著就斷氣了。<br> <font color="#ed2308">不少人都認為,如果天假李賀以年,以他的天分可取得的成就能與李白一較高下。</font></h1> <h1> 上天不肯眷顧垂憐的文學巨星還有納蘭性德,這位才華橫溢的大詞人,出生之時便帶著老天所有的眷顧----出身天潢貴胄之家,父親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學士、一代權臣納蘭明珠,母親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他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玉樹臨風,有超凡脫俗氣質,寫一手翩然驚鴻的詩詞,卻不是文弱書生,從小習騎射,被康熙皇帝欽點為御前侍衛……<br> 然而,這樣自帶光芒的人生,最后卻卻是英年早逝。</h1> <h1></h1><h1> 二十歲時,他奉父母之命,和兩廣總督兼兵部尚書盧興祖之女,時年十八歲的盧氏成婚。納蘭和正妻盧氏的感情如膠似漆。他們至真至美的愛情只持續了三年,盧氏就因產后受寒而去世。納蘭寫下了一系列悼念亡妻的詞章,聲聲啼血,字字連心,《沁園春》:<font color="#ed2308">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繡榻閑時,并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br></font> 讀罷真是令人斷腸。</h1> <h1> 納蘭性德雖然在感情方面多情多舛,但是文學藝術的造詣同時期難有人可出其右。<br></h1><h1> 《納蘭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之地。縱觀納蘭性德的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艷,頗近南唐后主。</h1> <h1> 他的詞生前即產生過“家家爭唱”的轟動效應,身后更是被譽為“滿清第一詞人”、“第一學人”。王國維贊其曰“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北宋以來,一人而已”。<br></h1><h1> 如果王勃他們不是那么過早地離開人世,中國文學又會增添多少華美的篇章,想想就令人激動,可惜歷史不能假設,<font color="#ed2308">真真是月如無恨月常圓······</font></h1> <h1> 陳學斌,江蘇如皋人,著名作家,長沙橘洲講壇特邀學者,華夏毛澤東文學院專家講師團教授,《毛澤東傳奇》故事創作室副主任、大賽評委會主任委員,指點江山顧問團文學顧問,曾先后發表評論、散文、詩歌等百余萬字,出版有長篇小說《紅色記憶》、《心燈》。代表散文《愛情門洞》 、《人生自是有情癡》 、《江南無所有》 、《十年一覺揚州夢》等,獲全國性文學大獎17次;多年專注唐詩宋詞研究,著有《詩歌是中華文明永遠的瑰寶》、《宋詞對文人性格的影響》、《唐詩的發展脈絡》等學術論文。目前已在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等講授唐詩宋詞專題系列講座上百場次,聽眾數十萬人次,反響熱烈。<font color="#ed2308">搜索陳學斌原創散文或陳學斌教授傳統文化講座(微信號13755133397)</font>可看到作者許多近作和授課視頻。</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珲春市|
咸宁市|
阿克陶县|
澄江县|
夏河县|
高密市|
句容市|
确山县|
宣恩县|
灵丘县|
临清市|
聂拉木县|
开阳县|
延边|
兰溪市|
天津市|
江门市|
弥渡县|
南城县|
安义县|
巴塘县|
宜春市|
扶绥县|
洱源县|
涿州市|
峨山|
高密市|
昌宁县|
洛川县|
保德县|
新余市|
宜阳县|
安乡县|
汉中市|
定襄县|
泾阳县|
布尔津县|
全椒县|
吐鲁番市|
汉源县|
瑞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