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江南行日志之大明寺

玲齋

<h3>  2019年11月18日,我們從鎮江到揚州游玩。</h3><h3> 古往今來揚州都是個讓人向往的地方。唐詩中涉及揚州的詩句數不勝數。李白送孟浩然“煙花三月下揚州”,狂放不羈的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十年一覺揚州夢”,皮日休想起隋煬帝下江南“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即使不太有名的詩人徐凝也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的句子。這些詩句就像散落在海灘上那些光怪陸離的貝殼,讓拾貝殼的人因而向往那片海灘。</h3><h3> 早晨起來就到公交站準備乘車到鎮江長途汽車站,從那里再到揚州。在公交站等車的間隙,遇到一位到揚州上班的姑娘,她告訴我們這里就有直達揚州的公交車,而且終點就是我們要去的瘦西湖。真是吉人自有天相,乘坐公交車就能到達目的地,既便宜又省去了多少周折!</h3><h3> 到揚州后,先找旅店安頓下來,已經是近中午了。本想直接到瘦西湖去,后來考慮,瘦西湖園子大,逛起來費時費力,不如就近找個小點兒的景點玩玩。于是,就選定了大明寺。</h3><h3>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來,寺名多有變化,如隋代稱“棲靈寺”、“西寺”,唐末稱“秤平”等。清代,因諱“大明”二字,一度沿稱“棲靈寺”,乾隆三十年皇帝親筆題書“敕題法凈寺”。1980年,大明寺恢復原名。2002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h3><h3> 人間正道是滄桑,這座古寺歷經千年,閱盡滄桑。多次毀于兵燹,屢屢抖落灰燼得以重生。文革期間,紅衛兵小將以“破四舊”為名,要砸寺廟內的佛像,被周總理急令制止,使古寺幸于難。</h3><h3> 1979年,寺廟全面維修,佛像貼金,大明寺煥然一新。</h3> <h3>  大明寺的山門氣象非凡。高大的牌樓,雄踞兩旁的獅子,巍峨的寺塔,參天的古樹,為古剎增添了許多莊嚴肅穆的氣氛。牌樓上的四個篆書字是:棲靈遺址。</h3> <h3>  牌樓東側的圍墻上石刻“淮東第一觀”取自宋代秦觀的詩句 “游人若論登臨美,須作淮東第一觀”,為清代書法家蔣密所書。牌樓兩側的石獅是清代乾隆時期重寧寺的遺物,1961年移置于此。</h3> <h3>  山門殿上的“大明寺”三個字為趙樸初所書。殿里供奉的彌勒佛,旁有護法神四大金剛。</h3> <h3>  大雄寶殿前,焚爐火正紅。</h3> <h3>  大雄寶殿庭院前,東有檜柏,西有黃楊。正中置有兩尊石鼎。大雄寶殿為清代重建。面闊三門,前后回廊,屋檐三重,為歇山頂建筑。</h3> <h3>  平遠樓是高三層,闊三門,單檐歇山式建筑。樓閣懸掛書有“平遠樓”三字的橫匾。平遠樓初建于清朝雍正十年(1732),樓名取自宋代畫家郭熙《山水訓》自近山而望遠山中平遠之意。</h3> <h3>  走出此門就來到矗立棲靈塔的廣場,也就是步入“棲靈圣境”了。</h3> <h3>  聽導游介紹棲靈塔的來歷。</h3> <h3>  棲靈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壽元年(601年),高九層,唐代詩人李白、劉禹錫、白居易等都曾登臨此塔,并留詩為憑。</h3><h3>李白題為《秋登揚州西靈塔》的詩為:</h3><h3>“寶塔凌蒼蒼,登攀覽四荒。</h3><h3>頂高元氣合,標出海云長。</h3><h3>萬象分空界,三天接畫梁。</h3><h3>水搖金剎影,日動火珠光。</h3><h3>鳥拂瓊簾度,霞連繡栱張。</h3><h3>目隨征路斷,心逐去帆揚。</h3><h3>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黃。</h3><h3>玉毫如可見,于此照迷方?!?lt;/h3><h3> 然而,至唐武宗會昌三年塔遭天火焚毀,空留“棲靈遺址”。1993年,大明寺經多方籌資重修棲靈塔,按隋唐風格設計施工,三年乃成。2014年,塔內安裝電梯,游客可乘電梯登塔。</h3> <h3>  隋文帝仁壽元年(601),文帝楊堅為慶祝自己六十壽辰,詔令在全國三十個州內立三十座塔,以供奉舍利,其中一座建立在大明寺內,稱“棲靈塔”。</h3> <h3>  棲靈塔下的僧人,步履高揚,頗有超塵出世之態。</h3> <h3>  大明寺新建的鼓樓和鐘樓都有日本寺廟的風格,可能是仿照曾在大明寺受戒的鑒真大和尚東渡日本,在日本所建的唐招提寺的樣式。</h3> <h3>  按照往年的習俗 每當新年來臨之際,人們會到大明寺鐘樓敲鐘108下,祈求平安。</h3> <h3>  大明寺戒臺。戒臺是僧徒傳戒的地方,簡單說就好像碩士或博士畢業給戴碩士或博士帽似的,要在這里給晉升的僧人授戒,授戒和持戒是大乘佛教中律宗的主要修持方式。</h3> <h3>  整修中的佛像。</h3> <h3>  募捐的佛像。佛像身后就是一堵功德墻,上面銘刻著為寺廟捐款人的名字。</h3> <h3>  歐陽祠又名歐陽文忠祠、六一祠。歐陽修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揚州太守。為紀念歐陽修任揚州太守的德政,揚州人當時曾建“生祠”(指舊時為還活著的人建的祠堂)于舊城,后祠堂荒廢,移到平山堂后。</h3><h3> 歐陽祠坐北朝南,規模宏大,祠內藏有歷代文人雅士歌詠歐陽修的詩文及歐陽修的石刻像。</h3> <h3>  歐陽祠內蘇軾書寫的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全文為楷書,分為四屏,墨跡端莊敦厚,神韻飄逸。此處的碑刻應該是復制品。</h3><h3> 北宋元祐六年(1091),王詔知滁州,請時任潁州(今安徽阜陽市)太守的蘇軾書寫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并刻石立碑。碑刻現存于安徽滁州醉翁亭景區寶宋齋內,兩塊四面。</h3> <h3>  平山堂,始建于宋仁宗慶歷八年(1048年)。當時北宋大文學家任揚州知府的歐陽修,極賞這里的清幽古樸,于此筑堂。坐此堂上,江南諸山,歷歷在目,似與堂平,平山堂因而得名。平山堂是專供士大夫、文人吟詩作賦的場所。宋葉夢得稱贊此堂壯麗為淮南第一,山堂于元代曾一度荒廢,明代萬歷年間(1573~1619年)重新修葺。清代咸豐年間(1851~1861年),山堂毀于兵火,重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h3> <h3>  平山堂確是個幽靜所在,也是個馳目騁懷的好地方。堂為敞口廳,面闊五間。堂前有石砌平臺,名為行春臺。臺前圍以欄桿,欄下為一深池,池內修竹千竿,綠蔭苒苒,因風搖曳。憑欄遠眺,“江南諸山,拱揖檻前,若可攀躋”,含青吐翠,飛撲于眉睫似與堂平。堂上有一幅徐仁山集句題平山堂聯對此作了形象的描繪:“銜遠山,吞長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 送夕陽,迎素月,當春夏之交,草木際天”。北宋“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有詩贊美:“棟宇高開古寺間,盡收佳處入雕欄。山浮海上青螺遠,天轉江南碧玉寬。雨檻幽花滋淺小,風卮清酒漲微瀾。游人若論登臨美,須作淮東第一觀?!?lt;br></h3> <h3>  宋代“蘇門四學士”之一晁補之歌詠平山堂的詩。</h3><h3> 蜀岡勢與蜀山通,龍虎盤挐上紫空。</h3><h3> 小語還憂驚太一,高堂元自在天中。</h3><h3> 少師楊柳無遺跡,承旨歌謠有舊風。</h3><h3> 斜日蕪城易興感,忘懷猶喜故人同。</h3> <h3>  乾隆皇帝為平山堂題詩。</h3><h3>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高宗47歲,第二次南巡至揚州,曾三游大明寺、平山堂。作詩八首。其中一首是:</h3><h3> 西寺西頭松竹深,歐陽舊跡試游尋。</h3><h3> 江南山色秀無盡,二月韶光美不禁。</h3><h3> 四字檐端垂圣藻,千秋座右揭官箴。</h3><h3> 春巡處處前徽仰,到此尤廑吁俊心。</h3><h3> 釋義:大明寺西部苑園松竹茂密,為尋求歐公遺跡再次游訪揚州。秀麗的江南景色沒有止境,二月春光美不勝收?!百t守清風”四字端正地懸掛在大廳房檐之處,這是圣祖皇帝贊頌歐陽公的御匾,是揭示官員為政清廉美德的座右銘。我春天巡游處處可以看到先輩們的墨跡,這些都是勉勵俊杰的格言。</h3> <h3> 大明寺鑒真紀念堂,位于大雄寶殿之后,1980年,為迎接鑒真大和尚坐像從日本回國巡展所建。</h3><h3> 唐玄宗天寶二載(743),鑒真大師為了興隆佛教,弘法東洋,他接受日本僧人邀請,欣然率領眾僧東渡扶桑。大師東渡弘法是義無反顧的。當時,他的弟子們因山長水闊,“滄海淼漫,百無一至”,而畏葸不前。鑒真卻毅然決然:“為是法事也,何惜身命?諸人不去,我即去耳!”鑒真大師不畏艱險,五次東渡失敗,卻毫不灰心,決不退縮,終于在天寶十二年(753),以66歲高齡雙目失明之軀抵達日本,實現夙愿。 </h3> <h3>  唐鑒真和尚紀念碑為須彌座漢白玉石碑。碑體由建筑大師梁思成設計,正面為郭沫若所書“唐鑒真大和尚紀念碑”,背面為趙樸初撰書紀念鑒真圓寂1200周年的碑文和頌辭,因而被譽為當代的“三絕碑”。</h3> <h3>  1963年紀念鑒真圓寂1200周年,中日兩國商定建造鑒真紀念堂。紀念堂由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參照鑒真在日本唐招提寺金堂設計,于1973年動工建設,造型典雅古樸,保存了唐代的建筑藝術風格。</h3><h3> 紀念堂院中立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順長老所贈石燈籠,2007年溫家寶總理在日本國會演講時說:“在揚州大明寺內有一個石燈籠,它與日本唐招提寺的石燈籠是一對,至今還在燃燒著,象征著中日友誼長明不滅。”</h3><h3> 紀念堂內供奉著楠木做的鑒真坐像,仿唐招提寺里鑒真像,是他圓寂時的模樣。</h3> <h3>谷林堂。宋哲宗元 祐七年(1092),蘇軾由潁州徙知揚州,為紀念老師歐陽修,乃在平山堂后建堂,并從自己“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的詩句中集取兩字,題名“谷林堂“。</h3> <h3>  平山堂之西是一座富有山林野趣的古典園林——西園。園中古木參天,怪石嶙峋,池水瀲滟,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中有天下第五泉。</h3> <h3> 第五泉。唐元和九年(814年)狀元張又新著的《煎茶水記》曰:“揚子江南零水第一,無錫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蘇州虎丘寺水第三,丹陽縣觀音寺水第四,揚州大明寺水第五,吳淞江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h3><h3> 對此,北宋時曾任揚州太守的歐陽修寫了一篇題為《大明水記》的文章,對將天下之水分為幾等的說法頗有微詞。他說:“欲求天下之水一二而次第者,妄說也?!闭f的也是,憑什么將某地某水分為某等?即便如此,事越千年,歷經滄桑,水質豈能沒有變化?所以,所謂天下第幾,只不過如同現在的某個產品獲得某個大獎一樣,不必輕信,只當風吹過耳罷了。</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南县| 青海省| 平和县| 施秉县| 类乌齐县| 论坛| 长汀县| 南皮县| 绵阳市| 湾仔区| 固安县| 门源| 宣化县| 文安县| 河北省| 巨鹿县| 神农架林区| 莒南县| 广南县| 眉山市| 昭平县| 来凤县| 莲花县| 台州市| 鄂托克旗| 富裕县| 桦南县| 高平市| 通州区| 寻甸| 库尔勒市| 日喀则市| 信阳市| 呼伦贝尔市| 广西| 华宁县| 耒阳市| 商都县| 甘德县| 井研县| 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