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百家飯長大的毛岸英<div>毛岸英是毛澤東和楊開慧的長子,1922年10月24日出生于長沙清水塘。在那動蕩的日子里,岸英從小就隨父母四處奔波。毛澤東感慨地說:“為了革命事業,這些孩子從小就吃百家飯,行萬里路!”1930年10月,楊開慧被敵人關進協操坪監獄,小岸英也同媽媽一同關在監獄內。楊開慧就義后,毛岸英被釋放,后由黨組織將他們兄弟三人送到上海。1931年4月,地下黨機關遭破壞,岸英兄弟流浪街頭。1936年,上海地下黨只找到岸英和岸青,并將他們送到蘇聯。毛岸英先后在莫斯科列寧軍政學校和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于1943年1月加入蘇共(布)黨。大學畢業后,毛岸英獲中尉軍銜,參加了蘇軍的大反攻。<br></div> 1946年,毛岸英秘密回到延安。不久,他遵照父親的囑咐,去鄉村勞動。因胡宗南進犯延安,毛岸英才回到毛澤東身邊。 建國后,毛岸英在北京機器總廠任黨支部副書記。朝鮮戰爭爆發后,毛岸英參加志愿軍赴朝,1950年11月25日不幸犧牲。同成千上萬勞動人民的兒子一樣永遠的留在了那里。 毛澤東寄予厚望的毛岸青 毛澤東主席和楊開慧烈士的次子毛岸青,因病醫治無效,于2007年3月23日凌晨4時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圖為楊開慧與幼兒時的毛岸英、毛岸青合影。 這是1962年春,毛澤東和毛岸青(左一)、邵華(右二)等在一起。 這是1986年12月26日毛澤東93歲誕辰之際,毛岸青(前右二)、邵華(前左二)、毛新宇(前左一)等前往毛主席紀念堂獻花。 毛岸青是毛澤東和楊開慧的次子,生于1923年岸青是哥哥岸英一起到蘇聯學習,考取了東方大學。毛澤東喜歡毛岸英,也疼愛毛岸青,寄厚望于他。每每見到他的進步,都加以熱情鼓勵。<br>新中國成立后,毛岸青曾在中宣部馬列著作編譯所從事翻譯工作。上世紀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處,毛岸青因兒時大腦被打傷,和哥哥岸英犧牲的刺激等緣故,在大連療養。在毛澤東的支持下,岸青和邵華一同回到北京,又一同去湖南老家。1970年,兩人喜得兒子,叫毛新宇,全家生活幸福美滿。<br> 2007年3月23日凌晨4時20分在北京逝世,毛澤東主席和楊開慧烈士的次子毛岸青,因病醫治無效,享年84歲。<div>三月二十四日,劉濱,劉松林(劉思齊),邵華,毛新宇,李敏,李訥,王景清(從左至右)在北京的靈堂內祭奠毛岸青。<br></div> 下落不明的毛岸龍<br>1927年2月毛澤東一家先后到達武昌,不久楊開慧又生下第三個兒子毛岸龍。1930年,楊開慧英勇就義后,毛岸龍和兩個哥哥在組織的安排下,跟著外婆,舅媽到了上海,來到叔父、毛澤民、叔母、錢希鈞的身邊住進上海地下黨領導的大同幼稚園。1931年春上海地下黨遭嚴重破壞,三兄弟流落上海街頭,小岸龍不幸失蹤,誰也沒有再見到過他。<br>生下來便分離的第一個女兒<br>1929年3月在紅軍第二打下龍巖時,賀子珍生下一個女孩,第一喜得千金,毛澤東很喜歡這個女孩。孩子剛生下,毛澤東就托人為孩子找到一個可以寄托的人家,他對賀子珍說:“把寄養孩子出去,今天我們只能這樣做。等革命勝利了,我們再把她找到身邊。”<br>失蹤的毛毛是第五個孩子<br>1932年11月賀子珍在福建長汀生下第二個孩子。因為是個男孩,毛澤東把他與楊開慧的孩子并列,取名毛岸紅。當時賀子珍正患痢疾,毛澤東托人給孩子找個奶媽。奶媽便把孩子叫毛毛。長征開始后,毛澤東夫婦商量,把孩子交給留下來堅持游擊活動的毛澤覃和賀怡。很快,瑞金和蘇區敵人之手,毛澤覃怕走漏消息,小毛毛會遭毒手,就把他秘密轉移到瑞金一個警衛員的家里,以后毛澤覃不幸犧牲,小毛毛從此下落不明。<br> 早產兒<br>1933年賀子珍又懷孕了。當年,紅軍正在進行反圍剿的艱苦斗爭賀子珍懷著孕隨紅軍從瑞金出發進行轉移,當時生活條件非常艱難,賀子珍的身體又十分虛弱,結果早產,這個先天不足的男孩連名字也沒留下,便夭折了。<br>無法尋找的第七個孩子<br>1935年2月下旬,紅軍長征來到貴州白苗族的一個村莊,賀子珍生下一個女孩,前面的路程遙遠而艱苦,對這個嬰兒的處置方法只有一個,就是送給當地的老鄉。后來,賀子珍曾設法查訪,但沒有下落,她后悔當時沒有留下個什么東西,以便日后尋訪。毛澤東得知賀子珍把孩子送掉了,贊同地說“我們只能這樣。我們干革命是為了造福下一代,而當時為了革命,又不得不丟下下一代。” 1936年冬,紅軍到達陜北后,賀子珍生下一個女孩,鄧穎超抱起嬰兒說:“真是一個小姣姣。”站在一旁的毛澤東聽鄧穎超這么一說想起了《西京雜記》中:“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如芙蓉。”就取其意,起名叫毛姣姣。1937年10月,賀子珍去蘇聯治病和學習。1940年,四歲的姣姣從延安來到莫斯科。1947年,姣姣從蘇聯回到毛澤東身邊上學,毛澤東給她取名為:李敏。姓李,是因為毛澤東當時用李得勝的化名;單名敏,是取自《論語》中的一句話:“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客死異國的第九個孩子<br>賀子珍到達莫斯科不久,又生下第一個男孩,這是毛澤東的第九個孩子。孩子在10個月的時候,得了感冒,沒有護理好,轉為肺炎,還沒來的及搶救,就夭折了。 最小的女兒李訥 毛澤東與夫人江青、女兒李訥在一起(資料圖片)<br>1940年8月江青所生。1953年,李訥進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女子中學讀書。1959年進北京大學歷史系。1965年大學畢業。這一時期毛澤東對她的成長非常關心,多次給她去信,耐心開導循循善誘,父親的來信,字字句句充滿著對她,這個小女兒特殊的憐愛。 毛澤東子孫兒女<div>李敏只一句話概括——“父親教育我們要夾著尾巴做人”。在這個家庭里,也許只有江青可以不理會這句話,但毛澤東的子女們卻把它牢記在心。劉松林——毛澤東長子毛岸英之妻、毛新宇——毛澤東之孫、邵華——毛澤東之子毛岸青妻子、毛東東——毛澤東重孫、劉濱——毛新宇之妻、李敏——毛澤東女兒、孔繼寧——毛澤東外孫、孔東梅——毛澤東外孫女、李訥——毛澤東女兒、王孝芝——毛澤東外孫、王景清——李訥的丈夫。除了依稀熟悉的一兩個名字,除了少數殘留的記憶,對于這份名單,人們或許只有茫然。(圖片來源:人民網)<br></div> 毛岸英和毛岸青。1936年,上海地下黨找到岸英和岸青,并將他們送到蘇聯。毛岸英先后在莫斯科列寧軍政學校和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于1943年1月加入蘇共(布)黨。 1946年毛澤東與毛岸英在延安。毛澤東和楊開慧的長子,1922年10月24日出生于長沙清水塘。1930年10月,楊開慧被敵人關進協操坪監獄,小岸英也同媽媽一同關在監獄內。 1949年4月 毛澤東和毛岸英、劉松林、李訥。大學畢業后,毛岸英獲中尉軍銜,參加了蘇軍的大反攻。 毛岸青與妻子邵華、兒子毛新宇在一起。毛岸青:毛澤東和楊開慧的次子,生于1923年。毛澤東喜歡毛岸英,也疼愛毛岸青,寄厚望于他。每每見到他的進步,都加以熱情鼓勵。 1942年看望毛岸英、毛岸青。 楊開慧與毛岸英、毛岸青。 李敏,最普通的“第一女兒”。毛澤東的第三代幾乎都仍然生活在毛澤東的影子下,他們大都選擇了下海經商,不涉足政治。他們雖然低調,但十分自豪于自己的血脈。 毛主席與李敏等子侄輩合影1962年,北戴河 后排左起:毛遠新、孔令華、王博文、王海容、王起華、李訥。 毛 主 席 與女兒李 納(右1)、李 敏(右2)、侄子毛 遠 新在北戴河浴場1954年。 毛澤東孫子毛新宇全家福。毛岸青與邵華的兒子,是毛澤東第三代中惟一的直系男性后人。 1970年出生后,毛澤東為其取名為“新宇”,意指毛澤東“要如昆侖山崩絕壁,又恰似臺風掃環宇”的理想實現后建立的新世界。 毛澤東孫子毛新宇(右二)、孫媳劉濱(右一)、外孫女孔東梅(左二)、外孫王效芝(左一)向地震災區捐款10萬元。 毛澤東與李敏。1936年冬,紅軍到達陜北后,賀子珍生下一個女孩,起名叫毛姣姣。1947年,姣姣從蘇聯回到毛澤東身邊上學,毛澤東給她取名為:李敏,因為毛澤東當時用李得勝的化名;單名敏,是取自《論語》中的一句話:“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1953年1月4日,毛澤東和李敏、李訥等在中南海滑冰場。 毛澤東的親屬在故居豐澤園前合影。左起:孔令梅、王景清、邵華、李訥、毛岸青、毛新宇;右一:孔令華;右二:毛遠志。 毛遠新是毛澤東大弟弟毛澤民之子。毛遠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因為他是“文化大革命”中的風云人物,深得毛澤東和江青的信任,差一點成為毛澤東的接班人。 毛澤東和毛岸青、邵華。 毛主席和李納一同看照片 1951年,攝影:呂厚民。 1940年8月江青所生。1953年,李訥進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女子中學讀書。1959年進北京大學歷史系。 毛澤東外孫孔繼寧。李敏與孔令華之子,1962年出生在中南海,毛澤東第三代后人中最年長者。 毛澤東第三代后人中最小的一位王效芝。 年過不惑的孔繼寧與毛澤東有過接觸,但直言外祖父的音容笑貌并沒有給他留下太多記憶。除去毛家的身份,孔家本身也有著顯赫的家世。 毛新宇之妻劉濱生下了毛澤東第四代的男丁——毛東東,曾孫與毛澤東的生日竟是同一天。 毛澤東的外孫女,李敏的女兒,孔繼寧的妹妹。北京東潤菊香書屋有限公司董事長。孔東梅是毛澤東第三代中惟一的女性。 毛澤東第三代后人中,孔東梅長相可能與毛澤東最為神似,和毛澤東年輕時一樣,孔東梅身材高挑而清瘦,而下巴上那顆標準毛澤東風格的痣,甚至不用介紹都可以讓很多人認出她。 毛澤東之女李敏的平民生活<div>1963年12月26日,毛澤東與李敏和她的丈夫孔令華在中南海住地。<br> 李敏:最普通的“第一女兒”<br>“媽媽很樸素,我從來沒有見她戴過一件首飾”;<br>“媽媽特別溫柔,特別謙讓別人,非常愛孩子”;<br>“媽媽當年挺難的,她夾在外婆和外公之間,性格又不是很潑辣,既要為外婆豁得出去,又要顧及外公很多……”<br>當《環球人物》雜志記者問起李敏情況時,孔東梅一連串地說了很多很多。<br></div> 毛主席和女兒李敏<br>在孔東梅看來,母親李敏的命運也十分坎坷。“但媽媽的婚姻是很成功的,她和父親自由戀愛,我經常開玩笑說他們是早戀。他們一輩子非常相愛,這同時也是我和哥哥的幸運。” 賀子珍與女兒、外孫女在一起<br>主席家的“洋寶貝”<br>李敏是毛澤東和賀子珍唯一活下來的孩子。1936年冬,她出生在陜北的保安縣。趕來賀喜的鄧穎超看她長得又瘦又小,憐愛地說:“真是個小嬌嬌呀!”于是,在一旁的毛澤東當時就給孩子起了個小名“嬌嬌”。<br>但幾個月之后,賀子珍遠赴蘇聯,把嬌嬌留在了延安。4歲時,嬌嬌被送到蘇聯,和賀子珍團聚。 李敏和孔令華<br>李敏曾告訴采訪她的記者王行娟,她在俄羅斯有過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那里不僅有她的媽媽,還有她兩個哥哥毛岸英和毛岸青。然而,在父母“分手”之后,她發現媽媽的脾氣也越來越壞。她有時候覺得媽媽“太厲害,甚至有些狠心”。但她知道媽媽對她的愛是無私的。 李敏、李納兩姐妹<br>在蘇聯,有一次,嬌嬌患了肺炎,醫生告訴賀子珍,孩子沒救了,準備送往太平間副室。但賀子珍沒有放棄,她硬是把嬌嬌帶回了家,自己護理。為了每天能找到一點牛奶給她喝,賀子珍四處奔波,拿自己種的土豆去換。就這樣,她奇跡般地救活了女兒。<br>那時的嬌嬌,不知道自己的父親就是中國革命的領袖毛澤東。她曾在后來寫的《我的父親毛澤東》一書中回憶:“國際兒童院里面掛著好多國家的偉人像,哥哥指著其中一幅告訴我,這就是我們的爸爸。我不相信,認為他在騙我。”<div>1947年,賀子珍在精神病院呆了兩年之后,終于帶著嬌嬌回到中國,住在哈爾濱。那時候,嬌嬌對中文半懂不懂,是個十足的“洋娃娃”。后來,毛澤東派人接嬌嬌回北京,她還半信半疑。嬌嬌用俄文給毛澤東寫了一封短信:“毛主席:大家都說您是我的親生爸爸,我是您的親生女兒。但是,我在蘇聯沒有見過您,也不清楚這回事……請趕快來信告訴我,這樣,我才好回到您的身邊。”<br></div> 賀子珍率女兒李敏、女婿孔令華瞻仰毛主席紀念堂<br>毛澤東接到嬌嬌的信,發現全是一行行歪歪扭扭的俄文。他請人翻譯成中文后,哈哈大笑。當即回信寫道:“嬌嬌:看到了你的來信很高興。你是我的親生女兒,我是你的親生父親。你去蘇聯十多年一直未見過面,你一定長大了長高了吧?爸爸想念你……爸爸歡迎你回來。”<br> 1949年初夏,嬌嬌回到了毛澤東身邊。毛澤東十分高興,逢人就說,“我家有個會說外國話的洋寶貝”。送嬌嬌上學時,毛澤東給她取了一個正式的名字李敏。嬌嬌在陜北時,毛澤東曾化名為“李得勝”。<br> 1959年9月 毛澤東參加李敏、孔令華的婚禮<br>淚別中南海<br>李敏曾告訴王行娟:“和爸爸在一起的那段快樂時光,太短暫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兴县|
绥宁县|
彰化县|
汽车|
彰化县|
南丰县|
孟村|
九龙城区|
巴彦县|
错那县|
蒙山县|
江安县|
竹溪县|
萝北县|
大城县|
大余县|
石家庄市|
衡东县|
大丰市|
崇州市|
礼泉县|
和龙市|
宝坻区|
沙洋县|
北票市|
绵阳市|
昌黎县|
湘西|
托里县|
博野县|
武夷山市|
新沂市|
安远县|
抚宁县|
凭祥市|
本溪市|
永顺县|
普陀区|
洪湖市|
尉犁县|
怀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