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顧子易談詹忠效與顧炳鑫</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5>詹忠效與顧炳鑫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合影</h5> <h1>由于詹忠效與我父親顧炳鑫的特殊關系,朋友熱情的介紹記者采訪了我。</h1> <h5>顧子易接受記者採訪</h5> <h1>我談了上世紀1974年詹忠效來我家看望我父親,隨后我父親介紹他到人美社談《弧光閃閃》連環畫的創作體會。</h1> <h5>《弧光閃閃》連環畫封面</h5> <h5>《弧光閃閃》連環畫之一</h5> <h5>《弧光閃閃》連環畫之二</h5> <h5>《弧光閃閃》連環畫之三</h5> <h5>《弧光閃閃》連環畫之四</h5>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弧光閃閃》連環畫之五</h3> <h5>《弧光閃閃》連環畫之六</h5> <h5>《弧光閃閃》連環畫之七</h5> <h5>上世紀七十年代顧子易拍攝的,在顧炳鑫家裡<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右起顧炳鑫、賀友直、韓敏身後詹忠效一起筆會交流。</span></h5> <h1>我與年長我九歲的他也成了好朋友,還在父親的介紹下,陪同他一起去著名小說家峻青先生的家里,洽談他正在創作的峻青先生寫的小說的插圖……</h1> <h5>詹忠效繪畫的小說白描插圖</h5> <h5>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詹忠效與顧炳鑫親切交流合影。</h5> <h5>上世紀九十年代,旅居美國的詹忠效。</h5> <h5>上世紀九十年代,詹忠效回國到上海顧炳鑫家裡,看望顧炳鑫,右起,顧炳鑫、陳金秀(顧炳鑫夫人)、詹忠效。</h5> <h1>上世紀八十年代,詹忠效在《美中畫報》雜誌上發表介紹顧炳鑫的文章和圖片。</h1> <h1></h1><h1>顧炳鑫白描人物畫</h1><h3>顧炳鑫是中國當代連環畫的開拓者之一,又是知名木刻家和古籍版本收藏家。早在五十年代,他就已將中國畫和古代版畫中豐富的運筆與線條貫於一體,成功的繪制了一批具有民族韻味的連環畫作品、而帶出了中國連環畫壇至今不衰的對傳統繪畫探索風范。<br>近年來,顧炳鑫除擔任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肩負教學外,仍不倦創作,特別是對人物白描的研究。他在啟承中國傳統人物畫技法精髓的同時,還結合時代審美意識。以剛柔相濟,精煉自如的用筆用線,因人制宜的塑造出一系列中國歷代的英雄俊杰和文人雅士。不但展示了鮮明的“顧氏風格”,而且對推動中國畫白描人物畫的發展做出了獨特貢獻。</h3> <h5></h5><h1>雜誌上介紹顧炳鑫創作的白描人物繡像《韓非》。</h1> <h1>上世紀八十年代,詹忠效還在美國展出顧炳鑫創作的白描人物繡像《黃巢》。</h1> <h1>斷續交往至今已有四十五年了。2014年我為了制作我父親的《回顧專題》紀錄片,赴廣州采訪詹忠效等父親在廣州的朋友們。</h1> <h5>2014年,顧子易在廣州採訪詹忠效合影。</h5> <h1>詹忠效熱情的來機場接我,還讓我住在他的家里,使我有機會進行深入的采訪,還和他作一些相關傳統線描的深入交流。</h1> <h1>他告訴我他在六十年代初,他第一次看到我父親畫的《紅旗譜》白描人物繡像,就深深地喜愛上了白描。</h1> <h5>上世紀五年代末,顧炳鑫創作的《紅旗譜》白描人物繡像。</h5> <h1>他當時認真臨摹了我父親畫的線描和觀摩了我父親收藏的古籍線描善本,因此對線描的傳統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認識,從而結下與白描不解之緣。</h1> <h5>顧炳鑫收藏的中國古代版畫善本</h5> <h5>《水滸葉子》</h5> <h5>《凌煙閣功臣圖》</h5> <h5>《博古葉子》</h5> <h5>《紅樓夢圖詠》</h5> <h5>《九歌圖》</h5> <h5>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顧炳鑫創作的《紅巖》白描連環畫。</h5> <h5>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顧炳鑫創作的《列寧在一九一八》白描連環畫。</h5> <h5>上世紀七十年代,顧炳鑫創作的《向陽院的故事》白描連環畫。</h5> <h5>上世紀七十年代,顧炳鑫創作的《曹雪芹》白描人物繡像。</h5> <h5>上世紀七十年代,顧炳鑫創作的小說《邊城》白描插圖。</h5> <h3>上世紀七十年代顧炳鑫創作的《方志敏》白描人物繡像。i</h3> <h5>上世紀八十年代,顧炳鑫為「連環畫報」雜誌創作的白描連環畫。</h5> <h5>上世紀八十年代,顧炳鑫創作的《牡丹仙子》白描人物畫。</h5> <h5>上世紀九十年代顧炳鑫</h5> <h5>2015年,詹忠效為顧炳鑫的《回顧專題》紀錄片題寫。</h5> <h1>我談了對他畫的線描的感想,他的線描從傳統文化藝術中發展而來,結合現代繪畫的各種元素,形成了他獨特“詹衣描”風格。</h1> <h5>詹忠效創作的小說白描插圖</h5> <h5>詹忠效創作的白描畫</h5> <h5>詹忠效創作的白描畫</h5> <h1>他的線描結合結構表現,有著強烈的裝飾和雕塑般的線描堆積塑造感,有虛實變化的節奏韻律感,有與時俱進的時代感,有自己個性鮮明獨樹一幟的特點。</h1> <h5>詹忠效創作的白描肖像畫</h5> <h1>他說你看出了我的線描有“雕塑”堆積塑造與“虛實”變化處理,他說自己曾經搞過雕塑,所以會將雕塑的堆積塑造感結合運用到自己的線描中,他也確實非常注重線描虛實關系的處理。</h1> <h1>不久前在寧波遇到了詹忠效,他告訴我馬上就會到上海舉辦個展。</h1> <h5>右起,詹忠效、謝慧劍(賀友直夫人)、顧子易合影。</h5> <h5>詹忠效創作的白描畫</h5> <h5>詹忠效創作的白描畫</h5> <h5>詹忠效創作的白描畫</h5> <h5>詹忠效創作的白描畫</h5> <h5>詹忠效創作的白描自畫像</h5> <h5>詹忠效創作的小說白描插圖</h5> <h5>詹忠效創作的白描人體畫</h5>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詹忠效創作的白描肖像畫</h3> <h5>詹忠效為兒子創作的白描肖像畫</h5> <h5>詹忠效創作的白描畫</h5> <h1>今天參加了他舉辦的個展,想必我父親的在天之靈一定會為他的《鐵畫銀鉤詹衣描》個展所取得的藝術成就表示祝賀的。</h1> <h5>詹忠效與夫人兒子合影</h5> <h1>祝賀詹忠效的《鐵畫銀鉤詹衣描》畫展取得圓滿成功!</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編輯後記:</h3><h5>前幾天「梅爾尼可夫美術館」的沙愛德館長發出的微信中,有「顧子易談詹忠效與顧炳鑫」的小標題啟發了我,今天查找了一些資料,用此標題編輯製作了這個「美篇」,借今天《「鐵畫銀鉤詹衣描」詹忠效白描藝術繪畫精選展》圓滿結束之日發表。<br>2019年12月24日</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詹忠效線描畫選》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顧炳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詹忠效同志的《線描畫選》出版了,這可以說是解放后第一本個人的線描畫選。我向他祝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國傳統繪畫是以線描為基礎的,用線描加上皴擦渲染或再施以顏色的成為一宗;用純粹線描的也自成為一宗。線描而不加渲染或略施渲染的,也可名之為白描。線描在歷代畫家的實踐中,在不斷發展中,出現很多不朽名作,如吳道子的《釋迦降生圖卷》、李公麟的《維摩像》、武宗元的《八十七神仙卷》等。在我國木版印刷術問世和元明兩代戲曲小說勃起后,為刊印畫冊、畫集和插圖提供了廣闊的園地,從而也促進了線描畫更大的發展,各種形式、風格、流派的線描作品大量涌現,出現了像《顧氏畫譜》、《唐詩畫譜》、《詩余畫譜》、《水滸葉子》、《凌煙閣功臣圖》等一批優秀的線描畫集、畫冊,還出現了如《西廂》、《琵琶》、《三國》、《水滸》等一系列篇幅多、質量高、風格迥異的線描文學作品插圖。這些作品不僅是我國民族美術寶庫的瑰寶,也是我們今天在發展社會主義美術事業中繼承民族傳統、吸取傳統營養的寶貴遺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解放后,社會主義文學藝術事業的新發展,推動了美術插圖藝術和新連環畫的發展,插圖和連環畫的興旺,又促進了線描畫的新繁榮。而今天在插圖、連環畫中的線描藝術,正是在繼承了前人的傳統,又為了要描繪更豐富、更廣闊、更富有時代感的社會生活有了新的明顯的突破和創造,出現了一大批優秀新穎的線描作品,涌現了一批成熟的、擅長于線描功夫的、作出成績的青年美術家。詹忠效同志就是其中有才華的一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從近十年來忠效同志的線描作品可以看出,他在學習掌握線描和線描創作中所走的路子,是始終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的,所以說,路子正,是他在線描上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在這里突出這一點,是因為線描畫本身就要求學習者或創作者具有嚴格謹慎的正確態度。看似簡單的線描其實并不簡單,用線來寫生一個人像或一朵花卉,決不能也不會是純自然的描繪,而是在經過仔細觀察、理解,然后經過提煉、概括、取舍,才能把對象藝術地再現出來,這種再現不僅要求形似,還要求神似。因此,不僅要求畫家具有精到的線描勾勒功夫,還要求注意掌握運線時輕重、緩急、轉折中的細小變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忠效同志沒有進過美術院校進行專門學習,是自學成家的,在他一開始學繪畫時,就愛上了線描畫,并且能夠抱著老老實實的態度,認真地研究和揣摹我國古代的優秀線描技法,又留心于一些用嚴謹線描成功地描繪現實生活的現代作品,作為他自學中無言的老師。他在實踐中重視線和線的組合、線對于客觀事物的表現功能、線描在表達事物結構中的微妙關系。他在一個較長時期里,采取這種一筆不茍、認真勾勒、率心研究的態度,在不斷熟練掌握線描技巧的同時,也不斷提高了他的造型能力;而造型能力的提高,又反過來加深對線的理解和在創作實踐中的創造性探索。在這樣的不斷反復中,忠效同志的線描基礎扎實了,作品表現能力也不斷得到提高。從這本選集可以明顯地看出,不論是插圖、連環畫或者繡像、小品,用筆是一筆不茍的,結構是嚴謹的,這一張張的線描畫,正是他在學習和創作中在正確的路上留下的一步一步、踏踏實實的腳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忠效同志在線描畫中取得今天的成績,又是與他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分不開的。不論是創作一組長篇小說的插圖,一本篇幅很長的連環畫,還是報紙刊物上一篇短篇小說或報告文學的幾幅插圖,他都要經過細心分析研究,檢閱資料,以至深入生活,反復精心構思,然后才下筆組織。這里說的組織,是因為要把線構成形象、體積、層次、甚至有色彩感,如果不經過苦心的經營組織,是不可能達到這些效果的。而忠效同志善于線的組織,所以他的每一幅線描作品,都能給讀者以形象生動、鮮明、充實,畫面豐滿、完整、和諧的美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忠效同志一貫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還表現在始終不滿足于已經取得的成績,而要求自己能在不斷的探索中有新的創新和提高。幾年前,當他的作品正在得到廣大讀者喜愛和好評的時候,自己卻處在創作的苦悶之中。他在這樣思考著:對線描,他是取得了一定經驗,但他要求自己進一步運用線描來描繪好人物外型的同時,更深地發掘、勾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使線描的人物更具生命力,而如果停留在原有的線描手法上不能突破,那么他的創作就會停滯不前。正因為忠效同志能根據自己的創作不斷地進行總結,及時為自己設計新的課目和難題,并經過艱苦的努力實踐,他的線描作品又前進了。忠效同志不是單純地從線描上下功夫,而是更深入地走到生活當中去,用豐富多彩的火熱生活來充實他的線描。他跨山越嶺,走向廣闊的天地,到粵北山區、到山西農村、到西藏高原……正是從生活中得到了新的感受,撥動了他筆下線條的弦,使他的線描更富有動人的感情色彩。如果說在書法藝術中,顏真卿的《祭侄稿》行書,傳達了作者激動的感情而成為一件顏體書法中的珍品,那么選集中《春》這幅畫正是忠效同志在西藏草原生活感受中激情的抒發:奔放直瀉的線條,決沒有矯揉造作,而是表達了他來自生活的奔放熱情和詩一樣的意境。又如長篇小說《晉陽秋》插圖,也是他深入到山西山區后創作的,生活注入他線描以感情的生命,使作品中的人物更有血有肉,而成為他這段時期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一九七九年的“全國書籍裝幀藝術展覽”中,榮獲了一等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忠效同志的線描,主要是從傳統的鐵線描演化而來的。他的線條既舒暢寧靜、生動活潑,又剛勁屈鐵、明快有力,這是和他善于攝取抒情的情節、擅長于表現詩樣意境的創作構思分不開的,所以讀他的作品,總是給人以詩一樣的美感,成為一種美的享受。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些特點,在線的描繪中,他注意人物動態的造型美,注意人物衣褶的韻律和節奏感。與描繪古代人物寬袍大袖疏朗的長線條相反,為了表現現代人的時代特點,他喜歡運用節奏強的較密集的短線,用來表現人體和衣紋在運動中的關系,從而造成人物活躍在畫面上靈動的效果。忠效同志還特別注意每一幅畫的整個畫面上對線的總體設計和安排,他從規定的故事情景和構思構圖的要求出發,把人物、環境、道具組織得層次分明、和諧統一,像音樂樂章那樣,他把表現一個人物、一簇草叢、一片云彩中的每根線條當做一個音符,把每組線條聯成一個旋律,把這些旋律有機地串合起來,互為呼應、互相襯托而又突出主體,組成一首優美的交響樂,去感染讀者,引起感情上的共鳴。上面這些特點,也正好成為詹忠效同志線描畫上自己的面貌和風格。</span></p><p class="ql-block">1981年6月于上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城县|
沂南县|
额敏县|
宜城市|
古田县|
穆棱市|
鹤庆县|
平乡县|
政和县|
枣阳市|
盖州市|
邵阳县|
贵港市|
建昌县|
吉水县|
堆龙德庆县|
芒康县|
石楼县|
鸡东县|
中江县|
宁陕县|
肇源县|
镇赉县|
南丰县|
安阳县|
密山市|
苏尼特右旗|
西丰县|
靖州|
子洲县|
织金县|
合作市|
聂拉木县|
泉州市|
东乡县|
寿阳县|
洪泽县|
万山特区|
武义县|
信阳市|
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