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為新邵公路小八景設計?[美麗鄉村散文/石谷]

【耕墨堂?七點推廣】-用作品說話

<p>文/石谷</p> <p>(?本文作者兼設計師石谷在湖南地理之心即寸石鎮207國道雙江口公路景點拍照留念?)</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次偶然的機會,有幸能為新邵縣之雙江口、武橋村、梅寨、青龍村、巨口鋪鎮、龍溪鋪鎮、柳山村、雀塘鎮等八個公路景點做設計。每個景點雖不大,但卻歷時四年之久,且付出了不少的精力,特別是新邵公路局負責工程的同志,還有那些日夜奮戰在工地上的師傅們。而之前,除了去過白水洞、白云巖等幾個旅游景區及縣城玩過幾次,其他對新邵的了解幾乎一無所知。</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起初,所有這些景點項目,原來只是想做一些園林綠化即種些花草栽些樹木而已,并沒有做景觀的打算,也沒有做景觀的專項資金。但新邵公路局以岳局為主的幾個領導高瞻遠矚,決定在園林綠化的基礎上抽出一部分資金來做園林景觀設計和建造。在合作之初,我也對他們半建議半開玩笑地說: 花草種得再多,樹木栽得再多,也沒法與新邵公路兩側山上的花草和樹木來比!意思是說: 如果只搞些園林綠化,而沒有做景觀,結果花了錢卻沒有特色也沒有實際效果。</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為了節約成本造價,又能做出符合美麗鄉村的那種效果和味道來,在動手做之前,我與公路局的同志一起制訂了幾個設計原則:一是用最少的錢,盡量做最多的事情和最好的效果;二是盡量依地形而建,減少土方工程量,降低成本造價;三是就地取材,盡量用當地廢棄的磚、瓦、甚至空心砌塊等材料來制作;四是與當地生態環境相協調,盡量做出鄉土特色和品位(味)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一次去現場考察的時候,大概是在2016年一個風和日麗的春天,公路局的領導及幾位項目負責的同志,帶我去了207國道的雙江口景點。我們驅車而行,一路上風光旖旎,風景如畫,溪流潺潺。當我們快到雙江口的時候,司機駕車先是長驅直入然后再左拐彎駛入一道幽深的峽谷,只見峽谷處公路兩側山巒連綿、蒼翠欲滴,巍峨的山峰越來越近并相互對峙著,給人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感覺。</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而峽谷口公路右側靠溪流邊的綠化帶中一個屹立挺拔的巨大的黃臘石,首先映入眼簾,上面赫然刻寫著的“湖南地理之心-寸石鎮”幾個紅色大字,在青山綠水的映襯下格外引人注目。原來,這里是湖南的地理中心!而當我們穿過峽谷并經過一段短板橋路程后,便來到了項目所在地,我們很快將車停在了路邊,并下車查看。當我們站在做景點的地塊上一高坡處再往回看時,只見在峽谷兩側突兀陡峭的山峰之間,剛走過來的公路,就像一條欲出洞的無比巨大的蟒蛇正爬在地面上漫悠悠地蜿蜒而出……</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來到現場才知,做景點的地塊為長條形帶形地塊,園林綠化部分早已做好,而且開了好些紅的黃的白的等各種各樣絢麗多彩的鮮花,特別是綠化叢中那幾棵開滿黃色花的黃槐樹,金黃燦燦的,特別靚麗和耀眼。在地塊的中部位置,也已設造了一個防腐木重檐六角涼亭,古色古香、攢尖翹角的。另外,在地塊靠公路一側已預留了停車場,而靠農田一側,則是一條涓涓溪流。</p> <p>&nbsp;&nbsp;&nbsp;&nbsp;&nbsp;公路局負責該項目的鄧主任告訴我: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在現有基礎上再增加一些景點景觀和文化元素,以營造景點空間的視覺效果和提升文化品位(味)。回去后,我大約花費了一周左右的時間,經冥思苦想之后,才將圖紙畫了出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設計構思中,我是根據地塊的起伏變化和環境狀況,在綠化中間設計了一條長長的彎彎的漫步游道,來做為景觀軸,并以已建涼亭為中心,依次設計了文化墻、簡介碑、三個棕紅色藝術門架等,并在涼亭旁邊設置了假山、旱水池等,同時在假山上刻寫了“和諧”兩個紅色大字,在涼亭的柱子上刻寫了棕底綠字的匾聯“仰望青山翠欲滴,府聽溪流細無聲”,并將此亭取名為“雙江亭”。另外,在地塊靠路邊綠化帶中的適當部位,椐情況增設了以紫薇植物制作的生態仿花瓶造型等,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大大地豐富了生態景觀的情調。</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后來又做了公路對面的二期,與一期完全不同的是:地塊面積相對比較寬大,背靠高山,地形富于變化,正對一期涼亭處還有一個廢棄的小水塘,水塘旁邊還有一條小水溝。我在設計中,巧妙地將小水塘改造為別致的荷花池,而將水塘后側的陡坡設計了一組又高又寬的假山,在假山上刻寫了三個紅色大字“雙江口”,并雕刻了一組由近至遠正在展翅飛翔和各具姿態的白鷺圖案及右下角一只小巧玲瓏的青蛙圖案。還在假山的左側,我和書法家石泉老師合作刻寫了一首詩文“新天新地雙江口,夾路青山一徑幽。風光旖旎人爭賞,行程雖急也停留。”</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而在假山左側的頂部草坡上一塊平坦的小空地,設計了一個四角茅草亭,周圍種了一些竹子,取名為“觀山亭”,并邀請書法家李建平老師書寫了匾聯“歇腳云作伴,啟程水同行”。再從水塘左側做了臺階欄桿等,游客可拾級而上到茅草亭,倒是別有一番情調。而正對一期涼亭從公路邊進入跨過小水渠上的平板橋后,在水塘邊還修建了一個觀景平臺,游客們可以站此以大假山和荷花池為背景拍照留念。</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由于二期地塊比較大,在地塊中間和周邊設了一些游道,供游客漫步觀景,在中間一塊地勢比較高的空闊地,還設置了一組藝術雕塑,取名為“三羊開泰”。三只活潑可愛的山羊,雕刻得栩栩如生,倘若站在公路上遠遠地看去,還真以為誰家牧放的三只山羊爬在石頭上在“咩咩、咩咩”直叫呢!</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一次去武橋村景點的時候,是一個炎熱的盛夏季節,感覺這里的風水特好,整個村莊地形地貌就像一把超大的太師椅。你看,中央和前部是一片層層疊疊、碧葉田田的荷田,兩側和后部被錯落有致的村舍包圍著,特別是后面連綿起伏的高山,就像太師椅的靠背,而兩側比荷田稍高點的小山坡和房屋等呈合圍狀,宛如太師椅的扶手!而需做景點景觀的地塊,并不大,是一塊小長方形地塊,就在那片荷田的前面,即筆直的公路與荷田之間。</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到了那里才知道,這個村是市委辦公室的一個扶貧點,這里也是幫扶小組為村里脫貧致富而建的一個太空蓮基地。因為是盛夏,蓮花開得正是紅紅火火,每當一陣陣夏風吹來,翻滾搖曳的蓮葉和荷花,碧波蕩漾、婀娜多姿和花香四溢。</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由于這個村子還算大,聚集的村舍和村民也很多,所以我在構思的時候,將地塊的中央設計了一個戶外健身活動廣場,以供村民晚上跳舞等活動休閑用。而廣場靠荷田一側,設計了一堵長約十米高近三米的徽派風格的灰白色筒子瓦頂的景觀院墻,院墻中間設了一個拱門洞,門洞上刻寫了黑底綠字的“荷園”兩個字的橫匾,也是做為整個景點園區的主題。在院墻的左端即廣場與靠荷田一角,還設計了一個防腐木親水平臺,游客站在平臺上則可親手觸摸一下油光水滑、翠綠連連的碧葉和羞花閉月、嬌嫩無比的荷花,或俯首親聞一下芳香四溢的荷香,或以荷花為背景擺上幾個漂亮的pose,再拍上幾張美照以作珍藏留念。</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而在院墻的右側,即廣場靠荷田一角,利用一個不大不小的魚塘,在此傍水而建了一個六角亭,并取名為“和風亭”,并邀請書法家石泉老師書寫了匾聯“云停翠嶂鐘靈毓秀,日照紅荷溢彩流光”,亭子周圍還栽上幾棵柳樹和設置了一些假山等,夏風吹來,垂柳習習,游客或村民可在此歇息納涼或賞花閑聊,何等逍遙自在和心曠神怡!</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廣場靠公路一側的綠化帶中,設置了一塊斜臥在草坪上大約三四米長的文化碑,上面用黑金砂刻寫了北宋大學者周敦頤那篇著名的散文《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此外,在地塊左端還設計了一個停車場,供過往的旅客臨時停車休息和賞花觀景等。停車場與廣場之間設有綠化和步道相連。而在二者之間的綠化帶中靠停車場與公路一角比較顯眼的位置,則設計了七八米高的象征蓮花盛開的灰白色標志塔,上面刻寫了“武橋村”三個黑色大字。另外,在地塊兩端入口處,還設計了兩個灰白色門架,并設漫步道與廣場相連。而步道兩側則是綠草如茵、綠樹成蔭。</p><p><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沿著207國道往前走,經過雙江口、武橋村后,下一個景點就是所處坪上鎮的梅寨景點。“梅寨”這個名字乍聽起來多少有些玄乎和神奇的,給人的感覺似乎是離不開大山、寨子等之類的東西。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雖然現在已沒有什么寨子了,但公路兩邊的山峰無論高矮大小還是陡險氣勢等一點也不亞于雙江口,一眼望去,層巒疊嶂,云霧茫茫的。用于做景點的地塊位于公路的右側,背靠一片大山,山上到處是漫山遍野的竹林,郁郁蔥蔥的。</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整個地塊看起來還算長和大,在前端還有一塊類似圓形的大點的空地,空地靠山一側還有一線彎彎的長坡。地塊再往前則是落差很大的山洼地,猶如萬丈深淵,深不可測。站在彎坡上,可登高望遠,極目遠眺,看云卷云舒。第一次來現場考查的時候,發現里面的停車場早已硬化,在兩端還設置了兩個出入口。而且公路局的同志還告訴我,這個景點與其他景點不同的是:準備建一個公路服務站,大概兩三層樓高的樣子。現已委托了一家設計院正在做建筑方案,并用手指著停車場旁邊一處空地說已在這里定好建造位置了。</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恰好,我在做景觀創意設計的時候,也以服務站為中心并緊緊抓住“梅”字大作文章。首先,我在擬建服務站的左側,設計了一個又長又高又大的假山,在假山上刻寫了“梅寨”兩個紅色大字,及雕刻了梅花、梅花鹿等圖案及詩文等。假山前還設計了錦魚池、噴水等。另外,在假山的左端還設計了一個石門洞,并有一條漫步游道穿過,一直通向空地的那線長長的彎坡,并圍繞空地轉了一圈。而且將長彎坡處兩側的步道欄板用水泥空心砌塊做成了城墻式造型,看起來既古樸自然而又粗獷厚實。倘若游客在此漫步而行,就好像行走在真正的長城上那樣,可觀千山萬壑或行云流水。</p><p>&nbsp;&nbsp;&nbsp;&nbsp;</p> <p>  &nbsp;&nbsp;&nbsp;&nbsp;&nbsp;而在大空地的中央,我考慮到與周圍山勢環境的協調和呼應,設計了一個體量龐大和視覺沖擊力極強的茅草亭,并邀請了在長沙供職的書法家孫太平和譚彭劍兩位老師一起為茅草亭取了雅名“竹逸亭”,并書寫了匾聯“披雪好翩躚萬桿龍孫常獻瑞,迎風任曲直一山氣節總凌霄”,匾聯雕刻好后掛在亭子的柱子上,頓時蓬蓽生輝,雅趣大增。只可惜,由于建造技術等方方面面的原因,茅草亭在最后實際實施的時候,并沒有我之前想象的那么大。這,不能不留下一點遺憾!</p> <p>&nbsp;&nbsp;&nbsp;&nbsp;&nbsp;另外,為了豐富景點景觀內涵,在兩端的出入口拐角處的綠化帶中,還設計了一處有點現代感卻又粗獷自然的清水墻磚雕和一只體量高大的梅花鹿雕塑。此外,在茅草亭的入口處還設計了一個紅色的藝術門架,以及在茅草亭周圍的空地上種植了好些桂花樹、梅花樹等。</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可以說,青龍景點是新邵境內207國道上最遠的一個景點,幾乎靠近漣源邊界,是新邵通向漣源地區的一個門戶。要做景點的地塊,是在207國道上青龍村一處彎道的右側,看起來長長的,中間還有一個高高的長坡,但被一個既像是凹坑又像是廢棄的排洪溝截斷而劃分成兩部分,一大一小、一長一短的。此外,地塊靠漣源一側則是又高又長又陡的護坡,護坡的那邊則是一條溪流和一片農田,并且地勢都要低很多。</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顯然,在做這個景點景觀設計構思的時候,我是以“青龍”為主題的。首先,我在地塊中間的長坡上設計了一條五十多米長的起伏跌宕的“青龍”雕塑,看起來活靈活現、金碧輝煌的。特別是,如果站在漣源方向看過來,仿佛真的有一條長長的“青龍”,正在騰云駕霧而來,氣勢磅礴,甚是壯觀!其次,我在靠漣源一端被截斷的小地塊高坡上設計了一個高高聳立的璀璨奪目的龍珠球,并且龍身、龍頭、龍珠球形成一條景觀視線軸,龍頭朝著龍珠球,龍珠球則無論是從新邵方向看還是從漣源方向看都成為一個很好的景觀焦點。再次,在長“青龍”雕塑周圍還設計了漫步游道,并在廢棄的排鴻溝處設計了一座平板橋通向龍珠球所在位置。另外,在平板橋靠公路一側還設置了一些假山或塑石,上面雕刻了一個大大的紅色草書“龍”字。</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此外,在龍身中部游道靠護坡處設計了一個涼亭,取名為“青龍亭”,并邀請書法家回楚佳老師書寫了匾聯“極目觀龍舞,平心聽雨淋”,建好之后,游客就可以坐在涼亭里歇息閑聊或觀山賞景。最后,在地塊靠漣源一側的護坡上還用花草等制作了“新邵歡迎您”等幾個生態景觀字。這樣,從漣源方向,就能遠遠地看到這幾個醒目的大字,一筆一畫,字里行間,都充滿了無限的溫馨感和親切感!</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原來只覺得新邵207國道兩邊風光很美,沒想到第一次駕車去新邵巨口鋪和龍溪鋪景點的時候,感覺217省道兩旁邊的景色一點兒也不遜色,同207國道兩邊一樣,也是群山連綿不斷,山青水秀,風光無限。巨口鋪景點,離白云巖旅游風景區的入口處不遠,從市里去白云巖都要經過這里,倒是離鎮區似乎還有一定的距離。</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相對其他景點而言,這個景點更多地得到了鎮政府領導的重視。設計之前,我們去過鎮政府好幾次,每次都受到鎮政府領導的熱情接待。鎮里的何書記還親自與我對接,讓他的手下寫了好幾百關于巨口鋪鎮的簡介文字并以微信方式發給我,還好幾次說巨口鋪過去是寶慶四大名鋪之一,他們鎮政府現在正有恢復古鎮和名鋪的設想。爾后,帶我們去實地考查和參觀了老商鋪的舊址,并說在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將簡介刻上去,而且在標志塔上還要顯示出“鋪”的元素。</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巨口鋪做景點的地方,是一塊比較小的三角形地塊,一邊靠公路,一邊毗鄰一片低洼的農田,一頭寬大一頭狹小,看起來比較狹窄和受拘束。而且整個地塊又呈斜坡狀,是最難規劃或設計的那種,比如說要在其中做一個健身廣場什么的,幾乎是不可能的。不過,在較寬一端公路對面,還有一塊小地可用,抑或可以納入規劃一起考慮,只不過小地塊靠鎮區方向一側,以及靠山一側,都被私宅包圍著,完全給擋住了視線。</p><p>&nbsp;&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后來,在正式設計的時候,經過深思熟慮和反復推敲之后,我恰好將此設計了一個九米多高的像兩片船帆一樣的灰白色標志塔,而且將側面做為主立面,并刻寫了四個黑色大字“巨口鋪鎮”,還在塔身底部制作了一個類似于“鋪”的造型,同時,在塔頂以深灰色筒子瓦做成三個臺階狀的碼頭墻,并與周圍地形山勢相呼應,寓意巨口鋪的經濟發展“步步高升”。這樣,從市區方向來的旅客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個高聳入云的標志塔和醒目大字了。</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由于地塊有限,原打算只在三角形地塊寬大一點的地方用植物設計制作一組生態“雙牛”雕塑,但鎮政府的領導說改為亭子更實用些,所以也就放棄了。后改為防腐木重檐六角亭,并與標志塔遙遙相對和遙相呼應。此亭后來取名為“暢觀亭”,并邀請石泉老師書寫了匾聯“滿目青山怡遠客,一川沃野富鄉親”。</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同時,在地塊內還設有一條游道通向涼亭,并通向標志塔對面的公路邊,且將此做為園區主入口。還在主入口處設置了一堵長約八米高近三米的灰白色景觀院墻,院墻中間開了一個門洞,門洞上刻寫了黑底綠字的橫匾“步園”兩字。另外,在院墻的左側還用黑金砂刻寫了黑底綠字的“巨口鋪鎮簡介”碑,并鑲嵌在上面。而在院墻右側不遠處的綠化帶中,則做了一個高高的塑石,塑石上雕刻了一個非常搶眼的紅色印章“鋪”字。</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而龍溪景點位置幾乎就在鎮區的端頭,地塊呈長方形。考慮到景點離鎮區很近,聚集的人會很多,所以除了在地塊左端設計了一個停車場,還在地塊中央設計了一個健身活動廣場。并且,停車場與廣場之間有一步道相連,并在步道的中間位置設計了三個藝術門架。游客漫步門架下,無聲中給人一種親切感和溫馨感。</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并以廣場為中心,在廣場里側設計了一堵灰白色景觀院墻等。而在廣場的右側有一塊空地,地勢比較高,于是在高坡處設計了一個四角涼亭,并取名為“龍溪亭”,同時刻寫了棕底綠字的匾聯“藏龍臥虎聚賢士,碧溪青山映藍天”。這樣,游客閑坐在涼亭里,既可以看到公路一側的車輛匆匆而過,又可以觀賞田野一側的山水秀美如畫。</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亭子與廣場之間,還有幾條游道相連,同樣在游道所處中間位置的綠化帶中比較寬闊的地方,設計了一個體量較大的很有意思的生態仿根雕茶幾。游客倘若在活動中或散步中累了,就可以坐下來打打牌、下下棋或聊聊天什么的。而在沿公路的綠化帶內,還利用高差變化等設計了三個類似圓形花壇又像是象棋一樣的紅色陰刻景觀字“龍溪鎮”,每個字的直徑大概在三米左右,全部用塑石做成,倒是一道很有藝術效果和視覺沖擊力的景觀!</p> <p><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七個公路景點是雀塘鎮境內的柳山村景點。這里的公路雖然沒有207和217那么寬廣,但卻是一條黑漆漆的嶄新的縣級草砂公路。當駕車快到柳山村景點的時候,我透過車窗一眼望去,公路恰逢一段長長的大彎道,然后再筆直地跨過一片農田。農田的兩側是村落,高高低低地建了好些房子,老的舊的都有,只是有些參差不齊罷了。而兩片村落的背面都是些連綿起伏的山巒,但不高,與207國道和217省道兩邊的山勢相比,顯然要孫色得多,不過還算秀美。顯然,兩片村落遙遙相望,在藍天白云下相映成趣。</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欲做景點的地塊,是跨過那片農田的公路的一側,為一狹長地帶,中間大兩頭小,大概四五百米長的樣子,中間被一條寬闊的汩汩直響的溪流打斷。溪流處,除了新公路和一座新的平板橋跨過,在地塊靠田野的另一側,還有一條狹窄的老公路和一座幾乎廢棄的老平板橋跨過。當我初次看到的時候,給人的第一個創作靈感是:這座老橋應該要用起來!比如改造為一座風雨橋什么的,將是一個不錯的好主意。因為如果這樣做的話,就會從空間視覺上,將兩段被溪流打斷的景點景觀給巧妙地連了起來。</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后來,這個想法得到了公路局、當地村委及縣政府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都認為這個想法很好即刻拍板實施,還請了專業公司做了好幾個設計方案,并取了一個很有詩情畫意的名字“聽雨橋”,后改名為“柳山風雨橋”,并請楹聯家蕭克寒、謝衛民和書法家陳志龍、周述桂等四位老師分別撰寫了兩幅匾聯“曲岸花明柳送清風堪歇馬,長廊氣爽山來好雨可留龍”及“車馬且從容任杏雨沾衣柳風吹面,田園真靜美在稻花垅上薺菜溪頭”。</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由于做景點的地塊,正處于一片平坦而開闊的田野中,從兩端看過去,一覽無余,給人的第一感覺:應該在該地塊中央或附近最空闊的位置首先考慮建一個標志塔,以之來做為一個景觀聚焦點!后來,在實施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十二米高的帶有現代簡約徽派風格的灰白色標志塔,并在正面刻寫了“柳山村”三個黑色大字,看起來非常搶眼和大氣!</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但在建造的時候,卻因師傅們在看圖紙實施時將尺寸搞錯了,而幾乎將標志塔的體量擴大了三分之一倍。不過,建好之后總體感覺還算適中,只是比例有些失調罷了。也許,這正如歷史上某位大師所說的“建筑是遺憾的藝術”!是的,一個建筑或一個項目的建造,往往會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很難做到完美無缺。</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此外,柳山景點附近聚集了很多的民宅和村民,所以在地塊比較寬闊的地方同樣設計了一個健身廣場。廣場兩側還設計了文化墻,廣場與溪流之間設計了一個六角形涼亭,并取名為“燕雨亭”,也同樣邀請了書法家石泉老師為亭子書寫了匾聯“紫燕風前梳柳影,黃鶯葉底振清音”。</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另外,在地塊兩端各設計了一個灰白色景觀院墻,大概六七米長三米高的樣子,院墻中間設了一個拱形門洞,門洞上刻寫了黑底綠字的橫匾“柳園”。在涼亭周圍及其他適當部位還設置了幾組假山或塑石,并在上面雕刻了諸如“和風”、“春燕”、“美麗鄉村”等文字圖案或紅印章之類及詩文“雨潤千山綠,雙燕舞長空。怡情小園坐,垂柳拂春風。”顯然,柳山村這個景點,好些創意,我更多地是圍繞“柳”字這個主題來做文章的!</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同時,在靠縣城來的方向即地塊端頭綠化帶的草坪中,還設置了一組一大一小的“雙牛”雕塑。在地塊靠溪流邊及其他拐角處,還栽種了若干棵垂柳樹。然后,再通過中間一條貫穿整個地塊的曲曲折折的漫步道,來做為整個景點的景觀軸,將各景點景觀巧妙地串聯起來,從而使整個景點景觀設計顯得更加步移景異和匠心獨運,看起來就像一首美妙的音樂,抑揚頓挫,極具節奏感!</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而最有意思的莫過于將溪流邊的攔河壩、有高差處的護坡以及地塊兩端拐角處的圍欄等,均用水泥空心砌塊砌成的長長的城墻式造型,更多的給人一種古樸自然的美感!只是在施工過程中,稍不留神,卻讓師傅們將本來粗獷的有歲月感的灰縫又抹平了而失去了原有的感覺,這不能不又是一種遺憾!</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最后要做的一個景點,即雀塘鎮景點,則更靠近雀塘鎮區,而且是靠市區和縣城去雀塘鎮的端頭。看起來這個地塊和巨口鋪景點一樣,也是一個三角形狀,只不過要大了很多。同時,地塊被新舊兩條公路挾持著,而且三角尖正對著鎮內,而與三角尖相對的另一邊,及舊公路旁邊,則是被密密麻麻、高低錯落的民宅包圍著。整個地塊顯得凸凹不平的,靠新公路一側,還有一線低洼地,其中有一條很小的排水溝穿過,時而能聽到汩汩作響的流水。整個低洼地落差比較大,像是一條寬大的天然的泄洪溝。</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對這個景點設計的原則自然是:盡量少開挖土方,就在原有地形上來做文章!如此一來,只要設計得當,既節省了建造成本,又能營造出良好的景觀效果,何樂而不為呢!盡管是三角形地塊,但還算大且又靠鎮區,考慮到景點做好以后來玩的人一定很多,所以當務之急是先考慮如何在三角形地內建一個健身活動廣場才行。后幾經現場測量和捉摸,才好不容易將廣場位置和大小定了下來。</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廣場設定以后,還根據鎮領導的要求,在廣場靠地塊最寬的一端設計了一個戲(舞)臺,主要用于當地老百姓唱戲跳舞或其他村鎮活動用。在戲(舞)臺的后面還做了一堵十幾米長三米多高類似城墻式的深灰色背景墻。而靠地塊三角尖的適當位置,則設計了一個深灰色的標志塔,標志塔的女兒墻頂也做成城墻式,并在塔身的鎮區一側和廣場一側分別用金屬雕刻了“循環產業小鎮-雀塘鎮”幾個黑色大字。同時,在標志塔與廣場之間以步道相連。</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而在廣場戲(舞)臺靠洼地一角的高坡處,則設計了一個六角形涼亭,并取名為“雀樂亭”,同時刻寫了匾聯 “雀鳥和鳴春色美,居民共舞快樂多”。建好后,游客就可以獨個兒或三五成群拾級而上,在亭內歇息或閑聊。并在亭子靠洼地一側,設計了一個別致的小拱橋,這樣,游客就可以從新馬路跨橋而過,通過步道進入到涼亭或廣場內。</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另外,在地塊的寬端,即廣場與民宅之間,還有一塊地勢較低的空地和一個小水塘,計劃也用起來,但以觀賞為主。除了栽種一些花草樹木外,在空地的中央設計了一個體形巨大的類似于卡通畫造型的藝術磚雕“福豬”,憨厚可愛的“豬”雕上面刻寫了一個金光燦燦的紅底黃字“福”,寓意吉祥如意、發財致富等。</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而水塘,則充分利用旁邊地勢輕高的一棟民宅數米高的檔土墻兼院墻為背景,設計了一組假山和水景,并將水塘改造荷花池,里面種了些荷花和養了些金魚等,塘的周邊也做了一些大大小小類似于自然擺置的塑石,別有一番風味!同時,在假山上刻寫了“荷塘月色”四個字,給人無限的遐想。并將荷花池與洼地的排水溝相連,形成一道似有涓涓細流的水景。只可惜,后來因各種原因,這組景觀設計方案并沒有實施。</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此外,在廣場入口處和涼亭周圍等地方,也做了一些假山或塑石,并刻寫了“雀樂”、“麻雀”等文字圖案及詩文等。在廣場靠舊公路一側的綠化帶中,還設置了一塊橫臥在地面上三四米長的石碑,并用黑金砂刻寫了“雀塘鎮簡介”。在廣場靠洼地排水溝一側,利用護坡和綠化帶等設計制作了“雀塘歡迎您”幾個醒目的景觀大字。這樣,從新公路上過往的行人或車輛的旅客,看到之后,就會頓感到雀塘人民那無限的親切感和滿滿的溫暖感!</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八個公路小景點實施完工后,可以說為新邵公路和美麗鄉村及鄉村旅游等增光添彩,也得到了有關公路、政府等部門及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特別是位于新邵境內的207國道還曾被評為2017年度湖南省最美公路之一,并在相關電視、報刊等媒體中報道過。于我而言,這只是利用專業能力盡了一點微薄之力,但愿新邵的山山水水更加秀美如畫,但愿新邵的明天更加美好!</p> <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本文作者簡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石谷,又名耕人,原名曾昭定,號耕墨堂堂主、雪峰耕人、馬嶺居士等,61年生,湖南邵陽洞口高沙籍人士。草根個性書畫家,湖湘鄉土風情山水畫家,資深設計師,獨立學者,自由撰稿人,網絡策展人。天生好寫好畫,對書法、中國畫、建筑、裝飾、園林景觀及風水學、環境學、美學、文學等頗有研究。常筆耕不斷,學百家之長而漸成個性風格。擅長現代個性書法、個性畫荷和湖湘鄉土風情山水畫及鄉土文學等。其書畫作品最大的特點是:自由和個性,品位和品味十足,有大家風范。曾有多幅作品被參展、獲獎、發表、收藏、拍賣等。曾搞過個人畫展并編有《石谷?畫荷作品集》,并即將撰寫完成約百萬余字(共十集)?石谷散文集?《人生是一本書》。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鄉土文學社會員、湖南省花鳥畫家協會會員、邵陽市花鳥畫家協會副秘書長、邵陽市焦墨藝術學會副會長、邵陽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生: 愛好繪畫,卻是“音樂盲”。</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專業: 建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師門: 學百家,自由學習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性格: 真誠,個性,但也不缺乏智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朋友: 愿與真誠的人交朋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追求: 真誠,自由,個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討厭: 欺騙,虛偽,假真正。</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愛好: 書畫、設計、撰文、曳步舞、旅游。</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其他: 官場、職位、名頭等其實都與我無關。</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平市| 烟台市| 永泰县| 河间市| 福泉市| 广水市| 东乡| 安福县| 视频| 黄山市| 云阳县| 雅安市| 湟中县| 松桃| 夹江县| 延寿县| 施秉县| 古交市| 社会| 葵青区| 诸暨市| 潍坊市| 常宁市| 汉源县| 罗田县| 金门县| 阿拉善右旗| 昭苏县| 湖南省| 渭源县| 津市市| 安远县| 黔西县| 白水县| 襄城县| 安多县| 威信县| 安化县| 罗城| 永济市| 赤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