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你要是在冬天到了我們的山村,有好幾件事情需要注意。第一件事情就是走路,如果你完全沒有在山村多雪和多冰的小徑上走路的經驗,你就得準備多摔幾次跤,直到你被摔出來了勇氣。當然,如果你害怕,感覺到身體沉重地碰擊地面的聲音所帶來的恐懼,你盡可以呆在永遠明亮溫暖的爐火旁邊 ,聞著即將熟透了的烤紅薯的油脂香味。在多冰的山村小徑上走路,你得真誠地希望和你同行的人伸出來一只手搭著你,即使你被摔倒,也不至于鼻青臉腫,那個扶你的人會第一時間有力地拉起你,而獨立的最好的辦法就是你看人家是如何走路的。你得在鞋子的中間拴上一把稻草,這種來自于大地的草莖,有著奇妙的韌性,兩只鞋子上都綁上了稻草,你就真的可以聽見走在雪地上的咔嚓咔嚓的聲音了。村子里的人,并不會告訴你這樣做的原理,一切都依賴于經驗,生活才會持續下來,并且有了安穩。要是你到了別人的家里,鞋子上的稻草就會解開,扔在門口邊,等你出來,雪花早已飄飛到上面,金黃色的稻草寧靜而漂亮。后來我告訴一個來村子里畫畫的藝術家,他要描述村子里冬天的生命形式,這種門口的稻草就是極好的材料,我以為如果他在畫畫的時候,會彎下腰來,解開稻草,很多情地放在門口,而出來的時候,會再一次彎下腰來,拴在鞋子上。我父親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在寒冷的冬天,就蹲在我的面前,給我的鞋子拴上一把稻草,看著我走路上學。</h3><h3><br></h3><h3>小徑蜿蜒,隔著一個山嘴就會徹底消失。鞋子上的稻草沾了雪水,就會柔軟起來,最初的咔嚓咔嚓的聲音變為一種只有踏上冰塊,才有的脆脆的聲音。有時候,幾個人同時在小徑上走路,這種聲音就會充滿著變化,其中的奧妙既來自于行走者的體重和心情的愉快,也來自于稻草的干濕程度。第二件事情就是你在灶屋里烤火,需要不在乎柴火燃燒時候的灰塵。村子里的人為了熱鬧也為了好客的情緒,會時不時把干燥的松針放在爐子里,這個時候就會讓爐膛明艷起來,松針迅速燃盡,有一絲火燼剛剛起飛就會消失,要不了好久,你的衣服和頭發上都是這種松針燃燒之后落下來的灰塵,這是冬天圍著爐子的收獲之一。要是我母親看見的,就會對你的驚詫說道:“不要緊的,站起來,拍打一下就好。”說完了,她就自己站起來,解開圍裙,一只手拿起來,朝身上拍打,那些灰塵再一次揚起來,尋找自己新的去向。比起灰塵來說,緊靠爐子的柴垛里則會跳進去一只生蛋的黑色母雞,母雞剛開始會選擇一個松針柔軟的角落,然后用屁股和身子練出來一個很光滑的窩,它就呆在那里,一邊看著你烤火,一邊生自己的蛋。母雞的眼睛里都是閃爍的火焰,整個冬天,柴垛里的雞蛋每天不斷,而雞蛋生完后,黑雞婆會咯咯咯咯咯噠的唱個不停,這種聲音將會為你帶來十分樸素的情調,很多時候,它的歌聲長達三四分鐘,而且嘹亮明快,最重要的是,村子里雞的叫聲是健康快樂的。母親這個時候,一樣的會對你說:“給你煨一個土雞蛋。”就起身去拿了一個雞蛋,叫你摸一下。“你看看,還是熱的啊!”隨后扯了一張我們不要的作業紙,用井水打濕,埋在紅色的火燼里。這種煨雞蛋實在是所有雞蛋做法里面最好吃的一種。不過,你得在安靜的爐火旁,隨時聆聽那種雞蛋被灰燼烤熱后爆發出來的聲音,來自于雞蛋殼里面的熱氣會突然間沖出來,以至于埋雞蛋的灰燼也會隨著氣流散發得到處都是,煨好的雞蛋,細嫩松香,淡黃和蛋白之間的距離有利于你享受這種只有鄉村才有的完美醇香時間。我相信你一生中吃過很多雞蛋,吃過很多不同做法的雞蛋,這種看著母雞生完蛋,就撿起來埋在灰燼里的煨雞蛋,則會成為你人生筆記里奇特的一筆。</h3><h3><br></h3><h3>那么,最后一件事情就是你最好允許自己站在香樟樹下,看看雪地上無數的黑色的樟樹籽,而樹冠里聚集著覓食的麻雀和八哥鳥,它們不停地鳴唱,聲音被北風覆蓋,被雪花覆蓋,隨時都有樟樹籽落下來。冬天,鄉村有各種各樣的聲音,每一種聲音都會引領你回到家里,回到一個溫暖的窩子里。這些鳥類除開覓食樟樹籽,它們還會飛躍到稻草垛子上面,伺機尋找難得的小昆蟲。總有一些忍受不了寒冷冬天的小家伙會失去自己的生命,也總有一些和稻草顏色一樣的蟲卵被鳥類發現,而勇敢地飛到喂雞的食盆附近的麻雀,則會一直發揮自己機敏的特點,只要人走近,就會一聲喊飛到附近的灌木叢里。它們熟悉家禽,熟悉雞和鴨,只是在熟悉人的時候,它們更善于運用游戲的法則,不是害怕,而是友好地和村子里的人生活在一起。</h3><h3><br></h3><h3>(原創,毛歌微信號:maoge1965)</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干县|
盐源县|
溧水县|
泸溪县|
宾阳县|
高尔夫|
宜昌市|
泸定县|
新晃|
普安县|
化德县|
莱阳市|
二连浩特市|
葵青区|
上栗县|
泗洪县|
本溪|
台东市|
晋中市|
涟源市|
墨玉县|
黑水县|
澄城县|
青神县|
梓潼县|
安阳县|
平和县|
岑溪市|
安丘市|
大荔县|
北票市|
剑阁县|
杭州市|
盱眙县|
阿坝|
金沙县|
英吉沙县|
延寿县|
普宁市|
济阳县|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