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國四大石窟</h3><h3>四大石窟包括: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和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四大石窟均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每一個都是中國佛教文化藝術的瑰寶,每一個都值得人們親臨一睹其神采。</h3><h3>從2011年到2019年,終于斷斷續(xù)續(xù)地走完了中國四大石窟。</h3> <h3>山西大同云岡石窟</h3><h3>2011年7月到云岡石窟,開啟四大石窟之旅的第一站。</h3> <h3>云岡石窟,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延綿一公里。</h3><h3>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3><h3>2001年12月14日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h3> <h3>云岡石窟的造像,保留著鮮艷的色彩。</h3> <h3>第13窟,彌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與腿之間有一托臂力士像,云岡石窟中僅此一例。</h3> <h3>曇曜五窟(第16窟~第20窟)是云岡開鑿最早、氣魄最宏大的窟群。</h3><h3>圖為曇曜五窟之一的第18窟。</h3> <h3>曇曜五窟之一的第20窟,是云岡石窟的標志性露天大佛,佛像為釋迦坐像,高13.7米。</h3> <h3>用不同的角度仰望大佛像</h3> <h3>云岡石窟的石窟群</h3> <h3>河南洛陽龍門石窟</h3><h3>2013年8月到龍門石窟,踏足第二個石窟。</h3> <h3>河南省洛陽市伊河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上密布著的大小石窟,即為龍門石窟。</h3><h3>1961年成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3><h3>2000年11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h3> <h3>蓮花洞,窟頂有一朵浮雕大蓮花而得名。</h3><h3>造像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主像為釋迦牟尼立像,二弟子為淺浮雕,弟子迦葉的頭部早年被盜,現(xiàn)存于法國吉美博物館。</h3> <h3>奉先寺,是龍門石窟大型群雕,當中盧舍那大佛為標志性佛像,佛像通高17.14米,盧舍那大佛為釋迦牟尼的報身佛。</h3> <h3>整個奉先寺有九尊大雕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h3><h3>盧舍那大佛端莊典雅,大弟子迦葉持重,小弟子阿難聰慧,菩薩善良,天王雄偉,力士勇猛。</h3> <h3>大佛南區(qū)的小弟子阿難和普賢菩薩。</h3> <h3>南區(qū)的天王和力士風化崩塌嚴重,基本看不出原貌。</h3> <h3>北區(qū)的天王和力士完好無缺,所謂天王英雄神武、力士咄咄逼人,此二像極具感染力,亦是龍門石窟的標志性雕像。</h3> <h3>大佛像北區(qū)的大弟子迦葉、文殊菩薩、托塔天王和力士。其中大弟子迦葉的雕像面部已崩毀,其余的菩薩天王力士完好。</h3> <h3>伊河兩岸,對面為香山,這邊為龍門山。</h3> <h3>龍門山上密布的石窟。</h3> <h3>整個龍門山全景</h3> <h3>甘肅敦煌莫高窟</h3><h3>2014年7月到莫高窟,繼續(xù)四大石窟之行。</h3> <h3>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沙漠之中。</h3><h3>1961年,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3><h3>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h3> <h3>開鑿在巖壁上的洞窟,游客要跟隨講解員進入觀看。</h3> <h3>石窟內的彩塑和壁畫極其豐富精彩,其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是四大石窟中首屈一指,可惜全部禁止拍照。</h3> <h3>著名的九層樓,即第96窟,整個九層樓窟內是莫高窟第一大佛彌勒佛,大佛高35.5米。</h3><h3><br></h3> <h3>九層樓,莫高窟的標志性建筑。</h3> <h3>莫高窟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圣地。</h3><h3>由于窟內絕對禁止拍照,只能展示室外的圖片。</h3> <h3>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h3><h3>2019年9月到麥積山石窟,時隔5年,走完最后一個石窟。</h3> <h3>麥積山是天水市小隴山的一座孤峰,海拔1576米,相對高度142米,遠望似麥垛而得名,石窟就凌空開鑿于懸崖峭壁之上。</h3><h3>2014年6月22日,麥積山石窟作為申遺項目“絲綢之路”的一部分,成功申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h3><h3>麥積山石窟主要分為東崖和西崖。</h3><h3>圖為東崖。</h3> <h3>這邊是西崖。</h3> <h3>山下遠看西崖大佛和凌空棧道。</h3> <h3>麥積山第13窟,即東崖大佛。</h3><h3>東崖大佛,摩崖高浮雕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薩像,是麥積山現(xiàn)存最大的一組石胎泥塑造像。</h3> <h3>正中主尊為阿彌陀佛,高15.7米;左側為觀世音菩薩,高13米;右側為大勢至菩薩。</h3> <h3>從棧道可近距離仰望大佛,大佛表情莊嚴又帶慈樣,猶如俯視著世間紅塵。</h3> <h3>第9窟,中七佛閣。共有七個佛龕。</h3> <h3>中七佛閣之一。</h3> <h3>第3窟,千佛廊。</h3> <h3>第4窟,上七佛閣,又叫散花樓。</h3><h3>位于東崖大佛上方,七個佛龕各供一佛,七龕外每兩龕之間塑一護法像,共計八像,稱為“天龍八部”,是佛的八部護法。此外七龕兩旁還有天王和力士像。</h3> <h3>上七佛閣之一,一佛二弟子四菩薩。</h3> <h3>上七佛閣之一。</h3> <h3>第98窟,即西崖大佛。</h3><h3>由一佛二菩薩造像組成,正中立佛高12.2米;右側脅侍菩薩除裙裾尚存外,全部剝落無存;左側脅侍菩薩保存尚好。</h3> <h3>西崖大佛,主尊立佛和左側脅侍菩薩。</h3> <h3>麥積山的洞窟全部開鑿于懸崖峭壁上,全由架設在崖壁之上的棧道連通,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是木制的,走在上面搖搖欲墜,之后改建成現(xiàn)在的水泥棧道和鐵護欄。</h3> <h3>如果說敦煌石窟是一個大壁畫館,那么麥積山石窟則是一座大雕塑館。</h3><h3>麥積山石窟現(xiàn)在還是國內眾多美院雕塑系的教學創(chuàng)作基地。</h3> <h3>云岡、龍門以石刻著稱,敦煌以壁畫享譽,麥積山則以塑像聞名。在二十一世紀一十年代結束前,執(zhí)意地走完中國四大石窟,無關宗教信仰,只為探尋中華文明歷程的一部分。看四大石窟,猶如看到歷史由遠而近緩緩地向我們走來,朦朧變得清晰,虛幻化作真實。</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邑市|
都昌县|
明光市|
井陉县|
岗巴县|
龙川县|
遵义县|
孟村|
宝坻区|
新泰市|
罗定市|
淳化县|
家居|
平遥县|
巢湖市|
上虞市|
兖州市|
天门市|
蒲江县|
水城县|
汝南县|
博白县|
邵阳县|
日喀则市|
延长县|
仁布县|
衡阳市|
奉新县|
利辛县|
中西区|
天柱县|
潮州市|
苍南县|
辉南县|
财经|
共和县|
澄迈县|
东阳市|
裕民县|
马山县|
页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