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b> 古城晨景</b></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汀州,漢代置縣,唐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設(shè)汀州,是唐代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至宋代,汀州府與省內(nèi)其它七府構(gòu)成了福建八閩。從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間,長汀一直是歷朝歷代州、郡、路、府的治所。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許多文物,1994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b></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長汀是著名的唐宋古城。眾多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跡成為汀州古城景觀的一大特色,始建于唐大歷四年的汀州古城墻,至明清時期,汀州古城墻總長為5000多米,設(shè)有12個城門,“枕山臨溪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及“佛掛珠”的獨特格局。高超的建筑技藝和不朽的藝術(shù)價值,充分體現(xiàn)了漢族客家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 。現(xiàn)在保存完好的城墻近3000米,將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聯(lián)結(jié)在一起</b></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1996年汀州城墻被列為第四批省級文保單位,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眾多風(fēng)格獨特的客家建筑見證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內(nèi)涵,如汀州府城隍廟、巍峨聳立的唐代城樓—汀州三元閣、汀州云驤閣、汀州南禪寺、“王衙”—汀州劉氏家廟、汀州李氏家廟等等。</b></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汀州千年,一大批歷史名人與汀州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譬如唐代名相張九齡初嘗了客家米酒后留下詩篇《題謝公樓》、世界法醫(yī)鼻祖宋慈曾在長汀擔(dān)任“縣太爺”開辟了汀江航道、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率精銳部隊入汀得到汀州人民的支持寫下詩篇《汀州》、宋代詩詞大家陸游離閩時揮筆寫下《長汀道中》、傳入《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的明代良臣—馬馴安老還鄉(xiāng)時作下《鄞江八景詩》流傳至今。</b></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明代著名學(xué)者宋應(yīng)星出任汀州推官時作成了《天工開物》這部著作、清代著名大學(xué)士紀(jì)曉嵐在汀州試院當(dāng)主考官時留下聞名八方的“一菜、一聯(lián)、一匾額”、《晚笑堂畫傳》的作者清代著名畫家上官周就是汀州人、乾隆年間大書法家伊秉綬人稱“伊汀州”。千年州府——汀州,讓歷代文人墨客留連吟誦,陳軒、王捷、郝鳳升、黃慎、楊瀾、紀(jì)曉嵐、黎士弘、康泳、江瀚等都以如椽巨筆為長汀的山川風(fēng)物寫下不朽的詩篇、著作,流傳于世。</b></font></h1><h3><br></h3> <h1><font color="#ed2308"><b>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汀州,州治初設(shè)新羅舊邑址,長汀縣附郭,縣治在九龍水源長汀村(即今上杭縣城北7.5公里處九州鄉(xiāng))。約唐上元元年(760年),汀州治所遷東坊口大丘頭(今長汀縣北郊),長汀縣治隨遷距州治1公里許的縣基嶺,仍為附郭。</b></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唐大歷四年(769年),汀州刺史陳劍將州治遷到白石村(今長汀城內(nèi)),“筑土城臥龍山陽,西北負(fù)山,東瀕汀江河,南踞臥龍山麓”,范圍較小。縣治隨州遷至離州治約200步(今長汀城內(nèi),宋時叫衣錦鄉(xiāng)),仍為附郭。州治背山面水,向陽開闊,從此歷代因襲,范圍逐步擴(kuò)大。唐大中初年(859年),刺史劉歧始建敵樓179間,筑子城,修拓陳劍所遷壁壘,稱“雄鎮(zhèn)”。</b></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宋治平三年(1066年),郡守劉均大規(guī)模擴(kuò)建州城,所筑土城周長達(dá)5里254步,城墻基寬3丈,厚1丈,高1丈8尺;又開挖城壕引西溪水東流,州城擴(kuò)展范圍,東至朝天門,南至廣儲門,西至西城門,北至臥龍山襟(見圖示“宋元土城”)。長汀縣治仍附于州城外(即城壕南)。</b></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知府楊世芳及長汀知縣王邈,筑土為縣城,總長619丈9尺,堞2180多個。汀州府形成兩圈城墻,內(nèi)圈為汀州府城墻,外圈為長汀縣城墻(見圖示“明清古城”)。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郡守沈應(yīng)奎倡議拆除府城墻,使州、縣合并。明崇禎九年(1636年),增修城墻670丈,同年十月告竣。府城墻全部拆除,州、縣合一。這時城墻以汀江為界,從東向南繞到西,圍到臥龍山襟。現(xiàn)在長汀人稱之為城內(nèi)。</b></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自宋至清初,外地商人、工匠來者日多,作坊、商店逐年增加,城市人口劇增,城內(nèi)容納不下,因而府城范圍逐步擴(kuò)展到城外(即水東市外大片地區(qū))。至清朝中晚期,在城外形成營背街、橋下壩街以及其他眾多街巷。至此,汀州城基本定型,成為閩西最大城市。</b></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 下面繼續(xù)欣賞長汀古城風(fēng)貌</b></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 古城夜色</b></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 照片攝于龍巖長汀古城</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 攝影: 金 敦 / 春 龍</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十六曰制作</b></font></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株洲市|
石棉县|
长兴县|
桃源县|
邵阳市|
张北县|
长沙县|
皮山县|
开平市|
贡山|
上虞市|
老河口市|
上蔡县|
华容县|
稻城县|
贡嘎县|
太谷县|
中方县|
广汉市|
丽江市|
平顺县|
宜黄县|
上虞市|
泰兴市|
化州市|
莒南县|
个旧市|
渝北区|
柞水县|
朔州市|
尖扎县|
新乐市|
广平县|
新民市|
闽清县|
耒阳市|
福清市|
任丘市|
东辽县|
铜陵市|
南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