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記一位從中央西柏坡回來的南雄縣工委書記、縣長</h3><h3>吳新民同志事跡</h3><h3>吳新民(1910~1978),廣東始興縣人,出身農民家庭。16歲時開始投身革命,就讀于中共廣東省委在韶關舉辦的廣東北江農軍學校,結業后參加了由孫中山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北伐革命戰爭。隨北江工農自衛軍獨立團隊伍北上,從曲江到南雄,轉仁化到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區。1927年加入蔡廷鍇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11軍第10師,在師部任軍需上士,隨部隊抵達南昌,在參加南昌起義后,隨第十師轉戰福建、廣州。1928年返回粵北后加入仁化獨立團農軍進入澌溪打游擊。1928年3月回到始興縣德華小學、新仁小學、縣立小學和清化風度小學任教,同時秘密從事革命活動。 1931年春,張光弟再次回到始興,他與曾就讀于北江農軍學校的吳新民及曾誼勛、陳培興、張銘和原農會會員劉昌生等進步青年主持成立了秘密農協小組,成立“嚶鳴書屋”(又叫“嚶鳴讀書會”),組織“旋風球隊”、“抗日同志會”,舉辦《三五書屋》。 抗日戰爭爆發后,吳新民與陳培興等組織了“始興青年抗敵同盟會”,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在張光弟帶領下創辦“烏鴉藝術社”,出版刊物《烏鴉》雜志。1937年風度小學下學期任體育教師兼做庶務主任,1940年2月由中共廣東省委溫盛湘、廖瓊等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風度小學代理校長。1942年5月中共南方局和廣東地下黨省委在韶關被國民黨破壞,“粵北省委事件”后,他是始興地下黨組織留下為數不多就地“三勤”的黨員之一,擔負了保護省委電臺的重任。省委遭破壞后風度學校成了我省同志們的落腳點之一。期間先后擔任風度小學代理校長、信義小學校董事長、風度抗日自衛大隊大隊長(后列為東縱的編制)、始興縣縣長、中共始興縣臨時工委委員。1944年他率風度大隊與為迎接“二王”部隊南下而挺進粵北的東江縱隊在風度學校會師。</h3><h3>1946年初隨東縱北撤山東煙臺,先后在山東解放區任東江縱隊干部隊組長、班長,華東軍政大學上干部隊區隊長,河北省滄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渤海軍區第一軍分區,支前指揮部秘書、行政工作(支前)。華東軍分區兩廣縱隊司令部政治工作隊隊長、黨支部委員等職務。</h3><h3>1948年為迎接新中國的誕生,奉命調往石家莊華北軍政大學特別班學習,在校長葉劍英、副校長蕭克及主任薛子正等領導指導下,學習時事、劃分階級、政治工作、新區政權、新區政策、游擊戰術、新區群眾工作、新區政府工作等知識。</h3><h3>1949年1月—3月為迎接解放軍南下解放全廣東,吳新民奉命調到黨中央所在地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參加由部長李維漢同志領導的中共中央統戰部(城工部)舉辦的南下干部學習班(接管城市學習班)學習,學習華南當前形勢、解放新區政策、城市政策,并介紹了解放區的狀況,新區政權建立后我黨的方針政策并做好迎接解放大軍南下的一切準備等,學習內容十分豐富,是返回華南工作必須學習的內容。聽取朱德總司令代表黨中央對他們的指示:中國人民革命解放戰爭已處于全國勝利的前夕,人民解放軍向長江以南勝利進軍。吳新民的任務是到粵北山區配合支持華南的解放戰爭,徹底摧毀國民黨反動政權,準備迎接人民解放軍渡江南下,迅速徹底解放粵北山區,創建新民主主義的新粵北。</h3><h3>學習結束后中央決定南下廣東,十二位同志帶著任務化裝南下,黨中央給他們每人發一套新西裝,一個夾層皮箱,在夾層里是一把手槍和密抄文件。他們從大連登船經煙臺抵達香港并到當時的中共中央南方分局駐香港負責人方方處報到。考慮到吳新民在北撤前長期在粵北山區隱蔽戰線上堅持地下黨工作,開展游擊戰爭,對粵北山區情況熟悉,組織上派他一人回粵北,到五嶺地委報到,途經廣州市、韶關、樂昌、湖南汝城、廣東仁化等地。</h3><h3>1949年3月,吳新民到達江西邊境,第一站回到廣東南雄地區游擊根據地所在的中共粵贛湘邊區五嶺地委北二支隊司令部報到,五嶺地委書記張華,北二支隊司令員黃業,曾與吳新民在槍林彈雨中結下深厚的戰友情誼,此次久別重逢,激動地緊緊握著他的雙手。當年東江縱隊挺進粵北,是吳新民接應他們,如今在五嶺地委北二支司令部是他們迎接吳新民回來。吳新民將從西柏坡帶來的中央密抄文件交予五嶺地委,密抄文件指示內容包括:“介紹北方解放區情況、當前解放戰爭發展的新形勢、準備如何配合支持做好迎接人民解放大軍南下解放廣東等工作的一切準備,新解放區政權建立后我黨的方針政策。在建立新政權后縣級以下各級政權的組織架構形式”等。考慮到吳新民是從中央西柏坡經過南下干部學習班學習后由中央派遣,奉命南下回到廣東,對北方解放區情況的熟悉了解,中共五嶺地委任命吳新民為五嶺地委委員,成立中共南雄縣工作委員會,吳新民任書記,郭顯親任副書記,胡輝瑞任組織部長,王平(現名王沛)任宣傳部長,黨員有200多名。</h3><h3>中共五嶺地委為動員廣大群眾迎接南下解放大軍,同時也成立了南雄縣人民政府,吳新民任縣長,郭顯親任秘書。主要任務是負責建立縣人民新政權,迎接南下解放大軍的支前工作。在南雄縣解放前夕,吳新民根據黨中央指示精神,在中共五嶺地委黨委的領導下,在粵北山區建立起了第一個縣解放新區人民政權,并按南雄縣區域鄉劃分建立縣、區、鄉三級人民新政權,并任命各區長、鄉長。1949年3月,南雄縣人民政府設立了五個區:楊銘譜任一區區長、劉南文任二區區長,賴超雄任三區區長,張祥龍任四區區長,劉烈瑔任五區區長。同時把縣武裝部隊重新建制,建立了南雄武裝政治工作大隊,郭顯親兼任大隊長。鄉政權方面有珠璣鄉鄉長周才平、湖口鄉人民政府鄉長張成全、承慶鄉人民政府鄉長劉烈任,派干部雷新任新田鄉人民政府鄉長等。南雄縣各級新政權的建立,為其他各縣解放前夕及解放后建立新的縣、區、鄉三級人民政府組織架構起到示范模式作用。</h3><h3>吳新民始終牢記離開西柏坡時中央領導同志的重托,將奉命南下回到地方,找到當地黨組織領導的武裝力量,建立新區人民政權,做好支援前線工作,迎接解放大軍南下,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任務。他馬不停蹄地迅速開展廣泛政治宣傳發動工作,召開縣各級政府會議介紹北方解放區情況和全國解放戰爭發展的新形勢,指導做好迎接人民解放大軍南下解放廣東的各項準備工作。并落實建立起來的縣、區、鄉三級新區人民政府的支前中心任務,成立了南雄縣支前委員會,各區設立了支前指揮所。他親自帶領各級干部到各區、鄉、學校及墟場集市去廣泛宣傳解放戰爭發展的新形勢,號召群眾做好迎接南下大軍解放南雄的準備,全力做好支前中心工作。又指導武工大隊,除留下一個排的兵力保衛地委領導機關以外,其他武裝則分五個隊推向平原地區活動,發動群眾,壯大隊伍,廣泛發動群眾籌集糧草,組織民兵擔架隊。他還帶領干部群眾修復從江西至南雄的公路、橋梁,為大軍南下解放廣東做好一切保障工作。</h3><h3>在南下解放大軍進軍南雄時,南雄縣委很快籌集了大量的糧草,解決了數萬部隊的需要。9月23日,解放大軍以游擊隊為向導,越過梅關,24日凌晨解放南雄縣城。進軍沿途已有茶水站、軍糧供應點等熱情迎接。浩浩蕩蕩的南下大軍繼續向廣東全境進軍時,南雄支前委員會動員組織6萬多民工,調派各種車輛55輛,民船120只,積極為解放大軍運送軍用物資,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南下大軍解放湘南、贛南乃至廣東全境。</h3><h3>9月24日,南雄全縣解放,縣人民政府入城接管。伴隨著南雄黨政軍民和南下大軍共同歡慶南雄解放及解放后第一個人民新政權成立,黨中央交給吳新民的配合南下大軍解放南雄,組織建立南雄縣、區、鄉三級人民新政權架構的任務圓滿完成。</h3><h3>此時,吳新民又接到上級黨委和五嶺地委的指示,以中共始興縣委書記的身份立即到始興縣,開展迎接、配合人民解放大軍解放始興、建立解放后第一個人民新政權的工作。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政治部與北江臨時行政委員會聯合召開會議,由張尚瓊、華云同志以南雄縣人民政府的名義向全縣人民頒布了南字第壹號布告:“吳新民同志另有任用......茲派張尚瓊同志為南雄縣人民政府縣長,華云同志為副縣長,並隨令附發正式欽令”,即宣布由張尚瓊同志接任吳新民縣長職務。</h3><h3>五月份,五嶺地委在上級黨委的指示下,依照南雄縣的模式在始興等縣建立了縣、區、鄉三級政權。1949年9月2日,中共五嶺地委決定,吳新民兼任中共始興縣委書記。1949年9月25日,始興全境解放,鄧文禮被任命為始興縣人民政府首任縣長,吳新民任中共始興縣委書記。始興縣解放后,吳新民指導著建立新政權的各項工作,首先將原來6個區編為5個區:城關區,一區、二區、三區、四區,共23個鄉,并任命了各區長、鄉長。1949年10月17日,吳新民接到中共五嶺地委調令,任中共乳源縣委書記兼縣人民政府縣長,立即赴乳源縣開展清匪反霸退租退押運動,指揮剿匪戰斗。在此期間,吳新民先后任連山、連南、連縣等縣委書記、縣長。</h3><h3>1953年5月,吳新民調到廣州市工作,先后擔任中共廣州市委辦公廳行政科長、中共西區(荔灣區)區委副書記、西區政府副區長、區長、廣州市園林局黨委書記兼局長。1954 年至1964年在西區(荔灣區)工作期間,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各項政策,致力于發展工農業生產,繁榮商業,重視城市建設、管理及基層教育、文化、體育事業,并領導實現了西區農業合作化工作,主持重建了園林式的泮溪酒家,整治了泮塘一帶的蚊蠅孳生基地,建起了荔灣湖公園,新建了西區體育場和有燈光設備的籃球場,改善了西郊游泳場。在建設珠江大橋和開辟中山八路工程中完成了市分配的任務。主持建起了第一批水上居民住宅樓,并在荔灣涌、澳口涌、冼家莊等地建起橋梁,把區內10多公里的下水道明渠改為暗渠,整治了街道的環境,改善了市容衛生,使荔灣區被評為全國衛生標兵單位。1964 年,任廣州市園林局黨委書記兼局長期間,重點抓好越秀山、流花湖公園等廣州園林綠化城市建設。吳新民在“文革”期間受到沖擊的情況下,仍盡自己的能力去組織協調廣州市歷史文物的保護工作。1971年重新安排工作,1972年調任中共荔灣區區委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他帶病堅持工作,落實黨的干部政策,糾正冤假錯案,不辭勞苦,把一生獻給黨的革命事業。</h3><h3>1978年,吳新民因病去世。</h3><h3>吳新民為了黨的事業,為了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貢獻了畢生的力量。他從16歲開始參加革命,理解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觀念,從此以后長期從事地下黨工作。他參加了中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北伐戰爭,參加了抗日游擊戰爭,他是“粵北省委事件”后,韶關地區地下黨組織留下為數不多就地“三勤”堅持斗爭的黨員之一,并保護了省委電臺。他的英雄事跡是粵北山區隱蔽戰線上的一個傳奇,他的工作受到了時任省委書記張文彬的表揚及楊康華同志的肯定。北撤后吳新民參加了解放戰爭。廣東解放前夕,從中央西柏坡回到南雄中共五嶺地委北二支隊司令部報到,受命擔任五嶺地委委員、縣工委書記、縣長。他把任命視為一種使命和責任,為成立南雄縣解放新區縣工委及縣三級人民新政權做了大量工作。他親自做宣講迎接解放大軍南下的動員工作,組織帶領全縣干部群眾開展空前的熱火朝天的支前工作,為解放大軍南下提供了一切保障工作,在這期間,他兼任中共始興縣委書記。在南雄縣城解放當天,他踐行著黨的重托和人民的希望,打起行裝,回頭望著南雄縣委縣政府上升起的解放軍八一軍旗,踏上了迎接南下大軍解放始興縣的道路。始興縣城解放后,他又受命擔任中共乳源縣委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即赴乳源縣開展清匪反霸退租退押運動,剿匪戰斗。先后任連山、連南、連縣等縣委書記、縣長。在全面開展建設新中國的熱潮中,吳新民又奉命調廣州市工作,參加新中國城市建設。</h3><h3>吳新民一生追求真理,堅守信仰,對黨忠誠,為民族獨立,為國家富強,為人民幸福,把一生奉獻給了黨和革命事業。</h3><h3>吳新民一生保持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直到病逝,基本沒有個人的固定財產。衣服是破了就補,一雙皮鞋穿幾十年。他的心里始終裝著人民群眾,關心周圍的同志,為他們排憂解難。</h3><h3>吳新民的務實、低調與高風亮節的崇高品德,永遠值得人們追憶與致敬。</h3><h3>吳新民在南雄工作的經歷,是南雄歷史的一部分,我們有責任書寫好這段歷史。</h3><h3>2019年12月12日<br></h3><h3>撰稿人:吳穗蘋,聯系電話:18922182988<br></h3> <p class="ql-block">1946年(民國35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6月29日,北撤人員在沙魚涌海灘傳達方方少將寫給同志們的信。</p><p class="ql-block">6月30日,北撤人員乘美國艦只北上,于7月5日在煙臺登陸。風度大隊領導人吳新民、陳培興、郭招賢、林先運、華杏英等人參加北撤。鄧文禮、吳伯仲等留在南北山堅持斗爭。</p><p class="ql-block">為保證北撤人員安全抵達煙臺,堅持斗爭的同志隱蔽在南山、北山,黃業同志為總負責人。南山負責人是鄧文禮、陳彝康。南山隊員有張藝、曾碧棠、何淦周、盧章高、黃濤、劉漢興、陳德元、劉紹民、許少楷、王老二、王老三、莫開沁、凌浪、黃玉井、張發福、何衍四、曾憲章、華良賢、余有福、張發利、劉馬達、鄧勝等20多人在澄江等地隱蔽;劉生財、王老大、賴國盛、賴勝標、官汝川、江才、陳大海、陳大湖、陳文、陳雄等分別在石人嶂和家鄉隱蔽。北山負責人是吳伯仲。北山隊員有葉福、張發橋、蘇紅、番仔(魏玉文)、田章等24人;唐勝標、何祥、鄧良漢、朱光榮等也分別隱蔽于北山。周耿光、鄧文疇、蔡若明、許平等部分同志轉移到別的地方進行地下斗爭。部分未暴露身份的同志也轉入家鄉做地下工作。</p> <p class="ql-block">風度學校的荷花池,見證了風度革命志士那個年代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到鄧華全家</p> <p class="ql-block">在縣政府招待所前</p> <p class="ql-block">我們與黨史辦公室主任單小紅一起,從祖屋搬出二十多件先輩們的傢具物品,貢獻到風度學校展館。</p> <p class="ql-block">2018年6月29曰我們參加了在“紅圍"前舉辦的《尋找紅色印記 一傳承紅色基因》始興縣圍樓文化旅游節活動。</p> <p class="ql-block">前輩們的老相片</p> <p class="ql-block">我愛我家</p> <p class="ql-block">懷念我們敬愛的爸爸媽媽,你們的堅韌不拔,不怕犧牲,為祖國的解放事業和建設,貢獻自已的畢生,你們的精神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漳县|
根河市|
娄烦县|
澜沧|
山阳县|
台东县|
湘阴县|
兴业县|
沙河市|
荣成市|
冕宁县|
手游|
即墨市|
金乡县|
漾濞|
台南县|
光泽县|
德庆县|
海原县|
正蓝旗|
安丘市|
贡觉县|
体育|
介休市|
文登市|
吴江市|
涡阳县|
遂川县|
忻城县|
独山县|
甘洛县|
噶尔县|
陕西省|
鹿邑县|
青岛市|
托克托县|
绍兴市|
托克逊县|
栾城县|
乌鲁木齐县|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