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日喀則地區,歷史上稱為后藏,歷史悠久,文化發達,著名的白居寺、薩迦寺等和帕拉莊園,以及面積達3萬多平方公里的珠穆朗瑪自然保護區分散在它的周圍。一年一度的扎什倫布寺的展佛節、跳神節等均以其獨特的風格享譽于世。(這次有幸趕上了跳神節)</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從拉薩出發,走機場高速,沿拉薩河、雅魯藏布江溯江而上,江面寬闊。江中雜夾著許許多多的不規則的濕地,濕地生長著大片青揚、藏楊柳,江岸同樣是成片成行的青楊和藏楊柳,這季節呈現一片金黃,倒影在緩緩流淌的江面上,天地連成一片,如詩如畫。清澈的江水繞著濕地蜿蜒曲折穿行。</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雅魯藏布江河谷田園風光,蒼涼與秀美并存</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在日喀則一帶,地處河谷地帶,半耕半牧,河畔阡陌良田,農業發達,是西藏的糧倉之一。</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別過雅魯藏布江,翻過崗巴拉山,便來到了羊卓雍措湖。雖說是湖,不如說是從峽谷中沖出的一條彎曲的河流。</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離開觀景臺,下行到湖岸,繞著湖邊行駛,又是另一凡風景。</span></h5> <h3> </h3>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巨大的卡若拉冰川從山頂云霧飄緲處,一直延伸到離公路只有幾百米的路邊,晶瑩幽藍中有幾許涼嗖嗖的感覺。因電影《紅河谷》的拍攝,卡若拉冰川迎來了旅游高峰,只要你是路過,不停車,就不需買門票。停車拍照,藏民是不會放過你的。</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乃欽康桑,在路上可以目睹觀覽。</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斯米拉神山下的滿拉水庫處在拉薩到日喀則的路上,翠綠的湖水如同鑲嵌在山谷中的翡翠,凹凸蜿蜒的湖岸,陡峭高聳的山峰,狹長的湖面安靜的沒有一絲的漣漪,坐落湖中那個孤獨的古堡孤獨而神秘。</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斯米拉神山鋪天蓋地地飄揚著五彩經幡,在天空中飛揚,載著千萬人的信仰。景區是開放的,不要門票,只有幾個藏民擺攤售旅游紀念品。因為不要門票,所以不妨幫藏民做點生意。</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宗山古堡聳立在江孜古城中央,四周懸崖峭壁,是唯一保存比較完整的舊西藏地方“宗”級政府所在地,也是1904年藏族人民反抗英帝國主義侵略的抗英遺址。可以開車從后山到古堡,站在古堡上可以觀看江孜縣城和白居寺。</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宗山并不高,只有100多米。但江孜周圍地勢平坦,宗山就顯得鶴立雞群,很有軍事意義。加上江孜的海拔已經超過4000米,爬上宗山并不容易。</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因為電影《紅河谷》,知道宗山城堡的人很多,但詳細了解這段歷史的就少了。根據資料,宗山抗英發生在光緒30年(1904年)。光緒29年(1903),由榮赫鵬率領的英國近萬人的武裝使團從印度、經錫金由亞東進入西藏,一路進攻,在1904年4月11日到達江孜。達賴13世下令西藏軍民抵抗,江孜境內16歲至60歲的男丁被緊急征召抗英。英軍的目的是攻占拉薩,簽訂不平等條約,所以江孜是必經之路,宗山就成為必爭之地。藏軍以劣勢武器在宗山城堡與圍攻的英軍激戰,損失慘重。7月7日,宗山城堡失守。守衛宗山城堡的最后的藏軍不愿被俘,全部跳崖。</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白居寺位于宗山古堡東北隅,被稱為“西藏塔王”,擁有宏偉別致的“十萬佛塔”,對西藏佛教各教派兼容并蓄的氣度被人們所仰慕。當年,白居寺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禮,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建立的,它讓薩迦、格魯等各派能在此和平共存,各個教派在寺內都擁有五個“扎倉”,因而在西藏佛教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和影響。</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沿著甬道走進去,迎面既是寺廟的措欽大殿,殿內供奉三世佛,東西兩側為凈土殿。殿堂西北角有一座巨大的強巴佛鎏金銅像,高8米,據說是用14000公斤黃銅鑄成的。大殿的立柱上掛滿五彩的哈達和歷史悠久的唐卡,四壁繪有精美的佛教壁畫,感覺莊嚴而神圣。大殿分三層,第三層是稱為夏耶拉康的佛殿,殿內的壁畫頗有名氣,內容有壇城、蓮花藻井和佛傳故事、本生故事等。</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寺內西側的十萬佛塔,塔有九層,高達32米,有77間佛殿、108個門、神龕和經堂,層層疊疊,非常壯觀,是中國建筑史上獨一無二的珍品。各殿堂內墻壁上繪有佛像,佛像色彩豐富,對比強烈,莊重而精美,據稱佛像有十萬余幅,故而得名十萬佛塔。此外,塔內還存有千余尊泥、銅、金質的佛像,堪稱是一座佛像博物館。從塔門進入,沿著樓梯可逐層觀看,遺址可以走到塔的頂端。頂端為一個環形的平臺,可以俯瞰整個白居寺。</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帕拉家族是西藏近化史上有名的實力派貴族,曾有5人擔任過西藏地區政府的噶倫,被列為西藏八大貴族世家之一,僅在日喀則地區,帕拉家族就擁有25個農業莊園,8個牧業莊園,土地約合667公頃,牲畜7000多頭,役使農婦和奴隸3000多人。莊園主體為三層樓院落建筑,共有大小房屋82間,住房面積5357平方米,加上前、中、后三個院落總面積為47234平方米。</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帕拉莊園建筑配套完整,裝修考究。設有經堂、日光室、會客廳(上接待室)、臥室,還有玩麻將的專用大廳。房內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經堂陳設考究,經書、佛龕保存完好。</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此外,帕拉莊園內還有釀酒坊、磨坊、農奴大灶等。樓道中陳列有皮鞭、腳鐐、站籠、牛皮筒等刑具,甚至還保存有舊時的監獄。這一切都生動再現了當年農奴主的奢華生活和對農奴的剝削和壓迫。</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扎什倫布寺位于日喀則的尼色日山下,周圍筑有宮墻,宮墻沿山勢蜿蜒迤邐,整個寺院依山坡而筑,背附高山,座北地向陽,殿宇依次遞接,疏密均衡,和諧對稱,是歷史上后藏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也是歷代班禪的駐錫之地。</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薩迦寺位于西藏日喀則地區薩迦縣本波山下,是薩迦派的主寺。薩迦寺用象征文殊菩薩的紅色,象征觀音菩薩的白色和象征金剛手菩薩的青色來涂抹寺墻,所以薩迦派又俗稱“花教”。薩迦寺分為南、北兩寺:仲曲河橫貫于兩寺之間,北寺位于河北岸的本波山“灰白土”山巖下,南寺位于河南岸的平壩之上。</span></h5> <h5><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 我們是從拉孜縣嘉措拉山埡口看完珠峰后來到薩迦縣城的。薩迦古城是日喀則市的三大古城之一,古城中最著名的就是被稱為“第二敦煌”的薩迦寺了。 薩迦寺很大,是一座典型的城堡式寺院,在建筑上仿照了我國漢代城池的樣式,四周都是高聳的城墻,在四個角上分別有四座角樓,甚至墻外的護城河還依稀可見。</span></h5><h5><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 寺廟是從側門進入的,進去就是一個寬大的廣場,有一條長廊,在長廊兩邊是兩排金色的轉經筒延伸向前,穿過長廊視野立馬開闊了,四周都是繪制了精美壁畫的城墻,雖然這里的城墻比外墻要矮一些,但是卻極其精美。</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薩迦寺殿堂院子的內墻上繪制了各種精美的動物圖案,屋檐的造型也及其精美,就像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在薩迦寺中收藏了各種稀世珍寶及經書,一直保存至今,在這當中,要屬貝葉經和經書墻最為經典,在大殿“拉康欽莫”里的經書墻,足以震撼到這里的每一個人,在大殿中, 人們可以看到各種佛像、看到曾經的過往歷史,也看到薩迦教派的神圣。</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在薩迦寺中的鎮寺之寶其實還不是經書墻,而是在釋迦牟尼佛像前塔中的“白海螺”,據說,這只“白海螺”是佛祖釋迦牟尼首次講經時所用過的,從印度輾轉傳入了我國,元世祖忽必烈十分欣賞八思巴,曾經對他有過三次大的賞賜,其中一次就把這一只“白海螺”賜予了他,藏傳佛教信徒們十分珍視這只法號,認為聽到白海螺的聲音會消除罪孽,如果用它為生者吹一次,可以免罪并且解脫輪回;用它為死者吹一次,可以轉生善趣。</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薩迦曾經是薩迦王朝的首府,是當時整個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薩迦寺的城堡式建筑設計也符合了當時薩迦王朝統治者的意志,成為了盛極一時薩迦王朝政教合一的象征和標志。</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薩迦寺被譽為“第二敦煌”也是因為寺中有著眾多精美的佛像、壁畫和佛經。</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如意美好的后藏圣地—日喀則,境內山峰聳立、河流縱橫、湖泊廣布、風光秀美,有模亙全境的喜馬拉雅山脈,有流經境內的雅魯藏布江、年楚河、汀曲河,有金碧輝煌、殿宇毗連的眾多寺廟,有遍地金黃的油菜花與綠意蔥蘢的清裸……這里蘊藏著絢麗的自然風光,生活著能歌善舞的人們,傳承著圣潔神秘的文化。或許,你會認為這里是難以企及的苦寒之地,但當你真正走進這片圣潔的土地,你會發現,這里和天堂是如此接近。再見—日喀則。</span></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蕲春县|
防城港市|
桃园市|
长岭县|
安丘市|
阳原县|
宝清县|
五大连池市|
孙吴县|
壶关县|
望城县|
淳安县|
濉溪县|
河西区|
澄江县|
舞阳县|
肇源县|
淮滨县|
双鸭山市|
宾川县|
垦利县|
巴林左旗|
伽师县|
方城县|
屯昌县|
铜梁县|
张家界市|
德格县|
嫩江县|
汝州市|
高邑县|
宁远县|
财经|
清新县|
杭锦旗|
美姑县|
黄山市|
上蔡县|
宁强县|
土默特右旗|
贡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