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部隊大院。自從那年走進這個大門,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就深深的印在腦海里了,就像故鄉,難以忘懷。</h3> <h3>警衛連宿舍。大門里的左手邊,最早是平房,后建了這個小樓。戰友們站崗、值勤、巡邏,春夏秋冬風雨無阻,日夜保衛著大院的安全。</h3> <h3>操場。把新兵在短時間內訓練成戰士的地方。班長是最嚴歷的人,也是與你同吃同住,教你快速融入部隊生活的人。他們是老兵,也是老大哥,沒有人能夠忘記。</h3> <h3>那些年,大院全體匯操的時候,道路兩邊的操場上全是威武整齊的方隊,“稍息、立正,正步走,1-2-3-4…”,口號震天,場面相當壯觀。</h3> <h3>燈光球場。晩飯后球場上全是打球的人,每當有籃球、排球,或羽毛球比賽,場上精彩激烈,場下一片歡騰。</h3> <h3>露天電影場。最愛聽到的消息,是今天晚上有電影,剛到大院是坐在被包上看的。有時正看著電影,廣播里突然傳來大院附近老鄉家著火的通知,戰友們會立刻起身奔向火場。</h3> <h3>游泳池。在露天電影場的后邊,夏天人最多而又涼快的地方。有的女戰士一邊游泳,還一邊看過電影呢。</h3> <h3>行政樓。前面是操場,二樓的平臺上是放電影的地方。這里還舉行過拔河比賽的決賽,雙方勢均力敵,非常激烈,助威的吶喊聲響徹四周,看的觀眾熱血沸騰。</h3> <h3>工作區大門。千百次的進出,地面上早己經留下了戰友們無數的青春足跡。<br></h3><h3><br></h3><h3></h3> <h3>一號樓。戰友們日復一日的努力工作著,默默地為國防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h3> <h3>一號樓后面羽毛球場地。大院里這種場地有很多,地上的線都是戰友們自己動手畫的。春夏秋冬堅持鍛練,高手就是這樣練成的。</h3> <h3>二號樓。每周有半天政治學習,天涼的時候,太陽一出來戰友們就會到外面來學習,比在屋里暖和。</h3> <h3>三號平房。平凡的崗位,也做出過不平凡的成績。</h3> <h3>庫區小院兒。有段時間還養過軍犬,白天關著,晚上放出來。</h3> <h3>庫區一角。小戰士常年住守在這里。</h3> <h3>通向車隊的道路。也是舉行田徑運動會的賽道,400米以上要從大院大門出去再從車隊的門進來。旁邊是七灶食堂,室內有舞臺,有的晩會在這里舉行。乒乓球比賽也在這里。都是熱鬧異常。</h3> <h3>汽車隊。能夠駕駛軍車是很牛和令人羨慕的工作。</h3> <h3>汽車隊。乘坐大卡車出差、去抗洪搶險,或者搭便車去都市,常在這里上車。</h3> <h3>大院出來的路。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出操,一路上都是各單位的隊伍,要跑到上元才會折返,有的戰士跑到那里就基本上跑不動了。這條路還是全副武裝五公里越野比賽的起點。</h3> <h3>后山梯田。車隊圍墻外面后山上這一大片梯田,是當年大院組織戰友們邦助生產隊開荒建造的,今天,成了茶葉種植基地,響譽四方。農忙的時候,戰友們還幫老鄉割麥子、收水稻,軍民關系還是不錯的。</h3> <h3>后山靶場。打靶、投彈,強化軍事素質是早年大院的必備課目。至今想起來,啪、啪啪…,清脆悅耳的槍聲依然在耳畔回響。</h3> <h3>露天舞臺。逢年過節燈火輝煌最熱鬧的地方,年年春節這里都要搞大觀園,各種活動和獎品都是各單位自己出。地方慰問演出、部隊自編自演的精彩節目更是深受大家歡迎。</h3> <h3>招待所。在露天舞臺的背后。早期新兵住過,女兵也住過。也是出差買班車票、訂火車票的地方。</h3> <h3>五灶食堂。旁邊是104號樓,向左可到服務社。夏天,每次到這里吃飯,都要在工作區的地里摘一把青辣椒,和同批入伍的老鄉一起吃,特別開胃下飯。</h3> <h3>洗澡堂、儲蓄所、郵局、開水房打開水、乘坐班車的起點。大院里生活最繁忙的地方,干什么都要排隊。每逢佳節最盼望的就是家里來信,讀信寫信是最高興的事情。</h3> <h3>軍人服務社。生活用品樣樣具全,不買東西也要去看看。</h3> <h3>來隊家屬招待所,也稱幸福樓。每當戰友結婚,帖婚聯、剪喜字、吃喜糖、迎新娘,鬧洞房,是戰友們最高興的事情,屋里屋外全是人,熱鬧場面就別提啦。</h3> <h3>處長樓。樓后面就是來隊家屬樓。向右走小路下去可以很快到服務社。</h3> <h3>招待灶。這里的伙食要好一點。炊事班的戰友也是很辛苦,早上起的很早做饅頭,白天喂豬,晚上半夜有時還要給加班的戰友做夜宵,給抗洪搶險的戰友煮姜湯,十分溫暖。</h3> <h3>幼兒園,和后面的女兵宿舍。</h3> <h3>71號樓。幼兒園下面的集體宿舍。靠近后門。</h3> <h3>后門。小自由巿場,老鄉賣菜的地方,還可以用解放鞋和肥皂換雞蛋。部隊一調工資,老鄉就漲價,消息靈通的很。</h3> <h3>后院。好多干部成家后有了孩子入住在這里。買菜方便,就是上班、看電影遠點。</h3> <h3>從后門進來的路。右前方路邊上是蛋糕房。</h3> <h3>蛋糕房。靠近后門路邊上的一排小平房,春節憑票領江米條,平時制作蛋糕,最受小朋友喜愛。</h3> <h3>門診部。除了看醫生,戰友們經常留影的地方。來到大院第一張帶領章帽徽的軍裝照片是在這里照的,標準照用于制作工作證或留檔用,全身照寄回家,讓父母和弟弟們也高興高興。后來聽爸爸和弟弟說,媽媽看到這張照片一邊看一邊掉眼淚,說15歲太小了…。</h3> <h3>門診部的臺階。住在側面集體宿舍的戰友,每天排隊上班的必經之路。剛到大院時,左邊還是萊地呢,種有桔子樹,右邊是2灶食堂。</h3> <h3>青山學校。部隊的子弟校,從小學到高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大院的孩子。</h3> <h3>82號樓。青山學校旁的集體宿舍,而我們已不再是學生。在這里我們學會了洗衣服、縫被子、整理內務,和緊急集合快速打被包,什么都會干。</h3> <h3>集體宿舍。只能放4張雙層床,床上輔的草墊子,最多的時候住過八個人,洗臉洗腳都要輪著來。七六年半夜地震,窗戶上一個個黑影閃過,住在一樓的戰友就是從這里踩著桌子跳出去的,動作比緊急集合還要快些。</h3> <h3>青山學校的墻外。每到春天油萊花盛開的時候,來這里照像的人特別多,四周一片金黃,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h3> <h3>家屬區。右前方是二灶食堂,前面是去澡堂的小橋。</h3> <h3>小橋。上下班或者去食堂吃飯,每天都要從這里走過。夏天一下大雨,小河溝里的水就滿了,非常湍急。</h3> <h3>山坡上的54號集體宿舍。在露天舞臺的后山上。節假日戰友們在宿舍里打牌、洗衣服,棚子里看電視。還煮過面條,養過熱帶魚,單身生活也很快樂。</h3> <h3>54號樓下面的平房。來隊家屬住房。年輕的媳婦一來,又洗衣服、又煮飯,戰友在球場上玩的就更歡了…,王XX,你媳婦喊你回家吃飯。</h3> <h3>124訓練隊。教學、住宿在一個樓里。是業務培訓和新兵訓練的基地。那年冬天在這里學習的時候,大家吃完中午飯就趕緊回去,為的是躲在被窩里聽“三國評書”,都入迷了。</h3> <h3>124訓練隊。 小河溝里釣過魚,屋后的草堆里抓過蛇,球場上被大公雞追的滿場飛奔,只是因為踢了小母雞一腳。山青水秀的小院,是個好地方。</h3> <h3>大“鍋”。閑人免進的地方。</h3> <h3>部隊農場。養豬、養魚、種地、做粉條。每年各單位都要分批派人去勞動三個月,時間雖短,但還是會留下許許多多難忘的故事</h3> <h3>迴龍庵。農場勞動住的地方,和老鄉的房子一樣,床上輔著稻草,躺著可以看到瓦,墻板透著風,旁邊還養著牛??。放眼望去,這里一派田園風光。</h3> <h3>農場養豬場。一豬一圈,自繁自養,全是烏克蘭大白豬,每到二師兄搞對象的季節,它們就趴在墻頭上,哼哼唧唧聊個沒完…。最喜歡剛出生的小豬,白白胖胖雙眼皮,干凈的很。</h3> <h3>農場那邊的老平房。年代已經久遠了,很多戰友沒有見過。</h3> <h3>大院門口的小河。如今,大院的里里外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它卻依然隨著歲月在靜靜的流淌,就像我們的思念,從來沒有中斷過…。幾十年過去了,大院,是我們成長的地方,更是戰友們遠方的家。</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胜县|
温宿县|
四川省|
上栗县|
铜山县|
定襄县|
巴南区|
揭西县|
固镇县|
仙居县|
六安市|
恭城|
安徽省|
绥宁县|
乌苏市|
焦作市|
昂仁县|
蚌埠市|
涡阳县|
锦州市|
丰顺县|
赤水市|
鸡泽县|
泰州市|
汪清县|
武城县|
通城县|
广元市|
红河县|
蒲江县|
万山特区|
河北区|
申扎县|
临泽县|
白朗县|
北碚区|
娄烦县|
乐业县|
德令哈市|
施秉县|
泗洪县|